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泥料

找到约1,11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紫砂壶泥料的粗细和透气性有关系吗?

我们说到紫砂壶,总是会提到其泡茶存香,无熟汤气的特点,言其越暑不馊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是紫砂壶确实有着其他茶具不具备的「透气性」。

▲紫砂泡茶

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就是来源于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也就是其泥料本身的砂,这些砂也就是紫砂泥料中的石英颗粒及其团物结构。

▲断面颗粒

而我们常用的紫砂壶泥料,根据砂的粗细不同,也有不同的目数,也正是因此,很多朋友常常会问到一个问题,是不是紫砂壶的透气性也与目数有关呢?

目数

目数即紫砂颗粒的大小,我们在将紫砂矿研磨过筛时,会以筛网确定目数,常见的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

目数越小,泥料颗粒就越粗,反之,目数越大,泥料颗粒就越细。

▲断面颗粒

同时,目数也体现在紫砂烧成后表面的砂质感,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砂的质感更为突出。

砂太粗和太细在制作难度上都非常高,我们常见的紫砂壶多为40目与60目的,这类的泥料既细腻又有砂质感,且制作烧成率最高,烧成后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

透气性

我们上面说到,紫砂的透气性,关键在于砂的颗粒,这是紫砂壶矿料的固有属性。

▲过筛漂洗后的紫砂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目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对透气性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例如60目与80目的同种泥料,透气性是差不多的。

而当我们把泥料研磨的太细,打破了其物理结构,就会影响到其透气性了。

而如果60目与180目的泥料相比,后者几乎便没有透气性可言了。

▲200目的泥浆

同时紫砂的透气性也与其泥料中所含的砂数量有关,光凭目数大小是不能判断透气性好坏的。

总结

所以,我们谈及目数与透气性的关系时,可以这样理解

目数大小不能用来判断透气性的好坏;

目数特别大,接近180、200目的,几乎是没有透气性的,这类多是灌浆所用。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泥料不同,泡茶真有差别?

紫砂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泡茶器具之一,《长物志》中更是阐述了其较高的实用价值:“既不夺其香,又无熟汤气。”

然而,中国有六大茶类,而紫砂壶泥料又分为四大种类,细化下来更有几十种。那么问题来了:泥料不同,泡出来的茶到底有差别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夸张点说,选对了泥料,几百块的茶叶能喝出几千块的口感!下面,我们特意整理了最全紫砂泥料与茶叶的搭配,大家可以先收藏哦!

绿茶

比较常见的绿茶有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等。

绿茶以紫砂段泥壶、绿泥壶为佳,其色浅淡,透气性极佳,且对养壶有利,不易形成黑色茶垢,养花紫砂壶。

绿茶在冲泡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对其口感影响很大,应以80℃为宜,这样才可以完美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绿茶第一泡约12秒出汤,这样不会破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

乌龙茶(青茶)

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乌龙茶最适合以紫砂朱泥、红泥泡饮,以小品为佳,朱泥红泥结晶度高,逼香快,扬香高,最适此类高香气茶叶。

乌龙茶宜用95℃的沸水,其投叶量比较大,茶叶基本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

乌龙茶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做青,茶味茶香释放快速,所以第一泡大概10秒出汤。

黄茶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的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等都属于黄茶。

黄茶以紫泥类的紫砂壶为佳,不夺茶香,又适闷泡,紫泥的适茶性广、发茶性亦佳。

黄茶与绿茶的特性比较接近,冲泡时间只要比绿茶稍微长两三秒即可,大概15秒出第一泡茶汤。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如祁门红茶、红条茶和红碎茶等。

泡红茶,以紫泥、朱泥为佳,既有其香,能更好的泡出其原味口感,层次分明。

红茶一般情况下浸泡时间不需要太久,前几泡10秒内就可出汤,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茶汤苦涩。

黑茶、普洱

黑茶、普洱茶此类在一定时间内,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也广受茶友喜爱。

泡这类茶,以紫泥、底槽清等紫砂壶为佳,发茶好而突出其醇厚之味。

喝这类茶记住要先洗茶,相比其他茶叶,黑茶更耐泡,第一泡20秒出汤,如果是煮黑茶,差不多要三次,茶水比例在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白茶

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泉城红、泉城绿、贡眉、寿眉及新白茶等。

白茶也以朱泥、红泥之类的紫砂壶为佳,其茶汤略带金黄,香气清高鲜爽,自然以朱泥为最。

白茶10秒内出第一泡茶汤,具体有新茶和老茶之分,新茶前三泡10秒出汤,老茶可以在新茶基础上,从第二泡起,适当延长3-5秒。

以上就是紫砂泥料与茶叶的搭配,除了泥料,紫砂器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与其搭配的茶叶。

如太平猴魁等扁长型的茶叶以汉方等冲泡为佳,铁观音等珠型茶叶,以思亭、容天等冲泡为佳,像宫廷熟普等散碎型的茶叶,则任意搭配即可。

壶与茶,自古以来就是绝配,壶与茶伴,茶沁于壶,而真正让这两者发挥其价值,更得益于人。

来源: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半手工紫砂壶的泥料都比全手工的泥料差吗?

 很多壶友在选购紫砂壶的时候,经常会问我,半手工紫砂壶的泥料是不是比全手工的泥料都要来的差些呢。壶友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无道理,结合我以前说过的,泥料的品质和和做工、工艺相辅相成的。好的做工和工艺同时搭配好的原矿泥料,这样才能在总体上体现出一把壶较高的品质。理论上说如果一把品质较好的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用料通常都不会太差,因为没有哪个艺人会因为一点泥料而拖累了整个壶的品质,没人会在烂泥上去花大功夫做出一把精美的壶。

     那么回到我们现实中,这样的理论是不是绝对成立呢,事实上这个理论不是绝对成立的,它要在一定的前提下。因为存在着一个错位竞争,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这里我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解释:比如说我手头的好几种泥料会和其他家的不同,而每个艺人的价值观不同,至于拿什么价位什么品质的泥料去做壶完全取决于本人。可能我做半手工壶的泥料成本都是用的1000一捆的,我也可能拿同样的这个泥料来做些全手工的壶,又或者我做全手工的会拿2000一捆的泥料。其他家有的或许是拿500一捆的泥料做半手工壶或者全手工壶,甚至还有的人可能拿2000一捆的做半手工壶,这个是没有定数的。我前面说的一定的前提应该是同一个人做的全手工和半手工两者的泥料来进行对比,这其中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泥料用的起码不比半手工的泥料差,如果是我来选择,那么我全手工成型的壶尽量会用更好些的泥料来搭配。

所以说半手工紫砂壶的泥料一定比全手工的差,这个结论是比较片面的。不能把成型工艺作为绝对的来考量紫砂壶泥料的标准,另外也要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去进行对比。而目前市场上有些做工精良的半手工壶,也是在用一些好的泥料来搭配的。

而目前市场上很多低价的壶,它们选用的泥料绝大多数都不会太好,其中很多都是不是原矿的紫砂。其实也很好理解,主要是这几个因素导致的:

产品自身的市场定位

有些壶的市场定位就是靠跑量低价竞争的销售模式,用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那么这类壶毒对成本的控制是相当严格的。因为它的售价就几十块而已,而且泥料的消耗量非常大,一个月的泥料用量要达到几百到上千捆。如果一捆泥料成本增加一百块,一个月的总成本增加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你想象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用多好的泥料去生产这些壶,能用得起好的泥料吗?而半手工和全手工工艺的壶,每个月的产量就那么多,而且售价相对那些量产壶要高出很多,一个月泥料的消耗量最多也就一两捆,而做精品壶的一捆泥料通常都能用两三个月或者更久。在这种情况下,我尽可能用好的泥料去做壶,一捆泥料成本如果增加三五百的哪怕是一千,我一个月的成本增加也就这么多,分摊到买个壶的成本里面就更低了,我完全能承受得起。

成型工艺

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的低价量产壶,首先他们的工艺都不是手工工艺完成的。比如像灌浆壶和手拉胚,你原矿的好泥料拿过去是没办法完成制作的。像灌浆壶的话,由于原矿紫砂泥料里面的颗粒较大,根本不适合生产,只能用及细腻的泥浆加玻璃水来生产。而手拉胚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手拉工艺它需要材质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延展性。而原矿的紫砂泥料紧巴巴的,几乎没什么流动性,你是没办法用它来手拉的,需要在泥料中加入玻璃水和其他原料改善泥料的流动性后,才可以手拉。而这种方法的泥料成本就比较高了,而手拉胚的低价销售定位显然难以支撑这样的泥料成本开支,所以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从而用价格便宜的陶土加玻璃水这些进去后进行手拉。

     所以看完今天的文章,我们应该大概能弄清楚了,紫砂壶的泥料品质方面,半手工和全手工相对于那些低价跑量的壶可靠性要高不少。这也符合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贵的不一定都是高品质的,但是低价的肯定不会是高品质的。

找到约1,10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