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岭正山小种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江湖卧虎藏龙,凭啥普洱坐第一把交椅?

  每年年末,全国茶叶公共品牌价值排行榜刷新,普洱茶连续两年荣登第一的宝座。在这藏龙卧虎的茶叶江湖中,有风靡国外的正山小种,有被乾隆夸到飞起的西湖龙井,还有被奉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祁门红茶。

  普洱曾身处江湖之远不为人知多年,对外知名度不及一众名优绿茶系列,虽在市场有一定份额,但是价格远远处在金字塔的底端。为啥能在出山之后的十几年间,一路逆袭坐上这第一把交椅呢?

  这个故事得从云南的一个村落说起,班章这个原本把贫穷二字挂在脸上的村落,虽然茶树资源丰富,好的原料配得上好的价格,但是无奈市场不买账,唯有摇头叹息。

  但金子总会发光,当云南普洱茶的古树资源被世人熟知。首当其冲却是一颗“大白菜”,这颗“大白菜”号称班章纯料,被推出市场时无人问津,却在几年之后价格飞涨,班章也自然跟着“被迫营业”。

  班章的毛料价格水涨船高,班章为王这个口号一出,班章更是被推上了神坛。但所有人都在盯着班章的价格,在高呼着:悔不当初,错过了房子又错过班章。却万万没想到,班章之所以为班章,不仅仅只是因为它叫班章,而是云南的古茶树资源作为依托展现给世人的一个小小个例。

  爱迪生他老人家有言道: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云南古茶资源分布在红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边沿,澜沧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脉为怒山、云岭的无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脉,北回归线横穿南北,属于低纬度高原地区。

  因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地层皱折,构成山脉纵横,山高谷深的复杂地形地貌。云南的气候类型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却很明显,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寒、温、热三带兼备,具有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体气候特征。

  历经几亿年自然变迁的云南红土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聚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在山里驯服、栽培茶树,为后人研究云南的古茶树资源做出了贡献。

  纵观全国各地的茶树,基本以灌木型茶树为主,灌木型茶树普遍寿命只有几百年。在1991年在云南千家寨发现的2700年野生古乔木茶树群落,奠定了云南这个地方自然资源的独特性。

  但茶树常有,千年茶树不常有。不是所有在云南的茶树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上千年的古茶树作为母树的存在,茶籽掉落,落地生根,生生不息。因此每棵千年古树身边都会有一片上百年的茶树。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云南的产茶面积达666.8万亩,已开发的古树资源占的十分之一。在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也已注明普洱茶可长期贮存,市场更是掀起了一场普洱茶收藏热。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可收藏性,鹤立鸡群于全茶类之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大热,藏在深山的茶树资源逐渐被开发。

  仓储的不同,导致的转化不确定性更是刺激着每一个藏家的神经。这些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特性,让普洱茶的价值水涨船高,凭着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和自身的努力爬上第一的宝座。

  普洱茶的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搜狐号 甘茗

麻栗坡小平安村茶山扮绿青山 鼓了群众腰包

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下金厂乡云岭村委会的小平安村,是一个距离边境308号界碑仅1公里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为确保小平安村搬迁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小平安村党支部立足片区自然资源优势,种植400亩茶树,不仅扮绿了青山,还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走进小平安村,平坦干净的道路两旁,规划整齐的房屋一幢接着一幢,不少农户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花草,庭园的篱笆上铁皮石斛正迎风招展,诉说丰年的喜悦。


村后面400亩的茶山上,一排排茶树排列整齐,茁壮自信地吐绿泛翠。一叶叶茶芽努力蓄足养分,娇嫩柔美地探向天空,等待春天的到来。正在茶地里除草的邓友华告诉笔者,种茶树让他的日子更有盼头,2020年10月他种植了三四亩茶树,头年采摘的茶叶就卖了4000多元,看着收益,更坚定了邓友华继续种植的信心。


“现在我家龙井茶只有三四亩,我想继续发展到几十亩,把这个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邓友华满怀信心的说道。小平安易地搬迁安置点,由搬迁前的下金厂乡云岭村委会的凹塘、牛山堡、茶树脚、小平安4个村小组村民搬迁聚集而成。未实行易地搬迁之前,小平安片区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匮乏、石漠化严重、无产业支撑,群众收入来源单一,整村贫困问题突出。为彻底解决小平安片区的整体贫困问题,当地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以党建引领边疆治理为载体,确定了“挪穷窝”“拔穷根”的基本思路,最终将小平安片区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共实施搬迁入住55户20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33户132人,抵边搬迁22户77人。


下金厂乡云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云光说:“当时几个村小组道路都不通,所以想着把几个村子集中搬到这里来,改善生活。一开始有部分群众舍不得老家,不同意搬迁,我们又三番五次的做工作,最后都还是愿意搬过来了。”


房子建好了,道路修通了,村民搬出了大山。如何才能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小平安村党支部立足小平安片区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进浙江大佛龙井茶,以“农户+公司”模式发展茶产业。目前,已种植茶树400余亩,2021年实现产值20余万元。进入盛产期后,预计产值200万余元,农民纯收入达120万余元。放眼望去,一笼笼茶树盘卧山间,一芽芽茶叶茂盛生长,层层叠叠堆绿山峦。


谈及小平安村的未来发展,时云光谋划满满,不仅要扩大茶树种植面积,还要修好村民产业道路,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下一步我们村将向上争取项目,把搬迁以后的产业道路修通。我们还要争取推广板蓝根产业,如果真的能在小平安村建一个板蓝根厂房,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下金厂乡云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时云光说道。

来源: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视角:云岭深山观云海、品名茶

古老族群,万千生灵

东方树叶,上古神木

孕育,诞生于此


这里是云之彼端

这里是国之南境

这里就是云南

云茶香飘,芬芳世界。赵家琦摄鲍子仟设计

构成云南的

高山、河谷、雨林之间

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火塘

有歌声的地方就有美食

有人的地方就有茶叶

在景迈茶山,这里的各族群众世世代代以茶为生。赵家琦摄

大益、澜沧古茶、中茶

陈升号、勐库、高黎贡山

下关沱茶、六大茶山、八角亭

……

2021云南“10大名茶”畅销全国

2021年云南“十大名茶”受热捧赵家琦摄

易武、南糯、贺开

勐宋、景迈、布朗

茶山之名世人皆知

……

布朗茶山一隅赵家琦摄

这里的茶山至少两百余座

这里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

以及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易武茶山资料图

生长于此的茶树

用漫长的演化历史

告诉了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

万物之生、源自和谐

千年的东方树叶之下

是茶树生物群落

是世居于此的民族

以及源远流长的故事

正在茶树下忙碌的茶农赵家琦摄

蜀汉时期

诸葛亮“和抚”平定南中“教夷种茶”

唐宋元明

云茶在茶马古道上嗒嗒作响

“茶马互市”商贸繁荣

明末清初

云岭大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这片来自云南的“东方树叶”

促成了茶马古道

交通线与商业集市的形成

远销域外的“云茶”品牌

至今备受热捧

新摘下的茶叶赵家琦摄

据统计

2021年云南

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有机认证茶园面积

产品认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古茶树数量居世界前列

(↓横屏观看↓)

布朗山万亩生态茶基地赵家琦摄

“云茶”驰名海内外

不仅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也彰显了

云南人“诗和远方”的生活方式

如今更是云南打造

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引擎

     

人间草木,绿水青山

“茶”字拆开

便是一人一草一木

人在草木间方显茗香氤氲


景迈山古茶树林 赵家琦 摄

“茶树下面会长些特殊的草株,牛和马会来啃食补充一些身体需要的元素;寄生在茶树上的这些是‘螃蟹脚’,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正带领着记者走在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树林中。

正在林间觅食的松鼠 赵家琦 摄


当地居民正在为茶树枝干“洗澡” 赵家琦 摄


生长在古茶树上“螃蟹脚” 赵家琦 摄

穿行在5月初夏的景迈山草木之间,牛铃和鸟鸣在古茶树林中回响,古老的枝丫上长出了新芽。南康是当地人,更是茶山的守护者。他所说的,是景迈山世居村民的传统文化,也是云南各族群众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如云南山川河流般流淌在骨子里的信仰。

带着雨滴的新叶 赵家琦 摄

云南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从雪山到河谷

横断山脉间夹藏了

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等水系

大大小小的茶山茶园也氤氲之中

牛铃和鸟鸣在古茶树林中回响 赵家琦 摄

普洱邦崴1000年的过渡型茶王树,镇沅千家寨超2500年的野生茶王树,凤庆香竹箐的大茶树等,这些“年迈”的茶树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云岭大地。野生型、过渡型(或称中间型)、栽培型古茶树的存在完整地记录了茶树的进化史。星罗棋布的茶树群也形成了古茶生物群落,各色植物、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系统。

(↓横屏观看↓)

云雾间的茶山里散落着许多古茶树 赵家琦 摄

在大益集团勐海茶厂我们看到,目前已建成涵盖云南省境内所有茶叶品种(31个种、2个变种)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总共3898个样品资源库。绿水青山造就了云南丰富多样的茶资源,得天独厚的环境使云茶广受世界热捧,品牌价值全国前列。

云茶产品已为云南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赵家琦 摄

摘下“金叶子”

鼓起钱袋子

2021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发展到740万亩

产量49万吨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澜沧景迈山正在晒茶的农妇 赵家琦 摄

2021年茶产业综合产值1071.10亿元

同比增6.69%

“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

占总额的60%以上

勐海贺开茶园里采茶归来的茶农  赵家琦 摄

从保山昌宁光山茶园到

西双版纳勐海南糯山

茶农来自茶产业的收入增长20.6%

绿春县苦么山茶园采茶忙资料图

小小一片茶叶

为云南的精准脱贫

实实在在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茶马古道以来

茶再一次成为了

云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涧茶园间采茶忙资料图

茶是人间草木

茶是绿水青山

茶是金山银山

新旧相拥,握手言和

半坡上的茶园里不仅有茶树 赵家琦 摄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茶园新村,茶园里夏威夷果、桃子、茶树相互掩映,刚刚采茶回来的茶农热情地为客人们斟上一杯传统竹茶。在当地推行的茶园“稀植留养”模式的勐海巴河茗典茶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永文告诉我们:“合作社秉承绿色生态有机发展理念,已辐射带动周边4000多亩茶园,提高了茶叶品质。”

当地竹茶茶器赵家琦摄

打破传统提高经济价值的同时

也给云茶带来了更多的新意

精美的传统茶器 赵家琦 摄

乘中老铁路自昆明向西双版纳进发,高铁驶过之处皆可见现代茶园。再经景打高速来到勐海茶厂大益茶庭体验中心,在参观传统茶器之前,眼眶里装满的还有冰滴球、茶粉机等一系列现代化茶饮设备。

吧台上的“新”茶器 赵家琦 摄

吧台上的“新”茶器 赵家琦 摄

时间回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工业模式进入云茶工艺的赛道,复垦老茶园,发展新茶园。如果说对于从零开始的地区是茶产业的复制和增产,那对于拥有千年茶文化的云南而言,既需要增产和利润,也要面对传统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继承。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云茶 赵家琦 摄

在秉承敬畏自然的

传统云茶生产衣钵中

云南摸索出了

一条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

新鲜的茶叶正在晾晒 赵家琦 摄

在勐海七彩云南茶园,生态种养的紫鹃依水而现;在思茅龙生茶园,“坡地改台地”种养模式下,虫鸣鸟叫是茶园的伴奏;在云南中茶茶业,6种中茶普洱茶“昆明干仓核心航天菌株”搭乘神舟十二号返回,赋能茶饮研发……

布朗族乡班章村委会区域一片紫鹃茶依水而现 赵家琦 摄

茶中有林

茶在林中

远看青山绿水

近看心旷神怡

拍下茶叶的近景赵家琦摄

经过70多年建设发展

茶叶在云南实现了

传统与创新的握手言和

一跃成为千亿绿色产业

茶叶分拣加工 赵家琦 摄

  

制作茶砖 赵家琦 摄

在勐海炎热的夏日里

端上一杯冰滴普洱

云茶独特的高原香气、风味依旧

且多了几分清冽、凉爽

以及新意

清爽的冰滴普洱茶充满“新”意 赵家琦 摄

清爽的冰滴普洱茶充满“新”意 赵家琦 摄

茶之于云南

曾经是传承和文化

如今是发展和创新

云茶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云南网 记者:赵家琦

部分资料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