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因为今天喝了普洱茶用英语怎么说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普洱茶在唐人街:说说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味道

  人说出门在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唐人街是前往异域他乡的国人自发搭建起的一道避风港,刻意保留了一点中国特有的元素,大红的灯笼,朱漆的柱子,街巷边摆满了一些杂货与手工艺品。偶尔街上飘来中餐馆的香气,隐约又让人想起故乡的味道。 timg (9).jpg

常住唐人街里面的,往往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华侨。他们部分人是当年随着子女一块移民过来的中国人,说着糟糕的英语,对国外的生活适应得普遍艰难。由于人际关系不畅,也找不到太合适谋生的工作,就开个小店,在很小的圈子里过着平静而闲适的生活。唐人街里的外国人不会太多,偶尔有些外国年轻人带着猎奇的目光来到这里,也只是想透过唐人街窥视与了解一个古老文明它不一样的风俗和特色。

    唐人街最热闹的时候往往是在过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摄影师Miller和他一个写旅游专栏的好朋友White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一次拍摄任务。那一天刚好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唐人街里的华人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舞狮表演,喧天的锣鼓声吸引了一大堆外国人进来看热闹。身兼拍摄任务的Miller和White来到唐人街,拍摄之余去一家中餐馆吃午餐。 timg (3).jpg

那一天他们在菜单上看到了一味奇怪的饮料叫puer tea。他们当时就笑了,怎么这家老板的英文可以差到把pure tea(清茶)的单词都给打错了,在调侃之余,于是便点了一壶这个茶。直到今天,他们说起第一次喝普洱茶的那种感觉,就像遇见新大陆一样神奇。当然,他们当时的表情可能更像非洲某个部落的孩子初次喝到可口可乐,又是皱眉,接着又喜形于色。

  Miller说这茶的第一口是苦的,但又完全不像咖啡那种苦,因为那一层味道很薄,它均匀的摊开在舌苔上,转瞬又化作了一种淡淡的清香,像是一种很清爽的草木滋味被融进了茶汤里。而接下来嘴里越喝越甜了,丝毫察觉不到那种苦与涩,而他们又无法用英语来形容那种口齿生津的感觉,只是转过头对老板称赞不已,that was awesome,but where can I buy it? timg (8).jpg

很多国外的年轻人有些也喝过一些颇有名气的中国茶,他们可能是乌龙茶,是铁观音,主要以绿茶为代表。普洱茶的初见,颠覆了他们对中国茶的认知,复杂而又有层次的口感,像魔盒被打开,很容易就让人忘不掉。故事里的Miller和White,他们在日后的中国行中,就特意来到了彩云之南。

timg (5).jpg   这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很棒的寻茶之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让他们感觉收获颇丰。当然,他们还从中发现了一点小小的商机,那就是从中国代购一些茶叶给远在美国那边的朋友。尽管不同国家的人们文化方面有差异,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但是味蕾总归可以一同品鉴一些美好的东西。 timg (4).jpg

他们还从中国茶商的口里学会不少玄妙的评茶术语。生茶是unfermented tea,熟茶是fermented tea,公道杯是 fair cup,品茗杯是Pinming cup,还有茶道六君子的各种名称,耳濡目染久了,大家都觉得他俩简直就是中国通。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将近30亿人喜欢饮茶,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欧洲,人均茶叶消费量让我们这些有着3000年饮茶历史的中国人都自叹不如。不过在世界范围上看,人们最钟爱的茶品还是以红茶居首,它的份额甚至占到了茶叶消费总额的60%左右。 timg (7).jpg

Miller说,中国茶叶在传播方面最大的障碍有可能是我们的冲泡技艺实在是太过繁琐了,需要的器皿也很多,而像世界流行的不少茶品可以制成简易的茶包,冲泡简单方便得就像咖啡一样……所以,中国人喝茶有时候喝的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恬淡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儒家做派。

timg (6).jpg         微信图片_20180518093856.jpg

很多时候,我们深深的能够感觉到中国的文化地位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实在还不够强大。我们不是没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只是流通的渠道太过有限,宣传的方式也太过保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相信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从经济到文化全面崛起,等到那一天,他们知道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可爱的大熊猫和无敌的乒乓球,还有很多的美食和很多的好茶。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大益茶道英语:How to pry apart(撬散)a puer tea cake?

茶/道/英/语

很多小伙伴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时,都会对这种或饼或砖或沱的紧压茶感到十分新奇,更别说外国小伙伴了,甚至都不知这种茶买来要怎么喝。于是乎,一些国外的售茶网站就会给这些普洱茶新手们科普撬茶小知识。小编就在这些文章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留言,刚接触普洱茶的外国网友们也是纷纷提出了自己大大的疑惑。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条,顺便学习下与撬茶相关的英文表达:

Tony:

Thanks! My dad hammer it into little pieces and puts it in a jar for storage. I keep telling him no to do that, now I have a pro to back me up when I show him this webpage.

译文:

外国网友Tony:

感谢分享!我爸会用锤子把茶饼敲成好多小块儿,放进罐子里储存。我一直跟他说别用锤子,现在这篇文章终于可以证明我是对的,我要拿去给他看看。


David:

Your video shows various way of breaking up the cake into lumps of smaller piece. Do we break further this lump or just put a single lump into the tea pot and let the hot water break it up?

TeaVivre:

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You just need put the lump into your teapot. You needn’t break up the lump again, due to the water will break up it when you brew the tea.

Hope it helps.

译文:

外国网友David:

你的视频里展示了好几种撬茶方法。那问题是在冲泡的时候我们是拿出一块,继续把它撬成更小的茶块儿,还是直接把它放到茶壶里,用热水冲泡让它自己散开呢?

网站回复:

感谢您的问题。取一小块茶叶直接放进茶壶里冲泡即可,不用再继续把它撬成更小的块儿了,因为泡茶的时候,水就能让茶块儿自己散开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有了些撬茶经验的热心网友还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撬茶心得:

译文:

想要撬散压紧的普洱茶饼或者茶砖,一把简单的老式开信刀就很好用。撬的时候尽量避免撬碎太多茶叶,完整的条索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更好。你可以把这些撬下来的小茶块儿直接放到茶壶里冲泡,也可以继续撬散,直到看起来跟散茶类似。

看到这里老茶客们估计都要坐不住了,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撬个茶连上锤子都用上了!好想亲自上阵给他们说道说道普洱茶到底怎么撬啊喂~~

别急,我们先来学习下撬茶相关的的英文吧~上面的留言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撬茶的英文表达,把茶饼撬散,这个“撬散”英文中用词组 “break up”或者 “pry apart”来表示。

例句1:

How to pry apart a puer tea cake?

如何撬散一饼普洱茶?

例句2:

We need a tea needle or a tea knife to break up a puer tea brick.

我们需要茶针或者茶刀来撬散普洱茶砖。


普洱茶饼怎么撬?

熟悉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撬茶是有许多讲究的。很多人以为撬茶就是把茶叶从茶饼上撬下来好了,往往忽视了撬茶对于茶饼的影响和对茶叶的损伤,特别是一些压的比较紧实的茶叶,如果撬下来都是碎屑,冲泡出来既不好看也不好喝。普洱茶在压制过程中一般使用上下按压成型,茶叶纹路一般都是层状,在使用工具撬茶时,顺着茶叶的纹路进行撬取,这样既省力也不容易撬碎茶叶。

当然,撬茶技术也不是说一遍就能掌握的,还是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俗话说孰能生巧嘛!(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习英文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英文例句,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撬茶饼的过程:

例句1:

Prepare a tea tray and place your tea cake on it. The tea tray is excellent to work on since it can catch scattered pieces.

准备一个撬茶盘,把茶饼放上去。在撬茶盘里操作便于收集散落的茶叶。

例句2:

Unwrap the cake and place it face up (the face is the smooth side of the cake while the back side has a dent).

拆开茶饼的包装,将茶饼正面朝上放置。(正面是光滑的那一面,有凹槽的是背面)

例句3:

Hold the cake with one hand, look for the space between the tea leaves near the edge of the tea and gently insert the tea knife into it with the other hand. Then wiggle the tea knife up and down to loose it. Avoid pointing the knife toward your body.

一只手按住茶饼,在靠近茶饼边缘的地方找到缝隙用另一只手插入茶针,上下轻轻晃动茶针以撬松茶叶。注意茶针不要朝向自己。

例句4:

Remove the knife and find another space near the first place you insert your tea knife. Repeat the process until the tea looses into many small chunks. Do not use too much strength so as to keep the tea leaves intact.

拔出茶针,在第一次插入的附近找到缝隙后再次插入茶针,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茶饼撬散成许多小茶块儿。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尽量保持茶叶的条索完整。

文 Jennifer

编辑 yan

来源:ACCTM国际茶文化

曾园:水滚茶靓,得闲饮茶

大约在1979年前后,关于改革开放的各种热烈话题持续席卷着神州全境。广州早茶作为先进、新奇、昂贵的新饮食化身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那时,也许是为了与“深圳速度”相协调,外省人想象广州人在“早茶”的时候一直谈着生意。

广州人与茶的历史其实源远流长。即使在“闭关锁国”的清朝,从珠三角出去,东印度公司扬帆远去的船舶吃水线被茶叶与瓷器压得很低。昔日葡萄牙帝国与大英帝国属地盛产的食材与全人类烹饪的秘密,汇聚于珠江三角洲的澳门、香港与广州的茶楼。

点心本身不新奇,《楚辞·招魂》中就曾描述“室家遂宗,食多方些”。富饶的南方家族聚在一起,吃法不可能不花样翻新。其中“粔籹蜜饵,有餦餭些”指的是用米面与蜂蜜塑形,然后油炸的各式糕点。点心虽非广州人发明,但广州人将点心带到了全世界。点心在英语中叫“dim sum”,无疑来自粤语。

广州茶楼今天已成为旅游景点。所谓“一盅两件”只有粤人还在守护。茶的品种很多,大众的选择以普洱为主。点心品种更是多如繁星:凤爪、虾饺、牛肉球、排骨、皮蛋瘦肉粥、流沙包、陈村粉、萝卜糕……常点的不外四种:虾饺、烧卖、叉烧包和蛋挞。

19世纪20年代广州的百货公司就推出了蛋挞招徕顾客,而香港迟至40年代才出现蛋挞。凝聚澳门缠绵故事的葡挞就更晚了。

19世纪20年代是广州茶楼的巅峰时期,最负盛名的是当时所谓十大茶室四大酒家。从清末朴实的“二厘馆”到名满天下的广州茶楼,众多糕点大师在此贡献了毕生心血。

北方的食客会感叹广州虾饺个头之大,而北方的美食家赵珩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虾饺讲究皮色白且薄,呈半透明状,略略透出点虾色。虾饺成败的关键在于皮,皮的制作要用到澄粉,澄粉即小麦磨浆压干后反复暴晒的产物。澄粉粉质幼滑,色洁白,最大的特点是加温后呈半透明状,软滑带爽。”

赵珩先生曾祖父赵尔丰在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宋谚谓“三世仕宦,方解着衣吃饭”,显然是有道理的。

粤菜名家江献珠总结,广州点心用料精广,口味清鲜,品类多样,重质不重形。粤人性格开放但急躁,不耐烦在点心的形状上花工夫,手工不若外省点心细致。诚哉斯言!白天鹅宾馆玉堂春暖的天鹅鲍鱼酥颇为有名,酥皮不油腻,口感香甜细润。造型也还好,意思到了。

珠三角点心师傅每日穿起白衫黑衭,拖着丹麦木屐,在漫长冗长的学师日程中将手艺传承下去。手艺之外无神秘。对于引进的点心,广东人绝不讳言其出处,蛋挞的“挞”来自英文的“tart”。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粤人偏爱凉瓜、凉茶、普洱茶被认为是地方性口感。但粤人同样爱红烧菜却被忽视。也许,真正的地方性在于“陈味”。广东的陈皮、陈年普洱众所周知。澳门人还喜欢吃“旧橙”。

陈,自然是因为大量食材无意中被保留下来后,经品尝更加耐人寻味。但是“陈”未必就一定好,满清皇室钟爱的陈仓谷米(老米膳、老米溪膳)的变质口感曾经受到朝野追捧,显然京城时尚由上而下,并没有与市井美食家进行过商量。

美食家唐鲁孙说,“在茶馆里看茶客喝什么茶,就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如果什么茶都喝,那一定是广东人了。在茶楼,珠三角的茶客常喝普洱、乌龙、白茶、花茶、龙井。香港人还会喝六堡、老生普等传统茶,内地快速兴起的立顿在香港销量较少。

1997年,香港年消费普洱茶达6000吨。香港最大普洱茶头盘商周勇先生曾对我说,广东人喝茶虽然品味不俗,大多数人也懂茶,但喝茶只是“喝个大概”,并不像今天那些茶人那样,要喝出地域、香气种类以及工艺特征。

食在广州,广州人爱吃。但广州早茶交际情境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搭台”,或称“孖台”。人们允许其他人一起搭台饮茶聊天。曾经,人手一张报纸作为谈资,否则,聊天怎么能变得有趣而深入?

聊天中必然会发生“詏”(粤语中争论的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时在香港影视中戏剧化为“讲数”(谈判),结果自然是给大佬敬一杯茶。广州民间真实的“讲数”被学者麦劲恒称为“地方性讲理”。当茶客实现了抒发观点、调侃他人、建立威信等个人欲望之后,都会明白,眼下是该想办法一起去到搁置争议的终点了。

这里是广州,水滚茶靓,欢迎你得闲饮茶。

来源:茶道CN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