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货:西湖龙井与大佛龙井评测大PK

yzwi

每年春茶季节,龙井茶一直都是所有绿茶中绕不过去的首选。

有人非西湖龙井不喝,有人则选择价格实惠的大佛龙井;

有人说西湖龙井是标杆,没有任何地方的龙井茶可以超过它;

有人说西湖龙井百分之七十的价值是品牌和文化溢价,只有百分之三十才是真正的产品价值;

有人说大佛龙井的做工最精致,相比西湖龙井它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按我评判天下好茶产地的十二字诀:好茶必出 “崇山峻岭之间、江河湖泊之边” 来看,大佛龙井产地(新昌)属于前者(崇山峻岭之间),西湖龙井产地则属于后者(江河湖泊之边)。

今年一直有把浙江产区的龙井茶都品鉴一次的打算,无奈天气一直不好,凑不齐称心如意的好茶,最终只能将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做个比较,两地明前群体种和龙井43各一款。

且由于事务繁忙,直到春茶季将已结束才抽空将四款茶给品好,除了大佛龙井的群体种在安徽歙县用纯净水冲泡外,西湖龙井的群体种、龙井43,以及大佛龙井(龙井43)在家中用山泉水冲泡,这中间可能会造成些许偏差,但不会太大。

本次评测我按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操作,用的是140ml的盖碗加玻璃公道杯以及窄口茶盏,我认为这样的组合最能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展现一款茶的优劣性。

因为我属于重口味,所以本次评测投茶量5克(实际3到4克最合适),每款一共冲泡五次,分别采用60秒-30秒-30秒-45秒-60秒的方式控制出汤时间。按最生活化的审评方式,并力求做到平等一致。品鉴过程我最注重香气和滋味,干茶和汤色会关注一下,但不看叶底,因为在我看来你想要知道的信息都已经在茶汤里展现了。

以下为品鉴报告

西湖龙井(群体种)品鉴报告:干茶扁平细长,黄中透绿间白毫。细嗅干茶,蜜糖香打底,蜜糖香中再透出炒米香、炒豆香、杉木叶的辛香。香气馥郁幽扬且很有层次感。

取干茶5克,山泉沸水冲泡。第一泡一分钟出汤,汤色黄绿。碗盖热闻炒米香、温闻苦楝树皮和杉木叶的辛香、冷闻小飞蓬的花香和小叶女贞的混合香。茶汤饱满醇厚鲜爽,入口带辛苦即刻回甘,似鸡汤的鲜爽感刺激着味蕾,但口腔发干。

第二泡30秒出汤,汤色黄绿清透,碗盖散发着青甘蔗皮和小叶女贞的混合香气,优雅高扬。汤感辛锐厚实,恰到好处的苦感和迅速反应的回甘以及舌底的生津、上颚的清凉,加上公道杯底的蜜香,让人有迫不及待享受的欲望。

第三泡30秒出汤,汤色依旧黄绿清澈,这泡入口即甜,鲜甜清润,回甘如蜜、生津似泉。那碗盖散发的甘蔗皮清甜香和小叶女贞的优雅治愈香让人沁人心脾。

第四泡45秒出汤,茶汤已变甘甜,炒豆和杉木叶的混合香融在汤中,透着成熟与辛锐。最好闻还是碗盖的香气,甘蔗皮、小叶女贞,还加入了兰花的幽香,久而不散。

第五泡一分半钟出汤,汤色变淡,茶汤入口还是清甜,入喉那一刹已有水味分离感。但那股辛锐之气尚在,碗盖的花香与杯底的蜜香还能牢牢抓住你继续喝下去的欲望。

群体种的优点与魅力在于它丰富、馥郁、有层次感的香气与滋味能让人一喝难忘。

西湖龙井(龙井43)品鉴报告:干茶黄绿相间、扁紧挺秀,泛炒豆和微微的浅蜜香。

第一泡一分钟出汤,汤色绿黄清透,第一口从舌尖到舌根划过类似于鸡汤的鲜爽,舌底生津泉。第二盏再饮就感觉得到茶汤的浓郁厚重,苦覆盖到整个舌面,随即化作甘甜渗透到口腔每个角落,舌面开始有明显的涩感、以及微微的锁喉感。盏底有花蜜香,且有黏唇感。

第二泡30秒出汤,汤色绿黄晶亮,茶汤入口先以鲜甜开路,随即是内物质的苦,再化作甘,整个口腔都以生津,舌面有咬过青花椒后留下的刺激感,也伴随着涩感。这一泡总体的感觉就是鲜涩占了主导,杯底花蜜香明显,但汤中香气模糊。

第三泡30秒出汤,碗盖带汤热闻泛炒豆香,温闻甘蔗皮清甜香,冷闻介于珠兰和小叶女贞的混合香,香气端正高雅,特别是中香和后香。茶汤滋味很浓郁,鲜里透甜、甜中转苦、苦后回甘是这款茶的特点。舌面和上颚非常明显的厚涩感。

第四泡45秒出汤,汤色黄绿清亮,茶汤从口腔滑过时洗去了上一泡留下的苦和涩,鲜爽、甘甜、生津、喉韵带浅蜜香,龙井43该有的特征开始显露。

第五泡一分半钟出汤,揭开带汤的碗盖,散发着甘蔗皮、青竹、荸荠的青甜香。茶汤入口鲜爽甘甜,但涩感、以及不适的锁喉感随即跟上。

大佛龙井(群体种)品鉴报告:干茶鲜黄明翠,芽叶匀称、苗峰挺秀,泛蜂糖香打底的炒豆香。

取干茶5克盖碗冲泡,第一泡一分钟出汤,汤色黄绿明亮。茶汤入口饱满鲜爽,先甜后苦再回甘,茶汤到喉部时的刹那间,清口的苦味随着似鸡汤的鲜感再刺激着生津如泉涌,来的非常直接,舌面中段有微涩感,茶盏底泛优雅温润的蜜香,久而不散。

第二泡30秒出汤,汤色黄绿晶莹,汤感甘甜、鲜醇、厚实,茶汤入喉犹如一团充实的固体,生津喷发,但喉根略有锁感。碗盖有杉木叶的苦辛以及珠兰花和小叶女贞花的混合香。

第三泡30秒出汤,汤色绿黄清透,口感鲜甜,汤中带一丝青味的豆花香,舌面涩感明显,喉部发紧。(疑似水温太高)

第四泡45秒出汤,碗盖带汤闻泛蜜香打底的珠兰和小叶女贞花香,优雅怡人。此泡茶汤入口即刻清甜,洗掉了上一泡的涩感与锁喉感。汤中只透着隐隐的豆香,但不是很明显。

第五泡一分钟出汤,碗盖带汤闻次第泛小叶女贞、珠兰、青竹、甘蔗皮的混合甜香,沁人心脾。茶汤清甜饱满,回甘、生津非常迅速。公道杯底花蜜香浓郁优雅,无任何水味。

大佛龙井(龙井43)品鉴报告:干茶黄绿,一芽一叶扁平匀称,泛炒米和浅蜜香。

取干茶5克,山泉沸水冲泡。第一泡一分钟出汤,汤色绿黄,茶汤入口清甜鲜爽中透着辛锐感。回甘与生津同时迸发,舌面余留些许涩感。

第二泡30秒出汤,汤色黄绿清亮,浓郁的炒豆香沉在汤中,茶汤入口清甜鲜爽且饱满,如嚼过柑橘叶的辛锐感从舌面和上颚划过,到喉根泛起微苦,随即化作甘甜。随着渐渐冷却的公道杯底蜜香越发幽雅,甚是好闻。

第三泡30秒出汤,碗盖热闻炒豆香、温闻小叶女贞花香、冷闻转珠兰和奶香。茶汤甘甜鲜爽、醇厚辛锐,汤过上颚后半部后的回甘激起泉涌似的生津感,再闻碗盖泛苦楝树皮和杉木叶的辛香,非常有劲道。

第四泡45秒出汤,汤色黄绿浑厚,汤感鲜甜醇厚透爽。辛锐感已经减弱,给口腔最直接的是甜和鲜以及够味,茶盏和公道杯底的花蜜香馥郁悠远。

第五泡一分钟出汤,碗盖带汤热闻呈现小叶女贞与珠兰、青甘蔗皮、青竹的高雅混合香,沁人肺腑。茶汤入口清甜鲜爽、干净至极,苦味近乎消失,从舌尖到舌面再到喉根一甜到底,有意犹未尽之感。

综合评述:两款群体种中最好喝的是西湖龙井群体种,无论香气、滋味的层次感都排第一。大佛龙井群体种也不差,但香气相比西湖龙井稍欠优雅与高扬、滋味相比于西湖龙井差点敞亮和层次感。从品鉴过程中可以得出两款茶都是晴天采摘,但大佛龙井的采摘头几天可能是雨天,所以品质没透出来。

而西湖龙井(龙井43 )与大佛龙井(龙井43)两款茶却恰恰相反,两款茶的制作工艺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西湖龙井(龙井43)在品鉴过程中涩感和锁喉感非常明显,品种香到后段才显露出来,推测采摘日前期为雨天。而大佛龙井(龙井43)则品种香气幽雅、滋味表现出色。所以这两款茶中大佛龙井(龙井43)要比西湖龙井(龙井43)出色很多。

以下是各款茶叶的得分,我的打分标准为:香气40分、滋味40分、外形10分、汤色10分。

四款评测的茶叶都选自各自的大产区,没有刻意找顶级茶,这样更能体现两地茶叶品质的平均值。几款茶中以西湖龙井群体种表现最好、得分最高,的确名不虚传,而且其价格在西湖龙井中那绝对是超低价了。茶主人解释说今年不大好走所以价位定的较亲民,再看了我的品鉴报告后连声说卖亏了。

排名第二的大佛龙井(龙井43)为半手工工艺,所以品质得到了保证,茶主人介绍这片茶园虽不是高山茶,但也是特殊管理,每年用心采摘制作,只是那个出茶时间段价位有点高,而后期的高山明前茶品质还要好但价格却更实惠,所以这款茶性价比不高。

而影响大佛龙井群体种和西湖龙井(龙井43)品质的原因是天气,有再好的原料和再好的工艺但没有好天气是做不出好茶的。

此番评测两地四款龙井茶相pk,品质差异基本在伯仲之间,若用新昌的的几个山头(雪溪、望海岗、安顶山、山雪岗、罗坑山、蔡峰)的顶级龙井茶与西湖龙井茶作pk ,我想品质应该会胜过绝大部分产区的西湖龙井,毕竟这些小产区的生态是西湖龙井产区不可比拟的。

西湖龙井最大的特点是当地茶农茶场主对茶园管理科学精细、对采摘规格和制作工艺相对规范到位。不过反过来说新昌的大佛龙井茶如果有西湖龙井的价位与亩产值,当地茶农茶企应该也会下血本的。

后记:本篇评测文章不存在任何偏颇,我从不迷信西湖龙井,也不会刻意为家乡的大佛龙井站台。我一直认为世间之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茶品的产地适制性,但不信奉原产地至上原则。

成就一款好茶,其原料品质是硬件,可占六成。其中包括茶树种植纬度、海拔(或小气候)、土壤、植被、管理等,还有至关重要的天气,如果采摘期间一直下雨,那么前面这些因素再好也是白搭。

制作工艺是软件,可占三成,这需要炒茶人懂得制茶原理以及需要对茶叶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当下的龙井茶炒制工艺早已机器换人,只要懂得择时、择机、不偷工,一般都会做出好茶。至于手工或半手工这样的传统工艺我们无需去崇尚,但值得保留延续。

剩下一成中包括科学的茶叶保存、适宜的冲泡用水、惬意的饮茶心境等。

期待明年作更多的龙井茶评测pk 。

作者:书卷弯刀

评论 / 1

汉文爱茶
#568185

大佛龙井 PK 西湖龙井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