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黔湄601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黔湄601”玉兰花香红茶工艺再现,秋茶发展新突破

10月14日-17日,省农科院茶叶产业体系茶叶加工功能实验室主任潘科博士带领团队赴凤冈县、湄潭县开展省基层农技推广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本次工作的重点在于重现以“黔湄601”为原料的玉兰花香红茶加工工艺并进行示范。

继“黔湄601”玉兰花香红茶(非窨制)研制成功后,经多次验证试验,潘博士认为, 基于“黔湄601”茶树品种的特性,通过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在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下,便可规模化生产出玉兰花香红茶。所制“黔湄601”玉兰花香红茶汤色红明亮,甜香浓郁、玉兰花香高长持久,耐泡性强。本次示范生产分别在凤冈县、湄潭县两地进行,以“黔湄601”同等级原料,通过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控制及改善,再次成功生产出玉兰花香红茶,证实玉兰花香是“黔湄601”品种的独特品质,该套加工技术体系可突破季节、气候及加工环境的限制,生产出具有地域品质特征的红茶产品。此外,还开展了“黔湄601”工艺白茶的加工试验,品质优异,丰富了“黔湄601”产品多样性。

“黔湄601”茶树品种是湄潭茶区的主栽品种,主体产品为青针、白针茶,加工附加值较低。基于产业发展现状,建议应加大对“黔湄601”特异性品质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促进企业加工附加值提升,达到茶农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赋能黔茶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5月,贵州湄潭,绿意盎然,茶香弥漫。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万亩茶山采茶忙,当地形成了一条以茶产业为核心,农旅、茶旅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发展路。

2021年,农业农村部为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曹雨高级农艺师赴贞丰长田“黔茶1号”示范园指导田间管理技术

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黔湄601茶树品种,在核桃坝村推广种植占比达90%,在全县60万亩茶园中,黔湄601种植超过30万亩。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王家伦说:“黔湄601育芽力强,持嫩性好,产量高,芽壮好采,加工白茶、红茶、黑茶等轻发酵、发酵、后发酵产品品质特异性突出,玉兰花香持久。研发的‘贵州针’占全国同类产品份额的30%以上;生产的‘遵义红’是贵州‘三绿一红’茶叶重点品牌产品。”


陈正武研究员(右一)在紫云板当镇“黔茶1号”示范基地查看茶苗长势

上世纪80年代,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以镇宁团叶茶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黔湄601,由于特点突出、品种优秀,一经推广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全省茶叶重要品种之一。


段学艺副研究员赴正安瑞溪镇采集茶园土壤,构建茶园土壤质量档案。

王家伦认为,茶产业发展关键在推行“三品一标”,通过优势品种选育和先进工艺加持,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实现茶叶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

建所以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持续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已建成省内茶树资源保存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贵州省茶树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存国内外茶树资源3263份。


高秀兵博士赴晴隆县吉祥茶业有限公司茶苗繁育基地开展茶苗繁育技术培训并作土壤消毒示范

以资源圃为基础,该所持续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创新利用。成功培育湄潭苔茶、黔湄419、黔湄502、黔湄601、黔湄701、黔湄809、黔茶1号、黔茶8号、黔辐4号、黔茶10号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审定品种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15个。并在特异基因挖掘、特异叶色种质和高氨基酸、低咖啡碱等生化特异种质筛选中获得了新突破。自主选育的黔茶(湄)系列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年农业产值超过20亿元。聚焦黔茶1号、黔茶8号、黔湄601等全省主推品种,加快繁育推广力度,助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冠群驻村第一书记在思南县张家寨镇双安村指导茶园田间生产

茶叶是贵州省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所聚焦茶产业绿色发展,通过技术研发积极解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病虫害加重、土地质量衰退、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风险等问题。

2016年,该所在贵州茶区实施了茶园增效技术研究、集成与试验示范。确保茶园生态实现自然平衡,专属基地生产的茶叶产品符合欧盟茶叶质量安全限量标准,提高茶青下树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潘科博士赴凤冈县田坝村指导“凤头羽”绿茶加工,并现场作讲解和技术示范。

经试验论证,通过该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茶叶产量提高3%以上,茶叶产品100%达到欧盟标准,增效5%以上。

王家伦介绍,该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实际需求,逐步探索形成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体系,为贵州打造“干净茶”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何登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茶上市,湄潭县湄江茶青市场交易忙

三月的湄潭,春暖花开,茶香四溢。自春茶开采以来,湄潭各大交易市场呈现繁忙景象,金花村湄江茶青交易市场的春茶交易也在持续升温。

下午5点,在湄江街道金花村茶青交易市场,前来交易的茶农络绎不绝,茶农们带来了刚采摘的新茶,整个市场热闹非凡。

记者了解到,为了守护茶叶质量安全,今年湄潭全面推行茶叶全程无塑化管理,在交易市场里,茶农和茶商纷纷使用布袋和竹筐来盛放茶青。

“我今天采了五斤多茶青,卖了二百六十几元,装茶青的布口袋是村里面统一发放的,布口袋的好处是对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把茶青闷着,还不会污染茶青,影响品质,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金花村茶农杨永明说。

随着语音广播响起,市场正式开市。茶青收购商从茶农手中依次接过茶青,再根据茶青的采摘品质和鲜嫩程度划定价格,整个交易过程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茶商罗华告诉记者,今年茶叶的品质很好,一天大概能收三、四百斤茶青。

“因为今年气候原因,价格比去年略高一点,我们收购茶青的时候,都是用竹篮,老百姓装茶青也都用布袋,现在我们茶园由政府统一管理,质量是有保障的。”茶青收购商罗华说道。

茶产业是湄潭县的主导产业,为了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湄潭全面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做到茶叶无塑化管理,确保茶叶在采摘、运输、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做到清洁化,生产干净茶、放心茶。为切实做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湄江街道多措并举,强抓茶叶生产源头管控,全力守好茶叶质量安全底线,助力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茶青市场,实现茶青无塑化管理,湄江街道主要采取以下的做法,一是村社联动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共同发力,共制作二千八百余个布口袋,用于引导群众不用塑料兜售茶青售卖;二是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三是充分利用群众会,统一群众思想,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共同监管;四是规范管理茶青市场,不允许哄抬物价,确保市场能够顺利的开展;五是把农服中心、湄江派出所湄江中队、市监分局等组建成为监管队伍,定时开展巡逻巡查,加大查处力度,共同守好茶叶质量安全底线。”湄江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龙玲玲介绍道。

据了解,近期,湄潭春茶采摘主要是以福鼎、黔湄601为主,福鼎价格在70元至75元之间,黔湄601价格在40元至45元之间。后续黔湄809、黔湄419、黔湄502将陆续进入采摘期。

来源:微美湄潭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