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松溪茶园

找到约30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春茶中国行⑤松溪为什么能成为“茶叶状元县”?

近年来,福鼎白茶的火热带动了全国多地白茶的兴起,政和白茶、云南景谷大白、湖南桑植白茶、柘荣高山白、松溪九龙大白等开始崭露头角,走进消费者的视线。

3月26日,伴随福建的阴雨连绵,“春茶中国行”来到了第五站——福建省松溪县,一探白茶后起之秀“九龙大白茶”。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泉、生产股股长汤忠福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一行,走访当地茶园,对话代表性企业负责人。

松溪县茶园。 受访者供图

01

转变:从茶农到厂长

采访当日一直伴随小雨,没有采摘鲜叶,我们首先到的是松溪县山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负责人倪贵清正在忙碌地对前几日采摘的鲜叶进行第二次摊晾。看到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他忙介绍目前的制茶进展,以及在具体环节中的要求、难点、标准等,可以看出,他有一套自己的制茶理念。

采访中,他对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说:“原来普通茶青价格只有40元/斤,改种九龙大白茶以后,2022年茶青最高卖到180元/斤。2023年的雨水来得稍晚,加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能卖到150元/斤,收益还是不错的!”

从倪贵清身上我们看到一位普通茶农通过一片叶子,不断努力,用心做好茶,实现了人生的转变。当下,他的3000平方米厂房已经准备就绪,加工设备和相关许可证书全部到位,他即将迎来“第二次挑战”。下一步他还将继续和村里开展合作,争取到村集体更多资金入股,做大做强松溪人自己的品牌茶叶,让更多的人喝到好茶,喝到放心茶。

松溪县山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倪贵清在摊晾茶青。

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松溪县大力推广松溪九龙大白茶这个优质茶树品种,给了种植户很大的补助。倪贵清说:“2023年,合作社带动了60多户东边村民改植换种九龙大白茶160多亩,我自己的茶园也改植了50亩。”

据了解,松溪现有茶叶种植面积合计8.2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5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6500亩。2022年,一产总产值7.8亿元,茶园亩均收益9500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1000元。全县共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含合作社)248家,其中获得SC认证企业5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2022年全县茶叶加工总产值10.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亿元。

02

夯实:让生态茶成为“金招牌”

松溪县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县,红茶、绿茶、白茶、花茶等品类齐全。基于在生产端的优势,当地茶叶在供应链端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县茶叶年产量1万多吨。

茶叶品质的提升,不仅需要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也需要生态、绿色的原料做保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走进松溪县茶平乡的有机茶园基地,虽与印象中的风和日丽略有不同,但绿意盎然的茶树仍然格外显眼,“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示范茶园”的标语竖立在茶园中央,“好生态”成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的“金招牌”。周泉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茶平乡是松溪县最大的产茶区。2022年茶叶总产量3780吨,占全县三分之一,产值4.6亿元。此外,渭田镇、郑墩镇也是松溪县的重要产区。”

成立30年的湛峰茶厂。 受访者供图

创建于1993年的湛峰茶厂,坐落在茶平乡的湛卢山脚下。湛峰茶业负责人陈兴亮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面对市场变化,茶厂不断追求“量”到“质”的转变,好工艺、好生态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30年的发展,茶厂已经成为当地茶农信得过的“领头羊”。采访当天,厂外是细雨濛濛,厂内却有不少茶农前来交易。“雨天的鲜叶能收吗?品质可控吗?”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问道。“只要有茶农来交易,我们的大门随时敞开。”陈兴亮说,“师傅们会根据当时鲜叶品质来定价,确保茶农们劳有所得,我们会根据茶青品质来生产不同等级、不同品类的茶品。至于销的问题,我们想办法。”

经过不断探索、研究,2007年“湛峰”品牌通过国家QS食品卫生生产许可证,“湛峰”系列茗茶以“味醇、香郁、耐泡、色翠”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今,湛峰茶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03

契机:品牌即“王牌”

白茶的兴起,为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据记载,九龙大白茶母树茶园发现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树龄150余年。因在双源村九龙岗被发现,民间称为“九龙茶”,当时以药用为主,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20世纪60年代,九龙岗上发现数十株百年老茶树,因叶片硕大、毫心肥壮、绒毛洁白,最终被命名为“九龙大白茶”。

“龙嘘”品牌引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龙说》首句“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中的“龙嘘”二字作为品牌名称。创始人李光发从父辈的15亩茶园到现今的数千亩茶山,从村部的公用茶厂到自建占地20亩的现代化茶厂,两辈人的心血倾注于此。对于李光发而言,“龙嘘”传承了父辈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也凝聚了坚守茶品质的初心。

“龙嘘”品牌创始人李光发在摊晾茶青。 受访者供图

在简短的交流中,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感受到了李光发对茶的热爱,以及对这片叶子所倾注的心血。李光发说:“九龙大白茶有着独特的基因,它不仅是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区域公用品牌。借助白茶市场的东风,九龙大白茶定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认为,品牌的力量不可小视,在政府与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松溪茶产业定会出现几个强势品牌,甚至成为茶行业的王牌。

提到2023年生产的情况,李光发坦言,今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均下滑30%,整体价格也略有下降。价格回落的原因,一部分是受鲜叶品质影响,一部分受消费市场的疲弱影响。

对于九龙大白茶在市场中的契机,李光发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茶叶在任何时候都要讲究品质,品质来自土地、来自生态、来自地域香、来自品种香。我们应当尊重土地,发挥茶的健康价值,这杯茶才能走得更远。松溪茶产业虽然没有经历过高速发展,但稳固的生产技术、有机的生态茶园,给我们当下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品牌是我们新的契机。”

04

寻根:借良种扩版图

百里松荫碧长溪,风来拂面见云行。

松溪县风景如画,是闽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它与福鼎、政和、建阳是中国白茶的四大传统产区。近年来,当地通过不断改植换种,九龙大白茶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更因其鲜爽甘甜、内含物质丰富,被陈宗懋院士称为“白茶中的王子”。

雨中生机勃勃的松溪茶园。

周泉向记者介绍,自20世纪60年代起,松溪主要生产茶叶品种在绿茶、茉莉花茶、红茶之间更迭,导致九龙大白茶优异的品种优势未被发现。1965年,松溪县茶叶技术人员对郑墩九龙岗这片发芽早、白毫多的老茶树进行优良单株选育;20世纪80年代,松溪茶叶单产和品质跃居福建省前茅,被誉为“茶叶状元县”。

1998年,九龙大白茶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福建省级茶树品种,并于2009年列入省级优异种质源保护目录,在郑墩镇双源九龙岗设立了九龙大白茶省级优异种质源保护区。

2013年,伴随白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松溪开始用九龙大白茶制作白茶,成为茶界的一颗新星。2020年,松溪县制定《松溪九龙大白茶》《松溪九龙大白茶栽培技术规范》《松溪九龙大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以及实物标准样,并建立“陈宗懋院士团队服务站”,至此,开启了松溪“九龙大白茶”公用品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在松溪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松溪县茶农开始大力新改种植九龙大白茶,茶产业成了当地茶农、茶企增收致富的新希望,也成了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松溪:以产聚才 以才促产

“好山好水出好茶”,松溪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截至2022年底,松溪茶园规模8.2万亩,其中绿色生态茶园6.21万亩、有机茶园认证0.72万亩。

△松溪茶山风光(吴明健 摄)

以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产业,已成为松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随着松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坚持人才与产业、项目与平台、政策与服务互融互接,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共兴,为松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科技赋能提升品质

雨后茶山,层叠翠绿。来自省农科院农经所、茶叶所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专家们走进松溪县祖墩乡龙源有机茶场九龙大白基地,开展茶园套种绿肥试验。

得益于科特派团队的精心指导,从种植源头管护到企业加工生产,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助推松溪茶叶品质持续提升,产业效益显著增加。

△祖墩乡龙源九龙大白基地。(周燕兰 摄)

“在科技特派员的助力和加持下,我们茶叶品质更加优质,生产方式更加高效,2022年,300亩有机茶园获得了有机认证,获得了多项茶赛事金奖。”福建湛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美兰说。

为有效推动科技力量导入茶产业发展,松溪县不断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派驻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陈宗懋院士工作服务站、高峰专家服务团等高层智库资源,发挥各类科研人员在技术和专业方面的优势,引育茶叶新品种12项、推广茶叶新技术23项、研发茶叶新产品14项。今年,当地开展专家“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活动7次,指导茶农200余人次、茶企20余家,不断完善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产品制作、茶品牌打造等产业链技术服务。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好茶引得天下客,品茗共叙茶话情。7月13日,以“生态松溪·九龙好茶”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松溪)茶商大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行业专家学者及各地茶商相聚松溪县,共叙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

△图片第四届中国(松溪)茶商大会开幕现场。资料图(图源:松溪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当地以松溪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牢固树立从“一片叶”到“一条链”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思路,高位嫁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农业农村部茶叶指导组专家高峰等平台与专家学者,定期举办中国(松溪)茶商大会及各类茶叶技能评比竞赛,为促进松溪茶旅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高端的人才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促进人才合作项目落地,撬动产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松溪九龙大白茶品鉴交流会现场。资料图(图源:松溪融媒体中心)

据了解,2022年,松溪县茶产业产值7.8亿元,茶园亩均收益9512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11000元,全县共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含合作社)248家,其中获得SC认证企业5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2022年全县毛茶产量1.25万吨,茶叶加工总产值10.8亿元。

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茶山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对土壤的肥力要求更高,可适当再增加一点有机肥料。”在松溪县茶平乡九龙大白茶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上,县茶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吴学荣正带领着茶叶专家团队进行茶叶种植指导,来自企业、乡镇(街道)的50余名学员边看边学、认真记录。

近年来,松溪县充分利用县乡党校、职业学校、龙头企业和各类协会等培训资源,针对茶叶种植、采摘、制作等技能需求,开发适合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培训资源库、教材和网络课程等培训资料,大力开展立体式全覆盖的各类培训活动,邀请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课程教授,指导服务覆盖全县茶农1万余人、涉茶企业200余家,培养制茶系列助理工程师13人、工程师24人、高级工程师3人,为全县茶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科特派员向大家讲解茶叶种植知识。资料图(周燕兰 摄)

“在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下,2020年我种植九龙大白茶86亩,截至今年3月底,已销售茶青8万余元,预计全年收益达20余万元,种植的第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祖墩乡坑口村茶农陈尚青开心地说。

以茶为媒,聚才育才,松溪紧紧围绕“产才融合”这条主线,用“一片叶”留住“一批人”建设“一座城”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今,松溪正着力发展以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产业链,努力做好“三茶”融合这篇文章,茶产业初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下一步,松溪将围绕松溪九龙大白茶全产业链与茶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以用为本、引育并重”的人才培育机制,不断壮大茶产业人才队伍。

来源:闽北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松溪白茶史寻迹

福建松溪白茶历史悠久,以药用为先,逐步过渡到饮品,再发展为贸易。笔者多年按其脉络轨迹查证,将史料初步整理,以《松溪白茶史寻迹》为题发表于《中国茶叶》2019年第一期。现以同题将继续挖掘的史迹作进一步整理,意在抛砖引玉。

一、遂应场茶之缘

遂应场位于松溪县城东南路60 km,自古以来属松溪县辖地。这里山川奇秀、山高谷幽、怪石嶙峋、峻壁峭岸、云雾缭绕;下辖里村、吴家村、村尾、上碓村、叶家村、殷村6个自然村。据志书载,1941年10月松溪县遂应场面积26 km²,划政和县一区管辖。该地有座仙岩名山,因此该地所产的茶称为仙岩茶,原是野生小菜茶品种,多生长于岩层石隙之中。

唐宋年间,仙岩茶归建茶亦称北苑贡茶。经过蒸压制成团茶、饼茶类作为贸易所用;也有把仙岩茶进行晾晒作为民间药用。当时没有把茶按加工进行分类,通常把有茸毛显白毫的茶品种称为白茶。1115年,皇帝宋徽宗喝了关隶县送来的极品野生白茶,称赞不已,故把政和年号予以赐名。遂应场仙岩茶与朱熹之父朱松也有茶缘故事。1118年,朱松任政和县尉期间,爱茶如命,常饮仙岩茶。1120年,其父朱森病故,故选址与遂应场近在咫尺的政和铁山风林村护国寺西下葬。朱松在此为其父守制3年,题下“久知喧寂两空华,分别应缘一念邪;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煮茗对梅花”。此诗以煮茗之感慨寄表思念,也说明茶叶药用价值可与芍药媲美。南宋遂应场开采银矿至明朝末封矿,鼎盛时期,成为福建历史上最大的银矿。这加速了仙岩茶生产和采制的技术交流,激活了茶叶产品贸易。清同治三年(1865),由松溪县商民《恒利和》商家一次性发往延平分局码头茶叶有大箱117件,小箱159件,达5205 kg。经延平的水门码头转到福州港再出口国外。这批茶经松溪水路从梅口埠码头上船,顺松溪河沿建溪、南平运抵福州。

清·同治年间赋税后“给商执照”(图中的铁茶实为红茶,照片由收藏家魏水才提供)据《松溪县志》记载,1892年全县产茶235 t,半数以上仍是白茶。即使因内战影响,1934年松溪茶山仍有1280 hm²,白茶销售67.5 t,占总产105 t的64.5%。松溪管辖遂应场历经1681年,1941年10月才划属政和县管辖。遂应场在松溪茶业发展史上起到不可磨灭的、卓著的牵引作用。

二、西北路白茶起源

松溪县西北路花桥乡的圹边、路桥、寺坑、大浦、源尾等行政村是松溪县主要老茶区之一。客家族人入驻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马窝自然村有300多年,将客家文化中的“山歌”带入,形成了松溪地域的“马窝山歌”,距今已有280年历史。

花桥乡与毗邻建阳樟墩吉坑毗邻。吉坑在清乾隆中叶(1772—1782),创制不炒不揉的工艺白茶,是中国白茶最早发源地。由于花桥与樟墩两地紧邻,言语与民间习俗一样,相互贸易与嫁娶频繁。清道光年间(1821—1861),这里就已传入白茶工艺。随后松溪郑墩的青山、双源、梅口等地也相继制白茶,利用当地菜茶制成的小白茶称为“白仔”。光绪初年(1875),又从水吉一带引种水仙品种制作水仙白。

91岁高龄的郭小奴解说老白茶的来历

百年老陈白茶至今仍可为药用

根据诸多史料分析,同治至光绪年间,是松溪白茶与红茶的盛产期。清代末至民国中期,白茶生产比重占据优势,性价比高销路广。

三、松溪茶迎来新发展

由于战乱影响,松溪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猛降。1949年,全县茶园只剩53 hm²,产量13.5 t。新中国成立后,松溪茶业发展的历程呈现了三大显著特点。1. 茶园建设恢复快

据全县毛茶采购统计资料,1956年8月20日,全县收购茶叶总量19.48 t,其中红茶为8.97 t,占总量46.0%;白茶为8.23 t,占总量42.2%。据1962年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记载:1961年全省白茶收购总量为157.5 t,松溪白茶为28.5 t,占全省18.1%,列全省第2位;建阳列第1位,福鼎列第3位,福安与政和分列第4、5位。其中全省大白收购为35.7 t,水仙白为3.5 t,松溪达26.65 t,居福建第一位。

张老与松溪茶企山之韵公司高敦顺合影

2. 茶叶产量增长快1975—1982年,松溪县连续8年茶叶亩产超百斤,故有“南有安溪,北有松溪”的美称。全省各兄弟县纷至沓来学习参观,推动了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3. 松溪九龙大白茶成了“白马王子”1963年,郑墩双源村茶业队在九龙岗上开辟生产茶山时发现有3棵老茶树发芽特别早,芽梢肥壮且白毫特多,遂用压条方法繁殖了20多株,经研究初步掌握了其品种特征,并将双源村引种的大白茶取名九龙大白茶。后该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后被认定为省优良种(编号:闽审茶1998001号),为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松溪白茶产业落后于福鼎、政和等地,近几年才开始迎头追赶。为此,松溪县把助推松溪九龙大白茶发展作为促进白茶产业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2021年,松溪引进福建省级龙头熹茗茶企建立白茶产业园,批给基建用地4.9 hm²,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22年5月完成一期精制车间和仓储建设,从而带动松溪白茶的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