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谢裕大菊花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今春茶市“稳”中有“变”




再过几天,安徽省春茶即将上市。六安、黄山等地种植合作社、企业和收购商表示,由于今年茶工报酬相对稳定,新茶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同时,部分茶企开始在引进新品种、修缮老茶园、推出新产品等方面下功夫,以求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价格与去年持平


“还有几天时间,第一批早春茶就要上市。 ”在六安瓜片核心产区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安徽润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文奇正在为新茶采摘和加工做准备。他说,今年种茶近3000亩,由于茶工工资没有上涨,收购鲜叶的价格也相对稳定,所以新茶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中档成品茶大概在每斤600元-850元。


在非核心产区铁冲乡前营村,曹可银种植的1600亩茶园也即将采摘。“今年没有冻害,所以我们这的瓜片价格和去年差不多。 ”



“今年黄山毛峰的价格也涨不起来。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冯涛说,毛峰的开采时间大概在本月25日左右,中档成品新茶价格在800元-1000元/斤。

高端茶市场回暖


“这两年毛峰的高端产品销售呈现回暖趋势。 ”谈及今年的市场行情,冯涛表示,以谢裕大推出的3000元/斤的高端茶为例,今年订单量较去年增长了10%。



“我们生产的每斤1200元的高端新茶也根本不愁卖。 ”在黄山新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家君看来,高端毛峰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消费者购物的理念开始转变。他这样说到,随着市场上毛峰品牌越来越多,顾客已经不满足于“喝上原产地茶”这一简单需求,开始追求喝得放心、喝得健康。


范文奇也发现高端瓜片好卖了。“现在人们到核心产区收茶,就是为了寻找老茶的味道,价格高也不在乎。 ”因此,从去年开始,他着手修缮改造了1000亩老茶园。 “我们投入了10多万元,不仅改造茶园,还在边上建了个200平方米的初加工厂。 ”他说,周边有三四家合作社也开始了老茶园修缮改造工作。



“现在老茶园的茶定价是每斤1600元,已经全部订完了。”范文奇说,因为这批茶卖得好,负责种植管理的茶农收入较之以往也增加了40%。

迎合顾客出妙招


范文奇在老茶园改造上的尝试颇见成效,曹可银也在琢磨如何改良品种迎合消费者口味。 “这几年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很激烈。 ”他解释说,金寨本地的瓜片叶色发黄,叶片大而厚,而外地生产的瓜片颜色好看、叶片小,因此挤占了他们不少市场。



为夺回市场份额,曹可银去年从本地的良种繁育基地引进了新品种并试种了60亩。 “做出来的新茶卖相特别好,而且上市时间还较老茶有所提前。 ”他说,新品种市场反馈不错,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


有人紧盯市场做调整,也有人选择另辟蹊径。从2017年开始,歙县深渡镇定潭村赏友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奇崖就已经不做绿茶了。 “竞争激烈商家多,要把品牌做出去难度很大。 ”她说,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开始尝试菊花的种植和销售。 “我们最初试种了几十亩金丝黄菊反馈很好,现在总种植面积已经接近700亩。 ”通过微商等多渠道销售,张奇崖迅速将品牌做出了口碑,公司年销售额已达200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该村已经有部分村民开始在秋季试种金丝皇菊。“全村近400亩种植面积,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


“不管是修缮老茶园,还是引进新品种,都是茶叶企业迎合市场的选择。 ”安农大高级农艺师胡绍德认为,安徽黄山、六安等地历史名茶,很多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企业在探索创新时,不能盲目迎合市场改良品种,“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要保护优质的传统茶叶及其文化传承,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茶业文创产品“云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中!

2022海峡两岸茶业文创产品“云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中,60款茶业文创产品经过初次筛选,将茶元素与时下流行元素相融合,以其突出的新主题、新包装、新理念,会带给您不一样的灵感和体验。

茶业文创产品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小程序”上进行展示,并邀请您为心目中最喜爱的文创产品投票,每人每天3票。您宝贵的一票,让文创产品更脱颖而出。

先睹为快!先欣赏部分文创产品吧!

产品名称:谢裕大·黄山毛峰·国印

产品设计灵感源自于江南气韵的徽州花窗,结合谢裕大传承印章,借窗取景,以印为信,领略国风时代的徽州古韵。

产品名称:福气满满·国家地理正山小种

八马茶业携手中国国家地理联名推出福气满满正山小种礼盒,合作产品包装上所着力打造的全新“马”形象,骏马身姿矫健,在崇山茶园之间昂首驻足,身姿潇洒轩昂,鲜活场景跃然纸上,青绿群山层峦叠嶂,与代表着地道好茶的红框融合一起!

产品名称:福寿盖碗系列礼盒

茶组中一对脸谱盖碗是老舍茶馆充分融合京味文化、茶文化的精心力作,选用经典的6个脸谱图案,包装考究、寓意吉祥。

产品名称:CHALI茶里唐风国饮礼盒

以唐朝茶文化为设计理念,用现代饮茶的方式,复兴唐朝茶文化盛景。礼盒结构形似中式书记,打开礼盒,唐朝茶文化史浓缩于眼,从四味国饮盲盒探索茶学内涵,边品佳茗边读茶史,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璀璨之约。

产品名称:茶守艺暴打油金花黑茶

暴打油袋泡茶选用优质茯茶,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精心制作,确保进入金花酵库时达到发花的最佳状态。目前推出四种口味分别为:玫瑰口味、桂花口味、茉莉口味、菊花口味。花的配料均为全国各大知名产区花朵、花瓣。

产品名称:巧匠喜·老树白牡丹饼

产品的包装设计灵感来源于莫奈的睡莲,将睡莲作品与与国外的油画艺术、国内的工笔画艺术品融合,在东方美学中体验到平静和感悟,正如喝茶给人精心的感悟。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疫情时代徽茶产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建议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茶行业消费的质量、数量、偏好都会发生改变。茶叶不仅是生活消费品,同时也是健康饮品,“多喝茶有益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观点将进一步被广大消费者认知、接受,进而刺激茶叶消费增长。徽茶产业从业各部门、企业和同仁应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持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

一、品质赋能,把好质量安全这道关

后疫情时代,“病从口入”的观念会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将更加重视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要坚持绿色化防控。近年来,安徽省各地高度重视茶园绿色防控,如黄山市大力推进全域茶园绿色防控,禁止化学农药进茶园,农残逐年降低,85%的鲜叶达到欧盟标准,正在朝着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迈进。要进一步提升茶园绿色防控水平,强化技术支撑,加大监管力度,打造一杯“放心茶”。

要坚持生态化种植。加强名优茶品种资源的保护、改良、繁育和推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以最严格的标准种出最优质的茶叶,努力让徽茶保持天然味道,打造一杯“生态茶”。

要坚持清洁化生产。鼓励引导企业对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加工环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探索建立涵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广应用连续化生产流水线,实现茶叶加工全程不落地,打造一杯“干净茶”。

要坚持数字化溯源。深化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加快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源头赋码、标识销售、全程追溯,打造一杯“透明茶”。

二、科技赋能,走好精深加工这条路

后疫情时代,茶叶的功能保健作用逐渐被人认可,功能性茶类的消费者会逐渐增多。

要注重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大力发展新式茶饮、茶提取物、茶保健品、茶日化品、茶饮料食品等精深加工,推动茶产业向医药、保健、食品等多领域延伸,让“茶叶加工”变成“茶叶制造”。积极开发茉莉花茶、珠兰花茶、花草茶,加强本地原茶产区与广西茉莉窨花加工地区合作,深度开发绿茶茉莉、红茶茉莉等花色品类,提升口感、香气等感官品质,加快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以菊花、珠兰花、玫瑰花、金银花、桂花等为重点,吸收“北华佗、南新安”养生文化,研发创新品类丰富的花草茶。

要注重培育龙头。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支持头部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兼并重组,组建大型茶业集团,形成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坚持把优质资源与优势资本嫁接起来,引进一批国内知名茶企和跨境电商、茶叶外贸、国际物流等行业头部企业,提升生产加工销售能级,增强徽茶出口竞争力。

三、宣推赋能,筑好公共品牌这面墙

疫情倒逼茶行业重塑形象,中国名茶之都、六安茶谷的含金量也随之提升,十大名茶我省有其四,得到市场认可、受到消费者好评。

要完善公共品牌体系。安徽拥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安)茶等多品类,从省级层面打造“皖美徽茶、迎客天下”,在市级层面打造“中国名茶之都黄山”、“六安茶谷”等城市品牌,加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岳西翠兰、广德黄金芽等县域公共品牌建设,建立起“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着力解决品牌散、杂、乱问题。同时,发挥茶企品牌建设主体作用,支持茶企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创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茶企品牌。

要支持跨界融合发展。近年来,安徽省一些品牌茶企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防止单品类风险,逐步开始全品类布局。如谢裕大原先主营黄山毛峰,从2016年开始布局徽茶全品类,在原产地建厂,建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茉莉花茶等的万吨级加工生产线,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要引导安徽省实力茶企跨品类、跨品牌融合发展,朝全品类、多渠道、跨行业整合营销方向演进,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持续办好安徽茶博会、黄山茶会等活动,鼓励产区开展非遗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支持各地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投放广告,继续在北京、上海、济南、西安等城市开展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活动,提升徽茶的影响力。

四、市场赋能,下好交易销售这盘棋

疫情期间,手机操作、无接触配送、远程办公、直播培训等促使“隔离经济”应运而生。对于茶行业来说,传统的茶馆约茶、商务茶会、茶博会都过于依赖“面对面交易”,因此极大地影响了茶叶在疫情期间的销售。

搭建更多平台,创新优化茶叶线上线下交易模式。疫情之后,网络营销方式的创新将为茶叶销售带来革命性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微信、抖音、快手和自媒体平台等,拓展互联网市场,拉动更多的大众消费。行业主管部门要重视建立健全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体系,鼓励扶持交易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打造云上茶博会、网购春茶节、云上直播等线上推广活动,适应新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助推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加强国际茶叶市场监测与预警。出口是提升茶产业效益的重要一环,要支持薇薇、松萝、宁清等主要出口茶企,巩固非洲传统市场出口份额的同时,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全国重要茶叶出口基地。同时也要加大对国际茶叶市场行情、贸易壁垒的监测预警,及时通报与应对近期因疫情导致的非关税壁垒情况。强化国内重点疫区茶叶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及时帮助茶叶出口企业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我国茶叶整体供过于求,有的茶企茶商为抢占市场打起“价格战”,要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加强对茶企供应链、生产、宣传、营销、售后等方面的协调服务,防止市场恶性竞争,保护茶产业健康发展。

五、文旅赋能,打好徽茶文化这张牌

徽茶历史悠久,作为茶文化资源丰富的黄山、六安、宣城等地,需从战略角度来保护和传承茶文化,加大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打造现代“大茶业”经济。

要讲好徽茶文化故事。深入研讨各地传统名茶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品种特质、当代价值和发展趋势,深度挖掘制茶工艺、茶文化故事、茶人匠心精神,通过漫画、短视频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徽茶故事,提升徽茶的影响力和时代感。

要推动徽茶创意创新。充分借鉴吸收茶文化、茶包装、茶设计的创意模式,鼓励和支持发展 “茶文化+”、“文化创意+”,大力发展文创茶礼、创意产品。茶叶主产市的市委、市政府应在重大活动、重要场合多宣传、多推介,不断提升徽茶的知名度、美誉度。

要深化茶文旅融合发展。皖南、皖西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涌现出一批茶博馆、茶乡茶村、茶线路等典型代表。要结合发展全域旅游,挖掘整合老茶园、老茶树、老茶村、茶歌茶联、茶故事等元素,推进茶旅民俗线路、名茶特色小镇、精品茶庄茶馆、茶旅游纪念品等开发,推出一批精品茶文旅线路,打造一批集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教育研学等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独具特色的徽茶文旅IP。

六、机制赋能,织好要素保障这张网

疫情对茶产业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要切实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份内事”,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无处不在、无事不扰,打造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营商沃土。

加强消费引导扩大消费,开展产销对接消化库存。疫情后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快消化疫情导致的暂时性存量和增量库存。一是开展消费扶贫工程,积极动员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带头消费,鼓励企事业单位采购员工福利茶。二是加大对实体流通渠道的政策扶持,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茶叶销售与流通。三是督促龙头企业与电商平台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借助自身平台优势促进相对贫困、疫情重灾区茶叶的公益性推广与销售。

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做好茶文章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制,强化区县党委政府抓茶叶质量、促品牌提升的主责意识,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茶产业发展领导机制,确保茶产业发展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要汇聚政策合力。要在土地、人才、供电、融资等要素保障上给予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加快落实贴息贷款、消费帮扶、费用减免等各项纾困解难政策。

(作者系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法人代表)

(来源/《徽茶》2022年6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