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陕茶1号

找到约33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从“陕茶1号”看镇巴茶人的梦想坚守

“生在陕西省,我是陕西人,就种‘陕茶一号’。”这是镇巴县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璋建设茶园时期坚守的信念,是对茶业主管部门和茶农做出的庄重承诺。从2012年到2021年历时九年,从杂草丛生的荒坡到蓊蓊郁郁的茶园,从矿山返乡的“门外汉”到游刃有余的茶企负责人,镇巴茶人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扎根大山、实干苦干、勤劳创业,谱写了一曲坚守理想信念的诗篇。

醉美人间三月天,“陕茶一号”绿叶鲜。这几天,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镇巴县,绿叶飘香,茶香四溢。3月15日,镇巴县首个“陕茶1号”杨家河镇飞将山茶叶基地正式开园采摘。

记者来到“陕茶一号”飞将山茶叶基地,近600亩绿茶集中连片,长出新芽,冒着新绿。开园后,周边的采茶能手穿梭于飞将山的沟沟坎坎,将新鲜的茶叶嫩芽采入笆篓,结伴而行的采茶人一路有说有笑,田野山间尽显万物复苏的锦绣,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为了赶制春茶,飞将山茶业公司派专人和车辆,往返于各个山头,收购鲜叶,附近的村民把鲜叶送到茶厂,方便称量、结算工资,80元一斤的鲜叶价格已然不菲,把来来往往的采茶人紧密编织在茶产业链上。

“陕茶1号”是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具有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光泽性强和发芽早、芽叶肥壮、节间长等特点。“陕茶1号”是单株选育,纯度高、繁殖代数低、形态特征整齐划一,有利于陕茶精品外形的塑造。国内茶学专家曾鉴定认为,“陕茶1号”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选育,填补了我国北部高纬度茶区优良茶树品种的空白,项目达到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必定要遭遇失败。其实,“陕茶一号”飞将山茶叶基地在发展之初也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波折。“2012年,栽植的是‘名山131”和“龙井长叶”,一共发展了1200亩左右。2016年,‘陕茶一号’开始在全国推广栽种,那时茶树幼苗一苗难求,我们提前到安康市排队买种苗,单株价格涨到一块钱一根,当时是其他茶树品种价格的6到7倍,许多人劝我放弃‘陕茶一号’,选栽其他茶树品种,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保障茶树繁育,技术层面方便操作和日常管理。其实,我内心也动摇过,毕竟我是第一次入主茶叶产业,‘陕茶一号’又是新品种,技术方面两眼墨黑,茶业是一个长效产业,短期是见不着利益的,我们那几年建茶园垫资很大,可说像我们做茶业的人都经历过这种困境。但是我认可‘陕茶’这个地域品质,就我创业来说更要别具一格,别人没有的我有,就多一份机会。还有就是党委、政府和县茶技站给我从茶苗、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坚定了我发展‘陕茶一号’的信心,所以最终我还是坚持载种了近600亩‘陕茶一号’。”郝璋说道。

2012年,对郝璋来说是一次人生拐点,之前他辗转山西、河南等地,务工、包工到经营矿山,虽久居在外,心却一直在家。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粗放的资源开发道路越走越窄,转行回乡创业的想法愈演愈烈。2012年9月,郝璋下定决心,把在外拼搏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在了飞将山这片热土上。2016年,飞将山成为镇巴县第一个“陕茶一号”茶叶基地。“飞将山”因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张飞带兵打仗而得名,山高坡陡,土石交错,虽然适宜“陕茶一号”生长,但树种繁育一直很慢。镇巴县茶技站的农艺师们根据“陕茶一号”生长特点,通过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地块建园,采用深施有机肥、规格植苗、黑膜覆盖等技术,强化幼龄茶园管理,实现三年打顶采,四年投产达效的目标!

清明时节,汉中仙毫是抢占春茶市场的“大杀器”。白天采茶,晚上制茶。每天晚上,飞将山的茶厂里机械轰鸣,工人们忙着将鲜叶杀青、摊凉、做形、烘焙、助干、然后提香到成品茶,一道道精细化的工序成就了一瓣瓣仙毫佳品。镇巴县茶技专家主动作为,住进企业,跟踪服务,确保茶叶品质。镇巴县茶技站农艺师唐志刚介绍说:“今天是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茶一号’开园的日子,近年来,我们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引进了陕西省第一个国家级良种‘陕茶一号’,‘陕茶一号’具有氨基酸含量高、口感鲜等特点,今天我们采摘了200余斤制作汉中仙毫,通过杀青,目前正在进行做形这道工序,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预计今年能生产汉中仙毫4000余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九年坚守,飞将山茶叶基地有了量和质的飞跃,1800多亩投产茶园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群众通过发展茶产业或返企务工增收致富,年户均增收8000元至40000元左右。“陕西产好茶,好茶在镇巴,这里是镇巴县第一个‘陕茶一号’基地,生态镇巴,名茶之乡,我在飞将山等着你!”郝璋自豪的说道。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程良斌:中国安康富硒茶·茶树品种——陕茶1号选育成功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紫阳种中已经单株选育新育成了陕西第一个无性系良种陕茶1号。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王衍成,在自家门口栽培的紫阳种中选出一丛早芽型单株,经20努力,选育出“陕茶1号”无性系茶树品种,2011年被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良种,填补了陕西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空白,现已在全省推广。

2010年9月26日该品种通过了陕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办公室组织的省级茶树品种鉴定,2011年1月31日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陕茶登字2010001号》颁发了品种证书,陕西省农业厅《陕农业发(2011)17号》文件颁布了品种宣传推广的通知,正式将其命名为“陕茶1号”,确认为陕西省无性系茶树新品种。

项目研究结论如下:

陕茶1号(原名紫阳早)是全国良种—紫阳种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经20年单株扦插繁育而成的地方品种,其生物学特性为早芽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披张状,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光泽性强,节间长,芽叶肥壮,持嫩性强;陕茶1号内含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比例协调,适制绿茶,有利于高端优质绿茶生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优势明显、性状特征稳定、制茶品质优异,适合在陕南茶区或周边茶区推广种植。

采用陕茶1号制成的绿茶产品,外形匀齐,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清香高长,滋味鲜醇,爽口回甘,叶底嫩绿,明亮匀整,品质优异,符合市场消费需求,产品竞争力强。

陕茶1号内含成分丰富而独特,属于高氨基酸、高EGCG、低咖啡碱茶树品种,有利于高端优质绿茶生产。

鉴定专家组认为,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具有特异性和利用价值,符合新品种登记条件,同意通过鉴定并推荐登记,适宜在我省陕南及同类生态区栽培。经国内茶学专家鉴定,陕茶1号填补了我国北部高纬度茶区无性系优良茶树品种的空白,项目达到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

试种推广效益显著。陕茶1号选育成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省内示范种植面积864亩,山东省青岛胶南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引种2亩,总计种植面积866 亩。经济效益显著。2010—2011年茶苗销售513.75万元,苗圃亩收入22.3万元,农民母穗园亩枝条收人8550元。截至2019年,推广面积已达6万余亩,年育苗突破1亿株。农业部已批准全国第五轮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组区域试验。

陕茶1号的选育成功与繁育推广,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省内外茶场不仅纷纷订购茶苗,陕南一些有头脑的科技人员和茶企正在自营茶园中认真精心观察,在丰富多彩的群体种中选拔更优良有特色的单株,进行单株无性繁殖,力争育出比陕茶1号更优秀的无系茶树良种。

根据国家“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茶树品种资源工作方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一如既往重视茶树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做好长远计划,在能改善南方茶叶品质的紫阳种中,选育出不仅适合当地栽培、又利于改善南方茶叶品质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无性繁殖新品种,一方面提高南方茶叶品质,另一方面扩大陕西良种茶苗外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陕西茶树地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安徽农业大学陕南茶叶研究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培养一批年轻人才,使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后继有人。一线茶叶科技工作者、茶场职工向王衍成学习,在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特色、不同生育期,以及高氨基酸、低咖啡碱、高花青素等不同性状和品质的茶种单株中,先行自繁自养自育自用,待形成一定品系后,由专业研究机构组织比较试验,组织鉴定推广,为不同人群开发出不同特色的保健茶,如适合妇女儿童的低咖啡碱茶、高氨基酸的保健茶等,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汉滨“陕茶1号”茶香弥漫

因地处汉江之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作为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肩负着“一江清水送京津”的重大政治责任和使命。同时,汉滨区也曾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民生改善需求迫切,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在保护水源与发展经济的抉择中,汉滨区创新理念机制,把退耕还林还草建成了一项生态经济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创造出一个颇具亮点的鲜活样板。

谢坪村是汉滨区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业产业,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谢坪村位于汉滨区双龙镇南部,位置偏僻,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该村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从传统耕种的自给自足转变成以特色经济林为主导的集约化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发展以“陕茶1号”为代表的退耕还茶产业基地,实现了林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陕茶1号”是一个发芽早、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茶叶品种,2011年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证书,成为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在汉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谢坪村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退耕还茶精准扶贫,依托退耕还林新建精品茶园,在合作社、公司和大户带动下,通过大力发展“陕茶1号”标准茶园、兴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等举措,着力增强茶产业带动力。目前,全村“陕茶1号”种植面积2000余亩,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一位从事“陕茶1号”种植的当地村民说:“2006年之前我们在山坡上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不稳定,有时候还要亏钱。2014年退耕还林后开始种植‘陕茶1号’,在林草部门技术服务和龙头企业带领下,2016年开始回本,年净收益6000多元,到2018年的净收益已有1万多元。”

“园区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政府用心用力真帮扶。”从部队退伍回乡创业的谢贤丙,在谢坪村流转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茶叶500亩,带动村里86户农户219人脱贫致富。

如今,汉滨区结合退耕还林已发展“陕茶1号”8.6万亩,“陕茶1号”已成为汉滨区“以茶促游、以游兴茶、茶旅融合”的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温雅莉 张金波,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