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工制作

找到约3,16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买茶留给子孙喝?崔永元谈普洱茶存一百年之骗局

云南人喝普洱茶是在2000年之后的事,在那之前所有的普洱茶都是出口港销或者边销,云南人大都在喝大叶种毛茶(绿茶)。云南本地二十多年是少有存普洱茶的习惯,所以老茶都基本出自港台大师商人的故事里,我们讲当代普洱茶历史是云南普洱茶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再往前都是清代史料上和改革开放之前的记载,这一点崔永元先生可能对普洱茶当代史的发展不是非常了解。

崔永元先生谈到的云南茶山也不止五个茶山,其中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最有名,还有勐海的新六大茶山,还有临沧的茶山、普洱(思茅)茶山、德宏茶山、保山茶山、大理茶山等等。

至于崔永元谈到大可堂张奇明先生,还有何作如先生,这个这些都是“鉴赏大家”,但是得打一个问号。湿仓味就是六六粉的味道,通过蒸馏干燥的方式来实现这么一个老茶的味道,喝这个茶你得有喝湿仓茶的抗体,这一点崔先生说的比我直截了当,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体验这个味道。

我昨天加编者按转载了《老茶文摘》的文章《崔永元谈百年老茶骗局:他们贩卖的是发霉的思想,仓味的思想,老鼠洞味的思想!》,我收到了一位我非常尊重的江西朋友的微信语音,他说董乐这个人如何如何糟糕,读者也有留言这么说,可我只是转载这个文章,转这个文章也一下子拉不低我的档次,但是一个人的观点或者对真理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之教导,真理之指引,会从根本上催发人的勇气。学习是求真、认真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追求之心,才可能不顾一切,为真理一搏。

非常感谢杨凯先生转来这段原始的录音,我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我对于造假老茶、金融茶炒作、平台价格的虚假、普洱茶行业的乱象多有批评,出于我对普洱茶的痴迷而已,喝生态、健康、干净的普洱茶就这么简单。


(崔永元谈普洱茶录音完整版详见石一龙公众号)


以下是崔永元先生的录音原文


就看这样的东西特别多。为什么?比如说我们每天在这说叼盘,都说不尽,因为确实就是个跳梁小丑。但是我觉得想跟他一起叼盘,或者想跟他学叼盘,或者认为他叼盘无比正确的人,应该是大量的。

你比如说这位作者,这位作者我觉得这盘叼的就挺妙的。因为这洪水不好叼。真的。好像huxijin也没叼这个盘子,你看他叼盘出重现于华夏大地,向中华民族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的现实地位,我真服了。还有一个,它这个是个动图,老板(注:安徽黄山的)就是说他库房积压了3000吨茶叶,当然是绿茶红茶什么的。然后他特别伤心,因为他今年还特意从茶农那多收了点。

现在被水淹了,后来很快第二天就有了这个,说是武警部队去那了,帮他抢运,把库房里的那些茶叶的赶紧的给他倒腾一下,倒腾出来,有的还可以加工,实在不行的就扔了,这个人哭得很伤心,他大概损失了说9000万元,我记得好像是这么个数。但是出了什么问题呢?现在底下这个叫什么老班章熟茶,什么这个茶那个茶全都拿动图说事,都说他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连千元的老班章普洱茶现在被迫一折出售。

当然这些人我觉得可能不是些糊涂人,咱们上次谈逆淘汰,就是那些操盘手,他们知道没有多少个人记住这个场面,就是这个老板因为他的绿茶被淹了,绿茶和毛茶被淹了,然后他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他觉得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场面,也对不上号,你看我现在也对不上号了,我只记得是安徽的,所以他们家别管有什么茶,都拿这个“老板哭”这个图来散布悲情,打悲情牌,卖自己的茶,你可以说他卑鄙,但是他不怕你说他卑鄙,因为他愿意卑鄙,他知道能挣到钱就行。全都借逆淘汰,你信了,你就傻了。

关于这个茶就是,大概10年前差不多,大陆兴起了喝普洱茶热潮。我记得我还是比较早知道的,因为我在云南有朋友。我记得最早我喝到普洱茶是在广东,你到一个饭馆,你还没有点菜,他就先把茶给你倒上,就都是普洱茶。

喝不惯,喝的就像刷锅水特别难喝。后来大概10年前,在云南那边开始流行普洱茶了。普洱茶是大叶茶,它的命名是用这个地名命名的,它那个地方就叫普洱。整个云南境内现在号称有五大茶山,都生产普洱茶。

过去那个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所以它运到藏区的茶,马驮着疼。那一走可能得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风吹日晒,那个茶,一会儿潮了一会儿太阳又晒干了,一会又给淋了一会太阳又晒干了,等拉到西藏以后它就发酵了,黑乎乎的,结果藏人一煮茶,再加点牦牛奶什么的,特别好喝,非常好喝这个茶。

后来川藏公路就建成了,建成了以后开着大卡车,几天就送上去了。那个茶为什么要成一饼一饼的?他是为了运输方便,没有别的原因。

要么你散茶,你想想你才能装多少,你这都压成一饼一饼的,那一饼都是一一斤两斤,甚至更多,他就是为了运输方便方便,才压成饼的。

川藏公路修好了以后,它几天就运上去,茶还是绿的呢。所以莫名一喝这味就不对了,这怎么办呢?这周总理就说让云南的这些茶厂研究人工发酵的茶,就不是马拉着它出去走半年的,不是这样。结果就出来了一个叫“渥堆发酵”这么一个工序。渥堆就是一个……我不好意思说,怕人家打我,像粪堆似的就那意思,我就弄成一个大堆,然后喷上水,用温度表观察着它的温度,让它发酵,基本上十几天,15天左右就行了(注:说的不太准确,有点知识缺失)。

就像马拉着半年风吹日晒的效果一样了。所以最早的这批就叫文革砖。因为它就是文革时候才有的,在这之前就都是生茶,没发酵的茶。而拉到西藏已经发酵了,刚才我已经讲了,不是人工的原因,那就是风吹日晒的原因。现在,从文革砖开始有了人工制作的熟茶,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大概七八年前就开始做吆子了,就是说首先是有人发现了一批文革砖,就开始讲故事了,这个圈里都叫讲故事,想卖那个东西,你不想买,我把它讲成是慈禧太后的迷信,你不光想买,你还想出高价,这个茶叶圈里就开始讲故事了。讲故事说文革砖,一个是留下来的。当时生产多了没卖出去,留出来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牧民不是特别喜欢,他还是喜欢原始的那种,所以销的不是那么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大量的销到了港台、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在那个地方就保留了很多,然后这个东西就开始回流了,因为大家爱喝了,所以就值钱了。

那一块卖的,一块茶砖这么大,这么大一块茶砖比这还小,卖个几万块钱小意思,再接着更作妖了,就开始出现了100年前的茶,80年前的茶,60年前的茶,都出现了。那个故事就更多了是吧?恨不得一坨茶得有一个故事,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陈云号。我有一个朋友叫张奇明,上海的,他收藏了好多,还有一个号叫永元号,就是我这个名字叫永元号,这都是过去的。

茶叶的商铺,上百年的那种商铺,他们当时卖的品牌茶。有没有?我相信有。他总会有各种各样原因遗留下来的是吧?有没有我们在市面上见的那么多?我告诉你没有,后来就乱套了,太多了。

反正中国人造假能力一流,包茶叶的纸,好造,能给你造的一模一样,这个茶叶他们尝一尝喝一喝,看是什么味,然后就开始造假。

那时候我有好朋友,张奇明,老何(注:何作如先生)什么的,经常找到好茶叶,就给我打电话说这样晚上来喝茶来我们就去喝茶,喝到过什么,喝到过那种酸的,那一看就是有问题,不对。然后多冲两次,然后喝,我说这不是受罪吗?咱别喝这个了。这个茶叶它要不对劲,比如它动了手脚,喝完了只能对自己不好。

哎,完了!这个行当就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有一次我们去喝茶,也是他们请我们去喝茶,一喝我就觉得它坏了,茶存储有问题,发霉了,一喝就能喝出来。结果碰到一个香港的还是台湾的人告诉我说,这个叫仓味。我说哪个仓?他说就是仓库的仓。仓位,就是说它经过仓储,所以它有这么一种特殊的味道叫仓味。

我说这不就是发霉了吗?然后他们所有人都笑,就是说你太实话实说了,不给人面子。(注:这就是湿仓茶,是不能喝的,是真发霉了的。)

他们就把这种发霉的茶,发明了一个词叫仓味,就掩盖过去了。然后以后半懂不懂的那些人一喝说这茶不错,就是有点仓味,我从来不喝有仓味的茶,那就是发霉了。

那就是服毒,那茶卖得很邪乎。那种茶通常能卖到100万一饼,60万一饼。50万一饼,40万一饼,非常多。

我们说如果有不知道因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老茶,物以稀为贵,可能可以。但是他们又出来个新的骗局,新的骗局就是说你现在就买了些新茶,五大茶山的新茶,你是买给后代的财富。也就是说你40年以后50年以后你不在了,你的孩子拿出来,每一饼都是宋聘。

当时很多人就到银行贷款,就把房子抵押了,上当受骗买他们这个茶。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话实说》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期节目,请的全是红茶的专家、绿茶的专家,什么龙井的专家、普洱茶的专家,就摆到桌面上说,是怎么回事。结果我们就把这个事说清楚了。当时那个茶叶价格大跳水,好多人因此完蛋了、崩盘了。(注:讲的是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的事)

在中国就是这种讲故事、蒙人、讲故事、卖东西,这才是传统的,比那个大水淹了传统不晚,你哪怕去到潘家园,北京潘家园你逛地摊,他有一个人卖你一个掏耳勺,他这掏耳勺都有故事,张嘴就来,那故事都特别多。

现在我觉得网络上的像胡叼盘,什么jinzhengwei,这些讲故事的人,他们贩卖的可能不是商品,他们贩卖的是他们发霉的思想,有仓味的思想,有老鼠洞味的思想。

小喜年-易武顺时兴的诞生与易武普洱的复兴

易武——每当我们提起普洱茶,一定避不开这个普洱重地。

小喜年经常从老一辈的茶人口中听到易武普洱的故事,今天就带大家重新回顾它的兴衰历史。

搜图
编辑

当年不仅那么多老字号在易武风云际会,就连标志性的"七子饼"也都发源于此。

然而受到抗日战争影响,茶庄停业,易武茶开始走下坡路,

接着又遭遇大火,一半的易武古镇被烧成了废墟,很多老字号也随着这场大火一起熄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易武也就此没落。

搜图
编辑

 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被称为易武的"复兴时代",在易武复兴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他便是张毅。

张毅,原易武乡乡长,是普洱茶历史上重量级人物之一,也是现代普洱茶人工制作的领头人。

他对普洱茶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 将快要失传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重新发掘、梳理、实践成功;

第二是 推动传统制茶技术迅速普及,将自己的专利无偿传授给易武、景洪、孟连等其他地区喜欢制作普洱茶的人员。

带动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使普洱茶在全国大面积普及。

搜图
编辑

1994年以吕礼臻为首的一批台湾茶专家进入易武,他们找到张毅老乡长想要定制一批传统制作工艺高等级的普洱茶饼,"真淳雅号"便应运而生。

待张毅老乡长退休后,他更专注于制茶本身,1998年创立建国后易武第一批私人茶行之一 "顺时兴号"。

搜图
编辑

顺时兴只用古树春料没有秋料,制茶时也不分山头和村寨

(这里指的是今天收来哪个山头的鲜叶不错,便单独制茶并不会将不同山头村寨进行拼凑)。

在制茶时也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传统工艺中分芽尖、嫩叶、黑条、黄片等,做的时候从里到外按不同层次成型,但容易让人误解,

所以只采用一芽二叶,单一茶青的原料压制成饼保证里外一致。

搜图
编辑

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续》一书中曾单独写过一篇关于顺时兴号的文章,他表示顺时兴号的茶品在茶叶的选料上坚持使用易武地区老茶园的乔木古树所生产的茶叶。

除此之外,在制茶工序上,张毅老乡长强调用古法工艺来制作,

茶品压制成型后并不进入烘房烘干而是采取自然阴干的方式,从工艺上避免因高温而使茶叶失去活性影响后期存放转化。

搜图
编辑

“真淳雅号"是易武复兴的标志性产品,"顺时兴号"则代表张毅对普洱茶的更高要求。

张毅老乡长于2008年底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普洱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缅怀与追忆。

搜图
编辑

关注小喜年,带你了解更多茶知识,我们已在各大平台上线臻藏级普洱茶,有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往围观,小喜年期待与你的互动交流。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

测评06年易武张毅的顺时兴普洱生茶,新的一年会不会有惊喜?

今年易武生普第一弹,选中了易武张毅老乡长于2006年制作的顺时兴号普洱生茶,时间又过去了一年,不知这饼茶会不会有新的惊喜。说干就干,今天就来测评一下这款茶。

前期准备:紫砂壶容量约为110ml(手动测量),投茶量7g,水温100℃,在自然光下室内测评。

饼身

饼面整体呈黄褐色,芽叶匀整,芽头金黄显毫。内飞嵌于茶饼之中。

干茶

撬下的干茶较为匀齐,条索细长,且干燥无异味。

干茶

香气

茶汤香气纯正,倒出茶汤后的公道杯冷嗅蜜香明显,热嗅有木质香,杯中留香持久,

第一泡茶汤

汤色

汤色栗黄透亮,每一泡茶汤之间的汤色变化波动小,第15泡依然黄而明亮。

第二泡茶汤
第四泡茶汤

滋味

滋味醇和,口感甜润,苦涩味低,第二泡开始喉韵清凉,第四泡开始生津明显,汤感比前两泡更柔,每泡茶汤之间变化较为均衡。

第七泡茶汤
第十泡茶汤

叶底

叶底红褐有光泽,叶间距较长,第一叶与第二叶之间较显梗,叶张较大,梗叶柔软富有弹性。

叶底

这一款茶相对于去年年中来说,甜润的口感更加突出,熟悉的顺滑感犹在。

第十五泡茶汤

张毅老乡长的这款生茶,没有老曼峨那种突出的苦味,也没有景迈茶独特的药香,无论是在香气还是滋味上,都做到了“中庸”,虽然易武曾是皇家贡茶园,却一点都不张扬,茶汤柔中有刚

张毅作为曾经易武的老乡长,是现代普洱茶人工制作的领头人,自1998年创立“顺时兴号”以来,制作了不少易武普洱茶的珍品。希望当我们喝到易武普洱茶时,能够想起曾经有一位和蔼的老乡长,名叫张毅。

张毅老乡长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找到约3,09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