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在勐海买茶

找到约30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班盆村茶”“海南茶突围之策”“直播间买茶”“茶园生产管理”

茶界资讯一览!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文内标题查看~

1、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茶叶科技与产业分会场Ⅰ:茶园生产管理新技术与展望

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茶叶科技与产业分会场Ⅰ在湖北恩施州文化中心大剧院顺利举行。会议以“茶园生产管理新技术”为主题,主要内容为茶树新品种、茶树栽培与茶园安全防控新技术。包括“专题报告”、“实用技术”、“案例分享”三大模块。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2、新趋势:更多年轻人喜欢在直播间买茶

2021年中国茶叶线上消费者中,19-30岁人群占比已达46.8%,超过了31-40岁人群的37.6%。这意味着,年轻人正崛起成为线上茶叶消费的主力军,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平台则成为众多茶业从业者寻找新增量的阵地。对几百万茶农茶商来说,如何在近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学习强国

3、贵州 黔茶出海势头喜人

近3年来,贵州茶叶出口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10%,出口均价37.4美元/千克,排名全国第一。

今年1月至4月,贵州出口茶叶9039万元,同比增长12.5%,茶叶出口继续保持量价齐增、出口茶产品提档升级的可喜势头,作为贵州农业第一出口产品的地位更加稳固。

来源:黔茶资讯

4、两张新名片:“贺开村茶”、“班盆村茶”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贺开村茶原产地数字化产销体系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勐海贺开茶”,“勐海班盆茶”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正式使用。

这个国内首创系统的核心是通过采集大量基础数据,精准到每户茶农的古树和生态茶园面积,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核定每年亩产量,从而告知消费市场,真正的源头好茶的真实产量数据;通过区块链“电子茶青证”交易系统从茶农——合作社——精制厂、从毛茶——精制茶的全交易链路的追溯体系,保证每个环节都可以溯源到户;所有实物证明商标(防伪)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监管、发放,确保商标不被乱用,提升消费信心;让消费者可以明明白白消费,最终受益还是广大茶农。

来源:勐海县茶业协会

5、小茶区如何做出大文章?海南茶产业寻求突围之策

海南茶农是自豪的: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海南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突出,全年采茶季近10个月,冬管后首批茶的采摘时间更比其他地区早1至3个月,且茶叶品质高,拥有极佳的产业发展优势。

海南茶农却又是困惑的: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海南茶便名声在外。可产业整体规模小,种植分布散乱,不断扩大的用工缺口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困境制约着产业发展。

来源:海南日报

6、饱饮山川日月独到黔茶风味——贵州茶产业发展侧记

贵州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留下浓墨重彩。今天,已有超过300万人的茶农参与到全省茶产业发展中,5840余家加工企业在大山中扮演着从“茶树”到“茶杯”的搬运工,当贵州将“黔茶出山·风行天下”为主题的产业推介会先后延伸至上海、南京、济南等地以及“三北”等地区,贵州茶的知晓率与美誉度也在迅速增加,中欧班列搭载着贵州茶农眼底的希望让黔茶飘香世界,当俄罗斯和摩洛哥的千家万户都开始品饮贵州茶,黔茶,正在世界舞台上扩大着影响力。

来源:贵州日报、贵州茶香

7、2022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产值效益初显

云南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年云茶产业各项指标仍稳中向好,呈现健康发展态势。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比上年增2.8%。

来源:前瞻网

8、大咖论道,赋能产业发展!2022川渝茶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圆满举办

重庆、四川小叶种挺多的,包括品种也有,川茶二号的品种。在未来可以选出更多适合川渝地区共同发展的茶叶品种来,这就是咱们共有的茶树资源。在这次茶叶加工学习中,四川茶产业确实很大,相较于重庆来说,重庆这边做的一些科研工作是再加工的数字化、智能化,包括现在做的智慧化茶园的管控方面。川茶的大产业,重茶的小科技,咱们共同协力,可以发挥出更多的川渝茶产业的未来之路。

来源:茶悦世界

9、“蒙顶山杯”第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在雅安成功举行

本次大赛根据国家标准将茶样分为五组,分别对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紧压黄、品种黄进行了分组审评。按照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紧压黄茶、“黄化品种黄茶”等5个类别,依据《GB/T21726-2018黄茶》国家标准进行“蒙顶山杯”黄茶斗茶大赛独创“无级编码”密码感官审评。

来源:天下茶友网


【刀哥访谈】杨行吉:不是只有勐海才能发酵出好熟茶


时间2021年1月15日上午

地点昆明云普茶厂

访者新茶媒、企业外脑、晓德书号

访谈对象杨行吉


 


杨行吉简介




杨行吉,祖籍安徽,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云南临沧茶区,任茶叶技术员,调查茶叶生产情况,帮助茶区规划茶园发展,用自己所学的茶叶知识理论,教茶农科学种茶、制茶、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六十年代大多数茶区农民只会简单地做晒青毛茶,红茶很少做,炒青、烘青更不会做,为此,他每到一处都教茶农做红茶、炒青茶和烘青茶,在全区逐步地推开了红、绿茶制作。

1980年杨行吉被任命为临沧地区茶科所所长,在一座荒山坡地上,带领了几位同志创办了临沧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建盖茶叶初、精制车间400平方米,茶叶生化室一间,150平方米,四层职工宿舍一幢。还租用附近生产队荒地100亩,作为茶叶栽培试验基地,边建所、边生产、边科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很快在租用的土地上,栽种了茶叶良种,三年后初见成效,亩产达百斤。同时还在茶科所附近生产队几十年的老茶园里,进行老茶园改造试验、台刈修剪试验,仅用两三年,使几十年的老茶树变成了青青茶园,亩产达百斤以上。之后,他以点带面,把试验成果在全区推广使用,对改变临沧茶园面貌,增加产量,增加茶农收入,起了重要作用。 

1981年,杨行吉开始新的试验课题,大胆革新红碎茶,取消单独萎凋工序,进行“红碎茶初制新工艺及新机具”试验项目。经过三年多批次不断试验,1983年经全国有关茶叶专家、学者等20余人现场鉴定,得到了高度认可,在同行内属全国首创。新工艺彻底改变了原经萎凋老工艺的茶叶品质,新工艺制出来的红碎茶品质,突出浓、强、鲜,经生化测试结果,茶黄素、茶红素、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均比老工艺制出的红碎茶多,同时还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成本。老工艺必须经过8—10小时萎凋,才能揉切、发酵,而新工艺现采下的鲜叶及时就可以制造,既省时又省工。 

1983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及新机具”试验成果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他被评为高级农艺师;1989年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杨行吉调临沧地区外贸局任副局长,主管全区茶叶产、供、销工作。在任期间,多数时间仍到全区各个初、精制茶厂指导工作。为了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搞活经济,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除完成省茶叶公司调拨任务外,他还组织全区各茶厂和其他茶厂的部分工夫红茶、红碎茶直调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使各个茶厂增产增收,多创外汇,加速了全区的经济发展。 

1985年他调临沧地区茶叶局任副局长,在地委、行署直接领导支持下,在一块空地上盖起了办公室、宿舍、试验车间,同时还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20亩茶地上进行茶树快速高产试验。三年成园投产,亩产达200公斤,成为全区的样板茶园。他还在茶叶局下成立了临沧地区茶叶公司,成为产、供、销一条龙实体单位,专门为全区各个茶厂服务。同时还帮助公司茶叶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试验车间里,进行各类茶叶试验,其中普洱茶继茶科所为重点试验,经过多批生产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并在全区推广生产普洱茶。 

1989年他调到云南省农业厅下属单位省农工商实业公司任经理。1990年省农业厅准备自己办茶厂,他被抽调筹办,在农业厅生产基地大普吉,建立简易厂房400平方米,购置了茶叶机械设备,在一年内筹备基本就绪。1991年茶厂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厂长,主要研究加工普洱茶系列产品,直至1998年退休。 



2000年他与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合作,进一步深化普洱茶研究,从事生物化学变化与普洱茶的品质的关系研究,该厂成为云南农大的普洱茶研究教学基地,茶厂提供生产工艺研究,农大对普洱茶工艺中微生物参与进行分析试验研究,经过多批次反复试验研究,普洱茶加工工艺得到了很大提升,为生产高品质普洱茶奠定了基础。



2021年1月15日上午,新茶媒丶企业外脑联合晓德书号一行,到昆明几十公里郊外的昆明云普茶厂采访老茶人杨行吉。
杨老师师承茶界黄埔军校——安徽农学院,陈椽前辈嫡系,60年代建临沧茶科所,70年代自发研究发酵熟茶,80年代筹建花园茶厂,德高望重,成绩斐然。

采访中任你茶界敏感疑问尖锐话题,杨老师毫无忌讳,有问必答,他说:"所谓专家,除了理论学问做得好,最重要的是能用专长帮助企业发展。"
向心怀坦荡正直无私的老茶人致敬!

83岁高龄的杨行吉老师

以下是访谈内容:



新茶媒刀哥采访杨行吉

【问】:我们了解到杨老师是六十年代到的云南临沧,请问那个时候临沧当地做的是什么茶?【杨】:晒青茶,也有少量的红茶。但制茶工艺极其不规范,一家一户做的茶,工艺基础整体较差。 

【问】:那时,当地喝的是什么茶呢?

【杨】:也是晒青茶。但是我对现在一昧强调的老式做法(传统工艺)有些看法,当年外面的人很不接受云南茶,当然有云南茶浓强度过高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云南粗放式的制茶工艺。那个时期的云南茶区普遍现象是: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经常见到农户背着娃娃上山采茶,回来后搭一个三脚架煮完饭就开始用这口锅杀青了,杀青完后开始揉茶,不是用手揉,直接用脚搓啊!搓完后放到簸箕里,有太阳的时候就拿出去晒了!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做出好茶呢! 

【问】:那其它茶区比如版纳、思茅的情形又怎么样?

【杨】:都差不多啦,普遍都比较落后。 

【问】:六十年代在云南有没有普洱茶的概念?

【杨】:有了,当时勐海茶厂也想做,因为香港澳门那边有需求。当时做绿茶的多,雨水天的夏茶,毛茶积压在简陋的临时仓库里拉不回来,经常被雨淋,到了秋季拉回来颜色都变了,检验一下也是可以卖到港澳一带的。但这种茶只能算是自然发酵,也不叫普洱茶,压成饼的话叫青饼,泡出来的汤色也显红。当时勐海茶厂的厂长是唐庆阳,老家和我挨得很近,口音也相似。我试了一下这种茶,发现霉味很重,我说这茶怎么能喝呢?唐厂长答:小伙子,要学一下!我们要把这种人工发酵的普洱茶研究出来,意义很大呢!但当时我很不感兴趣,就一直没在意。

 

新茶媒刀哥采访杨行吉

【问】:当年的茶区大树茶多不多?

【杨】:很多啊!不过那个时期砍树现象就很严重了,就像勐库的小户赛,有上寨、中寨和下寨,茶树的气候、土壤和品种都一样,为什么现在中寨的茶价最高?中寨的拉祜族跟我说:以前他们寨子的汉族人想增加产量,把树砍了发的就多,我们不想赚那么多钱,就没砍,结果现在我们的茶比他们的值钱了! 

【问】:说到大茶树,想请教下杨老师,树龄大的茶树和树龄小的茶树,哪一种茶的口感会好一些?

【杨】:我认为,在同一块地方,树龄大的茶树口感上要比树龄小的好。还要注意,茶树周围有没有水果树,比如2002年有茶农给我推荐一棵很大的茶树,我买了他的鲜叶,但是做出来的茶并不好吃,后来才发现这棵大茶树周围有很多核桃树,核桃树对茶树影响很大,这种环境下的古树茶,甚至不如台地茶好喝!此外,还要看茶树的朝向,像冰岛,周围也有很多大茶树,为什么就老寨的最好?除了朝向,还有茶树不密集,土壤能提供充足的营养。

企业外脑方一知采访杨行吉


【问】:当时临沧有没有做紧压茶的?

【杨】:当地就是做成散的自己吃,如果茶厂要调货,比如下关茶厂要货,就必须用马帮驮,散的体积太大,就洒一些水压在箩筐里驮运。那个时候马走的慢,天气又热,驮到茶厂要十多天,茶汤的颜色都开始变红了。当时下关茶厂的原料用量,临沧茶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如果要1万担,临沧这边起码要供应六千担。下关主要是做边销茶,所以临沧供应的料也是以老叶子为主。下关做的紧压茶,苦涩味下降了很多,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临沧这边觉得原料成本太高,和下关茶厂讨价还价,谈不拢,就决定自己生产。茶做出来后送到迪庆,结果人家不接受,原因是——苦涩味重!我们这才知道,下关做的紧压茶,是经过发酵的,此外还掺了一部分的烘青料。 

【问】:请杨老师介绍一下1980年筹建临沧茶科所的情况?

【杨】:当时是为了研究红碎茶,一开始是省茶叶公司提议,在风庆茶厂搞,几次试验下来没有成功。临沧地委决定自己搞,我们就建了临沧茶科所自己研究。茶科所有了成果之后,省茶叶公司和外贸局又出面了,说是得打省里的牌子,这才投了科研经费。 

【问】:89年筹建的茶厂是哪一个茶厂,是省茶叶公司的吗?

【杨】:那个是花园茶厂,是农业厅下属的一个茶厂,我之前在临沧茶叶局,因为我和外贸部的出口公司比较熟,方便办理出口许可证,所以89年调我到农业厅在昆明大普吉筹建花园茶厂,主要是生产普洱茶,也就是现在的熟茶。 

【问】:熟茶工艺中,原料的老和嫩对发酵出来的熟茶有什么影响?

【杨】:原料嫩的话,发酵出来的茶滋味比较单一,老的料一般都是成熟的叶子,发酵的熟茶滋味丰富一些。一般较嫩的料如单芽做的熟茶比较好看,但用量少。比如这个土司砖,用的原料就比较粗老,很受广东一带茶友的欢迎。


【问】:在昆明发酵熟茶用的时间有多少天?

【杨】:在哪里发酵时间都差不多,主要还是看原料的状况,一般在昆明发我们用70多天,有的原料也会到80多天。 

【问】:用古树茶为原料发的熟茶和用一般料做的熟茶口感区别大不大?

【杨】: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般懂茶的都能喝得出来的,主要是成本高,价格也贵些。 

【问】:云南有很多茶区,临沧就有勐库、永德、凤庆等,哪一个片区的原料制作熟茶品质上有优势?

【杨】:我们考察原料,主要是看它的浓淡,不管哪个茶区,如果发酵出来的熟茶浓强度高,我们就认可它。 

【问】:杨老师对普洱茶的前景怎么看?

【杨】:今年茶行业市场很不好,但我们的熟茶还是供不应求的。熟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养胃,这个保健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非常看好熟茶的前景! 


企业外脑方一知采访杨行吉


【问】:杨老师研发熟茶有多少年了?

【杨】:我在60年代也就开始研究,但都是私下里小规模的尝试,真正大规模做熟茶,还是从花园茶厂开始的。

【问】:杨老师对熟茶的“堆味”怎么看待?

【杨】: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所以堆味怎么产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怎样避免堆味,在发酵过程中从技术上就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做到刚出厂的熟茶就没有堆味!熟茶发酵的规律,至今没有人成功做过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 

【问】:杨老师对现在的“小堆发酵”、“木框发酵”怎样看?

【杨】:这是做样子,做宣传样子!我试过了,效果不好!

【问】:熟茶的樟香味是原料的因素,还是工艺的因素?

【杨】:是仓储的因素,主要是湿度!

【问】:普洱茶在云南哪几个地方存放适合一些?

【杨】:临沧、勐海、思茅都挺好,此外蒙自也不错的。 

【问】:杨老师如何理解勐海味?

【杨】:勐海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与原料无关,主要还是人和工艺的问题。不是只有在勐海才能发酵出好的熟茶!

 



【问】:杨老师做熟茶这么多年,能不能透露一下熟茶工艺最大的技术改进在哪方面?

【杨】:就是原料、温度、湿度、空气、水这些因素的合理调配!

【问】:当下普洱茶的制作比较混乱,特别是茶区的毛茶制作,有很多专家说法都不一致,有没有必要统一管理?

【杨】:现在我们很多地方的技术干部都是靠嘴皮子,只会讲空话,那些所谓的专家,连一款像样的茶都出不来!我认为作为专家,应该凭借自己的专业专长,帮助企业、茶农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产品,这才是专家!生茶和熟茶还是应该分开,统一叫普洱茶不合理,各有各的属性,大米和米饭毕竟不是同一种食品。 

【问】:晒青毛茶的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杨老师怎么看?

【杨】: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但手工杀青的茶我是不会要的!


企业外脑、新茶媒团队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晓德书号团队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全体采访人员和杨行吉老师合影

文: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昆明云普茶厂、企业外脑、新茶媒团队、晓德书号团队



你有什么知识或建议想告诉刚入坑茶圈的小白?

讲讲我自己步入茶行业以来遇到过的一些坑吧,避免踩雷。

我们有一款茶,都是收鲜叶按照我们的工艺要求加工的,分别在三个地方,其中就有勐海S茶厂加工点。这个点是一个老板A租S厂的。A老板租S厂的地方,很大的一个车间,晒棚都有上千平方,我去看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点(初制所)。

7月3号,我和A老板简单对了下账,差不多加工费已经付清,我们约定,7月4号一大早我就把所有的茶拉去精制厂压饼。7月3号晚上,A老板打电话和我说S厂不让拉茶,说是A没付清初制所的租金,他说实在是没办法,现金都买茶压在仓库,但他和S厂老板B谈好,先付5万就够了,问我先借5万给他。我听到这个,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过,但没办法,还是得和合伙人商量,谁叫我们等着要做茶呢。

7月4号,我和A一起到S厂去,我期望付完这5万赶快把茶拉走。A到S厂后,先和S厂的一个女主管进办公室商量去,后来又叫上S厂的Z老总,十几分钟吧,A来跟我说,S厂还是不让拉茶,让把款全部付清。我也没办法,只能先让车回去,再去和z总商量。

我说这些茶是我委托加工的,你和A的事情,我根本就不清楚,要不春天做的茶我早就拉走了,放这是觉得这个初制所的环境好,茶需要先散散水气。现在我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出了这个事情,和我其实没关系,但我还是同意借5万给A,请让我把茶拉走。我讲了各种他们之间扯皮其实和我没关系,我是躺着中枪的。Z总就是一句话,A付完钱就可以拉茶,你和我也没关系,不需要多说。

上午我只得先回去。下午我又和我的合伙人一块去先找A,让他想办法,A态度还是很好,但就是没钱付给S厂,我们只得再找S厂去商量,看能不能我们出5万先拉走一半的茶,给我们先应急交货。Z总上午还非常客气,下午态度就非常硬,也不愿意多说,就说他已经让步很多给A,A多次承诺都不兑现,他没办法,他认为这些茶是A的,和我们没关系,就是不让拉。我那个憋屈啊,一万只草泥马跑过去又跑回来折腾了几十次。

后面我没有办法,但还是要快速处理,生产已经计划好了,只好借全部的款让A付了S厂的租金,才拉到茶。

A和Z谁对谁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自问没明显过错,错的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在A租S厂的初制所加工。A不按约定付款,肯定错,S厂在明知全部是我的茶但就是扣住不让拉。我妥协愿意出5万借给A拉走一半茶叶都拒绝,而且态度强硬,我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的对吧。

再说买茶(原料)。我们之前都是买同行的做好的大货为多,从鲜叶做起只是今年开始的。买大货的时候一般是先取样,同行送过来的或者自己去同行处找来的,我们根据样品来决定是否可用,后月第一款和第二款众筹茶都是从上百种样中选出来的,我们根据口感的需求从样品茶中就开始选择、拼配,先排除不合格的样品(有农残、树龄和区域不对的),再排除用不进去(不适合拼配我们这款茶的),最后就是多种拼配方案对比来确定用料的比例,再来确定是否购买、购买多少数量。两款茶我们都是6个人参与,第一款耗时23天,第二款耗时12天,在取样之前我们都是要明确告诉茶农需要给我们保留多久的,要不中途给卖掉了,不是耽误事么。

后月前两次众筹茶由于我们人多,都是经验老到的人参与,所以没有出什么问题。

有次样品觉得满意,要了。去拉茶的时候,样品是白显金毫的,大货茶是黑无光泽的,我当时都懵了,幸好我一袋一袋要求验货,卖茶给我的一直说就是一样的东西,由于农产品会有些误差但基本是一样的,我都想骂人,这能是一样的东西么,后来没办法,只有空车回去。要是让他送货来我的仓库就需要扯皮了。

还有次是要买大户寨的古树茶,只是几十公斤,量小就犯不着下茶山,有茶商送来个茶样,去对比我之前的茶,完全符合,价格也不贵,要了。当面谈好,付完款给茶商,他安排人发到我店里;几天就收到货,首先外观我觉得就有差异,但不是太大,开汤对样品一起喝,口感完全不一样;没办法,只有把卖茶给我的这个茶商叫来,当面对比冲泡,他硬说是一样的东西,我没办法,就说这批茶我现在不买了,退货总可以吧,运费算我的;这哥们来了句退可以啊,但我现在没钱退给你。钱给他用掉了,等他有钱再补给我。

我那个气啊,但又能怎么样?只有自己处理,后来一个朋友要了,总共不到一万的茶处理价卖了三千多,亏了一半还多。

那怎么样可以规避呢?把我现在的经验共享下,不一定对,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首先找对人。

茶圈子不大,首先多问问,卖茶方这个人靠不靠谱,多问几个人,实在不行发微博微信朋友圈,总能打听到。现在人说好不说坏,如果靠谱的,知道的就会直接说放心交易,如果是不靠谱的,一般就会说你小心点见茶再付款,除非和你特别熟的才会说此人不靠谱。

再把流程搞对。

第一样品要抓对。去卖茶的仓库,从茶大货中多个袋子(纸箱)取样,袋子上下都要取样;取样之前确定是不是匀过堆,匀堆好的茶只需要打开袋子看看是不是一样的茶,不需要多个袋子抓样;如果没有匀堆的茶,就需要多个袋子多个位置取样,每个位置抓一把,找个大簸箕,把取的样都摊在上面,先看看这些样对不对,如果茶不太多,就可以并拢匀在一起,大货匀堆的味道和样品就差不多,如果取的样品一个和一个差别很大,这个茶最好放弃,不值得浪费时间。

第二交易流程要对。最好有个合同,约定根据双方确定的样品,什么价格多少数量,约定拉到自己的仓库验完货再付款,然后就简单了,茶到仓库,多拆几袋(箱)验货,我一般是少量比如只有十来袋茶全部验货,量大的茶叶要拆开至少三分之一,把拆开验货的茶匀好,和样品一起泡,验完货对版重量也足就可以付款了。

有人问,如何确定样是对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你要买易武弯弓的古树茶,人家给了你一个易武其他地方的古树茶样,也好喝,大货到了,也对版,后面发现茶不对,这就是样没找对。我找样一般都是去茶农家喝喝茶再要点样,特别贵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需要自己收鲜叶做样。如果没这条件,就买别人的茶,多买几家,样品费不要心疼,这个时候是小钱,茶买进来那个才是大钱,喝懂后,再对比样品,就知道样品对不对了。

茶路漫漫,坑很多,希望行业中茶企、从业人员各自自律,愿坑少些,内耗就会少,可能这就是希望所在。

此篇回答出自我纸上谈茶系列文章,不对消费者,仅对同行从业人员或想投身茶行业的伙伴经验分享。

——本文来自吕建锋,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29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