清代江西人汤肇熙在同治朝曾任开化县令,留下两篇有关当地茶业的公文,一篇是批词,另一篇是天香书院膏火茶捐展限呈文,读来有趣,今人可从中大概想见清代开化茶业的繁荣景象。
汤肇熙,江西万载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中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选任开化知县。汤县令因公到十八都,接到村民姜梁泰禀帖,说女儿姜有梅嫁给生员汪庆霖,汪“前七月卖茶上海”,在这十里洋场禁不住熏染,好为狭邪之游,找到一个妓女作相好,为了长久厮守,出钱为她赎身作妾。更加出格的是,汪某“回家鼓乐成婚”,并听妾唆使,殴打原配姜氏并将其逐出家门云云。汤县令为促汪生员改过自新,免去“提讯公庭”,于是写了一篇《批民人姜梁泰禀词》,加以警诫,劝谕汪生员自爱自重,及时接回原配夫人姜有梅。
由此可知,迟至清同治间,开化已有一些茶商沿钱塘江而下,到上海等大都市贩茶营生,所得不菲。据考,安徽祁门红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开化地近徽州休祁,红茶制作技术的传入应不早于光绪,同治年间汪庆霖做的应该是绿茶生意。
同治十二年(1873),汤肇熙因浙江乡试调往杭州作考官,之后回任县令,不久因父亲去世丁忧。代理县令与商绅商议留汤任同治十三年(1874)天香书院山长。书院膏火(即教学经费)不够用,地方乡绅耆老们提议茶业是开化大宗生意,可以从中抽分充作书院经费。因此酌定每箱茶捐厘一钱,毛茶减收三分四厘,以五年为限,报巡抚批准实行。到光绪丁丑年(1877),茶捐五年到期,汤肇熙正好因事路过开化,听说天香书院膏火仍入不敷出,于是草拟一份报告《呈为开化县天香书院膏火经费请茶捐展限手折光绪丁丑指分到浙》,请求巡抚再将此政策延续五年,每年可得茶捐六七百两用作生息,再加上三四百亩膏火田的收租,略有赢余。
若光绪丁丑的开化销茶以箱计,每箱茶捐厘一钱,一两为十钱,六百两为六千钱,以一箱茶60斤计,则1877年开化茶产量约为360000斤,折合180吨。这只是粗略算法,毛茶抽厘低于箱茶,如果把毛茶折算在内,产量应该超出此数。
根据2021年开化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茶叶产量3178.40吨,也就是说,开化茶产量较140年前大幅增长,是更为繁盛了。
来源:衢州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