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秧塔大白茶图片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云南白茶怎么就不是白茶?

我得老实承认,七八年前,我就去过福鼎,看过那棵有名的茶树,去过点头交易市场,喝过当地友人冲泡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我也写过福鼎白茶的相关文章。


直到有一天,我喝到了月光白,同时听到一个动人的传说。只要稍具逻辑常识,我们就很容易察觉其问题所在。转念一想,所有故事和传说不都是这样吗?包括大家经常听到的“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或者,人类在长时段的进化中就铭刻了听故事的基因。

图片秧塔大白茶

从传统审评的角度来说,月光白是一个很难归类的茶类,你说它有红茶味,但它明明不是红茶,你说它是白茶,往往又差点意思。这样的一种奇特身份,有一段时间,让我也感到很迷惑。但追溯云南白茶的历史和传承,月光白又经常被人提起。再往前梳理历史,从一些历史资料中跳跃出来的“白茶”字眼很容易让我们感到亲近。

从人类利用茶叶的历史来看,白茶很有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茶类,而且不是单一起源地,有它们原初的状态。但其在历史演变中,基于汉语词汇表达的特殊性,往往也会发生变异。字形可以在浅表层面达成共识,但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它们的具体意思却并不相同。

某种意义上,云南白茶共享了中国白茶已有的知识体系。这些体系又往往与教科书、产业规模、地理标志、市场认知捆绑在一起。云南白茶无疑是一种当代命名,就像每一个我们今天看来历史悠久的命名,最初其实也是命运无法预测的一个新事物。

图片大叶普洱用老班章基地原料制作的云南白茶

我最初的惶恐在于,这个新生事物显得有些稚气未脱。在那些有限的认识里,我们担心现有素材支撑不了一本书的容量。疫情期间,我们去了版纳、普洱、临沧茶区,亲眼目睹奋战在一线的制茶人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或许并不完美,在认识,在工艺,在产品,在产业竞争链条上,都面临着种种冲击,但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实践,撕开了中国白茶的天幕,从此,我们有了云南白茶。

回到产品层面,云南白茶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式样和形态,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在不同消费端喝到的云南白茶,都是不一样的。有古树白茶,有冰岛白茶,有昔归白茶,有老班章白茶,有曼松白茶。这么丰富的面目,也深刻反映了云南白茶正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这种状态。


图片秧塔母树白茶

我们撰写《云南白茶一本通》,更多只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在我们可以接触到、认识到、了解到的层面,对云南白茶进行梳理,将相关说法、标准、观点、产品、工艺汇聚于一书,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这只是一个起点,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所需要的一点点肥料。我们坚信,终有一天,云南白茶一定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书写云南白茶,终究是一场关于话语权的持久战。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个时代,请动动手,把这本书传播出去,哪怕只是将相关信息转发到朋友圈,我们一样业力共存,为云南白茶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感谢。

撰文:李明

来源:晓德书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重新定义“一杯好白茶”,普洱正在这样做!

近些年,饮白茶逐渐成为茶人们的日常风尚,尽管在白茶这个大家庭中,云南白茶似乎显得略为小众,但是随着白茶的兴起,关注和涉足云南白茶的茶人和茶企也逐渐多了起来,从景谷大白茶到各大产茶区的古树白茶,云南白茶也成为中国白茶中的份子。

2021年8月10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发文立项启动了《云南大叶种白茶》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云南大叶种白茶》标准规定了云南大叶种白茶的产品类型、品质和销售等等,云南也正在用区别于其他著名白茶产区的云南白茶品质,重新定义“一杯好白茶”的标准。

努力与探索——

景谷:全力打造“中国有机白茶第一县”

景谷大白茶,乃茶中珍品。从发现到繁育、推广种植、管理加工、产品研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景谷大白茶已在全县10个乡(镇)142个行政村2200个村民小组推广种植15万亩,涉茶农户16000户,有茶农12万余人,年产量近8000吨,年综合产值26亿元。

景谷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景谷大白茶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有机白茶第一县”的区域品牌,把景谷县打造成为“云南省有机大白茶产业示范区”。

优化布局建强基地

按照《景谷县景谷大白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景谷县明晰了大白茶产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景谷大白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一心两区三基地”的发展格局。“一心”即:大白茶市场流通交易中心;“两区”即:重点生产加工区、茶旅融合发展区;“三基地”即:民乐镇、景谷镇、永平镇三个有机白茶种植示范基地,景谷大白茶种植面积达20万亩,综合总产值实现50亿元。到2035年,景谷大白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县景谷大白茶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综合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景谷大白茶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和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景谷县成为“云南省有机大白茶产业示范区”。

为实现发展目标,景谷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独特生态优势,扎实做好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为媒文章,以建强基地、茶旅融合等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实现景谷大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龙头打造品牌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打造出更多的景谷大白茶品牌,带动并引领白茶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当前,景谷县正以“白龙须贡茶”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景谷资源优势,弘扬景谷大白茶文化,强化品牌效应,增强特色产业吸引力和附加值,全产业链打造景谷大白茶区域公共品牌。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套景谷大白茶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景谷大白茶加工厂(所)10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家庭农场50个;建成民乐镇秧塔“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2至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3至5个景谷大白茶企业品牌,推动景谷大白茶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延伸链条做强产业

围绕建成“云南省有机大白茶产业示范区”的定位,以建标准、塑品牌、促协同、延链条、强创新为抓手,实施景谷大白茶种源及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销售渠道拓展工程、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品牌打造工程、茶旅游融合工程和创新发展工程七大重点工程,并通过“大白茶+林业”“大白茶+文旅”“大白茶+互联网”等模式,集成景谷大白茶产业服务体系,促进景谷大白茶的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2

景素的白茶主张——

四个维度让“一杯好白茶”品质更优

滇红之后,云南能再出一个普洱白茶吗?

肖时英先生1985年在育种雪芽100号时,选育的良种来源于景东县有性群体品种中的白毛茶,如今已在普洱培育种植数万亩。白毛茶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白茶加工的品种,被称为白茶树种。

雪芽100号的外形条索颀长,白毫显露,香气悠扬,滋味鲜醇,春茶萌发早,是加工生产白茶的首选。

在普洱,除了雪芽100号外,适合做白茶的还有景谷大白茶、长叶白毫、短节白毫和众多有性群体种,在景谷县、思茅区有广泛、悠久的生产加工基础和历史。

据考证,普洱市最早记录白茶产品是清朝进贡给光绪皇帝的“白龙须茶”,因其香气清雅、茶汤清亮,口感醇和回甜而深受喜爱;最古老的白茶树种是景谷县民乐镇的秧塔大白茶,种植于184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白茶树种之一。

为什么拥有如此丰富茶树种质资源的普洱白茶却没有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呢?

1939年,肖时英先生在武汉大学学习茶叶的老师是机制茶之父、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滇红创始人冯绍裘先生,因为凤庆大叶茶的茶质优越,香味浓郁,为国内罕见,通过引入全新的生产加工工艺,开创了滇红品类,到现在,滇红已是无人不知,品牌价值超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成为中国优质红茶和工夫红茶的代名词。

普洱白茶的症结在哪里?

两个问题。

第一:云南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0%-40%,一旦叶面温度高于25度,没有控制好湿度和通风,茶叶很容易氧化变红,导致茶叶的颜色变得杂花,影响茶叶的品质、香气和口感,有悖于白茶的清雅特质。

第二:高海拔低纬度的气温特征是早晚冷白天热,普洱茶区海拔通常在1300米以上,哪怕是夏天,晚上11点到凌晨4点,周边气温会陡降到15度以下,而白茶在萎凋加工过程中气温一旦低于20度,茶叶活性酶就开始冬眠,导致茶叶发香降低,水分散发不出去,发酵过重或不平衡,产生杂味异味,严重降低白茶的活性和品质。

景素的答案是↓↓↓

基于这两个原因,景素从2016年开始研发大叶种白茶种质资源和生产加工工艺,通过实践,锁定区域和茶树品种,采用室内室外复式萎凋,严格控温控湿和通风,把不同的茶叶和生产加工工艺参数化,于2018年实现标准化生产,并制订了普洱白茶的企业生产加工标准,明确普洱白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晒干、拣剔、拼配、压制(或不压制)、包装等工艺加工生产制成,体系化建设普洱白茶的品类品牌。

围绕体系化建设,景素从品种、产品、品类、品牌四个维度开展。普洱白茶的品种来自于两类,一是无性系的茶园茶,以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为主;二是有性系的大叶种茶,以甜口型、绵柔型为主。据景素2021年统计,目前在普洱市范围符合茶园茶的有35万亩,符合大叶种茶的有百万亩。

从品种到产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什么品种适合做什么白茶,二是哪里的品种适合做什么白茶。普洱白茶的产品按芽叶分为芽茶、芽叶茶和叶茶三大类,芽茶以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为加工生产原料;芽叶茶以宁洱、景谷一带的大叶种茶为加工生产原料;叶茶是以江城、澜沧一带的大叶种茶为加工生产原料,通过地域、品种来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不同于普洱茶诉求的一山一味,普洱白茶是建立消费者一致的感官印象,达到大规模需求效应。

品类是对产品和工艺的集合,是对市场的蓝海策略。普洱白茶不同于月光白、福鼎白茶等其他白茶的生产加工工艺和茶树品种,从内抓住白茶的核心黄酮物质,其中普洱白茶2021年叶茶的黄酮含量高达7.92,远高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白茶黄酮含量;对外制订白茶感官评审标准,通过“正”“活”两项普洱白茶的感官评审,建立消费者对普洱白茶有别于其他白茶的感官印象,牢牢抓住消费者对普洱白茶唯一的心智模式,建立品类记忆。

衡量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品牌,有两个要点,一是否有定价权,二是否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领先位置。景素通过自建渠道来建设品牌,与消费者直接发生关系和交易,从传统的批发、代理模式中脱颖而出,普洱白茶以景素的渠道为载体迅速进入主流客群心智和核心商圈。以昆明区域市场为例,在本地的高知和商务人群中,景素的品牌认知度已进入茶叶品类的前三,并成为云南茶企进入商场的第一首选品牌,而普洱白茶作为景素的当家花旦被人熟知。

普洱白茶源于普洱,我们希望通过规范普洱白茶的种植、生产加工等供应链体系,与更多茶农、茶厂、茶企、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建设普洱白茶品类品牌,释放茶园茶和大叶种茶的产能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茶叶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世人一说及普洱白茶,就想到普洱!

作者:罗成建 王福蓉 刀琼芬 贺海善 部分图片来源于景谷发布

来源:普洱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景谷:践行“三茶”统筹厚植茶业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景谷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牵引,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秉持“让全国人民喝上景谷大白茶”的愿景,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之路,践行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统筹发展,厚植景谷茶业发展新优势。

深挖茶文化底蕴,助力景谷白茶走向世界



“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在景谷县出土……”为引证茶树起源于中国云南,景谷是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带提供了古生物依据,2023年3月在昆明举行的景谷大白茶新闻发布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邓世武向专家和媒体介绍了景谷白茶文化系统的概况。以历史为壤,景谷茶人勤耕不辍。景谷秧塔白茶传统制作技艺已被收入普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清朝,景谷白茶就深受乾隆皇帝喜爱,被授予“白龙须贡茶”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的种子茁壮生长,1984年至1985年间在景谷秧塔设立白茶扦插无性系技术示繁点,繁殖基本成功。1988年思茅地区外贸局划拨景谷经费,扶持秧塔大白茶发展。1993年创建示范基地和景谷大白茶有限公司,示范基地获得成功后,大白茶很快在秧塔及景谷各乡镇大范围推广种植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景谷大白茶为原料制作的“白龙须贡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并作为国家级54种名茶之一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2022年,“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为普洱市第一个通过登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景谷茶文化底蕴增色不断,并蔓延扩展,以茶文化为核心架构的白茶文化系统正款款走向世界。

创新茶科技升级,破解绿色发展新密码

景谷始终以“打造中国大叶白茶之乡”为目标,坚持“生态立茶”,加快推进“景谷大白茶”区域品牌培植,着力打造“景谷大白茶+科技+文化旅游+康体养身”产业体系,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成功发布团体标准《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和《景谷大白茶》,完成数字白茶产业链追溯平台和古生物化石展陈馆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有序开展中。“白龙须贡茶”荣获全国民用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荣获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银奖。

同时,景谷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在茶叶种、采、加工等环节形成“合作社监督农户,合作社监督合作社,农户监督农户”的“绿色”监督方式,营造绿色茶产业的良性竞争环境。目前,完成有机认证茶园8万亩,获有机认证茶企55家,正在开展整村推进有机茶园转换认证20万亩,茶企“遍地开花”,茶叶产量稳定提升。

构建茶产业格局,书写白茶新“茶经”

  

品牌价值水涨船高,产业新格局构建成型。随着茶产业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景谷全力加速景谷大白茶产业格局构建。紧紧围绕秧塔白茶产业着力打造“景谷大白茶”品牌,实施“秧塔茶旅融合项目”“大白茶交易市场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努力构建大白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持续助推大白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县28万亩茶叶资源,年产量约1.4万吨,综合产值有望突破56亿元,惠及全县10个乡(镇)带动20500户茶农,培育621家茶叶经营主体、种植大户32户、龙头企业9家,带动12万茶农年增收达5.5亿元,其中脱贫户1200户4680人,增收2760万元,景谷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叶百强县”“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域”“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域”榜单。茶农因茶而富,因茶而迈入小康,茶叶已成为“绿色提款机”“摇钱树”“幸福不动产”,景谷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百姓的“金山银山”,一项项机制、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加速书写景谷茶产业发展“新茶经”。图片图片

通讯员:县茶特中心 董来学 威远镇 李福明

来源:景谷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