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省有机茶产业

找到约1,250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普洱茶),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以上。”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出现供给过剩,云南茶产业在质和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省委书记陈豪说,茶叶是云南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食品产业,有能力走在全国前面,亟需做大做强做优。该《意见》共计十条,包含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对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专门规定了一条。

 

 

按照《意见》规定

 

到2022年,云南省有机茶园基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古茶山(园)30万亩,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亩100元、200元的补助。

 

到2019年底,实现茶叶初制所全部规范化,对验收合格的茶叶初制所,省财政对其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给予一次性补助一万元。对龙头企业新增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资本性投资5-10亿元的,省财政按投资额的5%一次性奖补,投资10亿元以上的奖补投资额的10%。对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获得欧盟、雨林等国际认证机构和国内权威机构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第一条是“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责任单位为云南省农业厅、林业厅、法制办和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这意味着农业厅将承担起保护古茶树的“牵头责任”,一起研究制定《云南古茶树保护及开发利用条例》。古茶树保护从资源普查、划定古茶园(山)保护区域、严禁对古茶树移栽过度采摘、减少对古茶园(山)的开发等人为破坏等方面入手,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

 

省领导还在会上要求,今后要建立名山茶与乡村的利益分享机制,采取知识产权、品牌收费等办法充实村社集体经济,逐步禁止外地企业直接转租古茶园、茶树,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把流通环节的利润更多留在当地。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普洱思茅:“绿叶”变“金叶”有机茶产业助力村强民富

满目青山翠,轻风拂绿芽。虽已进入12月,但在浙江省建德市大同镇的西乡茶园,连片的茶山仍然沁人心脾。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以党建引领打好“五张牌”,全力推动全区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有效带动全区1.3万农户增收,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组织领衔激活产业动能,让“等着看”变为“争着干”。坚持组织推动。建立区镇村组四级组织领导机制,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经济主体等多元参与技术服务机制,普洱学院等辖区内高校院所主导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实施抓基地、抓标准、抓品牌、抓招商、抓融合五大举措,连续投入1.5亿元政策引导资金,组织化推动绿色有机茶园规模化发展。聚焦龙头带动。依托10家有机茶生产企业组建“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倚象镇探索成立“有机茶联合工作”,通过村企联盟,统一茶企业生产标准,制定联盟准入门槛,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企业组团式发展格局。健全联结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党员+联系户”模式,让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各方形成高度利益联结,实现产业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全区1.3万农户与48家茶企业、78个茶叶合作社联合发展,带动群众户增收2000元以上。

提档升级有机茶园基地,让“老茶树”吐出“新嫩芽”。打好“基地牌”实现有机茶园规模化。以“绿色有机”为主线,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农户开展宣传动员,带领农户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组建有机技术服务公司,为茶企茶农提供有机茶生产全过程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万亩标准有机示范园2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个,绿色有机茶园(含转换)认证面积达14.35万亩。打好“标准牌”实现茶叶加工集群化。抓实有机认证,引进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五洲恒通、北京爱科赛尔等认证公司,开展直通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茶园基地及加工车间有机认证,全区获得SC认证茶企业茶叶加工厂达113个。目前已建成倚象茶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木乃河传统茶加工园区2个,工商注册茶企业294户,茶叶专业合作社78家,实现加工集群化。打好“智慧牌”实现全程监管数字化。建立智慧茶山物联网及溯源平台,推动“茶园一采摘一加工一销售”全程数字化管理,70%的有机茶园实现可视化监管,50余款有机茶产品实现有码可查、有质可验,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毛茶均价从65元/公斤攀升至250元/公斤。

突出特色打造有机品牌,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全力打造公共品牌。坚持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并重,推出标准、品牌、标识三统一的“思茅有机茶”公共品牌,打造消费者易感知、识别、记忆、接受的企业品牌,以公共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开拓市场。全区共有云南省“10大名茶”产品9个,帝泊洱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祖祥”“龙生”等5个茶企业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全力提升科技含量。强化院企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在天士力集团建成年产500吨的全自动鲜叶生产线、年产4.6亿袋茶珍的提取生产线、年产1亿袋的保健食品生产线,大力发展工业标准化生产,抢占大众快消品市场。引进中茶集团、云南农垦、理想华莱等知名企业,开发中高端有机茶产品,祖祥有机茶远销欧美。全力强化品牌营销。多管齐下整合营销资源、拓展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方式,高质量承办中国普洱茶叶节、思茅有机茶直销节、产业发展论坛等茶事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成44个有机茶体验店,依托京东智联云(普洱)数字经济产业园、普洱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等平台,把卖场搬上“云端”,实现从“等订单”到“创订单”的转变。

茶旅融合贯通全产业链,让“高颜值”衍生“高价值”。推广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开展推介春茶采摘体验、传统制茶工艺演示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聚力打造一批茶文化品鉴馆群;依托倚象镇茶山云海景观,以茶旅度假、茶田休闲、茶园采摘、研习养生为内容,搭配采茶制茶体验、绝版木刻等非遗体验项目,打造集茶旅游、茶文化、茶健身、茶康养等为一体的云缦营普洱倚象山营地、蓝眉山半山酒店等。推动多元化茶旅融合发展。以建设“优质高效茶园、休闲观光茶企、风光秀丽茶庄”为目标,围绕“百里茶道”建设中茶庄园,改造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老安寨等一批生态茶旅游区,形成“基地+加工+品牌+文旅”的模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茶+旅游、茶+文创、茶+健康、茶+科研、茶+互联网”等新型产业业态体系。目前,打造茶叶主题公园2个和观光工厂5个,建成茶叶庄园10个,茶旅融合国家级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2023年,茶区接待游客800万余人次,实现产值90亿元。(思组轩思茅区委组织部供稿)

(来源:中国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省昌宁县茶产业科技特派团”赴昌宁县开展茶产业科技服务

为了提高昌宁茶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拓展或巩固昌宁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助力昌宁茶产业品牌的提升、打造,带动昌宁县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云南省昌宁县茶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的实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刘本英副所长、王凯博博士和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昌宁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的特派团成员于2023年10月28日至31日到昌宁县开展了一系列茶产业科技服务活动。特派团成员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技术指导,同时开展基地建设,并进行科技培训。

10月29日,特派团团长刘本英研究员带队到温泉镇鹿塘村、温泉镇下六甲村中山茶厂、翁堵镇翁兴村,与当地茶农、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导开展绿色有机茶园、智慧茶园生产示范基地。特派团一行介绍了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提供了有机肥料、生物制剂等绿色投入品的使用方法,展示了智慧茶园的设备和功能,初步讲解了智慧茶园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帮助茶农解决实际困难,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品质。


开展绿色茶园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10月30日上午,刘本英副所长和王凯博博士同昌宁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王洪斌站长一起,到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松山分厂开展了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参观了松山分厂的生产车间,检查了设备和工艺,给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向松山分厂的技术人员传授了有机红茶的加工技术和认证流程,分享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消费趋势,帮助其提升产品竞争力。


开展茶叶生产技术指导

10月30日下午,特派团成员与保山市农业局、昌宁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召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宁)培训会”。培训会上,刘本英研究员讲授了有机茶加工技术和认证,王凯博博士讲授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及茶园绿色投入品,陈晓明农艺师开展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解读及古茶树秋冬季养护技术讲解。培训会吸引了保山市农业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昌宁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昌宁县主产茶乡(镇)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昌宁县有关茶企技术骨干、茶农等近100人参加。培训会气氛热烈,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昌宁)培训会现场

此次特派团茶产业科技服务活动不仅为昌宁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云南省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派团今后将继续与昌宁县保持密切的合作,共同推进茶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的落实,为昌宁县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4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