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02年黄印

找到约91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印级茶的茶字颜色不能作为判断年份的依据

1、印级茶的茶字颜色不能作为判断年份的依据


据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讲述,普洱茶原来的外包装是在勐海一个小印刷厂印制的,但是一次只能印制一个颜色,通体红色的红印就是这么来的。后来解决方案是包材在思茅印制,拉回厂里后,茶字用手工盖印,茶字一般应该是绿色,但是那时条件简陋,只能是有什么颜色的印泥就用什么颜色。


根本不存在什么红印是印级茶第一批,绿印是第二批,黄印是第三批的区分,所谓的黄印是60年代,红印是40、50年代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2、如日中天的大益,其实在前身勐海茶厂,时代并不牛掰


据阮殿蓉讲,98年刚接手勐海茶厂的时候,全年产量只有600吨,而同时期的下关沱茶因为长期负担边销茶的任务,每年的产量大概有3500吨,远高于大益,即使到2003年大益也仅有1200吨的产量,下关却有6000吨。


大益产销量不仅远低于下关,甚至远低于同时期的昌泰茶厂,大益的真正的发家当上老大是在07年以后,因为昌泰和下关全垮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比你牛的人全死了,你就是最牛的人!

 


 

3、普洱茶台地系列是灌木种?


很多人无耻的笑了,什么智商嘛。是的,这是一个北京马连道据称卖了10年普洱茶的朋友的认识,直到最近才被扭转。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普洱茶基地的茶叶种植和生长模式像极了北方南方一些地区的中小叶灌木种,所以由此认为。再次申明,普洱茶的台地系列也是大叶种,只不过是乔木茶的矮化和密植,那位哥们我想不厚道的对你说,你平常读书学习吗?

 

 

4、为何很多做茶人并不喜欢景迈山的茶,但是很多消费者则喜欢?


原因在此:一个更加注重后期的转化时间和空间,一个更注重当下口感。景迈山的茶除大叶种外,中小叶不少,这几乎是普洱市的普洱茶都有的通病,先天性的景迈茶内含物并不丰富,显薄,而且在制作中为追求香气(兰香)萎凋过重,进一步削弱了转化空间,导致景迈山的茶新茶好喝,但是后期越仓储越来越薄,与易武茶先薄后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受待见,但是景迈茶做晒红可是很不错的哦!

 


 

5、2002年以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


现在普洱江湖一片乱象,而事实是:2001年前老班章人民来勐海一趟实为不易,人走的小山路一天到晚都走不到勐海。公路基本无法通行,在早些年前连公路都没有。那时候老班章古树茶人们嫌太苦,没人要。整个普洱茶的江湖上根本没有老班章茶之说,就连勐海人也几乎没几个知道班章茶是啥样啥味道。


2002年老班章卖十几元一公斤还是没多少人要,真正觉得老班章茶好是从03年才开始的,04年价格就到了80左右一公斤,06年240到280一公斤,至于现在价格早已翻上天。

 


 

准确地讲,03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茶,02年以前老百姓连采不采,事实上的确是送人都没人要!那个年代是芽头白嫩的各种小树茶价格反而比较贵。


2002年以后经过科学论证,研究,检测,品鉴,大家才对古树茶重新认识,以前西双版纳多少古茶树都被老百姓砍丢种香蕉,橡胶以及其它农作物。

所以,2002年以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就茶界人士也没有多少人认识老班章这个地方。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古树茶的稀有和珍贵,更别提那个厂家的产品是那个名山古树。


由于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乱象和经济利益驱使,很多人眼睛都不眨就会告诉你,我这茶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哪个哪个名山的古树,市场上有太多2000年前的名山古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明白是神马情况了。

 


 

6、普洱茶拼配的目的在于提升口感丰富性、协调品质、分梯次转化。


做好这三点很重要,特别是分梯次转化,所谓分梯次是后发酵先后程度的不同,由梗至嫩芽后发酵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要分配好发酵梯次,不能跨度太大,比如梗直接过渡到芽。


否则会滋味分离,喝出两种以上的味道,越喝越别扭,现在中期茶市场上多的很,喝两片试试,你就知道拼配那家强了!

年知韵 · 黄印,30年岁月雕琢,历沧桑显真韵

时间是岁月的印记

是历史的馈赠

每一片小小的茶叶都承载着时间的故事

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是时间与空间的具像重叠

年份普洱茶是时间与人文

共同孕育而出的美好产物

特点在于其醇厚、柔和的口感

带有明显的陈化香气和复杂的层次感

每一口茶汤都带来沁人心脾的体验

△ 年知韵,有标准的年份普洱茶

而用时间打磨一款好茶

正是庆沣祥秉承

真心、真树、真好茶

一以贯之的制茶初心和制茶标准

历经漫长时光的积淀

茶韵愈加陈香

庆沣祥精挑10年/20年/30年

生熟老茶,限量开仓

一年一次 · 年份普洱老茶 · 如约而至

年知韵 · 黄印30 · 生熟系列

30年岁月雕琢,历沧桑显真韵

30载藏养陈化,岁月醇香绵长,老茶典藏首选

有标准的年份普洱茶

多维度综合严苛标准下亮相

01

源头保真,终端溯源

庆沣祥从始至末去伪存真

源头上

与两百多家古茶山茶叶初制所合作

核心产区自建万亩有机生态茶庄园

打造古茶树源头标准“第一车间”

终端上

严格制定产品溯源认证体系

一品一码,赋予茶产品唯一的“身份ID”

打造全国首家普洱茶专业陈化中心

构建“普洱茶生命指数”

打造了全国首家普洱茶专业陈化中心

有效监控时间、温度、湿度等

环境因素对普洱茶陈化的影响和调控

密切观察感官生化、品质转化的程度

严格监控相关品质指标

构建了“七彩云南普洱茶生命指数”

“一茶多藏、一茶多养”

独创藏养陈化创新工艺

独创基础醇化、优选陈化、二次藏养等

普洱茶三阶段创新藏养陈化工艺

为年份普洱茶的滋味保驾护航

让其达到“香纯、味醇、汤透、甘甜”

的高品质品饮标准

协手共建

多领域专家共筑年份普洱茶标准之路

为了构建年份普洱茶

真实可信、规范标准的完整体系

邀请何青元、罗正刚

祝红昆、张黔生等多位多领域专家

从范围定义、感官要求

理化指标、包装运输等多方面

共同制定苛刻的、有标准的

年份普洱茶标准

以国际标准的葡萄酒评级体系

多维度制定年份普洱茶审评体系

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五大产品维度综合审评

让消费者能够快速、精准地了解产品特点

以雷达图形式全面呈现单品

从八大角度全面展现各款单品的细致特点

让消费者体验所见即所得

包装焕新升级

一袋一泡,商旅随行随享

从“茶”与“人”的关系入手

全面提升茶品的品饮属性、社交属性

即时创造普洱茶与消费者的场景链接

采用双层锁香包装工艺

精致独立小袋分装,一袋一泡

打破传统饮茶场景受限壁垒

年知韵 · 黄印301 · 生茶

陈韵木香 醇浓顺滑 30年醇化 药韵凸显

30年时光之味,气韵尽显,药韵凸显,条索红褐油润有光泽,木香、陈香浓郁并伴有药香,汤色红艳剔透,滋味醇浓顺滑,木香、陈香、药香交融。

01

干 茶

条索俊秀,褐红油润

色泽红褐油润,茶毫密织,条索挺长俊秀

三十载陈化白毫已变金毫,老茶之姿尽显

茶 汤

橙红通透,药香弥漫

茶汤呈现温暖橙红色,尽显岁月雕琢的痕迹

陈木香伴随着醇和的药香,阵阵朝鼻尖袭来

滋 味

厚滑温润,生津绵长

茶汤入口水路如丝绸般顺滑

有入口即化之感

汤中含香,香溶于水

药香、陈木香在口中交织

厚滑甜醇的滋味让人流连忘返

叶 底

芽叶舒展,饱满柔软

叶底舒展,脉络清晰

鲜活光亮,柔韧性高

年知韵 · 黄印302 · 熟茶

馥郁陈香 温润细腻 30年陈化 醇厚绵长

时光雕琢,细腻温润,其条索匀净、金毫显露,汤色红浓剔透,陈香显著,枣香、樟香此起彼伏,滋味甜润醇厚,回味厚重,随时光沉淀愈发绵长。

01

干 茶

红褐油润,条索紧细

条索紧结,纹理清晰

色泽红褐,富有光泽,金毫显露

02

茶 汤

红浓透亮,汤感糯滑

茶汤红浓透亮,油润感十足

茶汤糯滑有胶质感,陈香中伴有清雅的樟木香

滋 味

甜滑稠厚,樟香浓郁

茶味干净纯粹

陈甜香、樟木香、枣香

在口中纷至沓来

稠厚之感可持续至15泡不减

樟香陈韵在喉间弥漫开来

叶 底

叶底柔韧,红褐油润

适度发酵,叶底红褐油润

富有韧性,留有余香

阮殿蓉说茶 中茶和六山的渊源

  今天的主题是中茶六山合作的故事。

  说到中茶六山,可以把时间线拉回到1998年阮总进入茶界的时候。1998年阮总进入国有勐海茶厂,当时阮总对茶叶品牌和历史都不甚了解,但为了更好地管理勐海茶厂,开始了解当时的一些产品,最先开始了解的茶是七子饼茶。当时生产的七子饼茶基本是以中茶的七子饼茶为主。

  因为中茶与国有勐海茶厂渊源已久,所以阮总说自己是一个中茶人。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中茶人呢?一是中茶公司投资了国有勐海茶厂;二是翻开国有茶厂的历史,不管是红茶、绿茶、普洱茶,都是中茶历史的见证;三是从阮总进入国有勐海茶厂开始,生产的七子饼茶都是中茶的七子饼茶。2002年、2003年的六大茶山生产的产品上打着中茶和六山的标志,翻开中国普洱茶近代的历史,就是一个浓缩版的中茶历史,无中茶不成普洱。“所以我认为我是一个中茶人,我接触的普洱茶史也就是中茶普洱茶史。”

中茶和六山的合作

  在2006年以前,中茶公司在云南没有生产工厂,主要是在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生产中茶的产品,所以勐海茶厂给中茶生产了很多中茶牌的产品。2002年,六山成立之初也给云南茶叶公司代加工中茶的产品,例如六大系列。从2002年开始,六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茶产品的传承,一直在生产中茶牌普洱茶。

  “作为一个中茶的传承人。在中国普洱茶近代历史上,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勐海茶厂时,出于对普洱茶史的喜爱和想建立普洱茶追溯体系的心情,阮总拜访了很多老一辈的茶人。作为一个传承者,阮总后来把中茶原有的配方传承了下来,有红印、绿印、蓝印等。早期很多七子级产品也被归纳进后印时代,传承了国有勐海茶厂中茶牌印级配方,也传承了七子级时代的七子级配方。

  六山传承了很多中茶历史上的经典配方,例如六山成立以后给中茶做的7542、7541、75426等唛号茶。2006年3月15号,中粮集团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将“中茶”牌商标在云南普洱茶类产品上的使用、保护权授予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六山率先成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合作伙伴,生产“中茶”牌普洱茶,并联合出品了“印级圆茶”系列普洱茶。

  此后我们生产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产品:2006年六大茶山和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联合生产的六个产品,号称为新时代的新印产品——红印、绿印、蓝印、黄印、铁饼和云南七子饼茶。传承了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原国有勐海茶厂的印级时代的配方,生产恢复后,代表着新印时代的到来。

  六大茶山刚刚成立的前两年,02至05年,我们生产了老中茶的一部分产品,其中一部分是云南茶叶公司委托六山生产的。当时云茶公司经营比较困难,所以用一部分产品抵消给六山当作买款和加工费。直到2006年,新中茶的新印时代开启了中茶标准化的商标委托的生产,当时六山是第一批受委托生产的厂家。

  从中茶牌圆茶到云南七子级饼茶,六山基本上都恢复了经典配方的生产,传承历史上的经典配方,在经典历史配方上做了一些提升,07年开始,创新了一些产品,比如五一经典、五福、孔雀饼、名山系列。

  2019年,中茶公司和六大茶山以凤庆厂为载体,提出了一个新的合作方式。2019年4月11日,中茶与六山达成深度合作,开启新的历史篇章,中国茶叶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合作与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茶六山(凤庆)茶叶有限公司。“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传承、见证中茶牌的发展。”普洱茶是一种有记忆的产品,在这样的情怀下,我们成立了中茶六山(凤庆)茶叶有限公司。

  六山和中茶的缘份主要是来源于阮总,第一,阮总进入国有勐海茶厂任厂长,开始进入茶行业,和中茶有了接触;第二,阮总是中茶史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参与者,作为一个从业22年的茶人,阮总做了很多中茶牌的普洱茶,也传承了很多配方,没有传承,普洱茶就没有厚重感。第三点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追求,要做可品可藏的古董级茶叶。六大茶山一直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有一种使命感。普洱茶出厂的那一天才是它生命的开始,随着时间的陈化,普洱茶才彰显出它特有的价值。

  在外有很多传言,说六山被中茶公司收购了,但事实上是六山与中茶是合作关系,共同持有凤庆茶厂,中茶占有51%的股份,六山占有49%的股份,中茶六山(凤庆)茶叶有限公司是中茶控股。从合作的方面来说,我们是基于理念的相同,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有长期合作的默契和认可,随着中茶六山(凤庆)茶叶有限公司的成立,我们成为了中茶公司最年轻的一员。在相同的价值观驱使下,我们要做中国人民都喝的起的口粮茶。

  在六山成长的18年里,经历过风调雨顺、坎坷和辉煌,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不忘初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消费型的普洱茶品牌,和中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所以才有了凤庆公司的成立。

  六山成立十八年,和中茶的合作也有18年了,这18年里,我们的配合一直很好,所以去年中茶六山的合作生产了一款茶就叫做“珠联璧合”。

  2006年和2007年,六山基本上把中茶历史上非常经典的产品都生产了一次,把配方传承在新的产品里面。中茶六山一直在互相信任、认可、相互成长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双方发挥渠道优势、资金优势、配方优势、生产管理优势,一起把中茶六山的合作提高一个层次。

  随着中茶六山凤庆公司的成立,中茶牌的普洱茶和六山的普洱茶都会得到一个更高的提升,得到更稳定的品质保证,相互背书,共同成长。去年六山生产的殿红就是使用的中茶的生产证和工厂做的,也意味着今年我们生产的小红等红茶产品也会用中茶六山合作的生产证和工厂来做。

  中茶六山的合作的工厂也将会是六大茶山的OEM单位,意味着两家在今后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合作。以后在凤庆公司生产的中茶类的产品将会在中茶体系里销售,在凤庆公司生产的六大茶山的产品会在六山的体系里销售,但是类似“珠联璧合”、红印、蓝印、绿印、黄印等具有合作意义的产品会在两家的销售体系里同时进行销售,除此之外,不会再生产同时销售在两大体系里的产品。

  中茶六山,珠联璧合,双方的合作是优势互补,是强强联合,是基于双方对普洱茶的热爱、双方产品价值观相同、中茶对六山的认可而成立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将肩负着未来中茶牌普洱茶和六山牌普洱茶的一些研发、研制、生产工作,让两家公司真正做到珠联璧合。

  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像阮总一样对普洱茶包含情怀的茶人把中茶六山的经典传承延续下去,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承前启后,能够把中茶六山的档案建立起来,传承发扬普洱茶的精神和文化。

找到约9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