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说:解锁那些你不知道茶叶冷知识

说到爱喝茶的人,大家脑海联想的肯定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毕竟作为茶的故乡,饮茶在中国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外国人对茶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热爱,为了更好地喝一杯茶,他们花了139年的时间。

01怎么喝茶更方便?袋泡茶起源的3个传说

东方人喝茶讲究排场仪式,西方理性派爱上喝茶,满脑子都在想怎么随时随地来一口心爱的热茶。

早期欧洲喝东方茶,基本都是大壶冲泡,茶叶量大,清洗也麻烦。后来有了科技加持,人们才开始琢磨怎么省茶叶、又可以随时喝。

“袋泡”这么大胆的想法,首先来自美国人。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人Thomas Fitzgerald发明了一款茶和咖啡过滤器,是早期袋泡茶的雏形。

1901年美国,两位威斯康星州女士Roberta C Lawson和Mary McLaren给自己设计的“茶叶架”申请专利。“茶叶架”已经有现代袋泡茶的样子。

另一个传说是:1908年,美国茶商Thomas Sullivan为了扩大茶叶销量,把小量茶叶装在小布袋里,送给客户试喝。客户误解了茶袋的用法,没有把茶叶取出来,直接把茶袋放入水中,于是就有了袋泡茶。

02千万别以为只有

美国人爱袋泡茶

用小布袋喝茶,既节省茶叶,又方便清洗,很快流行了起来。

一开始,美国人的袋泡茶叫“tea ball”——茶球,从产量就能看出茶球有多受欢迎:1920年茶球产量为1200万个,到了1930年,产量迅速增加到了2.35亿个。

一战期间,德国茶商生产的袋泡茶,被用作士兵随军装备,前线的士兵称之为Tee-Bombe(茶叶弹)。

对英国人来说,袋泡茶就像是口粮一样的存在。到了2007年,袋泡茶占据英国茶市场的96%。现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英国袋泡茶。

03方便喝茶就够了吗?从滤纸到玉米纤维可能花了100年

想清了怎么装填茶叶,那装填茶叶的包装材料就是个大问题。

茶包的材料影响袋泡茶口感。早期的Tee-Bombe是棉纱缝制的,口感相当原始。

一战前期德国生产的Tee-Bombe是手工缝制棉纱布做成的,茶包里面有茶和糖,袋子开口处用绳子捆紧。棉纱布严重影响了茶汤的味道。

如今特别普遍的尝试,是用滤纸来做茶包,毕竟咖啡也是这么做的。

好的滤纸茶包用植物纤维制作,纸薄小孔多,茶汤渗透性比较好。显著缺点是,滤纸的杂味很明显。

滤纸茶包不透明,看不到里面的茶叶冲泡状态,久泡也很容易破。

随着工业的发展,新出现的无纺布也被用作茶包袋的生产,但无纺布在高温冲泡中有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

无纺布比滤纸要耐用,透水性能也更好。但一样看不到茶叶形态。

后来技术又进步了,出现了新材料纱网,即用尼龙、PET、PVC等材料抽丝,编织成的纱网,但这些材质在冲泡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有害物质。

纱网茶包更挺括,不用泡水也能看清楚里面的茶叶。

直到近几年,玉米纤维(PLA)材料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用这种纤维编织成纱网制成的茶包,不仅很好地解决茶包视觉通透性的问题,而且材质健康、可降解,成为轻松喝好茶的茶包。

玉米纤维是玉米淀粉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成。玉米纤维织线排列整齐,透明度高,能清楚看到茶叶形状;茶汤滤出效果好,保证茶汁浓郁。茶包用后可完全生物降解。

04现代人喝茶

当然还要有新鲜花样

花果缤纷

“花香白毫银针满杯水果茶”

白毫银针/矿泉水/你喜欢的水果

如:西瓜、桃子、葡萄······配起来吧

花香银针特有冰糖甜、兰花香,加新鲜水果

满满一杯、清新自然、超级解腻

大餐后来一杯,立马神清气爽

清凉旋风

“白牡丹清爽气泡饮”

3年白牡丹/原味气泡水/青柠檬/青提/冰块

3年白牡丹,配青青果味

一老一新奇妙相遇

酸甜可口、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午后来一杯,找回活力满满的状态

美味治愈

“寿眉椰椰冻”

寿眉/白凉粉/冰糖/椰汁

3年寿眉加白凉粉,配清甜椰汁

暖黄的茶色与高冷的椰汁相遇

边嚼边喝、淡香萦绕、丝滑醇厚

精致下午茶,饱腹感很足呦

淡雅极简

“冷泡白茶荔荔冰”

白茶/荔枝/薄荷/冰块

淡雅白牡丹新芽,萃取荔枝鲜甜

清香无色素,素净极简

降火去燥、清新鲜甜

在日光最烈的酷暑时来一杯,爽

温润养生

“白毫银针雪梨汤”

白毫银针/雪梨/红枣/枸杞/冰糖

银针清香消炎,雪梨润肺止咳

料足味鲜、入口即化、老少皆宜

早晚来一碗,化痰消炎有点甜

来源:华茶号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