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我的茶茶友会

找到约5,335条结果 (用时 0.052 秒)

《当代贵州》封面专题:黔茶飘香

一杯干净、鲜爽的贵州茶,是贵州以茶为媒赠给世界的诚意。

在贵州,茶叶是衡量生态与美景的尺度。山地公园省,生态好茶园。贵州缤纷多元的生态环境盛产多彩黔茶。山高水长,林中峡谷皆产好茶,一地一景一茶,地域对应着茶景,茶山更成为旅游的亮点,依托绿水青山,贵州茶渐成为自然风光。一片叶子能勾连起情怀引领我们探寻“诗与远方”。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小封】


在贵州,茶叶是衡量文化与经济的尺度。超过100万年的四球茶茶籽化石作为贵州茶叶史的一座界碑,让贵州茶的根有着源远流长的故事,历经风霜的古茶树见证着古黔先民的生活智慧和辛勤劳作。自晋朝起,对贵州茶的记载和美誉不断散落在史书长卷中,贵州各族人民保留了古老的茶饮习俗,它们是封存着岁月韵味的时间胶囊。

今日之贵州茶,饱饮山川日月,在历代耕耘中历久弥新。全省322.4万涉茶人共同守护着这杯干净茶,近5800家茶企扮演着从茶树到茶杯的搬运工,贵州人在占全省面积92.5%的山地与丘陵之间,耕耘出了今天700万亩生态茶园。去年,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达800亿元。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的故乡。漫长岁月里,苍莽丛林间野蛮生长的茶树与人相遇相伴,山地文明孕育了丰富的黔茶文化,在深厚的历史底蕴里厚积薄发,将山中之茶推出深山,走向世界。

一杯香茗,富含着贵州山水的气息,沁人心脾,地道春味,“净”在黔茶。

以茶为媒,我们拥抱世界;携手黔茶,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执笔/刘彦青)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综述】

贵州就是一座大茶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彦青张圣曜

提要:谁持彩练当空舞?贵州以茶为媒,串联起黔山秀水,让多彩的山河魅力尽显其中。

贵州,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山地公园省。这里是美食之都、避暑胜地,不仅有梵天净土、苗侗秘境,更有穿山越岭的超级工程。然而奇迹远不如此,贵州还与茶树起源息息相关。100多万年前的茶籽化石被发现于晴隆与普安两县交界。贵州人在占全省面积92.5%的山地与丘陵之间,耕耘出了如今的700万亩茶园,造就了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随着2.8万座桥梁架起山间坦途,贵州正实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转身,干净生态的贵州茶也走出深山,迈向国际舞台正当其时。


石阡茶园茶山风光(安成武摄)

一座“茶山”的全新机遇

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的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通过10项主题活动,向全球爱茶人士分享贵州茶。在湄潭创建“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发布论坛上,上海茶商倪俊告诉记者,贵州将成为他们公司采购奶茶拼配原料的重要地区,黔茶香高味浓的特质很适合做新式茶饮。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举办的贵州绿茶全民冲泡大赛上,来自南京从事芯片制造的王中说:“我平时爱喝碧螺春,现在喝都匀毛尖更多一点,感觉都匀毛尖的茶味更浓爽一些,这几年我每年都要买十多斤送给朋友。”

立足在中国绿茶产业的新金三角,贵州站在了新的起点。随着各方媒体把眼光投向贵州茶,海量茶文本和信息流逐步构建起贵州茶产业形象的新轮廓,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贵州的茶,早已不再囿于深山老林,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华。在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前提下,优良的生态环境、合适的土壤、特殊的小气候环境都让贵州茶香飘四方。“茶树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外省也有很多名茶好茶。但贵州全域立体生态环境更占优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能够大面积产高山好茶,拿一芽二、三叶来说,贵州茶持嫩性更好。”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员牟小玲说。

贵州,就是一座大茶山。茶的产地是茶味的重要维度,所谓品茶知味,也是品贵州山水间良好生态的独有韵味。福建引入“山场”“气韵”来体验岩茶,云南引入“山头”“寨子”“单株”来区分乔木茶的差异化口感,而黔茶在种植面积居于全国前列的优势下,覆盖的茶山更为广袤,正是天然去雕饰。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攻读茶相关专业的张明露,在开阳的楠木渡有一片试验田,在这片杜绝农药和化肥的茶山上,黔茶1号、中茶108、黄观音、乌牛早这些品种,已被她用不同的加工工艺都撸了一遍。“我常把自制的茶样寄给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中茶所的朋友来贵州时,也常会来我家这里看。朋友们经常说贵州茶的风味很好。”

近年来,贵州茶“朋友圈”持续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增多,贵州正在从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的进程中一路高歌猛进。


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图片库供图)

一片绿叶万千滋味

在红酒等饮料鉴定体系中,口感上强调“风土”,这是形容原料种植在地理位置、地形、土质、气候条件和微生物环境中的总和,每一座贵州茶山,因分别在多元的地理环境下造就而孕育着不一样的黔茶。

“我体会的茶香构成大致能用3个维度来区分,分别是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植物学上的基因形成了茶树本身的香型,不同的小气候环境造就了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香型,不同的加工工艺赋予了茶叶后天的香型。”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李亚轶告诉记者。

贵州地处茶的起源地区云贵高原,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更是发现了超过100万年的四球茶茶籽化石,是贵州先天适合产茶的根,林茶间种的贵州茶自有天然魅力,这里的茶也分外多元。“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万重山川不止分割出贵州山水的瑰奇、民族的多彩,更是因“十里不同天”的小气候,让每一杯茶“十里不同味”。广袤的贵州茶园面积给予了贵州茶树足够奢侈的成长和发挥空间,在贵州守护“干净黔茶”而喊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生态底气下,在我们喝到的每一款贵州茶中,都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地理、生态特性和茶人们的劳动。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贵州茶产业完成了“扩面”“增产”“安全”的积累后,我们更进一步思考,在茶的区域化特色和地缘性上,除讲面积、讲产量、讲标准外,“多彩”是打开解读黔茶魅力的另一种模式。

同样是都匀毛尖,同样像“鸡汤一样鲜”,螺丝壳高寨、团山、墨冲,几个茶山产地,各有不同的鲜爽:高寨水库的出产,芽更细嫩更鲜爽;墨冲和平浪茶,则顺滑、醇和,回味无穷。同样是古茶树,习水梳齿种的古茶树做出的红茶,蜜味鲜浓、花香高扬,而普安古茶树做的红茶有明显的焦糖香,鲜甜爽口……

茶的万千滋味,少不了辛勤的双手、地道的工艺与严苛的标准。

在遵义正安乐茗香茶山基地,罗明、罗萍两兄妹早在十多年前,就从福建、浙江、安徽、云南引种了40余个不同品种的茶树。如今已进入高产期的茶树,在贵州这片土地上,表现出和外省不同风格的独有香型,经过后期的工艺调试,加工出了自己独有的口感风格。

贵州处处有好茶味,都匀毛尖、绿宝石、湄潭翠芽、遵义红、普安红、凤冈锌硒茶、雷山银球茶……越来越多的名优茶进入茶客们的视野。人们对黔茶的认知,不再停留于早已面貌大变的茶马古道,不再仅知晓“贵州茶府县皆有”“黔省各属皆产茶”,不再局限于陆羽《茶经》中“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多元缤纷的山水造就了多彩黔茶,它早已走出深山,借助如火如荼的超级基建,一步步迈向世界舞台。


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图片库供图)

一个产业提质升级

贵州的茶区季节分明。在冬季走访都匀的茶山,螺丝壳地区那漫山遍野的白色,雪茫茫一片。当地茶农说,只要不是长时间低温凝冻,这种降雪,反而更有利于提升来年春茶的口感。在盛夏,直接采片茶叶放入口中,清爽凉意沁人心脾。在遵义凤冈仙人岭茶山,常年云雾环绕,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利于产茶的好环境。“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贵州是“山地公园省”,黔茶也多出自好山好水之间。

古代山区曾经道途不畅,但也为贵州留存了珍贵的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多个民族在此世代安居,为贵州留存了珍贵的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有传说道,贵州梵净山麓的万米天然睡佛,便是贪享梵净山翠峰茶的清香,长睡不起。清池贡茶、朵贝古茶、坡柳嬢嬢茶……类似这样拟人化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也为贵州茶平添了几分人文味道,它们也往往伴随着少数民族世代生活的民风民俗。如今的贵州,打面茶、油茶的习俗同样在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里留存。

5年前,一批“白叶一号”“感恩茶”从浙江抵达贵州,在普安、沿河、雷山等地落地生根,金黄的叶子带富了一方百姓。贵州白茶基地逐步扩大,让长三角地区的茶商投来关注目光。在余庆松烟二龙茶山,厂长骆地刚告诉记者,这里种了很多品种的白茶,从白叶一号到黄金叶、黄金芽,加工出来后测了氨基酸含量,几乎都高于国家标准4至7个百分点,口感也显得鲜甜无比,一口下去,满满是春天的气息。“去年,松烟二龙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茶业和旅游业关联带动,很多外省企业都来我们这里考察茶旅产业。”

铜仁梵净山东南麓江口县,在遮阳棚里,贵茶集团1万多亩的连片抹茶基地茶苗常绿。该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其产业布局涉及食品工业、烘焙、饮品、乳制品等,抹茶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到34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铜仁市被授予“中国抹茶之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铜仁抹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3块匾牌。2019年1月,《贵州抹茶》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春来千山抹茶绿,依托产业优势,铜仁抹茶文创产品强势出圈,当地把雪糕与梵净山景区以及特色产业相互融合,推出了梵净山抹茶雪糕。通过茶、水、旅3张牌,铜仁打开“两山”转换通道,为高颜值的山水资源赋予高价值。

贵州是全国首个在茶园中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和草甘膦的省份,茶园不得使用违禁农药和除草剂,不得使用塑料盆、塑料袋装载茶青,严格实行从茶园到茶杯全程不落地……2022年6月,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湄潭县人民法院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揭牌,代表着贵州集中管辖保护茶产业生态环境由“格”入“网”,守护“干净黔茶”司法保护网基本成形。

贵州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在“山地公园省”中孕育的茶是名副其实的干净茶、生态茶。贵州茶的味道,饱含着一年四季的安心。


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图片库供图)

一个品牌风行天下

茶以山名,山以茶显。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适宜茶树生长,纵横在贵州的大娄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四大山脉蜿蜒起伏,分布于全省境内的梵净山、雷公山、斗篷山等各有千秋,在八大水系的润泽下,频出历史贡茶、中国名茶。山地文明孕育了丰富的黔茶文化,在深厚的历史底蕴里厚积薄发,将山中之茶推出深山,走向世界。

最近十余年来,贵州茶产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打开方式。经过多年的积累,面积规模已达到全国前列;在源头加工上,“干净茶”理念深入人心;在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径上,更多的茶园纳入“欧标茶”范畴,“双手采茶”成为贵州茶农的标配,“贵州冲泡”逐步在消费者中普及。贵州茶的标签,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19年,古茶树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贵州茶树起源和古茶树研究,立下了一块界碑。

2022年,全省茶叶产量达到45.4万吨、综合产值800亿元。湄潭县、凤冈县、都匀市、石阡县等10个县(市区)入选“全国茶业重点县域”。黔茶在逆势中破浪出海,山水多元,品种缤纷,今日贵州已拥有数十个注册了地理标志的区域茶品牌,更是有了“贵州绿茶”这个省级区域地理标志茶产品,“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世界级非遗。讲面积、讲产量、讲历史、讲工艺,从品种香、地域香到工艺香,从茶叶到茶树再到茶人,各个群体之间,在贵州这座大茶山里,交织着无限可能性。

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时代赋予我们底气。谁持彩练当空舞?贵州以茶为媒,串联起黔山秀水,让多彩的山河魅力,尽显其中。

如今,贵州茶的前路,便如同一经释放,就气象万千的黔山秀水。百味贵州茶,是茶的本味,是茶文化的韵味,更是生活里的人间风味。

贵州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留下浓墨重彩。2022年,322.4万涉茶人共同坚守着干净茶,近5800家茶企扮演着从茶树到茶杯的搬运工,当以“黔茶出山·风行天下”为主题的产业推介会先后延伸至上海、南京、济南等地以及“三北”等地区,贵州茶的知晓率与美誉度也在迅速增加。中欧班列搭载着贵州茶农眼底的希望让黔茶飘香世界,当俄罗斯和摩洛哥的千家万户都开始品饮贵州茶,黔茶正在世界舞台上完成着华丽蝶变。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始

考古溯源:一颗茶籽化石奠定的茶界地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实习生/明雪

青山叠翠,薄雾如纱。清早,晴隆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连启漫步于茶园中,刚刚收到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县茶叶产量698吨,产值4.188亿元,已基本售罄。主要销往浙江、湖南、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四川、广西、安徽等地。

晴隆县喀斯特地貌占全县面积的53%,石漠化严重,发展茶产业是县委、县政府推动的富民之道。田连启介绍:“好的时候,一斤茶青能卖到120元至150元,亩产值上万元。”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县境内发现当时的世界唯一四球茶茶籽化石,使得晴隆县因“世界古茶籽化石之乡”而声名鹊起。

起因于1980年7月晴隆县高级农艺师卢其明在云头大山上的一次考察。20世纪4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专家在黔北务川的老鹰岩等地发现大量野生古茶树。而后,关于野生古茶树的资源调查就在贵州陆续展开。

1980年,贵州省茶研所在原贵州省农业厅“贵州野生茶树资源调查研究”课题支持下,着重对黔西南地区的茶树资源分布、现状和利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卢其明应邀参加课题组的师资培训,回来后马不停蹄地继续调查。

位于晴隆与普安两县交界处的云头大山,海拔1800多米,从北侧绵延而来,向西南方逶迤而去。这是卢其明第三次爬上云头大山,第一次在十多年前,上次是在一个多月前,他发现了后来被张宏达教授鉴定为红药红山茶的茶树新品种。

这一次寻茶之旅,一块大约四五平方米的滑坡体挡住了卢其明前行的道路,为了找到能落脚的地方继续前行,卢其明仔细打量着滑坡体,忽然在泥土与碎石之间看到了凝固着某种植物种子的石块。若干年后,他在《茶与生命同伴》一文里写道:“突然,一块巴掌大的石块展现在眼前,上嵌三枚与茶籽相似的物体。我当即捡起,惊喜万分。”


1980年7月发现于贵州省晴隆县的茶籽化石(资料图片)

这块巴掌大的石块就这样经卢其明的手送到了贵州省茶研所刘其志、林蒙嘉、王成仁等专家手里。通过对石块出土现场、野生古树茶生长气候、土壤等考察分析,刘其志等人初步鉴定为茶籽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研究所及贵州省茶科所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勘查鉴定,认定其为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

对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专家郭双兴评价道:“世界上茶科化石甚为罕见,尤其是茶科种子化石更是难得。贵州发现的茶科种子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化石资料,它对研究我国的茶叶历史及茶科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事实上在1824年,英国少校勃鲁土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后,国际学术界就展开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晴隆县茶籽化石的出土,将这一争论彻底终结。因为早在百万年前,茶树已经在中国贵州黔西南这块土地上自由地生长了。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云贵。”2020年10月,“纪念茶籽化石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现场观摩会在晴隆县召开。来自省内外的80余名嘉宾纷纷认为,茶籽化石的发现充分印证了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之一,奠定了贵州茶在世界的地位,提升了贵州在茶产业领域的话语权。

因茶而兴的晴隆县,在加强茶园种植、管护的同时,也积极探寻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数据显示,2022年底,晴隆县茶园种植面积16.5万亩,投产茶园面积约1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6.5亿元。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源

茗香寻踪: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彦青陈敏

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1980年,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出土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多万年。

贵州茶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录,古今中外研究茶史的学者常能搜寻到黔茶的身影。

晋朝傅巽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8种珍贵的特产“浦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荼(茶)子、西极石蜜”。其中“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

唐代陆羽《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遵义、铜仁不仅产茶(也是现今贵州茶叶主产地),而且茶味很美。

北宋乐史编著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贵州茶成为贡茶的记录,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有茶马交易场,用贵州茶换取青海马。

唐代茶圣陆羽专著《茶经》(资料图片)

宋代写茶诗最多的文人之一黄庭坚多次提到贵州茶。他在《阮郎归》中记载黔中好茶:“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裏,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且在其名篇《煎茶赋》中提到“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州之纳溪梅岭……”这里面的“都濡高株”产地位于现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都濡镇。

明朝《一统志》讲“贵州茶,府县皆有”。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有:“黎平产洞茶,叶大而味美。其它镇宁州、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永宁卫均产茶。”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布政司作为能给朝廷上贡茶的5个布政司之一,每年上贡茶的数量名列全国第二。明朝《万历贵州通志》《万历黔记》记录:“水东等九长官司每三年一贡朝,觐马九匹,岁解本色茶一十一斤二两四钱二分五厘。”讲的是“开阳南贡茶”。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1673年)载:“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清乾隆《贵州通志》(1741年)载:“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卫、五柯树、摆耳诸处;思南府出务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亦佳。”

遵义的湄潭、习水、赤水、绥阳、余庆、仁怀等地在清代都有相关产茶记载。《遵义府志》载:“小溪、二郎、土城、吼滩、赤水产茶树,高数寻,额征茶课。按五属惟仁怀产茶,清明后采叶压实为饼……多贩至四川各县,圃中间有种者,与湄潭茶同亦不能多也。又有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皆生山谷。”其中二郎和土城均在习水县内。

近代《贵州通志》风土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茶最有名。石阡茶,湄潭尖茶昔皆为贡品。”1914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彀雨前采者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湄潭茶产调查报告》(1940年-1942年)载:“绿茶:又分龙井、玉露、珍眉。红茶:先将生叶萎凋继续人揉捻,继续日光下发酵,至适当程度,放焙房内烘干,是为粗制。粗制品再加以分筛检择后,始成精制。”

1940年4月,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贵州湄潭正式挂牌成立,对贵州茶叶在生产、科研、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茶产业奠定了历史、文化、技术及贸易的基础。

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荼、诧、槚、茗、荈、苦茶、皋芦等,多和贵州山地少数方言有一定关联,日本茶学专家松下智在《茶的起源研究》中记录“茶事的最早利用是中国的苗族”。贵州在茶叶的利用、加工、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起始地之一。古黔先民,辛勤劳作,对我国的茶叶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品

品茶论道:一缕历久弥新的人文芬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彦青李悦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的话题再一次受到关注。在茶叶传播的世界版图上,中国西南是最初始的原点,随着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山茶科植物在不同的地域落地生根,也逐步在影响着各地的经济、习俗、饮食及文化,世界近30亿茶饮爱好者用不同的品饮方式诠释着茶叶之芳香。

茶是“生活之词根”,茶叶既有农产品属性,更有文化属性。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人们用好山好水好茶讲故事,火热一时的国产古装剧《梦华录》随处可见泡茶品茗的精致特写。在茶文化的众多要素里,有器物、风土、鉴味、环境,但最核心的是人,爱茶之人把茶引入精神世界,盛放寄托。茶成了引起人们产生共鸣的密钥,一盏茶能勾连起意识引领我们探寻“诗与远方”。

面对千年的风雅、千年的产业,中国的茶文化如浩瀚星海,一望无垠。


贵阳市花溪区九龙山茶园全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1000多年前,唐代陆羽亲赴各地考察茶区,集栽种、品泉、鉴味、制器、设境等论点而著《茶经》,是早期中国茶文化的轮廓。宋代蔡襄围绕“论茶”“论器”而著《茶录》,填充了茶道美学的框架。到了明清,更有《茶疏》《茶录》《续茶经》等风靡一时的著作不断夯实着传统茶文化的基石。茶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生命力,茶叶从中国进入日本,它在日本形成了茶道;到了欧洲,英国人为提升泡茶仪式感,发明了茶会服和骨瓷,形成英式下午茶文化,并随着海洋路线传播开来。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茶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近代,以吴觉农为代表的一代人提出茶业复兴,倡导机器制茶、把茶园规模化,组织人翻译外国研究茶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更有无数茶人前仆后继,在初心不忘中用各自的理解注释和丰富着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在南腔北调中传唱着,融入五湖四海不同人群里的日常叙事中。

在贵州,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湄江河畔啜翠片,梵净山下品翠芽,云雾湖边饮“鸟王”,螺蛳壳峰尝毛尖,一地一景一茶,地域对应着记忆,茶俗也渗透进生活。茶文化来自于生活,过去谈茶文化,在清净和雅、茶和天下中曲高音清,现在谈茶文化更讲生活,有阳春白雪更有人间烟火。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这里曾是孕育茶树的天堂,目前“最古老茶籽化石”作为贵州茶史的一座界碑,让贵州茶的根有着源远流长的故事。


一缕历久弥新的芬芳(贵州图片库供图)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贵州茶源地的发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让黔茶基因库有源可溯、有据可依,历经风霜的古茶树见证着古黔先民的生活智慧和辛勤劳作。贵州自晋朝就有产茶文字记载,之后1000多年里,在史书长卷中均能看到不同朝代对贵州茶的记载和美誉,更有黄庭坚、苏轼等文化名人对贵州茶赋诗作词。在遵义习水的连片古茶树群落,更是以“鰼茶乔木,鰼人不可毁之”考证了遵义种植茶树的历史维度。古茶树是大自然与古代先民的馈赠,普安古茶树群、贵安古茶树群、花溪久安古茶树群等逐步浮现出的历史证明,它们用传统工艺焙制后香气高扬,是封存着岁月韵味的时间胶囊。此外,贵州民族群众都保留了古老的茶饮习俗,证实了“茶药同源、茶食同源”的推断,乌撒烤茶、孃孃茶、擂面茶、煮油茶等贵州地方特色茶俗与民族风情代代相传。

1940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贵州湄潭成立。2017年,我国省级层面第一部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施行。2019年,中国古茶树群高峰论坛在贵阳举办,贵州以古茶树之陈,为开启茶文化研究阵地成果出新。近年来,贵州采取系列措施推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举办茶艺大赛、茶博会。茶人会、斗茶会等,全省陆续建成“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等系列平台,高校组建茶学院,涌现出一批茶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


一缕历久弥新的芬芳(贵州图片库供图)

今日贵州茶,饱饮山川日月,在历代耕耘中历久弥新。从茶树、茶园到茶山、茶人,不同视角让各个群体之间在贵州这座大茶山里,交织着无限可能,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贵州茶的文化魅力,在黔地的山川流水之间寻茶。茶亦勾连起人与物,茶事在岁月里沉淀变成了文字间的芬芳,人们以茶为媒,在互相认同中携手寻找“诗与远方”。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人

清茶淡话:一方山水孕育的茶史名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相康

春夏之交,雨生百谷。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铜仁路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内飘出缕缕茶香,主攻历史文献研究的王力教授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一本《茶书》,揭开了一段喻政与茶的故事。

喻政何许人也?王力用8个字概括为“学霸清官、高寿茶人”。喻政生于铜仁,科举之路颇为顺利,在万历二十二年考取贵州乡试解元,成为全省第一名,又在次年的全国性科举考试中顺利考中进士,位列三甲第106名。这种连续考中举人和进士的情况被称为“乡会联捷”。明代贵州中解元而又联捷进士者仅喻政与萧重望二人,就连曾为皇帝讲过学的孙应鳌也在中解元后会试3次才考取进士,可见喻政的应试能力是“学霸”级的。


喻政与他人一起编撰的收录历代茶书的《茶书》

入仕后,喻政曾任南京兵部郎中,出知福州府,升巡道。一方茶乡,养育了一位极富乡情的文化名人。喻政好茶,朋友称其为嗜好。喻政则辩驳说自己饮茶是为了获取人生趣味,茶水穿肠,借以洗涤心灵,并不是为这一嗜好所奴役,付出辛劳只为口腹之欲。

嗜茶如命的喻政活到96岁,在王力看来,从现代医学及心理健康角度分析,如此长寿或许与饮茶习惯及良好心境有关。

自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以来,历代撰述茶书者接踵而至,成果斐然,但聚其精华汇为合集者,喻政《茶书》不仅是首创,而且也是集大成者。日本汉学家布目潮沨称其“集《茶经》以后茶书之大成”。20世纪著名茶史专家万国鼎曾精辟地指出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收录了几种其他书所未载的茶书,这些书“因而赖以流传至今”,若非如此,今人就将无缘见得这些茶史上的文化瑰宝。直到清末,也未有哪部茶书超越它。

王力爱茶,作为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他希望从古籍中找出一些贵州古代茶人。直到前几年,他才下决心要系统阅读查阅文献,发现古代茶文献的提要里提到了喻政这个人。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王力教授与久安茶园古茶树“茶王”合影(贵州图片库供图)

彼时,王力正在做关于贵州科举制度的研究工作,对喻政也比较熟悉。文献中提到他是江西人,但经过一番考证,他确定这篇文献里提到的喻政就是贵州的喻政,是贵州历史上最有名,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茶人,他的影响不仅在贵州,在世界也有很广泛的影响。

《茶书》并非喻政撰写,而是他与他人一起编撰的收录历代茶书的书,共有两个版本,上起唐代,下至明中后期。其间有代表性的茶书几乎被网罗殆尽,包括陆羽《茶经》、张源《茶录》、朱子安《东溪试茶录》、蔡襄《茶录》、张又新《煎茶水记》、审安老人《茶具图赞》、陈继儒《茶话》、屠隆《茶说》等等,就是这样可贵的茶史文献,却为后人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刊刻极少,除了喻政原刻本,后世无人翻刻,以至存世量稀。今人可知者主要有二处,一是日本的内阁文库,二是中国的南京图书馆,近几十年来关于此书的影响较大的介绍来自日本的汉学家布目潮沨,而他写作所据的正是内阁文库的本子。南京图书馆藏本近年来渐受文献学界瞩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纂《中华再造善本》时对其进行了再造,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书》也影印了此书,但在普通读者中尚少人知,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茶园春色美景(李鹤摄贵州图片库供图)

“《茶书》是至今没有充分被认识的一本茶史料,他在茶史上应该有崇高的地位。”王力认为,茶文化走向雅化,明代起到很大的作用。喻政的《茶书》把历代茶资料汇编到一起,到清朝为止,其数量是最多、最详细、最具有唯一性的。喻政的这本《茶书》,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史料,因此非常有学术性,而且是具有国际性的。虽然当时这本书只刻了一次,现存于南京,但日本翻刻过很多次。

王力表示,喻政本人的确生长于贵州,在黔读书,并在黔应试,万历《铜仁府志》明确指出其家在“铜仁府平头司”,他致仕后返回铜仁居住,并终老于此。由此来看,他就是一位地道的、本地山川滋养的贵州人,只是地方史志中关于他的记载太少,许多资料反而多见于他省。

作为文史工作者,王力想把关于贵州茶的文史资料找齐。虽然关于贵州茶的记载散落在各种资料中间,很零散,但他认为这个工作必须要做。贵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茶文化工作者、文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充分了解贵州茶。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业

茶树菇云:一片叶子“炒”醒春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金忠秀

随着普安、水城等地早茶“炒”醒春天,湄潭、都匀等47个茶叶主产县抢节气、抢时令,把开春好茶送进市场。

每年,“茶未上市客先到”的景象都在贵州各大茶叶产区上演。贵州春茶产量、品质连年提升。今年茶叶市场需求旺盛,大批外地客商涌入贵州茶山抢收新茶。“今年我们普安接待的外商超过千人,茶青市场价上涨,给茶农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普安红集团(公司)董事长黄仕洪高兴地说。

茶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这是贵州茶叶乃至茶产业蝶变的生动注脚。700万亩茶园生机勃勃,5786家茶企(合作社)竞相而上,300万农民以茶为业。小小一片茶叶,见证了贵州由茶产业大省迈向强省的步伐。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贵州图片库供图)

茶叶质量安全的“稳”与“进”

每年茶产业博览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客商相聚贵州,抢夺黔茶商机。广东、山东、四川、广西的客商更是包高铁、飞机,组建车队前来赴会。

“走!去贵州喝干净茶。”绿色,让世界认识了贵州,更让世界记住了贵州干净茶。

来自广东的茶友刘江波感叹:“在参观贵州茶园的过程中看到各项科学、生态的管理模式,让我们茶销区的消费者真切感觉到这是一杯真正的放心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贵州把“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新时代茶文化内涵中,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

贵州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茶园管控坚持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防控为辅,从源头把控。同时,依托科技为产业赋能,不断夯实干净茶底蕴。贵州茶叶质量风险监测连续11年保持在100%。

在茶叶生产期间,贵州农业农村部门常态化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指导。“让我们的茶农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这是我们做干净茶的决心和信心。”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蔡兴洪说。

“茶山管护好,茶树长得好,就可以用双手采茶。”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介绍。

与单手采茶相比,双手采茶效率可提高30%以上,茶农收入进一步提高。如今,越来越多茶农愿意采茶、学习采茶、热爱采茶,采茶收入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之一,茶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茶农。

这也不断倒逼各地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增加采摘频数,以采代防,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茶树鲜叶下树率,提高茶叶产量;优化以一芽多叶为主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条转型升级。

产业链各环节的“破”与“立”

近日,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拼配好的茶叶整齐堆放,即将发往线下门店。

“我们与国内外众多知名新式茶饮品牌公司建立了原材料供应合作关系。”公司总经理魏矗巍介绍,从卖茶叶原料到卖产品,公司围绕“茶+”,不断创新茶产业生产方式。

新茶饮赛道走向供应链时代,拥有700万亩茶园的贵州迎来机会,发展新茶饮的采购优势、效率优势、安全稳定优势凸显。4月15日,湄潭启动创建“全国新茶饮集聚区”,这是寻求产业升级新突破的一次实践。

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初步形成。面对消费者对茶产品质量和迭代需求提高,贵州茶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迫在眉睫。北京华兴控股集团与安顺市经开区达成金尘茶深加工合作,开发原叶花果袋泡茶等产品;上海金格集团与普安县达成合作,建设集智能化生产车间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首座“中国最美茶山”落地湄潭,茶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各茶企加强创新能力,在保证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走向更多元化、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贵茶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其营销布局涉及食品工业、烘焙、饮品、冰品以及乳制品等渠道。目前,贵茶集团抹茶产品已经出口34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要把欧标抹茶全方位融入大众日常生活,继续以‘中国抹茶之都’铜仁为基地,以欧盟标准为基石,用新消费品思维,全力打造中国现象级抹茶品牌,探索更多抹茶潮流茶饮新方式。”贵茶集团董事长蒙祖德说。

近5年,贵州抹茶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利益联结不断完善。全省抹茶产量占到全国抹茶总产量四分之一。贵茶集团辐射带动35家上游企业,近5万茶农增收。

贵州茶产业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推动产业链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发展,持续增强茶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加速“茶+”融合。

黔茶出山出海的“守”与“攻”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贵州茶企抱团参展。“恰逢春茶季节,来品茶的客商络绎不绝,我们已经收获了不少订单,还在与几家海南企业洽谈代理合作。”贵州贵天下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贸销售员彭舟昀说。

贵州聚焦“贵州绿茶”“三绿一红”等重点品牌,以茶事活动为载体,线上线下全面宣传推介,赴省外召开贵州茶推介会、品鉴会、对接会,以“贵州冲泡”为抓手,展示贵州品质优良的茶产品、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贵州建立起“省内产地销售+省外经销商+电商+出口”的营销体系。新发展格局下,立足资源禀赋,在稳固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传统市场,深耕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出口,对提升我省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十分重要且紧迫。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条龙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紧赶制出口茶,每天可加工茶鲜叶4万斤。去年1月,该公司全面开启茶叶出口国际贸易,全年完成出口额2842万美元。“今年,我们新引进了4条生产线,预计产能将提高40%,出口销售额将达到600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谭书德信心满满。

湄潭县拥有60万亩茶园,从2019年以来开始大力探索和发展茶叶出口。湄潭县茶叶出口额从2019年的459万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5689万美元,增速和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短短3年,湄潭通过发展外贸,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大幅增加政府税收、提升茶农收益,为黔茶出海探出了一条有益路径。”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献喜说。

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茶叶作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担当重要责任。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完整的茶叶出口产业链和供应链,正持续打造高质量黔茶出口基地,扩大茶叶出口规模,逐渐实现茶叶由借船出海向自主出口转变。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技

匠心独具:一揉一捻展现非遗传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在黔东南州雷山县,俯仰之间茶树环山,眼前皆是青山绿水,遥望茶山,星星点点散落在一行行茶树间的茶农们,头戴遮阳帽,腰挎竹篓,手指轻挑,一片片鲜嫩的芽尖收入篼中。

这些采摘好的新鲜茶叶被送到2023年“中国梦·劳动美”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黔东南州“雷公山·雷山银球茶杯”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的现场。来自黔东南州各县的80余名制茶能手,将在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手工红茶3项个人赛展开激烈角逐。

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制茶能手们指尖不断在翻、抖、磨、压等各种手势中转换,当新鲜的茶叶经过揉捻、翻炒后,在火与人的共同淬炼下,茶香四溢。评委们将根据茶叶的形状、色泽、均匀度、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方面来进行品鉴和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15名。

“举办斗茶制茶大赛,是促进制茶技艺学习和茶叶品质提高的有效举措,既能提升茶叶消费,还能促进大家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学会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刘晓霞说。


炒茶师傅现场展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贵州图片库供图)

对担任过多次制茶斗茶大赛评委的刘晓霞而言,一杯好茶的评判标准首先须具备优质的原料,要干净、安全、内含物质丰富;其次是在合适的加工技术下,拥有优良的外形内质。“制茶贵在精,贵在用心。一杯好茶的诞生,离不开精巧的制作手艺,每一道工序上出现的一点偏差和不同,茶叶都会诚实地展现出来。”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来自贵州的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跻身其中,成为贵州省茶类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代表性项目。

事实上,早在2014年,“都匀毛尖茶作技艺”就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都匀毛尖茶独特的制作工艺,特殊的种茶环境,精湛的炒茶工艺,使它具有紧、细、卷带、银发、色泽翠绿的优美茶形,并保留了绵长嫩滑、香清鲜香、鲜爽的独特茶香。”中国制茶大师、都匀毛尖非遗传承人欧阳国祥说。

欧阳国祥介绍,作为贵州的名优绿茶,都匀毛尖以绿为主,其制作技艺分为五道工序: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干,所有操作在锅里一气呵成。“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是毛尖最大的特点,在中国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

讲求同一口锅,在“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的毛尖制作技艺,整个加工过程中,抛炒、抖闷、抖揉、揉捻的方向、周数、次数及用力轻重等技巧都会随茶青的质量、湿度,以及加工的时间、程序、锅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欧阳国祥看来,都匀毛尖的制作技艺是黔南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次毛尖制作技艺能够入选人类非遗名录,极大唤起了茶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通过技艺的不断弘扬,使得手里的茶叶更有价值。”茶出自然,技承匠心,春风吹拂在欧阳国祥的肩头,环视四周满眼茶树,一呼一吸之间,他又染得一身清新茶香,沁人心脾。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护

茶余饭后:一棵古茶树的勃勃生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云开

人间四月天,茶香最芳华。在阳光和雨露的呵护下,乌蒙大地更显秀美。在纳雍县水东镇姑箐村的野生古茶林,只见翠绿的嫩芽在茶树枝头悄然萌发,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当地茶农正背着竹篓穿梭其间,宛若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风景画。

姑箐茶出产于纳雍县城东水东镇姑箐社区,这里地势较高,海拔约1800米,茶区地形复杂,峰峦重叠,山谷幽深,沟壑纵横,是纳雍出名的“夹皮沟”。山坡上种有漆树、桦树、枫香等,植被很好。而半山、峡谷的沟旁及土坎上则是成片的姑箐茶园。

“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这是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贵州通志》对毕节茶的描述。当时的纳雍县姑箐一带毗邻织金县,“平远府茶产岩间”中的“岩间”,指的就是现在的水东镇姑箐社区一带的岩石上。


纳雍县水东镇姑箐千年大茶树(潘中泽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这么实力深厚的历史传承,有了这么得天独厚的茶树资源,纳雍县因势利导做起了茶文章,让古茶树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姑箐村村民杨成付看来,古茶树能成为清代年间水西地区进奉朝廷的贡品,主要是优异品质。“以前我们眼中的‘粗枝大叶’,现在变成黄金叶。”

古树茶好,代代相传。姑箐群众不仅传承了护好古茶树、惠及千万家的理念,还传承了古树茶的手工制作技艺。

“想不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茶树这么值钱。”杨成付笑言。在古茶产业的带动下,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农民发展促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成为现实。

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纳雍县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在古茶树植株复壮、扦插育苗、生长繁育、种植管护、采摘加工、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培养出了一批茶叶种植加工专业人员,建起了种质资源圃和古茶树育苗基地,培育出古茶树苗50余万株,种植了110亩古茶树茶园,让千年古茶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主要渠道之一。

保护开发古茶树,规模化发展茶产业,打造茶区域品牌,纳雍县再发力。姑箐茶从默默无闻成为致富法宝,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

立足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当地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对古茶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一片片绿色的“黄金叶”为老百姓铺就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

“我们的古树茶具有滋味醇厚、色泽金黄,经久耐泡等特点,有着特殊的香气和口感,很受市场青睐和顾客好评。古茶树产业已成为我们村乡村振兴的重要绿色生态产业之一。”姑箐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江说。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俗

三茶六礼:一杯茶泡出的万千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好多来新州的人都说,他们不知道我们这里还有这样的喝茶习俗,茶叶还可以这样炒。以后想喝油茶汤,就到我们新州来。”正安县新州镇居民向孝群和镇上的人们一样,一直以来都有炒油茶、喝油茶汤的习惯。

新州镇比邻重庆,居民们喝油茶汤的习惯源于何时,已无从可考。据传这一习惯在清末民初开始形成,当时人们觉得仅仅解渴的茶水似乎少了什么东西,于是就在茶水里放进油盐,茶水便多了一分烟火味。后来人们发现在茶水里放油盐味道不纯正,于是有人采摘茶青回家后把茶青放在铁锅里,加入菜籽油炒制,茶青变黄时加入清水不停地搅动,直到茶青变成糊状了再把油茶舀起来,吃的时候可以佐以点心之类的食物。

新州人把炒茶叫作熬茶,熬好的油茶叫茶羹。茶羹可以天天做新鲜的,也可以每次熬的时候多做一点存放在冰箱里。熬好的油茶因为有油,放在器皿里一段时间不会变质。喝油茶汤的时候,将冰箱里的茶羹拿出来,根据食用的情况舀一点放在锅里加热放进清水,再加一点盐巴。“可以在油茶汤里加油渣、面条、米花、鸡蛋、花生米等,你想吃哪样就加哪样,还可以用油茶汤来泡饭吃。有客人来家里,我们就用这个油茶汤招待他们。”向孝群说,熬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孩子们都会做。新州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保留喝油茶汤的习惯。


侗族的油茶制作(龙吟摄)

除了新州,正安的杨兴、安场、碧丰、庙塘等一带,人们都有饭后或傍晚喝油茶汤的习惯,每天两三次,每次一大碗。尤其是在劳作大汗之后或疲乏困倦之时,喝上一碗会使人精神焕发,因此正安人也称油茶汤为“干劲汤”。在正安县城以及安场、新州、庙塘等集镇,当地群众、外地商客均可在小吃摊点品尝到正安油茶汤的独特风味。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千百年来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的茶习俗,灿若繁星的茶诗、茶词、茶赋、茶歌、茶联、茶故事、茶谜语、茶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丰富了贵州的茶文化,单是饮茶、采茶、祭茶的习俗就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与正安一山之隔的道真,仡佬族人在接待宾客、嫁娶、节日宴请、建房、寿庆等重要活动时,有“三幺台”的习惯。“幺台”是方言,是“结束”的意思。“三幺台”即一桌宴席要经茶席、酒席、饭席三道程序。而第一“幺台”,就是让每位客人很有仪式感地喝上一碗油茶汤,再辅以各种点心、零食。这道程序完成之后,撤去碗盘碟盏,留下筷子,等待进入“二幺台”。从古至今,这个习惯就一直这样保留下来,到今天成了一道爽口爽心的人文景观。

在黔东北的土家族寨子里,流传已久的茶美食——擂茶让人饮过之后记忆犹新。“擂茶”也叫作“三生汤”,是用茶青、生姜和生米混合研碎加水蒸煮而成的一种特色茶食。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擂茶在原料的选配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土家人制作擂茶除茶叶外,还配上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以及生姜、食盐、胡椒粉之类的调料。将这多种混合物一并放入擂钵里,然后用硬木棍使劲旋转,目的是让擂钵里的东西混为一体,之后取出舀入碗中用开水冲泡即成擂茶。有些地区为了省事,直接将各种材料放在碗中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


山野茶趣(贵州图片库供图)

土家族人喝擂茶,一般在中午干活回家之后。土家人视喝擂茶为生活中必要内容,其重要性如同吃饭一样。如有亲朋好友来串门,那么在喝擂茶的时候还得配上几碟茶点。茶点以清淡、香脆食品为主,如花生、薯片、米花糖之类,一顿擂茶喝下来,食欲已足了八分。

黔东南油茶是侗族的一道美食,吃法多样。煮油茶的主要材料包括茶叶、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制作时,先将晒干的糯米饭过油炸成米花,再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然后放入茶叶再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喝油茶汤时,将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猪肝、粉肠等放入碗中便可入口。

煮油茶既是茶饭也是汤菜,茶菜合一,算得上是一种主食。招待客人时,第二碗要在碗里加入切成小片的糍粑、熟红苕等食物,面上放米花、黄豆,泡入茶水后,依次递给客人。客人如果已经吃饭,会把碗筷递还给主人,或搁置在桌子上。煮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下午收工后,连同正餐共4顿。农忙时,家里负责饭食的人将油茶汤送到工地上。

布依族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别具一格,这就是“嬢嬢茶”。每年清明节前,未出嫁的布依族姑娘上茶山采摘茶树刚冒出来的嫩叶,回家后一番热炒,再把一片一片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到院坝晒干,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了一卷一卷的圆锥体,布依族称之为嬢嬢茶。

嬢嬢茶每卷重约一两到二两,形状整齐优美,是布依族地区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十分珍贵,平时不会随便拿去卖,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定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赠送给定情人。

普安县的布依族有祭茶神的习俗,每年春茶开采茶叶,人们要选择吉日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仪式之后,茶农们载歌载舞,弹起独具特色的小打音乐“斗弹达吟”,唱起清澈嘹亮的采茶山歌。

据说,这个习俗延续了数百年。因为对茶有特殊的感情,普安县的布依族一直供奉着茶神。这个茶神是他们心中的女性精神领袖“娅雅洛”(汉语意为“大福娘”)。

源于生活的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石阡茶灯,以采茶、制茶为主题,其所衍生出来的仪式、工艺、表演、念诵、唱腔等行为方式,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贵州民间绝无仅有。石阡茶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盛行于清乾隆年间,一般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出灯,正月十五收灯。如果说种茶、制茶、饮茶是生活中的日常肌理,那么石阡茶灯已上升到精神层面,反映了石阡人民对茶的景仰和推崇。


当代视线·黔茶飘香【案例】

茶之传

闻香识人:一手掌握成就江湖地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都匀毛尖名声响,五湖四海有茶香。敬客一杯农家茶,幸福生活万年长……”喜欢唱山歌的张子全得知记者也是布依族时,情不自禁地唱起布依山歌,歌声在都匀螺蛳壳的茶园里响山应水,连绵不绝。张子全告诉记者,当年他的婚姻,就是山歌成全的,“两个爱唱歌的人在一起,不安逸都不行呢。”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和张子全对上眼的却是位苗族姑娘。张子全释疑:布依族寨子和苗族寨子挨得近,相互受影响是正常的事。他说,这叫作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捆绑申报的中国15个省44个项目,其中就有贵州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对于国家级非遗——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让张子全更开心的了,他相信自此以后,毛尖茶的声名会更加响亮。“今后,我的山歌又多了这项内容。”张子全说。


茶青不断翻飞,制茶大师张子全喜笑颜开(司马星摄)

2023年都匀毛尖春茶开采节,张子全俨然成了明星人物,他一出现,就吸引了做直播的和参加活动的茶商以及好奇的人们,大家都想看看这位12岁就与茶叶结缘的非遗传承人的现场炒制风采。张子全的面前是一口用精雕木板架撑起来的大铁锅,气定神闲的他把炒制都匀毛尖茶的过程一一再现,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将这一过程传播出去,一时间引来数十万粉丝围观。“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我们做贵州名优手工茶的最大肯定。”这个春天,张子全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一生在茶香中浸泡的张子全,与茶相伴40余年,铁锅、土灶、柴火和他的那双手,成就了他的声名。春茶采摘时节,一垄一垄的茶树挤挤挨挨,集结采茶工在茶垄之间采摘茶青。傍晚时分,茶青汇聚到炒制车间,张子全和他聘请的炒茶师傅们的炒制工作便开始了。22口铁锅靠着墙根一字排开,茶青散发出来的热气充斥整个空间。墙的后面,是一个个灶膛,烧火师傅不断地往里添加杉树干枝。

“都匀毛尖茶的品质,取决于炒制时的温度控制,我的这双手,既是检查锅温的温度计,也是翻炒茶叶的锅铲,还是给茶叶做造型的工具。”张子全一边翻炒茶青一边举着手说,炒茶的第一步是杀青。6.6万个芽头才能得到1斤干茶,手工采茶芽头能确保匀整无破碎。去除茶叶中的青草味,此时锅温需达250到300摄氏度。这么高的温度,对他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平常。

机制茶叶能够解决产量问题,但张子全始终对手工炒制情有独钟,这种执着,奠定了他在都匀毛尖茶生产领域的江湖地位。张子全的这种执念,还在于能为乡亲们解决就业问题,因为手工采茶、炒茶的每一个工序都需要人工,乡亲们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致富。张子全收徒从来都是公益,采茶季节,慕名而来的学生成群结队跑到螺蛳壳山上他的茶叶生产基地学习炒制茶叶。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掌握都匀毛尖茶炒制技艺。


一杯茶的清欢(贵州图片库供图)

张子全的祖辈有种茶的习惯,自留地埂栽种着野生茶树,那些茶树的茶叶,陪伴张家度过了若干辈。清明节前,老茶树发出绿油油的叶芽,老人把那些叶芽采摘回家,先晾上几个时辰,再把叶芽放在炭灰里翻滚几下后放进砂罐里,用柴火煮上半小时,屋子里顿时溢满了野生茶的浓香。出门干活时喝一碗,干活回家时干一碗,有客人来时敬一碗,喝大碗茶成了一种习惯。有时上坡干活,老人会拎着茶壶到山上,以备口渴之需。喉咙冒烟时一大碗茶汤灌下去,那种感觉太爽了。

老式的罐罐茶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手工炒制茶叶成为主流。在茶香四溢的氛围里,12岁的张子全学会了用柴火和铁锅土灶炒制茶叶。张子全说,用铁锅炒出来的茶叶有茶毛毛,卷曲的样子像鱼钩一样,比起罐制茶的品相好看多了,有的人家还拿着手工炒制的茶叶到场坝换钱贴补家用。从爷爷那一辈起,张家已熟练掌握手工炒制茶叶的方法,并且成为一门绝技传给张子全的父亲和张子全。一辈接着一辈,到了张子全这辈,就有了传承人这个说法。

为了将毛尖茶制作技艺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子全放弃外出务工挣钱的机会,在家里专门从事都匀毛尖茶的种植和加工。老辈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琢磨,张子全探索出高温杀青、低温揉捻、中温提毫的独特加工手法,加上祖传的杉树枝燃火炒茶,张子全炒制出来的茶叶,色泽翠绿,外形匀整,香气清嫩,回味甘甜。

在张子全的公司里,整整一面墙上的牌匾引人注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民族制茶工艺大师、贵州省制茶能手、贵州省“优质文化推广工作者”、贵州省茶星大使、都匀毛尖十佳匠心茶人、黔南好花红文化人才等称号,诠释着这位朴实茶人的勤奋和执着。对于黔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都匀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客座教授这个身份,张子全十分在意,他把课堂搬到茶山上,在茶园里现身说法,在炒制车间里亲手示范。“都匀毛尖茶炒制这个绝技不能因为固守而失传,应当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绝技,这样都匀毛尖茶的名声才会更加响亮。”

2007年,张子全联合当地群众,成立了都匀市摆忙十里茶香茶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种茶、制茶,道路越走越宽。如今合作社拥有茶叶生产基地3000余亩,合作农户茶园1820亩,年生产茶叶约8万斤。“茶叶+旅游”的助力,让螺蛳壳景区一带的风景多了茶园的秀丽和清爽。张子全说,如今的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把都匀毛尖茶推到了更远的地方,一些青年茶农在都匀成立公司做起带货直播,通过网络,都匀毛尖茶的名声越来越大。

传承技艺,共享品牌,推动发展。张子全从最初的青涩种茶人到现在的制茶师,一路风尘见证了“贵茶”品牌的崛起和兴盛。“今天你看到满山满岭的茶园景象,其实就是我们布依人家的生活期待。”张子全指着远处被雨雾缠绕的茶山说,螺蛳壳景区的热闹离不开茶园的渲染,看好前景的村民们因此干得很展劲。


来源/2023年《当代贵州》第25期当代视线栏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当中国连环画仕女画大师遭遇中国普洱茶少帅

  中国连环画仕女画大师项维仁先生

  授权“四大美人”代言信茂堂普洱茶

  丝路君

  序语
  有些因缘,自有冥冥天意;有些相遇,却是弄拙成巧!

  比如一位卓越的连环画大师和一位杰出的普洱茶少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一起。

  一位出生于1947年,齐鲁之地;一位出生于1982年,彩云之南!两位足足相差35岁,整整一代人的年龄。

  1982年,连环画家项维仁先生因创作《红楼二尤》《宝玉遭笞》誉满天下!就在这一年,云南普洱茶信茂堂品牌创始人鲁保铸才刚刚出生!

  37年之后的2019年,这两位都是初中学历的地北天南两代人,却因中国“四大美人”不期而遇。从此开启了一段共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市场惊艳之旅!
  项维仁

  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杰出的连环画、仕女画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画痴项维仁》(上)

  《画痴项维仁》(下)

  1

  花开两朵,先表北枝。

  且让我们先复盘项维仁先生在连环画时代的光辉岁月,一段尚未被完全尘封的英雄美人传奇。

  从小阅读过连环画长大的国人,很少不知道项维仁先生的鼎鼎大名。他所画的《西游记》《红楼梦》《说唐》《聊斋志异》等名著人物姿态万千,点缀了无数人的童年世界,塑造了一代人的审美标准。

  而他的工笔重彩仕女画也同样惊艳中国美术界。他耕耘画坛半个世纪,一片赤诚痴心不改,一支传神健笔复活了多少历史中的英雄美人故事,让他们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艳姿新韵

  2

  项维仁从小就特别喜欢连环画,十来岁口袋里经常装一本徐邦达画的《十三妹》,休息时就随手拿出来看两眼。

  上小学遇到代课的美术老师吴国福,一直指导他画画。大约五年级,吴老师编故事,分段落让项维仁试着自己画,他的创作生涯从此开启。

  他几乎想到什么画什么,课本里的《小英雄雨来》,也被他画成连环画。他经常晚上在煤油灯下画,有时一夜就能画出了8幅。

  吴老师看他画得好,就推荐他去参加区里、市里的美展。很多人看了都说:这么牛叉的作品,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学生画的?

  1964年,吴老师下乡前,把一些藏书送给了他,其中就有著名画家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等连环画。这些书他至今仍然珍藏着。
  易安悲秋

  3

  项维仁总是遇到好美术老师,上初中又遇到了朱兴年。朱老师是科班出身,学西画的,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

  朱老师看项维仁画画基础好,就让他当了学校美术组组长。此外还给他“特殊待遇”,同意他在自己的办公室画画。

  从那时起,他开始跟着朱老师系统学习美术技法——素描、水粉、水彩、油画、木刻,甚至摸索尝试泥塑,为以后绘画打下了基础。学校出壁报、黑板报、宣传栏,他都挨个班画下去。

  项维仁画了很多现实题材的画,比如反映下乡青年的《喜相逢》,反映师生关系的《屋里的春天》等。他也有了一点名气,高密有农场曾让他去帮忙画画。

  1966年,项维仁初中毕业。当时可以直接考大学,他已经拿到了山东师范学院的准考证,谁知风云突变文革开始,他与大学失之交臂。
  西施浣纱

  4

  初中毕业后,项维仁在家赋闲了三四年。期间他去沧口文化馆帮忙,搞宣传,刻蜡板,做幻灯片,做了很多展览。

  1970年,他进了青岛市化纤材料厂,成了一名钳工。很快又专职搞起宣传,隔三差五就被借调去工人文化宫。

  1974年,项维仁和窦世魁合作出版了第一本连环画《怒捣大成殿》。他还给北海舰队画过一位牺牲指导员郑习亭的英雄事迹,发表在《海军报》。此后,他的画陆续见诸报刊。

  1978年,项维仁被调到青岛市二轻局下属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刻过瓷,做过毛绒玩具,做过铝腐蚀版画,甚至还研究过刺绣。
  昭君出塞

  5

  197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约稿画《唐太宗》。这本连环画的创作,对项维仁随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连环画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项维仁和窦世魁一同前往上海搜集创作参考图文素材,有的画成速写,有的摘抄下来。

  《唐太宗》创作历时两年,是项维仁耗时最长的一部作品,从起居、衣饰到建筑等都紧扣历史,人物造型也做了好几遍。他还尝试把很多现实人物的元素加进去。

  比如画魏徵时,他就借鉴了周恩来的相貌特点。此外他还专门去请教过一位相面先生,听他讲述不同人物性格与外貌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中总结规律,加入到创作当中。

  因为下足了功夫,《唐太宗》从正式创作到出版,稿件一点都没改。项维仁从此领会到了连环画艺术创作的真谛——

  连环画文字少,只能起一点提示作用,对画家的挑战很大。画家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布景师。知识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画面就越丰富生动。
  貂蝉拜月

  6

  1980年,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约项维仁创作《唐赛儿》连环画。唐赛儿是明朝早期的一位奇女子,农民起义军首领。次年《唐赛儿》荣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这是他拿到的第一个全国大奖。

  1982年,他又画了《红楼二尤》《宝玉受笞》等。此后,各种奖项纷至沓来。1985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1985年,他成为专业画家。随着作品出版越来越多,他所得稿费也日渐丰厚。

  他1979年结婚时,朋友凑份子每人两元。完婚后他去了趟上海,正好出版社发了《唐太宗》的稿费总共760元,这笔巨款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画完《唐赛儿》之后,来自各大出版社的约稿越来越多,稿费也逐渐提高,但压力也越来越很大。因为白天照常工作,夜里才能起稿创作,往往要熬到凌晨两点后。

  1984年后稿酬提高到6-8元/幅。1990年左右是12元/幅。此后中国连环画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贵妃醉酒

  7

  连环画虽称“小人书”,其实当时很多成年人也喜欢看,市场非常火爆。项维仁创作的连环画很受读者喜欢,仅《红楼二尤》的印量就逾千万册。

  连环画市场利润丰厚,一些出版社于是纷纷抢选题,和一些画家一同炮制了大量“跑马书”。这种“跑马书”以速成为核心要义,简陋粗糙在所难免,中国连环画的精品时代宣告结束。

  当时有人来找项维仁创作“跑马书”,遭到他果断拒绝。他对“跑马书”深恶痛绝,认为纯属些粗制滥造下三滥,几乎没什么艺术价值。

  “跑马书”的疯狂出笼,带来了大量的同质化竞争,很快就让原本繁荣的连环画市场,陷入恶性竞争,这也成为后来中国连环画后来衰退的诱因。

  项维仁也开始了新的探索。1987年,他创作了首幅工笔仕女画《李清照》,次年参加了驻外使馆小型中国画展览,从此迎来了他职业艺术生涯的第二个时期。
  黑色之魅

  8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种形式的笔会开始兴起,项维仁被裹挟其中,一晃便是十多年。

  2003年他已56岁,决意谢绝一切走穴式笔会,再次开始全身心创作工笔人物画。他笔下人物一时蔚为大观——笔法精湛,造型准确,墨色明丽,气韵生动。

  尤其是他的工笔重彩仕女画,可谓别开气象自成家数——既有南宋女性“瘦骨清像”的骨感气质,又有唐代女性“体态丰腴”的肉感风韵,还融入了现代女性的健美丰姿。

  他的人物画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受广大爱好者喜欢,很多作品成为画廊和收藏家所青睐的对象。不少专业出版社陆续约他出工笔和线描画册,至今已出版了18本。

  当代工笔人物大师潘絜兹偶然间看到他的作品,颇受触动挥笔题诗一首,并专门托人送他。诗曰:“顾陆张吴去已遥,丹青千载苦寂寥。项君妙笔开生面,为有传统继前朝。”
  莲仙醉荷

  9

  然而,随着项维仁的画越来越多地为公众所认可,一系列侵权事件也接踵而至。

  2015年4月,项维仁将画家彭某告上法庭。因为后者参展的一幅《荷中仙》,“擅自抄袭”了他2007年7月出版的画作《醉荷》。可以看到,两幅画作都是美女卧荷图,只是一幅有字一幅没字。

  彭某辩称,自己不是抄袭,而是“临摹”,“临摹也是创作”。项维仁表示,这起官司他最终打赢了,却也遭遇执行难。

  “这些年,我所碰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太多了。”他叹口气,说在景德镇有上百家店铺,包括木雕、牙雕、石雕、玉雕以及包装设计等,都在用他所画的人物造型,真要维权举步维艰。

  因常年创作留下后患,如今项维仁先生颈椎处贴了膏药,因为长骨刺一碰就疼,导致他经常难以提笔创作。但2019年的一次为其仕女画代表作《四大美人》维权,却出乎意料很快就有了结果,这让项维仁看到了希望——国家现在很注重知识产权,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真正予以重视。

  项维仁的这次维权为何如此之快就有了结果,敬请读者接着耐心围观以下真实故事。
  鲁保铸

  1982年出生于云南省镇雄县。云南信茂茶业集团董事长,云南信茂堂系列普洱茶品创始人,中国儒茶文化传播者。

  10

  花开两朵,后表南枝。

  还是让我们先复盘中国普洱茶界现象级品牌“信茂堂驸马茶”逆势崛起的背后,一段堪称教科书级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持国饮品牌的商业创意营销故事。

  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普洱茶铁粉们陆续发现,两句广告金语开始呈现病毒式传播——把老婆当公主,喝信茂堂驸马茶!

  普洱茶界的人都知道,随着这两句广告词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一匹矫健黑马逆风奔腾,一个新锐品牌快速崛起。

  这匹黑马就是后起之秀的云南信茂茶业集团,这个品牌就是信茂堂驸马茶,而这匹黑马的驾驭者,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就是鲁保铸,一个从滇东北乌蒙山走出来的80后茶人。
  儒家文化加持信茂堂

  11

  鲁保铸出生于1982年,也就是齐鲁画家项维仁先生声誉鹊起名动神州连环画坛那一年。

  他是昭通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人,南人北相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按鲁氏族谱记载,属明朝地方卫指挥使(封威远侯虎绥将军)后裔。

  与巴溜村相邻的麻塘,乃民国滇军60军军长安恩溥出生地。鲁保铸的外公墓地距安恩溥将军的墓地仅百米之遥。

  镇雄素来民风强悍,每逢乱世往往英雄辈出。但当今承平盛世因方治不善,一度背负“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差评。

  改革开放迄今,因计生政策在此地难以推行全面破产,镇雄一跃成为云南第一人口大县,如此资源有限之地,人口竟达160万之多。

  因人口众多资源有限,镇雄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国内涉镇雄籍人口的各种刑事案件也是层出不穷,更是令各级政府异常头大。

  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镇雄山村青年鲁保铸的创业传奇故事,无疑正能量满满的励志标杆——穷且益坚不坠志气,诚信拼搏终事业有成。
  《科举功名系列》之一

  12

  茶乃国饮号称南方嘉木,鲁保铸当初也没想到,自己的命运有一天会和普洱茶连接到一起。

  出身寒门父母务农,兄弟姊妹四人,他在家排行老二。念书至初中毕业因家境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只好弃学离开那个小山村外出打工。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榜样的力量无穷。家乡随处可见的标语“要致富,出门打工是条路”触动了他,不少同龄人“荣归故里”让他动了心。

  有年春季,他听一位在省会昆明打工的同乡说,昆明鲜花可以卖钱。于是他就上山采了8箱野生杜鹃花,坐班车到昆明卖,结果只有一位好心人五元买了他一把花,仅够吃顿快餐。

  “男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名誓不还”。和中国千百万同龄人一样,这位人穷志不短的山里穷孩子,从此开始了在省会城市昆明的打工生涯。

  由于家教正统本性善良,他虽然大大小小被骗过几十次,却从未想到走邪路。有次请人介绍工作未遂还被骗了介绍费,弄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但将军血统让他越挫越勇,他成了“打不死的小强”,把诸多磨难转为成长动力,终于迎来了人生重大转折,在《生活新报》平台淘到了第一桶金。
  《科举功名系列》之二

  13

  2000年之后,正是云南都市报的黄金时代,可谓纸媒风行财气纵横。由于他爱学习坚持看报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有一张都市报叫《生活新报》,把新云南人群体定位为目标读者。因关切民生很接地气,吸引了很多州市来昆打工或省外来滇经商人士。

  鲁保铸勤学好思,成为《生活新报》的忠实读者,每天都要关注该报的招聘信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工作平台和未来创业机会。

  终于有一天,他果断到一家叫“十方分类广告”的商业机构应聘,成为《生活新报》分类广告代理机构的一名广告业务员,命运由此转机。

  心诚则灵,也许是受《生活新报》倡导的“新闻改变生活”办报理念影响,这位备尝生活艰辛的山区小伙,生活处境因敢想敢干很快改变。

  他跑业务总是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格外用心,很快就从一名普通广告业务员成长为“金牌广告总监”,堪称昆明纸媒广告圈的一个励志传奇故事。

  2006年,生活新报社要求广告业务员自我加码,申报当年业绩目标。其他同事最多敢增加百分之十,唯独他公开宣称要让自己做到年薪十万。

  经过一年打拼,他果然做到了。在人们每月普遍拿一两千元工资的年代,要真正获得这种报酬,也只有在处于时代风口的市场化报媒才做得到。
  《科举功名系列》之三

  14

  在生活新报这个平台,他完成了从一个乡下穷孩子向金牌商业广告总监的首次转身,同时让勤学好思的他,了解到这个非常时代蕴藏的无限可能。

  在生活新报社平台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后,他果断辞职转型做起了茶叶经销。他先后代理的龙润普洱和凤牌红茶,都是国内茶市颇有影响的品牌。

  他把自己的QQ起名为茶中龙凤,就是龙凤呈祥志在九天之意。他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滇品经贸公司,意在先经营云南知名品牌再图谋自创品牌。

  在取得龙润茶全国一级经销商、滇红集团凤牌红茶一级经销商资质后,他又取得了昆明谷冠苦荞一级经销商、杭州御牌西湖龙井云南总代理等资格。

  这个从乌蒙山深处走来的年轻小伙,再次开启了从打工仔向店老板、从职业广告人向职业卖茶人、从茶叶品牌经销商向茶叶品牌创制商、从茶叶生活普及者向茶文化传播者的迅猛转型。
  《科举功名系列》之四

  15

  油盐柴米酱醋茶,惟有茶叶称国饮。鲁保铸选择进入茶叶行业之后,一样立定了一个朴素的志向——吃常人吃不了的苦,走常人不愿走的路,做常人不敢做的事。

  从独行侠个体户到一个整装团队的少帅,毛泽东的创业开国故事,成为他反反复复研究学习的典范。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品格,让他得以广结善缘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我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坚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因为他出身贫寒,他觉得即使奋斗失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也没什么关系。”创业至今他一直抱定这样的理念。

  深入茶山寻找优质茶树资源,勤跑市场了解最新商业趋势,这是鲁保铸迄今坚持不懈的必修功课。他戏称自己这样的金牌业务员不跑市场,那绝对是在浪费人才。

  在拓展市场积累人脉的创业过程中,他一直秉承换位思考互利互惠的原则。当年在生活新报平台的广告市场历练,让他深刻领略到大众传播点铁成金的商业魅力。

  云南茶叶市场的跌宕起伏,也让他开始陷入长时间的思考——我贸然闯进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消费市场,除了赚钱养家丰衣足食,还能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

  经过不断的观察阅读思考,虽然一个原本模糊的愿景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但他一直没有完全下定决心。2015年云南报业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茶业生涯迅速质变。
  《历代名臣系列》之一

  16

  这是一件让他异常震惊且感慨万千的事,2015年6月30日,《生活新报》关张。这份曾经深刻影响过昆滇经济社会生活的市场化报纸,在各方争议中成为了历史。

  很多《生活新报》的从业者与合作者,都通过这个纸媒平台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对鲁保铸来说,《生活新报》对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谓意义重大,怎么说都不算过分。

  初中学历的他,除了疯狂工作就是广泛阅读,思考如何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诸多障碍。他想从别人的成败利钝经验教训中,找寻到能四两拨千钧的事半功倍之道。

  他经常以烟王橙爷褚时健先生的商业例证自勉——大不了归零从头再来,反正自己还年轻,有的是行动力!褚时健创牌褚橙,《生活新报》当年率先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褚时健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滇商杰出代表,其传奇商业创富经历,激励了大批像鲁保铸这样的新滇商,在商海打拼实践中亦步亦趋,脚踏实地不断挑战超越自我。

  红塔山,褚橙,这两个大名鼎鼎的品牌,让鲁保铸陷入沉思——怎样才能避免老东家的结局?在中国茶业这个古老的产业圈,怎样才能打造一个万人景仰名利双收的品牌?

  一次偶然刷《生活新报》同事微信群,他看到了一位当年报社老领导缅怀《生活新报》的一首短诗,其中两句瞬间击中了他的神经——枉有三千弟子在,可怜到死未同心。

  热爱《三国演义》的他,立马想到了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这位老领导这般见识超凡,如果请他做信茂堂的品牌文化顾问,难说就是助我鲁某人成就功业的卧龙先生。
  《历代名臣系列》之二

  17

  一场搅动中国普洱茶界的“隆中对”,就这么在2016年的春天上演。这位鲁保铸心目中可能的“卧龙先生”,当时正和生活新报社另一位曾经的老领导,联合发起创办新五华书院,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加持推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鲁保铸读过那首诗后,当时果断请求添加了这位老领导的微信,但似乎等了很久都没有回应。于是他在群内打探到这位领导的手机号,选择一个特别的时间点拨打了过去。

  对方接听了。生活新报平台共同人生履历,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鲁保铸单刀直入表明了自己的诉求——以云南信茂茶业集团创始人老板的身份,请老领导顾问指导。

  这位老领导其实当年在报社时并不认识他。因为分管报社的采编工作。报社实行采编经营分离式运作,这位分管报社采编工作的老领导,很少与合作广告代理公司打交道。

  但鲁保铸的诚意似乎说动了这位昔日的老领导,答应先到他的公司去看看再说。第二天鲁保铸亲自驱车按约定地点把这位老领导接到自己的公司,照常从头到尾参观一通。

  详细介绍完自己的信茂茶业集团前世今生后,鲁保铸邀请老领导品鉴自己创制的一款高端普洱熟茶。没想到老领导直接拒绝,说自己体质不适合喝熟茶,每饮喉头必然痒。

  但鲁保铸却坚持说服请老领导品鉴,称此前你所喝熟茶一定从原料到工艺都不地道,我这款信茂堂驸马茶,用的是古树纯料,且严格按照传统熟茶工艺精心制作,零农残。

  但老领导还是坚拒不喝,鲁保铸只好使出最后一招,说你的体质可能是对农残重金属之类有害物质过敏,要不就委屈你老以身试茶,专为我们对这款熟茶做个非常规测试。

  “如果连你这样比较挑剔的体质,喝了之后没有产生喉头发痒之类的异常反应,那么就从消费者角度,替我们验证了这款良心高端熟茶,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超常品质!”

  这位老领导终于架不住鲁保铸的请求,先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估计是口感不错,随后竟然开怀畅饮,接连喝了十几杯。还开玩笑说“舍得老夫喉头痒,为君测试驸马茶”。

  鲁保铸做梦也没想到,就因为自己的自信和坚执,也因为这位老领导的点拨谋划,依靠这款历经千辛万苦创制的臻品熟茶,他随后竟然开启了中国普洱茶的一个全新时代。
  《历代名臣系列》之三

  18

  普洱茶的快速崛起后来居上,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业界的一大奇迹。短短四十年时间,依靠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就从三民(边民农民藏民)草根茶变身为权贵尚品茶。

  所谓天时,就是改革开放后一批国人先富了起来,因其生活品质升级产生了多元化刚需。除了爆买全球奢侈品,他们对作为千年国饮的品茶之道,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所谓地利,就是云南澜沧江流域作为全球茶树的原产地,因为山高地僻交通不便,拥有全世界的最多的大叶种古茶树资源,其所含对人体有益成分,远超出其他茶叶种类。

  所谓人和,就是普洱茶独特的紧压生熟工艺导致的可长期存储性,给资本市场进行金融投资属性加持,云南茶学产业界进行产业标准制定,以及文化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

  缘此之故,经过近四十年政府资本茶人的三方互动推进,云南普洱茶不仅成为中国茶业界的话题中心,也一跃成为中国茶叶消费者竞相追逐的新宠,并升格为中国普洱茶。

  尤其是近二十年,云南茶界人士在两方面厥功至伟——一是对普洱茶消费品鉴常识的普及,二是对普洱茶地理人文数据的构建。其中有五位专业人士,特别值得专门解说。

  一位是普洱茶资深茶人徐亚和先生,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自己办过茶厂。他总结多年的从业经验撰写了一本普洱茶普及读本《解读普洱》,成为普友入门必备读物。

  第二位是资深报人后转型为专业茶文化人的林世兴先生,曾任《生活新报》编委。他跑遍了澜沧江流域的所有茶山,撰写出版《云南山头茶》,引领普洱茶进入山头时代。

  第三位是资深中国茶叶历史文化学者周重林先生,撰写出版了《茶叶战争》一书。他组建专业团队,倾力打造“茶业复兴”自媒体平台,为中国普洱茶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第四位是中国普洱茶网创始人付颖先生。他组建了一个专业团队,多年来着力打造普洱茶行业的专业数据库,为普洱茶行业进入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提供云数据支撑。

  第五位是已落马贪官、前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此君在推进云南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功不可没,为此他甚至还促成了原思茅市改名普洱市,并专门创办了《普洱》杂志。

  鲁保铸属于普洱茶界的晚辈,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踩在前辈们肩上前行”。但他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深思熟虑后,也发现了云南普洱茶产业在盛名之下的诸多其实难副。
  《历代名臣系列》之四

  19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福及苍生怨及苍生——这是普洱茶风行中国近二十年来的真实写照。普洱茶至今仍然是中国茶业界的超级网红,但却潜藏着盛极而衰的种种市场风险。

  上溯千年历史长河,在中国各大茶系中,普洱茶算是成名最晚的国饮新贵。其之所以爆得大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港澳台茶商资本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炒作狂潮。

  2000年后普洱茶持续大热,诸如此类乱象全国比比皆是。烈火烹油式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普洱茶的年份特质,为投机资本介入炒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绝佳题材。

  伴随着普洱茶在市场的大红大紫,无良投机商家怎么可能闲着?记得当年昆明报媒曾报道过,有黑心茶商用茶渣参合各种陈茶,在厕所边搭个棚子就直接压制“普洱茶饼”。

  作为食品饮料之一种,文化层面怎么吹嘘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在其功能上做文章,将之神话为类似权健之类传销机构吹嘘的某种超级保健品,显然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

  2014年骨灰级普友余秋雨先生所著新书《极端之美——书法昆曲普洱》出版,首次把普洱茶与昆曲、书法并列为中国三大国粹文化极品,普洱茶文化加持于此封顶。

  2017年,网络大V方舟子巧妙利用一些地方监管机构抽检的劣质普洱熟茶生化指标,对普洱茶展开了一场网络舆论发难,云南茶界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才平息了舆情。

  普洱茶作为云茶产业重镇,迄今仍陷入周而复始的市场起落循环,产业形态散乱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观。除了大益这样的传统品牌,高品普洱茶仍停留在山头概念。

  如何彻底破解普洱茶产业治乱循环大而不强的魔障?历任云南主官均有所思考对策。到了阮成发省长主政云南,首次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云南新经济的“三大支柱”。

  普洱茶行业似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风口。鲁保铸决心抓住这个风口,创造一个文化型的普洱茶品牌,引领普洱茶行业从山头资源时代,过渡到质量品牌时代。

  经过深入交流,鲁保铸聘请这位当年报社老领导为公司品牌文化顾问,协助自己规划云南信茂茶业集团的品牌发展战略,借国内消费市场低迷之机反向操作逆势崛起。

  一个谙熟传统文化通晓大众传播,一个洞悉广告市场精于商业算计,这1+1组合很快碰撞出商业智慧火花,信茂堂迅速掀起文化加持品牌、广告助力推广的突进狂飙。

  中国近代史上24孝人物代表,知道十个你就是文化人
  24位近现代先贤代言信茂堂《新24孝茶》

  20

  信茂堂所有品牌价值体系的构建,均源于信茂二字。这个颇有传统文化含金量的牌子,是鲁保铸从一位广州茶商老板手上直接买过来的。为此他还专门赋诗一首为证:

  孝悌忠信家兴旺,材雄德茂国富强。

  丝路茶堂家国梦,乾坤万里迎朝阳。

  老领导经过深思熟虑,通过系统植入儒家的家国伦理内涵,打通中国诗词书画茶风雅国粹文化,为鲁保铸构建了信茂堂的企业文化体系,并衍生出信茂堂系列茶叶品牌。

  读圣贤书喝信茂茶,成为信茂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做茶,成为信茂堂的企业历史使命;“忠孝仁爱,修齐治平”,成为信茂堂系列茶品的内涵坐标。

  2018年初,鲁保铸把公司营销中心从康乐茶城迁往昆明最早的城市综合体——新亚洲体育城。同时在阳宗海凤凰山布局万吨大茶仓,建立普洱茶储仓中心昆明新标杆。

  随后,信茂堂和中国第一诗词国学头部微信大号《诗词世界》,联合发起首届“驸马杯”全国诗词有奖征集活动联合征文,并于2018年4月18日推出《驸马茶诗集》。

  这是中国茶诗史上第一部以诗词文化为普洱茶品牌赋能的诗词作品集,全球千位诗词作者投稿参赛,最后经国内方家评选出二百余首优秀作品,并其他诗人作品汇编成辑。

  这本诗集着力塑造信茂堂驸马茶标榜的“诚信丰茂,和睦亲情”品牌文化,鲁保铸在诗集序言中如此总结这一高端熟茶的文化内涵——和谐家庭你我他,幸福人间驸马茶!

  信茂堂驸马茶乃内外双修的普洱尚品,配得上诗人点赞。其内在品质迄今罕有其匹——从原料采集到制作工艺,惟秉承上乘正宗;从商业诉求到文化植入,均力求圆满和谐。

  2018年4月28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2018年第二次会员双月活动——云茶与诗词的对话暨信茂堂驸马茶诗词颁奖仪式”,在昆明康乐茶文化城多功能厅隆重精彩举行。

  云南省老领导陈勋儒做了“有茶有诗有远方”的总结讲话,盛赞此次活动打开了云茶发展的新思路,期望能有更多更精彩的类似活动,助推“千亿云茶”产业目标的实现。

  信茂堂驸马茶至此在中国普洱茶界一战成名。随后鲁保铸借全国机场高铁高速、公交车地铁站、航机杂志、高铁读物、楼宇电梯、高端小区滚屏、主城区户外显示屏等广告渠道,展开了地毯轰炸式的品牌推广。

  “把老婆当公主,喝信茂堂驸马茶”这两句非常接地气的广告词,随即走进千家万户大众心目中。普洱茶熟茶,第一次拥有如此高大上的优质品牌,引得普友们争相品鉴。
  《四大美人》系列精装普洱套茶

  21

  天圆地方一饼茶,惟有普洱藏乾坤。普洱茶的独特型制,为诗书画茶四位一体包装提供了极大的便捷。缘此之故,普洱茶界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信茂堂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鲁保铸有自己特聘的“御用”诗人、书法家、插画家、制茶师,所以每一饼茶的文化包装都尽可能采用原创,以示其独一无二绝不跟风。

  禅茶一味今古事,还可悟道列仙班。古往今来,茶被佛门道家赋予了相当特殊的文化意味。但信茂堂却直接奉儒家为正溯,在中国茶业率先高举“家国情怀一杯茶”大旗。

  神州十万茶商行,千人代言驸马茶。鲁保铸通晓传媒平台的商用之道,策动了线下拜访十万家茶商遍及中国每个县,邀请千位爱茶人士在微信朋友圈为信茂堂驸马茶代言。

  古人加持普洱茶,前贤代言信茂堂。随着儒家文化价值观整体加持信茂堂茶品,一批闪烁着人格光芒的历史名人,被系统发掘出来,成为信茂堂系列优质茶品的封面人物。

  从2018年迄今,鲁保铸率领信团队一鼓作气,研制了“四大美人”“战国七雄”“科举功名”“历代名臣”“新二十四孝”五大历史人文系列茶品,完成了一体多元布局。

  但百密一疏,恰好市场没有主推的“四大美人”系列,因插画师疏忽,临摹了中国著名连环画大家项维仁先生的“四大美人”经典白描,惊动了项先生的版权代理律所。

  2019年1月17日,一张来自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的传票,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微信发到了鲁保铸手机上——

  云南信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你与项维仁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的起诉状已收到,本院于2019年01月16日立诉前调解案件,案号为(2019)沪0104诉前调1050号。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两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就这样因为知识产权议题发生了交集。鲁保铸第一时间和老领导进行了沟通,老领导的意思很明确,诉前调解!

  心怀诚意自坦陈,坏事照样变好事。经过双方友好磋商,鲁保铸向项维仁先生支付了相关版权使用费,项维仁先生也明确授权信茂堂茶品永久使用“四大美人”代言。

  两代人追一个梦,只为中华谋复兴。一位山东的杰出中国画家,一位云南的诚挚普洱茶人,因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使命感,在2019年3月联系到了一起。
  云南省老领导陈勋儒(左)微信头部大号《诗词世界》创始人魏贵芳(中)云南信茂茶业集团董事长鲁保铸(右)共同为《驸马茶诗集》首发式揭红。

  尾声

  对普洱茶这个悠久而青春的国饮品类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鹤立鸡群的时代,也是一个滥竽充数的时代;这是一个康养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时代;这是一个正本清源的时代,也是一个装逼弄格的时代;这是一个山头林立纷争的时代,也是一个王者呼之欲出的时代。

  传统威权悄然消解,新生势力蓄势待发。2019年的这个春天,彩云之南的众山嘉木又在发芽,九州方圆的万千普友重归期盼。中国连环画仕女画大师项维仁的“四大美人”,终于艳遇中国普洱茶少帅鲁保铸的英雄情怀。注定中国仕女画和云南普洱茶要你侬我侬情深义重,注定一段英雄美人的商业文化佳话从此生动开启。
  全球首本普洱茶诗集《驸马茶诗集》

  此文援引了两篇文章的内容:薛易的《项维仁:遗失岁月里的英雄美人传奇》,青翠紫丁香的《鲁保铸:从大山走进都市的茶人》,特此表示感谢!

  来源丨丝路玉带

我叫艺福堂茶业,这是我的名片!

实在好茶艺福堂,更好更多更省钱。

我们不夸大茶叶的功效,不刻意美化喝茶的好处,不片面强调喝茶可以代替一切健康饮品,只客观、中立地分享健康喝茶的经验、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与健康喝茶相关的问题。

艺福堂茶业

互联网茶业领军品牌

我叫艺福堂茶业,英文名Efuton Tea,2008年8月,我诞生在风景秀丽的“中国茶都”——杭州,是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经营各种名优茗茶、花草养生茶及现代创新茶产品的“互联网+茶业”的新型企业,是中国茶行业年销售额过4亿的品牌之一,也是2011全球十佳网商、20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7首届CCTV中国品牌榜入围品牌、2017中国茶业最佳电商营销品牌、2019最具传播力品牌、2018浙江省名牌产品、2018-2020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2020年度中国茶业百强企业、2020浙江省新零售示范企业、2020年度茶业创新十强企业、2017-2020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西湖龙井茶、绿茶、红茶、代用茶、调味茶等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者,龙井茶标准样提供者。


艺福堂创始人

茶行业“当代爱迪生”

李晓军,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杭州市高层次B类人才、国家高级评茶师、高级农艺师、2006 年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2015年湖畔大学一期学员、2017年就读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2020年荣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8月创办艺福堂,任董事长兼CEO、民建杭州市滨江区二支部主委、政协滨江区第一届及第二届委员。2010年度荣获“杭州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2011年度荣获“全球十佳网商”,2012年度荣获“浙江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2013年度荣获“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2014年度荣获世界杭商大会优秀杭商“青年领军人物”,2015年度被评为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浙江省电子商务十大创业青年、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杭州市优秀中小企业家、杭州市十佳创业者,2016年度荣获“浙江省电子商务10大领军人物”,2017年度荣获“浙江省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3030’新农人”、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国家高层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019年度荣获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杭州市杰出青年人才、浙江省电子商务领军人物、2019年任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副会长,2019年任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2020年任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第二届会长,2020年荣获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称号。


李晓军被CCTV-9记录频道誉为茶行业的“当代爱迪生”、CCTV-10科教频道誉为茶行业的“创业英雄”,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李晓军作为茶企领军人物、阿里巴巴上市路演唯一茶企代表接受CCTV-2财经频道专访,与马云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与荣耀。作为互联网茶马古道的开创者,他改变了千百年来茶行业的流通规则,创建了互联网时代特有的“艺福堂模式”,主张实实在在做好茶,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从创业至今,李晓军一路坚持、不忘初衷,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条新时代的茶叶之路。他在评茶专业领域耕耘不辍,恒精于一的匠心精神得到业内外的高度赞扬,李晓军评茶大师工作室被授予“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在李晓军的带领下艺福堂茶叶被评定为“浙江名牌产品”。

艺福堂模式

一步到位的“互联网+茶业”模式

艺福堂首创“互联网+茶业”模式(简称“艺福堂模式”),在传统的茶叶流通上去繁就简,通过互联网平台,一步到位,茶农的茶只要经过艺福堂就可以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茶叶品质可控性大大提高,利益链和成本的减少也直接惠及茶农及消费者。未来我们将发展成为“客户+现代农业”更加简单、互通的模式。

艺福堂模式是保证产品“高品质”、“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基础。甄选原产地好茶,不断升级工艺,确保产品高品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厂生产加工,所有产品均经过第三方检验合格方才上市,确保产品高安全;同时借助互联网,从茶园到茶杯一步到位,缩减产品流通环节,让顾客享受高性价比的产品。

中央智慧工厂

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

艺福堂中央智慧工厂坐落在桐庐经济开发区,一期占地面积约30亩,项目投资1亿元,是一座集产业技术研发、标准化生产、茶叶保鲜包装、质量安全检测及仓储物流于一体、按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打造的智能化、可参观式工厂。艺福堂中央智慧工厂作为现代化生产物流基地,其现代化、智能化程度可与国际一线茶企比肩。2017年,艺福堂桐庐中央智慧工厂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双十一期间,共计产生33万个包裹,双十一订单48小时发货完毕,并创下支付买家数行业第一的成绩。

艺福堂茶生活体验馆

综合性茶体验空间

艺福堂茶生活体验馆坐落于西湖龙井万担茶乡——龙坞茶镇,依托“中国茶都”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第一茶镇的优势, 打造集“茶产业、茶工厂、茶文化、茶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体验空间,将互联网基因引入线下体验,助力茶生活的美好。

基地茶园

基地生产,确保品质

公司在全国茶叶主产区有6大合作基地,其中西湖龙井茶合作基地1500余亩、铁观音合作基地1400余亩,各类绿茶合作基地10000余亩,代用茶合作基地10000余亩。所有茶叶做到基地化生产,并建立了约10000立方米的大型保鲜库,确保源头可控,茶叶新鲜,品质优良。

艺福堂品牌文化馆

青山绿水间的茶饮圣地

艺福堂品牌文化馆坐落于3A级旅游景区——桐庐智慧安防小镇内。馆内记载了5000年茶文化发展史,穿过长长的走廊,可以重温“互联网茶马古道”的发展历程;此外,馆内还陈列了艺福堂所有产品的质量检测与发明专利证书,让大家看到艺福堂“无检测不出品,无专利不出品,无标准不出品”的产品理念,让顾客喝到高安全、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实在好茶!

在品牌文化馆中,顾客既可以第一时间以工厂价买到品质好茶,还可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前往制茶车间参观做茶的完整工序,亲眼见证“从一片茶叶到一杯醇香”的蜕变历程,感悟“实实在在做好茶”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馆还创新性地将东方茶文化融入器具、产品及空间设计,打造青山绿水间的茶饮胜地。在这里,艺福堂将与茶客一起,探讨茶饮和茶文化的更多可能性,引领健康时尚的茶趣社交。

无专利不出品

强大研发实力 为产品保驾护航

艺福堂围绕茶资源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开展项目开发,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144项,著作权23项,商标863项。研发项目27项,转化核心技术成果30项,产品已全部投入市场使用。消费者可以直观地感受艺福堂的研发实力和产品的技术带来的独特性。

无检测不出品

批批检测 品质保证

2019年10月29日,艺福堂四体系颁证暨职责发布会于中央智慧工厂顺利举行,这标志着艺福堂茶业正式通过四体系一体化认证。

四体系一体化建设,即《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同步建设。艺福堂积极推动四体系一体化建设进程,历时半年完成了项目启动、设备革新、标准打造、严格审核等一系列工作,体现出艺福堂对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视。

艺福堂与国家质检中心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确保艺福堂每批次茶叶第一时间受理检验,出电子检测结果。12年来,从原料到成品,艺福堂坚持批批检测,保证每一罐产品都有自己的检测报告,并运用电子科技手段,将检测报告放进每一件产品里,以便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到所购产品的品质。

无标准不出品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标准建设进程

互联网销售茶叶之初,涉及到茶产品的各项标准较多,且行业标准统一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清楚评判产品好坏的标准。艺福堂积极推动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建设进程,并在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截止到目前,艺福堂已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14456.1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国家标准《GB/T 14456.3-2016 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国家标准《GB/T 13738.2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国家标准《GB/T 13738.1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行业标准《GH/T 1115-2015 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GH/T 1091-2014 代用茶》、行业标准《GH/T1178-2019祁门工夫红茶》、行业标准《GH/T 1117-2015 桂花茶》、行业标准《GH/T 1247-2019调味茶》、团体标准:《T/TLC 001—2018  雪水云绿茶》等10余项标准,并积极参与茶行业其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除此之外,艺福堂还针对绿茶中感官评审的等级标准,推出了简单明了的等级评审标准(EFU标准),即根据国家标准GB/T23766-2009中名优绿茶品质因子评审得分,综合茶叶理化检测各成分指标含量,对不同等级茶叶标记,由EFU0--20以示茶叶好坏,淡化茶叶词语修饰等级概念,让消费者更直观的理解茶叶,只需知道数字即可了解茶叶品质(EFU团队成员来自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包括茶学、中药学、食品科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工程师4名)。在整个制定过程中,积极让我们的消费者也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让标准真正为消费者所用。

艺福堂茶业集团

爱上有茶生活

艺福堂茶业集团,坚持高品质、高安全、高标准,不断升级核心技术,旗下拥有实在好茶—艺福堂、为茶设计美物—雅集、养生茶—以美、精制江南茶食—西子春、欧洲第一花草水果茶—德国TEEKANNE、原产地精选茶——茶都六大品牌,涉及各种名优茗茶、花草茶、花果茶,组方茶饮品、谷物饮品、泡茶器具等茶生活产品,共同建立了以茶为核心的健康产业生态圈,全方位服务顾客的生活,让消费者在艺福堂一站式享受产品与服务。

艺福堂

实在好茶艺福堂,更好更多更省钱

艺福堂

始终坚持

做高品质、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实在好茶

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

用实在好茶传递实在健康的生活态度

让更多的人重获健康力量

唤醒每个人的修身之力、静思之力、向上之力

雅集

为茶设计美物

雅集

一个专为茶设计美物的手作品牌

以成就茶味为目的

倡导专茶专器的原创设计

致力于为每一类茶叶研发出它的专属冲泡器具

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喝上口感更佳的健康好茶

以美

以美养生茶 好喝又养颜

以美

甄选自然花果菁华

悉心将草本食疗理念注入茶饮中

清新、醇厚,随时随刻焕颜新生

以美养生茶,好喝又养颜

茶都

原产地精选茶

精选原产地好茶

恪守制茶的中正之道

融会“中庸之道,方圆有度”的思想

以茶传承中国礼仪之邦的经典文化

在方圆之间,呈现天地人和之道

西子春

精制江南茶食

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江南茶食佐餐

汲取天然食材

传承江南口味

讲究产品包装的仪式感

让茶食不再是普通的糕点

而是一份精致的伴手礼

TEEKANNE 恬康乐(战略合作品牌)

欧洲第一花草水果茶

始于1882,在世界茶饮企业中排名第四

作为欧洲人的国民饮品

品牌倡导和引领美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于欧盟品质标准

从田间到杯中,所有原料,来源可追溯

美味愉悦生活,来自恬康乐,欧洲第一花草水果茶!

线上网络

大家都叫我电商茶业老大哥

艺福堂销售平台遍及淘宝网、天猫商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唯品会、考拉海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拥有1600万+购买用户,日均发出近1.5万件包裹,年销售额过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茶行业中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模式首个营业额过4亿的电商茶企,成立12年,持续领跑天猫及其他电商平台茶叶类目,2020年双十一销售额突破2750万元,共计产生33万个包裹,双十一订单48小时发货完毕,并创下支付买家数行业第一的成绩!

线下B端销售

提高政府企业用茶品质、降低用茶成本

依托艺福堂茶业集团强大的供应链系统、中央智慧工厂的快速处理技术、专业的定制服务团队和一步到位的艺福堂模式,推出B端客户用茶服务,提高政府、企业用茶的品质、降低用茶的成本。

艺福堂提供的B端用茶服务包括企业接待用茶、企业会议用茶、企业员工用茶、企业老板用茶、企业伴手礼品茶、餐饮用茶、酒店房间用茶等。为满足企业个性化消费,根据企业需要与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带有企业自身文化、标志、图案、文字等个性化茶产品。可将企业标志体现在包装上,展现企业个性,彰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助力商务成功。

艺福堂企业用茶一份定制已与阿里巴巴(16万员工用茶)、海底捞火锅(火锅底料)、中国移动、恒大集团(9万员工用茶)、海康威视、正泰等3000千家企业合作。

服务理念  茶享+

顾客满意就是我的全部

艺福堂“茶享+”,是现代茶饮服务品牌。我们不仅关注茶叶,更关注你的健康生活。

我们以 “更+放心、更+贴心、更+专心”的服务,传递茶叶的健康力量,为你的健康生活加分。

更+放心

全年在线,随时沟通;售后无忧,24小时响应,48小时解决;30天无理由退换货,并承担邮费。艺福堂早在2008年就提出“7天无理由退换货”,这一做法更是被电商领域广泛借鉴。

更+贴心

为了帮助顾客买到心仪好茶,艺福堂开辟了直播渠道,并专门成立了内容电商部,在直播间内,顾客可以与专业的主播进行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带你选到心仪好茶,增进彼此了解,无形中拉进了顾客与品牌的心里距离。

2020年间内容电商部共计直播场次600场,直播时长超3000小时,场均直播观看破3000。并且取得了浙江省优秀农播短视频,浙江省农播超级联赛入围奖,浙江省新锐农播客,浙江省农播超级联赛总决赛二等奖的荣誉,让艺福堂成为茶行业直播的领军商家。

更+专心

为了体现“茶享+”服务的专心,艺福堂还专门设立了“心香随”私人定制茶饮,与每一位顾客一对一交流,定制其喜欢的、适合的茶饮组合,指导日常科学饮茶;茶护照,更是VIP顾客的身份象征。

品牌活动

时尚 阳光 健康

“实在好茶 溯源之旅”:为艺福堂于2014年以来,在西湖龙井春茶上市期间举办的茶友寻茶踏青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六届。活动邀请艺福堂的新老茶客,一起体验西湖龙井茶从茶园到茶杯的奇妙旅程。活动项目包括走进艺福堂西湖龙井茶基地——龙坞茶镇,参观绿色茶园,现场体验采茶乐趣,学习炒茶技艺,品尝龙坞当地风味农家美食,看茶艺表演、品上好春茶等。

“生态罐·春芽计划”:艺福堂秉承全民健康、全民绿色、全民关爱的理念,自2017年3月份开始,在线上线下号召发起“生态罐·春芽计划”国民绿植公益活动,活动自开展以来,已有数千人积极参与、好评如潮。“生态罐·春芽计划”国民绿植公益活动旨在倡导大家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公益行动。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面向艺福堂1600+万购买客户和300万+社会化媒体粉丝在线上长期开展“你晒绿植我捐款”的公益活动,二是在线下联合杭州市中小学校发起“你捐旧书我送生态罐茶叶”的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学捐赠图书馆。

艺福堂茶叶罐是拥有发明专利的“生态罐”,茶叶罐的盖子内包含一粒“健康豆”,茶叶罐底部留有一个排气小孔,盖子可以做底托,防止浇水后漏到桌面。大家喝完茶后可以将种子放入茶叶罐进行种植。种植绿植不仅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愉悦心情;更能形成一种时尚潮流,为生活增添一抹绿色。

“艺福堂周年庆”:每年8月8日是艺福堂店庆的日子,在这一天,艺福堂茗茶旗舰店天猫店、京东店等各大店铺共同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店铺端钜惠折扣、满减、满赠、抽奖大云集,内容丰富度、人气火爆程度不亚于双11!社交平台端温情的品牌活动,如说出你和艺福堂的故事、写诗抽奖等活动都可以参与。如果你有机会在8月8日当天来到艺福堂总部,参与生日狂欢趴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大Boss李晓军亲手煮制的土豪茶叶蛋!

在2020年12周年庆晚会上艺福堂召开了品牌升级发布会,发布了新的slogan:“实在好茶艺福堂,更好更多更省钱”,并且发布了升级版茶叶蛋蛋仔IP形象,寓意着艺福堂会不断给大家带来更好更多的茶叶产品,给人们送去不断的惊喜。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是茶行业的国际盛事,自2017年以来,已陪伴着中国茶产业和消费者走过3载光阴。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秉承“茶和世界,共享发展”的主题,以塑强品牌和促进产销对接为重点,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第三届茶博会上,艺福堂作为中国茶产业联盟会会员,参加了中国茶产业联盟理事会议、中国茶产业T20峰会及西湖论茶高峰论坛,分享了艺福堂十余年来“互联网+茶业”模式的成果与经验,为中国茶产业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并作为第三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支持单位,设计开发了“中国安茶”产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艺福堂作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名牌产品参展了杭州西湖龙井馆、恩施扶贫馆、天猫馆,现场展出艺福堂西湖龙井全新包装——经典传统纸包系列产品,还开展了时尚花草茶调饮试饮活动,受到好评如潮。

521国际茶日:为了推动茶产业发展、促进茶文化传播,由中国茶叶学会提出的“国际茶日”提案,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正式确立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艺福堂作为中国全品类茶叶领军品牌,和张国立一同参与了首届国际茶日推广活动,并参与了国家标准“龙井茶”实物标准样的研制工作。同时开展了“花式茶饮”创意短视频、“国际茶日”专场直播活动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有力传递了“艺福堂请你来喝茶”的活动理念,邀请世界人民一同品茶,引领全民饮茶风尚。

“浙江农业博览会”是浙江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大的大型农业盛会,是国内外嘉宾开展农产品贸易、品牌推介、信息交流和投资洽谈的广阔平台,艺福堂作为全品类茶叶领军品牌多次受邀参加。在2019年农博会上,艺福堂主要展示了桂花龙井、西湖龙井、安吉白茶、胎菊、桂圆红枣枸杞茶、冻干柠檬片等热销产品,并在现场提供试饮服务和精彩的茶艺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们的目光,受到一致好评。

新中式茶饮大赛:2020年10月19日-12月5日,艺福堂杯新中式茶饮校园达人短视频大赛举办,本次活动共有杭州6大高校学生参与,经过线上短视频的初赛和复赛,最终选出21组选手参与线下决赛的角逐,选手通过“茶+水果”、“茶+奶”、“茶+酒”等的创意搭配,现场制作出一款原创调饮作品,评委从主题创意、茶饮台设计、调饮技艺、调饮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本次活动是在茶饮创新形式方面的全新探索,不仅呈现了茶+N+1搭配的调和之美,更呈现了新中式茶时尚的创意表达,尽现新中式茶饮的魅力。

团队风采

激情 坚毅 快乐 创新

这是一个专业的团队——不断专研 勇于创新

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平均年龄28岁,其中产品研发团队多为茶学、药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同时,公司与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签订了产学研校企战略合作,结合高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专业、产业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产学研共赢的格局。

2020艺福堂双十一全程记录

这是一个狼性的团队——团结协作 勇往直前

每年双十一都是考验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时候,艺福堂全体员工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单日销售额突破两千万元。2020年双十一期间,共计产生33万个包裹,双十一订单48小时发货完毕,并创下支付买家数行业第一的成绩。  

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世界格局 全球视野

2016年以来,艺福堂全体员工在创始人李晓军的带领下,走出国门,放大格局,继续践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向世界一流的茶品牌迈进,用全球思维、国际视野,让世界人民喝上艺福堂的健康好茶。

企业文化

这是艺福堂人共同的心理契约


艺福堂使命: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

艺福堂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茶品牌!

艺福堂核心价值观:顾客第一、开拓创新、共享协作、诚信、健康、卓越!

所获荣誉

更是责任的担当

(艺福堂创始人李晓军先生荣获2019杭州市首届杰出青年人才称号)


艺福堂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做健康茶产品,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创新,深耕产品和服务。艺福堂一直在努力,只为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我们始终坚持做高品质、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实在好茶,用实在好茶传递实在健康的生活态度,为每个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健康力量。

来源:艺福堂

找到约5,177条结果 (用时 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