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五大茶叶组织

找到约50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纪实

农旅融合,让茶园变景区

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雅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目标,擦亮四川茶叶金字招牌,主动扛起川茶振兴大旗,将茶叶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做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推广茶科技、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把茶之道变成群众的幸福之道,让茶产业成为雅安的特色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和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以此推动茶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

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中国藏茶村

两千年来,在这片熊猫栖息的乐土上,一片绿叶历经岁月沉浮与时间打磨,积累起氤氲的温度、历史的深度与文化的厚度,冲泡出一片新天地。

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0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1.75万亩,鲜叶收入44.8亿元,干毛茶产量10.49万吨,综合产值190亿元,茶叶产量全省第一,茶园面积和产值全省第三。全市25万农户从事茶产业,涉茶人口65万人,茶产业助农增收人均超过8000元,占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茶叶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

手工制茶

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在万亩茶园中为蒙顶山茶推广助力

茶农唱主角实现产业兴百姓富

茶,勾连着雅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连接着雅安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更关乎着雅安的生态、人文、产业和民生。

如今,在雅安能看到的满眼皆是茶绿,闻到的皆是茶香。席卷雅安大地的绿色茶叶,为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能撬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从雅安人的生活变化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九月底,在名山区各乡镇大大小小的茶园中,不少村民忙着采摘秋茶。

初秋的茶园,依然郁郁葱葱。几场秋雨之后,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群山披黛,茶园与云雾相得益彰。每天一大早,茶农周加洪和老伴便早早地赶往自家门前的茶园,采收今年最后一季鲜叶。

“我们的茶从每年清明前开始采摘,一直要采摘到10月初。今年价格还不错,特别是春茶,价格很好,好茶不愁卖!”算起茶叶经济账来,周加洪脸上满是喜悦。

在名山,从来没有一种产业像茶叶这般亲民,名山人爱茶,茶也爱名山人。大部分名山人即使不外出务工,管理好自家茶园,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高山云雾出好茶,优质的自然资源为蒙顶山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也让“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变为可能。今年4月,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超过40亿元,这一殊荣是对蒙顶山茶品质的又一肯定。

说起茶产业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村民程治谋深有体会。程治谋的农家乐位于牛碾坪景区入口处,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农家乐的生意好到忙不过来。“我们海棠村依靠茶园和景区,完全不担心游客人流量问题。”程治谋说,如今,海棠村以茶为主,建茶叶加工厂,发展旅游产业,以茶产业发展民宿,利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百姓走上致富奔康路。

“前几年茶旅融合兴起后,我就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家管理农家乐,如今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远比我在外面打工挣得多。”程治谋笑着说。

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折射出蒙顶山茶产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近年来,像程治谋一样,因茶产业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在雅州大地不断上演着。蒙顶山茶的历史,从2000多年前的吴理真种下7株茶树开始。蒙顶山茶在雅安市众多县(区)的土地上延伸,成为当地不少村民的摇钱树。

近年来,雅安市紧抓灾后重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千载难逢的机遇,坚持绿色发展,融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为一体,围绕“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品牌,实施科技、龙头、市场、品牌、文化“五大兴茶战略”和资源换证、机器换人、品牌换市“三换行动”,上演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多重奏”,奏响雅安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曲,实现生态增绿、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财政增税。全市60多万涉茶人口步入致富的快车道。

持续推动茶企转型升级。雅安市采取停、改、转、并、迁、关等方式,削减“小散乱”茶企1000余家。加快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区,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全省唯一一个茶叶类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雨城区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纳入2020年度省星级园区培育。名山区北部(黑竹)、中部(新店)茶叶集中加工区基本建成,入驻茶企30家,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全市拥有国家级(茶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4家,省级(茶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家,为全省市(州)最多;市级(茶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规模以上茶企37家,取得SC证书茶叶生产企业150家,纳入备案管理的茶叶加工小作坊852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家。

积极实现“茶叶+文旅”融合发展。雅安市与茶马古道沿线6个市(州)联合开发茶马古道精品旅游线路,利用境内秀美的茶园景色、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建设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家庭茶庄、禅茶之乡和茶业旅游特色基地,创新开发茶韵全席、高雅茶事等茶旅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目前,已打造中国藏茶城、“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等茶旅融合精品项目45个、茶旅康养项目21个,推出“蒙顶茶乡风情”等旅游精品线路8条。

此外,雅安市建成中国藏茶村、茶马古镇、牛碾坪、红草坪、骑龙场等一批茶旅综合体,“中国南丝绸之路·蒙顶山茶乡风情游”被评为中国十佳茶旅路线,茶旅融合发展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2020年3月,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省茶产业中唯一一个五星级园区。

茶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成为一种让人们向往和赞叹的生活模式,而雅安茶乡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一体的茶文化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项目。

产业升级了、品牌升值了,蒙顶山茶产业当好三产融合“助推器”,带来的是农民增收、乡村兴旺。

“一片绿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这是雅安市蒙顶山茶产业的真实写照。

蒙顶山茶鲜叶

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风光

文化搭台唱响蒙顶山茶产业

2000多年的种茶史、制茶史、饮茶史,在雅州大地孕育形成了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今天,这些由茶产业衍生出的蒙顶山茶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了雅安市茶产业发展。

雅安市打造了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成功创建首个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茶旅融合领跑全国。蒙顶山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建成蒙顶山、红草坪、牛碾坪、月亮湖、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茶叶公园等茶旅综合体,成为国内茶旅热点。名山区被世界茶叶委员会授予唯一的“世界最美茶乡”,雅安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茶都”和唯一的“中国藏茶之乡”等称号,“世界茶源——茶文化茶经济生态走廊体验”被评为全国茶旅十大金牌路线。

纪念茶祖吴理真民俗文化表演,举行蒙顶山茶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蒙顶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蒙顶山茶中国气候好产品授牌仪式,播放“中国扶贫基金会、蒙顶山茶乡村振兴公益推广大使”郎朗在名山区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里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热闹场景犹在眼前。

依托茶产业发展,“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雅安市每年固定举办的茶文化节庆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成为雅安茶文化一张响亮的名片。

“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以‘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为主题,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茶产业时的重要论述相呼应,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充分展示了雅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也为雅安乃至四川同各方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的讲话,让人记忆深刻。

活动当天,蒙顶山茶被授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这既是蒙顶山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雅安市特色茶产品和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助力蒙顶山茶品质保护、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推进以茶产业为中心的旅游、人文、度假、商品的全方位辐射式模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时间回到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山区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上榜。这是继2008年6月南路边茶(雅安藏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雅安茶业获得的又一国家级非遗殊荣。

“蒙顶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一直到清末,长达1169年。《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顶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分布于名山区,是全国茶叶中唯一多品类茶的制作技艺,以蒙顶甘露为代表,还包括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五种代表性茶品的传统制作技艺。因其品质独特、工艺精湛、外形娟秀,载誉史册,“该项目于2007年10月进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农使用机械采茶

2021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现场,成都市民品尝雅茶

近年来,名山区持续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整理;以积极申报、科学保护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以茶文化带动茶产业发展,叫响了“世界茶源·中国茶都”品牌。

今年7月,喜讯再次传来。在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大赛中,来自四川蒙顶山茶产区的名山正大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茶产品斩获两金一银一优质奖,大川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金眉贵”茶斩获金奖。

此次大赛的含金量不可小觑。国际名茶评比大赛由世界茶联合会主办,每3年举办一次,来自全国各省主要产茶区的茶叶能手及企业,精选其出产的精品茶叶参加评比,各个国家地区知名茶专家学者的评比队伍为评比活动奠定了权威性和影响力。成立于2006年的世界茶联合会是以传播茶文化、宣传优质茶产品和倡导茶叶健康消费为工作重点,汇聚世界茶界力量推动全球茶产业发展的协会。协会汇集世界各国茶界精英人才、茶文化推动带头人及理论发展研究者,在茶文化领域沉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也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雅安市大力实施蒙顶山茶品牌提升战略,以“请进来”“走出去”“全时空”方式,创新蒙顶山茶对外宣传和传承弘扬蒙顶山茶文化举措,宣传成效捷报频传。

在提升茶文化吸引力方面,雅安市还特别注重文化挖掘、赋予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品牌响、市场广。

在注重文化挖掘、展示独特魅力方面,雅安市突出“世界茶源”和“黑茶鼻祖——南路边茶国家非遗”等独有文化符号,打造茶祖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等文化遗产,推动蒙顶山茶文化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茶马古道雅安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立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蒙山派茶学联盟,创作创编“茶技龙行十八式”和《茶马古道与藏茶文化探源》等茶艺、书刊、影视作品40余套(部),让茶文化可观可感。

在赋予文化内涵、打造知名品牌方面,组建雅茶品牌促进联盟,利用“世界茶源”“五朝贡茶”等文化资源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商标文化内涵,以“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集中打造产品品牌。2017年5月,蒙顶山茶被原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金花藏茶”荣获“米兰国际金奖”,“蒙山”“蒙顶”“吉祥”等茶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在加强文化交流、拓宽销售市场方面,抢抓“一带一路”“万企出国门”“体验中国”等机遇,制定“请进来·走出去”品牌换市战略,承办“中国·雅安藏茶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会,成为第九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主体城市,邀请俄罗斯、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茶叶组织参加“蒙顶山茶国际品鉴交流会”,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等地展示推广“蒙顶山茶”,雅茶频频走进法国、丹麦、土耳其等国家开展外交、文化交流等国事活动,先后在英国、日本等国获得国际商标注册证。目前,雅安茶叶产品销往全国25个省(区、市)和全球33个国家(地区)市场,年创汇超3.2亿元。

牛碾坪观光茶园喷灌系统

名山区茶乡风景

科技支撑提升茶叶产品“硬实力”

如果将茶产业比作一艘航船,那么茶科技、茶文化就是这艘船的双桨,为茶产业服务且不可分割。

近日,在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基地,基地负责人、高级农艺工、高级评茶员文维奇正在仔细测量茶叶尺寸,细心观察每一片茶叶。

该基地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主要承担茶树良种选育、引进、示范、繁育、推广工作。“繁育基地现在拥有国家级、省级和优良的茶叶品种220个左右,收集茶树资源达到2200多份。”文维奇介绍,这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

早在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成功入选。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企,充分展示部分地区先进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和发展经验的窗口。

“我们积极推进良种繁育,在地势平坦、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建设扦插苗圃园地,精选新梢大小、持嫩性和色泽较接近的优质、高产、高抗病性茶树,利用其根、茎、叶、芽等营养器官,通过短穗扦插法,进行良种繁殖培育。”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雅安市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新品种示范”繁育体系,建成全省最大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繁育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级茶树良种14个,年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15亿株,占全省无性系良种茶苗出圃量的90%以上,被授予“中国茶苗之乡”。

经过多年发展,雅安市科技支撑能力越来越好。如今,雅安市已建立“一站”(陈宗懋院士团队工作站)、“一院”(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一中心”(四川省茶科所茶叶科技转换中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参与的《野生茶树资源发掘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茶+科技”方面,蒙顶山茶不止于此。

贯穿“茶+科技”“茶+旅游”“茶+互联网”三条主线,雅安市建成全国唯一的茶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该所被选定为全国茶叶商品价格与指数的唯一采集平台,成为中国茶叶商品的“定价中心”。

近年来,雅安市还不断加强与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以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为核心,通过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新品种展示区、茶树良种繁育区、生态茶园示范区等“四区”建设,建成西南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四川省最大的茶树资源圃。全市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良种茶苗繁育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对于蒙顶山茶产业的发展,雅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绿、黑、红“三大茶系”,大力实施产学研战略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联合建立蒙顶山茶研究院、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茶叶专家大院,开展茶叶科技攻关,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绿茶产品研发上,既科学继承“五朝贡茶”传统制作技艺,又创新发展现代加工技术和精细化制茶工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阶层消费群体,推出蒙顶甘露、花果茶、雅红等茶产品200余种;在藏茶制作工艺研发上,攻克低氟茶加工、酶促发酵结合高温渥堆等技术,雅安藏茶氟含量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实现再降27.5%—66.4%。并同步开发茶油、茶膏、茶饰、茶摆件等5类20余种“茶之韵”系列产品,实现茶树“根—干—叶—花—果”综合利用。

“十四五”期间,雅安市还将持续抓好茶科技引领推动,依托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强化茶业良种培育等基础性茶业科技的研发攻关。并开展“蒙顶黄芽、蒙顶甘露”专有品种研发工作,选育推广特色茶树新品种,利用核心技术建成“中国茶苗第一乡”,建设茶苗交易信息化中心,建成茶苗繁育数字化示范基地。同时,在农机智能化,农机现代化,冷链物流等方面开展研发,全面提升名山茶产业科技应用水平。

葱茏的绿叶,播种了传承千年的梦想,也托起了雅安茶业经济大产业。

“十四五”期间,雅安市将始终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健康茶业、绿色发展”为引领,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推动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品牌打造为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补强全产业链为关键,突出稳产提质,突出强企创牌,突出延链增值,突出促销文宣;大力推进基地数字化、加工集群化、品牌效益化、市场多元化、茶旅一体化等“五化”建设,努力将蒙顶甘露、雅安藏茶打造成全国全省知名茶叶品牌,把雅茶产业培育成“千亿川茶产业”排头兵,扛起川茶振兴发展大旗;将雅安建成中国茶产业绿色基地、中国茶科技创新高地、中国茶文化旅游胜地,把雅安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生态康养旅游城市,打造成全国茶产业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市。

(来源:雅安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首列茶叶专列从武汉出发

今天上午12时许,茶叶出口俄罗斯专列首发活动在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吴家山货场)隆重举行。一趟联合省内多家茶企打造的出口俄罗斯的茶叶专列在这里发车,此趟列车共载50个货柜、1000吨红茶和绿茶,货值一千多万美元,这也是全国的首个出口俄罗斯茶叶专列。

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指导,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孝感市人民政府主办。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出席会议并宣布发车。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主持仪式。孝感市委书记吴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阿列克谢·达赫诺夫斯基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出席会议并宣布发车

/ PART.1 /

抢抓历史机遇,乘势扩大茶出口

据了解,今年2月份,因俄乌冲突,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俄罗斯受阻,湖北孝感红贡茶有限公司因此承接了5100吨订单。4月份,该公司在俄罗斯设立的展销中心又迎来了俄罗斯五大茶叶采购商——表示希望展销中心今年提供他们年需求量的20%、约3万吨的中国茶,并承诺逐年增加,价格也可以适当上浮。

孝感红公司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省政府参事室组成联合调研组,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后,向省委书记、省长形成专报。5月20号王忠林省长作出重要批示,经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有关部门领导到孝感调研,指定由该公司牵头组织茶叶专列出口俄罗斯。

而后,在省粮油进出口集团公司、武汉海关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英山大广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了5个货柜100吨,襄阳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组织了5个货柜100吨,孝感红贡茶有限公司组织了40个货柜800吨,共计50个货柜1000吨红茶和绿茶。

今天,这趟抢抓历史机遇、乘势扩大茶叶出口,克服重重困难,充分践行企业社会担当的专列,搭载这趟货值一千多万美元的“致富金叶”,鸣笛启航,向俄罗斯进发。

/ PART.2 /

创新出口模式,持续壮大茶产业

湖北是农业大省、中部粮仓,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地处北纬29—33度,是世界公认的优良茶树生长黄金地带,是“茶祖”神农、“茶圣”陆羽故里,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武汉被欧洲人称为“东方茶港”,汉口港一度占据全国茶叶出口80%以上份额。

多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特别关爱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湖北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加快推动茶产业链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550.6万亩,春季干毛茶产量167万吨,产值190.3亿元。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4位、第3位、第5位;全省茶叶出口额0.73亿美元,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出口俄罗斯茶叶79吨、39万美元。茶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扩大农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产业。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在现场讲话表示,湖北茶叶出口俄罗斯专列的首发,开启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篇章。当前,湖北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首发活动为开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与俄罗斯贸易往来成果,推动更多湖北农产品走出国门、畅销全球。

作为本次茶叶出口俄罗斯专列的牵头人,湖北孝感红贡茶有限公司董事长乐子华则在致辞中说道,早在2019年,公司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俄罗斯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国茶俄罗斯展销中心”,有效开拓了海外市场,改变俄罗斯茶叶采购格局、承接茶叶出口订单、强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同时,他表示,借此次茶叶专列首发契机,孝感红将把俄罗斯中国茶叶展销中心建成欧洲首家中国茶、湖北茶批发市场,承接更多的茶叶订单,利用孝感在建的湖北出口茶区域性加工基地优势,实现我省对俄茶叶出口专列常态化,同时带动相关茶叶大省参与对俄茶叶出口。

/ PART.3 /

结束语

据了解,由于俄乌冲突,斯里兰卡国内动乱,英国立顿退出俄罗斯市场等因素,当前已使俄罗斯市场形成了53%的市场空白。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条件有能力的茶企,当抢抓机遇补短板、齐心协力强产业、抱团发展闯市场、担当有为勇争先,承担起茶叶出口创新模式的引领者、一带一路的践行者和产业振兴的建设者,为全省构建茶产业发展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江诗画 满城茶香——从一片茶叶看上犹产业发展大文章

上犹茶业名片

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

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

年度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域

国家标准茶园创建示范县

国家级有机茶标准示范县

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年度茶业百强县域

中国茶业百强县

中国名茶之乡

......

2023年7月6日至9日,上犹县组织12家茶企参加2023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世界绿茶大会。参展企业中,有6家茶企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1个、金奖5个。

特别金奖:

1.赣州市上犹县鸟鸣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

金奖:

2.上犹县树木园茶场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3.上犹兰溪田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4.江西光菇山茶业有限公司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5.赣州犹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6.赣州华歌茶业有限公司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上犹茶简介

上犹县位于赣州市西部,面积1543平方公里,辖8乡6镇、131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上犹县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据县志记载,明朝洪武24年,上犹绿茶曾被列为贡品,进贡朝廷。上犹茶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茶仙”苏轼在上犹觅茶史,“茶宗”王阳明在上犹悟茶道,“茶儒”阳孝本在上犹探茶经的深刻茶文化底蕴。


全县茶叶总面积11.0514万亩,其中可采面积7.95万亩,产量2786吨,总产值15.6亿元,面积和产量位居赣南第一,“上犹绿茶”品牌价值6.41亿元。


上犹茶是生态茶

上犹县地处罗宵山脉南端,境内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81.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地势西北高于东南,地貌为山地丘陵,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和丘陵山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9.0摄氏度,年降雨量达1466mm,全年无霜期达289天,水质保持一至二级。境内丘陵山地多,山地面积174万亩,土壤多为红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富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上犹江从云烟缥缈的罗霄山脉源流而下,造就了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风光旖旎的山水环境和富含“硒”元素的优质土壤,产出的上犹绿茶,富含“硒”,是富硒茶,堪为茶中珍品。


《茶经》有言:“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栋壤,下者生黄土。”正是有了这样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形成了上犹茶“香高、味浓、形美、色翠、汤绿”的独特风味,上犹绿茶可谓是真正的生态茶。


上犹着力打造茶产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将茶叶产业作为上犹县的农业首位产业、富民产业,2022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2022-2025年上犹县农业首位产业(茶叶)发展的实施方案》(上办发[2022]23号),2023年2月,市级出台了《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赣南高山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上犹县列为赣南高山茶西部核心产区。


近年来,上犹县坚持“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的发展方向,像抓工业首位产业一样,抓农业主导产业茶叶产业发展,着力突出“环境无污染、种植无公害、监管无盲区、制作无‘添加’”“四无”建设,实现产业基础、建设品位、产品品质、综合实力等茶叶产业的“四个提升”,助推现代农业强县建设步伐加快。


2023年7月6日至9日,上犹县组织12家茶企参加2023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世界绿茶大会。参展企业中,有6家茶企荣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1个、金奖5个。

7月16日,上犹邀请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到上犹调研指导茶产业发展,并举办茶产业发展院士大讲堂活动,为上犹茶产业指点迷津。

7月31日,县委书记刘洪梅在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坚持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提升茶叶产业首位度和品牌价值。


政策引领保障茶叶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赣南高山茶高质量发展的契机,积极打造赣南高山茶西部主产区,提升茶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首位度;依托“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金字招牌,突出富硒特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上犹茶叶品牌价值。


按照“一带三圈五基地”的思路,统筹推进茶产业发展。即重点建设油石乡经梅水乡园村至五指峰乡的茶叶产业带和油石嶂有机茶、五指峰高山茶、梅岭有机茶等三个茶叶产业圈,重点打造油石、梅水、水岩、五指峰、营前等五大茶叶基地。


龙头带动推动茶产业标准化建设


全县茶产业始终将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和低碳绿色化贯穿茶叶加工流程,规范制定了《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上犹绿茶标识与销售》等一套符合欧盟标准的完整制茶体系,不断提升茶叶产业生产水平,有效促进了茶叶产业从粗放加工向标准化加工转变,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运营好“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着力打造“犹江绿月”“龙门白茶”“峻岭剑绿”“陶氏云片”等多个特色茶叶品牌,全力建立“产供销”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探索“数商+网红+合作社+农户”销售新模式,积极组织全县茶叶企业上线对接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大型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研发共建赋能茶产业科技支撑

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

围绕上犹茶产业发展需求,多次邀请浙江大学专家现场指导,今年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共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上犹茶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在上犹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新品种引种示范圃、数字茶园等平台,合作开展上犹茶树新品种选育、数字茶园关键技术示范等,不断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富硒茶

上犹县大部分茶园土壤富含“硒”元素,其中最大值为0.96mg/kg,平均值可达0.6mg/kg。现有富硒茶叶基地3个。此外,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赣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起草制定《赣南富硒茶生产技术规程》,并建立赣南高山富硒茶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地方富硒茶生产。


打造智慧茶园和推进茶园标准化

开展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害监测、电子识别等检验检测设施系统建设,实施农产品电子溯源监测,引入智慧茶园解决方案,帮助实现科学种植、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

为确保茶叶达到绿色、有机标准,上犹县坚持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在每个茶叶基地和加工厂统一建立“茶叶产品检测站”,不定期到各企业实地对土壤、茶树、茶叶进行抽样检测,保证茶叶质量达标。


强化品牌推广

积极组织茶企参加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等各类营销活动,茶产品评比中,多次荣获“中茶”“国饮杯”及省市名茶评比获奖54次。


茶旅融合延伸茶产业发展链条

上犹县依托茶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产业生态化、茶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思路,大力发展“茶产业+旅游”“茶产业+民宿”等经营模式,传承茶文化、讲好茶故事,着力打造一批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科普、茶园观光等于一体的茶园基地,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延长茶产业发展链条。

茶产业+旅游

犹江绿月茶叶基地依托“大金山漂流”景区,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实现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茶产业+民宿

凭借高山茶园美景,通过旧房改造,五指峰乡光菇山茶场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民宿、茶室,让游客在茶乡茶韵中享受浓浓的负氧离子。实现“茶产业+民宿”等经营模式,辐射带动6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茶产业+体验

依托茶产业,积极发展茶叶+研学体验模式,现建有研学基地3个,每年能安排学员3000人,极大的延伸了茶产业发展链条。


来源:上犹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上犹县农业农村局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