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走进茶馆

找到约77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石家庄振头村的老灯茶馆(珍档文)

老灯,是我们村一个知名人物,因为他开办过茶馆。老灯姓刘,名老灯,村里人习惯地免去其姓氏直呼老灯。早在清朝年间,我们这一带沿袭成规有呼号的习俗,老灯也是长辈通过一定呼号程序给他呼的号,他再没有其他曾用名子。

老灯生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老灯在我们村庄中心最繁华的临街地塅开办了一个茶馆。茶馆位于东西向的兴隆街北侧,正前方是南北向广平街与兴隆街丁字路口上。茶馆无匾额招牌,但人们都知道这里是茶馆。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坐北朝南。纵观茶馆外貌,这是由半米高石头为主体基础,采用砖、土坯混合建筑构成的墙体,属于传统的四梁八柱式的框架结构。这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破旧闲置平房,墙皮脱落,房屋整体变形。面阔只有一个两扇木门,西墙有两个小天窗,每天只能等到太阳偏西时,方可斜射进去一点点阳光。

茶馆内那是进深三间低矮破旧的屋子,南北长10米,东西宽3.3米。屋内终年光照不足黑咕隆咚,盛夏“三伏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味,墙皮大半早已脱落,凹凸不平。进门左边西南角有个专供烧开水的煤火炉子,旁边配置一个人工推拉的风箱。不远处置放三个棕色陶釉一米多高的大瓮,专门用来储存用辘轳从井里汲上的水,长长的炉火口可同时烧四、五个锡壶开水。在东南角有两张桌子放锡壶及茶具等物品,再往里边还摆放着七八张茶桌,茶桌长2米,宽1.2米。每张茶桌两侧配有长条凳子,茶馆内可容纳二十多人同时饮茶。茶馆内的墙壁、木梁、檀条、木柱子、苫子板都被日久缭绕的烟釉包浆一层,难以辨认木头的本色。茶馆内虽十分简陋,但应有尽有,饮茶所需的物品摆放齐全。

茶馆门前兼营瓜子、烧饼、果子、挂面等其他生活日用品。老灯的妻子温氏一边兜售物品,一边搭讪招揽过往行人请进茶馆饮茶,笑纳茶客做的就是这个活气买卖。不过,老灯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村庄里的乡亲们,远道而来的过客口渴了,喝口白开水或茶水,也不收什么费。就是沿街乞丐要口水喝,老灯也乐意送上一碗,在乡亲们心目中,老灯留下了好口碑。

老灯天生个头不高,身体瘦小,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他黝黑的脸膛爬满了皱纹,额头上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他干瘦的浑身上下没有多少肉,一年四季手巾搭肩上,后腰上插着旱烟袋,油乎乎的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他衣着简朴,秋冬黑色为主调,春夏白色着身,一年当中总是黑系、白系两色交替的棉粗布。走起路来佝偻着腰,两只手缩进手袖筒里,整天板着脸孔不多吭一声。他发音很低,嘶哑地喉咙头像网着乱丝。人们评头论足起老灯来众口词,是一位老实人,善良瘦骨伶仃、和蔼可亲,为人厚道。他没文化,平常日子靠着养种地为生。

在民国末年,战乱纷繁,多事之秋年代,老灯竟然在村庄里开办茶馆的确难能可贵。饮茶是件清雅的事情、一种清闲的事情,老灯甚至支承着一种在人们现时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老灯一个人,把茶馆经营的不温不火、尽其当然、顺其自然、来去自由、休闲自得。老灯性格内向,他面向登进茶馆门槛的茶客从不握手、不作揖、不鞠躬、不合十,有时只点头、挥挥手、微微笑笑、应声,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灯每天打理的茶馆井然有序,一个人、一个炉火让生命之歌在茶烟水声中渐渐消磨。前来老灯茶馆茶客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村里家境生活比较富裕户,外村途经路人过客,村里从事农耕种地的人们,半时不晌地把手里的工具放在茶馆门前,走进茶馆举杯豪饮,大有洗肠冲胃的爽快解渴之感。一碗落肚,倦意尽消,身体里顿时感到暖暖的,三碗饮罢,连后背也有阵阵暖意。

在我们村庄里,一般女人们不进茶馆,家境贫穷的人家更是不着茶馆的面。有时村庄里逢年过节或村里、家里有个什么大喜事等等,家道殷富人家慷慨解囊,邀请因贫穷喝不起茶水的乡亲们进茶馆喝喝茶水。也有的趁农闲时节有功夫,那些经常闲逛的老人们,溜达进茶馆里围坐在一起,漫无边际地唠唠嗑、抬抬杠、拌拌嘴热闹一番!那场面就叫吊起来不打——要得就是这股劲儿!在茶馆内,凡是茶客需要招呼老灯掌柜往茶壶里添加水时,尽管老灯个子低矮,但老灯尽量踮起脚来,抬高壶嘴与茶壶保持半米距离“用二滚三沸”的水高冲,一般冲水八分满为止。冲后加上壶盖,以保茶香。如第一壶茶高冲后,稍焖会儿茶再倒入小茶碗里慢慢喝。

我们这里的人们饮茶,从不喝凉茶、不吃茶叶、不喝半温茶、空腹不喝茶、睡前不喝茶、喝药不喝茶;壶嘴与壶嘴倒水不能相碰着,倒沸水时、不能用嘴吹热气;不称饮茶、不叫品茶、不称用茶、习惯上只称谓三个字“喝茶水”。

老灯茶馆用呈锥形的锡壶烧水,锡壶色泽灰暗,传热快、防潮、保温、耐酸、耐碱,锡不容易氧化。包浆则是慢慢加深的,呈现出亚光的色调,均匀而沉着,泡出来的茶非常清香。

那些年,茶具也无外乎提把式大瓷壶和端把式小瓷壶两种,无盖式的大碗或小茶碗,又称汤碗。经常光顾老灯茶馆的老茶客,自己配有专壶、专碗,并有明显标记,不允许他人使用,也有的茶客自带茶叶。

老灯茶馆一般上午九时开门,晚上九时关门,中午不休息,一天经营12小时。有的茶客一次进茶馆就喝上半天,也有的茶客分上午喝茶半天,下午喝茶半天,也有的茶客晚上来茶馆喝茶。茶水沏的浓淡则由自己掌握,有的茶客一壶茶水喝的泛不出茶颜色为收官标志。主要以花茶(花熏小叶)为主,也有其他三、四个茶叶品种不知其茶叶名称。茶叶来源是从石家庄经销茶叶的店铺和振头大街茶行购进,托人从外地购进、街上游走叫卖的挑担茶商买来等进茶渠道,也有茶客自带茶叶的。那个年头儿就这么几个茶叶品种,这里的人们约定俗成都是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茶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叶冲泡开,茶色透出来了方才喝茶水。

那些因家境不优裕喝不起茶水或喝不惯茶水的普通人家,他们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经验,在家里自制灵丹妙药的“茶水”方法。一则采取红枣在微火上焙糊,放入壶中几粒,开水冲泡,泛起红色油润后,就当茶水般饮用。虽不是茶水,但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安神之功效。二则采取熬一锅绿豆汤,其颜色呈现绿豆原有的本色,全家人均可享用。对人身体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止渴消暑,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三则采取熬红豆汤喝,其颜色呈现红艳艳,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小便、消渴、护心之功效。无论是大枣、绿豆、红豆,自然色彩斑斓纷呈,有助于人的饮食欲望大增。

老灯茶馆为了应对晚上茶客喝茶,用棉花籽油、洋油灯(煤油灯)、罩子灯吊在房顶上照明。难忘的1957年,我们村庄里终于迎来了采用电灯照明,也就是这一年,老灯茶馆开办了风风雨雨十年之久,因世事多变缘故,终于寿终正寝。一家老灯茶馆从开张到关闭力挺十年营业不衰,除老灯钟爱茶馆本行外,也源于我们振头村地处太行山山口,井陉、获鹿出山之“孔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村史可追溯至隋开皇三年,振头历史上的“石邑城”繁华390余年,寸土寸金的振头“二七大集”延绵四百多年历史,振头村素有“日进斗金、夜出斗银”之说。自从老灯茶馆炉火熄灭之后,至今已有五十八年历史了,村庄里从未有人再开办过第二家茶馆!

老灯于1984年去世。永远的老灯茶馆将给振头村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北方村庄那些年里,弘扬茶文化具有“标本”意义的一段佳话。(写于2015年12月12日)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聚锋(河北石家庄),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振头文化研究室创办人)】

老灯茶馆

老灯,是我们村一个知名人物,因为他开办过茶馆。老灯姓刘,名老灯,村里人习惯地免去其姓氏直呼老灯。早在清朝年间,我们这一带沿袭成规有呼号的习俗,老灯也是长辈通过一定呼号程序给他呼的号,他再没有其他曾用名子。

老灯生于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老灯在我们村庄中心最繁华的临街地塅开办了一个茶馆。茶馆位于东西向的兴隆街北侧,正前方是南北向广平街与兴隆街丁字路口上。茶馆无匾额招牌,但人们都知道这里是茶馆。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坐北朝南。纵观茶馆外貌,这是由半米高石头为主体基础,采用砖、土坯混合建筑构成的墙体,属于传统的四梁八柱式的框架结构。这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破旧闲置平房,墙皮脱落,房屋整体变形。面阔只有一个两扇木门,西墙有两个小天窗,每天只能等到太阳偏西时,方可斜射进去一点点阳光。

茶馆内那是进深三间低矮破旧的屋子,南北长10米,东西宽3.3米。屋内终年光照不足黑咕隆咚,盛夏“三伏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气味,墙皮大半早已脱落,凹凸不平。进门左边西南角有个专供烧开水的煤火炉子,旁边配置一个人工推拉的风箱。不远处置放三个棕色陶釉一米多高的大瓮,专门用来储存用辘轳从井里汲上的水,长长的炉火口可同时烧四、五个锡壶开水。在东南角有两张桌子放锡壶及茶具等物品,再往里边还摆放着七八张茶桌,茶桌长2米,宽1.2米。每张茶桌两侧配有长条凳子,茶馆内可容纳20多人同时饮茶。茶馆内的墙壁、木梁、檀条、木柱子、苫子板都被日久缭绕的烟釉包浆一层,难以辨认木头的本色。茶馆内虽十分简陋,但应有尽有,饮茶所需的物品摆放齐全。

茶馆门前兼营瓜子、烧饼、果子、挂面等其他生活日用品。老灯的妻子温氏一边兜售物品,一边搭讪招揽过往行人请进茶馆饮茶,笑纳茶客做的就是这个活气买卖。不过,老灯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村庄里的乡亲们,远道而来的过客口渴了,喝口白开水或茶水,也不收什么费。就是沿街乞丐要口水喝,老灯也乐意送上一碗,在乡亲们心目中,老灯留下了好口碑。

老灯天生个头不高,身体瘦小,浑身上下无一处不小,而都长得匀称。他黝黑的脸膛爬满了皱纹,额头上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王”字。他干瘦的浑身上下没有多少肉,一年四季手巾搭肩上,后腰上插着旱烟袋,油乎乎的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他衣着简朴,秋冬黑色为主调,春夏白色着身,一年当中总是黑系、白系两色交替的棉粗布。走起路来佝偻着腰,两只手缩进手袖筒里,整天板着脸孔不多吭一声。他发音很低,嘶哑地喉咙头像网着乱丝。人们评头论足起老灯来众口词,是一位老实人,善良瘦骨伶仃、和蔼可亲,为人厚道。他没文化,平常日子靠着养种地为生。

在民国末年,战乱纷繁,多事之秋年代,老灯竟然在村庄里开办茶馆的确难能可贵。饮茶是件清雅的事情、一种清闲的事情,老灯甚至支承着一种在人们现时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老灯一个人,把茶馆经营的不温不火、尽其当然、顺其自然、来去自由、休闲自得。老灯性格内向,他面向登进茶馆门槛的茶客从不握手、不作揖、不鞠躬、不合十,有时只点头、挥挥手、微微笑笑、应声,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灯每天打理的茶馆井然有序,一个人、一个炉火让生命之歌在茶烟水声中渐渐消磨。前来老灯茶馆茶客大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村里家境生活比较富裕户,外村途经路人过客,村里从事农耕种地的人们,半时不晌地把手里的工具放在茶馆门前,走进茶馆举杯豪饮,大有洗肠冲胃的爽快解渴之感。一碗落肚,倦意尽消,身体里顿时感到暖暖的,三碗饮罢,连后背也有阵阵暖意。

在我们村庄里,一般女人们不进茶馆,家境贫穷的人家更是不着茶馆的面。有时村庄里逢年过节或村里、家里有个什么大喜事等等,家道殷富人家慷慨解囊,邀请因贫穷喝不起茶水的乡亲们进茶馆喝喝茶水。也有的趁农闲时节有功夫,那些经常闲逛的老人们,溜达进茶馆里围坐在一起,漫无边际地唠唠嗑、抬抬杠、拌拌嘴热闹一番!那场面就叫吊起来不打——要得就是这股劲儿!在茶馆内,凡是茶客需要招呼老灯掌柜往茶壶里添加水时,尽管老灯个子低矮,但老灯尽量踮起脚来,抬高壶嘴与茶壶保持半米距离“用二滚三沸”的水高冲,一般冲水八分满为止。冲后加上壶盖,以保茶香。如第一壶茶高冲后,稍焖会儿茶再倒入小茶碗里慢慢喝。

我们这里的人们饮茶,从不喝凉茶、不吃茶叶、不喝半温茶、空腹不喝茶、睡前不喝茶、喝药不喝茶;壶嘴与壶嘴倒水不能相碰着,倒沸水时、不能用嘴吹热气;不称饮茶、不叫品茶、不称用茶、习惯上只称谓三个字“喝茶水”。

老灯茶馆用呈锥形的锡壶烧水,锡壶色泽灰暗,传热快、防潮、保温、耐酸、耐碱,锡不容易氧化。包浆则是慢慢加深的,呈现出亚光的色调,均匀而沉着,泡出来的茶非常清香。

那些年,茶具也无外乎提把式大瓷壶和端把式小瓷壶两种,无盖式的大碗或小茶碗,又称汤碗。经常光顾老灯茶馆的老茶客,自己配有专壶、专碗,并有明显标记,不允许他人使用,也有的茶客自带茶叶。

老灯茶馆一般上午9时开门,晚上9时关门,中午不休息,一天经营12小时。有的茶客一次进茶馆就喝上半天,也有的茶客分上午喝茶半天,下午喝茶半天,也有的茶客晚上来茶馆喝茶。茶水沏的浓淡则由自己掌握,有的茶客一壶茶水喝的泛不出茶颜色为收官标志。主要以花茶(花熏小叶)为主,也有其他三、四个茶叶品种不知其茶叶名称。茶叶来源是从石家庄经销茶叶的店铺和振头大街茶行购进,托人从外地购进、街上游走叫卖的挑担茶商买来等进茶渠道,也有茶客自带茶叶的。那个年头儿就这么几个茶叶品种,这里的人们约定俗成都是用100度的沸水冲泡茶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茶叶冲泡开,茶色透出来了方才喝茶水。

那些因家境不优裕喝不起茶水或喝不惯茶水的普通人家,他们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经验,在家里自制灵丹妙药的“茶水”方法。一则采取红枣在微火上焙糊,放入壶中几粒,开水冲泡,泛起红色油润后,就当茶水般饮用。虽不是茶水,但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安神之功效。二则采取熬一锅绿豆汤,其颜色呈现绿豆原有的本色,全家人均可享用。对人身体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止渴消暑,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三则采取熬红豆汤喝,其颜色呈现红艳艳,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小便、消渴、护心之功效。无论是大枣、绿豆、红豆,自然色彩斑斓纷呈,有助于人的饮食欲望大增。

老灯茶馆为了应对晚上茶客喝茶,用棉花籽油、洋油灯(煤油灯)、罩子灯吊在房顶上照明。难忘的1957年,我们村庄里终于迎来了采用电灯照明,也就是这一年,老灯茶馆开办了风风雨雨10年之久,因世事多变缘故,终于寿终正寝。一家老灯茶馆从开张到关闭力挺10年营业不衰,除老灯钟爱茶馆本行外,也源于我们振头村地处太行山山口,井陉、获鹿出山之“孔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村史可追溯至隋开皇三年,振头历史上的“石邑城”繁华390余年,寸土寸金的振头“二七大集”延绵400多年历史,振头村素有“日进斗金、夜出斗银”之说。自从老灯茶馆炉火熄灭之后,至今已有58年历史了,村庄里从未有人再开办过第二家茶馆!

老灯于1984年去世。永远的老灯茶馆将给振头村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北方村庄那些年里,弘扬茶文化具有“标本”意义的一段佳话!

【摘自2016年6月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聚锋(河北石家庄),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理事、石家庄市振头文化研究室创办人】

荣昌号茶文化馆荣获中国四星级茶馆

  由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星级茶馆第二届授牌大会暨中国茶馆业年会于2018年1月18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荣昌号茶文化馆作为本次大会的获奖嘉宾受邀参加年会。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晶龙、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原巡视员兼副司长王胜利、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主任孙喆、中茶院名誉院长、《中华茶通典》执行总编于观亭等相关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及品牌企业嘉宾、星级茶馆负责人、星级茶馆评审员、各界专家、委员会各地方秘书处负责人、央视网、人民政协报、天下茶友网、茶旅世界等媒体出席本次年会。

  ▲ 荣昌号受邀参加大会

  中国茶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建立友谊,沟通感情的纽带。茶馆,作为中国茶产业的重要窗口和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也应跟随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 大会现场

  ▲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晶龙

  大会初始,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晶龙致辞。徐主任提到,茶馆等级评审工作自2015年起,全国各地的优秀茶馆积极参加申请评级工作。经过专家的评审、现场审核和符合公示等环节,2017年共有127家茶馆获得中国星级茶馆荣誉称号。同时,通过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在全国各地积极工作实践,一方面促进了行业专业人士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以及产业多元化的合作;另一方面,调查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协助政府制定、完善了茶馆行业的标准化体系。

  致辞结束后,由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主任孙喆作大会主题报告。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主任  孙喆

  自2015年6月启动评审工作以来,在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指导下,茶馆经营服务标准化和中国茶馆星级评审工作得到各地相关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尤其是茶馆界同行的大力支持。

  目前,委员会在全国23个省份发展了35个地方工作机构,2017年在全国各地新评审星级茶馆127家;在全国各地组织评审员学习班22期,截至目前,共培养评审员600人,聘请评审专家132人,建立了一支专业的评审队伍。

  2017年茶馆经营服务标准化和中国茶馆星级评审工作稳步发展,相继在北京、重庆、贵州都匀、南宁、福建武夷山、深圳等地组织举办了多场活动,相关政府、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对茶馆经营服务标准化的推广、星级茶馆评审事业和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各地星级茶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高了茶馆知名度。2018年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将更加积极地组织、参与各地的相关活动。

  2018年在继续推动星级茶馆评审事业的基础上,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完善布局,在目前空白省份寻找合作伙伴,建立地方工作机构。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地方工作机构对茶馆经营者提供人才储备。

  3、丰富茶馆上流资源,寻找优质茶叶、茶器、水、工艺品等企业,对茶馆提供优质产品;与产茶区相关部门或企业对接,组织茶馆考察茶叶原产地,学习茶知识,感受茶文化。

  4、完善中国星级茶馆线上平台。加快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工具宣传中国星级茶馆,建立有效的茶馆与消费者沟通渠道;通过线上充分了解茶馆服务,从不进茶馆到走进茶馆,从一次走进到多次走进,最终和茶馆产生黏性消费。

  5、助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积极组办或参与各地茶社活动,配合相关政府部门,推动当地茶馆事业的发展,培养大众喝茶习惯,推动各地茶文化发展。

  孙主任深入浅出的报告,让大家既了解了中国星级茶馆评审工作的发展状况,也提出了2018年中国星级茶馆事业具体的发展计划,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赞同,对未来茶馆业发展更具信心。

  ▲ 中国心学书院研究院院长  李漫博

  其中,中国心学书院研究院院长李漫博的讲话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李院长指出了中国茶叶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茶文化的缺失。150年以来,中国茶文化一直处于一种丢失的状态,并受到咖啡文化的巨大冲击。李院长提到,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拥有四个分类:基于茶叶的味觉和视觉艺术、基于茶叶的交往礼仪和艺术、基于茶叶的养生方法和艺术、基于茶叶的修正方法和窍诀。从现在的茶文化来看,并未得到完整的恢复。

  而茶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学文化”,因此复兴中国文化要发扬茶文化,回归易文化,从自身文化中找到文化的自信。在信息化时代,一切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茶馆经营功能的变化。以前的工业化时代是一个经营确定化、功能单一化得时代,而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是一个经营不确定化、资源整合和功能叠加的时代。茶馆经营者们应该以信息化的思维和视角来观察,基于茶馆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伴随着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接下来的颁奖模式,荣昌号茶文化馆喜获中国四星级茶馆评定,荣昌号董事长林昌棋代表荣昌号上台领奖。

  荣昌号茶文化馆荣获中国四星级茶馆

  ▲ 荣昌号董事长林昌棋上台发表获奖感言

  荣昌号茶文化馆,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珍藏与茶相关的物品、茶艺术品等,为的是提高茶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吸引更多人走进茶文化圈,了解茶,爱上茶。

  荣昌号茶文化馆建立于2016年6月,与其他同类场所不同的是,荣昌号茶文化馆定位为“开拓式体验生活馆”,这里不仅局限于茶本身,而是希望通过食物、服装、茶及茶具等一系列实物作为渠道营造一个整体的文化回归氛围,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以这里为入口,置身于丰满鲜活的新派古典文化体验环境,这里的每一项服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体验目的,在茶生活馆这一领域,可谓开创了先锋。

  ▲ 一楼大堂

  ▲ 茶艺表演区

  ▲泡茶区

  ▲文化展览

  ▲文化展示区

  由荣昌号茶文化馆延伸出来的不管是由品茶、鉴赏、还是饮食打造的现代休闲生活方式,都是服从于茶最大的文化本身,希望通过创新和开拓的品茶方式,在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同时,结合现代创新理念,拉近高大上的茶文化与普通大众的距离,重新找回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

  ▲二楼会议厅

  ▲洽谈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茶馆业的繁荣发展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本次大会积极推进了茶馆等级化评定标准,弘扬了中国茶馆文化,中国星级茶馆已经成茶馆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断促进行业向前发展,谱写着新时代中国茶馆行业新风向。

 

找到约75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