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找到约303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一扇了解古茶园的窗口,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10月1日)
丛书名: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
平装: 148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09195745
条形码: 9787109195745
商品尺寸: 21.4 x 14.9 x 1.9 cm
商品重量: 358g
编辑推荐
袁正、闵庆文主编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活文教分社策划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之一,旨在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全书包括八个部分:“引言”介绍了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的概况;“山河与阳光的交汇”介绍了遗产系统名称的来源与构成;“人生草木间”从生产和生计的角度回顾了普洱茶农业的历史及其长期以来为人类提供的生计支持;“多彩的生命王国”围绕茶园中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和茶园的生态价值阐述古茶园系统带给人类的福祉;“真与美的代言”介绍了与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相关的文学与艺术形式;“土地和手掌的温度”介绍了茶园管理与普洱茶制作的相关技术;“从远古走向明天”概述了普洱古茶园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对策;“附录”部分提供了遗产地旅游资讯、遗产保护大事记以及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册为《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由袁正、闵庆文主编。



引言

一 山河与阳光的交汇

(一)普洱:地以茶闻茶以地名
(二)茶源:宽叶木兰化石与茶属的起源
(三)茶园:天地之灵孕育普洱
二 人生草木间
(一)普洱茶:从农耕到产业
(二)普洱茶:药食同源康体益寿
(三)普洱茶:信仰所寄情感所托
三 多彩的生命王国
(一)多样性:以生命的共荣诠释和谐的真谛
(二)生态价值:那些我们难以计算的人类福祉
四 真与美的代言
(一)对茶而思:向着自然的回归
(二)对茶而歌:美景与生命的吟诵
(三)从来佳茗似佳人:普洱茶美学价值的多种表现
五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一)茶园管理:土地对人的教导
(二)从叶到茶:手心中的艺术
(三)生态茶园:传统智慧的创造性实践
六 从远古走向明天
(一)变迁之痛:茶园的危机
(二)大巧若拙:以农业文化遗产应对危机
附录
附录1 旅游资讯
附录2 大事记
附录3 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茂连说茶云南普洱古茶园茶文化系统列入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它有哪些精华?凭什么列入“农业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灿烂的农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构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形成了大量传统农业系统,比如像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蕴含的丰富而巨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不断地彰显出来,成为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改造后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专家认为:普洱市“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环境的协同进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悠久的茶叶栽培和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无污染、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食物与生计安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与古茶园栽培和管理方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社会组织与文化及知识体系,众多世界级的古茶树、古茶园显示出其全球重要性;所开展的申报工作与保护工作扎实有序,制定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切实可行,符合联合国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标准和要求。

“普洱茶是土地创造出来的艺术。来到普洱之前,我没想到这里的茶园会如此壮观,如此震撼,如此悠久。让我感受到对整个自然、整个生命及整个人类文化的敬畏。”著名学者余秋雨如此感叹。悠久的普洱茶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让余秋雨深受感染。“我以前就爱喝普洱茶,不管在哪里,都能感到普洱这片土地给我们一种虚幻的安慰。来到这里以后更能感到自己就是自然之子。我会经常来。在这种淳朴的地方才会知道自己是谁,才会知道人类社会最高的乐趣是什么。”


民族智慧之结晶!承载千年的中华茶文化系统大盘点

近日,含“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在内的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并于7月30日完成公示。至此,将有17个涉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其中,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和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9年5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数据)。

01何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根植于数千年繁衍生息的农耕文明。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对农业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和功能拓展方面有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和科学实践意义。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园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涉茶文化系统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包括福建、云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11个省份。

02东南丘陵地区

福建、广东、江西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地处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茶树生长。其中福建、江西、广东等产茶大省,均属于东南丘陵地区。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保证了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绵延不绝。

△山上种茶,山下种花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

△安溪铁观音茶园图片来源:安溪报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

△福鼎白茶生产基地全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采取等高梯级、石篱护坎建造,坡度大的山地,林木不毁,采养兼顾,实现水土和生态环境保护。

△广东梯级茶园景观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江西浮梁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茶叶生产聚落环境、茶园文化、文人茶歌、茶叶生产、茶叶贸易等完整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并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成为瓷、茶和稻的结合体地区。

△瓷茶相伴的江西浮梁茶园图片来源:茶话江西

03云贵高原地区--云南、贵州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海拔较高,地形落差大、水系发达,是我国众多大型江河流域的发源地,加上南上的印度洋季风气候,使得这里云雾缭绕,植被丰茂,孕育了众多的高山野生古茶树,云南和贵州就是集中代表。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普洱市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云南普洱古茶园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在高海拔地区以古茶树群落种质资源利用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近两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已创世界古茶树新纪录。

△双江勐库古茶园全景图片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是以拥有数万株600多年以上树龄中小叶种古茶树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这里的古茶树,是现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现今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素有“高原古茶树之乡”之美称。

△左:树龄2000多年的久安乡古树茶园茶王图片来源:古树传奇

04四川盆地地区--四川

四川盆地虽然纬度较高,但得益于地形优势,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又因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使得这里的山地降水充沛,云雾缭绕,海拔适宜的山地地区适宜茶树生长。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以茶园与林木间作、台地梯壁种草护土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茶园采取“茶+贵木”“茶+果”等立体种植模式,实现养分循环、美化环境、提高品质等目标。

△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全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05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湖南、浙江、安徽、江苏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因天然的秦岭屏障和发达的江河流域水系及气候带优势,既阻挡了北下的冷空气又灌溉孕育了一方沃土,让茶在这片广袤的江河流域上繁荣生长。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是以茶叶种植和青砖茶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历史,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

△羊楼洞砖茶种植基地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茶形毫白如玉、状似玉露的绿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恩施茶园采用茶与作物(蔬、粮等)间作丛栽模式,降低茶丛密度,并通过玉露茶传统制作技艺体验、生态茶园休闲观光等方式,让茶园景观与旅游、茶家乐、茶艺、茶馆融为一体。

△恩施茶园茶蔬间作系统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和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

△安化茶园图片来源:啖茶论道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

△保靖黄金寨古茶园图片来源:湖南政协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即农业、林业、牧业复合运行系统,让茶树与高大乔木共生共荣,牛羊啃掉林中杂草,蜜蜂授粉提高油茶产果几率,以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图片来源:湘商创业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杭州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西湖龙井茶园图片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地方特色品种太平猴魁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太平县猴魁岗,故而得名“猴魁”。遗产核心保护区位于黄山凤凰尖一带,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

△太平猴魁茶叶基地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是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工艺、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保育了茶果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图片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纵观这些茶文化系统,每一项都结合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土壤特性等优势和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相统一,讲究在不破坏生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茶得到绿色可持续发展。而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些重要的茶文化系统,再结合现代数字化农业技术发展茶产业,对弘扬优秀茶文化、增强名族自信、振兴乡村、复兴茶产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