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三才碗的用法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盖碗茶与盖碗泡茶丨盖碗的由来及用法

相信常喝茶的人,对盖碗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如今,盖碗已经成为生活中泡茶的常见器具。

在我们平时所看的清宫剧中都会有出现盖碗的身影,只是那时候盖碗的用法跟现在我们了解到的用法似乎很不一样。

▲《延禧攻略》中皇上使用盖碗饮茶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盖碗茶和盖碗泡茶的不同之处。

 先来了解一下盖碗的发展由来:

这就要追溯到唐代了。

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代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崔宁和他的女儿都很喜欢喝茶,但是当时喝茶的茶具简陋,仅杯盏一支。崔宁之女,玉手纤纤,手持茶杯太过烫手,便突发奇想用碟子承托茶杯,这样就不用直接接触滚烫的茶杯了。主意虽好,但却有个bug,就是茶杯容易倾倒。

还好她久待闺中,闲来无事,又研发出了升级版。在碟子中央做个蜡环用以固定茶杯,后来用漆环代替蜡环,既美观又实用。她将这一研发成果告诉了她的父亲,就这样,最早的茶托便出现了。

 

明朝朱元璋废团茶,过去的煎茶、点茶法失势,对应的越瓯、建盏一类的茶器也随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这时茶碗就有了盖子。只是尴尬的是,底托又不见了,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托才回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才杯。

“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谓之人。

 

盖碗茶

 

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直接端起盖碗就喝的茶,叫盖碗茶。

 

至今流行于中国四川一代。

 

一人一盅,先用滚水温一遍杯,放入茶叶,盛水加盖,茶倒七分满,一手持托,一手持盖,先嗅其盖香,再轻轻拂去茶叶,留一条小缝举到嘴前小啜,喝完再续。

 

▲《红楼梦》中黛玉文雅的喝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时候,「天」「地」「人」不该分开,既不礼貌也不美观。而品茶的动作,更是要流畅,托杯的手不能抖,留缝的角度也要恰好,这样才能有品茶时候的怡然自得。

 

盖碗泡茶

 

到了今天,盖碗更多的被当做“主泡器”来使用,就是用盖碗出汤,使茶水分离。

因其泡茶更加方便,不仅能够清晰地观察茶叶,更是方便出汤,后期清洗起来也方便,盖碗变成了现在最受欢迎的泡茶器具。

 

 

刚学习使用盖碗泡茶的朋友总是觉得盖碗很不好控制,容易被烫,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下面几个要点请大家记住了,然后勤加练习,一定会爱上用盖碗泡茶的。

 1选购不容易被烫的盖碗

选购盖碗的原则是:

Ⅰ、轻便趁手

这样的盖碗拿起来轻松,更容易使用。

 Ⅱ、撇口高于碗身且宽

注入的沸水离碗口有一定的距离,更不容易烫手。

Ⅲ、盖钮高

盖钮短的盖子,手指放在上面会短距离的接触到沸水的温度,会很烫不好拿。相应的盖钮高就不会那么烫手。

 ▲选购时应选择图中右边的盖子

2注水不宜太满

对于刚学习使用盖碗的朋友不用心急,泡茶时不要将水注得太满,先把控制盖碗的手势练熟了,再慢慢摸索使用盖碗的技巧。

 3拿盖碗的手势很重要

正确的手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盖碗的碗沿,食指抵扣住盖钮,把盖子流出一条便于出汤的缝隙,再拿起盖碗倾斜将茶汤倒出。

千万不要直接拿起碗身,会非常烫。

还有一种出汤方式,更加实用哦。

用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余四指扣住碗身的碗底,拿起倾倒,动作干净流利,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好了,关于盖碗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对盖碗有更多的感悟和好奇,欢迎留评,分享更多与茶相关的小知识哦。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盖碗茶桌上的精灵

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说“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鲁迅先生也说“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盖碗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茶具,历史也较为悠久。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盖碗。

01

盖碗的定义

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样式。因为是三部分由下至上组成,故此类盖碗又称三才杯,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多见瓷质。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

第二种是只有盖和碗的样式 

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的定义是: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

然而无论有没有托,从功能角度来讲都是用于饮茶的。

 

02

盖碗的历史

 

底下带托的茶盏起源很早:

 

宋朝的《演繁露》里就说: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

 

而给茶碗加上盖子,形成所谓的“盖碗”,却是清康熙年间的事了。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写道:康熙时期陶瓷造型,有的沿用旧式;有的加改造发展为新品种;有的富有独创性。


如碗,早期有敞口碗、直口碗。中期多折腰碗。晚期创造了有盖碗,是专供饮茶用的。

 


而在同治年间,盖碗的造型已经又了明确的官方版本。

 

故宫清代制瓷官样图稿里就有写明“粉地五彩八吉祥盖碗样”、“照此样盖碗十对,茶盅二十件”等文字。

 

至于将既有盖,又有托的“三才杯”制式化,则是民国时候的事了。

 

《民国日用瓷器》中提到:民国10年前后景德镇创烧,称之为三头饭贝,为饮茶用具,民国时期极为畅销,……清代虽有盖碗,但无此三件器。


上层社会饮茶多用官盖,民间则为渣胎碗。所谓“三头饭贝”,即是“三才盖碗”。

 


03

盖碗的用法

 

用于泡茶时,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拿碗身,而食指负责固定盖子,手势要不偏不歪,倾斜角度让茶水缓缓流出。

 

喝盖碗茶时,首先,坐姿要端正。

 

司马承祯在《坐忘论·收心》中主张“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饮茶同样需要平心静气,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然后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再把茶汤吸进去,不能有声音,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


 

04

盖碗的茶语

 

到晚清时,盖碗不再被上层社会垄断,而是成为市井之物,并且衍生出许多规矩。比如四川的茶馆里,把盖子放在碗的不同位置,可以表示许多暗语。

 


茶盖上放个东西。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

 

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下靠茶船。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


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含义:外地人,有困难。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语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含义:可以收桌子了。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

盖碗就像是茶客们之间的暗号,将这些小秘密联系在一起,而当你发现这些秘密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了一些新的世界!

马未都吐槽:这样喝茶的人真的很粗俗!

盖碗没有手柄,你们怎么喝茶?

很多清代古装剧中都有喝茶的场景,大多数都是错误的示范。看马先生给大家演示一下↓

刮是不对的

下面请林妹妹给我们示范一下盖碗正确的古典用法。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镜头是迎春喝茶,用盖撇了浮茶,而黛玉初进荣国府,是客人,就省了这一动作,只是用盖抵住碗沿吃茶。

这就是用盖碗的另一个礼节:客场时不能撇浮茶——那是暗示主人的茶不好。

那么,盖碗如何拿才是正确的做法?

●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法。

正确的喝茶方式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是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

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这种拿法,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盖碗,无疑是泡茶最好用的茶具之一。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盖碗又名三才碗,以盖喻天,碗喻人,托喻地。那么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要全抓在手里。

盖碗一般为三件套,好处是不烫手。

优雅喝茶,从正确使用盖碗开始↓↓↓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