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四川马茶

找到约966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圆满落幕!

       2020年5月21日,由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和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主办,四川茶为国饮茶业有限公司承办,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协办的“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师徒茶艺汇演”在成都富力广场1楼前厅举办。

  活动秉承“传承师徒文化、弘扬匠心精神、助力茶业发展”的中心思想,全方位地呈现以茶为中心、以茶为源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做好茶人的传、帮、带工作,让茶业得到更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本次活动现场茶艺汇演节目 12个;校企联合示范单位签约12个;到场茶艺大师、工匠、茶艺教师30位;优秀茶人60人;网络直播观看总数40万。在首个“国际茶日”当天,我们一同为茶文化的传播与茶经济的活跃携手前行,华夏茶学全体教职员工感谢您的辛勤付出与大力支持!每一个成果的呈现都因您的到来,未来的茶路华夏茶学愿与您一同前行!

  本次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一共分为“茶传千古、茶缘天下、茶亦可期”三章,包含茶文化汇演、学徒拜师仪式、校企合作典范单位签约、旗袍走秀、四川首个茶人节颁奖典礼等。

  上午9点半,3位主持人走上舞台,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有:

  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何修武先生;

  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杨旭爽经理;

  华夏茶学创始人、茶为国饮董事长余良先生;

  华夏茶学创始人、万萍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万萍女士

  活动现场同时还开启了优秀直播团队评比:直播今日活动在下午16:00发布直播截图到“国际茶日华夏茶学直播3群”,群内工作人员通过对观看量、转发量、点赞人数的累加汇总评出优胜奖、优异奖、优秀奖。

  师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特色,本次活动主要内容之一便是新型学徒茶艺汇演,华夏茶学2017年更是成为了“传承师徒文化,打造技能成都”新型学徒制班组建设示范单位。

  主持人首先邀请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创始人、茶为国饮董事长、四川十大文化传承人余良先生致辞,并对新型学徒制的重大意义作发言。

  一片树叶遇水而发,自远古到当下铸就无数传奇。茶不仅是生活更是诗与远方。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深信茶必将再传千古。活动第一章:茶传千古,观看茶文化汇演,共享茶韵悠悠。

  茶人向丽带来第一个茶艺表演:藏茶茶艺展示《藏茶密语》。藏茶千年、蒙顶遗风、圣域飘香,藏茶的底蕴写满了蒙顶的古韵与西藏的纯净,还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千古佳话。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诗一般的茶,集花之味、茶之韵于一身,茶有花的芬芳,更有茶的清香。接下来是子瞻茶业有限公司李嫒鸳、李婷带来的茉莉花茶艺展示《茉莉飘香》。

  第三个茶艺表演,由天心茗茶雷丹、幸彩彩来演绎——《非花非叶自是香》。

  宋代时期,焚香、插花、挂画、品茗即成为“生活四雅事”。花与茶自有一种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品茶品人生,观花观世界。茶与花的表演让现场的客人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知与感悟。

  西南乃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巴茶蜀饮,师徒传承”正是茶文化传承所必须的,由成都巴茶蜀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黄莉、周飞月、袁喜梅带来了茶艺展示《我心向茶》。

  龙门茶艺由功夫茶神曾小龙创立,以长壶为主,师徒常年苦修,成为茶艺中的特种部队,中国长嘴壶教材式技艺。动作与音乐浑然天成,或至刚至柔,或大开大合。动则如风,不动如山。腰腿借力,手腕翻圆。有抓、绕、抛、接、粘、缠、揉等,十八般手法,招式变幻无穷,套路行云流水。

  近年来,龙门情景茶艺《小小龙》、《问春》、《寻梦》、《兄弟》、《青衣饮》等,囊括了四川乃至中国西部许多茶艺大赛的冠军。2019年末,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全程茶艺由龙门弟子负责冲泡和表演,受到李克强总理亲自点赞。

  《长壶在手》是龙门茶艺长嘴壶扛鼎之作,一把长壶行走天下,一舞一动皆是功夫。一米的长壶在茶艺师手中如刀剑般上下翻飞,一股细流稳稳注入杯中,滴水不漏,集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让客人在喝茶的同时,还能有视觉上的享受。由李婉婉、张权威带来的《长壶在手》,仿佛拥有了一个独属于茶人的江湖。

  如诗一样的女子“冰雪为容玉作胎",她携一腔清灵,自遥远的地方款款而来,美丽优雅,淡定从容。由江油蘭舍·美学茶生活王静、郭丽萍带来了一只温婉的茶艺展示《一叶知心》。

  以茶待客、以茶为礼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和礼仪之道。茶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一种文化;茶艺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贵州赤水有名堂基地杨双双带来了茶艺展示《茶香客来》。让现场有课用最古朴的方式,感受到最真的茶香。

  于茶中我们总能遇见诸多美好,遇见茶中知己,遇见茶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接下来请欣赏由德阳市静和轩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文、阳德乔带来的《茶旅之遇见》。

  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朝人是如何喝茶的?中国茶道为何形成于唐朝?“茶”在唐朝又扮演着什么角色?跟着婉瑜生活美学馆吴伊琳、孙嘉忆带来的《唐诗茶韵》,我们一起探索唐代茶事。

  红汤红叶里的世界,甜醇温和的茶味,一款红茶的深情。由大邑香沁食品经营部带来的最后一只茶艺展示——《雾中山慈心禅茶》,让本次活动第一章茶传天下落下了帷幕。

  当日下午13点30,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第二章:茶缘天下正式开始!

  旗袍,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进程,也承载了艺术与美感的文明,身着旗袍的茶艺师美正朝我们缓缓走来,东方女性的魅力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活动全场旗袍均由专注旗袍制作30年的四川佳仕特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今年的春天“疫情”给了所有人重重的一击,疫情下的茶人、茶企都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市场。举众人之力,共赢四川茶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现场所有人的期许。

  各行业的企业更加感受到了抱团的重要意义华夏茶学联盟单位四川乐乐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祥先与赞助商代表水润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毅带来了他们的分享——《茶产业抱团发展的意义》,让人受益良多。

  接下来是本场活动的重量级环节:华夏茶学校企联合示范单位合作签约仪式!

  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创始人、校长、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四川省十大文化传承人余良校长上台,分别与:

  瓷舍文化传播成都有限公司

  昌泰普洱集团

  四川焉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圣大柏菲丝医学美容门诊有限公司

  四川南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知养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乐乐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成都鼎尖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四川寰宇清和商贸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鼎市玉鼎堂茶业有限公司

  水润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沃隆嘉源实业有限公司

  共12家公司代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旗袍,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第二轮旗袍走秀后,“佳仕特”旗袍首席设计师通过刚刚的走秀也找出了一位与今天的旗袍完美结合的茶人——罗建容,“佳仕特”私人订制主理人席红梅上台赠送她指定旗袍。

  旗袍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茶文化的传承意义之悠远难以估量。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何修武先生作代表发言:茶文化传承的意义。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是业界前辈对文化的热爱与后背的关爱期许;更是晚辈对于师父的尊敬与行业的热爱。

  本场活动的重头戏:首个四川茶人节的拜师仪式开始!

  万萍、施友权、张敏、黄英、罗婉瑜、马艳、杨智琼、李旭霞、黄莉、陈柔言、帅小艳、张洪兵共12位师父上台就座举行收徒仪式。

  各弟子端茶上台,行奉茶礼,依次为师父奉茶。

  一声师父,发自肺腑;一句徒弟,暗含期许。茶之传承需要太多的人一起努力。愿现场拜师的弟子们都紧跟自己师父的脚步,踏实勤奋,持续在茶行业发光发热!

  这样一群爱茶人有情怀也有目标,茶之未来必将可期。本场活动第三章:茶亦可期,为四川首个茶人节的颁奖典礼。

  首先颁出的是茶艺汇演项目的奖项。在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中茶艺汇演环节获得荣誉的选手们走上台,国家一级评茶师、成都工匠长邓雪松老师;华夏茶学创始人成都市万萍茶艺技能大师万萍老师上台为他们颁奖。

  接下来颁发的是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四川优秀茶艺教师代表人物”,获得此项殊荣的是:罗婉瑜、马艳、杨智琼、李旭霞、黄莉、陈柔言、谢薇、帅小艳、王柳林、张洪兵十位老师。

  四川茶为国饮董事长、夏茶学创始人余良校长;成都市张敏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高级茶艺技师张敏大师上台为各位老师颁奖。

  余良先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总结。

  接着颁发的是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四川促进茶叶发展十佳企业”。

  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分别是:

  瓷舍文化传播成都有限公司、四川昌泰普洱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焉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圣大柏菲丝医学美容门诊有限公司、四川南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知养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乐乐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都鼎尖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四川寰宇清和商贸有限公司、福建省福鼎市玉鼎堂茶业有限公司、水润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沃隆嘉源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华夏茶学茶盟负责人王生林及华夏茶学副校长贺晶晶老师上台为各企业颁奖。

  在首个国际茶日这样重要的日子,我们更要向茶行业的各位大师以及工匠致敬,感谢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让更多人为茶文化的传播与茶经济的繁荣而前行,接下来将颁发的是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四川茶文化传承杰出贡献奖”。

  万萍大师、张敏大师、黄英大师、邓雪松老师、叶鹏老师、施友权老师、黄建君老师获得了此项殊荣。

  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何修武先生;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杨旭爽经理为各位老师颁奖。

  最后颁发的是2020年 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优秀茶艺师,本场活动的赞助商代表福建省福鼎市玉鼎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际招先生、四川寰宇清和商贸有限公司席红梅老师、大邑香沁食品经营部杨智琼老师、水润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马毅总经理为他们颁奖,感谢志愿者们的支持!

  本场2020年“国际茶日”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学徒茶艺汇演"活动到此圆满落幕, 茶传千古,情在心中,"茶为国饮,您我同行",华夏茶学祝您佳茗常伴,万事皆安!

中华蒙山派眉山“茶忆东坡”团队助力第11届四川国际茶博会

中华蒙山派眉山“茶忆东坡”团队

助力第11届四川国际茶博会

茶,一片神奇的树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千千万万茶人的梦想——让饮茶融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茶的美好。在2022年第11届四川国际茶博会上,来自四川眉山的中华蒙山派眉山“茶忆东坡”团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喝彩。

东坡先生爱茶、懂茶,是一位资深的茶人。来自东坡故里的小茶人们借一盏点茶表达了对东坡先生的尊敬与怀念。“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相信这些小茶人也能如《叶嘉传》中的叶嘉一般“胸怀大志、威武不屈、忠心报国”,将茶与东坡先生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以茶载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战龙在野、飞龙在天、龙吟天外、龙转乾坤……,龙行十八式非遗茶技的名称均来自《周易》,每一招每一式都阐释古人对生活的理解。手持铜壶的小小传承师精准地将热水注入杯盏中,一片片茶叶在水中旋转、浮沉,带给人以美的感受。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愿茶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份纯真和美好。

一片树叶,经历严寒酷暑、高温、揉捻来到我们的身旁,给我们带来馥郁的芬芳。

“茶忆东坡”团队负责人罗兴禹老师带领着小徒弟们来到他的导师何春雷教授的展台处,带孩子们体验制茶的过程,何春雷教授在一旁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讲解制茶的原理,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制茶的艰辛与一杯茶的来之不易。

何春雷教授表示:茶科技、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翅膀,只有科技和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使整个产业兴旺。我们需要一批能够让茶文化、茶产品和产业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文化推广工作者。我的学生罗兴禹坚定地选择了以文化促进、推动产业发展的道路,希望他能够秉持初心,锲而不舍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让中国的茶文化、茶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绽放光彩。

来源:茶旅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贡茶到号级茶: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产业崛起

  普洱茶火了,许多不懂历史与时代背景的人,就以为普洱茶的祖上有多荣光,在做一个天大的产业。其实历史不可细读,普洱茶虽然贵为贡茶,但长期产业化水平极低,其政治地位与产业经济地位极不相称。这是由于普洱茶原产地——滇西南地处边疆,清朝长期以维稳为主,云南参与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程度低,没有大市场的支撑,带不来包括普洱茶在内的云南茶产业大发展。

  云南茶真正纳入国内国际贸易双循环是杜文秀起义被镇压以后,普洱茶由贡茶进入了号级茶唱主角的时代。这标志着云南茶产业的真正崛起。我们也要看到,云南茶虽然纳入了东南亚——大西南——华南贸易大循环,但喝普洱茶的人口有限,导致清末民国普洱茶的产销量不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口热,普洱茶虽然销往香港、日本、法国、德国、比利时、台湾、韩国与马来西亚等众多海外国家与地区,但消费普洱茶的人并不多,导致普洱茶的年生产量才几千吨。

  因此,我们要知道普洱作为历史名茶,其带来的辉煌长期仅是政治与文化意义的,比如作为边销茶稳定藏区民族团结,作为满清皇家贡茶,作为民国政府抗战的战略物资,作为建国后出口创汇的特种茶,但改变不了普洱茶在2003年之前市场容量与产销量低的事实。普洱茶真正大产业化发展还是2003年以后的事,国内大市场的激活推动着普洱茶产业的狂飙突进,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

  从产销量来讲,80年代是属于滇红的,90年代是属于滇绿的,普洱茶在产销量方面只是配角。为什么云南人在2000年不认识普洱茶,是因为云南人喝滇青的传统,在80年代被大渡岗绿茶、90年代被临沧蒸酶茶所改变,老一辈喝滇青三春茶的记忆,已经被70后、80后只喝绿茶所改变。这就是“云南人不喝普洱茶”说法之由来!

  在云南绿茶的黄金时代(1993——2002),我们不会正眼看一下勐海茶与勐海茶厂,当年勐海茶拉到思茅五一停车场交易是低端茶的代名词。这世界变化快!

  2003年之前,普洱茶的产量少得可怜,从来没突破一万吨。八十年代,一年能出口两三千吨就觉得自己很牛了,而且这是1985年才实现的。99年销量因台湾与德国市场引爆而剧增,许多人98年99年2000年淘到普洱茶第一桶金,然后成为什么普洱茶教父……

  一个几千吨的小市场小产业,被过度包装成大经典大神话,浪费了多少祖国宝贵的纸张。

  然后说民国、清朝有多牛,这么火,为什么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运销量这么低!为什么低?因为种多了卖不掉!说老字号有多牛,我跑到易武见那些老字号的老宅,很小家子气,证明当年不会做太大生意。商人、文人为名利喜欢拔高历史,但我们要尊重历史……

  本文将首次从国内国际贸易大循环的角度讲云南茶的历史……

  解释一下,为什么普洱茶贵为贡茶,在有清一代种植面积、产量与运销量又那么小?这种产业化规模小,是与福建茶区、两湖茶区、安徽茶区与江浙茶区相比较的,云南边地茶与内地主产区的产业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宁洱不产茶(困鹿山原属景谷,不能证明宁洱产茶),其实道理很简单,茶叶种多了卖给谁?没有大市场支撑,宁洱人种茶动力不足。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产业,在清道光年间以前形成商品化的产茶区很少,以思茅厅古六山最为出名。道光以后,尤其是杜文秀起义被镇压以后,商品化茶叶种植基地才开始遍及澜沧江中下游两岸,与之对应的是民间私商茶叶经济的兴起,普洱茶由贡茶时代进入了号级茶时代,才真正使云南茶在清未民国进入了规模产业化时期。翻历史资料,云南许多产茶县,大面积种茶都在光绪年间到民国,赫赫有名的老字号,大都成立于1870年之后。

  云南茶产业不发达,首先是远离销区,云南多山,产业效率极其低下的马帮运输极大阻碍了云南茶的产业化进程。内地的福建茶、两湖茶、皖茶、江浙茶,不但处于内销腹地,而且纳入了国际贸易大循环,而且可以利用江河湖海搞低成本的内河与海洋运输,在运输效率与大市场接轨方面,是云南茶不可想象的。

  茶马古道,其实是云南古代近代的商路,茶叶运输量其实很小。比如,滇缅贸易量最大的商品——棉花,许多搞茶文化的都不知道……

  云南的茶文化就是,当代普洱茶荣光,祖上就一定无限荣光。云南的茶走山路,靠马帮,运输成本高,影响了大规模商品化。看看两湖江浙安徽福建茶区,全部是江河湖海运河运输,水运比马帮运输成本低多了,茶叶商品化远超云南,而且福建、两湖、安徽、江浙茶区纳入了国际贸易,而云南……

  看下古代近代中国茶叶主产区发达的通航水系。以武夷茶为例,到广州,到福州,到上海,除走一小段陆路外,全是水路……

  在中国东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全部被支流与运河连通,成为一条河。所以,中国有古代世界最发达的农业与繁荣的工商业。一条被黄河夺道消灭的古济水,从北到南,将黄河与淮河连在一起,加上吴国开邗沟,连通江淮,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江淮黄河已沟通成一水。

  四川雅安茶虽然也是人背马驮,但其离藏区比滇西南、滇西产茶区近得多,故以雅安茶为代表的川茶输藏量远超云南茶,以至于今天雅安茶被称为“藏茶”。

  云南周边长期没有茶叶销售的腹地,要超远距离拉到藏区卖,这是清朝严控边疆产业与贸易政策造成的。

  宋元以降,明清两朝不以贸易立国,相反对海疆与边疆的对外贸易极为警惕,比如东部沿海走私集团带来了倭寇,出身海盗的郑成功父子长期盘踞台湾,所以朝廷要海禁,生意只能到广州十三行去做。清朝的中缅关系决定了朝廷对滇西南的开发极为保守,以稳定为主,不出乱子就好,发不发展关系不大。

  明代,前有“三征麓川”,后有缅甸东吁王朝的崛起。乾隆年间,爆发了中缅战争,虽最终和平解决,但中国吃了大亏。云南的西部与西南部边疆战乱不断,经常出现危及国运的大事件。中缅边境有明遗民问题——桂家、敏家集团,朝廷担心,内地汉人跑到边境土司地开矿垦殖,会形成数万人聚集的大银厂,这些武装银厂再跟缅甸、边境土司与明遗民勾结起来造反或武装割据,成为大清国的边患,故只主张在边地实行有限度的拓植。桂家首领宫里雁在缅甸木邦开发波龙银厂,石屏人吴尚贤在葫芦王地开发茂隆银厂,成为聚众上万,与缅甸及边境土司的关系盘根错节,有雄厚财力支撑的政商军事集团,为朝廷所忌,最终想方设法除去,以消弭边境心腹之患。

  古六山允许发展茶叶经济,是因为江内改土归流,江外宜土不宜流,古六山属江内(澜沧江以北),在雍正朝改土归流,朝廷有统治基础,可以大力发展茶产业,而不担心汉人来多了,与境外势力勾结生乱。不过总量还是要控制的,可以发展,但不能太过于发展,以至于尾大不掉。中缅关系紧张,加上边境土司与明遗民问题复杂,清朝将滇西南视为严格控制开发的地区,云南与东南亚没有形成繁荣贸易的条件,云南茶除了本省消化以外,只能远距离卖藏区。交通不便,没有深入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更没怎么参与国际贸易大循环,导致云南茶发展缺乏大市场驱动,长期产业化水平低。

  接下来,讲讲清朝中叶的人口大爆发、杜文秀起义与中缅棉花贸易圈对云南茶规模产业化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知道,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的一百多年,到了乾隆晚年中国内地已经人满为患,越生越穷,过剩的人口就向人口少的边地移民,甚至移民东南亚与美州。清廷在人口压力下,也只好松驰边地严控移民的政策,对大规模的自发移民睁只眼睛闭只眼睛,只要不太过份,保持容忍态度。于是,从18世纪晚期起,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而云南内地也“穷走夷方急走厂”,出现了石屏人大规模向滇西南移民拓殖——走西头。古六山的茶叶经济,就是石屏人拓植的一个重镇,通过小本经营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开茶庄办商号搞多种经营,从而将普洱茶从贡茶时代推向号级茶时代。

  乾隆晚年兴起的边地大移民过程中,汉民不敢过多深入持敌意的边境土司地,但杜文秀起义造成的战乱将边地土司政权摧毁,汉民随汉军与流官政府深入边地——夷方,在汉文化的推动下,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纷纷种茶,云南茶产业在光绪年间进入了产业化大开发时期。杜文秀起义军多回民,回民善贾,起义失败后杜部回民大量逃往边境与缅甸、老挝、泰国,这些会做生意的人牵扯了一张东南亚与云南乃至大西南的庞大贸易网,其中茶叶是重要商品。这样一来,云南茶除藏销与瑞贡京城外拥有了东南亚——云贵川藏统一大市场,这对云南茶在1870年以后的崛起功不可没。

  1885年,英国攻占上缅甸,吞并了整个缅甸,缅甸以殖民地经济的形式纳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与贸易。缅甸掸邦高原产棉花,但缺生丝,云南产茶,四川产丝,但缺棉花,于是以中缅棉花贸易为主的“缅甸——中国西南贸易网”形成,云南的大商号,比如永昌祥、茂恒等,到缅甸进棉花卖给四川,将四川生丝卖给缅甸,再顺手将云南茶卖到云南内地、四川、贵州、西藏、广东、香港与东南亚。这样一来,云南茶就纳入了国际国内贸易双循环。

  滇西南第一次淘金热,是盐银,带动了澜沧江下游古六山的兴起。这是石屏帮的贡献。第二次是中缅棉花贸易的淘金热,云南的腾越帮、鹤庆帮、喜州帮、玉溪通海帮,乃至四川商帮参与,以棉花纺织业构建了西南三省之商业贸易版图。

  这些商帮除了经营棉花、棉布、丝绸之外,也做茶叶、玉石、毛皮、大烟、日用品、土特产、五金生产生活工具等赚钱生意。为什么西南三省喝不发酵的沱茶、方砖、散茶,就是这些商帮的功劳。从缅甸进口棉花,川销滇茶,缅销川丝,是当时一些大商帮的经营重点。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滇川贸易,在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其经营方针是:滇茶销川藏、川丝销缅、缅棉销滇、滇藏药销川。主要靠长途贩运,调剂余缺获利。

找到约95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