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下关易武绿大树泡饼品鉴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2018年下关敬业号绿大树饼茶

自2017年起,下关绿大树饼茶外包装设计全面升级改版,以“敬业号绿大树”为标识首次与茶友们见面。2018年“敬业号绿大树”作为其第二代产品,总体沿用第一代的设计风格,标志性的绿金繁体“绿大树”依旧大气醒目,银丝棉纸与金黄的“敬业号”相互辉映,以双凤来仪图案组成的华丽“双凤印”更是2018年“敬业号绿大树”最显著的特征。

 

·双凤,代表该产品为第二代“敬业号绿大树”;

·凤凰,浴火而重生,象征下关绿大树系列版面全新升级重新面世;

·易武茶外柔内刚,在普洱茶中素有“易武为后”的说法,恰好符合凤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双层棉纸更是首次应用在“敬业号绿大树”系列产品当中。

 

 

第二代“敬业号绿大树”精选易武正山大叶种老树晒青茶,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心加工而成。产品饼形圆润,条索完整,茶底粗壮肥厚,色泽乌润光亮。

 

 

取茶8克开汤品鉴,叶底柔嫩润厚,汤色橙亮,花蜜香浓郁,口感柔顺,滋味清爽甘甜,茶气内敛,外柔内刚。

 

  

“敬业号绿大树”的来源

“绿大树”,原名“易武正山老树茶”,首创于1999年,因棉纸包装上的绿色乔木老树而得名。图案以易武古茶园中一棵枝繁叶茂的老茶树为蓝本设计,彰显绿色生态的易武正山乔木韵味。因品质卓越,“绿大树”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是中生代易武茶的标杆产品,被誉为易武正山老树茶的代名词,深受市场欢迎。与此同时,众多图案相似的产品不断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不少的困惑。为延续1999年“绿大树”的荣耀,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在保持“绿大树”原有品质的基础上,于2017年开始对原“绿大树”设计进行整体升级,期间将使用“敬业号绿大树”作为产品标识。

 

 

十九年的坚持,成就了绿大树纯正的易武灵魂。即使包装改变,它依然是易武正山老树茶,是茶友们心中的那棵"绿大树"。

 

 

茶品信息

【茶品名称】敬业号绿大树饼茶

【茶品原料】易武茶区大叶种晒青茶(生茶)

【茶品类型】泡饼

【茶品规格】357g/片×7片/提×4提/件=10kg/件(28片/件)

【茶品包装】内飞+内层棉纸+外包棉纸+竹笋壳+手提盒+纸箱

【生产年份】2018年

【生产厂家】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普洱茶有哪些知识?

普洱茶:性温和,不伤胃;是有科学根据的保健饮料,易冲泡,操作平易随和;易保存,茶性转换富变化,是“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谱》

普洱茶乃茶中之茶:可暖胃、解脂、养气,是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普洱茶》邓时海·著

…………】

总的来说:普洱茶可以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具备多种健康功效。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古往今来,都是拥趸极为众多的大众喜爱的茶饮,那么,如果你也深爱着它,这些东西你就一定要搞明白了。

→乔古出品→必出精品→

一,普洱生茶与熟茶

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普洱茶饼

二,普洱茶等级

印级茶: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号级茶:又叫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1956年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以圆茶为主,一般七饼一桶,一饼350克,一般用竹笋叶做包装,有制茶商号标志在顶面,无说明书,无包装棉纸,里边是裸饼但有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的内飞。典型代表有:宋聘号、同兴号、同庆号等。

七子饼茶: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g,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g,故名七子饼。

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前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位为毛茶原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542、7581、8613等。散茶用5位,前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四位为毛茶原料等级,第5位是茶厂编号,如78071、79562、56563。因此,唛号也是可以表示普洱茶年份等级的。

三,制作工艺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日凋:即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到了近代,一些地方也存在一些用热风萎凋的情况。

摊凉: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杀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水分含量较高。因此多采用锅炒杀青,杀青时必须焖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制成形。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为宜。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40-50天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渥堆发酵: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优质普洱茶最基本质量前提是:外形条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汤色而言要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但是想要达到条索粗壮肥大,茶水中浸出物含量在40%以上这两项关键性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指标,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撒面: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黑点:鲜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经揉念后形成糊点碎末,也常被叫为黑蚂蚁。

四,茶饼分类

普洱茶饼

铁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饼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饼状。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砖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沱茶: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g,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百斤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g之间。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g,大至千克以上。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广云贡饼: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采摘晒干后会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纪念饼: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普洱竹筒茶: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五,制作工艺分类

制作工艺流程

紧压茶: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和熟普之分,其品味以生普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普洱绿茶:清汤绿叶,制作方法有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普洱饼茶。

普洱红茶: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达到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普洱晒红: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延伸阅读:晒红工艺经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轻氧发酵,可长期储存)、晒干是日光自然干燥,保留活性物质,未失活的茶多酚等物质。普洱晒红产品具有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显,香甜滑,回甘强。

普洱青茶: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普洱黄茶: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普洱黑茶: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普洱白茶: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

普洱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普洱紫鹃茶: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云南岩茶: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特征被称为三奇:一是根深叶茂的古茶树与岩石混生共存;二是高山海拨,奇山险峻,云遮雾罩;三是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

普洱茶膏: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六,茶树种

茶树种

乔木茶: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灌木茶: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半乔木茶:在树高和分枝上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的树种。

野生茶树: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

台地茶: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古树茶: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树茶。

山头茶: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大树和小树: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大叶种茶: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生态茶: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七,四季普洱

春茶: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的茶,有明前茶、雨前茶和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夏茶: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的茶。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秋茶: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冬茶: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很少,除云南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

八,纯料与拼配

纯料茶: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

拼配茶:又称为分配茶、混合茶、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定,而将多少种没有同的茶叶按定然对比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花样头衔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对比进行拼配的,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提升质量、提高品质,保障茶品品质的整体相对稳定和持续。

九,产地

普洱茶的产地

古六大茶山:易武、革登、倚邦、蛮砖、莽枝、攸乐。

新六大茶山:南糯、布朗、南峤(勐海)、巴达、勐宋、景迈。

十,茶仓

干仓:干仓普洱茶是指临时寄存于四周透风、枯燥、量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发电站条件里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陈化改变形式能最大水平销毁茶叶的性质特色:条索紧结、色泽光润,茶香芬芳,汤色金色或者红浓,茶气足,带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档次感,经久耐泡,茶底富惯性。是业余茶仓、带抽湿设施库房以及中国东南、华北、西南等气象枯燥地域的罕见仓储。

湿仓:湿仓普洱茶是指临时寄存于四周绝对于封蔽、量度偏偏高、湿度大于80%的发电站条件里的普洱茶。这种仓储的普洱茶陈化改变进度快,但茶叶内的无效精神简单遭到毁坏,致使条索严谨、色泽阴暗,名义发白,有陈泥或者霉味,汤色酱浓,浓茶薄、茶气弱,水味重,锁喉异常感显然,如退仓工夫剩余,口感也能够顺滑,可涌现各族药香、降香,却仍没有经泡,茶底偏偏黑或者软烂,活性弱。

入仓: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称之为“入仓普洱茶”。

未入仓: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自然仓:介于上述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十一,品鉴

品茶

松紧度: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匀整: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立体感: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如高扬、下沉、内敛等。

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触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的涌出。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茶中易感到。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烟熏味: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酸味:在揉捻后未及时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十二,包装

普洱散茶铁盒装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内飞: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十三,四大印

四大印

红印: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先生开办的佛海茶厂。其饼茶内正均为赤色印记,茶饼的外纸侧面都印着“八中茶”的标记。在八个“中”字构成的圆圈内,有一赤色“茶”字。其中云南沱茶即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中茶公司所产的普洱茶品中,而冠以“八中茶”标记者且又同时“茶”字为赤色者,即是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茶菁肥硕,条索丰满、茶面油光、色彩粟红、茶汤透红及叶底柔嫩新颖等品非分特别,风致属当代普洱茶中的上乘之品。

黄印:云南七子饼是由勐海茶厂50年年代末所产,被称之为“当代拼配茶普洱茶的鼻祖”,又称“黄印圆茶”。毫头多,陈化后会转变成金黄色,因此外包纸标记八个赤色中字构成的圆圈圈着一个黄色“茶”字。

蓝(绿)印:绿印圆茶是“红印”的姊妹产物。有晚期和前期之分,前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晚期的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晚期绿印无论在味道、茶气、陈香、樟香等方面都堪称一流。有一部分绿印茶,采用生茶方法新树制作,被称之为“绿印尾”,堪称普洱茶极品,可遇而不可求,是绝好的收藏品。

紫印:90年代浩繁陈年普洱产物中名扬海内外的一个经典配方,堪为勐海茶厂90年代最具代表性茶品!采用勐海茶区老树茶,茶底是熟茶,选青精良,饼形周正,制作谨严。茶底松紧适中,条索整状,显毫明显,汤色粟色明艳,香气醇和口感浓醇丰富,具备回甘之特色, 闻其幽幽陈香,饮之纯滑苦涩,饮后更是齿頬留香,回味悠长

1993- 2007 ,走出百年沉寂 普洱茶市场化的第一次浪潮

1993 年,统购统销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普洱茶开始了走入市场经济的浪潮。改革开放的到来,使普洱茶蕴藏的活力开始凸显。2000 年以后,随着“越陈越香”逐渐成为行业公认的核心价值,普洱茶的热度开始飙升,直至 2007 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普洱茶行业在市场化初期的不成熟中演进,在资本、营销事件等的助推下,最终蔓延成了一场过热的炒作,直至 2007 年,泡沫破裂,市场进入调整期。本文聚焦 1993 年— 2007 年普洱茶市场化幼年期的混沌与活力并存的时期,试图梳理这一时期那段激荡的历史。

被打破的沉寂 正凸显的活力

1992 年 1 月 18 日到 2 月 21 日,88 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南方谈话,将处于僵局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 年 2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 年 11 月 1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至此,作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形态,统购统销最终结束。

这一改革,对普洱茶产业来说意义非凡。历史上我国盐茶的贸易历来受到管制。宋代至清末实行茶引制度,茶商缴纳茶税后,才能获得茶叶专卖凭证。民国年间,传统茶庄商号的出现为普洱茶带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普洱茶迎来号级茶时期。1949 年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实行,国营茶厂只执行生产任务,生产计划完全由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发,并以统一的“中茶牌”商标向外出品。1993 年,统购统销制度结束,打破了百年以来茶叶贸易

在制度上的禁锢。改革开放,不仅是制度上的改革,更是思想上的解放。

在普洱茶的产区云南,生产端的国营大厂开始了变革之路。在计划经济时代,普洱茶主要作为侨销和边销产品流通。它的主要销区集中在港澳地区,部分出口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

1950-1973 年间,普洱茶国内市场大概每年流通 9000 吨左右,其中西北 5000 吨,西藏 4000 吨。通过香港渠道出口的量每年大概有 5000~6000 吨。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和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主管茶叶贸易的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原有的经营模式和格局被打破。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要出口,都要通过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香港、国外的客商只能每年在广交会上与茶叶进出口公司签下订单,而后云南省茶叶公司把生产任务下到各个国营茶厂,茶厂根据计划按照云南省茶叶公司确定的配方将原料调出来进行拼配、压制。当时出口的主要产品有:七子饼茶 7572、7542、7532、8582、8592、8653、8663,沱茶 7663、7653、7643,散茶 5、6、7、8、9、10 级,以及级外茶。当时生产普洱茶的茶厂共 7 家: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澜沧茶厂、景谷茶厂、景东茶厂。

1996 年以后,这种体制被打破。首先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改革,实行了部门承包制,各部门可以自行找各种中小茶厂下订单、做销售。其次,随着对香港茶叶进口商的管理放宽松,以及内销茶叶市场的逐步放开,各个国营茶厂开始接受各地茶商的订单,开启了国营茶厂的“定制茶”时期。也就是说,各个国营茶厂不再是只按计划做好生产、不用操心生计的纯生产车间,他们也打破了“铁饭碗”,进入了市场化的大潮当中。

这是整个茶行业的变革期,市场经济带来的宽松贸易方式,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模式,业内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思维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其中难免会有一些走弯路、反复的过程,因此也导致了整个市场在一段时间内的混沌。好在,混沌终将指向澄明,这个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变革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逐渐找到自己的行进方式。

从这一时期开始,还逐渐掀起了商标注册之风,普洱茶的品牌意识开始萌芽。从 1980 年正式恢复全国商标注册后,各国营茶厂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于1980 年 11 月 10 日注册了“吉幸”牌商标;1989 年 6 月 10 日,“大益”牌商标由勐海茶厂注册;1990~1992 年,下关茶厂停止使用“ 中茶牌 ”,重新使用“ 宝焰牌”,又注册使用了“松鹤牌”。随着民营茶企的出现,各类普洱茶品牌商标不断出现。这一时期,普洱茶界迎来一股“ 老字号 ”的风潮。“ 宋聘号 ”“ 车顺号 ”“ 同庆号 ”“ 可以兴 ”“ 福元昌”……历史上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老茶庄,纷纷被人们抢注。与此同时,一些新创的民营茶企也尝试着走私人商号的路子。1998 年,张毅创办“ 顺时兴 ”茶庄,随后生产出如今无可替代的首批易武私人商号茶品“1998 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1999 年,易武昌泰茶行成立,随后推出“99 易昌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营茶厂纷纷开始改制,许多国营时期的技术骨干、员工,开始走向市场。2004 年,下关茶厂和勐海茶相继完成改制,而中茶公司旗下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只保留了昆明茶厂,并于1996 年宣布停产。1998 年,澜沧县茶厂改制为澜沧县古茶公司;1999 年,邹炳良、卢国龄创办海湾茶业;2002 年,阮殿蓉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林兴云创办云南土林茶叶有限公司;2007 年,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创立;2007 年,柏联普洱茶庄园开始打造……

2

普洱茶的文化复兴

在市场化变革的阵痛中,普洱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悄然露出端倪。

1993 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今普洱市)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也同期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 200人参加。

“两会一节”的举办,对普洱茶产业和普洱茶文化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是茶树原产地的确立。1991 年 3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行政村新寨寨脚地里,发现了一棵树龄千年左右的古茶树。1992 年,澜沧县举行了“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 ”,茶界专家一行人考察澜沧邦崴古茶树,发表《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 》纪要,确认其为过渡型大茶树。在1993 年的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国专家通过研究茶树染色体对称性得出结论:澜沧邦崴过渡型茶树比印度最古老的阿萨姆茶还要老。进而也就得以确定了茶树原产地是中国,中心地带则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地带。

其次,更多人意识到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保护古茶树,弘扬茶文化”等观念在大会上达成共识,同时也开始向茶农传播古茶树保护的重要性。

“ 两会一节 ”后,普洱茶文化开始发酵,台湾茶人更深入地走进普洱茶原产地。1994年,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会后,以陈怀远、吕礼臻为首的“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一行 20 余人,辗转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朝圣之旅”,寻根普洱茶原产地。考察期间,在当时的易武乡长张毅的帮助下,进行了手工石磨压制工艺的恢复尝试。1996 年,吕礼臻定制的“真淳雅号”,是 1949 年以来易武地区第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乔木大树普洱茶。

现在回过头看,1995~2005 年这 10 年,被茶界看作是易武茶复兴的 10 年。而易武茶的复兴,与台湾茶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时期,台湾茶人在易武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易武也留下了一大批后来被无数人追捧的茶品。比如“96 真淳雅号”“98 顺时兴”“99 易昌号”“99 绿大树”等,易武茶区开始再现昔日的辉煌。

如果说这一时期有一个文化事件必须被铭记的话,那一定是 1995 年,邓时海《普洱茶》在台湾的出版。邓时海是马来西亚华侨,普洱茶是他的儿时记忆,定居台湾后,看到以本地产的乌龙茶、东方美人、红茶等为载体的台湾茶文化的兴起,邓时海也希望为普洱茶写一本书,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为了写书,邓时海频繁地去到香港,甚至到了云南,去了易武,上了茶山。

在 1993 年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邓时海作为中国台湾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提交了《越陈越香——普洱茶高品味的探讨》一文,第一次把“越陈越香”的概念带到了中国大陆。

1995 年,《普洱茶》一书终于完稿在台湾出版,但市场反响平平。直到 1997 年,才开始在台湾的茶圈广泛流传。这是由于 1997 年香港回归,掀起了移民潮,香港许多茶楼、茶庄纷纷结业,抛售普洱茶。接盘者有许多是台湾人,由于那时台湾人对普洱茶知之甚少,只是隐约觉得这个茶有收藏价值,于是很多人拿着邓时海的《普洱茶》按图索骥,《普洱茶》成为了台湾人收藏普洱茶的科普书和商品指南。

2004 年,《普洱茶》简体中文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随着大陆普洱茶市场的酝酿,《普洱茶》和它提出的“ 越陈越香 ”的概念也在大陆的普洱茶圈子里不断扩散。可以说,《普洱茶》一书,为人们认知普洱茶打开了一扇窗户,它把普洱茶从一种日常饮品提升到了可玩可赏的艺术层面。“越陈越香”的概念逐渐被大家接受,直至今日演变成普洱茶行业的共识和公认的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在这些事件的带动下,这一时期,普洱茶在文化层面迎来了一段高潮。人们对于普洱茶从一种混沌的边销、侨销茶的认知慢慢到普洱茶文化、审美意识的建立,关于普洱茶知识理论的文献、学术专著,普洱茶种植、工艺、功效、冲泡、品鉴、收藏等一系列的茶书大量出版发行。

从 1994 年至 2007 年,迎来了普洱茶相关杂志及书籍出版的高潮:1994 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普洱茶文化大观》(黄桂枢著)《云南普洱茶 》(周红杰编著)《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詹英佩著)《普洱茶古茶山览胜》(李师程编著)《 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 》(詹英佩著)等著作的出现,丰富了普洱茶文化,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繁荣,形成了“盛世兴茶 ”景象;2006 年,《 普洱 》杂志创刊,以一本杂志,弘扬普洱茶文化,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服务普洱茶人。比如与陈杰梳理出普洱茶的四大价值、提出“普洱茶的科学元年”等,对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立至今 18 年,依然活跃在普洱茶行业报道的第一线……

3

从香港到芳村 从上升到沸腾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香港,普洱茶的进出口贸易是等级分明的。十来家头盘商,掌握了全港茶叶的进出口权,每家头盘商下又有几十家二盘商,再下面就是小茶行、茶庄。1993 年,内地统购统销政策的结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影响了香港普洱茶市场。香港普洱茶市场逐渐开启了自由贸易,茶商开始走进云南国营或民营茶厂定制普洱茶。

1997 年,香港回归。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不少旧时代香港的茶叶经纪人开始进入内地做茶。珠江三角洲是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同处珠三角的香港和广州又一衣带水,所以广州也就成为当时香港茶商、经纪人进入内地市场的首选地。本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茶叶市场,受益于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港台茶人进入内地进行普洱茶的传播,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最终从经营绿茶、青茶为主转变为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广州,大部分人还不知道普洱茶是什么茶。从 2003 年开始,由于越来越多港台商人在珠三角投资企业并生活,喜欢喝普洱茶的港台商人把喝普洱茶的文化带到广州。虽说小圈子的影响力有限,后期释放出的能量却不可估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了很多茶艺馆,耐泡、不容易使人醉茶的普洱茶渐渐成为茶艺馆的首选,普洱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伴随着喝普洱茶的风尚的,还有《 普洱茶 》一书的流通,随着港台茶人对普洱茶文化的推广,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逐渐吹起了普洱茶的流行风。港台商家大量收购老茶,带动新茶生产与收藏,推动了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2002 年底,广州茶博会上 100 克普洱茶拍出了 16 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自有中国茶叶拍卖历史以来的记录。普洱茶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曝光率最高的事物之一。

视线转向北方。这一时期,渐成行业的普洱茶行当中最成功的营销事件,当属“ 马帮进京”事件。

2005 年,一支打着“云南普洱·瑞贡京城”的旗号的马队,从云南出发,历经 5 个多月的时间,行程 8000 多公里,穿过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于当年 10 月 10日进入北京地界。这支由 120 匹马、43 名赶马人、20 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普洱茶马队,从 5 月 1 日出发开始,便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当来自云南的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2005 年 10 月,首座普洱茶都落户京城马连道茶城。马帮进京带来的 7 饼普洱茶拍卖得 160 万元高价。马帮进京,成了当年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之一。

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延伸出各种普洱茶的推广活动,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无意为之,参与的人数随着事件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多。人们关注的是马帮,但落到实处的是普洱茶。如果说“ 普洱茶 ”这三个字在很多地方本是陌生词语的话,那么马帮进京之后,这三个字迅速成为人们口头上的热门词语之一。

除了向北走,普洱茶也向西行。2006 年6 月,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了“ 情满宝焰,沱茶进藏 ”大型企业文化交流活动。20 辆越野车载满沱茶,经拉萨布达拉宫抵达历代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600 多名僧侣参加了“ 宝焰牌 ”紧茶开光仪式,这次活动成为该寺有史以来最大的茶事活动……

就这样,在市场,文化、资本、事件营销的多重因素影响下,2003 年到 2007 年期间,普洱茶在国内迎来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直到 2007 年的春天达到沸腾,央视称其为“疯狂的普洱茶”。虽然事实已经证明普洱茶的“疯狂”确实是游资所为,并在 2007 年进入行业调整期,开始挤出泡沫,使自身更加健康。但是,如果仅从知名度考量,与十年前相比,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已经是今非昔比。普洱茶从过去作为一种边销、侨销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种茶类,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3年7月刊

文 | 金真 图 | 朱力 [ 除署名外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