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诏安八仙茶厂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福建漳州:茶旅融合品新韵 品牌建设助脱贫

日前,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组委会调研组到访漳州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地,实地了解茶产业、茶企发展情况。漳州有“六泡茶”之说: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南靖丹桂、华安铁观音、云霄黄观音、古雷水仙茶,它们代表了漳州别具一格的茶产业现状。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打造文旅康养融合新径

茶香也怕“巷子深”。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临九龙江支流西溪之源,坐拥万亩茶山,平均海拔千米以上。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我们有限的知名度阻碍了茶叶销售走得更远。”南靖县金观音合作社理事长赖玉春说道。2001年1月,南靖县政府对南坑镇镇区至葛竹村段的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破解交通瓶颈后,茶农纷纷回家从事茶叶生产,葛竹村茶产业迅速恢复了生机。

近年来,南坑镇把葛竹村作为乡村振兴典范村和乡村旅游样板村之一,大力发展当地高山茶叶特色产业,并通过举办枳实花节、茶王赛、茶艺表演等活动,引来客流,增加人气,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

据介绍,南靖立足现有茶产业资源,以“旅游+”思维深度融合,将土楼与茶叶结合起来,以土楼景区为中心点,通过游客的体验带动茶产品消费,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就地市场化,切实提高茶农收益,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新径。

漳州目前建有南靖洋顶岽、平和高峰生态谷、诏安八仙茶坊、云霄凤顶茶山休闲观光园等一批集生态、休闲、康养、旅游于一体的标准茶园、现代茶庄园。数据显示,漳州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60.8万人次,A级旅游景区20家,茶旅融合市场广阔。

精心育种,灵活宣传

打响漳州优质茶叶品牌

诏安地处南亚热带,土壤富硒、生态优渥,有400年的种茶历史。秀篆镇是诏安的老茶区,彼时郑兆钦是秀篆茶叶收购站的一名技术员。

“1965年,漳州茶厂组织各县的茶叶普查,我跑茶区,在靠近广东的茶区发现八仙茶树。”郑兆钦将这带有早芽的有性茶树群体,选取28株移植到秀篆茶叶收购站茶树品种园内定植,通过三年的反复试验,他再筛选出萌芽早、长势好、品质优的单株茶树,春芽后剪取20个插穗在汀洋村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厂扦插育苗,精心培育,成活了17株。新的茶树被暂命名为“汀洋大叶黄旦”。1982年漳州市科委组织鉴评,将这一新品种命名为“八仙茶”。1994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诏安八仙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自2017年起,该县每年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一条龙扶持八仙茶产业的发展,并对八仙茶品牌营销建设进行政策性补助。以“诏安八仙乌龙茶”“诏安八仙功夫红茶”产品为营销重点,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开设八仙茶专营店,灵活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以茶文化鸣锣开道,打造八仙茶富硒养生品牌形象,着力深化八仙茶品牌建设。

诏安县还通过政策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涉及60多家经济实体,惠及贫困户600多户。茶叶加工厂雇佣当地贫困劳动力230多人,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漳州市注重茶叶品牌化建设,现有“南靖丹桂”“南靖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云霄黄观音”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自然资源,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快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打响漳州茶这张绿色名片。

作者:李姗姗 来源:东南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诏安八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诏安是闽南乌龙的茶产区,史载有近四百年的种茶史。当地人饮茶十分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冲泡功夫茶的茶具。因地处福建、广东交界,诏安的茶类资源丰富,既有福建闽南乌龙品种,亦不乏单丛品种,茶文化亦在此汇聚、碰撞,交融出独特的诏安茶文化。而最为特色的当属“诏安八仙茶”。

△摄影/廖梅珊

关于“八仙茶”母树的往事

八仙茶是由漳州的茶学专家郑兆钦郑老选育而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诏安县的茶叶生产刚刚恢复时,整体水平比其它茶产区落后许多,当地的茶叶年产量不高,从安溪、武夷山等地引种的良种也存在相应“水土不服”的情况。那时诏安茶区亟需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茶种,落后的面貌才能改观。

1965年,时任县茶叶收购站技术员兼评茶员的郑兆钦带队在秀篆老茶区发现了一片与众不同的茶树,于是移回20株进行长年的观察对比,选育出最优质的单株,后命名“八仙茶”。这十七棵母树,就是从单株上剪取扦插下来的母本。

在那个条件匮乏的年代,选育之路困难重重,经过专家组多年呕心沥血的辛勤努力,“八仙茶”才得以诞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八仙母本园位于白洋乡的旧宙村。小乔木型树株高大,粗约十几公分的树干上青苔斑驳,树干间距虽大,长高的树冠则紧密交织。茶旁立了两块石碑,一块详述八仙茶的历史,一块展示了八仙茶树的优质资源保护区。

云山深处访古茶

诏安第一峰龙伞岽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这里的古茶树散落在林山深处,其中小面积分批种植的茶园也有不少,但都保持了较大的种植间距,也比较分散。

这片茶园的总体面积有5000多亩,海拔多在800~1157米之间,品种以野生清明古茶树为主,另有诏安单丛2000多株,八仙茶百来亩。而这里的古茶树普遍都有6、7米高,而且很多露在面上的根径十几公分,土层下的直径则粗至七八十公分,树龄之大,难以估算。如今山上正在筹建古茶树的研究所。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这些古茶树生长的生态林山高雾重,土地肥沃且腐殖质厚,土壤多为百年分化而成的砾壤,植物共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形成高低错落的完美生态圈,是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地。

致富路上茶香飘

诏安县公田村的茶园生于海拔900米以上起伏的山丘,裸露的土地上布满碎烂的细石,正所谓“上者生烂石”,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别的茶叶在此生存不下,却成就了八仙茶的美名。

△摄影/谢月妮 

站在茶园里便能感觉到吹来的风中满是“山头气”,山愈高,空气就愈稀薄,气压也就愈低。茶树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生活,茶叶的蒸腾作用相应地加快了,为了减少芽叶的蒸腾,芽叶本身不得不形成一种抵抗素,来抑止水分的过分蒸腾,这就是茶叶中宝贵的芳香油的由来。

今年10月,诏安县迎来了2020年诏安八仙茶制作技能大赛。来自全县茶叶主产地的9个乡镇的制茶高手汇聚在官陂镇公田村,切磋制茶技艺。沉寂的山村又因做茶热闹起来。比赛连着两个日夜,忙碌了通宵的做茶师傅,也依然精神头十足,全神贯注在完成八仙茶制茶的“比武”步骤。

虽然是制茶比赛,但茶师们平时更像朋友,不时也会交流技术、互相学习,这或许就是比赛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广大制茶师傅掀起学技术,提高诏安八仙茶整体制作水平,促进诏安茶产业健康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增加茶农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为山高路远,曾经公田村的八仙茶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如今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大,茶成为当地山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

困难户被雇佣制茶厂务工,收入有了保障;贫困茶农在政府、专家指导下增强了茶园种植管理,增强了他们自强自立的决心,也纷纷增加了收入。茶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潮汕、广州、海陆丰、深圳、梅州等地区,本省输送至福州、厦门、漳州,少部分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有效的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推进八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八仙茶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诏安县政府每年还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新茶园建设、现代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更新茶叶加工设备到茶叶品牌营销建设,一条龙扶持八仙茶产业的发展。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在“漳州乌龙茶”故事的背后

原标题:泡好这杯“漳州乌龙茶”

核心提示

春意正浓茶正香,采茶制茶正当时。近日,漳州春茶陆续进入采收期。在云霄县东厦镇梁山上,千亩生态茶园迎来了第一波采茶季,茶园内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是白芽奇兰和八仙茶的发源地。眼下,乌龙茶产业已成为漳州十个超百亿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漳州茶产业从业人口达57万人。然而,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漳州茶产业也存在各自为战,缺乏品牌意识、市场占有产率和影响力较低等问题。

为此,漳州提出了打响乌龙茶公共品牌,从区域子品牌的构建升级到地方主品牌的塑造,用新思路泡好这杯“漳州乌龙茶”。

华安高山族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资料图片)

漳州茶香飘海内外

漳州人的生活,多从一杯茶开始。

晨起,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打着哈欠,便开始提着水壶接水了。烧水,烫洗茶具,一把乌黑壮实的茶叶被投入壶中,热水冲入,第一遍洗茶,随即温暖的茶香便在一天里荡漾开来。

客来,无论熟否,都是一句:“来坐!呷茶讲古!”

近日,记者与漳州茶厂原厂长、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林燕腾相约在茶馆。茶香氤氲,林燕腾述说起漳州乌龙茶的前世今生——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唐朝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府建,饮茶之风起,漳州茶叶得以走进历史记录之中。宋代开始,漳州各县均有种茶。

明代是漳州产茶的鼎盛时期,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当时为福建之冠。《武夷茶歌》中记载,“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安溪茶歌》亦有记载,“迩来武夷漳人制”。龙溪、南靖、长泰等县的名茶,在明代均被列为朝廷贡品。

漳州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明万历年间,漳州古月港连通47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海船停泊,五方商贾云集”。月港成为全世界茶叶贸易第一港,茶叶是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据《海澄县志》记载,明朝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300吨,居全省之冠。

清代以来,闽南乌龙茶蓬勃兴起。光绪年间,“百年老铺”奇苑、瑞苑等茶庄在漳州开业;后又涌现了张源美、荣胜、裕美等茶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

泡茶是漳州人闲暇时的一种休闲方式。郑文典 摄

新中国成立以后,漳州茶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乌龙茶重要的产区和销区。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漳州乌龙茶的出口量占到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总量的40%。其中,漳州茶厂生产的S2系列乌龙茶品种至今在国际市场还有一定影响。

漳州还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出现工夫茶艺的地方。据彭光斗《闽琐记》手抄本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赴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茗相待。盏绝小,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这说明漳州至少在乾隆时期就已经普及工夫茶了。

历史上,很多名人也与漳州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漳浦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乾隆在《漳州府志》的《漳浦县志》上得知“漳浦山上多茶”,便想去看看当地的茶山。之后,乾隆与漳浦籍大臣蔡新一起登上了漳浦玳瑁山顶的茶园。乾隆说:“近看千里花园,远望万里鱼池。”便下旨,赐梁山与玳瑁山的茶叶永世流芳。

1962年4月,作家老舍先生访问漳州,品尝了漳州工夫茶后,赞叹道:“品尝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

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当代,漳州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华安铁观音、南靖丹桂、云霄黄观音、长泰金观音,也被人们俗称为漳州“六泡茶”。

在漳州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漳州市委会主委陈仁朝看来,这些“县域茶”虽然特色鲜明,但以往都是各自为政、自卖自茶,难以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与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这些省内其他地方的大牌相比,漳州茶叶品牌尚且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技术人员在指导南靖茶农制茶。余祥龙 摄

为此,去年民建漳州市委会针对漳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调研,并在市两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

“眼下,漳州还没有茶叶龙头企业,多数停留在卖原材料的阶段,因此茶叶附加值不高。”陈仁朝认为,在茶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能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如果在区域内有一家龙头企业,不仅可对区域内其他同类企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还能够带来多家与之相关的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发展。

但就目前来看,漳州市还没有实力雄厚的茶叶龙头企业。虽然漳州“六泡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因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是影响漳州市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因素。

“茶叶企业要有品牌意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平台不可或缺。”漳州茶之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亚平今年41岁,从事茶行业已有20余年,谈起塑造茶叶品牌之道,他感触良多。打造一个大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小型的茶企来说很难做到。此外,品牌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凭一家企业之力就能够完成,还需要政府加大对茶企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漳州,茶产业是一个多部门院所共同支持服务发展的产业,涉及生产、科技、供销、市场监管、商务、宣传、文旅、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协会、科研院所。一直以来,受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管理粗放、茶叶管理机构与茶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匹配等因素制约,漳州茶产业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释放。

此外,要做大茶产业,也离不开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目前,漳州茶行业尚未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品质标准等都有待完善。在黄亚平看来,建立行业标准能够强化质量监管和标准引领,引导茶企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茶叶生产标准,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一叶茶的更多可能

“华安铁观音汤色金黄清澈,香气馥郁芬芳;平和白芽奇兰富有兰花气味,幽香诱人,醇爽细腻;诏安八仙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长持久,滋味清爽可口……漳州乌龙茶每一泡茶都独具特色。”近日,位于漳州古城的漳州茶之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名优茶市集里,茶友们正围坐品尝漳州乌龙茶。

“各县的茶各有特色,但还需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及宣传,茶产品太多,游客反而不好选择。推广单一茶产品,受众面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着重在集合、融合和年轻化三个方面下功夫。”黄亚平说。

在茶之序商品展示区,一款漳州乌龙茶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我们把漳州六泡特色乌龙茶‘集大成’,六泡集合装在同一款礼盒中,一下子就把漳州六泡乌龙茶集中推广出去,让顾客能一次性品尝到漳州‘六泡茶’,更好地推广漳州乌龙茶知名度。”在品牌化运营之下,黄亚平也注重品牌调性,在产品包装上做起文章,将海丝文化、水仙花、南靖土楼、文昌门、漳州古城、漳州古瓷等漳州代表性元素融入产品包装,结合文化创意,使其成为内外兼修的特色产品。

漳州是中国食品名城,不但有好茶且茶食丰富。与食品企业合作,黄亚平将“六泡茶”与漳州各地美食集合打造特产伴手礼,让漳州乌龙茶与美食一起走进千家万户。一款名为“保味家香”的特产礼盒应运而生,该产品除了“六泡茶”外还有贡糖、葱香饼干、肉脯、冻干榴莲等漳州特色美食,颇受消费者喜爱。

为吸引更多消费群体,黄亚平颇费心思。在商品陈列区,一款棕色的木制包装盒形如手提包,名为“回来过去”主题茶饮套装,这款产品为喝茶创造了另一种场景。考虑到新的消费习惯,套装内配备了茶叶、调茶器、奶粉、咖啡、白砂糖以及挂耳袋,满足多元需求,既能让消费者品尝到新式茶饮的乐趣,又能引导他们回归传统茶饮。

诏安县官陂镇公田村八仙茶园风景如画。许少球 摄

“新式茶饮是漳州乌龙茶出圈的一个新赛道。”林燕腾说,如今不少茶企也走起偶像派路线,与当下最为风靡的奶茶行业相结合,将漳州乌龙茶作为奶茶原料,在扩大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味漳州茶。

黄亚平认为,品茶还需了解茶文化,搭建起一个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依托漳州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漳州市海茶会培训中心、漳州茶食馆和名优茶市集等阵地,构筑集非遗体验、交流、学艺、选茶、品茗于一体的茶文化空间。“不同于传统门店,我们侧重于文化感知与体验互动。通过开展品鉴交流会、茶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消费者接受茶叶科普人文教育,感受历久弥新的茶道与茶艺表演。”

茶之序还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建“海峡两岸茶文化课堂”,依托校园课堂为载体,创新交互机制,为茶产业从业人员及师生创意成果转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与应用平台,增进闽台茶业交流,为漳州茶业的特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抱团发展统一品牌

如何泡好“漳州乌龙茶”这杯茶?抱团发展、统一品牌逐渐成为漳州业界人士的共识。在去年7月举办的第九届海峡(漳州)茶会上,漳州按照“统一品牌,搞活区域”的思路,首次提出打响“漳州乌龙茶”品牌。

在林燕腾看来,统一品牌犹如攥指成拳,是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市场新形势新挑战的现实需要。漳州“六泡茶”均属于乌龙茶类,以“漳州乌龙茶”作为公共品牌,将“六泡茶”攥成一个“拳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

创建于1953年的漳州茶厂是一家老牌的国企,见证了漳州近百年茶叶的发展历史,也在不留余力地推广着漳州乌龙茶。

在漳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流香色种一枝春,乘风飞马大前门。”谚语所提及的“流香色种一枝春”正是漳州茶厂生产的茶叶产品。如今,老一辈漳州人谈起早期漳州茶厂生产的“芝山牌”铁观音、黄旦、一枝春、流香、龙珠等老茶叶品牌,依旧能想起那股熟悉浓郁的茶香味,那传统的火功和橙黄汤色成为漳州传统工夫茶的象征。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漳州茶厂的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还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海内外家喻户晓。

据漳州茶厂厂长洪加滨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具有茶叶出口唛号的企业只有3家,漳州茶厂就是其中一家。在国际乌龙茶市场上,特别是日本市场,漳州茶厂使漳州茶叶形成了“滋味清醇、火功恰当、级距明显、外形紧结、整碎均整、严求净度”的独特风格。

“乌龙茶属半发酵,香气醇厚、汤色橙黄,富有层次感。我们要重振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就是要让老茶味回归。”洪加滨说,除了保留原有的老茶品种外,漳州茶厂还开发了“霞漳”牌红流香、肉桂、红牡丹、金观音等11个花色品种投放市场,并多次亮相茶博会,设展位推介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

为推动漳州茶厂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去年漳州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一家下属企业——漳供茶业有限公司,负责漳州茶厂的市场运营、产品开发等职能,致力于推广漳州乌龙茶。

“我们注重钻研市场,以文化创新产品包装,雕琢产品,提升品牌。以新工艺、新包装、新传承、新发展在竞争中找出路,重振漳州茶。”漳供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坤鹏说,他们立足“唤新”主题,以“乡音·乡愁·乡味道”为核心设计理念,深入挖掘茶厂历史背景和闽南文化内涵,开发了沁茗、芝山、霞漳知音、岁月寻常、领匠、流芳等6个系列产品,试图唤醒人们对漳州茶厂的时代记忆。

去年底,漳州茶厂还与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旗下凌波供应链公司携手合作,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花样漳州“漳州老茶味”产品,并将产品定位在中端消费市场,价格亲民,调性怀旧。

“‘漳州老茶味’这款产品集纳了漳州茶厂生产的流香、色种、一枝春这三款经典的茶叶。”凌波供应链公司业务部陈旎介绍,他们将茶厂元素融入产品包装,并附上国风宣传折页,介绍漳州茶厂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流程以及漳州茶文化等,让群众在品尝漳州老茶味的同时,品读漳州茶文化。

来源:福建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