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世界茶文化的源头

找到约1,106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庆申遗 迎中秋 “世界茶文化遗产研讨会”在互鉴书院举办

9月27日,为庆祝景迈山古茶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迎接中秋佳节,“世界茶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与会嘉宾合影(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研讨会现场(互鉴书院供图)

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互鉴书院、浣月茶美学空间承办。 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主持会议。来自川茶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媒体负责人等嘉宾参与了会议。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认为这次茶文化申遗成功,是云南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茶人的成功。巴蜀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蒙顶山是最早人工栽植茶树的地区,也是巴蜀茶文化的地理坐标。景迈山的成功,给包括蒙顶山在内的茶文化地区提供了启示。

工作人员进行茶艺表演(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来自老挝、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等国的四川大学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她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对于通过生动的方式加深对茶历史、茶科技、茶道的了解和理解,表达了深切的期待。

四川大学留学生参会(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茶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大家希望有更多的茶主题遗产得到世界承认,更多的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被发掘、保护、传承、传播、利用,为共建全球美好家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茶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成都互鉴书院举办

9月27日,为庆祝景迈山古茶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迎接中秋佳节,“世界茶文化遗产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主持研讨会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互鉴书院、浣月茶美学空间承办,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主持会议。他认为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今年首个茶主题文化景观申请世界遗产成功,标志着人类茶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今年又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邱沛篁教授做主题发言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中国传播学会原副会长邱沛篁教授结合个人八十余年的人生经历,生动地阐释了饮茶对于身体健康、顺利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益处,他建议夯实茶文化的基础工作,比如编写词典、教材,办好培训班,培养茶文化人才等。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认为这次茶文化申遗成功,是云南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茶人的成功。巴蜀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蒙顶山是最早人工栽植茶树的地区,也是巴蜀茶文化的地理坐标。景迈山的成功,给包括蒙顶山在内的茶文化地区提供了启示。

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干天全互鉴书院供图

著名诗人、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干天全认为,茶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一种熟悉的国饮。在中国典籍中,有很多关于茶清热、解毒,提神等功效的记载。干教授梳理了茶与诗歌的联系,指出发展茶文化还有很多可为之处。


四川省委办公厅原主任张为人做主题发言互鉴书院供图

四川省委办公厅原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为人强调,茶文化的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和年轻人的结合,与咖啡等饮品“互鉴”。做产业的人,要把传统的饮茶方式和其他的衍生品结合起来,把茶空间打造成为大型商场的标准配置;也可学习台湾等地,开发茶的工艺衍生品,跟年轻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年轻人把茶的文化传播好、保护好。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讲话互鉴书院供图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认为,茶产业、茶文化是融合了科技、农业、文化、美学、品牌、营销等等元素的复合领域。弘扬茶文化要与时俱进。中国是茶的发源国,但是没有大的国际品牌。不少地方对茶产业十分重视,但是没有规模化、标准化,比较乱。四川正在推进川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应以资本和利益为纽带,构建茶产业共同体。

四川省广告协会会长、封面传媒科技(华西都市报)董事长曹丰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四川省广告协会会长、封面传媒科技(华西都市报)董事长曹丰曾策划了多项大型的茶文化活动。曹丰认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文化就是丝绸文化、茶文化,茶马古道十分重要。他在发言中强调了品牌对于茶文化的重要性。川茶需要不断地推进品牌建设,需要政府、学者、企业等各方面协同。媒体也应该多发挥一些作用。

成都政协常委、浣月茶美学空间主理人曹汐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在研讨会的中场,互鉴书院浣月分院为来宾带来了唯美的茶艺表演,引得参加会议的各国友人啧啧赞叹。成都政协常委、浣月茶美学空间主理人曹汐表示,茶文化需要空间传播,自己愿意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把茶空间做得更有艺术范、更利于传播茶文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分享观点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操慧分享了自己在厦门、澳洲等地体验茶文化的经历。她认为,以茶文化为素材,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制作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也是促进茶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教学、科研、产业融合,对教学改革也有重要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员肖坤冰发言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员肖坤冰多年研究中国茶文化。其早年写作博士论文就是以武夷茶为核心内容。她认为景迈山申遗强调了人与自然共生。武夷山是混合遗产,自然和人文混合。武夷茶本身是武夷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重视。

天下茶友网CEO杨健发言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天下茶友网CEO杨健长期利用网络与新媒体推广茶文化。他认为喝茶还具有娱乐、教育等属性。在现代社会,喝茶不仅是喝茶,也要享受,要空间营造,提高生活品质,而不仅仅是茶的品质。

新生代茶文化推广者颜韵现场交流浣月茶美学空间供图

新生代茶文化推广者颜韵对海外人士面临的茶体验障碍有深切感受。她认为茶文化走向世界应该有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方式。

研讨会现场互鉴书院供图

来自老挝、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等国的四川大学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她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对于通过生动的方式加深对茶历史、茶科技、茶道的了解和理解,表达了深切的期待。

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茶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大家希望有更多的茶主题遗产得到世界承认,更多的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被发掘、保护、传承、传播、利用,为共建全球美好家园发挥更大的作用。(马成益/文,郑健、梁雅祺/图)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之路:中国茶的源头与中外茶文化交流(五)

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所以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中的“茶”字,都是从中国南北各地不同的读音译过去的。茶叶是我国的“国饮”,中华各民族都把茶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喝饮料。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二、茶文化的中华源头

茶,目前已成为和咖啡、可乐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文化被公认为人类的一种高雅文化。茶和茶文化的故乡在中华。“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日本学者说:“原产于中国的茶,现在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饮料了。”新加坡茶叶专家认为:“茶文化的种子”,从古老的中国“飘洋过海,植根四方”。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所以现在世界上各国的“茶”字,都是从中国南北各地不同的读音译过去的:日语、印度语、俄语中的茶,都是中国普通国语茶字的音译;而英文称茶为tea,法国叫茶为the,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各称为tee、te,就又出自我国闽南地区对茶的读音。这原因是由于后者茶的外传是从南方海路走出的。


茶叶是我国的“国饮”,中华各民族都把茶作为日常生活的必喝饮料。据说古老的华夏族早在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和周朝开国功臣周公时,就把茶叶和汉赋名家王褒都在自己作品里谈到“茶茗”。到南北朝时,茶树已在南北各地种植。唐朝时饮茶成风。唐朝作家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说:当时饮茶习惯“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到南宋时,《梦粱录》中更说到:“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各族共同的日常饮料。早在唐朝时候,饮茶习惯就已传播到西藏;中唐时,吐蕃赞普对内地的名茶已很熟悉,史载那时有一位唐朝大臣出使吐蕃,在客帐中烹茶,吐蕃赞普对他说,茶这东西我们有的是,说着给他列举了内地名茶寿州茶、舒州茶、蕲门茶等等。饮茶之风也早在宋元时期就在北方草原地区普及,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多年的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写过七首《乞茶诗》,有两句说:“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意为喝茶助消化,引起人饥肠辘辘。他甚至还笑话晋朝大诗人刘伶不知道茶比酒好:“长笑刘伶不识茶。”如今,我国无论东西南北,各族人民都各有不同的饮茶民风。比如,藏族同胞爱喝酥油茶,蒙古族爱喝奶茶,西南的彝族喜饮一种烤茶,广西瑶族则饮打油茶,土家族有油茶汤,哈尼族有煨酽茶等。我国宝岛台湾的茶叶是从明清时候从内地传入的,现已遍布岛内各地,且有世界名茶——鹿谷冻顶乌龙。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9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