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小紫砂壶适何泡什么茶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新年大作,关于武夷岩茶的28个知识问答!

新年伊始,美好的美好的祝愿铺天盖地而来。

大自然也很赏脸,收起了淅淅沥沥的下雨,风住雨停雪已尽,西伯利亚的冷风稍微消停片刻。

气温不见升,至少告别了零下,挺好。

小长假后,来篇诚意满满的开门之作。

2018年来,眼瞅着后台的粉丝节节攀升,好事。

随着粉丝而来的,还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么,早几年麻花也问过前辈,如婴孩牙牙学语的阶段,谁都要经历,不可嘲笑谁的问题没有技术含量。否则岂不成了五十步笑百步?

问题没有高深与浅薄,只有问的技巧高明与否。

在此,整合28个热门话题,一起来一次扫盲,查缺补漏,趁着新年的东风,让自己对岩茶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这些问题,只是节选,若是您有新问题,不妨留言探讨。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岩茶课堂的粉丝们,可都是隐藏的高手。

1.什么是武夷岩茶

要拜武夷岩茶的山头,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武夷岩茶,可别错认茶类,届时闹了乌龙,可不太好。

武夷岩茶,从官方定义入手。

根据现的国家标准,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这里要注意三个要点。

(1)出产于武夷山市2798平方公里土地上

(2)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条索状)。

(3)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武夷岩茶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名茶。

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2.武夷岩茶只有大红袍吗?

不是!

大红袍,是个神奇的名词。

作为品种,它是武夷岩茶中的一员。除了大红袍之外,武夷岩茶中还包括水仙、肉桂、铁罗汉、白鸡冠、石乳、水金龟等品种。

大红袍,若是作为一种工艺,它可指代所有的岩茶工艺。

大红袍(所有岩茶)的制作从鲜叶到成品茶,至少得经过数十道工序,尤是烘焙最见“功夫”,清人梁章钜曾激赏道: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归田琐记》)。

著名茶学家陈椽也无不自豪地说: “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雄视世界!” (《中国名茶研究选集》)

往简单了说,大红袍是一种符号浓缩,可指代武夷岩茶,但不包括全部岩茶。

3.什么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

四大名丛,指的是武夷岩茶中的四个品种。依次为: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白鸡冠。

这四个品种,在所有岩茶里,品种特征突出,表现优秀,被选为代表。如一个班级里,每年都要评定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加以表彰。

茶友们可将四大名丛理解为岩茶界的三好学生。

4.武夷岩茶中的“山场”是什么

山场,往简单了说,就是指岩茶的种植地。

岩茶种植注重山场,像国人强调认祖归宗,溯源自己的祖上,知道自己祖上出自何处,是一个道理。

山场,带着鲜明的地域色彩。

在山场中,根据环境的好坏,种植出来的品质差异,也有等级划分。

在传统的山场划分中,最顶级的山场,当属“三坑两涧”(即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茶中翘楚汇聚于此,成了武夷岩茶响当当的招牌。

5.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正岩茶指的是种植在正岩地带的岩茶,半岩茶是种植在半岩地区的茶,而洲茶,则是指种植在水边的茶。

这三种茶,品质有高下之分。

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

洲茶种植环境茶,土质不佳,种植出来的岩茶茶味轻薄,易带有杂味,是三种茶里头垫底的命。

半岩茶,品质居中位,比洲茶好些但不及正岩茶。

正岩茶,长于幽谷高崖,环境好,所得的品质最好。

这也是正岩茶广受老茶客追捧的原因之一。食色性也,是谁都喜欢美好好东西。

6.岩韵是什么

岩韵,指的是岩茶韵味。

岩韵的感受,可分为四个感受层次。依次为:香、清、甘、活。

香,即岩茶有香气,这些香气在干茶香、杯盖香、落水香、挂壁香、叶底香中均可感受到。或是品种香,或是工艺香,不论是何种香型,都可轻松感受。

清,即岩茶香气清晰,汤水清透、清爽、无杂味,整体品质表现地清清爽爽,不会给口腔带来负担感。

甘,即茶汤甘醇,汤水清甜,咽下后有回甘,带有生津感。

活,岩茶有活性,叶底鲜活、软亮有特点。

这个四个部分,缺一不可,如此才构成了岩韵。

7.如何区分水仙、肉桂

水仙与肉桂,是岩茶中两大当家花旦,平分秋色。

区分二者的方式,比较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从香气与滋味入手。

水仙茶的最大特色,是兰花香,这是它的品种香,是重要的识别码。

肉桂,它的特点则在于辛锐的桂皮香,不论种植在何地,桂皮香不会消失,它出现在杯盖上,汤水里。

仔细记忆香型,区分二者最为快速。

汤水表现上,水仙茶以醇厚感著称,入口后茶汤饱满、立体、圆润,充盈着口腔,令人觉得柔和顺滑。肉桂的醇厚感,则不如水仙茶明显。

8.牛肉、马肉是什么

牛肉、马肉,是肉桂山场的缩写。

牛肉=牛栏坑肉桂。

马肉=马头岩肉桂。

这些肉桂的缩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称谓。举一反三,长在九龙窠的肉桂,简称龙肉。生于鹰嘴岩的肉桂,称作鹰肉。

这些都是茶圈人士对肉桂的爱称。

9.老丛水仙、高丛水仙是什么

高丛、老丛,是一种统称。

高丛水仙,指的是水仙树龄30-60年之间。

老丛水仙,指的是树龄不低于60年的水仙茶。

水仙茶作为小乔木,这是它的特色。

树龄老的茶树,还会生出独一无二的丛味,茶汤醇厚感越加明显,这是水仙茶的杀手锏。它之所以能屹立在岩茶界这么多年,牢占“当家花旦”的美称,没点手段可hold不住。

10.武夷岩茶为什么会苦涩

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几乎成了一句经典名言。

茶之所以会有苦涩味,与茶中两类物质关系重大。

咖啡碱——苦

茶多酚——涩

说白了,只要是茶都会有茶多酚与咖啡碱存在,但区别在于同样是茶,有的茶喝起来就没有苦涩味,而有的茶却苦涩味浓重,怎么也化不开。

其原因,有三大类。

第一,茶的生长环境不好,茶多酚、咖啡碱肆无忌惮地累积着,使得最后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太高,从而有了苦涩味。

第二,制作工艺差劲。工艺太差劲,走水不到位,会致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无法转化,最后残留在叶片中,也会形成苦涩味。

第三,冲泡方式不对,如长时间坐杯后,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没了束缚,全都落入水中,最后导致汤水出现苦涩味。

11.喝武夷岩茶为什么会口干舌燥

原因有三。

第一,岩茶没褪火。

岩茶经过炭焙,身上会带着一定的火气,这些火气需要消退后才能喝。

若是岩茶新鲜出炉直接喝茶,火气太大,容易引起口腔不适,自然会产生口干舌燥的感觉。

最好的方式,等到岩茶中的火气褪去后再喝。

第二,喝茶温度太高。

温度太高,喝进嘴里后容易烫伤娇弱的味蕾,自然而然也会产生口干的感觉。

此时,可等到茶汤稍稍凉了一些之后再喝,避免干燥感。

第三,体质问题。

如饮茶时就已经有上火问题,这时候喝茶,也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待体内火气褪去后再喝茶,这类口干舌燥的感觉便会消失。

12.岩茶为什么比其他茶香

岩茶,素来以香气著称。单是肉桂一种,据说叶片内就藏着六百多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加以充分利用,将呈现出不同的香型。

加上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鬼斧神工,也能创造出许多的香型。

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

在岩茶中,大致的香型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花香

如兰似桂,梅花香、木樨花香、九里香、玫瑰花香、栀子花香……各类香型,用花团锦簇形容最为恰当。

第二类:果香

重发酵后,岩茶容易带有果香。常见的果香有:雪梨香、水蜜桃香、佛手香,还有些类似蜜饯的甜香。

第三类:木质香

一些树龄老的茶树,会带着沉稳、温暖的木质香。这些木质香,往往出现在尾调上,淡淡的,不喧宾夺主,成为花香、果香的小厮,安静陪伴,绿叶衬红花。

第四类:焦糖香

焦糖香,是岩茶作为炭焙茶的骄傲,是植物蛋白被烤焦后的气味。一般焦糖香出现在干茶中,以及第一冲的杯盖上,香气类似于咖啡豆的香气,闻着甜蜜带有焦香。

第五类:桂皮香

桂皮香,是肉桂的专属,有的它的存在,丰富了岩茶的香型,令人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13.岩茶的焦味,从哪儿来

岩茶焦味,是制作工艺的败笔。

近几年,岩茶盛行文火慢炖,小火将茶叶“炖”的透透的,让条索醇化彻底,逼走多余的气味,使得茶香清纯无杂味,茶汤醇厚、稠滑。

像是炖了八小时的肘子,入口即化。

若是岩茶焙火太猛,茶叶容易被烧焦,从而会出现一股烧焦的味道。这种气味,只会叫人厌恶,欢喜不起来。

14.武夷岩茶需要泡多久

岩茶冲泡,不似那板砖般的黑砖茶,需要闷得久久的,直到茶饼散开后作罢。

岩茶冲泡,更不是泡法海参、鲍鱼,不需要那么费时费力。

冲泡岩茶,以快出水为好。

左手注入沸水,右手盖上盖子,端起盖碗,倒出茶汤,一气呵成。

若是浸泡时间太长,反倒给了茶多酚、咖啡碱可趁机会,到茶汤里耀武扬威,容易苦涩。

15.冲泡武夷岩茶,用什么茶具

岩茶冲泡,有两类茶具可选。

第一种,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是冲泡小能手,不论你是冲泡水仙、肉桂还是大红袍,信手拈来,只要将盖碗清洗干净,它都能老老实实的让岩茶展示自己的风味。

往简单了说,白瓷盖碗就是岩茶展示的一个舞台,不夺香,不吸味,是白瓷盖碗的优良品质。

第二种,紫砂壶

紫砂壶泡岩茶,冲着“意境”二字而来。

紫砂壶,其本身的风头便盖过了岩茶。同时,紫砂冲泡岩茶,会吸收它的香味,倒是让岩茶失去了一大竞争优势。

不过嘛,紫砂壶冲泡岩茶,也有不可替代的好处,比如能够修饰汤水,让茶汤变得温驯。

16.武夷岩茶冲泡,能用飘逸杯吗?

为了充分体会茶香,劝君别这么做。

飘逸杯,这种茶具我们不陌生,它的造型简单,轻松实现茶水分离。

将茶叶放在滤网里,注入沸水,等到水浸润到茶叶后,摁下开关,提起滤网,冲泡完成。

这个冲泡方式,看着简单。实则泡不出茶汤的风味,也是一种浪费。

想喝岩茶,最好的还是用白瓷盖碗冲泡。

17.武夷岩茶冲泡,为什么不能用玻璃杯

玻璃杯泡茶,压根儿就泡不出岩茶的真滋味,忍不住让人感慨一句:暴殄天物啊!

玻璃杯泡茶,弊端还少。

第一,没法闻香。

玻璃杯泡茶,茶香都散落空气中,花香、果香、桂皮香通通消失不见,茶这真的成了没有灵气的草木。

第二,玻璃杯泡茶苦涩。

玻璃杯泡茶,茶多水少,滋味浓酽如中药。若是水多了,茶少了,味道又不够,实在令人恼火。

第三,玻璃杯泡茶感受不到岩韵。

玻璃杯泡茶,一等一地浪费茶叶。

岩韵消失,香清甘活的特点一丝也感受不到。

18.武夷岩茶冲泡, 非得用沸水吗

答案是肯定的。

沸水冲泡岩茶,目的有二。

一是充分激发茶香,二是让茶香更好地释放。

前文提过,岩茶是炭焙茶,在炭焙时,温度不低,在这文火慢炖之下,茶早已修炼出刚毅的品格,能够扛得住高温的考验。

这些经过高温锤炼后的岩茶,正要用沸水泡茶。若是不用沸水冲泡,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无法释放,茶叶毛孔无法舒展,内在物质出不来,还如何提供滋味?

是以,沸水冲泡是为了让岩茶更好喝。

19.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几次

岩茶可冲泡几次,视茶品质和冲泡手法而定。

茶内质充足,茶耐冲泡,这就像是电量百分百的手机,续航能力强。只要配上正确的冲泡方式(如快出水,不要刻意坐杯),冲泡十余次完全没问题。

若是内质不足,或者是一种用坐杯的方式冲泡,不过七八冲就没了滋味。

是以,岩茶能冲泡几次,没有统一答案。

20.武夷岩茶为什么要快出水

岩茶快出水,是为避免茶多酚、咖啡碱释放太多,从而影响了茶汤的风味。

一款内质充足,制作精良的岩茶,使用快出水,味道已经相当丰富,茶汤甘醇、清甜、柔和、淳爽,风味俱佳。若是特意放慢出汤速度,倒是会打破汤水平衡,拖了后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岩茶冲泡,快出水!快出水!快出水!

21.夏天存武夷岩茶,要放在冰箱保存吗

答案是:不要!

一年四季,岩茶都不必存冰箱。

岩茶存冰箱,风险太大。

冰箱里,拥有许多的水汽,这些水汽潜伏在冰箱中,等到岩茶入主后,将会破坏茶的品质。

当岩茶吸收了冰箱里的水汽后,干燥度消失,茶会出现返青。返青后,茶香消失,茶品种严重受损,失去饮用价值。

再者,冰箱中还有许多的异味,这些异味也是个定时炸弹,分分钟摧毁岩茶的品质。

为了岩茶的安全着想,常温保存即可。同时做到遮光、密封、干燥、无异味保存最好。

22.武夷岩茶,值不值得存成老茶

看茶品质而定。

自己入手了一款优质岩茶,想要体会存了三五年后是何风味,这时候就可以尝试存茶。

要是一款茶在新茶时期喝,要香气没香气,要醇厚的汤水也没有,喝着还特别苦涩,有异味,这样的茶,还是趁早丢了,别苦心孤诣地存茶,即便存十年,也改变不了品质茶的结果。

再者,一款轻火的岩茶,也不值得存成老茶。

轻火茶,容易返青,存放一年就容易出现青味,要是存成老茶,满口的青味,实在没有必要。

武夷岩茶存成老茶, 还是量力而行。

23.武夷岩茶,什么时候喝最好?

不同的岩茶,适饮期有所差异。

轻火茶,一般在六七月上市,当年的十月份前后达到最佳饮用期。

中火茶,七八月份上新,到十月底前后,是不错的饮用期。

中足火一类岩茶,到十月后上新,褪火一个月左后,可达到最佳饮用。

岩茶的饮用期,要根据火功而定。岩茶到手后,放一放,让火气褪去再喝,口感和香气都达到峰值。

24.武夷岩茶,为什么会返青

岩茶返青,主要是因为水汽影响。

当岩茶吸收了水汽后,茶叶中的干燥度被破坏,茶的含水量过高,使得茶叶中生出青味,这就出现青味。

又或者茶叶焙火不透,到了一定时间后,茶叶中的水汽反作用在茶叶上,也会出现返青的情况。

25.返青后的岩茶,能喝吗?

返青后的岩茶,不建议喝。

岩茶返青后,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青味,有的还会有酸味。

茶原本的香气消失不见,茶汤也变得苦涩,单薄。

要是返青刚开始,不是十分严重,可重新复焙,去掉茶中的水汽,可重新饮用。

要是返青情况严重,建议直接丢了。

26.如何避免岩茶返青变质?

避免岩茶返青,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茶叶的干燥。

第一步,购买焙火透的岩茶。

焙火透,最深层次的水分也被烘干,这样的茶不容易返青。

第二步,保证存茶环境的干燥。

存茶的环境,也要保持干燥度,在干燥的环境下,水分少,不容易发生返青。

27.武夷岩茶,不同品种的茶能存一起吗

只要茶叶密封好,可以放在一起保存。

现在有许多的岩茶组合,都是不同的茶保存在一起。存茶前,将茶用牛皮纸袋密封好,然后就能存在同一个箱子里。

岩茶保存,仍旧遵循:遮光、密封、干燥、无异味、阴凉存放。

28.岩茶保存,为什么需要重新焙火

岩茶保存重新焙火,是为了让岩茶更长久保存。

岩茶在保存过程中,因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些水分是个隐患,当茶叶中的水分积累到一定量后, 会有变质的情况出现。

这时候,为防止茶返青,要重新复焙。

将这些水汽蒸干后,茶又能重新保存一段时间。

以上整理的28个问答,只是岩茶中的冰山一角。

这些问答,涉及岩茶的选购、冲泡、保存,弄懂这些问题,岩茶喝得更明白、更透彻。

在日后的喝茶过程中,若是还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茶之妙道与茶之三美——中国人饮茶的生活美学

刘悦笛

谈茶之道,谈茶之美,就从一首著名且有趣之“茶诗”谈起吧。茶诗早已是中国诗当中的特定品类了,这也许就是“诗茶合一”吧。唐代诗人元稹有次品尝新茶后,写下了一首形式新奇的《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乱岂堪夸。

这首诗妙,每句字数,从一到七渐次铺开,终形成了塔状,又以诗题(茶)为韵,在诗之表现形式上堪称精绝。诗句所咏,极为切题:从茶这个字开始,从其叶的香嫩品质荡开思绪,联想到茶与“人”(诗人与僧人),茶之“形”(白与红)与“色”(玉与纱),又极尽精工地描摹了煎茶制茶之“前”(铫煎黄蕊色)“后”(碗转曲尘花)过程,进而上升到品茶的文化层面,暮邀明月、晨对朝霞,最终进入历史长河,茶后“洗尽古今人不倦”,那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审美享受,此乃何等“美事”也!

所以说,茶,不仅帮助中国人洗尽了“尘心”,还推动了中国“生活美学”之精进。茶,其实无非就是中国人饮料嘛,但就是这个“吃茶”简单之事,竟被中国人“啜”成了生活的艺术。“啜茶”这个“啜”字,甚妙,那就是茶要一口一口地去“品”。

所谓茶中味道,是说茶味关乎道,它不是茶的生理之滋味,而更是人生的况味!

茶,始终在生活当中呈现,既可以自己独饮,也可以款待友朋。东瀛的《广辞苑》就解释:“茶道是以茶汤修养精神、探究交际礼法之道”,原本在日本叫作“茶汤”而江户时代初期才开始叫“茶道”,茶汤仅就“饮”而言,而茶道就有了沟通之义。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林语堂先生就曾幽默地说过中国人“最爱喝茶”:在家中喝,上茶馆也是喝;开会时喝,大家讲理也喝;早饭前喝,晚饭后也要喝,有了这“清茶一壶”,似乎到哪里都可以随遇而安了。

唐代诗人钱起有一首《与赵莒茶宴》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所谓“茶宴”,是以茶代酒来宴请宾客。从“竹下忘言”、“一树蝉声”两句来看,赵莒的茶宴举办,大概在盛夏的茂林修竹之中。其中,宴会上品的紫茶,在唐代饮茶风尚中被视为上品,陆羽在《茶经》卷上也曾言,茶以“紫者上”,而“绿者次”。清风徐来、树影婆娑,三五好友寤坐清谈,比之于“竹林七贤”的痛饮狂啸,更是另一番风味,魏晋文人通过吃药喝酒入迷狂,唐宋之士则以品茗之清雅为尚。

诗中所说的“羽客”,指修仙的道人,“流霞”则是道教传说中神仙的饮品,据说“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早在南朝,饮茶就已摒弃了羽化升仙的目的,而是借茶清心降躁,这里说的“全胜羽客醉流霞”,更说明此岸凡俗生命、世俗生活的快乐,比那些美丽而又虚幻的传说更具价值,这就是“生活美学”之境。

【从饮之“味”到茶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让凡俗生命活泼起来,让世俗生活充满趣味?

途径自然有很多,饮茶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更是通过饮之“味”过渡到茶之“道”。“尘心洗尽兴难尽”!实在是道出了千古茶道最精微、高妙的神髓——洗尽尘心,也就是把那些扰乱人的心绪、桎梏人的自由的世俗功利目的涤荡干净,剩下的,也就是关注生命、热爱生活本身之价值的赤子之心了,这就是诗人所说的“兴”吧。有如此兴味,如此真性情,方能体验茶之美,妙悟道之境!

清代人陈金诏《观心室笔谈》中所言尤为精辟:“茶色贵白,白亦不难,泉清瓶洁,旋煮旋啜,其色自白。若极嫩之碧萝春,烹以雨水文火,贮壶长久,其色如玉。冬犹嫩绿,味甘香清,纯是一种太和元气,沁人心脾,使人之意也消。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酌独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迟,不先不后,恰有一时,太早不足,稍缓已过,个中之妙,以心受者自知。茶必色香味三者俱全,而香清味鲜,更入精微。须真赏嗜者之性情,从心肺间一一淋漓而出。”

中国茶道“洗尽尘心兴难尽”的超越境界,就融会贯通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最终从心肺间“淋漓而出”,这是何等的“真性情”也?!从茶叶(茶色贵白)、茶水(泉清)和茶具(瓶洁)的选择,到火候的把握(烹以雨水文火)、茶汤的观察(贮壶长久)与品味(其色如玉)、茶香(味甘香清)的玩索,每一个步骤,其实都在物质性、技艺性之中融入了“生活美学”的体验。

《观心室笔谈》还提出了“茶壶以小为贵”的审美标准,要求每一客人,人手一壶,独酌独饮,这才是“茶趣”呢,为何呢?空间上的理由,乃是壶小,使茶香不散,茶味不迟;从时间上,也要把握得不早不晚,早则不足,稍则已过,用心才能感受其“妙”道。如今中国人泡绿茶往往以大壶为主,但在与茶人的交往当中,以小壶冲之,的确更有兴味。

我有位云南茶人,曾复原了《清稗类钞》当中记载的喝茶方法,该功夫茶使用了三个壶:一冲茶一淋杯一洗杯,还使用了“以巾覆之”的方法,也就是冲茶后用茶巾覆盖在茶壶上面(既加盖,乃取沸水徐淋壶上,俟水将满盘,覆以巾),味道果不同!但是感觉所饮春茶,涩味尽除,中空有味,回甘涵咏……这就关乎所谓“色香味三者俱全”,需要充分、全面调动人的知觉(视觉嗅觉味觉),才能心领神会,由此才能香(“清”)味(“鲜”),从而进入“精微”之境界。品茶,就是从色、香、味等感官积极体验出发,中经身体器官的畅适,而最终实现“意消”与“心受”。

茶道,就是一种“过程美学”抑或“过程哲学”,过程高过结果,同时,自然也就是世俗的,茶道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美学和哲学,这是我的独特看法,也许更切近于茶的本质。

中国人的茶道,始自唐,光大于宋,肇极于明清,近代以来虽稍有衰歇,但嗜茶、品茶、尝茶的风气绵延不绝,近年来又有中兴之势,茶的复兴(特别是普洱茶的兴起)成为了当今“生活美学”重兴的急先锋,“生活美学”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理念支撑,位于昆明的弘益大学堂就已以“生活美学”为核心培养出五千多中国茶人。

古人历来重人品,既有诗品与人品合一论,也有“茶品”与人品合一论:饮茶可以见出人品、境界的高低,又可以促进人品、境界的提升。茶人合一,乃饮茶当中的一种境界,这当然也是高层次的理想的。其实,饮茶与人的道德、境界之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嗜茶如命的人中,也不免有贪财好利之徒。更应看重的,还是茶道、茶艺的过程具有的“洗尽尘心”的可能性。品茶为人摆脱世俗桎梏、重返生命的自由之境打开了一扇门,至于能否实现这种境界,则要看品茶者本人是否情愿了。

【“三合其美”的审美体验】

茶,其实有“三美”,但三美却不一定非要仰仗名茶、名水与名器,那么,“茶之三美”话源何处?

《老残游记》第九回“一客吟诗负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谈心”中就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申子平、黄龙子和玙姑坐而论道,“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是两个旧瓷茶碗,淡绿色的茶才放在桌上,清香竟已扑鼻”。申子平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觉得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一直清到胃脘里,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价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香气又从口中反窜到鼻子上去,说不出来的好受”。子平大为惊异,问这是什么茶叶,如何烹制,为何这么好吃?玙姑说:“茶叶也无甚出奇,本不过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却亏了这水,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是用松花做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尊处吃的都是外间卖的茶叶,无非种茶,其味必薄,又加以水火俱不得法,味道自然差的。”

所谓“三合其美”,就是茶、水与煮茶的火候、器具。

好茶未必是名茶,野茶也是美的,因为其味也厚;水也是美的,愈从高处取就愈美;还有烹茶的火候,煎茶的器具,亦是美的。在传统观念中,茶属“木”,泉为“水”,炭为“火”(无论是鲜用的“松花”还是如今仍用的“核桃炭”),茶具为“金”(金属质的茶壶)、“土”(陶器制的茶杯),所谓“三合”,实在是包罗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五行相生相偕,则全其美;相克相悖,则成其恶。品茶的学问,实在大焉!

“三合”,乃是“天人之合”的学问。“天”是茶叶、是泉水,是天然之物;而人,则指茶器、火候,是人力所能掌控的。从高蹈处来讲,茶本身,就是秉承天地精神与自然情怀的,可谓是“天”“地”“人”“道”之合一。茶,本于地,得于天,乃纳地之物养,采天之阳光雨露,这是“天”道;茶农的辛劳劳作,使茶得以显身,烹茶与饮茶更是将茶化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此乃“赞天地之化育”之“人”道。

回到茶器这个“人造”问题,陆羽《茶经》所列茶器就有二十四种之多,分别供碾茶、藏茶、洗茶、煎茶、饮茶之用。到了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将茶器精简为九种,有茶焙、茶笼(藏茶用)、砧锥、茶碾、茶罗、茶匙(解茶团、碾茶、筛茶、取茶末用)、茶钤(炙茶用)、茶盏、汤瓶(饮茶用)等。稍后,茅一相专门写过一部《茶具图赞》,为器物封侯拜相,绘图作传,将所列的十二种茶具尊称为“茶具十二先生”。

明清以后,随着清茶、散茶的风行,原来专门应付茶团的砧锥、茶碾、茶罗等都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专门冲泡茶叶用的“茶壶”。古人饮茶,越到后世,越重其冲淡自然之味,因而不断剔除各种外在的作料,这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倾向,在茶器中也显现无遗。如今笔者遇到不少茶人,他们都在复原唐、宋乃至明清的各种“茶事”之法,其中,就有茶人复原重造了古代的茶炉。这种小炉子便于携带,在泉边烹茶的时候,既可以用来煮粥,也可以用以煮泉。毋庸置疑,好的茶器与茶、水相得益彰,能给人带来极佳的审美体验。日本茶道就精于此道,从中土舶来的“唐物”到朝鲜传去的“高丽瓷”,皆成为东瀛茶道“素朴主义”美学之伴生品,中国茶所需之器,何不是如此呢?

晚唐诗人韩偓说,“越瓯犀液发茶香”,“越瓯”是唐代越窑所产的青瓷茶盏,陆羽曾说,“碗,越州上”。越州茶盏好在何处?越瓷像玉一样温润,像水一样澄澈,其色青,与茶之碧交相辉映,格外赏心悦目。晚唐另一位诗人徐夤专门写过一首咏越州青瓷茶盏诗《贡余秘色茶盏》:“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越窑在唐代为官窑,专门为皇室烧制瓷器,所以其制作工艺、成品都秘不外传,故而称之为“秘色”。徐夤用“捩翠融青”来形容它的青翠欲滴,引人生出无限遐想。“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则是说注入茶汤后的整体感官效果:茶盏青碧如玉,晶莹如冰,绿色的茶汤在其中轻轻回旋,香气氤氲,仿若绿云缭绕……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受用此等清福?所以徐夤不无得意地说,像我这样柔弱的病体,怎堪受用这“十分之福”?

【从茶壶到茶艺,品煮茶之乐】

到了宋代,点茶、斗茶之风盛行。“点茶”是用茶末和以开水,制成膏状,然后用滚汤冲点。热气腾腾的沸水点入茶膏,会激起纯白、细腻的茶沫,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汤花”。“斗茶”,就是三五茶友相聚,比试谁点出的汤花色泽纯白、造型多端、浮白长久,如今创新性的茶花制发是在杯中写字(如茶、风、道等字)。陆游的名诗《临安春雨初霁》中所说的“晴窗细乳戏分茶”,就是这种点茶游戏。

宋代点茶名手如云,宋徽宗、蔡襄、范仲淹等均是个中高手,就连出家人也不能免俗,雅好此道。杨万里曾观赏过蜀地僧人显上人的点茶绝技,作诗赞叹道:“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僧弄泉手,隆面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免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尺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与何答。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叹鼎难调要公理,策动茗碗非公事。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傅衲子。”

要在径不盈寸的茶盏中,点出幻化万端、造型奇异的汤花,点茶人除了勤学苦练,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盏做了改造,那就是从青瓷,变为黑瓷。蔡襄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柸微厚,燲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建安烧制的茶盏色泽绀黑如漆,与白色汤花对比鲜明;纹理细密,激起的汤花匀腻;瓷胎稍厚,不易冷,汤花回旋往复的时间也就长了。看来,想在点茶中品味“芥子须弥”之趣,也须上好茶器。然而,点茶、斗茶毕竟还是以茶为戏,其看重的是茶的色,而不是香与味。要体味陈金诏所说的“色香味三者俱全”,功夫还得放在泡茶、饮茶、品茶上。明代以后,散茶冲泡成为饮茶风尚的主流,于是泡茶之器——“茶壶”又风靡一时,一直延续至今。

砂壶泡茶“盖而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以泡茶不失厚味。色、香、味皆蕴”。所以这一时期紫砂工艺飞速发展,出现了一批紫砂名匠,如龚春、时大彬等大名远扬。他们在明代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中大获其利,一柄紫砂壶竟然能卖到一二十两白银,还供不应求,而当时普通市民一年的生活所需,也不过六两银子。这又是茶道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推动力的绝佳例证,市场推动的茶的普及,如今好似奢靡之晚明,名家所做的紫砂壶不仅供不应求,而且也被市场推上了天价。

茶艺之中,更能显示人力功效的是“汤候”,也就是煮茶时的火候。这在唐宋的煎茶风尚中尤为重要。有人说,茶之妙,全在火候,这从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窥见一斑。陆羽认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为它们发火猛烈而无烟,不至于影响茶的正味;煮茶时要疾风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这些讲究在今天来说,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单纯烧水,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烹茶的乐趣。烧水烟熏火燎,有何乐趣?烹茶之乐,恰恰就是由此开启的。

我们且看陆羽是如何体验煮茶之乐的:“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如果还原出这一文化现场,煮茶也是一个融声、色体验为一体的审美过程,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从听觉上说,从水将沸时细微的气泡浮出的声音,再到第二沸时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腾波涌浪!从视觉上说,茶末被滚烫激起,在水面上环游盘旋,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又如“若绿钱浮于水渭”、“菊英堕于尊俎之中”,真是千姿百态,妙不可言!

这就是中国“茶之道”,它独具魅力的“生活美学”韵味,如今中国人的“茶生活”当中被返本开新,譬如普洱茶在中原的普及就在寻求一种新道,为了避免与日本“茶道”区分开来,我建议还是用“茶之道”来言说中国吧,而且此道乃“妙道”也。

总而言之,茶之道,即生活之道;茶之美,即生活之美!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文汇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识茶、评茶、喝茶的13个普洱茶常识

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开始喝普洱茶,但是初识普洱茶的朋友,很多普洱茶的概念、常识、术语都容易混淆。特为茶友整理出普洱茶的13个常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茶友快速了解普洱茶。


1、什么是生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2、什么是熟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发水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

 

3、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区分生熟普洱茶方法很多,一般从外观方面,生普洱年限10年以下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洱是深褐色,其次是闻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有股陈香味,最后是汤色,生普洱汤色是桔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4、普洱茶属于哪类茶?

 

普洱茶既不属于黑茶也不属于红茶。因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本质特点与六大茶类各不相同,所以云南茶叶协会向中国茶叶界呼吁,并将认真同全国专家学者商榷:将云南普洱茶称为再加工特种茶,重新排列其在中国茶谱中的位置。

 

5、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如何区分?

 

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谷花茶。


6、什么是晒青和烘青,他们有什么区别?

 

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经炒青、揉捻、摊凉在竹席上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称晒青毛茶,它可以长期存放。将鲜茶叶采摘回来后,用烘干机进行脱水干燥后出现高香味的茶叶称为烘青,它有保质期,不可长期存放。简单说,晒青是普洱茶工艺,烘青是绿茶工艺。

 

7、普洱茶如何分级,等级高低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分为高、中、低档。高级散茶分为:宫廷、礼茶、特级、一级到五级是中等级,六到十级是低等级的散茶。普洱茶碎分为高档、中档、低档茶碎。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也多梗多。是不是级别越高品质越好呢?No,级别越高只代表茶菁很嫩,和品质并无多大关系。


8、什么是干仓、湿仓普洱,有何区别?

 

将普洱茶存放在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而“湿仓普洱茶”是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仓库里,使其快速转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的普洱茶,称为“湿仓普洱”。干仓陈化,才能越陈越香,有不良商家用湿仓茶冒充陈年干仓茶。

 

9、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不要见光。简单讲,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10、普洱茶的茶区和茶山分布在哪?

 

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除“攸乐”在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11、什么是螃蟹脚?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形状像螃蟹的两只钳。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显著。

 

12、普洱茶怎么冲泡?

 

普洱茶冲泡很讲究,一般来说,紫砂壶为上,紫砂壶能给普洱茶加分。而盖碗更便于鉴赏普洱茶,在办公室冲泡可以用飘逸杯。

 

13、普洱术语一览


(1)观形状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2)看汤色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3)闻香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4)品口感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5)看叶底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焦斑: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霸气:指的是它的茶气足,苦涩虽重但回甘和生津也快。


(6)鉴年代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在3~5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明前茶: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在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山头:大家也一定有看到说这茶是班章的,或者易武的,或者景迈的等等,这些都是指茶叶原料的出产山头。


(7)特殊茶

 

茶头:在渥堆的过程中,因为果胶含量比较多,所以凝在一起。不是茶头都好喝。茶头很耐泡,泡个30来泡没问题。一般来说茶头最好用煮的,可以把果胶慢慢的煮开来。

 

撒面: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如果内部是8级料,撒面是6级料,那这饼茶的平均料就是7级了。不过有撒面不代表就是不好!

 

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

 

一口料:是指茶饼的原料不分面、心、底料,里外一致。但要说明的是一口料不一定是纯料。


寻茶、问茶,说普洱茶,欢迎关注禾瑞尚品的普洱茶铺!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