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全国茶叶市场

找到约13,596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郑旭:一个跑全国茶叶市场的“价值服务商”。

郑旭是东莞年轻茶商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艺馨坊生意涉及茶器、老茶交易、新茶开发,组建联营平台,茶叶投资等方面,今年下半年预计还扩展其他项目。年纪轻轻被推选为东莞市万江茶叶行业协会的创会会长,万江这几年有名的全国茶商联谊大会就是郑旭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发起创办起来的。

初见郑旭是在他石美的一家茶叶店里,七八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张茶桌在谈论着什么。郑旭从这堆年轻人里站了起来,边向我们走过来边打招呼。看了几眼从门口到店铺最里头满地的茶,他提议换个地方。

于是一行人步行去他一百米外的茶具店。

带头领路的郑旭看起来不像个生意人,穿了件黑色T恤,外搭黑色的休闲夹克,一条黑色的休闲裤,加上一双黄红相间的亮眼运动鞋。简单休闲风格,看上去憨厚老实,要知道,他学生时代可不简单!

初一的时候是学生会主席,后来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学校提前进入社会,跑过广告材料,做过物流招商,卖过车票,摆过地摊等等很多工作!2006年,回来东莞万江跟着姐姐一起开始做茶。

2006年普洱茶行情好,到2007年普洱茶高峰期后崩盘!郑旭在姐姐的帮助下在阳光海岸新开了一家茶叶店,开始独立做茶。三年后这间茶叶店就倒闭了。于是他又回到了石美和姐姐一起做茶具。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艺馨坊茶具店慢慢的由一个店面到两个店面再到三个店面五个店面……

随着郑旭的茶具店逐渐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经常有人叫他帮忙找茶。

“茶找多了,你就发现同一年份的茶,除去质量上有所差异以外,价格差非常大。而且很多人找茶很困难,卖茶也很艰难!了解市场行情也没有地方可以参考!”郑旭一边喝茶一边说到。

于是2013年郑旭做了这个中介角色开始服务茶商,组建自己的团队,做起了茶叶流通。

可是刚开始做流通,茶行业行情没好几个月,普洱茶又迎来了大崩盘。跟着自己的兄弟面对这样的情形开始疑惑,生意再次面临困境。

就在这时郑旭买了一辆车,带着他的团队去跑全国市场拓展客户群体。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跑,一家茶店一家茶店的拜访,分了三次,才把全国的茶叶市场跑完。总共花了四个多月,在路上跑了五万多公里。平均每天跑300多公里。在一个地方跑两天市场,然后连夜跑几百公里去下一个地方再休息。第二天又继续!有时遇上下雨,天气冷,水土不服,还要在陌生的地方进行陌生的拜访。人生地不熟,天天会有被人拒绝的经历。在东莞郑旭也算是一个小牛人,他认为做服务的就要把自己放的很低,才有机会去赢得客户的认可。

我们问他,那算不算是他做茶以来最苦的一个阶段?

郑旭仰着头,想了好一会,好似把自己的人生“录像”在脑袋了快速播放了一遍,“算是吧,不过还好了,我以前跑过很多业务,被人拒绝的多了,早就练就了自身的胆识和毅力, 其实在我看来被人拒绝是有收获的,因为能让自己快速成长。”

十年做茶的岁月与他跑过的全国茶叶市场的路径相融合,沉淀出一个有责任与担当的郑旭,他是团队兄弟们的大哥,东莞万江茶叶协会的会长,是东莞青年茶界的杰出代表。 

亚太茶业:目前做茶的定位是什么?

郑旭:艺馨坊的定位是【茶业价值服务商】。我们卖的是价值服务!比如你收到一款茶,你不知道这款茶在市场的大概成交价是多少时,可以拿到我们公司进行询问,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信息的收取,对这款茶做出价格评估,你想买或卖,我们会帮你实现评估出的大概价格交易,很多人不理解茶叶价值服务商是做什么的,怎么解释,其实就是给广大的茶商做服务的!

亚太茶业:艺馨坊接下来有什么规划吗?

郑旭:把这个价值服务做到全国各地!南北文化差异很多,南北茶商对茶的理解不一样,很多地方的茶商信息不对称,专业性不够,也没有市场渠道,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在茶业服务这个领域做到最强最大!

亚太茶业:在您看来,东莞茶市场和全国其他地方最大区别是什么?

郑旭:在我看来不同城市对于做茶有不同的定位,广州是做集散交易的,东莞是做收藏流通的;像杭州、成都是做茶馆,茶文化休闲比较多;北方有些地方是以做礼品为主;更多城市是做品饮消耗的。地方文化差异导致市场定位的不同,做茶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东莞的历史和气候环境等因素让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叶收藏之地。

很多地方不能像东莞一样做收藏,也代替不了藏茶之都的地位。2007年,2010年,2013年,普洱茶每三年的一次高峰,让东莞的收藏家、市场与商人都很清楚普洱茶该怎么收藏,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独有的金融属性。普洱茶在东莞经过多年沉淀,形成了它流通,与金融属性。当地的藏家有投资获利的,也有亏的血本无归的,有涨有跌。

甚至现在有一些拿着过亿资本的在进行买卖!这是个很成熟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在全国其它地区是没有的,也很难再有,没这样的土壤,也没经历过普洱茶的这几次波动。我大概算一下真正培养一批收藏客起来,最少的周期要六年,两次高潮。一年低的,中的,高潮,降下来,平淡的,再涨一年……只有经过两次的洗礼与培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收藏客。我们这里所说的收藏客是指能承受风险也知道怎么投。

亚太茶业:您提倡这种做法吗?

郑旭:我提倡合理投资,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就注定需要有人来做这个收藏角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去等茶变老。如果不想等就只能拿金钱换时间!收藏其实就是拿时间换空间,在中国很多文化艺术品都有专业的收藏家!像2003年的大白菜现在两万多一片,有些同年份的茶,几百块也有,价格落差特别大。为什么落差这么大?除了品质不同,还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背后收藏家的力量,任何商品都存在商业运作。像爱马仕的包,十几二十万一只,也有商业运作在内,只是你以什么样的立场去看。茶叶炒作和运作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由消耗慢慢合理增长,另一个很少消耗暴涨暴跌,恶意纯炒作也有很多技术博弈在里面,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

亚太茶业:您做茶的心得是?

答:我感觉茶行业非常好!既古老又年轻!这个行业很养人,机会也很多!这个行业可大可小,可积累,可沉淀!当你越来越懂茶,茶越来越老,客人越来越多以后就很舒服了!说茶行业古老是指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年轻是指现在的整体经营模式还是很传统,产品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你看小罐茶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很多行业它不算新,但目前它在茶行业就很管用。茶行业模式旧,也蕴含很多机遇。这两年茶行业会涌现一些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例如商业联盟,互联网+、创新平台、服务、配套,资本介入等!这两年茶行业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接下来传统模式会寻求转型升级。所以我希望更多的茶商走出来大家交流合作,多资源整合,联手共赢!

茶叶进出口报告:坐拥全国茶叶出口量四成——“老大哥”浙江的2021出口盘点!

6月1日,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创新院正式发布《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我们将从不同角度为大家分享解读报告,帮助广大茶界人士更好的了解《报告》,了解2021国内茶叶进出口情况!(文末可申领《报告》)

《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中国茶叶进出口情况,了解我国茶叶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帮助各茶叶产区及相关出口企业掌握进出口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

本次《报告》解读内容:浙江省茶叶贸易相关分析。

全国四成茶叶出口量来自这里!

2021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5.08万吨、同比增3.1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1%、位居各省第一(安徽6.77万吨位居第二);出口额4.86亿美元、同比增8.64%,占全国出口总额21.13%,位居各省第二。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2021浙江省茶叶进口量8938.2吨,同比增长8.1%,位居各省第二;进口额2223.3万美元,位居各省第四。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相对于其他主要出口省份,浙江的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销往世界110多个国家地区。

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出口“龙头”!

浙江省茶叶出口涉及全茶类,其中,以绿茶出口为主,2021年绿茶出口额4.45亿美元,占比达92%,出口量14.5万吨,占比达96%。浙江省2021绿茶出口额占全国30%,出口量占全国46%,均稳居当年全国绿茶出口榜第一!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出口量较少,去年分别出口0.33万吨、0.14万吨和0.12万吨,其平均价为6.79美元/公斤,是大宗低端出口绿茶的2倍多。

数据来源《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在绿茶大体量的影响下,其它茶类占比相比较小,但并不影响其排名!2021浙江省花茶以出口额906.9万美元,出口量1176.8吨,位居当年各省花茶出口排名第二!

浙江省出口茶叶以非洲为主,欧盟、美国等市场有所拓展

浙江省茶叶出口销往世界110多个国家地区,以出口非洲市场为主、占70%以上。主要集中出口到摩洛哥及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等六七个国家。摩洛哥是浙江省出口茶第一大市场,2021年输摩茶叶5.39万吨、出口额1.60亿美元,分别占比全省的35.74%和32.92%。欧盟、美国出口量分别占4.97%、2.39%,出口额分别占6.17%、2.89%。2021年出口美国0.36万吨、同比增14.64%,比2016年增37.4%。

浙江特有的出口茶产业模式:联动全国茶叶市场

出口茶中产自浙江省比率不足1/3,出口原料大多来自省外。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茶园共生产茶叶19.8万吨,其中,加工成名优茶达10.5万吨、大宗绿茶约9万吨。自产9万多吨大宗绿茶中,约4万吨用于出口。浙江省14.48万吨出口绿茶中,约10万吨以上来自省外茶叶原料基地,形成了浙江特有的出口茶产业模式。

浙江出口茶叶特点盘点

(一)茶园面积占全国比率不大,但出口量占全国四成以上。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4700多万亩,浙江茶园总面积307.7万亩,仅约占全国6.5%。2021年浙江省出口茶叶15.08万吨、同比增3.1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82%、位居全国第一(安徽6.77万吨位居第二);出口额4.86亿美元、同比增8.64%,占全国出口总额21.13%。

(二)近年来,浙江省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抹茶加工产业快速兴起,出口价格远高于传统绿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地区,据绍兴御茶村茶叶有限公司介绍,2021年该企业出口抹茶200吨,平均价为80元/公斤,最高价达300元/公斤。金华产区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抹茶35.4吨,同比增长50%。

(三)80%以上出口额集中在20家企业,80%出口茶企贸易额不足20%。2021年全省茶叶出口1000美元以上的企业110家,主要为民营茶企,企业主要在绍兴、宁波、杭州、湖州和衢州等地。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茶企11家,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1家(绍兴和兴茶叶有限公司),合计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6.9%;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12家,合计出口额占15.27%。

(四)浙江出口茶叶产值占比低,但有利于省内外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据调查,2021年浙江省茶叶生产总值为259.6亿元。虽然通过浙江省加工出口的茶叶总额为34.87亿元,但以浙江省出口茶叶自产4万吨计,出口额仅为9.25亿元,仅占浙江省茶叶总产值的3.56%。由于浙江省出口茶叶原料主要来自浙江省及周边省份的山区农户,且往往是茶园收入的增量部分。以每户多增年收入2000元计,则带动着150万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增收。

浙江茶园

存在问题

(一)浙江资源不足,影响出口规模。浙江土地资源紧缺,要通过进一步扩大茶园面积来增加浙江茶叶出口量的路子已基本不通,只能走与其他省份合作共赢的道路。但出口原料茶叶高度依赖于省外,对省外茶叶基地茶叶质量控制相对又难以把控,面临着原料质量挑战;而且,随着周边及西部省份茶叶生产加工能力的提升,出口茶企的发展壮大,浙江省茶产业原料来源和出口茶叶规模将进一步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影响出口效益。近年来,浙江省茶原料、劳动力、包装、运输、质量认证、检测费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影响茶叶出口企业效益。尽管浙江省名优茶平均价格在200元人民币左右,为出口茶叶的近10倍,但名优茶生产、加工、包装等各种综合成本更高,高企的茶叶成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名优茶批量走出国门步履艰难。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承压,影响出口高端市场。近年来,茶叶进口国特别是欧盟、美等国不断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从蒽醌、高氯酸盐、唑虫酰胺等一个接一个地设置苛刻的检出标准。从1999-2017年,欧盟连续8次扩大茶叶农残检验范围,茶叶农残标准检测从1999年的7种增加到2017年的216种;美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种类繁多,有5万多个国家标准、4万多个行业标准,这些贸易壁垒成为浙江茶开拓高端出口市场的最大障碍。

(四)出口方式比较单一,影响多元化市场开拓。世界主要产茶区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其出口茶已有拍卖交易制度,浙江省出口则还是以一般贸易为主,采取传统“一对一”的交易模式,其品牌覆盖区域、影响力、营销手段和传播力相对受限,跨境电商、茶文化输出等新型出口模式不多,影响了多元化的市场开拓。

(五)规模以上茶企不多,影响市场竞争力。浙江省百余家出口茶叶企业中,万吨级的只有3家、5000-1万吨出口量的只有6家,50%以上出口茶叶企业不足百吨,出口茶企大多没有自主品牌、以原料性产品和大宗散装茶出口,通过国外经销商贴牌销售,影响浙江省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浙江茶园

对策建议

当前,新一轮开放新格局全面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国际消费者绿色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国际茶博会永久落户杭州等为浙江茶叶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关注高效优质,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加强对茶叶经营者进行茶叶病虫害有关知识、新农药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出口茶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使用农药,推进实施有机肥,引导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尽量降低农药残留的存留量,尽可能少用或甚至不用农药;加大推进茶叶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对基地的茶叶种植、收购、验收、储存、运输和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利用浙江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优势,尽量多环节实现“机器换人”,形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无公害、规范化运作;同时,要协同周边省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加强对省外茶叶原料基地的监管,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以应对不断升级的技术贸易壁垒。

(二)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企业主动与茶叶科研院所合作,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茶产业,把茶产业延伸到食品和健康产业,推动出口产品多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出口高附加值的茶叶新产品,如抹茶、速溶茶;研究潜在目标市场区域特点和饮茶习惯,利用浙江兼备“六大茶类” 的产品结构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出口茶产品。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浙茶国际知名度。充分利用在浙江落户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国茶产业联盟等平台,加强对重点茶叶出口品牌的扶持,做大做强“骆驼”、“采云间”等浙江自有出口茶叶品牌;切实加强珠茶原产地保护、珠茶加工技术的专利保护,尤其要做好珠茶重点产区绍兴市的“绍兴珠茶”原产地注册保护;通过举办国际茶博会、参与国际性的茶叶展会、茶文化活动等途径传播浙茶文化,将消费者对茶文化的认可转化为对茶品牌的信赖,推动浙江绿茶和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四)创新交易模式,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利用浙江跨境电商平台技术优势,实现茶叶出口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探索尝试境外企业与省内茶叶基地对接联姻,利用各自在产地和消费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形成直销方式,突破技术壁垒;搭建国际农产品销售宣传平台,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展销会、组织赴重点主销国家地区开展茶叶专场推介等方式,提高浙江茶业市场国际占有率。

(五)加强行业自律,努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利用浙江茶叶行业协会协调、管理功能,引导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企业竞争秩序,共同维护行业利益;加大对茶叶产品质量监管,通过依法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整治规范茶叶生产、市场经营秩序,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的经营意识。加强有关政府部门、茶叶商会等与茶叶进口国家地区双边联系与协商,对部分市场收费安全、农残标准制定等问题进行谈判与磋商,尤其对出口摩洛哥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加大交涉力度,尽量减少对浙江出口茶的影响。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深圳茶博会:普洱茶催熟珠三角茶叶市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深度融合待解

12月的深圳依旧气候宜人,一年两度的深圳茶博会乘着深圳“双区驱动”的东风,在这个冬天如期举行,展会为期5天,从12月16日持续至12月20日。


《华夏时报》记者在茶博会开幕的首日便来到了深圳会展中心,会场内人头攒动,热闹不已。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达100000㎡,设国际标准展位4700个,集结了世界69个产茶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家品牌茶企,展品涵括传统六大茶类茶品、茶食、茶服、茶具工艺品、茶家具、茶机械、茶包装设计等全产业链产品。

深圳市茶行业同业公会秘书长张明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茶博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作为出口香港并通过香港转口到东南亚国家与地区市场的桥头堡,发挥了中国六大茶类的出口集散中心的作用;二是由于深圳与广州两地已经成为了中国茶产业的信息中心,广州、深圳两地的茶博会也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而,全国有规模的茶业企业包括茶农合作社,茶叶生产厂家都会在广深两地的茶博会上设摊,一是为宣传推广,二则是为收集信息。

展览规模依旧盛大

12月16日下午14时,《华夏时报》记者来到茶博会的会场现场周围发现,在保障防疫工作的背景下,进入茶博会会场共需要通过五个“关卡”:通过工作人员的层层把关分别查验进场参会人员的健康码绿码、无“*”行程码、48小时内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身份证,最后查验入场门票码才能顺利进入会场。

此外,在会场入口,远远就能听到工作人员手中的喇叭在不停循环播放着“携带48小时内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场”的提示音,而各种提醒佩戴口罩、保持距离的“温馨提示”也随处可见。

“今年来深圳茶博会(参展、看展)的人依旧很多,会展几乎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现场的防疫措施也做得十分到位。唯一受到影响的可能就是因为疫情防控,紫砂圈今年无人来参展。”会场内,一位参展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自2007年第一次普洱茶泡沫被戳破以后的几年,中国的茶市场进入到了一个相对较为平稳的调整期,在此以后的几年里,北京、广州、香港、上海等地的展览公司开始进行举办茶产业博览会,以文化的名义进行产业转型及茶文化推广和销售,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再后来的深圳有了大型茶文化产业博览会,吸收了北京、香港、广州等大型茶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经验,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才取得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张明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是我国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3月,国家领导人在考察武夷山茶园时就曾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的支持。张明强向记者指出:“茶博会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引领消费的作用,近二十多年来,云南的普洱茶催熟了整个珠三角的茶叶市场,我们从广州、深圳、东莞三地的茶博会上看,几乎90%都被普洱茶商所占领,普洱茶展商也是最舍得花钱装修展位的,一些大一点的展商花个几十万、上百万元装修参展位也在所不惜,这为的是占领有限的普洱茶市场,从全国茶叶市场来看,普洱茶只占到整个茶叶市场的5%不到,而且基本集中在华南地区,所以,广州、深圳、东莞的茶博会可能称之为普洱茶博览会更为确切。”

茶企的破局之路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却并不是制造强国以及品牌强国,直至目前尚未有一家相关传统茶叶的上市公司。

《华夏时报》记者在茶博会现场注意到,品牌企业的参展展位面积较大,展位内人头攒动,熙来攘往;而来参展的茶农展位被安置在角落,面积较小且装潢简单,来问津的人也较少。


“茶叶作为农副土特产品,零售商拿到了近75%的利润,而茶农却只拿到其5%的利润,这对茶农与制作茶叶的工厂是极不公平的。茶农拿到的利润微薄,更没有更多的钱去改良土壤,因此茶叶的质量根本无法提高。”张明强向本报记者指出:“一些商业链锁茶叶零售企业因为想在资本市场上分一杯羹,便随意提高库存预期增值利润,把账本做的十分漂亮,但实际上经营能力却十分脆弱,所有的盈利能力全部建立在对茶农的压价之上,赚到的钱开更多的店,而不知道反哺茶农。”

张明强总结道:“所以,茶叶商业企业尚未出现一家上市企业是有道理的,国家先要把有限的资源来支持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只有让生产源头工厂在资本市场上拿到钱,加大茶业科研投入,才能使中国的茶叶经济最终大起来、强起来。而茶企的上市之路,不能光盯着贩卖粗放型茶叶的商企,更应该扶持茶业科技公司的崛起。一旦茶叶科研得到科技资本的青睐,茶叶深加工将会得到广泛运用,这将会引发茶产业的新一轮革命。”

中国有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时至今日,发展趋势已经愈加多元且广阔。茶博会一方面引领市场销售,另一方面对繁荣地方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茶博会可以推动和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可以与国际上的茶商进行交流互动。同时,通过举办一些学术与科研论坛,促进茶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茶文化与茶科技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发展,

有数据显示,深圳的茶业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包括外贸出口和茶饮料市场,深圳人的茶叶消耗量接近全国人均消耗量的两倍。对此,张明强向本报记者表示:“深圳茶博会能在全国各大城市茶博会中脱颖而出,是和深圳经济实力的支撑以及近几年深圳的茶业经济体量的长足发展是分不开的。深圳茶博会今后应着力在名、特、优、新上发展,特别是要在茶业科研技术上多做文章,少一些花哨的无为的评奖。茶叶是食品,要多从食品安全入手,从科学喝茶开始,不能过份宣传夸大药用功效,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茶叶的炒作风险,正所谓‘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王敬 深圳摄影报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344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5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