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四大产茶区

找到约653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茶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中国茶产业公司:中国茶叶、大益茶业、八马茶业、君山茶业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行业产业链、产业全景图谱、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品牌价值等数据

行业概况

1、定义

茶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成分主要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根据茶叶种类、制作工艺及茶汤成色,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七大类。

2、产业链剖析

分析茶叶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上游包括茶种培育、种植、采摘、粗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游茶叶市场主要包括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下游市场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大市场。

分析中国茶叶产业链上代表企业/机构情况,上游茶种培育主要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高校,茶农负责茶园种植、采摘及粗加工等环节;中游企业既包括立顿、雀巢等国外企业,也包括中茶、大益茶等国内品牌;下游主要为线上线下等多主体消费客户。

行业发展历程

茶是中国传统农产品,自古茶商生意发达,文章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梳理中国茶叶现代产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中国茶叶产业经历起步时期、低迷时期、第一黄金期、激烈竞争期、第二黄金期共五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茶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禀赋息息相关,故现阶段出台茶叶产业政策省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四大产茶区。汇总比较产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文章认为主要省市大体都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茶叶产业政策维度相似,但政策手段各有侧重,主要可归结为建设现代化营销体系、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延伸茶叶主体价值链四大侧重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全面放开,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异常活跃,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得到了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茶叶产量318万吨,较上年增加24.82万吨,同比增长8.47%,首次突破300万吨。

2、茶叶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

茶树种植对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有特定要求,这也将茶叶主要生产地限制于若干主要国家内。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一直稳居世界前列,2021年面积达到4896万亩,同比增长3.12%。


另外,根据ITC(国际茶叶委员会)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规模约为第二名国家印度的5倍,呈断层式领先优势。


注:ITC《年度统计公报(2021)》最新数据2020年,截至文章成稿日,暂无发布2021-2022年数据。

3、中国茶叶出口量价双增

新冠疫情爆发对国际贸易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09.02亿元;疫情爆发后,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受到影响,下降至34.88万吨,但出口总额不降反升为141.64亿元;2021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94万吨,出口量水平恢复到了疫情爆发之前并略有提升,出口总额达到了148.53亿元。可见,尽管这两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茶叶生产难度加大、成本提高、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我国茶叶出口的势头仍稳中有升,并达到了量价齐增。


4、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多方助力中国茶产业公用品牌建设。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江南产区最为密集

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2、企业竞争:暂未形成龙头企业

由于中国茶叶市场格局分散,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除天福茗茶成功于港交所上市外,业内尚未出现上市企业。故文章汇总代表企业茶叶业务发展概况,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经营市场等指标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如下:


注:星级评价1-5,☆为半星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种植面积突破4000万亩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定最宜区,坚持适区适种,引导非优势区退出茶叶种植。加快品种选育和老茶园改造,集成组装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十四五"因地制宜,巩固、提升、振兴三大产茶区

区域规划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结合各大产茶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巩固、提升、振兴三大发展策略:

  

来源:前瞻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头条--武夷山茶产业四大产茶县的未来想法

 

很多时候,由于信息渠道的原因,

我们对一些茶产区的发展思路,几乎是不懂的。

 

比如,茶山面积14.8万亩的武夷山、

12.45万亩的建瓯、

11万亩的政和,

以及8.9万亩的松溪,他们有什么想法?

 

正好,我们可以跟随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调研组的脚步。

 

6月25-30日,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常务副会长王星云、副会长张伟光、杨志英等一行在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黄以西,副会长黄智源等陪同下前往建瓯、松溪、政和及武夷山等重点产茶区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主要听取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考察当地龙头企业和优秀项目的运营情况和进展,了解四大茶产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对各大茶产区的茶行业从业人员表达关心和问候,并对未来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意见。

 

建瓯

打造“北苑贡茶”特色强市

 

建瓯自2800年前就开始产茶,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古“茶都”之一,是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和“万里茶道”起始地,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和“中国水仙茶之乡”的美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8%,茶园面积12.45万亩,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

 

目前建瓯市茶产业在发展上有很多优势:生态资源优越、制茶技术成熟、文化底蕴深厚、茶叶性价比高、出口份额稳定。因此建瓯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种植水平有所提升、加工规模扩大、销售渠道拓宽、品牌影响扩大、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茶旅结合深度开展。

 

 

在本次考察中,建瓯市汇报了今后茶产业的发展举措,主要将围绕“建设全国现代绿色农业基地、打造北苑贡茶特色强市”的目标,通过采取科学规划、培育龙头、创响品牌、发展茶旅、创新驱动等五大举措,力争到2022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2.5万亩左右,培育销售额超亿元龙头企业6家以上,新建3-5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茶旅文化展示基地,实现茶叶总产值、出口额、创税收各翻一番,分别达10亿元、3亿元、1300万元,全力助推建瓯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政和

大力发展茶产业,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政和有“雨洗青山四季春”和“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气候地理环境,还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之称。截至2017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1万亩,其中生态茶园6万亩。全县年产茶叶1.4万吨,产值9.8亿元。

调研组一行通过本次考察,对政和茶产业发展状况有了了解。一是产业规模显,全县涉茶企业315家,年产茶叶1.4万吨,产值9.8亿元,涉茶茶农3.1万户,茶叶已成为政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二是茶类品种全,六大茶类中,政和有白茶、红茶、绿茶,包括再加工的茉莉花茶,其中白茶与红茶最负盛名;三是金字招牌多,“中国白茶之乡(之一)”等等。

松溪

坚持生态健康茶路线

 

松溪是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生态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9万亩,茶叶初制加工产量达到8500吨,产值5.9亿元,“松溪绿茶”和“松溪红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

松溪县茶产业自2000年以来,进入稳定、有序的发展时期。但是,在品牌打造等方面被新兴茶产区赶超。因此,在本次考察中,松溪县委、县政府表示,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茶园、茶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坚持“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品牌兴业、文化强茶”,将松溪县建成全国绿色茶区、特色茶区、文旅茶区,让消费者放心、舒心的品饮松溪生态健康茶。

武夷山

坚持“质量兴茶、绿色发展”路线

 

武夷山是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起点城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文化底蕴身后,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全市共有茶山面积14.8万亩,2018年干毛茶总产量19200吨,茶叶产值21.12亿元。

 

本次调研,听取了武夷山市茶产业绿色发展工作情况,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持续实施“稳控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18字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着重在品质管理、品牌创建、产品营销、品牌保护上下功夫,有效地提高该市茶叶品质,提升茶业品牌影响力和茶叶市场占有率,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调研组一行了解到,武夷山茶产业接下来的工作方向,主要是通过突出“精细化”、“大众化”、“共享化”、“品味化”和“国际化”,坚持质量兴茶,努力实现武夷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管控;坚持市场导向,努力让武夷茶成为大众理性消费的首选茶;坚持产业融合,努力推动武夷茶产业纵深发展;坚持互推并进,努力抢占武夷茶文化制高点;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武夷茶在世界的影响力。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通过本次对四大茶产区的调研,

了解了各茶产区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方针,

有利于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之后的工作中,

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茶产区的互动交流工作,

为推动海峡两岸茶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涨姿势!中国的四大产茶区在这里!

一、西南茶区

又称高原茶区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其他茶区更丰富。

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5--19,年降水量为1000--1700毫米。

 

二、华南茶区

又称南岭茶区

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区内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

 

三、江南茶区

又称中南茶区

种植的茶树以灌木型为主,少数为小乔木型。茶区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荡山、天台山、普陀山等。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又是名茶产地,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普陀佛茶均产于此。茶园分布于丘陵地带,土壤多为黄壤,部分为红壤。

全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

 

四、江北茶区

又称中北茶区

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适宜绿茶生产。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加之,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因此,所产绿茶具有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如信阳毛尖等。

   最北的茶区,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800毫米--1100毫米。


找到约63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