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澜沧山歌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澜沧古茶的文化发展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思茅地区和今西双版纳州,澜沧古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茅地区从1993年开始举办中国普洱茶叶节,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思茅地区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制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这个名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思茅同知承办的。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作为文物遗迹的今还有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经专家化验,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著名的国家级肿瘤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经过科学研究,提出过肯定的结论说,“普洱茶——二十一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并以此命题在93年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放映了有关科研投影片子,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重视。

  1991年发现后并于1992~1993年考察论证并经国际研讨会肯定的澜沧邦崴古茶树,即是过渡类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4米,树龄已千年。《中国科学报》、《中国茶叶》、《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农业考古》、台湾《壶中天地》、香港《文汇报》、泰国《新中原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日本《茶道杂志》、印度《阿萨姆评论》、美国《纳西通讯》等报刊均先后对邦崴古茶树作过报道,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大、历史长(千年),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在1997年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通过对景迈万亩古茶林的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语言把茶称为“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被称为“天然茶叶博物馆”,对研究中国茶业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增进了国际交往。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此言甚是。古今中外文人学者为普洱茶著书立说,吟诗作曲者不乏其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曾将普洱茶写入《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亦将普洱茶写入《战争与和平》,清代文人阮福著有《普洱茶记》,而在思普区茶乡,则流传着不少与普洱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民间山歌,其种茶、采茶、揉茶、饮茶、咏茶、祭茶等,均属由茶而引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现象“。在已出刊的《中国普洱茶诗词楹联集》中,搜集有古今诗词曲419首,楹联52幅,民歌8首。其中有清代的《普茶吟》、《采茶曲》、《茶庵鸟道》诗,英国《茶歌》等,有当代吟咏普洱茶乡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论茶、茶史、茶山、茶厂、运销、出口、药用、保健、茶艺、茶节等题材的茶诗词曲联,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印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极限明信片,开了中国大陆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思茅地区的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具有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以“清敬和爱”为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茶艺表演注重品茗环境和品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茶文体提升高雅品位。

致敬古茶追梦人,澜沧古茶2021年大事记

2021是什么?

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铿锵宣告,

是天宫启航奔向太空的探索征程,

是东京奥运会上“夺冠天团”的奋力拼搏,

是你我每一个平凡人的感动瞬间。

……

2021,
每一个追梦人
,都有值得回味的骄傲和感动。
而澜沧古茶的2021,
又是怎样的?


2021

是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振奋

春天,茶香烂漫。国家领导人茶园踏青寄厚望: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片叶子不曾缺席。

云南打造世界一流 “绿色食品牌”,“绿色食品牌” 省级产业基地认定,绿色、安全、健康,好茶更有保障。

云南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开进澜沧古茶,坚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1

是品牌软硬实力厚积薄发的成长

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保障,全产业整合布局, 品牌软硬实力全面提升。

▷原料是基础
▷工艺是关键
▷仓储是保障
▷一片叶子,有产业兴邦的梦想,有幸福生活的回甘
▷唐胜园区生产线正式开机投产
▷厂部技术研发实验室启用
▷科技专家服务站挂牌
▷朱美宣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
▷集团产品研发中心独立建制
▷匠人团队梯次梯队,传承有序

2021

是构建品牌新格局、持守和创新的奋发向上

澜沧古茶1966、茶妈妈、岩冷,三大板块并举,构建多品牌发展新格局。

城市联营中心多点开花,城市会客厅,东方雅生活,开启终端新模式。

回家,一约既定,万山无阻。我的家在那山,我的家在那林,我的家在那古茶飘香的地方。

▷古茶学堂深入解读澜沧味
▷春億大师赛,150名选手,18款产品,盲品争夺桂冠

一杯茶一辈子星空缘茶会,十年约满收官,百对001夫妻共执一盏。

这一片001见证了坚贞的持守、甜蜜的爱情、温润的友情、安乐的人生。

千年万亩古茶园景迈山001发布会,普洱之春,中国之春,世界之春。

茶妈妈小青柑入驻山姆会员店,健康好茶,世界共享。

红五月,疫情多点散发,虽阻隔了我们相见,全国数十个古茶之家依然亮灯上茶,淡定喝茶,坚定前行。

5.21国际茶日,一片叶子滋养中国,造福世界。

千年古树茶赠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这一份中国人民战胜贫困的特殊礼物,与世界一起见证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人间奇迹。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拉祜山乡茶飘香。

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老厂房、景迈山,有我们的初心和梦想。

中国女排官方茶品牌,茶妈妈小青柑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拼搏,坚持,守真,同舟共济,永不言弃。

天宫启航,盛世茶香,中国空间站纪念茶春億,致敬载人航天精神。

925乌金日,一杯好茶,沉淀岁月,定格美好。

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携手荔湾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片珠江水浇灌的叶子,将借力大湾区腾飞焕发神采。

金秋古茶嘉年华,茶师考核,扩大四级茶师基础,精选六级茶师选拔,突破八级茶师顶格。

▷首批八级茶师

春億大师赛,人生如茶,耐得住时间磨砺,终成大师。

2022品牌战略课堂,一起为品牌下一个五十年的辉煌。

中老期茶价值重塑,有好茶,更有老茶。

因为热爱,大师在中国,与郎平同行,第十一代0085发布,温润、深厚、通透、自在,岁月如歌,芬芳绵长。

金秋古茶嘉年华大茶会,欢聚一堂共聚情谊,分享成功的喜悦,致敬那些奋战一线的古茶家人们。

2021

是积极行动助力抗疫的担当

广州疫情突发,10万杯茶妈妈小青柑出征助力抗疫,我们不是一线英雄,所能做的极其有限,英雄奋战时送上一杯干净方便的热茶,英雄凯旋时送上热烈真挚的掌声。

2021

是品牌荣耀下的踏实前行、永不止步

再获荣誉云南省“10大名茶”第一名、第四次荣誉登榜。

再获2021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年度茶业畅销品牌。

广州市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电商企业。

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奖章。

茶妈妈杜春峄 获誉“中国制茶大师”。

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集团总工程师朱美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001和0081系列代表产品作为云南省档案馆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被永久收藏。从1800年前布朗族祖先茶祖岩冷在景迈山手植遗种,到1950年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作为边疆民族团结代表上京敬献景迈山小雀嘴尖茶,再到今天安居乐业的繁荣中国,历史一丝丝流淌,这一片叶子一啜生风,韵味弥香。

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2021,
但又不是我们全部的2021。

感谢每一位默默为品牌赋能的古茶家人,
因为你们,
品牌才能自信从容,越走越远。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坚持,
总有一种信念让你我坚定前行,
心怀梦想,
再远的远方也能抵达。

未来,让我们继续携手,
2022,我们同心前行,共创美好。

茶马古道:站在这里回望历史,茶比时间重要

 

 

 

2018年11月11日弘益茶师养成精修班顺利结业,其间有一方名为《茶马古道.马帮》的茶席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方茶席的作者是本期茶师班的学员黄晓如同修。

 

茶席的亮点不仅仅在于这个饱含历史和故事的名字,更惊艳的是她将几匹灵动的小马放在了茶席之上,小马上有缩小版的七子茶饼,茶席高低错落,尽可能的还原了茶马古道的样子,那遥遥的茶马古道仿佛就出现在眼前,山润间响起悠悠的马铃,陡峭的山岩间是马帮男人们浑厚的歌嗓哼唱着云南的山歌。

 

 

我对这方茶席的赞誉却不单单因为黄晓如同修的蕙质兰心,更是因为这方茶席本身具有的意义和实际的质感。在弘益我见到了许多同修的精心设计布置的茶席,多是情怀与意境,多是禅茶一味或是松风鹤唳、竹影荷风,少见贴近实际步入生活的茶席,不是说那些席不好,它们的好在于云端,是雅是美,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洞悉世人凡尘的一缕清风,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可是一方茶席若是贴近了实际的事物、生活或者人物,那它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使人觉着踏实和亲切,《茶马古道.马帮》这方茶席便是这样,它的历史感使人浑身一怔、耳目一新,那种关于茶的感知由席间一直延续至历史的那方,一个从古六大茶山开始的关于茶的故事在这方茶席上开始缓慢的展开,而茶人的敬畏,在这片疆域这张地图上慢慢浸染。

 

 

  茶马古道概述  

 

周重林先生在《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一书中说“如果你理解了茶马古道,你就会理解茶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茶叶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输出物品之一。“茶输出世界”输出的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亚热带雨林的大叶茶制成各种形状的茶,在马背上翻越了高山大河,抵达藏区、抵达中原,一片茶叶筑起了一个难以攻破的味觉疆域。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

 

 

  茶马古道历史概念  

 

“当澜沧江畔的茶农第一次听到“茶马古道”的时候,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上了年纪的老人,会陷入“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沉思中。多年前,这位老者还是一个站在村口眺望,细数骡马的顽皮的孩子。

 

那些普洱茶老字号的后人,很早就听说过祖上的茶曾跟随马帮入西藏、下南洋。当他们以为这一切就这样随风而逝的时候,历历往事又汹涌而来。这一切,就如同那一季就要发芽的古树茶一般,势不可挡。”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

 

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

 

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

 

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滇藏线茶马古道三大道路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大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滇藏线茶马贸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西藏。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云南茶马古道主要分布  

 

云南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涉及21个县(市、区)。 

 

西双版纳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易武茶马古道、同兴号、车顺号、同昌号、同庆号、王少和旧居、麻黑古茶园、菜阳河茶马古道、斑鸠坡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孔雀屏茶马古道、茶庵塘茶马古道、广恩桥遗址、哀牢山茶马古道、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等。

 

临沧至大理线文物点包括鲁史茶马古道、鲁史镇古建筑群(鲁史阿鲁司官衙、鲁史文魁阁、鲁史戏楼、“俊昌号”茶庄旧址、鲁史兴隆寺、鲁史民居古建筑群、鲁史犀牛太平寺、鲁史塘房古村落、香竹箐古茶园等。

 

 

  交通的独特性  

 

中国西南区域海拔跨越几千米,各地之间的物产往往具有结构性的互补关系,各地之间的交通则由高山大河形成障碍,并分隔着不同民族/族群及其文化,这些因素成为不同地域与社会之间的商业往来的条件,共同塑造了茶马古道的特征:交通的独特性。

 

由于高山大河阻隔,西南各地之间不能使用车辆或舟揖作长途运输,而只能以人力肩挑、背负和/或畜力驮运,马帮就是采用这种运输方式的商队。同时,因为各人群、社会之间语言不同、风俗各异,马帮只能采用一站一站接力式的转手贸易形式。西南地区各地之间的这种长途交通与贸易方式,迥异于平原地区、丘陵地区、湖海地区的方式,即一个运输队伍可以一站到底,从商品的出产区直达销售区。

 

   

  茶叶的联结性  

 

高山大河阻隔了不同地域与社会之间的交通,而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则突破着这些阻隔。唐代以来,饮茶成为汉文化的一个象征,中国西部的非汉民族纷纷仿效,茶叶因此从西南和南方的出产区被长途贩运至西部和北部的消费区,而且沿途被消耗,就强化了各地区、各族群/民族之间的联系。茶叶的长途贸易激活和串联起各地此前以产盐地为中心的那种局域性古道网络,形成了茶马古道网络。

 

中国西南地区是古代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这两大古代文明边缘的一个接触地带(另一个接触地带是中国西北至中亚地区),由于被高山大川所阻隔,因此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幸运的是,当地却因此较好地保留了自己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它们往往为我们显示了人类生活的传统面貌,即更多的是人的行为直接付诸环境,而不是主要借助文化的和/或技术的工具作为中介。

 

 

 

人类生活的这种传统面貌,正是茶马古道上极为常见的事实,在历史上,它们更多的是大众的而非精英的日常生活。然而,历史是己经过去的所有事实,而我们从书上看到的“历史”则是精英书写的,大众没有能力写出公共性的“历史”,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茶马古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是一条运输的古道,也是一条进行交易的商道。它紧密连接着内地与西部、中国与东南亚,是一条国际性的大通道。它是各民族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中的一条纽带,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