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新茶投资

找到约39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饿叶普洱

饿叶产于云南澜沧江岸易武古镇的古茶山上。在普洱茶以地命名以前,西双版纳易武(贡茶原产地)当地山里人把这种喝了会饿的大树茶叶子称为饿叶,它是普洱的前世,是普洱洗去铅华的自然纯真。

饿叶品牌创始于2007年,以西双版纳动腊县易武(贡茶原产地)原生态大树普洱为原料,坚守茶马古道有史以来传统制作工艺,十二道工序,一丝不苟,得日月之精华、溶天地之灵气。制成纯正的饿叶普洱手工饼。


饿叶普洱采用自然干仓存储,品相一流,堪称老茶标杆藏品,保证了储存环境内温差、干湿度的稳定性,使得饿叶转化后品相一流,且口感纯净,易武茶特征鲜明,香扬的茶气融合在茶汤中,品饮中感觉甘、甜、润、厚。


地理位置

饿叶的产地70%森林覆盖面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山脉波状起伏。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土壤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空气湿润,终年高山云雾笼罩,所出产的茶叶色,香,味,形俱佳,被钦定为贡茶之乡。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基地。

 


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来看,山高雾重、土地肥沃的生态自然、腐殖质厚,土壤有机含量高、森林覆盖率高,植物共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用光绪皇帝的话说:这儿的茶叶汤清亮,气高香,味甘醇,沁心脾,回甘久,不愧为茶之极品。”


品质特点


茶汤甜润饱满,入口即化,兰心蕙质之感,水路绵软;微苦,苦中带甜,微涩,入口即化,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由于长于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茶汤厚重饱满,一口茶喝下去,香气总是徘徊在你的口腔里久久不散。


饿叶皆选自这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的易武茶区古树原料,由于是春季采摘,茶叶生长周期长,因此叶芽内积攒了更多的干物质,富含700多种花香、果香、蜜香,营养成分最为充足,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非常高,可冲泡30次以上。

 

加工工序


饿叶以手工采摘、一芽两叶为标准经低杀青翻炒手工揉捻日光晒干挑拣黄片入笼熏蒸石模压饼然后让其自然阴干,最后竹浆棉纸包饼,竹笋外壳七片包装,六道竹篾捆扎而成手工饼


具体包括十二道工序:荟调、杀青揉捻、晒干、拣茶、称重、揉饼、压饼、拆袋子、阴干、包纸、包装、成品。用传统手工石模压制,自然阴干,融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

 

价值功能

饿叶普洱茶被誉为送给珍贵生命的健康礼物。

饿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部,具有极其重要的养生功能。时常饮用,有利尿、解毒、 抗炎症、 助消化、 减肥、 提神醒脑、 醒酒、 健身、 增强食欲、 平衡体内酸碱、 平衡调节胆固醇、 增强抵抗力、 延缓细胞衰老、降低尿酸、 抗辐射、抗癌等功效。



相对于烟酒,茶最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茶丰富的内含物能有效调节人体的机能,饮茶的雅趣又能减压放松,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妙法。

 

茶为万病之药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一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其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能针对性的治疗某一病症,而茶是可以治各种病症的药700多年前(宋代)日本高僧荣西大师在《吃茶养生记》里说茶为养生之仙药茶为万病之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 tea 读音来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




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将饮茶的功效归纳为: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提出了茶是生活必需品的观点,明朝之后出现了六大茶类。

 

适宜人群


饿叶普洱对于幼儿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生长。茶叶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等,能调节神经系统,让儿童提高注意力。而青少年贪食、偏食会使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可能导致个子矮小,缺锰会影响骨骼的生长而导致畸形。茶汤中富含对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


饿叶是大众饮料,一般人群皆适合喝饿叶普洱茶。

收藏价值


对于饿叶普洱茶收藏,一直有‘盛世存茶,乱世存金’的说法。

可以用六大价值来形容饿叶收藏,分别是时间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交流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

饿叶所选用的普洱茶原料厚重而充满韵味,张力十足。对于自身品质较高的普洱茶来说,干旱(2010.2012.2013.2015.2017.2019.2020为干旱年)无异于一把金钥匙,是开启其后期潜力的关键之一。

老茶喝一片少一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想喝老茶如果自己不存茶就一定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所以从增值的角度来看,饿叶也将成为人们投资的趋势。

 

选购技巧

观形

它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叶底大、长、厚、韧性好,叶面革质状,有锯齿,叶背绒毛多。汤色金黄,新茶茶汤通透明亮呈淡黄色。


品味

冲泡好后香气高扬,品饮时入口苦涩度非常低,甜度极高,茶汤质感非常细腻,有清香和花蜜香。



扫码溯源

饿叶品牌主张“买的放心,喝的讲究,送的有价值”,所有出厂茶品都遵守唯一产品、唯一等级、唯一价格、唯一包装四大标准,每类茶仅有一款产品,国宝级就是唯一等级,所有产品一个价格,扫描包装二维码即可查看产品溯源档案,质优有保障,具有人所共知的身份标签。


深耕中生代普洱市场的决胜点(下)如何找到稻草覆盖下的珍珠?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中生代普洱。在作者看来,中生代普洱是进入适饮期的开始,是一个价值跃升的转折点。而进入中生代之后,其实普洱茶并不是快速走向消费,而是还需要经历一段较为漫长的仓储转化过程。它可能成为某人茶桌上的心头好,也可能进入流通领域。

昨天讲到,同样年份的中生代普洱,有些来源于国营大厂,就红红火火,有些则缺乏背书而默默无闻。所以,一旦中生代普洱进入流通领域,在商业眼光的注视下,就面临着存放前景、变现率等等问题,且看作者如何为中生代普洱的发力支招。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事实,中生代茶只是刚刚进入品饮适口性区间的一个时期茶的统称,它其实尚未转化出被市场大量消耗的口感特征,所以它虽然开始能消耗了,但绝大多数仍然需要继续存放。中生代茶只是在去到普洱茶一个转化期跳升的节点上,这给它带来重新价值评估的机会,伴随而来的是换手率的增加和大量的交易与变现。普洱茶的存放本来就是一个漫长和不断接力的过程。每个存放者很难从一而终地把一片新茶放到老,或者中途变现离场,或者从旧茶环节接过存茶的接力棒开始存茶,观念和取向不同导致参与投资普洱的角度和模式不同。但所有的一切都和变现率有关,变现率好自然茶就会价值高些。而变现率又受什么驱使呢?变现率首先是和口感有关,口感好的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和消耗,变现率自然就高;其次和品牌有关,好的品牌广为人知既利于换手也便于消耗,变现率自然不在话下。

回到这波中生代茶结构的分析,既有很多大品牌的传统配方茶,也有很多小品牌甚至不知名的茶,还有四大厂老员工出来创业的传统配方茶,和新时代下用料精良的古树纯料风格茶,更有一些创新制作但转化一般的“摸索配方茶”。

先知先觉者其实历经十几年普洱存放观察,已经得出了早期的普洱新茶存放其实就是风险投资,很多用料普通、工艺不完善的新茶存放下来其实没有什么未来,即便存放十几年口感也乏善可陈,非常平庸。也许这类用料的茶应该做成熟茶,或者快速陈化的仓茶,缩短仓储周期,较低成本,快速在市场中消耗。这类制作的普洱新茶根本不适合大成本周期长的干仓陈化,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新茶都有长期存放的价值的。

我想最起码在这一波中生代茶浪潮的到来中我们能给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不是所有普洱生茶的存放都有未来,还是要看配方、用料和存放手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传统配方虽然是当下市场消费的主流,但未必是未来的主流,更不是普洱存放唯一和最好的诉求。因为大量古树纯料茶转化出的综合口感超越了传统配方,给口腔和市场都带来一股惊艳。它理应受到市场追捧,同时也应在价格上体现这一切。如果是大品牌的茶,那么价格早就扶摇直上,攀升得荡气回肠,但若是不知名的小品牌却往往有些事与愿违。实际上,在这波中生代茶中存在大量转化优良的性价比很高但却不为人知、价格严重低估的品种。造成这样窘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品牌度不够导致知名度偏低,造成变现率低。

2.市场不够成熟,消费者还是被品牌牵着走,没有自我价值发现能力。

3.在原有小品牌失去对其陈化后的口感重新评估能力后,缺乏第三方具备公信力的机构介入,对其再背书和价值评估。

中生代茶每个时期都有,但当下中生代茶却具备一些前所未有的特征。首先是大陆流行普洱后第一波存茶高潮带来的量产的中生代茶,这个第一次既代表第一波面向全国市场量产的中生代茶,也意味着第一批试验性的中生代茶。为何说是试验性的?因为回到十几年前,除去传统配方拼配茶有更老的茶作为转化依据,很多小厂、新厂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生产出很多新配方新制作的茶,转化至今出来的效果是如其所愿呢还是事与愿违呢?应该说,两者都有,毕竟那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年代,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时至今日,很多当年不可测的情况因为转化结果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事实上,的确很多普洱存放十几年至今转化一般,没有什么市场前景。但既然是风险投资,就一定有表现出色的品种转化超出预期,这些茶具备继续存放下去的价值。同时在观察过十几年转化效果后,它未来的转化走向将更为有章可循,再不会如之前新茶阶段的具有太多不可测因素。

问题在于如何把这类没有大品牌加持的转化优良又被低估的中生代茶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市场呢?我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达到,第一是由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或者平台重新对其陈化后的价值进行评估,并背书再推向市场。第二,就是抛弃其前身的品牌,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二次品牌,对其形象的重新打造和市场推广,二次品牌的出现能让其和之前相同品牌的其他平庸产品来一次划分和隔离,同时也便于引入新的资本。

问题在于如何把这类没有大品牌加持的转化优良又被低估的中生代茶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市场呢?我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达到,第一是由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或者平台重新对其陈化后的价值进行评估,并背书再推向市场。第二,就是抛弃其前身的品牌,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也就是我常提到的二次品牌,对其形象的重新打造和市场推广,二次品牌的出现能让其和之前相同品牌的其他平庸产品来一次划分和隔离,同时也便于引入新的资本。

在中生代普洱茶领域中介入资本,有别过往一拥而上,一味闷头冲向新茶生产领域的投资方式。事实上,对于以越陈越香为核心价值的普洱茶,我们更关注的是转化后的效果,从新茶转化到中生代茶要经历漫长的十几年,还有很多不可测风险存在。而转化到中生代茶后,已经大致能确定未来继续陈化的结果,相对而言投资中生代普洱风险更低。假若有好的甄别能力,直接在这一波中生代小品牌茶中寻找转化优良而又低估的品种,一旦发现无异于找到一座金矿,只要给予二次品牌附加,并全力打造新的宣传和渠道,绝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若说十几年前新茶原料低廉是投资普洱新茶的一个大机会,现在在新茶原料居高不下,风险剧增背景下,在中生代普洱茶中寻找稻草下覆盖的珍珠将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机会。

存茶是一个漫长而又有趣的过程,投资普洱和投资股票一样,首先是防避风险,再谈投资收益,投资普洱要追求价值发现而不是炒作,那些不顾性价比,一味扎堆参与击鼓传花般的炒作,潜在的大风险将不言而喻。

本文节选自

深耕中生代普洱市场的决胜点作者丨普茶藏珍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中期茶,进可攻 退可守

中期茶既是普洱茶消耗的主体,同时也是普洱投资存放的主体。中期茶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阶段性普洱产品,性价比高的可以赋予二次品牌回归价值发现之旅,不太具备前景的,可以打散重新拼配组合,进入消费市场。

中期茶其实是个泛指,它大概是描述经过一定自然转化的次新茶,时间点大约在10年上下,西部干燥地区大约在15年上下。口感变化大致有如下特征:

1、汤色由黄绿渐转红;

2、青味逐渐消退;

3、苦涩度趋缓;

4、转化的暗香开始若隐若现。

中期茶概念的出现是基于老茶和新茶之间的划分而产生。对于真正的老茶,它还很新,但对真正的新茶,它已趋老。如果新生婴儿比喻做新茶,那么古稀之年的老人就是老茶,而中期茶则是青壮年。一句话它是新茶和老茶的过渡,或者是必经阶段。对于存茶者而言,存中期茶比存新茶更容易快速陈化到老茶。对于喝茶者而言,它是老茶和价格之间的折中选择,新茶虽然便宜,但转化不到位,不适合现饮,老茶虽然转化得很不错,但稀缺性导致价格偏高,于是价格和转化都适合的中期茶便容易被市场接受,大量消耗。

实际上,从没有哪款普洱。茶由新茶一直放到老茶才开始品饮消耗,而实际情况是,中期茶因为价格还不算贵且转化开始具备品饮特征而被大量消耗。反观新茶,因为认识上的历史客观现状,并非所有的新茶都能转化得前途无量,在转化的途中真正一枝独秀前途无量的品种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在新茶转化初期并不太容易观察到这些,但茶转化到中期茶时段,未来变化状况就大致水落石出了。是选择当下消耗掉还是继续存放下去,已经非常明了。

由此可见,中期茶既是普洱茶消耗的主体,同时也是普洱投资存放的主体。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普洱茶因为制程、原料和存放好坏不同,并非所有新茶都有长期投资收藏的价值,当转化放到一定时期,前景就开始清晰,而这个时期大约在10年上下,恰好就是中期茶的时间阶段。是未来转化前途无量,价格能继续攀升,还是已经转化乏力,没有继续转化的空间,从新茶变化到老茶这个过程中,转化到中期茶就已经能水落石出,得出结论了。

可见中期茶在普洱新旧茶体系里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清楚中期茶既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选择做新茶,也能让我们预见继续存放到老茶的走势。既然如此,研究中期茶,我们应该着重留意茶的哪些重要特征呢?

中期茶的品质

所有的普洱茶转化意义最终无非是为了得到品质的攀升。品质不好没有存放的现实意义,因为茶叶最终是入口腔消耗,所以品质好坏是衡量中期茶转化特征第一性。如何才是转化好的中期茶品质,主要衡量如下几点:

第一,草青味去掉的程度,绝大部分普洱茶的原料在新茶阶段都带有草青味,一是原料本身品质导致;二是普洱茶特殊制程形成,杀青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杀死导致普洱变化的转换酶。若高温杀青虽然草青味能杀除,但已经绿茶化了。而草青味恰恰是阻碍市场大量品饮的最大不良因素,这个不良因素通过转化能逐渐去除,草青味去处得越快越容易使得转化中的普洱茶被市场大量消费品饮。

第二,茶性的寒暖性。暖胃保健是绝大部分消费群体选择品饮普洱茶的初衷,新茶汤色黄绿,寒性很大,过去适合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边疆地区消费,但过大的寒性不适合沿海发达地区人群的体质,尤其是当下少油,少脂肪的饮食方式的群体。而普洱茶转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转化,逐渐使得新茶阶段的茶性由寒转暖,传统普洱茶消费区域香港尤其注重茶的寒暖度。香港地区普洱消费到现在都拒绝寒性过大的普洱茶,而衡量普洱茶寒暖性,主要看汤色,汤色越红茶性越暖,汤色越黄绿,茶性便越寒。

第三,是香气。普洱茶香气也是导致普洱茶大量被消费品饮的重要特征。绝大部分普洱新茶没有什高扬的香气,而极少数新茶就有香气的普洱茶在新茶阶段就具备被大量消耗的市场,新茶的香气一般是花香,是一股上扬的鲜爽香型,在转化中会流失,替之而来的是香气下沉的暗香,如果香、药香等香型,越早出现这类因转化而产生的暗香的中期茶品种,越容易被消耗市场接受,也越容易被投资存放市场青睐。

以上是考核普洱中期茶品质最重要的几项。

中期茶的品牌

要知道普洱茶价格的构成是品质+品牌。品质固然是第一重要性,但往往品牌的作用会更大,因为市场的不成熟和专业度不够,所以造成品牌的作用更大,同样两款茶用了不同品牌的包装,往往品牌好的产品市场价格比默默无闻的产品价格高几倍不等,因其变现率更大,转手次数更多,而普洱茶因其转化年份长远,所以换手率和表现率显得更为重要,而影响这两个方面的,主要是品牌。

在众多普洱中期茶中,真正品牌知名度高的只占极少数。当前只有那些传统国营老厂,因为历史缘故,存世量老茶绝大多数都是这些传统国营厂的产品。因为一脉相承的产品序列,形成价格链,以老带新,造成知名度。而在2000年左右大量出现的小厂产品则完全不同,因为没有历史老茶牵引,因为自身实力弱小,甚至有些厂家已经倒闭,导致后期宣传力度偏弱,即便小厂愿意投入资金宣传产品,但十有九八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新茶这块,因为新茶销售才和厂家有切身利益牵扯,而销售出去的历年旧产品的宣传,因为资源有限,很多都是让其自生自灭,交给流通环节去运作。纵观留存民间这些小厂产品,历经十几年存放下来很多早已不为人知,但其中不乏质量很好的品种,因为知名度不够,导致产品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交易活跃度和变现率,从而使得价格偏低。

在中期茶产品中,这类因知名度不高而严重价格偏低的产品,可以称之为“稻草覆盖下的珍珠”,如何把这些品种挖掘出来,重新打造知名度或者赋予二次品牌是处理中期茶最有意义的事情。知名度并不影响口感和转化,但它影响交易。所以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小厂产品,可以通过二次整合,宣传,甚至再包装,形成二次品牌,而这个品牌描述的是历经十几年陈化后的产品现况,相对很多遥不可测的新茶,它更接地气更容易和市场接轨。应该说中期茶中,以普洱茶特殊的经营特征,这里是能再次打造品牌和再次价值发现的,正因为如此,中期茶的再运营将是普洱茶发展近20年中,继古树纯料新茶后,一个新的热点。

中期茶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

第一,生态度更好。

回顾十几年前的普洱茶生产状况,那时候毛料价格低廉,很多被荒废的古茶园刚开始恢复采摘,很少使用除草剂,茶树也不用农药化肥。随着普洱热度不断升温,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茶树变成摇钱树,过度采摘,为了增加产量矮化修剪以增加发芽,有些地区甚至使用除草剂,新种植小树和大树混采,所以相对后来的毛料十几年前普洱原料现状生态度更高。

第二,新旧原料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普洱茶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产地毛料价格大幅涨价。这个和过去资金过度集中在新制环节和厂家有关系。而一旦新茶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大多数小品牌无力也没能力维护,导致这部分产品的后续宣传乏力,久而久之淹没在众多陈茶海洋中。一来过去毛料成本很低,这些中期茶存放至今已经有很可观的利润,二来缺乏宣传跟踪力度,这些旧茶和新茶之间的联系脱节,导致很多陈化十几年的旧茶价格不会比当下新制产品高,或者仅仅高出一点,而这样的现状和存放十几年资金占用以及口感转化后的状况很不搭配,也就是说旧茶尚且如此,买新茶存放意义何在?在新茶原料价格坚挺前提下,这些旧茶价格其实严重低估,所谓的稻草下覆盖的珍珠。出现严重的新旧茶价格倒挂,这将会使得普洱收藏者的眼光更多的投在性价比更高的中期茶上。

第三,制造老茶的原料。

如果说中期茶由新茶转化而来的,那么老茶就是由中期茶转化过去的,如果喜欢喝老茶又不愿意花高价购买,存新茶时间又太久,无疑中期茶是解决的最好方案。从这个角度去看,中期茶不仅仅是只被茶客所关注,也会被藏家关注,更应该被厂家或者资本所关注。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价值取向,使得普洱产品的生产和品牌的建立不应该只着眼新制普洱产品,而应该更多从中期茶中寻找机会。因为用中期茶做原料的产品已经出现十几年的转化特征,其更适合市场消费。这个时候我们看待中期茶就不应该仅仅限于一砖一饼一沱,而是不是更应该将其看作是一种原料,可以重新打散,再次拼配,寻求转化后更好口感组合,并附以新的产品形态,重新包装宣传呢?

综上,我们发现中期茶其实既是符合一定市场消耗的准老茶,也是可以持续存放收藏的次新茶,因为基本转化特征出现,明确了其未来继续变化的大体方向,同时历经十几年陈化,许多不利于品饮消耗的不良口感逐渐消失,开始步入消费饮用区间。其实中期茶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阶段性普洱产品,性价比高的可以赋予二次品牌回归价值发现之旅,不太具备前景的,可以打散重新拼配组合,进入消费市场。应该说中期茶的大量出现给普洱茶市场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机会,你既能从产品着手经营,也能从通道平台下手资本运作。应该说,从2000年普洱热开始至今,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中期茶大量面世出仓的热潮,对于普洱经营者或者收藏家而言,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思路,另辟蹊径,把眼光从新茶领域更多转向中期茶领域,虽然在漫天繁星似的中期茶品种中挖掘出一款明星茶是门技术活,但您一旦找到,迎接您的将是另一番普洱天地。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8月刊

作者|普茶藏珍

图|绍业堂 段兆顺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