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叶飘

找到约33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一叶茶香飘千年 径山“茶经”润民心

“‘茗凤天下’这道菜选用径山茶园鸡搭配径山茶宋式古法煨制6小时以上,茶叶能除油腻、提茶香,小火慢煮,茶香味渗透进鸡肉的纤维里,茶香肉嫩回味无穷。”今年“国庆”期间,位于余杭径山镇径山村的宴茶·径山筑茶餐厅,虽是试营业,却门庭若市,一桌难求。径山茶餐成为该店一大特色。“‘茗凤天下’茗为茶,凤为茶香鸡,天下取名天下径山。”“90后”宴茶·径山筑的“当家人”周颖说,径山茶餐所有菜肴都选用径山茶为原料,打造独具文化属性和乡村味道、体现径山茶文化的内涵与特色的餐饮。

千年径山寺 万亩径山茶


“以前,径山茶只是单一的采茶、卖茶,如今,从绿茶到红茶再到抹茶,还延伸到护肤化妆品,径山茶的产业链更长了。”周颖信心满满地说,昔日茶园变“公园”,昔日村庄成“花园”,文旅融合让家园更美了;径山茶宴、茶祖祭典、宋代点茶、径山茶餐……径山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了。

“新农人”擦亮千年茶道“金名片”

巍巍天目,蜿蜒东下,终于余杭。径山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部,以径通天目主峰,故名径山。据《新唐书·陆羽传》记载:“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相传,陆羽曾遍游32州,寻觅与茶有关的点滴。最终,陆羽在径山东麓的双溪结庐而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茶经》对后世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中国、日本两国茶爱好者共同尊奉为最高的茶学经典。到了南宋,朝廷显贵以及范成大、陆游、苏东坡等名士都曾慕名到径山禅寺礼佛品禅茶,继而令“径山茶宴”名扬天下,径山茶因此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成就了径山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流经千年,苕溪的河水依旧清澈,山、水、茶、寺、禅、经、文相依相存,点点滴滴中流淌着浓浓的茶文化。“我们家可以说是茶农‘世家’,祖辈都是种茶制茶,父亲是径山茶炒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也是从小在茶园长大,本以为考上大学‘跳出’了茶农这一行当,没想到最终还是又回到径山茶。”2012年,周颖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径山,与径山茶再续前“缘”。

从初入茶艺,到推广茶文化,再到代言家乡,十年间,周颖一路与茶相伴,历程辛苦却不失韵味。“我是村里第一批回乡创业的‘茶二代’之一,还专门去浙大茶学系进修,丰富了各方面的茶艺知识。”周颖说,比起老一辈,她知道具备更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她和中茶所共同合作,对夏秋茶鲜叶资源进行高值化利用,推出系列径山茶衍生品,如尝试将新鲜的桂花炒进径山红茶中,还给它取了一个特别文艺的名字——“桂香径红”。她开设了径山村第一家销售径山茶的网店,以“互联网+”为传统销售扩展新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2022年,合作社茶园流转面积增至500亩,联结社员从57户增至160户,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最美茶仙子”“文旅代言人”“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荣誉’多了,感觉肩上的‘担子’也重了,我相信千年径山茶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变得愈发香飘久远。”周颖说,我以茶执笔,以茶会友,用茶来描绘每一缕属于径山的风景,用自己的努力擦亮这张径山的金名片。

“全产业”奋“径”百姓“共富路”

十月的杭城已有丝丝凉意,走进径山镇俞家堰工业园的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泉茶业”),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蒸汽杀青、揉捻、色选筛分、杀菌、碾茶研磨、金探过筛、包装……从春茶季的径山茶、径山红茶、碾茶到夏秋季的蒸青条茶、片茶以及全年生产的抹茶,各个车间都能领略到径山四季特色的制茶工艺。银泉茶业碾茶(抹茶原料)、抹茶、蒸青茶持续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在径山有句老话:一场春雨一簇好茶。依赖于天气的径山茶,销售也往往始于春,终于秋。”银泉茶企创始人、总经理楼情灿介绍,以前径山茶只做春茶,谷雨节气前就采摘结束了。如今,随着径山茶产品多元化、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径山茶持续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余杭径山茶企树立“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茶产业发展新理念,邀请浙大多名专家入驻企业指导径山红茶开发,成功研发“径山花香红茶”,实现从“一季绿茶”到“两季红茶”的产品更新;深度挖掘南宋抹茶工艺,投产抹茶原料生产线13条,年产量200余吨,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研发抹茶冰激凌、蛋糕、面膜等衍生品,有效实现效益最大化,茶叶附加值显著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仅径山镇茶园面积就达21442亩,产量3315吨,产值4.2亿元;余杭区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6.27亿。

“千年径山茶,在中国的茶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前些年也面临‘皇帝女儿也愁嫁’的窘境。”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说,由于生产成本高、原产地品牌不突出、包装简单缺少文化创意等因素的制约,径山茶面临价格低、销售难的状况。“痛定思痛,不与时俱进、不去创新,径山茶就没有出路……”俞荣华说,近年来,径山作为日本茶道之源,“径山茶”的诞生地,通过不断深挖茶文化,有效增加径山茶文化附加值。村里积极引导组织茶企茶农们向茶文化研究学者、权威讨教,从零星资料中,还原了南宋点茶的流程;恢复了抹茶制作技艺;复原了宋代茶宴礼仪……如今,径山茶农能“育茶、种茶、做茶、卖茶、讲茶、吃茶、饮茶、玩茶、学茶、创茶”“十茶共舞”,径山人农文旅融合,正朝着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农文旅融合的实验地、创新创业的孵化地大步前进。

见一叶而知秋,径山“金叶子”共富故事仍在继续。“余杭区委、区政府通过成立‘茶办’,并由区领导‘挂帅’来统筹径山茶发展,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把径山茶做大、做强。千年径山茶又逢‘第二春’。”俞荣华信心百倍地说,有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撑,茶农的信心更足、千年径山茶也必将香飘万里,道路越走越宽广。(刘海波)

原文标题为:一叶茶香飘千年 径山“茶经”润民心——杭州余杭一片“叶子”走出产业融合多条“链子”


来源:文汇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叶传千年——云南非遗: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一株茶树,云雾拂过时已是千年屹立,枝头的一叶一芽是自然灵蕴的生发。一双手,千锤百炼后早已心手相应,换来一盏盏唇齿留香的金亮茶汤。在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的技艺中,茶与人的羁绊就此展开,历经千载而不衰,宛如一杯茶,香飘幽幽,回味无穷。

景迈山茶山

茶香深远

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邻缅甸,为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1000米至1700多米,年平均气温21.2℃。山高林茂,云雾缭绕,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茶区——景迈山古茶园。

景迈山茶林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唐垂拱年间(685~688年),布朗族先民在景迈山地区发现原始古茶树,从此在景迈定居,栽培茶树,制茶饮茶。唐代《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即今普洱及西双版纳地区,景迈山就在其中)与陆羽《茶经》:“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中记载的茶饮方式相似。由此可见,古人饮茶喜烹煮,并喜以姜枣等物搭配共饮,现代人则以泡饮为主,搭配他物全凭个人喜好。在制茶以及茶的样式层面,古人技艺有诸多传承至今,具有大体的一致性。

在布朗族的历史上,先祖帕岩冷是带领族人定居景迈并教会他们种茶制茶的“茶祖”。布朗族的《祖先歌》唱道:“帕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帕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直到今天,景迈山人民在采茶之前都要进行“祭茶祖”活动,表达他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敬。

景迈山上采茶少女

一千多年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在漫长时光里,他们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手工制茶技艺,2022年,普洱茶制作技艺(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叶传千年,茶香飘万里。

林茶共生的景迈山古茶林

制茶技艺

时至今日,景迈山茶农依然采用古法制茶。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以普洱茶(生茶)的制作为主,包括采茶、杀青、揉捻、晒干、筛分、拼配、蒸压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只能凭借茶农的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才能掌握。

景迈山茶树最好的采摘时节在春季。这个时候嫩芽萌发,最为鲜活,茶芽中富含可形成香气的有机物质。在茶树鲜叶采摘过程中,需要留一部分成熟叶片,保养茶树的同时以待来年更发,称作“留养采”,这是景迈山人民与古茶树之间心照不宣的古老约定。

采摘好的茶叶

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筛选后便进入杀青环节。把茶叶放在热锅里炒制,全凭一双手去感受温度的变化,炒、闷、抖、翻无不依靠茶人们日积月累的经验直觉。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大师杜春峄在教授制茶

炒好的茶叶经过揉捻后,再放到太阳光下自然晒干,这是普洱茶制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此工序也是“晒青毛茶”这个名称的来源。然后将茶叶进行合理的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

晾晒

接下来就要将拼配好的晒青毛茶称重,放入不同的模具里蒸压成形。最后,经过蒸压的茶叶变成了饼、砖、球、砣等固体形状,取出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这样,景迈山普洱茶的特殊风味就得以保留,普洱茶的整个生产过程就完成了。

制作成形的普洱茶

神秘而悠久的商道——茶马古道,连接了明清时期的远东与西南地区,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古道上,一直流传着茶叶的故事。早在唐代,景迈山就已经成为“茶马互市”中重要的贸易中心,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景迈山茶园中,绿意盎然的茶树一片一片地绵延,细嫩的嫩芽迎风摇曳,仿佛在为茶马古道的旅人们歌唱。当商人旅者们终于将普洱茶叶运送到目的地时,这些茶叶便化作了人们心中渴望的香气和滋味。

茶香传千年

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是勤劳的景迈山人民不断探索而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道,其中凝聚了流传千载的古老智慧。云雾缥渺,景迈山古茶树默默簇立,自然生机在沧桑斑驳的枝杈间流转不息,而只有在手工制茶技艺的一次次炒、闷、抖、翻中,古树新芽的自然灵蕴才奇迹般地焕发成形,成就了一杯杯唇齿留香、香飘万里的金色茶汤!千百年来,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将其自身的自然气韵与历史底蕴浓缩为一盏普洱,细细品来,令人回味无穷。

资料: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信息员:何燕

来源:云南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投资档案!——博采众家之长的千山一叶

在最近几年大益集团所推出的产品中,若论市场的前瞻性我觉得非千山一叶莫属。目前这一类型的产品,大益集团一共推出了两款——1801千山一叶与1901千山一叶。

数据来源:大益行情网

现在有不少人喜欢拿千山一叶同轩辕号、千羽孔雀这样的明星茶做对比。其中还有人做出了千山一叶的升值潜力不及二者的论断。若要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这样想也对,毕竟这几款茶的价格以及升值的幅度摆在那里,事实胜于雄辩。但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此结论未必正确。升值潜力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未来,并不仅仅是当下。

轩辕号、千羽孔雀这类明星茶能有如此好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是它们是大益奢侈品战略的第一批践行者,另一方面又有以班章大白菜为代表传奇茶的庇护,更有布朗山这个群山之王的存在,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的情况下,它们表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可是任意一款大益茶总不能永远依托于老茶,一个企业的发展红利也会在一个时间段内消失,同时再辉煌的寨子也会随着品饮之风的改变而让出王者的宝座。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一些茶自然也就无法与巅峰期的升值相提并论。

而一款博采众家之长的大益茶,则不会受到多少影响。相反,在流行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候,它们反倒更容易脱颖而出。所以我的结论是——若论短期、中期行情,以轩辕号、千羽孔雀为尊,若要论更长远的未来,则以千山一叶见长。

原料

这是一款开门见山的大益茶,千山直接说明了原料来自多个名寨,需要补充的是这些原料大部分都是陈化了数年的老料。

大益官方用了“陈韵五年,千滋百味”八个大字加以说明。因为这是一款开创性的产品,我个人觉得这是大益集团为以后奢侈品战略向多元化发展所埋下的一个引子,毕竟作为一个系列的产品若未能实现普洱茶所追求千山百味的梦想,难免会令人感到些许遗憾。

图片来源:茶道学研究

口感

浮云大师喝过的好茶特别多,对群山滋味的理解尤为深刻。这里我就当个搬运工,在浮云大师的评述中,也特别强调了它与其他大益明星茶在口感上的一些不同,还请大家格外留意。

《2018大益千山一叶<1801>》干茶茶香非常香甜(不同于《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不太觉得香甜),香气幼细滑溜、细腻、树香味浓,厚实有质,开扬甜润清爽,轻轻的微烟味(这又不同于《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烟味重而主导),厚而广阔,蜜甜味。

注下热水,《2018大益千山一叶<1801>》飘出烟香,那是轻柔的烟香(不同于《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2019大益千山一叶<1901>》是明显的烟香),但又不是那过份呛鼻的烟香、柔和之烟、轻轻丝烟、挺迷人吸引;开茶茶香开扬有质感、厚实、聚合及后来转少少焦糖之香,当中更带点轻花香、厚实柔蜜,茶香复杂丰富。

图片来源:茶道学研究

市场反响

千山一叶上市之时刚好赶上了近几年大益茶市难有的好光景,又有大益奢侈品战略的加成,得到了相当多大益茶投资者的喜爱。因为其原料涉及的相当广泛,关于这款茶讨论最多的往往是具体的寨子,其中大多是捕风捉影之谈,不可以太当真。总之这款茶需要时间,多年之后它的口感表现能够具有哪些知名产区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能否水乳交融令千山一叶升华,才是最值得投资者们关注的事情。

投资收益

近三年的时光,本就采用了5年陈料至今也有将近8年的陈化了,内质茶料得到市场茶客认可。其中收益涨幅大家也可以点击下图在大益行情网的报价数据中查看到,虽说其收益尚不能与其他明星产品相提并论,但随着其品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肯定,日后必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来源:大益行情网,作者:兰陵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