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本的茶文化

找到约2,815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从唐风宋韵到茶道 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与演变

16世纪的日本室町时期,流传着一个以中文汉字写成的寓言式文本《酒茶论》,在两千余字的文本中,雅号“涤烦子”和“忘忧君”的二人对坐,一人饮茶,一人饮酒。这个四无人声的春昼,不可容俗谈,于是“涤烦子”和“忘忧君”展开了一场茶酒之辩。双方各执一词,反复争辩茶与酒的尊卑、品德与功用,互揭其短,各陈己长。难分伯仲之际,一位“闲人”出面调停,说茶酒难分高下,皆是天下尤物,还是“酒亦酒哉茶亦茶”吧。

显然,“涤烦子”和“忘忧君”的名号出自唐代诗句“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双方问答式的争辩叙事模式,也是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固有范式之一。无独有偶,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内藏数万卷文献及绢画,其中包括与日本《酒茶论》极为相似的唐代遗书《茶酒论》。该文本出自唐代乡贡进士王敷之手,全文千余字,以相同的叙事模式展开了一场唐代的茶酒之辩——这个文本较之于日本《酒茶论》早了好几百年。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的茶酒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尤以茶文化的东渡为典型,日本茶文化在学习和吸收中国种茶、制茶、饮茶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衍生出独具东方美学特色的茶道文化。


《唐宫仕女图》之《宫乐图》资料图片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资料图片

壹从“自生”到“渡来”

历史真相的回溯总会有一些崎岖,中国茶种及茶文化的东渡也并非一开始就得到公认。

滕军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史》简要提及了日本茶文化早期的“自生说”。自17世纪起,日本学者一度形成了较为主观的论断,认为日本列岛早有本土的原生茶树,只是到8世纪中国饮茶之法传入后,日本人才开始饮用本土茶。大石贞男的《日本茶叶发达史》(1983)、谷口熊之助的《野生茶调查报告》(1936)等论著都导向这一观点。随着茶叶科技的发展,日本茶的本土“自生说”逐渐瓦解。20世纪,以松下智、桥本实等为首的茶学专家提出了“自中国渡来说”,认为日本本土的野生茶树繁殖呈现出人为因素,结合中国唐宋以来日本赴中国学习的留学僧人往返情况,合理推测是日本僧侣将中国的茶籽、茶苗及饮茶习俗传播至日本,并推动了其在日本的发展。

传入日本的中国饮茶习俗又通过宫廷、幕府、寺院逐渐普及民间。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中国茶叶传入”,彼时正值唐开元十七年(729年),距陆羽《茶经》成书还有差不多50年。最早的日本饮茶记录出现在弘仁五年(814年)的《空海奉献表》,这份记载了空海和尚(774-835)日常生活的文本曾简要写道:“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若这份个人经历记载的是可信的实际情况,那么9世纪早期,日本僧人的闲暇之余已有饮茶之举。

另一处早期记载出现于《日吉神道密记》,文中载录了日本最澄和尚从中国引入茶籽的事迹:相传公元805年,最澄和尚(767-822)赴中国天台学习教义,返日时带回了天台山的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虽该文献的真实性仍有争议,但日吉神社园内至今矗立着“日吉茶园之碑”,碑文有“此为日本最早茶园”之句。

以上两处记载如果都不足以作为确证,那么日本史书《日本后纪》作为确切的日本饮茶记载,是较为可信的直接文献。那是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时值日本弘仁六年,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出行礼佛,来到梵释寺,奉迎的大僧都(即僧官)永忠和尚(743-816)亲自为其沏茶。“……更过梵释寺,停舆赋诗。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众。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这位奉茶的永忠和尚于公元775年乘坐遣唐船来到唐朝,并在长安生活了30年,在公元805年返回日本,他在御前煎茶之举,使嵯峨天皇大受震撼,命人在关西地区植茶,以备每年进贡。

在这里,永忠为天皇供奉的“煎茶”是陆羽《茶经》记载的一种烹煎的饮法,在中唐大为盛行。主要是用饼茶,经过炙烤和冷却后碾磨成粉末状。煮水时,第一次水沸后放入盐,第二次水沸后投入茶末,环搅,待三沸后倒入一瓢水稍做冷却,随后便可分茶饮用。陆羽提倡的这种煎饮之法成为唐代文人和宫廷贵族的常行雅事,碾茶成末、煮末饮茶的喝法,在古代绘画中也时有出现。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唐宫仕女图》就呈现了晚唐宫廷的饮茶场景,长桌的中间放置着茶釜,内盛茶汤,其中一位女子正手持长柄茶勺从中舀取分饮,其他仕女围坐,手执茶碗饮用。

千利休资料图片

贰唐风宋韵禅意

以上记载均符合日本著名汉学家、茶学家布目潮沨先生的论断,他在《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一文明确指出,中国的饮茶文化最迟于9世纪上半叶就传到了日本,遣唐的学问僧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空海和最澄和尚都是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的随行,在唐期间广学佛法、吟诗唱和,均有不俗的汉文化修养,对佛教的东渡、汉学的传播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日本饮茶史上,茶饮最初仅限于日本贵族阶层内部流行,并曾一度衰退。12世纪末,荣西禅师(1141-1215)从中国带茶籽、茶种返回日本,种植茶树,逐渐复兴了饮茶习俗,广及佛寺、武士阶层。荣西是日本茶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被后人推崇为“日本茶祖”,在来华僧人中他是最杰出的一位。荣西曾两度入宋,潜心修习禅学,长期参禅习佛的生活也滋养了他对中国宋代茶文化的精深体悟。

在他临终前才最终定稿的《吃茶养生记》是一本盛赞茶德的汉文书稿,也是日本已知最早的有关茶事的著作,被称作“日本的《茶经》”——由此也可见陆羽《茶经》在日本的影响力。该书从禅修与延寿的角度,大力提倡饮茶,书中开篇便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亦嗜爱矣,古今奇特仙药,不可不摘也。”以“仙药”和“妙术”誉之,荣西对茶的嗜好与推崇可见一斑。

荣西来华期间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鼎盛的南宋,《吃茶养生记》记载了这一时期流传于江浙一带的饮茶方式:“极热汤服之,方寸匙二三匙,多少随意,但汤少好,其又随意,殊以浓为美。”这显然与唐代陆羽时代的饮茶有所不同了,荣西这里说的“方寸匙”舀取的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他传入日本的南宋新茶法说起了。由于此前的饮茶法需要将茶青采来蒸熟、捣烂成饼、烘干收藏,饮用时,再把茶饼烤软、碾碎、煎煮,着实有些费时费力。到了南宋,荣西传到日本的饮法则简单得多:当下采摘制作、散叶保存,饮用时磨成粉,直接点饮。整个过程保留了茶的鲜度,末茶点服,直接进入体内,也能够更充分吸收茶青。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说到的,方寸小匙大概两三匙,舀取的正是被碾磨成粉状的末茶。

这种点茶之法受到日本人的欢迎,时至今日,日本茶人依然在改良后沿用着宋代末茶的点饮之法。整个备茶的过程称为“点茶”,即将粉末状的茶舀取入茶碗,在碗中注入沸水,以茶筅快速有力地上下前后搅动,直至茶汤表层形成黏稠细密的泡沫,即可吸饮。有趣的是,我们会发现当代日本茶人所喝的抹茶,茶沫多为鲜绿色。与之不同,中国的宋代茶人,崇尚“茶色白,宜黑盏”“茶色贵白”(蔡襄《茶录》)。这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日本茶文化对中国茶文化的吸收与改造。长期以来,日本茶人们试图保留茶叶本身的自然之色,并视其为至纯至美的生命与精神。

在13世纪初期,掌控镰仓幕府实权的北条家族十分仰慕中国杭州的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增派大量僧人前往径山求取禅理。宋代的径山寺为“五山十刹之首”,具有很高的地位。《径山史志》载,“径山古刹的开山祖师法钦钟茶,初为供佛,后至请客。请客饮茶还有专门仪式和茶具,名曰‘茶宴’。”径山的禅堂茶礼规制严谨、法式严格。南宋的禅寺茶礼在元代《敕修百丈清规》中有完整记载,这是我国宋元时期禅堂茶礼的最高总结,也是径山茶礼的重要历史佐证。

以径山茶宴为代表的宋代禅堂茶礼的移植东渡,与“圣一国师”圆尔辨圆(1202-1280)有直接的关系。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34岁的圆尔辨圆前往径山寺巡礼求法,其间掌握了径山的种茶、制茶与茶礼之事,返回日本时带去了径山茶种,栽种于静冈的故乡小村。与径山茶种同时被带回的还有一册《禅院清规》。在传法过程中,圆尔辨圆效仿宋代的禅院清规,结合日本实际,制定了《东福寺清规》。文中明确规定,从径山寺习得的饮茶规式必须一应遵行,永远不可偏废,其中自然包括禅寺的茶宴仪式。直至今日,日本东福寺依然会在每年圆尔辨圆忌日当天举行“方丈斋筵”,保留着径山寺茶礼的影子。

唐宋期间,另一个推动日本茶文化发展的直接要素是中国茶书的流传,其影响历久弥坚。例如陆羽的《茶经》一书,就为日本茶道这一综合文化艺术形式勾勒了具体可行的内容基础。以茶具来说,陆羽在“四之器”中细数了二十四种不同茶具的质料、尺寸、用途等。我们会发现,这些器物的使用也几乎全对应在今天日本煎茶道的实践中。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江户时期,酒井忠恒编的《煎茶图式》和东园编的《清风·煎茶要览》两册书介绍了从唐代引入的煎茶道具(风炉、茶罐、茶碗)与煎茶历史。细看书稿内页插图可知,煎茶茶具悉数以唐制为标准,日本茶人细致描摹了唐茶具的外形与规制,并以文字简要说明。今天日本煎茶道流派众多,如小笠原流、松月流等,但行茶道之时,依然普遍使用着诸如都篮、风炉等流传自中国唐代的茶具。

以唐代茶具为代表的“唐物”(指从唐代传入的物品)曾是风靡日本的“中国制造”,一时风头无两,尤其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的推动下,一切日用品无不以“唐物”为高档,深受宫廷贵族、武士中上层的青睐。在室町时代极其流行的“斗茶”活动一度成为扩大交际、炫耀“唐物”的聚会。“斗茶”又称为“茗战”,是宋代盛行的品评茶质优劣和茶技高下的活动,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无不热衷于此。“斗茶”风尚传入日本时,主要发生在武士阶层,与宋代文人雅士们的斗茶场面有着明显不同。

最澄资料图片

叁集大成:千利休与茶道四规

明末,一代僧杰隐元禅师(1592-1673)乘坐郑成功的渡船抵达日本,将明代的文人茶风传入日本京都的黄檗山万福寺(为隐元所创)。由此,雅号卖茶翁的高游外(1675-1763)在日本创立了使用叶茶的日本煎茶道,被称为“煎茶道中兴之祖”,与奉千利休(1522-1591)为尊的抹茶道分流,形成日本茶道的双峰之势。时至今日,人们常说的“日本茶”从制茶技术和饮茶方式而言,依然分为“末茶”与“煎茶”两大类,其中“末茶”又细分“薄茶”与“浓茶”两类。如今日本茶道流派纷呈,其中最以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家为知名,饮茶之事也早已渗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客来饮茶,是日本人日常不可或缺的基本礼仪,一碗茶中见人情。饮茶活动在日本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日语词汇“日常茶饭事”中窥见一二。

日本在接收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将茶文化上升至“道”的审美和哲学层面。日本茶道真正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师从禅宗大德一休宗纯和尚(1394-1481),在京都大德寺修禅期间,珠光坐禅饮茶,参禅了悟,体味“佛法存于茶汤”,继承和发扬了“禅茶一味”的理念。之后的武野绍鸥(1502-1555)也极力倡导茶人参禅之风,认为在茶汤中注入了深厚的禅的精神。禅宗与茶道两相结合,使日本茶道上升为一种艺术、宗教和生活方式,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

最为人们熟知的千利休被视为日本茶道体系的完成者,是一位集大成的宗师人物。利休深得珠光和绍鸥的茶道思想,认为“茶汤之深味在于草庵”,他所行的“草庵茶”极力践行一种忘却机心、将心味归于无味的饮茶境界。追求在饮茶时,主人和客人之间必须抛去世俗、回归本心,尽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他将茶室一再缩小。

今天我们在日本京都妙喜庵内看到的待庵,是千利休创建的草庵风格茶室,也是利休留存于世的唯一茶室,被日本奉为“国宝”,外观上看却是极为不起眼的一间狭小茅草屋。人们进入茶室时,无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都只能弯腰屈身而入。利休生前正值日本的战乱年代,人们感喟于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战火硝烟使人们有了生似浮萍的漂泊感,这就提醒人们珍惜偶一相遇的缘分,因此有了“一期一会”的说法,只愿全身心投入“坐而饮茶”的当下,抵达宁静的达观。

我们现在熟知的日本茶道四规(或称四谛、四则)便直接观照参禅、饮茶、审美的基本禅茶精神——和、敬、清、寂。这与珠光禅师曾表述的“谨敬清寂”四字有内在传承。简单地说,“和”代表和谐、和悦,不仅针对内在情感和知觉的平和,也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协调与恰切;“敬”指恭敬、尊重,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人人平等不二;“清”是指纯洁清净,保持无垢之心,摒弃杂念和妄念;“寂”指的是静寂、侘寂、至纯的境界。

作为一种基底性的精神气质与心灵寄托,茶道的内在思想也影响着诸多日本文人墨客。川端康成、夏目漱石、太宰治等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描写过饮茶的场景。太宰治在思考人生滋味时,以茶借喻,说“以世为茶者,竹林拈须”;川端康成的《千只鹤》以日本茶碗作为线索描绘人物内心秘而不宣、纤细柔软的情感,主人公文子在一次重要的约会中带去了母亲饮茶用过的陶碗,茶碗上面留着母亲的唇印……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并未改变,它代表着人们在日常的俗务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面看来,茶道是一种规范严格的美学仪式,其内在却意蕴悠长,日本明治时期的思想家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描述日本的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日本茶文化来自中国,历经漫长的本土发展与改良,吸收与融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文化与外在技法,形成独具日本美学特色的茶道文化,其中保留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成为我国茶文化研究者认识与复原古代茶礼的重要参考。今天,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拿铁等当代日本抹茶的改良品,也在中国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小小一杯茶,体现着两国审美情志的共通和历史文化的共融。

《光明日报》(2022年03月24日13版)

作者:陆颖(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时光·茗享会』第三十站| 东京:鸠山会馆的三杯茶

       茶文化是典型意义的东方文化符号。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

  中日民间茶文化交流渊源流长。日本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国茶文化交流非常的频繁。早在中国的唐代,陆羽的《茶经》对当时日本的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宋朝,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进入发展的时期;日本的江户时代是中国的明朝,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尤其是十六世纪末,日本的千利休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核。 到现当代,中日茶文化交流更是日渐频繁,相互影响,互相学习与传承。

       日本首都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度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东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

  东京的鸠山会馆,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家族的豪宅,这里曾经生活着对日本教育和政治都有很大影响的鸠山一家,英式建筑与文京区的古色古香相互映衬。鸠山会馆在一个半山坡上,闹市中取静,藏隐在绿树林荫中,如世外桃源,再加上鸠山家族的背景,倍感神秘。

  7月1日下午,益武展览『时光·茗享会』日本东京站,就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鸠山会馆举行。惊喜的是,茶会还没有开始,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一行来到鸠山会馆,亲切会见了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一行。鸠山由纪夫说,这屋里墙上的书法《和为贵》是他祖父的作品,希望中日两国世代友好下去。

       随后,『时光·茗享会』正式开始。

  中方代表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董事总经理李广韬先生和广州编织工艺品展(CACFair)顾问团一行,日方代表生活美学协会事务局长孙艶女士,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宣传部副部长王凌女士,太阳升集团有限公司社长吕娟女士,中外新闻社日本分社社长冯向明先生,格物堂株式会社社长高建先生,中日拍卖海外担当部长许红国先生,小源流家元教授相马和江女士,以及翁艳芳女士,渡边由宜子女士,伊藤英男先生等一行共30多人出席了茶会。

  日本传统乐器三味线演奏家谷川佑司带来2首经典民谣小调,拉开本次茶会的序幕。

  来自中国的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女士致欢迎辞,她说,在鸠山会馆这个这么美丽雅致,这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举办茶会,同时,还有日本的朋友与我们共同进行中日民间茶文化交流,共同探讨编织工艺品,家居装饰品的发展形势,共同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亲,感到十分开心和激动。

  她说,相信大家也知道,就在前几天,6月27日,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大阪会见日本首相,我们很庆幸,选择了在这个时间来到这里,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让这次活动更富意义。

  胡卫红女士说,今天还是个好日子,要敬三杯清茶: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希望以一盏清茶向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致敬!同时,今年也是CACFair顾问小组的二十周年庆,风雨同舟二十载,不离不弃,第二杯,要向风雨同舟二十年致敬;『时光·茗享会』这一场正好是第30场,这第三杯清茶,敬大家,也敬自己。

  日方代表生活美学协会事务局长孙艶女士致辞说,希望中日两国开展各个层次的交流活动,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太阳升集团有限公司社长吕娟女士说,刚刚做了G20的现场报道,感受到了中国日益强大,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茶品三道。

  第一道:白茶——2019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指定白茶:广福心道。这款茶,香气甜蜜馥郁,滋味饱满醇厚,汤色丰富惊艳。

  第二道:绿茶——万绿印象客家绿茶。这款茶是广东绿茶的代表,源韵绿茶,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滋味清爽香甜。

  第三道:红茶——正山堂骏眉中国。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红茶之一。“骏眉中国”更是红茶中的极品,香气馥郁,余味绕梁。

  这三款都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

  传茶寄意的环节,大家纷纷拿出好茶,互相馈赠。安邦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张军带来了订制的武夷山大红袍;山东海润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刁战峰带来了崂山茶;厦门格艺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敏带来了大红袍;山东龙窝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佩功带来了底山绿茶;广州市东恒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道文带来了广州塔茶;山东省临沂华盈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习之带来了老茶;青岛民生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亦江带来了武夷一号;太阳升集团有限公司社长吕娟带来了刚刚鸠山由纪夫喝过的这款金骏眉;日本格物堂株式会社社长高建带来了女足运动员韩端送的茶;临沂荣华文创藤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全带来了柳叶刀茶;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宣传部副部长王凌带来了正山小种;生活美学协会事务局长孙艶带来了岩茶:最后益武展览董事长胡卫红将鸠山由纪夫喝过的那款茶作为特别礼物转赠。

  茶会进行到尾声,益武展览董事总经理李广韬说,中日茶文化交流渊远流长,日本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茶道文化,益武展览从事茶行业十多年了,这些年也将茶文化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希望茶带来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留住时光,品一杯清静;与友相会,享乐趣无穷。

  茗享时光,期待下一站的味道,下一站的相遇。

年轻人也不爱喝茶了?且看这些热爱日本茶的年轻人如何创新

新消费导读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是有着悠远的饮茶史,也同样面临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新挑战。

迄今为止,对日本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为深远的,可以说非「千利休(日本茶圣)」莫属。但现如今忙碌都市生活让人们少了闲情逸致坐在茶室中饮茶,千利休所遗留下来的茶道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振兴日本茶,2014 年起日本官方开始举办日本茶大赏(日本茶AWARD),每年评选出日本各地的优质茶品种。

与此同时,日本也相继出现一些由年轻人创办的新式茶铺,这些茶铺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店铺设计风格,还从茶种挑选、冲泡方式与产品上大胆创新。

这些茶铺既有共通之处,又根据自身对日本茶的定位和理解,进行着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它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日本年轻人能重新爱上日本茶。

不止抹茶和茶道

日本以抹茶与茶道闻名世界,不过对普通日本人来说,平常喝的茶主要为煎茶、番茶、玉露和玄米茶等品种的日本茶。尤其煎茶占到日本茶产量的60%以上。

(2019年日本茶AWARD海报)

茶道发源于中国,此后传入日本,和中国茶文化发展类似,日本茶也历经变化,特别是在公元16世纪,日本茶圣千利休(1522年-1591年)将「茶道」发扬光大。

茶道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外国人对日本茶文化的最普遍认识。千利休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融入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工匠精神与生活美学。

因此,千利休的美学影响不仅只是茶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不过,进入历经了几个世纪,日本的茶文化也不得不面临了新的课题——进入工业化社会,人们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坐在茶室中饮茶,取而代之的是方便购买的瓶装茶。

昭和56年(1981年),伊藤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罐装乌龙茶饮料,几年后又推出了罐装绿茶饮料。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日本茶文化进入了现代化。因为饮茶变得更为方便。

但它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对我们这一代而言,茶道是很抽象的名词,离我们很远,从出生以来我们所接触的茶,就是便利店或路旁自动贩卖机所贩售,装在塑料瓶里的茶。”新式日本茶铺体验店「东京茶寮」的社长青柳智士如此描述。

而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大行其道,也让传统冲泡茶在日本年轻人中却远不如手冲咖啡受欢迎。

为了振兴日本茶,2014 年起日本官方开始举办日本茶大赏,每年评选出日本各地的优质茶叶品种,以帮助消费者发掘更多日本茶产品。这一大会每年举办,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最终发布改为线上进行。

获奖者既包括百年老店,也包括近年才开始创业的新式茶铺。

毕竟在全世界的饮品里,喝茶的人口占了30亿以上,比咖啡的25亿还是略胜一筹,平均每5人就有2位爱喝茶,茶的影响力可见一般。

只不过要服务现今的这些茶叶爱好者,需要推陈出现,创新饮茶的潮流与商业模式。

这几年,日本也相继出现由年轻人创办的新式茶铺,他们希望也可以像千利休那样,采用各种器具、空间与饮茶的仪式,企图传达不只是茶叶的专业知识,以及背后的现代生活美学。

下面介绍的三家新式茶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获得了一定肯定(如得奖等),通过它们或许可以一窥日本年轻人如何看待并发展他们的茶文化,以及如何创新茶这一商业模式。

「东京茶寮」

「东京茶寮」位于三轩茶屋,第一眼进去,大概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家咖啡店。这家店的两位创业者在开设这家店时还不足30岁,开业时就受到日本媒体的关注。

东京茶寮的店面设计以白色作为基础色调、并搭配黑色和原木色的极简风格,面积不足30平米,为了能让客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茶本身,店内没有任何多余的元素。

不过,它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是设计,东京茶寮最大的突破是将手冲咖啡与日本茶结合形成独特的「手冲茶文化」,这在世界上算是首例。

店主之一的谷本干人以手冲咖啡为原型设计了日本茶冲泡器Green Dripper,他还开创了自己的日本茶品牌Green Brewing,东京茶寮是其品牌的旗舰店。

谷本干人看到,日本年轻一代已不再对茶和饮茶感兴趣,煎茶文化等正被渐渐遗忘。为了拉近茶与年轻人的距离,加上日本茶冲泡和咖啡萃取在原理上的异曲同工,他发明了以手冲咖啡为原型的日本茶冲泡器Green Dripper。

东京茶寮冲泡过程也分为三泡。水温由低到高,每一泡会释放不同的风味物质。第三泡时,会加入玄米茶,以体验烘焙茶的香气。

这种新的冲泡方式不仅提升了茶的风味,还将全新的西方审美理念引入日本茶的冲泡过程,受到日本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冲泡方式外,东京茶寮还非常推崇「Single Origin(单一农园/品种)」的概念,这也与单品咖啡很相似。

在谷本干人看来Single Origin概念是日本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对生产优质日本茶的茶农有利,也将促进日本茶整体品质的提升。

由于煎茶不存在专业资格,新的冲泡和测评方式在推广时没有遇到太大阻碍,也成为近几年日本茶得以创新的关键。

除了提供日本茶冲泡服务外,谷本干人还将茶具与冲泡茶叶的标准化,并在官网上公开冲泡配方。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家里用同样的方式,冲泡出同样风味的茶品。

与其被条条框框的思维束缚,不如想办法拉近日本茶与年轻人的距离。只有当日本茶像咖啡一样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时,日本茶文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被年轻一代,传承并发展下去。「品種茶専門店 心向樹」

「心向樹」是日本唯一家品种茶概念的茶叶零售店,于2016年创业。店主川口史树是个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喝滴滤咖啡的咖啡党,对于自己的「心向樹」,他表示“能让自己这样着迷,日本茶的魅力非常深奥”。

实际上,川口史树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的是一家造纸公司,主要工作是培育、开发造纸需要的原料树的新品种。在接触到育苗的工作后,他开始下决心培育茶树苗,与茶道的缘分就此展开。

他看到的一个现状是日本茶虽然有产地区别,比如宇治茶等,但对于茶的品种却没什么意识,因为日本茶是混合的。这是能稳定茶的品种以及维持成本,但是代价是抹杀了茶的个性。

因此,川口史树开始思考能否改变,能否售卖具有个性的茶,也就是品种茶,目前店铺销售的茶种类已经超过100种。

川口史树认为,影响茶味道的主要有三大要素,第一是品种,但仅靠品种无法决定味道,味道根据环境、栽培方法、田地的条件而变化,这是第二个要素,第三是加工不同也会产生区别。

不过在日本,基本所有的加工都是在混合的前提下进行的,心向樹以品种为基准的话,就意味着它们需要创新技术,目的是找到适合各品种茶的加工方式。

并没有任何茶道背景的川口史树,对自己的品种茶抱有一种豁达的态度,他也没有表示过扩大日本茶影响的使命感,“我是因为工作而了解了茶的品种,对于这一点,大家知道了也还是可以不喝,但一无所知是非常可惜的。”

现在茶专卖店在日本各地开张,这些店铺大多有品种茶进行售卖——标注产地和品种。从这一趋势看,就和咖啡一样,茶品种也逐渐成为日本消费者选择的要素之一了。

「樱井焙茶研究所」

樱井焙茶研究所位于东京表参道,店铺面积不大,里面共有 8~10 个座位。由于店名中有“研究所”字样,加上店员都身着白大褂,从外往里看,像一间忙碌的实验室。

这家店看起来更接近人们印象中的茶铺,主要采用黄铜与木头装饰,将传统日式茶道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进入店铺的第一感受是安静,紧接着便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茶香。

店中的茶师会向每一位客人耐心的解释每种茶的产地、风味特点和品鉴方法。根据茶品种、水温和烘焙度差异,冲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整个冲泡的过程中茶师动作简洁凝练,仪式感十足。平时喝惯茶包和瓶装茶的年轻人才发现,冲泡日本茶原来可以是如此严谨、优雅的事。

樱井焙茶研究所的日本茶共分为三泡,冲泡之前会将茶叶进行现场焙烤。第一泡和第二泡都使用相对低的水温,展现茶叶原本的甘味和清香。比较特别的是第三泡,茶师会根据时令加入不同花草,并在茶汤中加入冰块冷却,倒入鸡尾酒杯中品尝,这种新的冲泡方式,在年轻人中很有人气。

自称“研究所所长”的店主名叫樱井真也,也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之前在著名的和果子店「HIGASHIYA」工作多年。

在HIGASHIYA工作期间,曾当过调酒师的他发现鸡尾酒与日本茶有许多共通之处;也发现无论和食、日本酒还是咖啡,都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唯独日本茶,颇有些被人遗忘在时代洪流中的意味。这也成为他开设樱井焙茶研究所的契机。

同时,为了给日本茶注入新的活力,樱井研究烘焙所将喜爱的酒,与日本茶相结合,开发出如煎茶金酒、焙茶朗姆酒、抹茶啤酒等茶味鸡尾酒。

就像官网中写道那样,“我不仅希望能传递日本茶带来的愉悦与价值观,还能促进日本茶与时俱进。”在樱井真也看来,过去的传统茶屋是为沿途旅人们提供休憩之地的场所,樱井焙茶研究所能够延续这种古老的功能,成为都市人休息的空间,更能让年轻人在这里发现日本茶的新魅力。

来源:新消费内参

作者:鲍妍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6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