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兴海茶厂的熟茶怎样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熟茶经典传承史(三大熟茶经典)

《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节选文章之四

概要:

1、熟茶界的经典传承

四大茶厂——勐海系茶厂——熟茶2.0品牌——科技熟茶。

2、三大经典熟茶文化

以“大厂技术派、勐海味”为代表的传统熟茶1.0经典;

以“清洁化、精细化、高端化、国民化、新茶饮”为趋势的熟茶2.0经典;

以微生物研究与大健康产业为趋势的康养熟茶3.0经典。

3、兴海茶:做经典熟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开启康养文旅熟茶新时代。

80年代普洱茶的生产格局是:

老大哥:广东普洱茶(民间称之为广云贡饼),出口数量最多。

二哥:云南普洱茶,出口数量第二。

小弟:全国许多地方生产普洱茶。

亲戚:境外的东南亚生产“边境普洱”。香港茶商在东南亚,比如泰国输出普洱茶生产技术。

这意味着,普洱茶变成一种工艺,全世界都可以生产。80年代初中期,云南普洱茶进行了生产技术与品质大升级,升级后的普洱茶,以过硬的品质,最终赢得了市场,许多专业茶客与消费者只认云南普洱茶。90年代,在港台商人的引导下,海外形成“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之共识。21世纪初,云南利用传统销区的共识,推动原产地保护,从地方标准到国标,强制普洱茶为云南独家所有,只有在云南生产的才能叫普洱茶,否则非法生产。

现代熟茶从70年代诞生以来,走的是“从正宗到经典”之路。

80年代,普洱茶出口热,大量茶从香港中转日本、法国等地。销香港本地市场的,香港茶商坚守品质,而中转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倒手乱做,反正那些地方的人也不懂普洱茶,以赚快钱为主。

80年代中期,云南熟茶工艺成熟,品质控制较好,但国内许多地方才上马普洱茶,生产的是质量参差不齐的“试验品”,遇到出口热,全部脱销。由于乱做有理,许多生产经营者把老外当人傻钱多的“小白鼠”。乱相主要有二:一是用炒青、烘青等料发熟茶,苦涩不化,喝了没保健功能,还对身体有害。二是工艺不到位的次品熟茶,仓储转化不到位的半成品普洱茶,大量经香港行销欧洲日本,最终坏了普洱茶的声誉。

由于,云南产的普洱茶坚持品控,原料好(大叶种做普洱得天独厚,云南高原阳光的优势适合做晒青原料),工艺经十年发展已成熟,加上大叶种、高原阳光造就的阳刚的茶,特征明显,辨识度高,消费者喝多了,就只认云南普洱茶。于是,市场开始形成共识,普洱茶云南产的最正宗,其他产区的开始边缘化。到了九十年代,市场共识: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在80年代产生正宗观念(市场认为云南产的最正宗)。到了90年代形成经典茶文化(90年代,台湾人为普洱茶构建经典传承谱系,比如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大传承,四大茶厂,国家保密技术,经典茶品等)。21世纪则是经典茶文化引领产业大发展。

纵观建国到现在,云南普洱茶无疑走的是,从边缘到正宗,从正宗到经典,从经典到大产业开发的产业蝶变之路。

熟茶的前身——香港发水茶,源自对民国普洱茶经典——红汤茶的仿制,经广东发水茶的进一步完善,到了70年代,在云南人的努力下诞生了现代熟茶。其经典传承脉络很清晰:民国红汤茶→香港发水茶→广东发水茶→现代熟茶。

现代熟茶自1973年试制,1975试制成功并技术定型,1979年向全省推广,进行技术扩散,80年代初技术大升级,到了1985年左右技术成熟,能生产高品质深受销区欢迎的普洱茶,市场逐渐形成“只认云南普洱茶,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的传统,这也为普洱茶最终于2008年花落云南奠定了基础。

这背后无疑是,熟茶创世纪的三大茶厂——昆明、勐海与下关的功劳,它们在70年代将普洱茶带入了熟茶新纪元,到了80年代通过技改奠定了云南在普洱生产领域的正宗地位,并在70年代末将生产技术推广到全省,普洱茶厂、宜良茶厂、澜沧茶厂、景谷茶厂等也纷纷生产普洱茶,这可谓三大经典大厂的开枝散叶。一个勐海味养活与成就了无数勐海系茶厂与在勐海建熟茶生产线的厂家与品牌。下关不但缔造了销法沱的传奇,而且通过技术与人才输出,开启了南涧凤凰沱、临沧银毫沱(当年,普洱沱茶只准下关茶厂生产,80年代后期临沧茶厂在对标下关沱的同时,私下派人到勐海茶厂学发酵技术偷偷做普洱沱茶)等泛下关系沱茶传奇。昆明茶厂作为省公司的嫡亲长子,不但输出生产技术,而且还在普洱茶生产供应方面与省内的一些茶厂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了许多地方的熟茶产业化进程。198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决定将全省的普洱茶(勐海、下关两厂除外)调入昆明茶厂统一拼配出口。当时调入昆明茶厂的有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厂。

90年代到2014年,普洱茶在台湾与大陆相继兴起,生茶追山头,熟茶、中期茶认大厂,是茶商与消费者的共识。勐海、昆明与下关三大茶厂,以“大厂技术派”笑傲熟茶江湖,其开枝散叶,徒子徒孙随处可见,市场拥趸无数,可谓熟茶界第一大江湖门派。许多老茶客,喝熟茶只认大厂,喝大厂熟茶放心。大厂茶,成为历史文化、技术、品质与实力的象征,构成了现代熟茶的第一个经典。

2015年,高端熟茶、国民熟茶与小青柑、茶化石受到市场追捧,标志着熟茶从1.0进入了2.0新时代,这其中高端熟茶带了“活性”革命,标志着新派制茶理念的兴起。自此,熟茶界不再是大厂技术派一统江湖,老派与新贵开始平分秋色。但在品牌影响力与产业规模开发方面,大厂茶仍然执行业之牛耳,高端熟茶新锐品牌更多的是在小众圈子里吸粉。由此看来,新品牌与高端制茶理念,要长成大树,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真正的时代经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熟茶一直缺高端市场,长期被当成保健的茶、品饮的茶,投资收藏以生茶为主。

普洱茶在80年代被当保健品卖,开启了熟茶的健康价值,90年代的投资收藏热,熟茶也要摆几年口感改善与升值再卖。可见,熟茶是有存放改善品质的传统。

但是到了2006年,大家都去追新茶,在厂里拿到茶,转手就能赚差价,谁还愿意等茶饼醇化后再卖?生茶工艺简单,收点原料压个饼,就能马上喝,马上上市交易,故很适合炒作新茶的模式。以前,熟茶工艺复杂,生产出来堆味重,不适合品饮,也卖不起价,大盘商或订制商进货后,要建仓摆放几年去堆味,价格卖得起来,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才大规模推向市场。但到了抢到就是赚到的疯狂年代,半成品的熟茶工艺——轻发酵与适度发酵,被速成普洱工艺——重发酵所取代,茶厂纷纷将茶叶发得过熟,这样堆味轻,喝起来顺口,新茶就可以喝,可以上市交易,但发过头会影响熟茶的健康物质与风味物质,也缺乏活性,没多少后期转化价值。

这就是2006年之后,市场形成的熟茶品饮价值不高,没存放价值的原因。既然熟茶上不了台面,大家就转而去追求生茶,2008年起山头纯料生茶兴起,生茶的高端市场被激活。自此,普洱茶出现了古树与台地,纯料与拼配,生茶与熟茶,古纯派与大厂派之争,在高端喝茶圈子里,前者意味着自然、生态、稀缺、高端、尊贵、品饮价值,而后者意味着大工业化、批量供给、不生态,有口感无气韵,卖给不懂喝茶的人喝……

2015年高端熟茶的兴起,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市场观念的拨乱反正,用原料升级与活性革命补上了传统熟茶长期缺失的高端环节。熟茶由健康的茶、品饮的茶,升级为:健康的茶、品饮的茶、收藏的茶、审美的茶,中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高端熟茶的活性革命,其实是对熟茶1.0时代的轻发酵工艺的再认识。上文说过,80年代熟茶技术大升级最大的贡献是,形成了三七开的轻发酵工艺,熟茶发酵七成左右,三分靠仓储脂化后熟,这样制作出来的熟茶,自然非常有活性。这就是我们喝大厂生产的老熟茶,经常有喝老生茶的感觉——回甘生津气韵足,有些放了十多二十年的熟茶,还有叶底返青现象。

由此可见,轻发酵、适度发酵,本来就是大厂的优良传统,而重发酵也不是将茶叶发得过死,而是发得成熟度较高,但不影响茶叶品质。熟茶发酵以发透,保持活性为宗旨,也就是“透活”为上,以发酵不足、发酵过死为下乘,只要避免轻发酵的半生不熟(没发透),重发酵的发过头,传统熟茶的三大发酵模型——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都是熟茶生产的优良传统。

2006年以后,重发酵盛行,其带来的弊端并不是采用重手法,而是火候没掌握好,在提升成熟度的同时,将茶叶发过头了,发死了,叶底僵硬,大量益生菌死亡,茶叶有效成分大量消耗,从而失去活性。如今推行高端熟茶的原料与活性革命的新派茶人,大都是2006年以后做茶的,他们遇到的熟茶都是重发酵,而且是发酵过头的重发酵统治熟茶时期生产的,自然他们对熟茶不感冒,希望能像古树生茶那样提升熟茶品质,于是古树熟茶、山头熟茶、春茶发酵的熟茶等概念兴起。解决了原料问题之后,他们发现重发酵发过死的弊端,希望能发轻一些,让茶叶能像生茶一样长期转化,于是他们一边尝试发轻,另一方面复盘熟茶的传统工艺,发现在96年之前生产的熟茶,大都发酵较轻,发七成左右,96年到2005年是适度发酵(发八成左右)占主流,2006年到2014年,则茶叶发得过头,重发酵让茶叶品饮价值不高,失去存放价值。

由此,以五正熟茶、润元昌为代表的新锐品牌,就从历史深处打捞出轻发酵,并系统化提升工艺,形成熟茶的轻发酵体系。而巅茶等注重原料与活性的茶企,则从古树熟茶入手,从民国小堆筑茶工艺入手,探索熟茶新工艺的可能。民国筑茶是放在竹筐里,而古树茶稀缺昂贵,很难采用大堆发酵,往往只能发小堆,而且堆子小,更容易实现精细化生产与采用更严的品质管控,这就是巅茶竹筐小堆熟茶离地发酵工艺出台的背景。从此,做熟茶,除了地堆大堆发酵,还有小堆离地发酵等更多选择……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70年代创制熟茶时,也尝试过小堆发酵,但最终让熟茶技术定型的是大堆发酵,此后地堆大堆发酵法就成为了传统熟茶发酵的代名词,小堆熟茶可能偶尔也有人发,但仅仅是大堆发酵的小点缀。2005年以后,茶界才有人开始系统性探索小堆发酵技术,2015年起小堆发酵成为熟茶的一个主流发酵方式。

传统熟茶在补上高端一课之后,还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真正进入大健康时代。

科技与熟茶结缘其实很早,80年代昆明茶厂与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搞清楚了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法国人甘普尔主导沱茶医学临床试验研究,一个是为了做出高品质的茶,另一个是为了用科学实证手段揭示普洱茶的保健功效。自此,大家都知道,要做出高品质的熟茶,离不开科技,尤其是微生物研究,要证明普洱茶的保健价值,也要从科研手段入手,要分析熟茶风味物质的成分,怎样让风味物质更多地呈现出来,还是离不开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要不深入,传统师傅的制茶经验就够用了,只要深入下去,就离不开科技,越深入,科技越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普洱茶的发展,是由农业普洱到工业普洱,再到文化普洱,最后是科技普洱与人文普洱的原因。

我们要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认识普洱熟茶。这就是这本熟茶白皮书,将科技熟茶列为熟茶的三大经典之一,并提出了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做康养文旅时代的熟茶经典”之时代命题的依据。

科技熟茶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大健康时代的科技熟茶研究,进行微生物、医学等研究,打通食品、保健品与药品边界,打造大健康熟茶产业。二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将传统制造升级为工业4.0。微生物研究,在科技发酵与科技仓方面可以得到深入的应用,从而推动继“熟茶的原料与活性革命”之后的科技发酵与仓储革命,打造大健康时代的科技新经典。

台湾人在90年代,为普洱茶梳理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个经典传承。在熟茶领域也在形成大厂茶、高端熟茶、科技熟茶三大经典传承,分别应对着熟茶1.0、熟茶2.0、熟茶3.0三个时代。

熟茶1.0,是传统熟茶的时代,以大厂茶为经典。七成熟的轻发酵技艺,就是大厂技术派对熟茶工艺史的最大贡献。

熟茶2.0,是新派熟茶所倡导的,其涵盖高端熟茶、国民熟茶与以茶化石、小青柑为代表的新茶饮熟茶三个分支,以高端熟茶为经典,其带来了熟茶的原料与活性革命。

熟茶3.0,是康养熟茶的主张,其以科技熟茶为经典,数控智能菌方发酵与大健康+文旅,将带给未来以无限的可能,熟茶将进入真正的大时代。

大厂茶的核心,是勐海味。高端茶的核心,是山头熟茶(又分纯料熟茶与山头拼配熟茶),科技熟茶的核心是大健康。

概言之:

熟茶1.0经典(传统熟茶):四大茶厂(大厂传统);

熟茶2.0经典(新派熟茶):百花齐放,尚待形成经典;

熟茶3.0经典(康养熟茶):康养文旅熟茶经典,大益、兴海等产业链公司有机会。

文章节选自《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如何做大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佳兆业茶业集团出版,作者李国标(笔名白马非马),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兴海茶20周年匠心之作:盛世、风华,为何热度、好评双双爆表?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递给消费者的一张闪亮名片,而重磅产品,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企业荣耀的基石,茶行业亦如是。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云南普洱茶品牌兴海茶的重磅茶品——【盛世】&【风华】。

据了解,上市不到十天,【盛世】&【风华】就一直在市场上保持高热度与关注度。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兴海茶的重磅茶品不仅收获了市场口碑,也让茶友们保持着持续的热情和专注,更是在中高端普洱茶市场掀起了一波消费热潮。

那么【盛世】&【风华】为何一上市就引来市场的强烈反响?

【盛世】见证“高品质”实力

【风华】传承经典“兴海味”

经过市场走访发现,【盛世】&【风华】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其品质是关键。消费者表示,【盛世】选用的是“六年陈班章大树”原料,众所周知,“班章”原料是市场上多数高端茶品的首选,其原料稀缺,口感浓酽厚重、霸气刚劲,具有独一无二的品饮价值。

兴海茶选用“六年陈班章”料来打造【盛世】,不仅赋予了其高端品质的基因优势,更授予了其绝无仅有的品饮价值,这也是【盛世】收获消费者好评的原因之一。

而【风华】则是选用“二到五年陈布朗山”原料,其具备“醇厚饱满、浓稠顺滑”等优质熟茶特点,展现兴海茶厂卓越的熟茶发酵工艺,完美传承经典“兴海味”。

不宁唯是,深耕茶行业人士指出,【盛世】&【风华】倾注了兴海茶二十年来的精湛技艺。兴海茶不仅以独家拼配技术极大提高【盛世】口感的层次和饱满度,赋予其崭新的生命,更以经典B堆发酵池出品【风华】,再现兴海标杆。因而【盛世】&【风华】一经上市便显得尤为瞩目。

【盛世】&【风华】

升值空间未来可期

不少经销商也表示,【盛世】&【风华】能受到茶客与藏家的追捧,其原因除了原料稀缺性与匠心技艺等优势外,更在于它的收藏属性。

众所周知,树高千尺不离根,具有“优质基因”的原料才是普洱茶后期转化升值的最基础保障,【盛世】“六年陈班章大树”原料,以及【风华】“二到五年陈布朗山”原料,正是其“越陈越香”的基础,也为其极高的收藏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一款茶品转化空间越大,投资收藏价值越高,升值空间才会越大,自然就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在经销商们看来,【盛世】&【风华】呈现出来的高品质与稀缺性、收藏性,使其未来升值空间更值得期待。

可以说,【盛世】&【风华】能受到市场上的追捧,离不开兴海的品牌优势,产品本身的品质以及未来的收藏升值空间,其后续又将引发怎样的潮流和风向呢?我们将持续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内容来源:茶情报

聚焦品质、狠抓技术 2018年普洱熟茶市场竞争激烈

兴茶网 资讯近几年,随着普洱茶消费人群的扩张,具有健康属性和消费价值的熟茶开始成为了市场热点,受到众多市场、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兴茶君在2017年底曾对熟茶市场趋势作了简要总结,并用一句话概括道:“熟茶是在风口浪尖底下逐步成长。”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熟茶有着怎样的市场表现?又有哪些新趋势在驱动熟茶的升级发展呢?品牌企业正在如何发力?兴茶君将为您解读一二。


01

熟茶持续升温 驱动发酵技术蓬勃发展


2018年,熟茶热度持续上扬,专注熟茶或主推熟茶的品牌企业不断增多并蓬勃发展,让熟茶的市场覆盖率持续增加,进一步抢占消费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实力茶企为在熟茶市场上做长线布局,纷纷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和积累,以求与后来者拉开技术门槛、树立竞争壁垒。其中更有市场敏锐度高的品牌,如五正熟茶、润元昌、巅茶等,先在源头端猛攻技术,后在消费端持续进行技术概念输出,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018年3月,大益首款高科技发酵熟茶——益原素(A方)首次亮相,伴随着的是大益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微生物制茶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也为2018年普洱熟茶“技术战”拉开序幕;



5月底,在2018年春季广州茶博会上,巅茶发布“天脉技术”,打开普洱熟茶古树纯料发酵的新局面;



同期,润元昌也在2018年春季广州茶博会上,发布“润活”发酵技术,为熟茶制作注入新活力;



此外,还有云元谷这些年一直推崇的“大发酵”技术,以及市面上如井喷式涌出的“竹筐发酵”技术、“小堆发酵”技术等等……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技术的变革与更新,都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普洱熟茶领域亦是如此,2018年,我们看到了各大实力普洱茶企业在熟茶技术领域持续创新,这也带动了熟茶产品的创新升级、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为熟茶继续升温发酵埋下伏笔。


02

产品创新升级 高品质熟茶井喷式涌现


普洱熟茶是消费品,发酵技术的升级是行业和品牌进化的过程,而对于撬动消费者来说,高品质的产品才是他们最关心的。2018年,熟茶产品在包装、口感和功能性等方面的创新升级也圈粉了不少茶友。



例如,专注于高端熟茶领域的五正熟茶,根据其对熟茶品质与消费场景的理解,推出了包括印本纪、柒克、T262等产品,反响热烈。尤其是“柒克”这款主打年轻市场的熟茶产品,以便携耐泡、口感清甜,而受到都市白领及年轻人群的广泛关注。


五正熟茶“柒克”,便携耐泡、口感清甜


此外,业界知名品牌双陈普洱研发团队经3年打磨,于近期推出品牌首款标志系列产品“莲饼”,分为生熟两款产品各288件,上市3天便被抢购一空


双陈普洱首款标志系列产品“莲饼”


当然,还有佳兆业茶业集团以兴海茶厂创始之初四大经典酵池B堆发酵,推出精品大树熟茶——“兴海一号”熟饼,在业界引发热议;福今推出古树春茶发酵产品——“特二号”,备受关注;润元昌首款成熟采用“润活”发酵技术的新品“蓝铁”上市,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佳兆业茶业集团“兴海一号”熟饼


随着消费者对熟茶的追求与热爱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开始使用纯料、古树、春茶等高品质原料进行熟茶发酵,同时也在工艺技术上不断更新,带动了高品质精品熟茶产品的热度,也就有了2018年精品熟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03

品牌快速圈粉 打破线上线下“玻璃门”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需求不断被改变,使得线上线下之间的“玻璃门”开始被打破,品牌战线和战场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


从茶行业来看,近几年线上交易数据或者是双十一当天的成交量,线下知名品牌都开始占领半壁江山。例如2018年,双十一交易数据中,大益遥遥领先,雨林、小罐茶夺取榜眼和探花,足以见得线下实力品牌在线上抢占电商市场份额。



大益品牌2018年双十一当天销售数据


此外,原本便在线上如鱼得水的品牌如艺福堂、书呆子等也开始接轨线下,通过开设体验店、招商加盟、举办线下品鉴会等行为让品牌不再是“空中楼阁”。



线上线下相互打通的过程中,作为近几年线上交易量一路领先的普洱熟茶也成为了线下品牌抢占线上份额和线上品牌打通线下渠道的重要媒介之一,赢得品牌方、消费者的双重助推,为熟茶市场持续升温再添一把火。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