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苔茶舌尖上的中国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北川: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北川种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据北川县志记载,北川茶始于唐、宋,产于北川县双潭乡(今通泉镇)境内“龙潭子”的“绿昌明”茶,早在唐代就成为四川的八大名茶之一,神泉小团作为唐代贡茶产品。北川茶树长期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以上高山密林,为适应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等自然环境,形成耐寒、芽壮、叶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征,是制作绿茶的优良品种。“北川苔子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安全的优质特征。2009年“北川苔子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9年“北川茶叶”获得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979年北川珍眉茶出口美国,首开四川茶叶出口先河。2019年北川纳入省委、省政府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30个重点茶叶县之一,2020年被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绵阳市五星级农业园区,2021年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县。

近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川紧紧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布局,扎实抓好茶产业发展,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由县人大主任任“链长”的茶产业全产业发展“链长制”。按照县委县府“五个一”发展理念(一个全产业链的茶产业规划、一套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体系、一个叫得响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一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北川苔子茶百年古茶树保护条例》。截至目前,全县现有茶叶面积9万余亩,加工营销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县市级龙头企业11家,全县茶叶加工厂房面积6万余平方米,加工设备661台(套),茶叶加工产量1250余吨,茶叶综合产值4.5亿元。力争“十四五”末,争取创建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成1个茶叶主题公园、1个茶学院分院、20个茶文化庄园,茶叶种植面积达1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01

高起点编制全产业链规划

与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川农大、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编制《北川羌族自治县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全链条规划》。

02

精准制定系列扶持政策

制定了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一”实施方案》《北川羌族自治县争创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工作实施方案》《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方案》等系列文件,设立了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拟兑现2021年茶产业奖励新型经营主体等资金175万元,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和东西部协作项目投入财政资金3149万元,33家涉茶业主贷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277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500余万元投入茶产业发展,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吸引国家级龙头企业广元米仓山茶业有限公司入驻北川生产茶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投入优势。

03

高标准构建茶叶质量体系

依托川农大、省茶研所等茶叶专家团队开展“北川苔子茶” 种植、加工、包装等质量体系建设,建立茶叶博士工作站,开展“北川苔子茶”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开展高端茶产品“旗枪”批量试制工作,配套制定了《北川茶叶生产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产品 北川苔子茶》标准,绵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2个标准。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的茶叶质量标准,让北川苔子茶在单品上突破,可识别性高,实现生产销售企业有一套统一的北川苔子茶质量标准。

04

培育叫得响的北川苔子茶品牌

依托优越的北川苔子茶资源优势,全县获评“三品一标”认证茶产品4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3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1个,开展“北川苔子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相关资料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全县有“佛泉”“禹露”“九龙谷”等20余个茶叶商标。“古羌红冠”“古羌香芽”获第九届国际茶博会金奖,“羌芝灵芽”荣获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金奖,“羌笛”被认定为“四川名牌”产品。羌山雀舌、禹露茶业2家入选全省使用“天府龙芽”地理标志产品企业。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培育“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组织相关企业抱团参加各类茶产品展销活动,先后在第十届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进行专题推介。在2022年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茶叶评优活动中,“羌芝灵芽”“原生态龙爪”“古羌红冠”“红珍”4款产品获金奖,“尔玛红”红茶获第七届亚太茶茗评比特别金奖,8月27日,在中国工夫红茶斗茶大赛上,“尔玛红”再获功夫红茶(芽型)金奖,“尔玛红尊”斩获功夫红茶(芽叶型)金奖。在“蒙顶山杯”第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中,北川茶产业协会“黄大茶”获特奖,“北川黄芽”获金奖;北川禹露茶叶公司“北川黄大茶”获金奖,北川莫朵格依茶业有限公司“莫朵郎萨”黄大茶获金奖;北川尔玛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尔玛凰羽”黄大茶获金奖,四川古羌茶业有限公司“大羌黄”黄大茶获银奖。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展示,在园区及主干道设置品牌宣传标牌,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举办羌茶节、古羌茶艺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研学活动等展示中国古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央视、新华网等各级主流媒体持续高度关注北川苔子茶,提升北川苔子茶品牌影响力。

05

探索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采取“高矮搭配、长短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辐射带动养殖、采摘等一大批关联产业,推行“茶+果”“茶+豆”种植模式,在茶园周边建设小型白山羊、黑猪等圈舍,充分利用养殖场沼液沼渣浇灌茶园,为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提供有机肥。在防止耕地“非粮化”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实施低产茶园改造提升,完成低产茶园改造5000余亩,建成以擂鼓镇、曲山镇、陈家坝镇和都贯乡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1.6万亩,园区喷灌面积达到3000余亩,新增茶园产业道路18.5公里,其中擂鼓镇彩化游步道6公里,在陈家坝金鼓村安装智能虫情测报灯、联网型风吸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备,依托社会化服务,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等统防统治技术服务,实现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开展茶叶技能人才专题培训、茶叶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技术培训150人次。建成牛义贵(古羌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吴红羌茶手工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县级),培育非遗传承人9人,评茶员、制茶师、茶艺师等38人。2022年“羌山工匠”王全在全省“天府龙芽”手工制茶中荣获全省一等奖,全省仅1名,通过人才培育工作,手工制茶水平不断提升。

06

发掘舌尖上的羌食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钟灵毓秀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北川独特的农业产品。天蓝草绿、山清水秀的北川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羌食荟”。下一步,北川将通过加快品种更新、加强品质提升、健全品牌管理、扩大品牌宣传等举措,把“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不断提高“羌食荟”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变迁,通过对传统羌茶的继承和升华,北川苔子茶味道穿越了历史,与人们的舌尖相遇,与心灵相通。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北川将继续通过对羌茶文化的发掘,拓展产业链的延伸,为传统文旅赋予本地特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川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黎开强 视频:金子招牌

来源:嗨北川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中国人永远的时尚饮料!最潮中国风!最爱中国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茶叶是中国人喜爱的健康饮品,茶是联合国推荐的六大天然健康饮品之首。

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但不变的对其保健作用的肯定。

健康、天然、人情味,日常重复消费的茶及相关茶饮品,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其根源正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也是是中国人社交沟通与自身健康需要的永远的时尚饮料!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文化亦是中国文化的一道奇特的景观。

每当繁忙之后,放下手里的工作,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中国茶,实乃人生之幸!

中国现当代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茶“;鲁迅《喝茶》这篇文章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于是用盖碗,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林语堂更发出妙论,其发明“三泡”说最著,曰:“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十二三岁幼女,第二泡适如十六七女郎,而第三泡则泯然少妇矣。”

现在的茶与茶饮方式追根溯源要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下圣旨“禁团茶、造散茶”,于是茶芽类炒青茶大量涌现,特别是皇室贡茶的四川雅安的蒙顶甘露,其三炒三揉的制茶工艺,达到了绿茶制作技艺的巅峰。

同时清饮之法也流行全国,饮茶之风蔚为风尚,从皇帝到百姓,从庙堂到田间,文人品茶著茶书、茶文章也成为风雅之事。(明朝关于茶的著作多达50多种,这也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对茶品以及品茶环境总结的非常精辟到位,影响至今。

让我们看看这些前辈怎么要求的:

徐渭要求:"

“品茶适宜在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石、绿藓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陆树声特别推荐十二种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

“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许次纾对饮茶的境界:"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屠隆建议:

饮茶之人宜少,客人太多则吵杂毫无风雅可言,一人独饮叫“幽”;二人对饮叫“胜”:三人、四人饮叫“趣”;五、六人饮叫“泛”;七八人饮叫“施”。

冯可宾作为明末年进士和资深茶人,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品茶十三宜

一、宜“无事”。无事,则品茶时才能超凡脱俗,悠然自得。

二、宜“佳客”。人逢知己,一茶在手,推心置腹,海阔天空。

三、宜“幽坐”。幽雅的环境,能使人心平气静,无忧无虑。

四、宜“挥翰”。墨茶结缘,品茗泼墨,可助清兴。

五、宜“吟诗”。茶可引思,品茗吟诗,作为助兴。

六、宜“徜徉”。青山翠竹,小桥流水,花园小径,胜似闲庭信步。

七、宜“睡起”。早晨醒来,清茶一杯,可清心静气。

八、宜“宿醒”。酒足饭饱,品茶可醒酒消食。

九、宜“清供”。品茶时佐以茶点,茶食,自然相得益彰。

十、宜“精舍”。茶室要幽雅,可增添品茶情趣。

十一、宜“会心”。品饮名茶时,要专注用心,做到心有灵犀。

十二、宜“赏鉴”。要精于茶道,学会鉴评,懂得欣赏。

十三、宜“文童”。旁边有专人服务,煮水奉茶,得心应手。

品茶七禁忌

一是“不如法”。指煮水、泡茶不得法。

二是“恶具”。指茶具挑选不得当。

三是“主客不韵”。指言行粗鲁,缺少修养。

四是“冠裳苛礼”。指职场官场间不得已的被动应酬。

五是“荤肴杂陈”。指大鱼大肉满席,咸酸苦辣俱全,不得品饮。

六是“忙冗”。指忙于事务,不能静心赏茶,品茶。

七是“壁间案头多恶趣”。指室内布置凌乱无章,令人生厌。

……

看到几百年前的茶界老前辈、老祖宗、老专家们关于品茶的经验总结,是不是很震撼,很专业,很中国!而且这些宝贵的经验总结,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永不过时,至今还被茶人民奉为圭臬,更是茶行业从业者学习的基本知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不管科技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商业越发展越发达越需要社交,而社交必喝茶;身体要健康,也一定要多喝茶。

据相关报道: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40%的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80%的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

所以说,茶是中国人永远的时尚饮料!

中国茶,秉独一无二天地灵气,承千年茶文化祖荫,拥数亿非茶不饮的消费者,值此中国消费结构性升级大环境,可以说:天时、地理、人和、万般宠爱集于一身。

茶,形而上是雅文化,形而下是俗文化,融合三教,畅达九流,作为世界天然饮料之首,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待客礼仪之道与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生活记忆,独有的民族符号,绵延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载体,不仅会在舌尖上体验和延续,更会成为和谐中国最好的世界名片与使者!

来源:蒙顶山甘露堂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

古人云: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藏茶是中国茶的典型代表


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


形成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

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堪称嗜茶如命

他们同样把茶融入了生命

融入了文化......


【大相藏茶】走遍中国——藏茶养生

追溯藏茶
茶马古道的繁荣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

据藏族史料记载

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

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

茶马贸易开始的

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

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

可以说是先有“互市”

后有“古道”

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

尼泊尔、印度境内

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

古代贸易通道


1000多年来

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

茶叶输送到西藏

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

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

中国唯一的对外陆路通道

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

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

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

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舌尖上的藏茶


藏茶主要产于雅安,雅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赋予了茶树出众的品质。那么藏茶的养身功效仅仅是源于茶树产地的特殊吗?它的选料与工艺,与其他种类的茶叶相比是否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成熟的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藏茶原料的选择,与其他茶叶不一样,不是寻常的一茶一叶,而是选取带着茶梗的三四片茶叶,叶片成熟、营养丰富,与精细的嫩芽相比含有更加丰富的粗纤维。用这样的原料制作的茶能促进饮用者的肠蠕动,更可以吸附油脂,对于以高脂肪食物为主的牧区藏族百姓,这样的茶叶可以补充他们饮食中的膳食纤维素,帮助分解和消化油脂。


藏茶的特色加工流程

藏茶的加工工艺包含32个以上加工程序,主要为“成熟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压型”等工序。

茶叶在发酵期内通过微生物降解、氧化聚合等多种理化因素,使茶中的强刺激性物质消失或纯化,使有机物质保存下来。而其它茶类的制作工艺多根据不同茶类的特性专设,相对简单,不像藏茶这样漫长复杂的制作周期。


品赏藏茶有四绝

“红、浓、陈、醇”。“红”指茶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酣畅;“陈”指陈香味,且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醇”指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藏地其他茶饮


酥油茶:体验藏地生活的入门饮品

初饮酥油茶

很多人可能不习惯这种味道

但对藏族同胞来讲

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

酥油茶颜色与浓可可茶相似

喝一口茶,茶香很浓,奶香扑鼻

有一种特殊的回味


酥油茶不只好喝

还有很多好处

缓解高原反应

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甜茶:悠闲生活的“慢节奏”

甜茶

其主要原料为牛奶

红茶和白砂糖

甜茶前身据说是英式红茶

19世纪由英国人带来

甜茶呈不透明的乳黄色

由红茶熬汁

加入牛奶和白砂糖

充分搅拌而成,略稠,浓香扑鼻


在拉萨

喝甜茶是“慢拉萨”悠闲生活的缩影

都说西藏的生活节奏慢

在茶馆中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慢”


清茶:最简易的大众饮品

“恰汤”在藏语中意为“茶汤”

“恰汤”所需的茶叶主要

来源地为四川雅安等地的砖茶

藏族群众将砖茶放入水中长时间熬煮

经过过滤后

将从茶叶中浓缩的茶汤保留并储藏


“恰汤”的制作很简单

只需在烧开的热水中兑入少许的茶汁

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完成了

如果在茶碗中放入些许酥油

并倒入清茶

这也是酥油茶最简易的制作方法


饮茶习俗


藏族人喝茶从娃娃抓起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

与茶有关的习惯

比如煮好的茶

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

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

为别人斟茶的时候

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

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

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

藏区的牲畜也“喝茶”

在藏族牧区的习俗中

喝剩的茶叶渣也不会直接扔掉

藏族认为茶能添畜力

所以会把茶叶渣添在草料里饲喂牛马

在很多农区春耕之前

也会将茶叶、糌粑、酥油拌给耕牛吃

农民认为这样牛耕地就更有力气


养身

小知识

藏茶的养生疗效自古相传,可喝惯了清茶的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藏茶还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神秘功效,可谓养生保健的古方特饮。


①抗氧化功效;

②降低三高,抑制动脉硬化功效;

③抗辐射、抗突变、抗病毒功效;

④调理胃肠和改善代谢功效;

⑤解毒和优化水质功效;

⑥全方位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辑 李霞

审核 翔雄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