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王文明茶叶

找到约663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濮人种茶考(探秘云南三千年茶叶种植史)

历史许多时候是一本陈年烂账,许多东西死无对证,对于唐代之前的云南茶叶而言,更是茫不可考。一些写云南茶史的文章,引经据典,将云南可考证的种茶史上溯到3000多年前,言必称“商周之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文的观点是,云南茶叶的信史只能从唐代算起,因为唐人樊绰将云南茶写进了《蛮书》,其是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在唐代之前,也有一些典籍提到了西南地区的茶叶,但没有特指云南。我们可是假设说的是云南,但缺乏确凿的证据,只能算一种学术探讨之设想。

按照茶界的主流观点,云南茶产业始于商周,云南的濮人率先发现、驯化与利用野生茶树。“濮人种茶”作为一种假说,有其巨大的学术价值。由于唐代之前缺乏确凿的文字记载,无疑让这种假说含金量大为降低。本文尝试从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迁徙与融合等角度,来破解云南唐代以前濮人种茶之谜,以及云南三千年来茶叶种植文明是如何演变进化的。当然文章的主观推想成分多,还请方家不吝指正!

唐代之前的云南茶叶茫不可考

一提到云南茶叶,许多人会引经据典,罗列出一些唐代以前的典籍关于云南茶叶的记载。主要有以下这些:

1、巴国贡献茶,跟滇东北种茶的关系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钢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质疑:这是巴志,说的是古代巴国之事。巴国的地理范围跟云南关系不大,勉强可以联系的是“西至僰道”。僰道是今宜宾,宜宾的旁边是云南的昭通。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滇东北的昭通,有可能属于巴国的势力范围。但这只是假设,说明存在一种可能,但不能作为确切的证据。巴王作为诸侯国君,理所当然要向周武王上贡。《巴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份贡品清单:五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鴙、黄润鲜粉。贡品中有“茶”,但我们只能说有可能茶产自云南的滇东北。)

2、武王伐纣的濮国是不是云南濮人?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八国即庸、蜀、羌、鬓、微、卢、彭、濮八个部族国。一些介绍云南茶叶历史的文章,于是发挥想象:其中鬓族濮族均祖居云南,鬓族分布在今牟定县,濮族分布面广,周秦时期称为百濮,其后裔分支很多,历代称呼为朴子、朴子蛮、布朗;蒲蛮、哈瓦、德昂、崩龙等。

质疑:其实在中国古代,濮人分布很广。商周时,分布在江汉流域及其以南,后散居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与百越杂处。

今天,历史学家对百濮族人的历史演变结果有三种流派:①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②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朝以后称蒲人,再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③前期之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即为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濮族人,主要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是今天操持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彝族、哈尼族与土家族,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族,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的佤族和德昂族,汉藏语系·语族语支至今未定的仡佬族,以及部分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傣族(泰族)、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之一。

由此可见,濮人分布极广,参加武王伐纣的濮人不一定来自云南,而且濮人的族属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定论。濮人不但是今云南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祖先,也可能是彝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等的祖先,因为历史上民族融合,百越、百濮、氐羌存在相互融合之现象。比如彝族,不但是氐羌的后人,也包含着不少的百濮成分。)

3、产茶的汉代平夷县不是今天的云南富源

《华阳国志·南中志》中有“平夷县,郡治有珧津、安乐水,山出茶、蜜”的记载。据吴觉农《茶经述评》载:“平夷县约当今云南富源县地。”

质疑:这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云南富源叫平夷县,是在清顺治十四年。汉代的平夷县在今贵州毕节。且看历史真实记载:

古平夷,今贵州毕节。公元前111年置平夷县,治所在今毕节七星关区,隶牂柯郡。晋建兴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文帝时改为平蛮郡、平蛮县。

富源,周秦时,属滇国。两汉时,属益州宛温县。两晋南北朝时,属宁州。隋朝,属益州开边县。唐朝,属盘州。南诏和大理国时,为摩弥部。元朝时,在境内北部设罗山县,属曲靖宣抚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废罗山县,新置平彝县卫,南部仍为亦佐县。清初,平彝县卫属云南都司、亦佐县属曲靖军民府。清顺治十四年,废亦佐县为平夷县。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废卫、亦佐废县,建平彝县,属曲靖军民府。1954年,改称富源县至今。

4、“南中茶子”并没有特指云南所产

晋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粟、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质疑:南中系东汉末时对今全滇和黔西北、川西南的总称。文章说茶子产于南中,但没有具体说产自南中哪里。我们只能假设,既然提到南中,很可能作者的本意包括云南。

由于唐之前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云南产茶,所以云南茶产业的信史只能从唐代算起。唐人樊绰的《蛮书》写道: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

这被视为云南茶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最可靠的记载!

逃离金沙江,古哀牢国隐藏濮人种茶秘密

要搞清楚云南三千年来茶叶种植加工与贸易传播路径,首先要解决哀牢国的族属问题,百濮、百越是怎么一回事,乌蛮、白蛮是怎么一回事,彝族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笼统地说濮人种茶,或者乌蛮种茶。

为什么哀牢国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地跟如今的云南茶叶主产区版纳、临沧、普洱、保山、大理、德宏等地重合。而且哀牢国的北部以氐羌为主,中部南部以濮越为主,正好与濮人种茶暗合。从地域与所居民族来看,古哀牢国无疑隐藏着濮人种茶的密码。

先说哀牢国的族属问题。两汉突然冒出来一个哀牢国,汉武帝之前的历史不可考。有人说哀牢国是氐羌系的国家,有人说是濮人建立的国家,有人说是傣族先民建立的国家。其实哀牢国并不是一个集权国家,而是部落酋长国,也就是几十个部落的联盟,部落叫小王,哀牢王是几十个小王(77王)的总王。哀牢的原住民以濮人(布朗、佤、德昂先民)、越人(傣族先民)为主,后来氐羌从北边南下,到了汉朝,形成北边是氐羌,南边是濮越的格局。哀牢王很可能是傣族先民。其实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傣族的祖先曾经住在金沙江流域,乃至洱海、滇池一带,由于氐羌南下,濮越退到永昌一带,洱海与滇池成为氐羌人的势力范围。

我们再来说百濮、百越是怎么一回事。百言其多也。中国古代写史书的人,没有兴趣搞清楚边地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经常笼统地说,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百越、百濮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说法,把南方几百种部族简单化说成百濮、百越。而且最搞笑的是,濮、越可以通用,也就是同一个民族,一下叫濮,另一下又叫越。所以有现代学者主张濮越是一回事。

如同百越横跨几千公里,从江浙一直到越南都是百越,而且云南、缅甸的交界处还有滇越。百濮也是横垮几千里,汉水流域有濮人,巴蜀大地有濮人,云南还是有濮人,贵州北部也有濮人。许多地方的濮人,在文献记载中,一下记成濮人,一下记成越人。

由于古人偷懒,我们现在很难搞清楚百濮、百越究竟包括哪些民族。但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去溯源,根据这些民族的传说,都是说从北边南迁,也就是打仗打败了,从故土南逃,而且是在南逃途中,发现与利用野生茶树。传说中的故土在金沙江流域、洱海与滇池,沿着澜沧江、怒江两条江南逃,这两条江其实就是云南茶树种植的核心区,也是野生茶树的主要分布区。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这样就可以大胆假设,以前住在古蜀国南边,深受古蜀文化、印度文化影响的布朗、佤、德昂与傣族先民,在两千多年前受两件事影响而南逃,一是氐羌人南下,二是秦王国灭古蜀国,造成民族大迁徙,其离开金沙江、滇池、洱海一带,在保山、大理南部、临沧、版纳、德宏与普洱,甚至缅北一带建立哀牢国。由于他们有巴蜀文化及古滇国的农耕文化底子,于是大幅度提升驯化野生茶树的水平。这是云南茶叶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第二缕曙光,是两汉及诸葛亮开发永昌郡带来的。

茶出银生,乌蛮种茶的兴起

我们再来说乌蛮、白蛮是怎么一回事。前文说到布朗、傣、佤、德昂先民离开故土南迁。其故土的洱海一带成为昆明人的天下,昆明人显然是氐羌系。但滇池一带比较复杂,濮越没有全部南迁,留下许多濮越人,而氐羌系南下滇池,称为叟人,还有古蜀人(还有一种说法叟人即蜀人),在蜀国被秦灭了,也南逃滇池。故滇池一带的民族成份非常复杂,是濮越氐羌与蜀人的综合体,还有楚人庄蹻王滇,这就体现了杂交文化的优势,这就是战国到西汉,古滇国的青铜文化那么发达的原因。

两汉以降,直到唐代,我们可以哀牢山、元江为界,以南,是南逃的傣、布朗、佤、德昂先民的势力范围,以北为昆明人、叟人、楚人、蜀人、汉人,以及没南迁的濮越人的势力范围。哀牢山、元江北边的这些民族,从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开始,进行民族大融合,到了南北朝隋唐,形成乌蛮与白蛮两大集团。

唐代人说的乌蛮、白蛮,不是具体指哪个民族,而是汉化程度高的叫白蛮,汉化程度低的叫乌蛮。

而且乌蛮、白蛮是多民族大融合后形成的,里面有氐羌、汉、濮越、蜀、楚多种成分,但总体来说,白蛮以氐羌、傣族、汉文化的融合为主,乌蛮保留的原生态氐羌文化更多些,并融入一些濮人文化。

最后我们来说下彝族。彝族,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建国初期将若干个区别较大的民族,拼成一个彝族。从大的方面来说,彝族是氐羌、古蜀人、濮人的杂交融合体,以氐羌为主。彝族有三个源头,一是云南的禄劝、东川、昭通葡萄井一带的六祖分支体系,二是永昌郡源头,三是四川大凉山源头。

为什么要提乌蛮、白蛮与彝族,是因为南诏国时期,继濮人种茶之后,乌蛮系民族也纷纷种茶,比如如今的彝族、哈尼族的先民开始种茶。但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乌蛮民族中包含有大量的濮人成分。因为氐羌系的乌蛮诸族在势力扩张时,将许多濮人部落征服,大量濮人融入到乌蛮中。也就是乌蛮以氐羌血统为主,南下途中,在四川融合有古蜀人、濮人血统,到了云南融合有濮人血统。

乌蛮种茶,是继承濮人的衣钵,而且乌蛮包含有非常重的濮人血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南诏国时期,乌蛮主要居住在哀牢山、元江以北。哀牢山、元江以南主要是濮越居住。而云南茶叶主产区主要是在哀牢山以南,也就是南诏国云南种茶的主体民族还是濮人。不过这时已经有一些乌蛮系民族,越过哀牢山、红河南下,比如哈尼族的先民南迁到景东。唐代的景东是南诏银生府驻地,同时也是《蛮书》记载的“茶出银生”所在地。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城,有两种说法,一在版纳,二在景东。在景东的说法是主流。本文即采用银生城在景东的说法。“城界诸山”,意味着茶山离银生城不远,很可能在今天的景东、南涧一带。唐代的景东境内,居住昔扑(濮人)、和泥(哈尼族先民),后来南边的傣族势力北扩,景东在南诏末期被傣族征服。这表明在景东种茶的很可能是濮人(昔扑)与乌蛮(和泥)。也意味着,从唐代开始,云南种茶的民族越来越多,不再是濮人的专利。南诏国时期,云南种茶还是以濮人为主,但乌蛮种茶已经兴起。

二是“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剧透了蒙舍蛮的饮茶方式。南诏国发源于蒙舍,即今天的巍山一带。蒙舍蛮,其实是指代南诏统治中心地区的国民,也就是说南诏的老百姓煎煮茶叶,要加一些东西跟茶叶一起煮来喝。这里不能将蒙舍蛮当成真正种茶的濮人与乌蛮,因为文字只提到他们怎样喝茶,而没有提到他们种茶、制茶。也就是,南诏国的濮人与乌蛮种茶制茶(散收,无采造法),而其统治中心地区的国民(蒙舍蛮)喝茶(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而且不能将蒙舍蛮狭隘地理解成巍山的“乌蛮别种”。因为蒙舍蛮这个“乌蛮别种”从巍山出发,征服了其他“五诏”,并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国,蒙舍蛮很多场合成为了南诏国的代名词。

虽然茶出银生,乌蛮已经开始种茶。但在唐代,还是以濮人种茶为主。在唐代,越过哀牢山、元江,迁居澜沧江中下游的乌蛮人还不是很多。

到了元代以后,迁往澜沧江中下游、怒江中游的乌蛮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中许多都种茶。宋元时期,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与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一起成为种茶的主体民族。

明代以后,汉族也成为了种茶的主力之一。苗族、瑶族也从贵州迁到产茶的云南南部、西南部,其中也有许多人种茶。至于傣族,其跟布朗族的种茶历史一样悠久,因为濮越民族几千年大杂居,作为百越人的傣族肯定很早就受了濮人的影响,也种茶。只是傣族多住在坝区,种水稻为主,不以山区作物——茶叶为重点。而傣族的近亲壮族,也有一些在文山与红河种茶。

这样一来,云南的民族中,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拉祜族、基诺族普遍种茶,彝族、哈尼族、景颇族、汉族种茶的也多,苗族、瑶族、傈僳族等也有一些种茶。

古蜀国与濮人南迁带来茶叶种植文明

前文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原住金沙江流域,滇池、洱海一带的傣、布朗、佤、德昂先民南迁到临沧、版纳、保山、德宏、普洱一带,建立哀牢王国。那在他们南迁之前,怒江、澜沧江中下游流域居住的是什么民族?是布朗、佤、德昂先民的亲戚——讲南亚语系的孟高棉族群。

孟人、高棉人是东南亚、云南的原住民,也曾经是东南亚势力最大的民族集团。商周时期,孟高棉族系的人,北扩到金沙江,与古蜀国文化融合,成为百濮族群的一部分,这些深受巴蜀文化影响的孟高棉人,就是当今布朗、佤、德昂的先民。后来,他们与傣族先民一起沿澜沧江、怒江南迁,其实也是征服当地土著的过程。这些土著跟布朗、佤、德昂先民一样,也是孟高棉族群,只是未受古蜀国影响,因为他们是临沧、版纳与普洱的土著,故被称为“本人”,也就是本地人的意思。这就是在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我们会经常遇见“本人”一词的原因。

我们现在对东南亚、云南曾经势力最大的孟高棉族群做一个小结。孟高棉人是一南一北最为发达,中间最为落后。南边的柬埔寨、泰国南部、缅甸南部是印度文明的传播范围,土著文化跟南印巴利语文化接触,催生了灿烂的高棉文化(柬埔寨)、孟人文化(缅甸南部),合称孟高棉文化。北部受巴蜀、古滇国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国百濮族群的一部分。在南北之间,由于远离巴蜀与印度这两个区域文化中心,是最落后的一部分。布朗、佤、德昂、傣的先民南下,就是先进的外地人征服落后的本地人之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南一北落后的中间部分,也有少数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主要位于古代交通要道两侧附近,比如繁华的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但难掩大部分地区落后之事实。

把濮越与孟高棉梳理清楚了,就可以对茶树驯化种植史进行分期。

分期的依据是先进的巴蜀茶叶种植文明南下,改造提升云南怒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落后的茶种与野生茶驯化技术。其让云南茶叶种植由蒙昧走向了文明——濮人种茶。

而汉武帝征服西南夷,东汉初年的哀牢国归汉,成立永昌郡,诸葛亮治理南中,大开中原先进农耕文化涌入之门,则大幅度提升了濮人种茶的水平。继而是唐宋时期乌蛮种茶的兴起,以及明清时期汉人也成为云南种茶的主力之一。需要指出的是,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对云南的影响,主要来自江南。也就是说,在明代以前,云南的茶叶种植加工主要受巴蜀先进的农耕文化的影响,明代以后主要受江南农耕文化的影响。民国直到现代,是以西方为师,学习现代种茶体系。

云南茶树驯化史:从以巴蜀为师到江南的影响,

云南茶树驯化种植史分期如下:

1、濮人种茶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从哀牢国到永昌郡)

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中北部及印度东北部都在驯化与利用野生茶树,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巴人蜀人,其次是云南金沙江流域一带受巴蜀文化影响的濮越族群,最落后的是云南西南部、东南亚中北部的孟高棉族群,因为他们远离巴蜀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传播区域,原始农业很难让驯化野生茶树有质的飞跃。很有可能,野生茶变为栽培型茶树的关键一环,是由古巴蜀人、古濮越人完成的。后来居住在蜀国南方边地的古濮越人南迁,将先进的茶种与驯化野生茶技术带到澜沧江中下游、怒江中游一带,让云南茶产业的主产区进入了濮人种茶时期。

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金沙江流域、滇池、洱海先进的濮人从春秋、战国起,南迁到保山、德宏、大理南部、临沧、普洱、版纳一带,建立哀牢国,初步提升了当地的茶叶驯化种植水平。二是两汉、三国、魏晋,哀牢国故地纳入永昌郡管辖,濮人种茶进入了永昌郡时期,由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水平进一步提升。

2、茶出银生时期(唐宋元:濮人、乌蛮成为云南种茶两大主体民族)

唐代的南诏国时期,云南种茶以濮人为主,但越过哀牢山南下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一些乌蛮人已经开始种茶,这标志着乌蛮种茶的兴起。到了宋代的大理国,乃至元朝,越来越多的乌蛮南下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意味着濮人与乌蛮成为云南两个主要的种茶民族。

3、江南茶文化传播时期(明清:继濮人、乌蛮之后,汉人成为种茶的主力之一)

明代以来,江南的汉人纷纷进入云南,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这标志着云南茶叶的种植文明由学习巴蜀,转向了学习江南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之时期。

4、现代茶文化传播时期(民国、新中国:现代茶产业传入并逐渐主导云南茶叶种植)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茶叶,送礼.年货两相宜;古树茶,意更深.情更浓!

送礼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形式,透过物质交换进行分配,维系社会关系。这个过程有着「分享」的意味,也是良好人际互动的展现。由于送礼是种仪式,因此会有所谓的「守则」。中国向来是礼仪往来之邦,千百年来,自有一套送礼文化,礼品选的好,关系更进一步,礼品选的不对,那么可能会弄巧成拙,花费大精力和金钱说预备的礼品,却帮了倒忙。

说到这里,从古至今,茶叶绝对是送礼绝对不会出错的品项,不论是对方是否喝茶(茶叶,老少皆宜),茶叶自身自带高雅属性,况且又没有那么的以金钱价值来衡量,不仅有高级感,还送了健康,试问还有什么比送健康更合适的呢?况且还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家庭物资之一,年节和尾牙即将到来,你还在烦恼预备什么礼品合适吗?!

三个因素,让你拒绝不了「以茶为礼」,这个新年再合适不过:

①.过年必定免不了大鱼大肉,天寒地冻的寒冷冬季让运动量势必断崖式下跌;

中医认为,冬季属干燥、阴凉。这个时候空气湿度相对降低,人们易出现皮肤、⿐腔、咽喉干燥不适;出汗少,内回圈不畅;易流失阳气;摄取大量高热量食物,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冬季经常喝热茶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分,尤其是普洱茶,有效调节人体内回圈,增强消化系统⽣理功效,可清肠、通便、助消化、祛除肠道多余油脂、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缓解高血压。

②.现代人无论是繁忙的生活节奏还是无论不在的电子产品,致使我们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代人饮食不正常.杂食.垃圾食品吃得太多,生活工作均离不开电子产品,各种电器的辐射.久坐.熬夜,还有各种污染情况,全民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杯热茶除了可以舒展一下身心.避免过劳的现象,也有多重的益处,对于自身的健康,健康是送給平日辛苦工作的好朋友最好的礼物!同样来一杯热茶可以说是这个凛冽的季节不可或缺的小确幸;

③.又赶上疫情复弹苗头正盛,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EGGG对于对抗新冠病毒有帮助;

如今,第二波疫情大有复来的迹象,这几天网络上流传着某医师“信誓旦旦”地宣布喝茶对于对抗新冠病毒有着很好的效果,不管是茶商为了营销掐头去尾故意混淆视听,还是研究初步验证,都要抱持小心审慎的态度,不过茶叶对于对抗病毒一直以来的研究已经证实确实有临床效果,所以疫情宅在家吃喝睡,喝喝茶,是极好的一件事情,减肥排毒还能颐养精神。

注:送茶文化,从古至今不仅在民间文人雅士.高官贵胄之间盛行,就连外交场合也不例外,古有乾隆皇帝多次以茶作为国礼赠送外邦使臣,今有共和国多次以茶为礼送给外国友人,现有以茶回赠蒙古国的3万头羊……

但每个人喝茶的习惯以及口味不同,到底要怎么挑选适合的茶叶,以及怎么搭配才可以让对方喜爱呢?

年轻人和年老者如何挑选?

1)年纪大

知道「茶寿」吗?

有三个意思“1.是茶的历史2.是茶树的寿命3.是茶的健康

汉字茶的笔画:草字头古时的写法「十十」是10+10=20的意思,底部纵写「八十八」是88的意思

「十十」的20+底部的88=108,故「茶寿」又称为祝贺108岁的意思。

所以赠送茶品包含着祈求长寿等意思,是赠送给年长者的人气礼品。茶叶所含的丰富有益物质,不仅可以对抗心血管疾病.降血脂和抑制血压上升.降血糖.预防龉齿.有助强化骨质等这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最主要的还是可以防失智~

年长者,赠送礼品,若选茶叶的话,应该选择茶性温和的为佳,红茶和熟普是最佳的搭配,更别说熟普有「老人茶」之称了,红茶和熟普都有暖胃散寒作用,生津止渴,促进肠胃消化,有助保持血管畅通,降血脂和血糖。

推荐:

小茶控·昔归熟普 2020年

小茶控的昔归古树茶,甄选临沧茶区昔归忙麓山古茶园中树龄在100-200年的古树早春茶箐,古茶树混于森林之中,自然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条件,高纬度低海拔(临沧邦东是整个云南普洱茶区唯一的高纬度低海拔茶)造就了昔归独特的茶叶品质。

注:普洱茶根据工艺和属性的不同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生茶色泽黄绿,滋味清爽,祛油脂效果更佳;熟茶色泽红褐、口感香醇,温润,暖肠胃,补足冬季流失的阳气。因此冬季经常饮用沸水冲泡的普洱茶非常有益健康。

小茶控·晒红龙珠 2020年

普洱茶和红茶的综合体

小茶控晒红龙珠,甄选昔归忙麓山古树春茶,经传统生晒工艺,手工揉捻而成。

小茶控·黄金砖生茶 2015年

古茶树上的老叶子,陈化后的“黄金叶

老黄片是指茶叶在筛选工序中按照生产标准挑拣出来的,条索疏松.粗大,不成条的这部分茶菁,基本都是第三叶,其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

古树老黄片选自百年以上古树茶,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相比嫩叶嫩芽,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较少,多糖类含量较为丰富,老黄片对胃的刺激更小,非常温和,以甘醇浓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2)年轻人

久坐.熬夜.辐射,几乎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标配关键词,身体健康提前透支,一杯热茶,不仅可以舒缓因繁忙的工作而紧张的神经,还有抗辐射.紫外线等作用哦,喝茶并不是“初老”的迹象,也不是老人的专属,养生.保健是各个年龄段都该进行的。

年轻人口感比较喜欢丰富有层次感的,能给自己带来精神振奋,这样也符合年轻人的特征。

推荐:

小茶控·白莺山生茶饼 2015年

佛茶,普洱胜地,临沧古树茶王冠的明珠

小茶控的白莺山古树茶,甄选白莺山古茶园中千年古树2015年的早春茶菁,佛茶胜地白莺山(普洱走四方、根源在临沧;万世自在佛、千年白莺山),高山云雾缭绕,清新的空气,古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千年古树比比皆是。

小茶控·猫耳朵生散茶 2020年

普洱新贵.传奇,茶界的小可爱

猫耳朵是临沧茶区的小叶种,芽叶相对其他古树小,又形似猫的耳朵,故名叫猫耳朵。量小,难采,难加工,品质好,(树叶细小,采摘难度系数增加,“熟练采茶工一天大约能采1-2两”,所以数量极其稀少)是为茶中精品!

小茶控·昔归生散茶 2020年

甜似冰岛.茶气比班章.低海拔古茶树之王

小茶控的昔归古树茶,甄选临沧茶区昔归忙麓山古茶园中树龄在100-200年的古树早春茶箐,古茶树混于森林之中,自然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条件,高纬度低海拔(临沧邦东是整个云南普洱茶区唯一的高纬度低海拔茶)造就了昔归独特的茶叶品质。

这三种人群如何选?

不常喝茶:

送礼对象不常喝茶,就觉得「以茶为礼」很不适宜?其实若遇这种情况,更得送茶了,为啥?茶叶是天然的保健品以及最健康的饮品,要引导对方做有益的事情,若对方吸烟喝酒,那么正正好对症状!这时候选茶品,可以从口味清淡.清香型的入手,这类茶品比较不激烈.涩味较弱,较易让新手接受。

推荐:

小茶控·白莺山生茶饼 2015年

这款茶,选自临沧茶区的百年古树,是五年陈茶饼,好茶的五年的陈化足以很好,茶滋味细腻清香.茶汤清亮柔顺.回甘强烈持久.饮完口腔满是冰糖甜久久不散,甜韵入喉两颊生津。

小茶控·昔归生散茶 2020年

这款茶,选自临沧茶区的百年古树,是2020年的新茶,扑面而来的是微弱的植物新鲜青味儿,回甘很好,强烈的野韵,茶香丰富多变且厚实,果香让人齿颊驻留,内质非常丰富,虽然是新茶,耐泡度很够。

偶尔喝茶:

这个人群,挑选茶品较为不易,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冷落,可以选择回甘比较强烈的茶品,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心,才会继续喝下去,不至于送的茶礼得不到应有的价值。

推荐:

小茶控·猫耳朵生散茶 2020年

这款茶,是小叶种猫耳朵,都说倚邦猫耳朵出名,但是你知道昔归也有猫耳朵吗?是2020年的春茶,浓郁且幽长的花香.强烈的回甘和久久回味的生津,澄亮.细腻新鲜的茶汤,让人流连忘返。

经常喝茶:

经常喝茶的人,更偏向老茶,注重养生保健,对于这样的茶客,真的非常好挑选茶品,因为他们接触的茶非常丰富,茶品只要不是特别劣质,一般中上等为佳,那么就会获得他们的喜爱。

推荐:

小茶控·黄金砖生茶 2015年

这款茶,来自临沧茶区的春茶,陈化5年的茶砖,都说老黄片是难登大雅之堂,其实是不正确的,虽然基本都是第三叶,但是正是如此,则造就了老黄片的内质异常的丰富,非常温和,非常耐泡。

小茶控·晒红龙珠 2020年

这款茶,采自临沧茶区的2020年的春茶,是经过日晒的红茶,工序是红茶的工序,白茶的日茶,以及云南大叶种。晒红茶香气刚柔并重,口感.香气和甜味更丰富和自然,韵味更悠长,且变化多端。综合了红茶和普洱的长处,拥有隔年陈的特点(日光干燥,有效保留了茶叶里的活性酶,让其有了后期酶促发酵转化的魅力),越放越好喝!

小茶控·昔归熟普 2020年

这款茶,来自临沧茶区的2020春茶, 水质黏稠、汤色红亮、汤感温润滑甜、水路细腻、味道纯、滋味厚重、茶香如兰,非常温和的一款即饮普洱熟茶,冬季的不可或缺的保健养生佳品。

不论是喜欢浓郁茶香的新晋茶友,还是爱品尝细致香气.回甘生津强烈的老茶客,都能在「小茶控」觅得最香.最甜.最对味的古树茶,小茶控古树茶坚持绝对不混茶,让您喝到的每一口茶都只有纯粹茶香,我们是原叶茶的践行者。不管是送礼还是自用,都是非常合适的!不管是谁送领导.送属下还是送父母.同事.邻居.亲戚,亦或是挚友~

王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反映着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思想的理念

11月29日,中国茶申遗成功;

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

同日,茗边平台推出系列报道“非遗·中国茶”,在业界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风雷动,旌旗奋。无疑,中国茶产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为此,茗边又推出了全新子栏目“非遗·中国茶——方方面面说非遗”。从行业大咖、专家或者普通茶友、消费者的角度好好说道说道。

待到东风起,还来就春光。属于中国茶的明媚春天终将伴随着此次申遗成功再次与我们不期而遇!

【本期嘉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王庆
茶是世界三大天然健康饮料之首,健康属性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可撼动。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超过30亿的人口喜欢饮茶。
茶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是中国及50多个产茶国农业助贫、扶贫的主导产业。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以及对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茶还是文化的载体,文明发展的见证。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表现在中国的制茶文化与饮茶文化。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的重要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从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珍贵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见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相关的技术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申遗可以有效的保护“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也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保护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其次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具有纯粹性和纯真性。反映着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思想的理念。申遗有助于通过保护文化的完整性,并在介绍传播文化的同时,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不同文明和文化,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对话,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制茶技艺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经验有助于促进减少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找到约64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