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下茶仓

找到约58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天下茶仓产品

刘仲华院士为临沧茶产业把脉开方把“天下茶仓”打造成“天下茶尊”

临沧是普洱茶原产地、滇红茶诞生地、蒸酶茶发源地,目前茶叶面积、产量、综合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然而,“大资源、短链条、低效益”依然是临沧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5月17日,出席2023红茶大会的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为临沧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临沧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在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史上和今天的茶产业里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临沧有很扎实的产业基础,拥有200多万亩茶园,占云南接近1/3的面积,同时,在上个世纪,临沧茶在我们国家茶叶以出口为导向的背景下,为中国的红茶、绿茶、普洱茶出口做了重要的贡献。”刘仲华院士说,今天,进入21世纪新的时代,应努力把上个世纪临沧“天下茶仓”打造成今天的“天下茶尊”。

刘仲华院士提出,打造“天下茶尊”中,临沧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努力。第一是要扎实做好200多万亩现代茶园的提质、升级、增效,在保护利用好古茶园、古茶树的背景下,使临沧现代茶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利用生态、有机、绿色的栽培理念,把临沧台地茶的产出和品质进一步提升。第二是要正确的处理优化几大茶类的结构。临沧可以产普洱茶、红茶、绿茶,也可以产白茶,那么应该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同时,擦亮滇红茶品牌的金字招牌,让曾经在国际市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滇红系列产品,今天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步拓展。同时,滇红系列的红碎茶产品也是代表中国红茶最能够影响世界红茶市场的品类,所以临沧要双循环,把红茶系列产品做到既有规模又有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很好的效益。第三是就普洱茶本身而言要正确的处理好生茶与熟茶的关系、品饮与收藏的关系,做到生茶熟茶同时并取,品饮跟收藏协同发展,多品饮少收藏。通过生产、品饮、收藏协同起来,使临沧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第四要加强临沧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尤其今天在生产春茶的优质产品之后,还有很多的夏秋茶资源留在树上,并没有很好的采收加工利用,或者有些茶被采收利用之后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要利用现代茶叶深加工技术,提取分离纯化茶里面的精华,来打造成为现代的大健康产品,包括天然药物、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化妆品等等,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第五是要国际国内市场同步推进。云南茶、临沧茶具有很好的消费者粘度,临沧过去这些年在国内市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临沧茶的品质魅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红茶系列产品可以进一步发力,做好性价比更好的普洱茶,让全世界人们感受普洱茶的魅力。在国内市场,要在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下,进一步使企业品牌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完整的市场体系。

“临沧茶的区域公共品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刘仲华院士希望在政府、行业、企业联动的同时,进一步使临沧的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要培养一批具有市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集群,使他们的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带领茶产业稳健发展,实现由政府输血向企业造血的华丽转身,使茶产业不但能够富民,同时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税收,能够使企业有很好的扩大再生产、做优产业的实力。

刘仲华院士认为,在今天,茶有品饮属性、文化属性、健康属性。临沧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茶产区,应把“茶旅文康”融为一体,实现茶产业的业态创新,尤其是当下,可以把“茶旅”融合做得更好,使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真正变金山。所以,临沧茶只要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推进产业发展,践行“三茶统筹”理论,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者:查海霞 徐珊珊 胡世虎

来源:凤庆视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天下茶仓,茶马古道,这里是云南!中国茶产区巡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有着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全国有19个省份产茶,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拉开帷幕,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积极响应,纷纷拿出看家产品,决战茶王。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茶产区巡礼”系列报道,用文字伴你云游各大茶叶产区,讲述茶故事,传播茶文化,提振茶产业,共享茶科技。且听,一片树叶的故事。


古往今来,云南和茶的传说流传不休。相传古六大茶山上茶树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当地人民将诸葛亮视为“茶祖”,将古茶树视为神树,并经常以酒水祭祀。清《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宝玉吃面后怕食涨,丫鬟们给他“熬了一吊子女儿茶。”这里说的女儿茶,便是普洱团茶的一个品种。从“武侯遗种”到女儿茶,历史的沉淀真实地诠释了云南种茶历史之悠久的特质。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茶叶种植大省,云南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茶自然条件和绿色无公害茶所必需的生态环境。同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习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人民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独特的聚居环境孕育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茶文化。

一山存一味,古树永流芳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明朝时,普洱茶称为“普茶”。到了清朝,普洱茶成为朝廷贡茶,因为其产地属于当时的云南省普洱府(即如今的普洱市),由乾隆皇帝赐名为“普洱茶”,普洱茶的历史由此展开。《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目前普洱茶主要分为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4大产区。不同产区海拔、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的名片。每一款普洱茶就像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让味觉疆域有了无限的延展空间。

临沧产区包括昔归、那罕、邦东、冰岛五寨等多个著名茶山,有“天下茶仓”之称,是产量最丰富的产区。保山产区位于澜沧江流域上段,在几大主要产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有高黎贡山、昌宁、石佛山等著名茶山,茶品特色与临沧很接近。普洱产区以景谷、澜沧、邦崴与困鹿山最为出名,所产普洱茶有蜜味,山野气息突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全部位于西双版纳境内,因此版纳产区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所产普洱茶口感香甜醇厚,香气独特。

普洱茶以古山古树闻名于世。作为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云南境内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据可查资料显示,中国有古茶树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以古茶树的茶青制成的普洱古树茶是普洱茶自然形成、历史积淀、产业基础和文化之源,是普洱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与一绿,奏响新篇章

云南不仅是普洱茶原产地,也是滇红和滇绿的故乡。滇红即云南红茶,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受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一行辗转抵达凤庆,采摘鲜叶试制工夫红茶、绿茶各约500克。两种茶样寄到香港,均获茶界高度评价。当局遂在云南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红茶以供出口,产品起初取名“云红”,后来改称“滇红”。

滇红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在创制伊始,便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出口创汇支援抗战的战略物资之一,被誉为“抗战茶”。

新中国成立后,滇红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凤庆县各个种茶村寨纷纷建立红毛茶初制所,省内其他县区也推广凤庆滇红茶工艺。1951年到1958年,凤庆茶厂共生产红茶6679吨,全部出口苏联赚取外汇,“一吨滇红茶换十吨钢”成为当时的传奇。1959年以来,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特级工夫茶,长期被用作外事礼茶,也曾被英国女王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很好的观赏之物,其独特的高品质可与世界上最好的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红茶相媲美。

云南绿茶简称滇绿,多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的滇青;另一种是经过高温烘青、炒青工艺制成的品种,包括安宁春绿、墨江云针茶、苍山雪绿、翠华茶、板山毫峰、昆明十里香等等。


一叶成一业,托起致富梦

从茶叶到茶业仅有一字之别,背后却是云南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深刻转型。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目前全省茶园种植面积高达740万亩,茶叶产量49万吨,有15个州(市)110余个县(市、区)产茶,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云南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打造“云茶”产业,厚植优势品牌,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云南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21年,“普洱茶”品牌价值达73.52亿元,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第二位。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增至1071.1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茶产业已成为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云茶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云南省要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人才,构建一支强有力的产、学、研、市场、文化全覆盖的云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引导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在科技攻关、技能培训、示范推广的优势,建设覆盖全产业链、全产区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打造“世界普洱茶鉴评与评估中心”,建立“数字云茶”产业综合平台。强化普洱茶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推广新工艺、新产品。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东方六禾武夷岩茶山场说:天然茶仓慧苑坑的“八百名丛”

在世界双遗地武夷山,不仅拥有碧水丹山的绝美风景,更有声名显赫的武夷岩茶,若说武夷岩茶三坑两涧中最大的山场,非慧苑坑莫属。慧苑坑是天然茶仓、禅意仙境。在慧苑坑深处,可品茶、悟道、通仙明。今天,武夷陈岩茶标准缔造者东方六禾为您讲述慧苑坑的亘古之美。

慧苑坑,位于武夷山玉柱峰北麓,整个山场宽阔,四周山岩林立,围成一个坑地,坑内日照光短、雾气浓重。章堂涧从章堂岩飞泄而下,使坑内潮湿阴凉、水土丰茂,地质层厚、烂石砾壤,且雨水充沛。气候、土壤、水分的完美比例,为茶树量身打造出绝佳环境。

慧苑坑作为武夷山核心正岩产区之一,传说中的“八百名丛”便起源于此。目前,慧苑坑仍有铁罗汉、白鸡冠、白牡丹、醉海棠、白瑞香、正太阴、正太阳、不见天等历史珍稀名丛,以及奇丹、雀舌、黄观音等名丛新秀。

若问慧苑山场哪个茶树品种最为知名,当属老枞水仙。来到慧苑坑,一眼便望见那一丛一丛布满青苔的老枞。这里终年云雾缭绕,植被葱郁,山泉潺流,使水仙茶树得以颐养天年,造就了东方六禾老枞水仙的醇厚与柔滑,使其拥有了纯正苔藓味和香醇木质味,劲道十足、岩韵尽显,其霸气可与顶级肉桂所媲美。

慧苑坑涵盖范围广阔,分为芦岫,古井、竹窠、鹰嘴岩、玉柱峰等众多小山场。其中古井老枞八面威风、名气最甚。枫树窠上水仙是根式岩上少有的百年老枞。苍老的水仙茶夹杂在火红的枫树中,红绿相映,甚是好看。其口感更是相当震撼,令人欲罢不能。

慧苑坑不仅是茶树生长的理想家园,还是一个不经雕琢的禅意之境。一座历史悠久的慧苑寺,座落在慧苑坑内。寺院外,岩茶飘香,风景宜人;寺院内,青灯古佛,香火旺盛。“慧苑寺”寺名,缘于唐代慧苑大师,初建于宋朝,现建筑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建,2000年重新修复。

古寺周围有钟岩、鼓岩、回龙峰、玉柱峰等奇岩怪石。寺庙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颇具南派建筑风格。寺旁清流汩汩,飞瀑交响,苍松翠竹掩映,金蝉翠鸟和鸣。外墙画有道教的八卦图,是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见证。寺内则古楹联众多,书法优美遒劲,文词隽永。

据载,朱熹为古寺留下木匾“静我神”,原悬挂在南庑门额,残匾现存武夷山博物馆内。大殿外侧一幅楹联“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攀玉柱佛庄严”,巧妙地把寺院前的景观流香涧、玉柱峰嵌入联内。殿内抱柱的另一幅楹联“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楹联之一,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找到约56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