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福元号有哪些茶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穿越百年,寻觅石屏人的易武故事!

石屏,一个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氛围的古城,有云南唯一的状元公的府第,有延习着古艺的传统豆腐作坊,有静静留下历史时光中的火车站,有全木制古老的走马转角楼和精雕细刻的门窗屏风,有传承百年的文庙和家族祠堂,透露出某种曾有过的尊贵身份。


  

图片描述  

地灵人杰之地,石屏历有读书的风习,人物辈出,比如云南仅有的状元袁嘉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袁状元是经济特科状元,事关百工货殖。

说起来,状元家,就和普洱茶大有关系,状元的胞兄袁谦六,就是当年普洱江湖上大名鼎鼎乾利贞宋聘号茶庄的股东。

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福元昌号和同兴号,这四大石屏茶号,早在清乾隆时期,就打下易武普洱茶的牢固基础,共同奠定了使易武后来成为江北六大茶山中心的格局,开创出普洱茶的易武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易武茶与石屏商邦:

石屏,一个滇南小县,一个远离六大茶山数百公里的撮尔小城,它与普洱茶,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呢?



明代,云南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移民,即军屯、民屯、商屯。大量汉族人口自南京一带随傅友德大军迁移云南并散布在各地,人数约在30万人左右,这也是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汉族移民,今天云南的汉族基本延续于此。


明代的垦边制度加快了云南土地及农作物的开发进程(那时候的云南许多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石屏县的汉人在明末大规模进入易武茶山,除了生计问题之外,更多在于那个时候种茶赚钱,而他们的勇敢勤劳,也为后来易武茶山的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里记载:入山制茶者数万人,这个数字是惊人。因为他们,也才有了后来的哪些我们熟知的普洱茶老字号。

当时,第一批石屏人赶着马帮,跨越红河哀牢山、无量山,抵达易武,他们与当地少数民族进行茶叶贸易。在两百多年前,茶叶作为国家的重要物资,与盐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品。


而后,更多的石屏人,先后到达了易武、倚邦地区,在这里站稳脚跟后,许多人举家迁入,从此定居在雨林深处。


他们是第一批除少数民族之外,真正定居易武地区的内地汉人。这些群体在易武创立的商号,大多为当时的清政府制作贡茶,经由茶马古道运出山高险阻的云南。

图片描述  

就像当年台湾的眷村一样,在近一百多年以后,当年这些到达易武制茶的石屏人被后人称为“石屏商邦”。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无论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乃至心理认同上,很多人都把当时石屏人的聚集地称为“另外一个石屏”。这也正是今天的六大茶山的核心地区——易武。

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再往回调一些,易武的先民是石屏人,其实石屏人的祖先也并非本土云南人。


早在明朝初,大批的中原人就开始移民云南,一部分中原人觉得石屏气候温和,又处于相对丰饶的盆地,于是开始到这里定居。

据说石屏一词并非汉语,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转音。民国以前,石屏曾一直被称为“石坪”。当大量移民先后进入这片多石的地区之后,他们带来的先进内地文化,也得到完整继承,并被发扬光大。

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由于大量的人口涌入,石屏的物资毕竟有限,僧多粥少,于是石屏人穷则思变,他们必须踩出一条穿越宝秀的小道,前往传说中财富遍地的西部去,去创造财富养家糊口。

当时正好赶上了清朝皇帝痴迷于普洱茶,勤奋的石屏人靠着茶叶生意,如果运气够好,兴许还能衣锦还乡,盖上一座深宅大院,光宗耀祖。

我们也可以从石屏会馆的分布情况了解到当年的景象:石屏人在京师有彩云别墅,省城、思茅、蒙自、个旧、元江、普洱、他郎(墨江)、磨黑(普洱)、丫口(易武丫口寨)、茶山各有会馆,上述除外,还有阿迷(开远)、河口、易武、勐腊等会馆,石屏人在省城昆明建石屏会馆之后,又在文庙街购得房屋一院建石屏茶邦,实际上就是石屏商会馆。


应该可以看出来,石屏会馆的分布,与普洱茶密不可分,大部分会馆设立在普洱茶产地、普洱茶道中和普洱茶中转地、普洱茶销售地,而在普洱茶中心产地易武及其周边,石屏会馆多达数个。


以石屏一地的人力,就有如此多与普洱茶有关的会馆,由是可见,石屏人对普洱茶的贡献,不可不谓之劳苦功高。


而茶马道重要的一条,就是从易武走江城下元江进石屏,几乎南下国外的茶叶,都有石屏人在主力操办。


石屏茶人,与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的易武茶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力何其沉,用心何其诚,用时何其长,需要一点一点掀开历史堆积起来的迷雾,慢慢看过去。


石屏山歌唱到:石屏彝女健腰脚,出门大笑男儿弱,而今远作茶山行,茶叶尖如妾命薄……歌声渐行渐远,落入远山。


福元昌一提茶能卖2311万,原因在这里

  2019年6月8日晚20:00,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告庄,于庄严的大金塔下,于热闹繁华的星光夜市旁——老字号王者福元昌举行茶会,福元昌董事长聂素娥倾情解说,茶界大咖周重林老师干货分享。闷热的天气也挡不住大家品尝老字号风味和追星的热情了,何况这福元昌告庄体验店,书香沉木,茶韵悠长,让人一走进来,便倍感舒畅。
  茶会还没开始,楼下便三三两两地坐了不少与会茶客。小编粗看一眼,惊觉来宾皆是气度不凡,女的端庄持重,男的气宇轩昂,不由心中一动,果是好去处吸引好儿郎。

  茶会伊始,伴着悠扬的古琴声,美丽的傣族姑娘为我们奉上了三杯静心茶,大家静心止语,享受滋味与安宁。茶水饮毕,聂素娥董事长为我们详细进行了讲解。
  聂素娥: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复兴沙龙,今天来的朋友有产地做茶的茶人,有来自销区的茶友,甚至还有来自老藏区-澳门的茶友,我们一起相聚在福元昌,聊一聊福元昌这个老字号。福元昌传芳系列-百年经典复刻版经过七年沉淀,于今年6月1号开始在全国所有平台上线,正式面市。
  2013年,福元昌的一筒老茶在北京嘉德拍卖到1035万,创造了普洱茶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次福元昌的一提七饼老茶,又于5月27号在香港东京中央拍卖会上,拍卖到2311万,赚足了眼球,又一次刷新了普洱老茶拍卖市场的价值。成为当之无愧的“最贵普洱茶王”。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元昌老字号品牌诞生百年之后,我们在原产地做了怎样的传承。包括为了今天这款复刻版,我们近几年都做了些什么。今天有幸请到周重林老师,可以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讨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探讨百年老字号,探讨普洱茶的历史,以及普洱茶的品质、品饮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元昌的历史。福元昌号创始人余福生,生于19世纪末,1926年在易武创办了福元昌号。其勤奋诚信、选料考究,制作出的茶品优良,使得福元昌在茶号林立的易武大街脱颖而出,1929年,盛名初起,荣列当年“四大名庄”之一。福元昌茶产量并不是当时所有茶庄中最大的,但却因品质优胜而名扬海外。所以在那个年代,福元昌茶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海外。
  1931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所有茶庄全部停业,福元昌也包括在内。1945、46年,余福生及其妻子相继去世,留下了大批福元昌老字号茶,散落到了香港、台湾,包括澳门的一些藏家手中。1970年,易武老街上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80﹪以上的老号茶庄,福元昌号的老宅幸免于难,但余家人也从此搬离了易武福元昌老宅。1985年,余家后人把闲置的福元昌老宅卖给了上门女婿段氏。现在我们在易武老街上依然能看到的福元昌号老宅,就是余福生福元昌号茶庄的原址。

  2005年,普洱茶复苏,余家第三代后人着手恢复茶园茶事。2012年,勐海县福元昌茶厂正式成立。开始对易武老茶园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研究,并确定福元昌百年老茶园采摘的区域范围。2013年后,开始对一部分茶园尝试开采,跟踪测试,进行持续性研究和试制。2015年我们在香港成立研究与品鉴中心,对福元昌老茶园茶样进行了规范严密的测试,留下了完整的数据。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与观测,2018年我们正式对这片易武老茶园进行规模开采,并于2019年压制成饼。福元昌百年经典复刻版上市,荣耀回归。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福元昌百年经典复刻版,就是再现福元昌号级圆茶之经典。连续7年,我们还原产地,还原茶园,还原工艺,还原配方,还原制茶精神,恪守福元昌百年传统选料方法,精准复刻与回归福元昌茶庄传统的老字号味道,完美地复刻了这款茶。今天呈现在我们桌面上的这饼圆茶,就是这饼经典复刻版。有两个规格:100克的品鉴装和357克的收藏版。

  时间成熟、工艺成熟、滋味成熟,用7年的沉淀,今天凝聚而成的这款茶,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让我们惊喜。这片易武老茶园,植被丰富,山势陡峭,生态环境极好,鲜少有人干预。2012年我们开始有意识的对茶园做养护,极少采摘。14、15年时这片茶园不同区域呈现了难得的紫芽变异。我们18年规模采摘时,很多茶叶和茶梗是呈紫色的。这款茶口感亲和,稠厚甘爽,柔韧绵滑,蕴含着山野气息。茶叶耐泡,20泡以上甘甜度都很好,且因为有紫芽,喝到身体里,体感温良舒适。大家在品饮时,可以仔细体会。
  现在我们正在喝的是福元昌老号圆茶复刻版,除此之外我们的传芳系列,还有福元昌的经典茶款:百年福元昌紫票、百年福元昌蓝票和百年福元昌白票。这个系列是福元昌恢复传统普洱茶之简静真美,赋予老字号普洱茶新生机的典藏系列。原料均选自古六山,这几款茶今年都会上市,值得市场期待。

  边听分享,傣族小姐姐边给我们沏上了百年福元昌紫票,大家在畅饮中继续了解福元昌的传承与精神。

  聂素娥:市面上的天价老号茶,引起了我们的很多思考。这些老号茶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价认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那么多钱来消费一款老号茶。我们作为传承者,需要去找到百年之前和百年之后的一个链接点。我们通过历史,通过茶马古道,能够追寻到的核心就是原料产区。百年老字号的茶,原料均来自古六山,来自易武核心产区。易武产区留下了那么多优秀的号级茶品,优秀的口感,和多年以后的高度认可。我们推测这么贵的茶拍卖到谁的手上估计都舍不得喝,也许就是作为古董收藏,或许在下一轮拍卖场上又能看到它的身影。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藏家愿意来消费这些老字号茶呢?
  这些号级茶,它的口感是一般常人无法品饮到的,那么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是百年之后的我们可以去探讨与追寻的了。我们现在的工艺和原料不仅对传统进行了还原,而且原料的选用标准还更高了,因为现代人对审美和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了。很难去比较现在的茶箐与百年之前的茶箐,但肯定会越来越好。

  那么,百年之后我们的这款复刻版又会传递出怎样的精神、艺术和审美,这是一个百年老字号在传递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时必须要做的思考。福元昌号,是属于易武那个时代的辉煌记忆,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标识,它是普洱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云南普洱茶历史荣誉的象征,也是中国茶的原创部分。一个百年老字号茶庄,凝聚的是人们对一个老字号的情感以及文化情结,而我们现在所要传承的,就是要以优质的茶品,去延续老字号茶庄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百年之后,我所希望的福元昌,依然是一个时代的璀璨。
  周重林:一百年前的茶我们没喝着,但喝到了一百多年后复刻的好茶。历史是人创造的,好的茶叶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基础上,好东西是讲原产地的,第一要素就是原产地。原产地有好的生态,好的茶种,为好东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我们有幸出生在这个地方,面对这些好的东西,就要想办法来研究它。有一波先人就把普洱茶做成了晒青,做成了这样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有办法,有工艺,传承了下来,这很了不起。

  我们需要有品茶的人,过去我们老忘了这个事情。制作人和品茶人是分开的,真正懂茶的不一定是制作人,品鉴它是需要知识需要水平的。制作人把它做成了好东西,供应给市场,市场评价的人做出回应,这就像找知己。就像弹琴一样,一首曲子弹出来,有人听得懂,你才叫有知音。如果没有人听得懂,只有高山,没有流水,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原产地和香港这样的消费地,横跨了两个洋。现在虽然坐飞机很快就到了,但过去是相隔千山万水,逐渐形成了香港、澳门、广东这些品饮区,有品鉴的人出现,有时间的沉淀。它的价值为什么越来越高,是因为懂它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有人愿意为它付出代价。以前我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现在很艺术地说每一饼茶都在等待懂它的人,但那个人你不知道是谁,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就会说,嗯,这个茶很好。
  前年9月2号,我们上茶山去探访古茶园,寻找古老的工艺,寻找那些还没有被人为干预过的森林。其实我有时候在想,哪有没有发生变化的地方,有天灾,有人祸,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不断通过口感的指引,回去找那些地方。聂姐刚刚说,她努力想恢复过去的生态水平,这个很重要。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发现过去的十年二十年,其实大体上生态变化是不大的,气候极端就是今年了。

  今年所有人都感觉得到西双版纳的极端热,但是我们能发现,森林里的古树茶并没有死。死的只是没有遮阴树的,而且只是表面上死了,下了雨之后又活过来了,它只是短时间的缺水、脱水而已,突然晕厥了。大自然自己的修复能力很强,而且我们知道它有价值。过去我们不知道它有价值,也不知道品饮人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所以我觉得像福元昌这样的茶,它提供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个优秀的品茶人,他喝得出来这个茶来自哪里,它的苦甜是怎么作用的。在产区的人,他们能观察得出地肥地瘦,土层如何。但是在销区的人,一个真正的品饮者,他能通过一个盖碗,一把紫砂壶,喝出各种茶,哪些滋味是不同的,这些滋味又如何。

  产区的人用大水壶,煮一壶茶,他不知道精细化在哪里,到什么地步。但是品饮区的人能够清晰地解析出甘苦在哪里,我喝这泡茶的结构是什么,这个真的很了不起。我们过去总是从我们的思维出发,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拍卖行艺术品的价值在哪里,它告诉了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普洱茶是有销区,有储藏区,有品饮者,三位一体的。一百年以来普洱茶最成功的就是贡献了这个价值模型,这也是比起其他茶类成功的地方,很了不起。它必须经过制作人、仓储人、品饮人,这三者。像我这样的品饮者,说茶人,我不生产,不储藏,我只要你泡过来,我坐着喝。这个茶棒不棒,好不好,出水出得快还是慢,投茶量有多少,闷了多长时间,通过喝来辨别。
  作为一个卓越的品鉴人,要知道导致滋味偏差的原因在哪里,可以倒推很多东西,知道要在哪个地方作出调整和修正。到了这个地步,这个市场才完全是成熟的,每一家做的东西都是独到的艺术品,就像今天的复刻版一样,限量的,从一开始就定位了这个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享用,没有什么大众市场。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茶做成这样怎么能喝呀”!这就是在说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话。就像我自己卖书,经常有人跟我说:“哇,你写书写得那么快,有没有人买啊”?我说:“你有没有看过我的书”?他说没有。这就是问题了,你不是我的消费者,你说的任何话我都听不进去,除非有一天你打开了我的书,觉得有哪里不同意,或者深有感触,我们就能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了。我们大部分人是站在外面说闲话的。
  今天这些艺术品给我们提供了太多价值,直接印证了在云南,能出好产品。从原产地出发,有人在坚守,有老字号的故事,它的精神、工艺、生态是没有消失的,所以我们在今天同样可以做出来,而且会比前辈做得更好,因为我们比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知道消费者在哪里,是哪些人。他们那个年代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不知道后人为它做出什么评价。我们现在知道,有参考。

  我始终觉得,现在才是做茶最好的时代,经过前十年的高速发展,大家都冷静地静下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茶。而且茶行业也真正地出现、形成了一些优秀的品鉴人、储藏人、制作人。各块领域都有了,过去我们是没有的,过去都是自说自话,大量的时间是在相互试探,没有形成共识,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共识。好的东西,年代更久远艺术品;供日常饮用的口粮茶,以及提供给极少数人的东西。

  我们要做出这样的梯子来,每个人在各自的点上面做一些价值。就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喝茶方式,已经形成一个潮流。过去没有人为了一杯茶呢那么挖空心思地搞活动,做这些东西。大家只是觉得没有其他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东西了,只能卖茶。
  这两天在老班章,包括以前在易武也好,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以前茶价不好的时候,卖什么”?人家想了想,还是卖茶啊,只有茶卖啊,茶价再不好,也只能卖这个东西,这是赖以为生存的东西,总有一天,它的价值会被人发现。就像在无数的茶山当中,老班章被人发现;在无数的老字号当中,福元昌被人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郑先生:我是个普洱茶的老学生,接触普洱茶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对于普洱茶的品种,山头分类,确实不是很懂。对我来说,很简单的,茶好喝,就是好茶。我来自澳门,虽然地方小,但是对于茶业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中国的茶叶头一批运到欧洲,就是经过澳门出去的。于是我也有机会可以在那边接触茶,了解茶。刚才说到那些老号茶拍卖多少钱,这不是我们能承受的东西。但是我一直在喝老茶,最近经常听到人家说郑先生越来越年轻,这跟喝老茶肯定有关系,我这么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刚才说的福元昌百年品牌,它一定是有优良的品质,我知道它有它的价值在。
  汤梦阳:我学茶两年,学茶很多时候就会关注历史人文。翻开这方面的资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易武这一块,它有自己的历史。福元昌这个名字就是有历史的印记,在这个告庄体验店,也能感觉到古色古香,有文化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我来参加茶会也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下福元昌的历史。

  再说一下这个茶,沙龙正式开始的前三泡,甜涩为主,水味稍多。我一边喝一边想一边听着周老师和聂总的分享,觉得这个茶的滋味和福元昌的整个发展历史还是能够联系起来的。一开始的甜和涩就是只有创始人自己才懂的滋味。沙龙正式开始之后,就感觉甜味一直都在,涩味也还在,但没有之前那么明显,甜涩交织,而且能感受到它的滑度和厚度出来了,喝着就很高兴。从这里我又想到了福元昌重建的故事,这不管是对福元昌自己,还是对茶友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最后两泡我是故意喝了冷茶,闻了冷香。感觉冷茶的时候香味还更好,甜度变得更明显,涩味还在,这个一直存在的涩让我觉得是在提醒着我们福元昌老字号的历史。
  王先生:这次沙龙有关经典,有关百年老号,有关传承。易武老街,是当时马铃响彻茶山的一个地方,福元昌的历史见证着整个普洱茶圈的历史。今天听了聂总的分享,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福元昌百年之前的盛景,包括老街和茶山的盛景。周老师紧接着分享的内容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相对年轻,是后辈的制茶人,我不敢说肩上是有什么担子,但我觉得最起码我们在不断开辟新道路的同时,一定不能丢掉优良传统。
  聂素娥:我们现在喝的是百年福元昌紫票,这款茶正在制作当中,成品预计八月份上市。我们这个传芳系列的选料都是来自古六山,福元昌紫票的茶园茶区跟刚刚喝的复刻版又不一样,经常喝新茶的品饮者应该能喝出明显的区别来。

  我们现在真的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年代,我们可以成为年轻的茶人。茶圈里的资深美女越来越多,而且真的因为喝茶多而看不出年龄,还有喝了老茶,越来越年轻的郑老帅哥。过去我们没有那么轻而易举地可以从一个品饮者变成一个制作者,百年之前做茶的门槛很高,不可能做到。但是现在就像刚刚我们周老师说的,品饮者、储藏者、制作者,这三个角色可以很轻松地在一起交流,可以合而为一了。
  现在,我们只要喜欢茶,喜欢喝茶,就可以成为一个从业者。大家可以自由地穿梭在茶山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原料产区,寻找自己喜欢的味道。这是我们当代茶人的幸福。我们在喝到好的老茶的时候,从中解读、打开一段历史,打开一段时光,就能更好地定位今天要做的茶品,知道什么样的滋味值得去探寻,什么样的口感值得品饮,什么样的品牌值得收藏。
  周重林:我们追寻一些链条上的人和事,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精神脉络。生态本身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极端气候现在越来越多了,现在云南所有的水库都在加固,因为暴雨就要来了。

  面对极端气候,人是聪明的,人可以提前预警。我们现在人太厉害了,但是正是因为太厉害,一把斧头就能砍遍整个森林,所以我们需要克制,需要收缩,我们需要遏制自己的欲望,保护生态。

  今年有很多新闻,都是跟大环境有关的,像什么珠峰变矮啊,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干旱啊。今年茶业复兴发了四篇与气候有关的文章,我们非常强烈地关注这个事情。我到易武,去参加斗茶会,酒店的床都是烫的,我从来没遇到这种情况。像勐腊也是,大家都在说,勐腊从来没那么热过,这说明我们的环境确实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还有今年版纳出现雾霾,烧荒啊种种,别人在烧荒都跟我们有关系了,说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有机会,把品饮者、制作者、收藏着合而为一,我们要知道,这是能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喝好茶本质上不是在说这个茶有多好,而是说明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有钱之后能造作,这就是今天舌尖上的中国,人间味觉等流行的原因了。全世界最贵的东西都是与喝的有关的。好酒好茶,每个人的味蕾都在寻找一个味道。我们总是去寻找打动我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见过很多人写的品检报告,读过很多人的品鉴语。我问人家为什么喜欢这个茶,很多人会跟我说,我喝这个茶被打动了。喝茶会让人愉悦,不是为了解渴的,解渴有水就行了。你要是拿半桶水给我我绝对喝不完,但是你给我茶,我很快就能喝完,因为喝得兴奋啊,续杯率很高。而且不断地添加、吸收,这个动作本身就让人愉悦。
  新茶老茶被打开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好的东西在你口腔当中流转的时候,你是在跟它发生关系的,它在刺激你的身体,为你制造了强烈的梦境。汉语里面有一个词,叫陶醉,就是这个道理。你穿一件很好的衣服,待在一个很好地环境中,都是让你很愉悦的,直接刺激你的中枢,很过瘾。跑步也是一样,我前两年跑步真的不是为了减肥,只是为了舒服。减肥是一个硬性指标。跑步,很爽,但要是为了减肥就很痛苦。喝水维持生命很痛苦,但喝茶只是为了开心,这就很棒了。而且我要是喝到个老字号的茶,就更开心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捧着这个火炬,一定要把福元昌这个大旗亮出来,就是这个道理,它让我们有无数多的联想空间。有时候想想就觉得很美,我们大量的时间就是想得美,这就足够了,不一定现实要很美,想象它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聂素娥:周老师的这个“想得美”总结的太经典到位了。我认为,一款好的茶一定是要它不同时期都好喝,它的新茶口感就要平和优雅,香气要迷人。这样的新茶好喝,才可以“想得美”,才让人有所期待,想象它以后不同时期的美。我们传承福元昌的心就是这样,我们做的每一款茶都是对原料的坚守,我们在茶山打下的根基,基地的建立,我们贺开博物馆的设立,都是我们扎根茶山、坚守原料的体现。

  我们希望通过更深入地落地茶山,在原料产区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茶才可以站在现在的基础上,放眼未来。这几年的努力都是为了呈现更好的福元昌,希望满足所有人对福元昌未来美好的期待,这是我们福元昌竭尽所能要呈现的效果。当然,一个老字号的复兴,离不开当代社会与当代人的喜爱与关注,我们,仅仅是一个老字号复兴的传承者与推动者。希望大家喜欢福元昌的茶,让我们一起期待与见证福元昌的未来,感谢大家来到福元昌。
  干货满满的茶会走到了尾声,在座的宾客却还意犹未尽。所幸,福元昌聂总还备了烧烤好酒,端午的美味糯米粽,大家在楼下继续聊茶,追星,快意人生······

中吉号麻黑茶会:易武产区的茶为什么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

  10月19日下午,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中吉号山东运营中心,中吉号联合茶业复兴共同举办了“十二春秋麻黑茶会”沙龙。“泉城”骤降又稍稍回暖的气温,让饮茶有了新的理由,大家相聚在茶城,品着中吉号两款不同年份的纯麻黑,回顾茶山历史,讨论普洱茶投资收藏的价值。以下是沙龙实录。

  王娜(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参加复兴沙龙第251期,本次沙龙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品麻黑,知易武”,再聊一聊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与仓储。

  今天也是茶业复兴与中吉号合办的“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第四场,我们来到了济南。我对济南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还是来自小学课本里收录的《趵突泉》这篇课文,今天早上我在黑虎泉就围观了老头老太太们排队打水的场景,真是非常有意思,济南不愧是“泉城”!

  当地人似乎对泉水有一种执念,“喝惯了,一天不喝就觉得浑身难受,”一位正在打水的老先生说,早年济南人大多喝的是茉莉花茶,用泉水泡茶更是标配,近几年,云南的普洱茶在当地也颇受欢迎。今天茶会上我们将喝到的两款茶就是普洱茶,它们是来自云南茶马古道源头、不同年份的纯麻黑生茶。在主话题开始讨论前,我会围绕这几个方面带大家先了解一下易武、麻黑和中吉号。

  易 武

  易武茶山属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都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其次,易武,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普洱茶贡茶之乡。在山头茶的评价方面,我们总是能听到“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样的说法,班章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喝过易武产区普洱茶的朋友,经常会用“香扬水柔”来形容它的特点。

  易武 & 麻黑

  有人说,“想要了解易武茶,就得先去一趟麻黑。”也有人说,“绕开麻黑,你损失的将是半个易武”。在普洱茶特别是易武茶跌宕的时间线里,无论对于喝茶人还是做茶的企业,麻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麻黑,是一段历史。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族人为主。六大茶山鼎盛时期,汉族人从石屏、江西等地来到这里,制茶贩茶。茶叶兴,麻黑兴。

  麻黑,也是一款茶。易武麻黑茶,有广义的说法和狭义的说法,那么广义的说法是出自麻黑村委会的茶都算麻黑茶;而从2008年——2010年以后,各个村子就开始细分了,都是以村子的名字来或是山头来叫了,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的麻黑茶,也就是产自麻黑村子的茶。麻黑因为交通较为便利,且相较其他小产区更高和稳定的产量,成为了它在易武体系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麻黑,还是一种味道。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是江内茶中之上品。浓郁的蜜香,阴柔细腻构成了麻黑茶的总体印象。

  中吉号 & 麻黑

  说到麻黑味,不得不提茶企中吉号。易武是贡茶之源,而麻黑位居中枢。与麻黑一样,中吉号遵循中庸之道,专注纯麻黑的传承已经有十二个年头。麻黑,是中吉号最早探索的产区。2008年,董事长杨世华先生带领制茶团队深入麻黑,在麻黑建立大量核心稀缺的古树茶园基地和麻黑初制所,创建“两休两采,自然天养”的茶园管理法则,固定每年收取原料,对麻黑核心区域古树茶园及优质原料拥有了绝对的掌控力,而在2016年,麻黑初制所扩建升级改造完成,成为现在的麻黑庄园。

  王娜(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是: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吗?

  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它被称为“能喝的古董”,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性,这一特质也造就了它独有的投资与收藏价值。茶马古道、人类学专家杨海潮、普洱茶老字号研究者杨凯两位老师说,“越陈越香”最早出处是嘉靖四十二年(1562)的《大理府志》,李元阳写道:“点苍茶树、高二丈、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陈椽先生主编的《茶叶商品学》(1991)在“越陈越香”的这个问题上,走得更远,并回答了其理化机理。他在书中就说:“商品茶与食品一样的,发生了变质、劣变就失去食用价值。红、绿茶陈化,其经济价值和饮用价值降低,但还能饮用。我国供中药配伍的茶叶均用陈茶,新茶叶反而不能用。我国茶区也有不饮用新茶的习惯。有的茶叶陈化倒成了它的品质向优质转化的过程。如六堡茶、普洱茶等其品质是‘越陈越好’。茶叶陈化不能称它为劣变、变质。关于茶叶越陈价值越高,其原因要从药理方面去研究。”

  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变化。普洱茶投资作为投资的一种,它即具备很多其他投资品种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之处。它既能像古董字画一样给人带来收藏上的视觉喜悦和文化冲击,也能像收藏葡萄酒一样,通过岁月的沉积和变化,让内在的口感越趋完善醇和,起到一种收藏阶段的生产过程,并出现新的价值。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上图是2019年5月27日,东京中央于香港四季酒店举办的《一期一会听茶闻香》春季拍卖,百年还差一年的号级茶(又称古董茶)1920紫票福元昌以港币2,632万(人民币2311万)一筒(2236g)成交,刷新了记录——可见收藏产生的价值。

  我们再来说一说,云南大叶种为什么适合仓储?

  通过严谨地科学研究,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说:“因为云南大叶种的内含物质比较高,耐得住时间的磨砺,茶叶耐得住仓储。云南大叶种比中小叶种更经得起时间的折腾。”。

  上帝造水,而人类酿酒,制茶。以葡萄酒来说,它是世界上最富于变化的酒。它在瓶子里每一天都会发生新的改变,只有到了启瓶的那一天,我们才能尝到它最终的滋味。整个过程就像是人的一生。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有一期节目中就提到过一个词,叫做“寻味”,他以葡萄酒举例说:“这是那一年的沙土,那一年下了几场雨,甚至是那一年的风,那一年的空气,被植物吸收了,才酝酿出了这种独特的滋味。所以,你品味到的是那一年的天与地。”

  普洱茶和葡萄酒很像,我觉得它是最富于变化的茶:每一个山头都有它的风味,甚至每一年茶的滋味都不同。开一饼茶,你会想这饼茶是哪里生产的,是谁做的,当时那里有什么事情发生……

  对于消费者而言,饮茶、藏茶的乐趣在于品一款好茶、藏好一款茶,在岁月变迁中,不断体味茶的变化,体验同一款茶在不同时期带来多样化味蕾冲击的快感,从“越陈越香”中感受岁月美好、尝尽人生百态。

  “优良品种+正确的工艺+适合普洱茶的存储环境+时间”是成就一款好品质普洱茶的关键。

  说到优良品种,拍卖会上百年老票茶的天价传奇,与现在之必然关联即是易武。易武古茶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茶马古道的起源,是普洱茶中最古老的王者代表,现在依然是普洱茶保持热度最高的茶区。中吉号纯麻黑就出自易武产区。

  下面就请我们茶业复兴的周重林老师来为我们讲讲:为什么易武产区的茶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

  为什么易武产区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热门?

  周重林:很多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参加活动,就为了能一起喝一杯茶,茶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刚才在讨论喝茶的代价,而普洱茶的代价就是要等待,要等到它最好的品饮期,那么最好的品饮期是多少年呢?就是我们今天的茶会名字“十二春秋”可以做解答的,十二年左右的普洱茶非常好,价格也不是很贵,而且它被时间驯化后(仓储后),口感也变得饱满起来,有它独特的韵味。

  为什么易武产区的茶会成为普洱茶收藏的热门?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几年拍卖行拍卖的这些高价老茶带动的收藏方向,以福元昌号来说,四年前,它的七子饼老茶(一筒)才一千多万,四年后,这个价格飙就到了两千多万;不论是福元昌号、宋聘号这样的号级茶,还是中吉号都是以易武作为核心茶区的。

  而且,易武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很长的历史,它是普洱茶这个行业里面能制造话语的一个地方。我们现在讨论的与普洱茶相关的概念,几乎都来源于对易武的模仿,比如,这个茶是苦的、涩的……这些都是以易武茶为分类来奠定的,我们以易武的口感来说易武是甜茶的代表,后来才对标划分出布朗山区的苦茶,所以世人对普洱茶的认知是奠定在易武茶的基础上的。同时,麻黑又是易武的粮仓(大茶仓),每年都产很多茶,也正因为它有足够的基数,才能支撑企业做成生意。这也就是易武茶为什么成为标准,成为热门的原因之一。如果它太小众,像冰岛茶那样只有几棵树,是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的,就像现在为什么冰岛从冰岛老寨范围扩大到冰岛五寨,就是因为它太小了,需要模糊边界,扩大化。

  麻黑村委会附近有个近几年很热门的村寨叫刮风寨,2002年,我的一个朋友去村里收茶,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里面生长的高杆茶树是茶树,他们只知道小的茶树;而麻黑村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知道的多得多。这也是我们所好奇的地方,为什么易武会诞生这么多不同的东西?后来发现这是因为易武的传承是有序的。

  说到传承、传统,易武还有制茶的传统,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就是易武有石磨压饼,很多人只知道这是精制环节,甚至把它叫做阳光晒饼。要知道,易武过去是没有烘房的,它全部是通过蒸汽瞬间蒸软,压饼后再拿到马路边去晒,我在易武就看见过一个很壮观的场景:各家各户将茶饼放在簸箕里晒,这种阳光晒饼有什么好处呢?它会让饼面蓬松,我们喝易武茶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只用轻轻地一掰就能将茶与饼分开,而很多通过现代机器压制的饼,非常难撬,即便是动用锥子撬都很难取茶。易武的传统压饼和制茶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茶与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茶饼的含水率维持在10%左右。

  从存茶的角度说,我们存茶的时候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在家里存茶,得保持通风,不要被阳光直射,还有个小环境就是装在箱子里、被笋壳包裹住,所谓的自然发酵、陈化就是从这里来的。在中国,过去有三个地方形成了藏茶的习惯,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三省,还有一个是香港的茶楼,在香港有吃早茶的习惯,他们吃早茶的时候就会喝普洱茶。也因为香港人喝陈茶的这个习惯才出现了今天通过渥堆发酵而来的熟茶,做熟茶就是为了快速达到陈茶的效果。第一批熟茶就是在香港试制完成的,后来传到广东,70年代云南又才去广东学了这个技术带回来。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怎么来的呢?我从2004年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直到去年才写了一篇《普洱茶“越成越香”考》的文章。我觉得普洱茶流行起来还是与经济回归有关系,沿海一带有一帮早富裕起来的人有“富贵病”,他们要减肥、养生,普洱茶就在圈子里流行了起来。近一千年以来我们讲的是绿茶的故事,时间再缩短,近一百年来,我们讲的是红茶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英国人讲出来的,所以红茶风靡全球,带来了优雅的下午茶、红茶调饮,但是近十五年以来,讲的又是普洱茶的故事,因为它是可以喝的古董、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可投资收藏,其次,它有古茶树,看得见摸得着。

  市场上有追捧,把茶当成是一个投资品,我认为这是市场自身的选择,而不是说有人在特意炒作。《中国茶叶》1981年第一期就发过一篇文章,就讲到普洱茶如果是新茶就卖3元/公斤,陈茶则卖14元/公斤,价格差非常大。我们今天茶会也非常有意思,通过喝同一个地方、不同年份的茶来看它的转化效果,品味不同时空所带来的不同口感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在降低你的认知成本。

  王娜(主持人):普洱茶不仅好喝,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讨论环节大家可以结合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吗?值得收藏的普洱茶都具备哪些特点?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讲讲你在投资收藏普洱茶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扰,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品牌产生价值

  栾先生:我觉得收藏普洱茶不论是从品饮角度还是收藏角度来说,它都能带给我惊喜。品饮方面,通过汤色、滋味、口感来观察感受,每一年的茶它带给我的体验都不一样,每喝一次都有惊喜;而从收藏上来说,我觉得这也是个花钱买时间的方法,只不过,这买的是普洱茶转化的时间和滋味变化的时间。

  茶友:通过刚刚播放的片子一下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2017年,那年我去到了中吉号的茶厂,也去到了麻黑那个村子,感触非常深。我一直都很喜欢普洱茶,特别是2017年从版纳回来后,我大概有半年时间都对它非常着迷,欲罢不能……刚才周老师提到香港吃早茶喝熟普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刚从广东回来,感受非常深,比如他们会收取茶位费,你吃早茶的时候不管你不要喝茶,这个茶位费都是固定要收的,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喝一喝茶,这也是间接地在培养我们喝茶的习惯。当时在广州吃完饭后喝的那壶熟普,我到今天都还非常想念,我觉得这是我们山东市场可以学习的地方,在陈茶方面,我们也有很大的空间可做。

  张向东:云南有易武,易武有中吉号,中吉号有纯麻黑。中吉号将麻黑做成了一个标杆茶,以后只要当我喝到麻黑茶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中吉号,以他作为评判麻黑茶好坏的标准。我们现在要投资普洱茶,我觉得可以从茶种、产区、工艺这些方面去考虑,选择价值与内质相符合的茶。

  茶友:我觉得好的原材料是一款茶可投资的基础。我觉得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就是喝老茶,存新茶。当若干年以后,我们喝着自己存的一饼茶的时候,那种感觉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芦金亮(中吉号山东运营中心负责人):济南是六大茶类汇集的地方,第一茶市改变了山东的饮茶史,在这里各个茶类都有销路,但到最后,这么多茶叶里我选择做普洱茶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不论从口感、运营、销售这些方面看,它都能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觉得普洱茶有投资收藏的价值。其次,我认为值得收藏的普洱茶应该要有转化空间、品牌和一定的“量”,从品牌上看,它涉及茶叶的二次流通,甚至是三次流通;而一定的收藏量,则是保证你所收藏的茶品有相对稳定的品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单饼茶几乎没有收藏价值的原因,因为它受外界影响太大,可变因素太多。

  从仓储来说,中吉号现在有华南仓、云南仓,下一步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会做一个北方仓。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口感需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仓储来满足大家对普洱茶口感的追求和感受。

  陈春燕(中吉号产品总监):纯麻黑是中吉号的开山成名之作,也是中吉号的明星产品,从2008年的第一饼开始,到2019年,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了,年年延续,不曾断代,中吉号用十二年的光阴将一饼茶做到了极致,创始人杨世华先生用12年岁月的匠心坚守,让麻黑焕发光彩,重新找回清朝六大茶山繁盛时代的荣光。如今市场上提到麻黑,首先便想到中吉号,提起中吉号品牌,首先想到的是麻黑。它是市面上唯一的麻黑茶连续出品了12年的产品,这是行业里极少数的,我们中吉号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坚持做麻黑茶、深耕麻黑这个产区12年的企业,自从扎根麻黑,无论市场怎样的风起云涌,从没动摇过。所以说品牌产生价值,品牌茶在市场才能流通。市面上有很多不知名厂家生产的产品,因为知名度不够及产量少,一经销售流入仓储环节因为变现率低而被市场埋没。即便它有好的品质和转化效果,也很难在市场上流通。所以品牌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品牌要用时间来检验品质,用品质来支撑品牌。初心不改,匠心不变,值得我们用美好的时光去珍惜。

  王娜(主持人):刚刚大家也分别喝了中吉号2011和2016年的两款纯麻黑茶,不知道它们是否符合你对麻黑茶滋味变化的想象呢?下面请大家轮流分享一下自己品鉴感受吧——

  “纯麻黑,很纯的易武味”

  周重林:今天喝的这两款麻黑茶在口腔中的这种浸入感是渐入佳境的,它不像布朗山区的茶,滋味很苦、很高,入口就很刺激,而是慢慢地散开,有一种君子风范。普洱茶与其他茶不一样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过喉,绿茶入口后它的滋味会停留在你的舌面,不过喉,只有过喉才会产生回甘,这也就是普洱茶滋味纵深度的体现。

  茶友:易武茶的条索比较肥壮,偏黑。从口感上看,2016年这款纯麻黑茶气还是比较足的,茶汤也比较青,而2011年的纯麻黑,经过几年时间的转化,汤色已经从青绿色转成黄色,口感较温和,入口柔中有刚,喉感流畅,韵味足。

  茶友:刚开始我对普洱茶是不认可的,我当时就觉得茶这么苦,有什么好喝的呢?但当我去了两次茶山,喝了很多茶后,我就改变了我最初的这种看法,中吉号在麻黑有自己的古树茶园,这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可持续的保证,所以我选择了投资它的茶。而今天喝的这两款纯麻黑茶,年份相差了五年,不论是从茶汤颜色,还是口感上看,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变化,特别是2011年的纯麻黑,入口沙滑,有厚度,蜜香浓郁,非常惊艳。可见,中吉号的新茶在后期转化上也非常值得期待。

  下一场“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我们将去到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关注。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

  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未经嘉宾审校

  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