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麻石韵,茶马岩山” -中国普洱茶第一山-大朝山

勐麻御贡

“勐麻石韵,茶马岩山” -中国普洱茶第一山-大朝山

      大朝山西镇位于云县东南部,距县城73公里;是大勐麻土司经景谷到普洱、版纳、泰国;经普洱、蒙自到越南河内;经云州到腾冲、缅甸、印度阿萨姆等茶马古道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里奇石林立、山石齿齿、石桥自横、悬岩挂树,在“官马大道”上显得突兀峥嵘,素有“勐麻石韵,茶马岩山" (意思:茶马古镇里盛产岩韵好茶的岩石之山) 的美称。

大朝山普洱茶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云县城关设立布朗族阿氏的大候州巡检司,此时的大勐麻茶区属于布朗族居住。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俸偶任大候长官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俸键已经与大候(云县)的傣族分开,成为一派,往大勐麻开辟后成为土司,传到第四代俸恭,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从征大候,擒获谋杀印官的俸学,以此功劳获得中原王朝册封为土巡检。至清末1892年土司大印核销,大朝山西镇一直属于大勐麻巡检司。在1972年,从南区大寨的南部划出成立大石公社,1988年成立大石乡, 1993年国家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此兴建大型水电站,因大朝山这座山名的名气和影响力大,电站又设在大朝山附近,所以就叫大朝山电站。把地处澜沧江西岸的大石乡,称为大朝山西镇。地处澜沧江东岸的文玉乡,更名为大朝山东镇。

《云县志》

       人文景观:

       大朝山在大朝山西镇东南,为滇西南地区彝族先民进行石崇拜的朝圣名山,山上面山石峻峭、石头千奇百怪,天生石桥、石房、阴阳石等奇形异状,即使在以怪石嶙峋闻名于世的云贵高原滇西纵谷区,依然力压众山之石,成为云南彝族先民进行石崇拜的朝圣名山。因为大朝山西镇的石头多,在这里,有很多以石头为地名称呼的村寨,如忙杏(傣语:忙为“寨子”杏为“石头”,直译为“石头寨”)、火石山、岩丰、尖石头、大石头等以石头命名的村寨。其中,大石头旁的大石头寨,寨子里建有街市,因商贸繁荣,街市的名气盖过寨名,勐麻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头街,明初至清末,一直有傣族居住,建有大缅寺。


                  《从东京湾到印度》-法国王子亨利·奥尔良

       一百多年前,在《从东京湾到印度》这本书里清楚的记载,法国王子亨利·奥尔良带着仆人,组织大马帮从越南河内、沿着蒙自、思茅、缅宁,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11日)来到大石头寨,看到寨子里大部分居民都是傣族,街上随处可见穿着黄色袈裟信仰小乘佛教的僧侣。根据法国王子亨利·奥尔良的记录,在马帮进入大石头寨前两天的茶马古道上,大部分路段都是石板路,茶马古道上的石板已经被马蹄打磨得很平滑,让马帮在上面走得很慢很吃力。在他们脚下,路的两旁是白色的花岗石,这些石头已经风化形成砂砾碎石。王子他们在路旁小台地上架起小树杈,挂上茶壶和铁锅休息就餐,看着眼前的澜沧江纵谷区内山岭沟壑、纵横交错,杉木遮天蔽日,在眼前铺陈无余,雄伟壮丽,与后面更加高大的山脉连为一体消失在云蒸霞蔚的茫茫天际,风景奇异壮丽,天幕之下,几公里外仿若转瞬即逝的河谷尽收眼底,视觉上目不暇接。

 大朝山水电站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作为云南彝族先民进行石崇拜的朝圣名山,彝族先民从各地来到这里朝拜奇石,大朝山的灵气便远传外播,至少在明朝时山上就建有用于朝拜的朝山寺,每逢正月十五、二月八日和六月二十四(火把节),与云县毗邻的景东、镇沅、永德、临翔、景谷、南涧、耿马、巍山、凤庆、昌宁、新平、楚雄等地的善男信女数以万计前来圣山朝拜,朝圣者手拿书卷、琴、茶、野味等,俯伏在 “石神”像前朝山虔诚跪拜祈祷,朝拜之日人声鼎沸、唢呐声声、杀鸡宰牛、磕头祭拜,朝拜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篝火打歌从早到晚,只见黄灰不见脚”,与之居住的其他民族和附近村寨民众也在朝山之日和当地彝族先民共敬石神、同打歌。因朝拜会盛极一时,气势庞大,人们为区分各地朝拜神石的圣山,便将这里的圣山之前加上大字,称为大朝山。大朝山东北脉直抵江边,远观犹如神龟饮水,颇有灵气。人立于大朝山之巅,大朝山电站尽收眼底,无量山诸峰举目可见,大雪山群峰高耸入云。清晨,仰望朝山日出、俯览沧江晨雾、雾山云海、美不胜收。


朝山观日

    《彝族朝山会》是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500年以上历史。《康熙云州志》《云县志》《云县民族志》《云县文史资料》记述着彝人朝山之俗。

      龙门牌坊: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大勐麻土司俸天和,聘请顺宁一儒生杨樗到大勐麻任教。传说杨宗师教学有方,俸天和很是赏识,年终给其俸禄时,杨宗师辞谢不收,唯提出要一席之地安居乐业。土司官俸天和便将现今的菖蒲塘村给他居住,从此,杨樗定居此地,任教于菖蒲塘村一古庙中。杨宗师深得当地村民的尊敬。其子杨续祖蒙受其父教导,加之自己聪敏好学,在同辈人中极受赞赏。但杨续祖在风华正茂之年便不幸早逝。其妻吕氏忠贞不移,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杨汝玫抚养长大。杨汝玫在其母吕氏的辛勤教育下,性格温和、为人善良、能文善武,乐于为当地村民办好事,但于25岁时去世。其妻李氏效其婆婆终不移志,历尽千辛万苦把儿子杨彩之抚育成人。后来杨彩之考取监生,人称新爷。杨新爷才华横溢,却不幸于壮年病逝。其妻徐氏挥泪葬夫,担起哺育儿女赡养老母的重担。杨氏门中祖孙三代均英年早逝,杨彩之之子杨占春长大后,把自家三世节孝之事上奏朝廷。嘉庆十七年(1812年)皇帝为表扬杨氏徐氏的节孝之德而颁旨赐建,并恩准树立“三世节孝牌坊”以显其节孝功德。牌坊就立于今天的菖蒲塘村,因此菖蒲塘又名牌坊。


菖蒲塘牌坊

       大朝山种茶历史悠久,《云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县杨春林派人买来普洱茶籽,发动村民广泛种植,从此普洱茶得以在大朝山西镇大面积种植发展。在菖蒲塘村糯伍组有一块祖祖辈辈称为“大茶树地”的地方,面积约7亩左右,该群落中,古茶树单株高均在十米以上,有十多株。其中一株占地约十一点七米,根部基围两米多,树冠高度十三米的紫叶大茶树,树龄在一千两百多年,被称为——“糯伍茶王” ,是已知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勐库大叶种 “茶树王”。



糯伍茶王

      根据法国王子亨利·奥尔良《从东京湾到印度》、英国少将H·R.戴维斯《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和《云南通志》、《道光云南志钞》、《顺宁府志》、《康熙云州志》、《云县民族志·傣族》的记载:

       彝族先民因石崇拜而诞生的传统朝山会至少有500余年历史,以及大朝山西镇众多以石头命名的地名,和法国王子亨利·奥尔良描述的,大石头寨周边由石头风化而形成的砂砾碎石地质,再结合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茶学巨著《茶经》中所写,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翻译:陆羽寻遍茶源和产茶之地,得出结论:茶之上品出自烂石,所谓烂石即风化完整的碎石,其矿物养分齐全,碎石中的养分所培育的茶叶品质更高,是茶树生长的上佳之地)等资料证据证明,大朝山西镇自古以来便是出产上等普洱岩茶的上佳之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山。

声明:本文节选自云南省地方史志研究爱好者黄丕峰先生历时十七载,搜集整理后编撰而成的“茶马古镇,魅力勐麻”,仅于佐证临沧茶区自古以来在中国普洱茶界中的重要地位,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如图文来源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其取得联系及时跟进处理,邮箱地址:695786659@qq.com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