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陕西省绿茶

找到约61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竖眉-秦岭高山绿茶 陕西茶之经典

《茶经》记载,中国茶分八个区域,其中第一区的“山南茶区”就包含陕西省秦岭南部区域,“竖眉”即产自此高海拔山区,因茶入水竖立,型如细眉,得名“竖眉”。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被作为茶中上品进贡皇家。


“竖眉”既有发源地秦岭的天然基因,又蕴含着如陕西人一般豪爽直率的独有茶香,并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茶文化传统。它作为陕西高端绿茶的代表,跨越历史和现代,融合传统和科技,就像当今中国的面貌。如果为陕西茶寻找一张名片,竖眉就是陕西茶之经典。



    地处陕西关中以南的秦岭,是中国地质的活化石,目前其中包括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植物园、国家熊猫繁育基地等各类国家级的保护区。更有人把秦岭比作中国的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成就了秦岭产好茶的必然!冬天秦岭高山地区气温低至零下20度,长期的寒冷能把病虫冻死,所以在这里的茶树不需要打农药,茶芽就长得很好。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由于地理环境上的特殊性,加上海拔800米到1500米之间的秦岭山区,让产自这里的竖眉茶茶气充沛,喝一口舒爽怡神。苏辙《栾城集》中说:“洋州、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周靖文的《宋代的茶叶产区》一文言道:秦岭以南包括陕南的成都府路和利州路11州“岁产茶2102万斤”。当时,茶不仅是陕南农户衣食的重要来源,朝廷也奈此开辟财源和扩充武备。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出产绿茶的核心地带。



    高山出好茶的古语现在都能用科学来解释。茶的鲜爽口感来自于氨基酸,苦涩浓烈来自于茶多酚。这些口感都来自于碳氮比代谢。竖眉产区秦岭高山常年被云雾覆盖,慢射光作用下氮代谢增多,氨基酸就增多。碳代谢比阳光直射的那种环境要减少,产生的茶多酚就减少。秦岭高山的竖眉绿茶,天然就是口感鲜甜,不苦涩。


    近年来,随着传统茶饮市场的回归,竖眉在陕西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作为陕西高端绿茶的代表,竖眉跨越历史和现代,融合传统和科技,就像当今中国的面貌。如果为陕西茶寻找一张名片,竖眉就是陕茶之经典。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来必喝竖眉茶”,陕茶经典竖眉,用一杯满满春意的绿茶,为新的一年,带来新的开始和希望,“喝竖眉、知春来”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果菜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果业、蔬菜和茶产业提质增效,切实保障优势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我厅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9月2日

陕西省“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茶产业是陕西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其关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和文化传承。为推进陕西茶产业全产业链链建设和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结合陕西省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专项扶持、示范推广、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科技培训等,全省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快速增长,茶叶产品日益丰富、品质显著提升,区域品牌快速推广,全省茶产业蓬勃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规模效益稳步提高。茶园面积稳步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底,茶园面积达到293.4万亩,总产量11.9万吨,一产产值195.4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35.9%、65.3%和95.9%。年产值500万以上规模企业18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8家,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超过6000余家。

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坚持产业发展,品质先行,在全省大力推广陕茶1号、龙井43等六大品种,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夏秋茶综合利用等先进生产技术,茶园管理和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陕茶在全国茶叶评比活动中屡获大奖。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了“陕南绿茶红茶、关中茯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布局,以及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和高档、中档、低档等多品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底,绿茶、红茶、黑茶分别占茶叶全年总产量的83.32%、3.73%和12.79%。

富民带贫成效显著。陕南三市是陕西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区,茶产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陕南山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据统计,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从业人员200余万人,综合产值500余亿元。五年来,陕南三市约25.5万贫困户、77.9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因茶致富。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坚持市场引领生产发展理念,先后组织茶企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香港、莫斯科等30多个国内外大中城市抱团闯市场,举办推介会、茶商会和“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等活动100多场次,显著提高了陕茶知名度。在“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泾阳茯茶分别位列20、23和84位,陕茶品牌的宣传加快了销售区域的扩张。

第二节 存在问题

茶园科学管护水平不高。山地茶园多,机械作业难度大,滴灌、耕作、修剪、采茶等机械化应用率低。茶园管理技术低,夏秋茶树鲜叶利用率不高。

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茶企多为中小型企业,加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对标准化生产的重视和监管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力量薄弱。

品牌文化影响力较弱。众多茶企营销手段较落后,走出去意识较弱,造成陕茶品质虽好,但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较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缺乏特色和深度,陕茶文化软实力不强。

科研及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全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不足300人,茶学毕业生更少,市县茶叶技术单位及茶企专业人员较匮乏,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撑。

第三节 发展机遇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考察调研时指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这既是总书记对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的肯定,也是对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的期望。

“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建共享的重要合作平台,涵盖全球44亿人口,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节点、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现有的茶叶贸易地位以及浓厚的茶文化,必将为陕茶产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推进作用,陕茶产业搭载“一带一路”快车,将实现超越发展。

乡村振兴带来的产业机遇。随着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在新一轮国土绿化及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工程中,陕南地区建设茶园大多利用荒地、荒坡,既不与粮食争地,又能提高农户收入;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

社会需求与效益不断增长。茶叶已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需求量每年以3%-5%的幅度增长,殷实小康生活对优质健康陕茶的需求将成倍增加。茶产业从管理、采摘、加工、运输等日趋链条化,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带动了旅游、餐饮、茶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陕南茶区是我国最北缘的茶树适宜生长区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气候适宜,空气洁净,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富含锌硒,安全无污染,生态条件优越,是“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是国内公认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稳面积、优结构、强品牌、提效益”的思路,立足全产业链培育,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夯实茶产业链前端,优化茶产业链中端,拓展茶产业链末端,持续做强绿茶,做大红茶,做精茯茶,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提升陕茶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稳定产业规模,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加快产业融合。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坚持区域优势、产业融合。依据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茶树良种化、茶园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机械化、品牌市场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龙头带动、共享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茶叶龙头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势,构建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坚持技术创新、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建立企业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茶业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弘扬陕茶文化,丰富陕茶品牌文化内涵和价值,大力推进技术、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等创新,提高陕茶文化软实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园总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2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一产产值25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茯茶年产量稳定到1万吨,年产值突破60亿元。实现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发展布局

立足区域、生态、资源、生产条件,按照陕南茶区“绿茶为主,红茶为辅,多种类茶协调发展”、西安和咸阳“茯茶休闲,参与体验,茶旅文化特色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汉中。茶园总面积稳定到130万亩,年产茶叶达到7万吨,产值超过90亿元,以生产优质绿茶和有机绿茶为主,促进红茶工艺改善,提高茶品品质和产量。推进以茶园观光、休闲度假、茶文化展示等产业融合项目,重点发展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等县区。

安康。茶园总面积稳定到115万亩,年产茶叶达到6万吨,产值超过80亿元,以安康富硒绿、红茶及系列产品为主,利用陕茶1号无性系品种优势,优化茶叶品种加工工艺。拓展茶旅观光线路,茶旅小镇建设,促进多元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紫阳、平利、汉滨、岚皋、白河、汉阴等县区。

商洛。茶园总面积稳定到55万亩,年产茶叶达到1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以生产优质绿茶、高山红茶系列产品为主,培育打造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商南万亩茶海公园建设品质。重点发展商南、山阳、镇安等县。

西安、咸阳。重点发展茯茶产业,建设集研发、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茯砖茶生产园区,提升茯茶小镇功能。加强与陕南茶区对接,利用丰富的夏秋茶原料加工茯砖茶,将茯茶年产量稳定到1万吨,年产值突破60亿元,实现关中茯茶企业和陕南茶区的联动双赢。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考虑陕西省茶产业现有的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重点加强茶叶技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绿色生态高效茶园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工作。

标准化基地建设。以“陕茶一号”无性系良种繁育为主,建设一批新型绿色高效标准茶园,实现茶园品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产品绿色化、园区风景化。改造一批低产低效低质茶园,以促进机械化为前提,开展质量溯源,提高茶园建设和管理标准,促进优产优效。

品牌及创新培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原则,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茶叶龙头企业,打造5-10个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品牌,壮大公共品牌,带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茶叶合作社等形成紧密的联结机制,提高科技转化率,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对从业人员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专业人员实践技能,抓好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同省内外茶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引进,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省内科研联合体,实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市场集群体系建设。以省级以上龙头茶企为主,打造链主企业+N的联合体,构建陕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西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完善市县级茶叶交易和批发市场建设,架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县级市场的营销体系,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茶产业发展将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产品创新提质、茯茶产业提升、技术服务体系、品牌宣传推广、产业集群打造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增加茶产业效益。

第一节 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

以《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为基准,每年创建茶园面积在300亩以上的标准化茶园40个,其中生态茶园10个、低改茶园15个。在茶叶主产区年新建或完善4-5个,以陕茶1号为主的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为标准园建设提供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开展茶园绿色防控,科学防治茶园病虫草害,利用山水林湖草资源,将山地茶园改造成生态茶园,对交通不便、无改造价值或坡度大于25度以上不适合改造的茶园,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范围。5年内,完成品种退化、长势衰老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40万亩。

第二节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以省内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为链主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形成“ 链主”企业带动,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经营主体有机衔接、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支持市场大、实力强、基础扎实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跨区联营重组及合资合作,促进茶企市场化、品牌化、科技化运营,带动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5-8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支持茶叶产业链中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以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资本集聚、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展,提升陕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节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依托陕西文化大省、西安文化古都、陕南绿水青山的优势,促进茶产业和文化相结合,支持建设以茶为中心的特色区域、特色小镇发展,将陕西人文、自然景观融入茶业链条,讲好陕茶故事,实现多产业一体化经营。加强与铜川耀州窑合作,开发“陕”字号茶具、茶器,将茶具、茶工艺品等生产纳入产业链条。推动茶产业与最美茶乡、特色旅游、民俗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建设陕茶出口贸易集散中心,搭建省级茶叶出口服务平台,为茶企提供国际市场开拓、品牌认证、国际推广、业务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

第四节 产品创新提质工程

支持陕西省茶树良种选育,茶园管理技术集成,初制加工厂改造,新产品研发等科技技术发展,引导有相关研究能力的科研院所介入制约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急需研究的领域,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科研院校建设科创联合体、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等,促进强强联合,加快茶叶成果转化,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推广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技术方案,建立3-5个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健全质量追溯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加工设备更新换代,配套升级机械、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提高二产科技利用率和附加值。

第五节 茯茶产业提升工程

引导支持省内茯茶企业进一步与陕南黑毛茶生产基地对接,促进黑毛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制定、完善茯茶生产标准,全面引导推动茯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切实提高茯茶产品质量。支持茯茶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利用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等技术,不断优化茯茶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支持茯茶园区化发展,建设茯茶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人文气息浓厚、休闲娱乐灵活、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茯茶小镇。

第六节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依托省级技术体系和各级茶叶技术服务队伍,全面建成覆盖市、县、镇(乡)的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加强提升技术装备,支持建成茶企技术员派驻点,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开展“十百千”技术服务,暨打造百人茶产业管理团队,千人茶叶社会化服务团队,万人陕茶营销团队,开展万场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每年开展技术推广、培训100场次、1万人次以上。积极举办各类制茶、茶艺大赛,促进制茶工艺传承,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

第七节 品牌宣传推广工程

以“聚力抱团,开拓市场”为指引,打造以市域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公用品牌架构,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品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重大展览、市场开拓及各类茶事推介活动,全面提高陕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陕西茶叶流通协会、茶业协会、茶产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合力强化陕茶品牌宣传和行业自律,拓宽陕茶销售渠道,加快陕茶走出去步伐。

第八节 产业集群打造工程

以汉中、安康、商洛和咸阳市为核心,以生态高质绿茶、高山高香红茶、非遗茯茶为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构建政府主导、茶企自愿、科研机构参与的三大集群架构,形成规模化、融合化、一体化的联合体,打通纵向壁垒,聚力抱团,开拓市场。依托产业集群,以一线城市为核心,以集群为主体,推广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进入茶产业,打造“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N”等发展模式,促进陕茶进入5G时代,推动智慧茶园、茶叶“淘宝村”、数字茶业等建设,促进陕茶高质量发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政策扶持保障

争取政府支持,列支专项资金,持续扶持产业发展。各市县结合当地实际设立配套扶持资金,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各级政府根据茶产业发展实际,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引导推进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保障

依靠省内外茶学院、科研机构以及各级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力量,重点研究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的要点、难点。持续增强各级茶叶技术部门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升茶园管理及茶叶生产水平。

第三节 加强督促指导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级督导、市级管理、县级实施的要求,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绩效考评,加强指导,定期调度,科学评估,及时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对发展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鼓励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陕西省“十四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 END -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8年度陕西省茶行业咸阳茯茶杯“十项十佳”评选结果出炉

6月3日上午,由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陕西省茶业协会承办的2018年度陕西省茶行业咸阳茯茶杯“十项十佳”颁奖仪式在第十三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举行。陕西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穆世超介绍了陕西省茶行业咸阳茯茶杯“十项十佳”评选活动。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宣布陕西省茶业协会关于表彰2018年度陕西省茶行业咸阳茯茶杯“十项十佳”的决定。



今年的陕西茶行业“十项十佳”评选于1月18日开始报名,2月28日报名截止。共有110个茶企、62个茶产业镇、52个茶观光示范园、61个茶业合作社、16个茶学机构、38个制茶工匠、96个从事茶产业的同志、58个茶馆、71个从事茶文化工作者、106个在茶产业不同战线的同志参与本次“十项十佳”角逐。2019年4月10日至5月10日,陕西省茶业协会组织各地市茶行业主管部门、茶行业专家以及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宣传信息中心、亚太茶业全媒体、新茶网等媒体单位共同组成考察团,分别从设备管理、产品种类、销售渠道、经营模式等方面对咸阳市、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报名的茶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比。

5月20日,陕西省茶业协会在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召开2018年度“十项十佳”评审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权威的原则,由陕西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穆世超,茶行业专家学者肖斌、林治两位老师,以及咸阳市供销社、陕西省园艺蚕桑工作站等行业主管部门代表,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宣传信息中心、亚太茶业全媒体、新茶网等媒体代表共同组成评委组,以现场考察、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等形式确定出全省“十佳茶企”、“十佳茶产业示范镇”、“十佳休闲观光示范茶园”、“十佳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茶学机构”、“十佳制茶工匠”、“十佳茶人”、“十佳特色茶馆”、“十佳茶文化工作者”和“十佳茶志愿者”。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总经理武静元为“十佳茶企”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企”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安康市京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 岚皋县御口韵茶业有限公司

3. 平利县沃源美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 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

5. 陕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

6. 西乡县南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7. 西乡县汉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8. 商南县鸿德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9. 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

10.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治为“十佳茶产业示范镇”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产业示范镇”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紫阳县焕古镇

2. 白河县卡子镇

3. 镇巴县兴隆镇

4. 城固县天明镇

5. 宁强县高寨子办事处

6. 西乡县堰口镇

7. 山阳县漫川关镇

8. 商南县试马镇

9. 平利县长安镇

10.汉滨区晏坝镇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处处长雷加旺为“十佳休闲观光示范茶园”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休闲观光示范茶园”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紫阳县半亩茶园

2. 宁强县千山玉皇观茶园

3. 西乡县白岩茶园

4. 平利县马盘山古茶园

5. 西乡县鹏翔丰河茶园

6. 城固县山花茶叶观光园

7. 商南县马泉山休闲观光茶园

8. 白河县歌风现代农业园

9. 汉滨区双龙生态观光园

10.镇巴县兴隆镇大桥梁茶园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孙越赟为“十佳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汉滨区林江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 紫阳县大连茶叶专业合作社

3. 汉滨区玉岚乡火星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4. 岚皋县四季神禾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5. 白河县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

6. 商南县邵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7. 镇巴县远健茶叶专业合作社

8. 勉县龙江茶叶专业合作社

9. 白河县富秦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

10.城固县双福茶叶专业合作社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室副主任党春光为“十佳茶学机构”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学机构”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

2.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3. 陕西中茯茶叶研究所

4.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

5. 西安市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6. 林治茶文化工作室/西安六如茶艺培训中心

7. 西安外事学院七方书院

8.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休闲系

9. 陕西省商贸学校

10.杭州素业茶院西安分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陕西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新战略联盟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肖斌为“十佳制茶工匠”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制茶工匠”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曾朝和  紫阳县和平茶厂有限公司   

2. 陈瑛丽  紫阳县闽秦茶业有限公司

3. 刘保柱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

4. 魏登铭  西乡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5. 龚忠凯  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

6. 黄定繁  紫阳县向阳茶厂

7. 陈志龙  西乡县茶叶局

8. 任  庆  陕西康煜茶业有限公司  

9. 盛洪林  岚皋县茶之源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10.王有泉  宁强千山茶业有限公司

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为“十佳茶人”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刘小军  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2. 牛建军  陕西泾阳泾水缘茯茶有限公司  

3. 章荣瑞  商洛市秦岭泉茗茶业有限公司  

4. 王  引  平利县玉草林工贸有限公司  

5. 盛洪玖  岚皋县茶叶工作站  

6. 陈礼惠  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  

7. 郑晓峰  咸阳市茗泉雅居茶文化工作室  

8. 吴兴岗  泾阳县蔓子茯茶有限公司  

9. 程玉翠  陕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0.王义刚  山阳县茶叶公司  

西安市西北国际茶城董事长、西安市西商茶叶文化商会会长方超为“十佳特色茶馆”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特色茶馆”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平利县帝景南山国学茶馆  

2. 南郑县南郑汉山翠云阁茶馆

3. 安康市德润富硒茶体验馆

4. 西安市和合斋茶楼

5. 山阳县天竺源秦岭原乡星级茶庄

6. 渭南老字号沁园茶庄

7. 汉中市东裕茗茶

8. 商州区乾元·净一茶舍

9. 镇坪县小石茶馆

10.宁强县至一茶品楼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宣传信息中心主任张保定为“十佳茶文化工作者”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文化工作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梁  子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2. 陈孝钧  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3. 奚斌锋  陕西优品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茶贵人出品人  

4. 屈文华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局  

5. 曾晓勤  紫阳县委宣传部  

6. 张晓谊  咸阳茯茶翁公众号  

7. 肖培富  白河县农业农村局  

8. 李  杨  亚太茶业全媒体、新茶网

9. 黄  琴  平利县茶业局  

10.杨敏莉  岚皋县茶叶站  

咸阳市供销合作社党组成员、副主任唐长春为“十佳茶志愿者”颁奖。

2018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茶志愿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 陈建福  城固县农技中心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2. 纪彦峰  勉县茶叶产业技术推广中心  

3. 袁益友  商洛市德功茶业有限公司  

4. 梁昌平  镇坪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5. 龚学林  汉中市南郑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  

6. 吴妃玲  西安市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7. 孟  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8. 王  琳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9. 朱潇潇  白河县唐韵职业培训学校  

10.王世倩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 


2018年度陕西省茶行业咸阳茯茶杯“十项十佳”评选活动中,同时还评选出优秀茶企、优秀茶产业示范镇、优秀休闲观光示范茶园、优秀制茶工匠、优秀茶学机构、优秀茶人、优秀茶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优秀茶企:(排名不分先后)

1. 紫阳县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

2. 白河县富秦绿茶有限公司

3. 陕西福青山茶文化有限公司

4. 陕西泾阳泾昌盛茯砖茶有限公司

5. 陕西盛沣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6. 陕西汇源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7. 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

8. 陕西西乡白岩茶业有限公司

9. 山阳县天竺源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10.陕西省西乡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优秀茶产业示范镇:(排名不分先后)

1. 紫阳县向阳镇

2. 南郑县牟家坝镇

 

优秀休闲观光示范茶园:(排名不分先后)

1. 山阳县天竺源现代观光园

2. 汉滨区刚子有机茶园基地

 

优秀制茶工匠:(排名不分先后)

1. 冉龙海  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 朱  磊  商洛市茶叶研究所

3. 黄从高  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

 

优秀茶学机构:

白河县唐韵职业培训学校

 

优秀茶人:(排名不分先后)

1. 凌洋阳  平利县飞燕茶业有限公司

2. 主清明  陕西汇源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3. 王  超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4. 李炜阳  咸阳几于道茯茶股份有限公司

 

优秀茶志愿者:(排名不分先后)

1. 刘艳茹  安康阅江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 龙  珊  紫阳县职教中心


编辑:汪鑫鑫

转载: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

找到约60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