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湘西黄金茶种茶海拔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热点|2019中华茶祖节·湖南(神农茶都)春茶展开幕式暨桑植白茶推介会隆重召开

2019中华茶祖节

4月20日上午,2019中华茶祖节·湖南(神农茶都)春茶展开幕式暨桑植白茶推介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来自国家茶叶行业组织领导,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省直涉茶部门,张家界、邵阳、安化、沅陵、桑植等茶叶主产市县领导、行业组织、全省茶叶龙头企业、茶馆及来自全国茶叶经销商1000人出席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典。开幕式由省供销社曾震亚主任主持,省农业农村厅袁延文厅长代表活动组委会在大会上致词,省领导和老同志戴道晋、刘夫生、董志文、罗海藩、武吉海、黄明开等出席,省政协副主任戴道晋讲话并宣布开幕。


本次活动是由省农业农村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扶贫办、民革湖南省委、中国国际商会湖南商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张家界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省茶业协会、省茶叶学会、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黑茶商会、省禅茶文化研究会、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桑植县人民政府、永顺县人民政府、神农茶都、湖南日报全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茶祖神农茶业服务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省茶业协会、茶叶学会、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正副会长单位,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雨花区会展办、雨花区扶贫办、桑植县农业农村局、茶业协会、长沙市茶业协会和全省市州、县市区茶业协会(学会)茶叶局办等协办。

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在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华茶祖节,弘扬茶祖文化,倡导健康茶饮,推进产业发展“文化搭台,品牌唱戏,来加快推进我省千亿茶产业的建设步伐,推动我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品牌强农、文化兴农、富民强省的建设步伐。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在讲话中表示,10年前,湖南省政府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6大国家级茶叶社团组织,在炎陵县炎帝陵举行“中华茶人祭拜茶祖神农大典”和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确立每年谷雨为中华茶祖节,开启了国际性祭拜茶祖活动先河。10年来,我们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每年谷雨这一天,组织举办“中华茶祖节·品茗思祖活动月”系列活动,拜茶祖、奏茶歌、品茶艺、论茶道、办茶展,成为湘茶文化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他认为,现在“茶祖是神农、茶祖在湖南”已成为社会共识这对每个湖南茶人而言,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我们要一如继往的办好“中华茶祖节”,把茶祖文化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知茶、懂茶、爱茶,享受到茶和茶文化带来的福泽。他指出,当前正值湖南春茶全面上市,在中华茶祖节期间我们同时举办全省春茶展,前面还举行了桑植白茶推介会此后将在全省有关市州、县市区举行“品茗思祖活动月”28个系列活动,直接参与企业达1700家。整个活动可谓“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彩纷呈”。他强调,茶叶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民心产业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秉乘中华茶祖遗风,加快推进产业建设,早日实现千亿湘茶产业目标。他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湘茶,为茶祖故乡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开幕式由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曾震亚主持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德祥在推介会上介绍了张家界茶产业基本情况。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0万亩,创立了桑植白茶、张家界莓茶、云雾王茶、西莲云雾、天子银毫、三鹤园等一批知名品牌,茶产业在张家界旅游市场占有重要的席位,成为精准扶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张家界的茶,品类多、口味好,品质优,是生长在张家界神奇山水之上的珍品。桑植白茶,就是张家界茶类中的一朵奇葩,盛产于500~1200米的桑植县高海拔山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生态环境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植白茶的开发,坚持“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白茶发展理念,打造“黑茶看安化、白茶看桑植”的桑植白茶区域公共品牌,用白茶填补湖南茶叶品类发展中的空白,成为“五彩湘茶”系列品牌之一。张家界因旅游立市,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6亿元,拥有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鲵、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张家界茶产业振兴,重点打造以“张家界茶”商标为品牌标志的绿茶发展,以张家界莓茶为品牌的莓茶发展,以桑植白茶为品牌的白茶发展。我们将依托张家界的旅游大市场,大力推进茶旅融合,以旅助茶,以茶兴旅,不断开发消费者满意的茶叶产品,建设茶旅融合旅游线路,发展茶艺、茶文化活动,促进茶消费。

桑植县委宣传部长谷忠涛在主题推介中介绍,桑植是开国元勋贺龙故里,桑植县位于我国茶叶黄金北纬30°附近,属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业带。桑植白茶生长在中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所在地,一年280多天的云雾缭绕,年平均降雨量1415毫米,无霜期为220-275天的中亚内陆季风气候,产出了滋味醇厚、回味悠长的桑植白茶。近年来,“桑植白茶”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在基地建设、加工产能、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2015年,“桑植白茶”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和第七届湖南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17年,“桑植白茶”荣获湖南茶叶博览会金奖,桑植县获“湖南十强生态产茶县”。2018年先后荣获“湖南十大创新产品”、中国农交会暨省农博会“袁隆平特别奖”和“农博会金奖”等荣誉称号,并成为湖南“五彩湘茶”标志性品牌和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作为帮扶桑植县社会经发展的长沙市雨花区,近年来其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长沙产业大区、经济强区、会展集中区,也是全省的经济强区,同时还是全省茶叶展示、市场交易的集中地和茶文化、茶祖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有闻名省内外的高桥茶叶市场、长沙茶市和神农茶都文化广场等。为推动“桑植白茶”进一步走出大山、走进长沙、走向全国,扩大销售市场,提升“桑植白茶”公共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做大做强桑植白茶产业,夯实对口帮扶基础,放大产业扶贫效应,雨花区人民政府携手桑植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桑植白茶一条街”即将建成之际、谷雨节期间,联合湖南省茶业协会等承办“2019中华茶祖节湖南(神农茶都)春茶展暨桑植白茶推介会”,就是希望借助中华茶祖节平台,推介桑植县近年来的创新发展成就,宣传桑植白茶,拓展桑植白茶市场,做大桑植白茶产业,在推进产业帮扶的同时,加快雨花区神农茶都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为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壮大茶经济,为促进全省乃至全国的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介会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所长、湖南茶叶技术体系研究专家包小村做“新工艺老白茶的主题推介,从生态生产、生活技术、功效、前景六个方面解读桑植白茶。


桑植白茶推介会上,还举行了地域文化浓厚、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中华茶祖神农仪式,缅怀茶祖炎帝神农,整个仪式简洁而又庄重。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总经济师欧程远恭读了祭文,省领导与来自全国茶行业组织的嘉宾代表向中华茶祖炎帝神农塑像进行了祭拜,2019中华茶祖节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商会湖南商会副会长伍登国,2019中华茶祖节组委会副主任、民革湖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雷震宇代表组委会给桑植县人民政府敬赠中华茶祖炎帝神农塑像、证书。

同时,湖南春茶展活动现场布置了数千平米的“五彩湘茶”特装展位,进行春茶展示展销。为吸引广大消费者,春茶展还举行了各种形式的促销大礼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人群川流不息。

据组委会介绍,在开幕式、推介会前后的“品茗思祖活动月”期间,全省各地将先后举办“追逐春天的第一杯黄茶”岳阳黄茶经销商大会—2019岳阳黄茶之旅全国茶友招募活动、《邂逅旗袍恋上茶》大型电视栏目大赛、第四届全民品茶周暨(北京)桃源红茶开幕式、“潇湘莽山红”茶旅文化节、“品茗怀祖”暨常宁塔山茶品牌推介交流会、首届新化茶旅文化节、南岳祭茶大典暨衡山论茶、潇湘.保靖黄金茶手工制茶大赛、株洲品茗思祖系列文化活动、第四届世界茶节暨420全民品茶周、张家界春天茶会、中国·湘西州茶产业“汇聚湘商力量,决胜精准扶贫”爱心公益活动(长沙站)启动仪式、永顺莓茶发展战略研讨会和2019中华茶祖节品茗思祖活动月总结表彰大会暨“长沙绿茶”推介会等二十八场系列活动,来弘扬茶文化、茶祖文化,促进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永顺莓茶:风起溪洲 向“莓”而歌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植物中含黄酮量最高的植物,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

它在溪洲大地原始次森林海拔500——1200米以上的红砂岩与丛林之中土生土长一千年,是当地土家人心中的“土家神茶”;

它是800年永顺溪州土司打击倭寇将士们的御用神药,也是70年前治愈过红军伤员的“红军茶”;

它就是永顺莓茶。

近年来,永顺县围绕州委州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的茶产业发展目标,乘风而上,以产业赋力、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加快永顺莓茶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莓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等风起——高位推进,小藤叶舞出大茶业

永顺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因加工后茶身白霜满披而得名。永顺莓茶“天然、绿色、富酮、回甘”,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良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三高”效果,可药、饮两用。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永顺县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高谷深、云雾缭绕,加上红砂岩土壤环境,是莓茶最佳生长环境和黄金产区。

如何发挥先天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加快推进永顺莓茶产业化发展。”永顺县副县长刘冰一语道破。

近年来,永顺县把莓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全县上下一盘棋、一条心,大力推动产业“一乡一品”建设,全面推动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的《永顺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永顺县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永顺莓茶优势特色产业。

加大财政扶持。计划出台《永顺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奖补办法》,大力扶持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每年设立示范园扶持基金500万元,扶持3-5个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此外,还将大力扶持大户经济,对种植业开发上百亩的每年按每亩100元进行奖励;对成立2年以上正常运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与经费补贴;

夯实平台建设。成立了永顺县茶叶协会,通过制定全县茶叶行业行规行约,弘扬少数民族茶叶文化,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等,打造永顺莓茶品牌,并依托县供销合作社平台进行全面推广;

如今,永顺莓茶已经初具规模,莓茶产业覆盖永顺县毛坝乡、润雅乡、万民乡、万坪镇、石堤镇等18个乡镇122行政村,面积达11万余亩,年产量2100余吨,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37家,现代化标准厂房12座,莓茶初加工工厂24家,年产值近7亿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借风势——绿色引领,古莓茶焕发新生机

走进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发树村永顺莓茶良种培育基地,漫山遍野的茶园里,翠绿的莓茶尖儿迎风摇曳,尽情吮吸着新鲜的空气,焕发出勃勃生机。

该基地依托刘仲华院士团队成员、湘西州武陵人才、湖南农业大学禹利君教授及科研团队,入库登记保存莓茶种苗资源80000余株,建立了品种资源信息数据库,着力加强莓茶资源植物性状、生化成分、产量等鉴定评价,筛选优良种质资源,选育莓茶新优品种,科技支撑永顺莓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永顺,“茶科技”已成为保障茶园生态,助力茶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密码。

在品质上,瞄准“古莓茶之乡”的定位,永顺加大野生莓茶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已发现的“绿莓茶”和“红莓茶”两大类的四个品种进行科学繁育,建立“永顺莓茶野生古茶园”研究基地5000亩,提纯复壮和种苗繁育基地100亩,选育优良品种3个,示范推广种植5500亩。此外,还建立了高标准绿色莓茶生产示范基地4万余亩,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

在技术上,永顺与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制定《永顺莓茶栽培技术规程》《永顺莓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实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全覆盖,莓茶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面积6.5万亩。目前,永顺莓茶已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吉首大学等科研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加强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以及基地建设和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支持。


为拓展产业增收空间,永顺选育培育高品质的古莓茶品种,根据黄酮、花青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对古莓茶进行分类培育,实行产业多样化发展。同时,调整莓茶产品结构,研发出莓茶花草茶、速溶茶、莓茶含片、莓茶洗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打开永顺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生产力”不断积聚,永顺莓茶势如破竹、动能强劲、生机无限。

乘风上——擦亮品牌,绿叶子“变身”金名片

9月14日,2023年土家族舍巴节暨永顺莓茶文化节在永顺县土司大营景区举行,千余名来自十里八乡的土家同胞与国际友人齐聚一起品永顺莓茶、赏土家非遗。

将承载土家族丰厚历史底蕴的舍巴节和新兴的莓茶产业相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只是永顺县有效提升茶文化品位,强化品牌带动力、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产业振兴,品牌先行。

为做大做强永顺莓茶区域公用品牌,永顺县主动作为,突出“千年土家”的文化符号,大力实施莓茶品牌建设,先后注册莓茶品牌商标20个,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个,申报有机农产品1个,并统一了“永顺莓茶”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区域标识标牌,明确产品名称、证书持有人、生产区域、规模等信息,对永顺莓茶商标进行保护和管理,为永顺莓茶品牌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提升永顺莓茶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永顺县积极结合文化平台,做足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文化文章,挖掘莓茶饮用历史,与土司文化研究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司城贡茶”“永顺莓茶”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同时,以斗茶会为载体的永顺莓茶文化节,开展观茶、品茶、斗茶、评茶、话茶、销茶等茶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永顺莓茶的茶文化内涵。

为扩大永顺莓茶的品牌市场影响力,永顺县积极开展跨平台、多形式、广参与的宣传推广活动,尤其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永顺莓茶也迈向了发展“农产品+电商”产业,实现农与商的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完善集农村电商、农庄休闲、食品加工、生态种养植等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


永顺莓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被国家卫健委列入了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永顺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莓茶之乡”称号;永顺土家莓茶制作技艺,被湖南省列入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奖项17项……永顺莓茶品牌日益响亮,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接下来,我们还将建设莓茶交易市场,在全国一线城市建设永顺莓茶旗舰店和永顺莓茶直营店,让永顺莓茶走向世界。”永顺县茶叶协会会长姚小芳说道。

溪洲大地上,一垄垄随风起舞的古莓茶,将继续为乡村振兴而歌,阔步迈向更高更远的天地——

来源:新湖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2023湖南茶叶“三茶统筹”示范品牌】永顺莓茶:风起溪洲向“莓”而歌

一对好夫妻:精心种植一两黄金一两茶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晨曦从远山升起,霞光万道,眼前景物瞬间清晰起来,一条用草油铺就的高标准公路上,红黄蓝三原色喷绘的自行车比赛用的分界线强化了道路透视感,也增添了古苗寨传统村落的现代气息。

记者要采访的乡村筑梦者,就在阳光升起处的远山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一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现在的脱贫致富村,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帮扶下,依靠种植黄金茶,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

新茶

郭翔生双手有节奏地抄起杀青的茶叶轻轻翻炒,将偶尔发现的粗叶或碎枝拈出来丢掉。

“这是传说中的黄金茶2号。”他微笑着示意记者靠近闻闻,制茶车间弥漫着新茶的香味。

郭翔生是土家族人,曾经是一名美术教师,离职后迷上了茶,几乎天天泡在茶山上,泡在茶典籍里,和茶师茶友泡在茶水里。多年下来,他从喝茶、斗茶、琢磨茶的“旁观者”,转换角色成为有独门心得的制茶师,并且自创了新的茶品种——柴茶。

“柴茶是将黄金茶那些‘边角废料’,尊崇自然法则,通过从传统工艺中脱胎而来的低温焙制等技艺制作,新茶鲜香蜜甜,陈茶药香韵厚,汤色呈琥珀黄晶莹透亮,口感甘醇隽永,有一种似花、似果、似蜜的山野清香。”郭翔生说,柴茶源于土家族民间传统,粗叶,甚至茶梗都可入茶。而他制作的“柴茶”,采用武陵山区海拔600米以上种植的黄金茶树上的中叶为原料。柴茶,一种粗犷的原生态的山村韵味,天然、有机、无污染。

郭翔生从制茶车间来到茶园接受采访,介绍黄金茶种植(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黄金茶有数百年的传承,在市场上却是风光无限的“新贵”。自从保靖黄金茶走红市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现在的湘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茶树的地方,一定种植了黄金茶。

郭翔生说黄金茶的工艺和品牌效应都要求茶叶一定是采摘芽尖的部分,而一棵茶树的粗叶占据了90以上,这么多优质的茶叶最终的命运是“老死”在茶树上,或只能制作成十分低端的产品,他觉得十分心疼,十分不甘,也不利于茶农在国家振兴乡村大背景下的集体致富,这是他创立制作柴茶的初心。

制茶过程中茶毫会“飞”上眉头(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郭翔生有乡村情结,他认为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势在必行的乡村现实。

他创立了系列茶品牌“武陵一两金”“柴茶”“八本堂”,柴茶获得了亚太茶茗大奖“特别金奖”,其红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一两金取自“一两黄金一两茶”。据黄金茶源头保靖县志和相关史料记载,明清两朝都有官员巡视或途经保靖某村时,品尝一款老树茶后赏黄金的故事。后人将该茶取名“黄金茶”,该地亦改名为黄金村。

保靖黄金茶市场营销的成功,不仅为该县打造了一块“金字招牌”,致富了当地茶农茶商,也辐射周边县市,惠及湘西。坪年村与保靖县黄金茶核心产区接壤,自然条件基本一致,同样处在黄金茶种植的最佳经纬度上。

制茶售茶是当地村民致富的不二法门。

制茶

曾丽华是郭翔生的妻子,丈夫制茶,妻子销售,夫妻合唱演绎筑梦乡村的奋斗故事。

她说,2016年6月他们夫妻选址坪年村建立茶厂时,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设备进村费了好大力气,直到2019年3月才开工生产。短短几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坪年村,高标准公路穿村而过,人居环境非常优美,在这里生活和生产都令人十分惬意。

曾丽华大部分时间守在长沙开拓市场,只有收茶制茶时才回到坪年村,助力丈夫选茶收茶制茶。

“做茶很辛苦的,只要机子一启动,人就下不来,要等到这批茶制作完。他们已经几天都没怎么睡了。”曾丽华口中的他们指丈夫和几位制茶工匠。

坪年村春色(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黄金茶的品质在生产端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茶叶品质、制茶工艺。

黄金茶树经过专家筛选、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茶叶分析构成后,细分了12345678等不同序列,茶叶中不同元素含量和口感都有差别;同一序列茶树上,芽叶、嫩叶、粗叶,一叶、二叶、三叶,都有自己的“身价”。一年四季都可采茶制茶,其中清明前清明后茶叶的口感在制茶工匠和资深茶友看来泾渭分明,序号茶之间谁是王者也是见仁见智,分别拥有各自庞大的铁粉群体。

坪年村新貌(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清明前后多雨,茶叶收购回来后必须立即进行加工,根据茶叶细分后的类别,市场的反馈,准确说高端的茶一定是根据特定消费群体的喜好来制茶。规模生产后,原始的纯手工制茶已不现实,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制茶师傅手工参与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茶的品质。郭翔生从匀速转动的揉茶机里抓起一把绿茶说,“就像这批茶,不能揉得太厉害,尽量让它自然成型,机械掌握不了那种微妙的火候,茶师工匠的价值就得以体现。”

曾丽华抓了小撮炒制好的绿茶给记者泡了一杯,皱巴巴干枯的茶叶在翻滚的开水中快速还原成一片片嫩绿的叶子,茶的汤色呈淡淡的青绿色,弥漫一股淡淡的清香。

收茶

曾丽华接到邻县古丈一家茶场电话,说当天约好的茶采摘完了,要求去收购。越野车蹚水过河,经过九曲十八弯,最终攀爬上了山顶一处种植黄金茶的大园子。

制作中的黄金茶绿茶(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从坪年村到古丈县这家茶场约80公里。站在山顶环顾四野,大大小小的山头全部被茶树覆盖,山风吹拂下绿海翻波。

脚下野蕨菜也在土地空隙处野蛮生长,密密麻麻,高的都赶上与茶树比肩了。触景生情,记者想起郭翔生的一句话:“判断一个茶园是不是有机茶园,最直观的依据看茶园里是不是只有茶树,寸草不生。”

坪年村苗族阿婆在采摘黄金茶(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年轻人出去打工了,阿婆成为采茶主力军(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采茶的村民陆续来到收购点,曾丽华验茶、过磅、支付工资,顺利完成了当天的收购。记者留意到,村民将茶叶装在一个小背篓里,用现金结算,多的有300多元,少的也有100多元。这是纯粹采茶的人工收入,茶叶本身的价值,由收购方与茶场主另行结算。

傍晚时分,山上飘起细雨,记者立即驱车下山。雨越下越大,将车顶击打出密集的鼓点。天色很快变得黑黢黢的,远光灯只能照亮约2米远的地面,再往前看,光线被无形的黑洞无情吸收。

一路上尽管险象环生,最终人、车、茶安全回到坪年村。

致富

坪年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227户981人,是吉首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村。

“我们村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现在脱贫了。我们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和‘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种植,目前种植黄金茶3600亩,可采摘达2500亩,茶叶年产值逾千万元。村民依靠种植黄金茶脱贫致富。”坪年村老支书杨太平告诉记者,村里除了种植黄金茶外,年轻人外出打工目前也是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下大力气持续开发民俗旅游和多种经营,改善村里的条件,吸引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是村里的工作重心。

坪年村是一个大茶园(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老支书杨太平介绍,种植黄金茶让坪年村脱贫致富(央广网记者张志诚 摄)

据介绍,“保靖黄金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仅限保靖本地出产的经有关部门核准的黄金茶使用,而黄金茶作为一个茶品种,已经在湘西全域推广,成为地方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农产品公共品牌,归类“湘西黄金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

郭翔生2019年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聘为“湖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湘西试验站站长”,他的目标是不遗余力推动柴茶项目,最大限度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和村民自身“造血”功能,助力湘西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广网、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