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印象铁观音

找到约23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中国茶产业的渠道效率革命

做任何事,一个人干,不如一群人干。一群人干,不如全国各地都有人利益抱团一起干。

拿茶行业的销售来说,一个人干就是夫妻店生意,一群人干是销售部,全国各地都有人利益抱团一起干,就是全国市场深度分销。娃哈哈的厂商一体化,用“联销体”模式将厂家与经销商深度捆绑,结成利益共同体,故创造中国快消品的深度分销奇迹。

茶行业已经进入了产业效率大升级时代。做茶企必须要研究产业效率,才能稳步做大做强。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提升茶产业效率的经典套路。比如,联销体模式是最高效的茶界分销形式之一,炒作年代的大盘商二盘商散户与藏家结成利益共同体,能在极短时间拉升茶价,形成暴富神话,当然也套牢了许多接盘侠。不炒的话,或者只是局部理性小炒一下,单品控盘的联销体、电商分销联销体、互联网+线下联销体、s2b2c联销体,也是正常渠道的主流模式。

茶企渠道跑马圈地三大法宝:联销体、加盟连锁与电商

联销体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利益分配与利益长期深度捆绑基础上的渠道治理结构。要深入整合渠道资源,必须研究渠道治理结构,构建分销联销体,或者跟联销体大盘商或平台合作,通过借力,迅速建立分销体系。

说了分销,再来看终端的加盟连锁生意。在上一个普洱茶黄金期,也就是2011年到2016年,茶企渠道跑马圈地的三大法宝是,联销体、加盟连锁与电商。炒作靠联销体,彰显品牌实力与体量靠加盟店数量,乱市场传统经销商意见大说的是电商。也就是做市场有三个法宝,但终极武器还是加盟连锁店事业。茶店一百家左右,是三线品牌,几百家店是二线品牌,上千家茶店是一线品牌。

加盟连锁热,要满足三个条件,市场火爆,品牌强势,经销商靠厂家政策吃饭,消费者也追明星茶企、茶品,终端接盘侠多,开店成本低。那几年,这三大条件都具备,故形成茶界加盟连锁热。

2016年以降,市场红利,品牌红利,接盘侠红利,开店成本低红利消失,而且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店主大都不会搞流量,也不会输出价值观,一夜之间被移动时代的内容流量粉丝营销边缘化,从而造成茶界加盟连锁事业大溃败。茶店少了,茶品牌也被打回原形,由大众消费市场品牌,回归憋屈的行业品牌——也就是行业知道,出了行业,消费者不知道!

虽然茶市于2016年之后冷了,进入了新常态,但我认为开连锁茶店还是建立品牌大众市场认知与体现渠道效率的最佳方式。

2017年在深圳,有一位做营销的资深人士正告我说,茶界只有三个品牌——大益、八马与其他品牌。站在深圳市民的角度,这是对的。在深圳,大益、八马茶店多,尤其是八马,购物中心必有八马,是成熟商圈的标配。行业知名与老百姓知名是两码事,老百姓在商圈里经常见到某品牌茶店,这个茶品牌在老百姓印象中肯定是大品牌。比如七彩云南,许多消费者都知道,比中茶、下关名气还大,是因为到云南旅游往往要到七彩云南一游。

新常态下品牌商开茶店,拼的是管理半径

市场不好的新常态下,连锁茶店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除了店面零售,而且要体现单店的商圈辐射配送能力,搞引流、数字化、互动与会员管理。现在的品牌专卖茶店不再是坐商,而是升级为智慧茶店。这种智慧茶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个茶企能开一百家智慧茶店,其效率相当于以前开五六百家,开三四百家智慧茶店,就相当于过去的百城千店,做十亿级的茶生意。

跟同行交流,我经常强调,新常态下品牌商开茶店,拼的是管理半径。为什么你开不了几家店,是因为你的管理半径太短,只能管理好身边的店,离你远的直营店很可能会亏损,而加盟店是挂羊头卖狗肉那种,首次进货后,迟迟不补货,一年后换门头。

在现在能开许多茶店的品牌,都或多或少解决了管理半径的问题。大的,八马、大益、天福不说,二三线的,如书剑普洱也开了一些店,其诀窍是,一抓内部管理,二搞合伙人开店。往往是有忠诚度的老员工,内部创业,合伙开店。一年做数亿的中老期交易平台陈茶汇,其推行的总分店配送全国模式,也是让信得过的老员工合伙开陈茶汇分店。

效率往往源自降低成本。成本有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在新时期开茶店,一是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有效管理半径。

厂商平台一体化之联销体,是我讲的第一种产业效率模型,新时期的合伙人智慧茶店,是第二种产业效率模型,有时间还会讲更多的产业模型。

这世界是不平等的,因此我们在不平等的世界里追求平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平等化的趋势是:结果平等→机会平等→能力平等。以前吃社会主义大锅饭,结果平等,后来改革开放,释放普通人改命的巨大机会,社会进入机会平等阶段。而现在是新常态,机会有,但不是普惠的,是为有捕捉能力的人准备的。

由此,茶行业由空白市场与机会主义,进入了能力与专业主义时代。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茶企,才会抓住商机。今后,学习型组织成为茶企标配,才谈得上能力平等……

过去的坐商型茶店,向如今的数字化智慧茶店转型的关键:一是前面强调过的管理半径,这是机会主义的游击队与高度专业系统化的铁血军团之区别;二是单店的市场辐射半径。

坐商型传统茶店,开店成本高,市场辐射半径短,靠几个老熟人照顾生意,肯定赢利能力不行,许多店因亏损而关门大吉。而数字化茶店,线上线下一体化,进销存、物流配送、客户管理、营销工具等都数字化与统一共享化,注重融入周边的消费场景,将线下消费者转为线上会员,用线上工具为线下体验引流,做主动出击的配送生意。一家智慧茶店,因市场辐射的广度与深度大,其销量可以相当于五六家传统店,故能冲抵开店成本,活得滋润。

细分市场品牌与渠道品牌在新时期的合流

下面将进入中国茶终端营销的最关键点——细分市场品牌与渠道品牌在新时期的合流,多品类+一二级市场之品牌集合店的出现。

品牌逻辑与终端卖场(大店与小店)的逻辑,其实并不匹配。新品牌是建立在品类认知基础上,茶企往往通过市场细分,切一个垂直品类来深耕,做成该品类的一个代表符号。这就是创建品牌的经典打法——占领消费者心智其实是“品类认知,品牌表达(代表)”。

茶企也可以推多品类品牌,但这对新品牌而言非常考验供应链,而且早期做杂了,不利于专业化,在宣传推广方面也不利于聚焦,建立专业形象。专业主义与品牌高度聚焦,造成新品牌往往以一个垂直品类为主,兼顾其余品类。

但这样的高度垂直打法,会面临一个问题,不利于终端开专卖店。因为终端的需求多元化,而单一的品类垂直品牌,以一种茶类为主,兼顾其他茶类,很难满足消费多元化。当然,其品牌也可搞多品类战略,但会严重影响在细分领域建立的专业形象,也就是多元化如同注水,往往会冲淡品牌核心资产。

面对细分垂直品牌与终端消费多元化的不匹配性,茶企有两个选择,要不是像天福、八马一样,由铁观音起家,到做六大茶类及茶食品等,市场什么好卖,我就组织什么货源,茶品自己生产一部分,更多是代工。即由细分垂直品牌,转型为终端渠道品牌。

第二种是,走多品类垂直多品牌路线,比如做普洱茶起家的一些品牌,企业做大了,往往布局白茶、柑普茶、红茶、中老期茶,在普洱茶品牌的基础上,新组建白茶品牌、柑普茶品牌、红茶品牌与中老期茶仓储交易平台,这里包含垂直品类与一二级市场交易。才出厂的品牌货交易是一级市场,中老期茶交易是二级市场。二级市场可以做其他茶企的茶,也就是货源更广,消费需求更大,更容易上销售体量。这就是普洱茶企纷纷涉足中老期茶仓储交易平台的原因——不但卖自己的货,还要卖别人家好卖的货!

多品类多品牌+二级市场交易,这样就兼顾了垂直细分品牌的专业聚焦与终端消费多元化,可以说是垂直细分品牌与终端渠道品牌的合体,即细分垂直多品牌+终端卖场(大店小店)。换句话说,这是茶企自有多品牌集合店。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影响品牌聚焦,而且供应链不用代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单纯的渠道品牌,或者多品类单品牌,由于受管理半径限制,许多产品要代工。而多品类多品牌,实行分板块运作,每个板块对应一个垂直品类一个细分品牌一个专业化团队,其能把事做得更精细,更能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应对精品消费的兴起……

流量思维与根据地思维

在流量时代,茶企做品牌,做产业链布局,尤其要注重根据地建设,这才是百年品牌的立足之本。

许多人鼓吹流量如何创造发展奇迹,好像当今时代大家都可以轻舞飞扬,过去的经典打法失效,社交流量营销满天飞,不能理解传统茶企的肉身沉重。这其实是时代给人们的错觉,商业本质其实没变,只是表象变了。

许多聪明人追很表面很外层的热点,却忽视了对行业底层逻辑的理解。简单来说,流量如水,如风,无根性,故在流量变现的同时,要多做有根基的事,从而让水入库,让风吹落叶归根。要知道,过去的农民起义,没有根据地的,不管一时声势如何浩大,但很容易沦为流寇!

这世界终归没有取巧的东西,如同中国靠轻工业搞外贸出口基地起家,最终会进入重工业阶段与服务业阶段。茶企做品牌也如此,由抓价值观宣传流量变现的轻资产运营,到最终会被迫重金投入供应链与渠道建设,越做越重,变成根基牢固的重资产茶企。流量之轻,与根基之重,茶企要想明白,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有大的发展……

为什么渠道效率,是茶企做大做强的终极思考?这是因为有大抱负的茶企投入太重,其要通过最终的销售来变现。否则,投入大,产出小,企业很危险。而销售拼的是渠道效率。对渠道进行高效创新的茶企,不但投入产出良性,而且能破除茶界渠道肠梗阻,迅速将企业的体量做大,从而创造发展的奇迹。

就渠道而言,社交与圈子营销是秀场,企业需要做秀,狠狠作秀,但要清楚地知道秀场与热点都有时效性,追你的时候,你是茶中女神,不追你的时候,就当你的品牌宣传放屁!渠道效率,也就是企业深度分销的能力,建立了有效的终端分销渠道,就好比企业在终端建立了根据地,要做秀很容易,我有的是根据地的老百姓,不缺观众,欢迎各路网红来秀,欢迎各种创业小白来玩社交内容圈层营销。茶企的渠道变成公众基础设施,欢迎大家来秀来卖!

终端三级分销体系——茶超市(大店)、品牌集合店(小店)、专柜

接下来谈一下,细分垂直品牌集群的终端三级分销模式——茶超市(大店)、品牌集合店(小店)、专柜。这三级体系,就是茶企多品牌集群模式的深度分销解决方案。

多品牌集群的渠道体系,是细分市场品牌与终端渠道品牌的合体,是当今最主流的茶企多板块布局模型。也就是一个茶企做若干个细分领域的品牌。这些品牌共享供应链与渠道,并联合传播,最终被集合在终端的大店小店专柜里进行展销。故又叫品牌集合模式。从产业链来说,叫品牌集群,从终端来说,是区别于品牌专卖的品牌集合。

其渠道最大的效率乃在于,不但是自己的多品牌茶品集合,而且还通过搭建中老期茶仓储交易平台,卖别人好卖的产品,也就是市面上海量单品都可以优化整合,可以轻松组织上千款单品,满足海量消费者多元需求。也就是说,终端的渠道效率,其实是三级跳,由狭窄的专卖,到较宽泛的集合,最后到海量优选推荐的精品茶销售平台。

品牌集群的三级分销,大店可平台化,搞茶超市。小店可做品牌集合店。一个专柜可放单一品牌产品,也可放多个品牌产品。产品精选组合的专柜,可放在茶超市,也可放在自有品牌集合店,也可以融入别人的消费场景。比如专柜可放入别人的茶店,可放入酒店,可放入集团公司的下午茶场景中,可放入烟酒店,可放入各种有效消费场景。

茶企运作终端三级分销体系,可以重点城市为核心来深度分销。比如,可在全国选十个重点城市。每个城市,配一个配送全城的茶超市,依托茶超市发展品牌集合店与专柜。茶超市厂家直营,品牌集合店合伙,专柜直营或加盟。

一个重点城市开一个茶超市,十个品牌集合店,一百个茶专柜,一年做三千万元左右。十个城市,就能完成三亿元销售。还可以进一步打造深度分销能力,推五千万元销量城市,亿元级城市……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中国铁观音》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

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


文末有福利~


1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舌,唯茶是也。


陈宗懋院士的序里,第一句便是。


你对铁观音的印象是什么?


是它的传奇故事吗?那你选择“文人献茶,乾隆赐名”还是“观音托梦,魏荫传茶”呢?


今天,有位友人找来要我推荐一款“开水一冲花香四溢的茶”。脑海里不假思索蹦出来的,便是铁观音。


所以,我对铁观音的印象是“花香四溢”。


雪之于南方,更多的时候是奢侈的,而雪之于铁观音,是其华丽逆袭的恩赐。在十八世纪二三十年代里,或许是那连年大雪,催生了铁观音这个珍奇的茶树品种,让无数世人为之着迷。


从铁观音的诞生,写到安溪八大名茶、短穗扦插、婚礼茶俗,作者许以它的词是:


“不偏不倚,中庸之美。”


是的,形如观音重如铁,却又花香四溢;耐得寒风和大雪,还可千锤火炼。


2


Δ2018年4月20日,汕头中山公园,万人共品铁观音


八十万安溪人,有二十万在外卖茶。


这真的不是一句夸张的玩笑话,而是实情。


从潮汕到东南亚,到日本、英国、美国...还有神州大地,安溪铁观音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并非三言两语可表述,但文中依然可窥其一二,瞻仰其地图一角。


而说起安溪铁观音的人物史,其实也是安溪铁观音的崛起史。


陈水潮、林金科、王文礼、肖文华、魏月德、魏荣南、刘纪恒、吴荣山、高碰来、王艺生、李金登、王清海、刘金龙、黄琴、张顺儒......


每一个名字都掷地有声。


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铁粉”就有一千种“观音韵。


古人造字真的鬼斧神工,拨完弦之后的颤音,飘渺地回荡在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称之为“韵”。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也是如此。


“空谷幽兰般馥郁隽永的灵妙香气”

“口中无茶,回味绵长”

“满嘴生香,咽后齿缝溢出丝丝甜津,

久久不散”

“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

“愉悦顿生,饮用时有醍醐灌顶之势”

“轻呷一口,韵致绵长,若文学之通感”

“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融合”

“是有精灵附着在上面的”


4



“蛱蝶呀——”


“来~~~啦~~~”


茶的健康功效,既扑朔迷离,又显而易见。科学界对其的研究从未停止。


——《中国铁观音读后感》by 萧萧


“封底 《中国铁观音》作者在感观的人文和客观的地理间扩展出一个安溪铁观音的全景视野,从人与茶、物与茶、茶与茶进行多维度诠释,彰显安溪铁观音的“中国功夫、中庸之美、大慈大悲”的三大灵魂,为我们深度解读安溪铁观音提供了一把解码钥匙。”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安溪铁观音的生长环境,吸雄伟之山气,纳浩瀚之海韵。阅读《中国铁观音》,你会发现安溪土地上的神明、宗族、物产,皆可谓“观音韵、兰花香”的天然配方。作者长期深入山野调研,查阅历史资料,结合科学研究,揭开了安溪铁观音的神秘面纱。”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到过安溪,不能不被安溪铁观音所迷醉;拍摄过安溪铁观音,不能不被博大精深的安溪茶文化所倾倒。读着《安溪铁观音》,回味喝过的安溪铁观音,口中无茶书为茶,让茶香在第三空间氤氲升腾,这该是喝铁观音的最高境界吧。 ”

——中央电视台策划人黄灿红 


《中国铁观音:深刻解读传奇茶叶的内外世界》

作者:林荣溪  陈德进

出版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片叶子香飘万家,一本图书激荡华夏。


1月12日,《中国铁观音——深度解读传奇铁观音的内外世界》首发仪式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自发布以来,《中国铁观音》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媒体和广大茶友的广泛关注,图书已被北京商琨茶学院、中华茶通典、安溪沼泽图书馆收藏,几个国家级、省级和各大高校图书馆都在准备收藏,社会各界要书的热情胜似备年货,中国书市茶香四溢。



林先生说:“阅读一本含香的茶书雅作,是否能给您春节期间补充精神能量?让您的内心世界随着一杯好茶更加笃实?”



送 书 福 利


“说茶”将在1月29日(周二)采访作者之一——林荣溪先生,了解这本书背后更多的故事。


林荣溪先生也特地准备了三本书,送给“说茶”的朋友们。


还是和之前一样,从留言中抽取3位朋友赠予《中国铁观音》。


这一次想问的问题有点多,你挑一个留言告诉我们就可以了:


Q1 :你第一次喝铁观音是什么样的感受?


Q2 :你觉得什么是“观音韵”?


Q3 :关于《中国铁观音》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吗?


Q4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林荣溪先生吗?


公布时间:2月1日(周五)头条文章文末,敬请关注。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温一壶月光下酒》


你们的每一个留言,待我们温一壶酒,慢慢地看。

撰文 / 萧 萧

编辑 / 曾金莲

责编 / 萧 萧


福建茶凭什么能C位出道?中国茶产区巡礼

福建在茶界,就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追溯中国六大茶类:乌龙茶的起源,在福建;红茶的起源,在福建;白茶的起源,还是在福建。甚至曾经征服北方人味蕾的茉莉花茶,同样起源自福建。中国四大乌龙茶茶产区,福建一省便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茶产业发展方面,福建表现不俗,常常以“全国第一”出现在各大数据榜单上。即便单看2021年,茶叶平均单产量、全产业链产值、茶树良种普及率、出口额增速等多项指标便成绩惊人。


福建茶产业成绩单

福建省干毛茶产量全国第一:2021年,福建省毛茶产量48.8万吨。

福建省茶园平均单产全国第一:福建省茶叶平均单产140.1公斤/亩。

福建省全产业链产值全国第一:2021年,福建全产业链产值超1400亿元。

福建省茶树良种普及率全国第一:福建省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6%。

福建省茶叶进出口额双第一:2021年,福建省以5.1亿美元的茶叶出口额,超越浙江省,成为2021年各省茶叶出口第一;出口量达2.6万吨,位居全国第四。同时,福建省还以茶叶进口额4431万美元,进口量1.2万吨,超越上海市,成为2021年各省茶叶进口额第一。

福建省乌龙茶出口量与出口额全国第一:2021年,福建省乌龙茶出口量12756.1吨,占比48.78%,出口额1.87亿美元,占福建省36.6%。出口量与出口额均位居各省乌龙茶出口第一。

福建省白茶产量全国第一:2021年,白茶产量达8.19万吨,福建省白茶产量5.5万吨,稳居全国白茶产量第一。

福建省花茶出口量与出口额全国第一:2021年,福建省花茶出口额0.2亿元,占比5.02%,出口量1927.1吨,占比3%,出口量与出口额均位居全国花茶出口第一。

其实,早在2017年起,福建省茶产业综合产值便达到了937亿元,也是从2017年起,福建省全产业链产值指标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力争在2018年年底实现全省茶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也正是这年,福建省众望所归,以1035亿元在全国率先突破“千亿茶产业”大关;2020年,福建省的茶叶单产、总产、茶树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等七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属于福建的茶叶印象

如果问什么茶可以代表福建,大概争论七天七夜也不会有结果,武夷岩茶、铁观音、正山小种、福鼎白茶……每一样拿出来都可独当一面。据了解,福建种质资源极度丰富,有“茶叶品种宝库”之称,其中记录在册的本地群体种就多达800余种。这里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0余个、省级良种10余个……这些丰富的资源,为福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作乌龙茶是一种火的艺术,而福建则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闽南还是闽北,都能巧妙地运用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热能,逐渐促进茶叶风味物质的转化,从而呈现乌龙茶独特的色香味风貌。

闽南地区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多显花香,清幽持久,有独特的“观音韵”;闽北地区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茶香或浓长或清幽,或带花香或具果味,更有武夷山带来独有的“岩韵”。

而就简单的说说武夷岩茶,也有许多品类。牛栏坑、倒水坑、大坑口、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竹窠、九龙窠……每个山场都有独特的小环境,各有特色,所制岩茶都可作为斗茶的“杀手锏”来使用。肉桂、水仙、水金龟、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各有风味,数不胜数。

在铁观音方面,清香铁观音清幽高香,颇得年轻人市场好感;浓香铁观音浓醇爽润,观音韵明显,是乌龙茶老饕的最爱;陈香铁观音陈醇润滑,具有陈香,吸引了不少乌龙茶“老铁”粉的青睐。还有毛蟹、本山、梅占、黄金桂……滋味各异,各有千秋。

红茶是历史上国际消费量最大的茶,而红茶的鼻祖,正是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红茶。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正山小种,因为制作时用当地特产的松枝燃烧后进行烘干,所以其成品带有松烟香和桂圆干香,品质独特。

正山小种的分支金骏眉茶,可谓是红茶界的“天花板”,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金骏眉是难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密,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

而近几年来流行的白茶,与福建也脱不开关系。福鼎白茶是由福鼎华茶一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经特殊工艺制成,不需要炒揉,外形美观,茶芽饱满,白毫浓密,绿意盎然;冲泡后,其香味清新,香气纯正,味道甜美凉爽。据介绍,福鼎白茶的发展成功带动了全国10多个省、数10个县生产白茶。许多地方要做白茶都来福鼎引种,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被称之为华茶1号和2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000万亩的茶园,福鼎大白茶的品种在全国的引种面积超过300万亩。

除此之外,福州茉莉花茶、龙岩斜背茶、福安坦洋工夫、政和白茶,等等等等,属于福建的茶叶印象多到数不清。

“三茶”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视察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一年多来,福建牢记嘱托,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突出数字赋能,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闽茶发展新格局,奋力开创“多彩闽茶”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茶文化方面,守正出新,讲好茶故事,弘扬茶文化。福建坚持挖掘、整理、利用好闽茶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闽茶文化品牌,增强茶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茶文化成为国际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茶产业方面,全链条发展,做强做优做大茶产业。注重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集中资金资源,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茶产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茶科技方面,科技兴茶,为茶产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突出科技兴茶、质量兴茶,着力提升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做优茶品质,丰富茶品类,挖掘新动能。目前全省已制定茶叶标准86项,茶叶专利数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三茶”统筹的提出之地,福建“三茶”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8月25日,福安市召开“三茶”统筹发展大会,并授牌成立全国首个“三茶”研究院。

未来,福建省将继续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闽茶发展新格局。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一批闽茶文化新亮点,做强一批闽茶产业增长点,培育一批闽茶科技创新点,到2025年实现福建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目标。

【记者】张妮静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