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安县古茶树

找到约13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贵州绿茶第一采·普安春茶图卷·护茶图 护好古茶树 用好“聚宝盆”

诗笺:

普安采风无题

叶辛

百里春风普安茶,

千年古树绽新芽;

天下第一贵州绿,

喜得佳茗捧回家。

叶辛,上海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曾任《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此诗作于2022年1月1日“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现场,并赞誉普安早茶有四个“最”:最厚重的历史文脉、最亮丽的标签——世界茶源地、最显著的古茶特征、最有温度的富民茶。


故事:

2023年12月20日,冬至即将来临,沿着盘山的沥青路,经过一片片茂密的竹林,笔者来到了普安县境内普白林场白龙山脚。低温天气下的白龙山银装素裹,林地间乔木掉落片片黄叶,昭示着一段生命的结束,另外一段生命即将萌发。

张宪虎和林场工人查看野生四球古树茶生长、保护情况。刘朝富摄

在白龙山脚茶源谷旁,逐渐融化的雪凝窸窣作响,放眼望去,散落在山间的古茶树依稀可见。

普白林场海拔在1600米至1900米之间,峰峦起伏的茫茫大山中,千年的原生态植被、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以及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孕育了品质优良的千年野生四球古茶树。

“林场有种子植物109科320属492种,还有数百年的参天古树,多种生物共存的环境,是四球古茶树的最佳生长地。”普白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张宪虎告诉笔者,四球古茶树能保存至今,和普白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张宪虎和林场工人查看野生四球古树茶生长、保护情况。刘朝富 摄

在张宪虎带领下,在山下的哈马村马家坪组,笔者见到了茶农江文彪。

“你看,我们在这棵古茶树采了茶青25斤,卖了1.1万元。”在房屋后的菜地里,江文彪指着一棵古茶树介绍道。

“我们小时候这种古茶树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价值,为了取暖,当成杂木砍伐掉了,现在想起都觉得可惜!”江文彪感叹道:“现在它可是我们村的宝贝!几乎家家地里都有古茶树,去年依靠古茶树我家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  

普安县青山镇的四球古茶树 陈正党 摄

江文彪告诉笔者,古茶树得以走向市场,和普安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很大关系。10多年前,藏在“深闺”的野生四球古树茶就依托普安茶市场的拓展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13年,江文彪利用自家菜园地里的四球古茶树茶籽开始育苗,4700余株苗就卖了3万多元。

“常有科研人员来调研,我们慢慢就知道了四球古茶树的价值,所以倍加珍惜。”江文彪说,小时候消化不良、肚子腹泻,只要喝“三至五年的老陈茶”就能缓解症状。久而久之,当地就流传起一首民谣: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

“那时候野生古茶树茶青平均可以卖到100元一斤,看见这么好的收益,有些村民就眼红了,我们林场就出现了盗采现象。”张宪虎说,加大对野生古茶树的保护迫在眉睫。  

普安县青山镇的四球古茶树 陈正党 摄

就这样,在3250余亩野生四球古茶树生长区域内,普白林场划出了640亩的核心区,对千年以上的野生四球古茶树加大保护。“每一棵千年以上古茶树都做了保护措施,还通过回土护坑、节水流肥,让古茶树更好地生长。”张宪虎说。

“我记忆很深,2019年春茶采摘的时候,有一天天不亮,就有村民头戴矿灯盗采古树茶,这种采摘方式会对古茶树活株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张宪虎说,为了杜绝盗采、盗挖野生四球古茶树的行为发生,林场的干部职工责任到人、到山头、到地块、到每一棵古茶树,并联合森林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破获盗采、盗挖野生四球古茶树案件3起。同时,普安县在每一棵古茶树周围都安装了铁丝网、监控、杀虫灯、护根墙,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确保每一棵古茶树都不受外界的打扰。

护茶,既要有“人”的自觉,也要有“法”的管束。普安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和打击破坏四球古茶树犯罪行为,为四球古茶树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有了法律作为保障,普白林场近几年已没有发现盗采、盗挖野生现象。

“2023年以来,我们还加大了野生四球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培育赠送群众四球古茶树苗1万余株,哈马村村民也依托古茶树资源实现了增收致富。”张宪虎说,如今,在普白林场、辖区内的每一个茶农,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把保护野生四球古茶树的理念植入心田,让每一棵野生四球古茶树代代传承、健康成长。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安:古茶树之乡奏响富民协奏曲

千百年来,每一年的腊月,在普安唤醒人们的是一片带着芳香的茶青。依山而建的茶园里,一垄垄茶树青葱翠绿,采茶人穿梭其间,沟壑之间,清冽的空气与欢愉的人们相互映衬出此处吾安心的烟火气。


普安红茶普安县委宣传部

在山下的品茶室,宾客满座,茶香氤氲,呷一口好茶,瞬间让人心情平静,感受到人间值得的惬意。

普安,凭着普安红茶著称于世,因为茶产业发展成效突出,先后获“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美誉,盛产的普安红茶被誉为“中华文化名茶”,茶衍生成独特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好茶贵天然好茶是大自然滋润的灵物

穿行在普安江西坡万亩高山茶园间,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一望无际的始终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这里是普安红茶主产区。


普安茶场唐可摄

一座茶山满屏绿,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地处北纬25度的普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青山壁上,或云雾缭绕,或细雨蒙蒙,极利于茶树吐翠,为喜阴的茶树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优越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让普安春茶开采比江浙等地普遍早10至20天,有“茶中第一春”美誉,是产茶最早的区域,且有茶多酚含量高、富含锌硒,茶物质比其他茶叶丰富,有独特的品质。

普安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古”“早”“净”“香”。

“古”。1980年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最大树龄达4800年,10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株,此类茶种为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由此证明,普安就是茶的家园,是世界茶源地,普安茶也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境内还有兴盛于秦汉时期的白沙茶马古道,保存完好,成为茶界溯源探秘的地方。

“早”。普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是真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茶区。贵州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认定普安县茶叶生长气候等级为“特优”,加上普安地热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有机腐殖土,乌牛早、龙井43等小叶种春茶发芽早,在腊月就可采摘新茶,而春节前后即可大量上市,核心产茶区的春茶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2021年被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黔茶第一春”。

“净”。2017年,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要求严格,茶叶种植前先行开展土壤检测,符合条件方可种植,茶园管理过程中坚决不使用水溶性农药,制作过程中工序规范,叶不落地,茶叶干净茶味纯净,泡茶时不用洗茶即可饮用。

“香”。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的综合作用,普安茶叶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味道好且非常耐泡,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锌硒元素丰富,呈栗香、自然兰花香。《夜郎风物志》记载:“其茶香异于常,烹煮时香风溢野,饮之使人熏然欲醉如梦至南柯耳。”

四球古茶树普安县外宣中心

正是有了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普安县因地制宜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打造,通过茶园扩容、品牌塑造、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办法,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下功夫,将“普安红”打造成为区域性核心品牌。

截至2022年,该县茶园总规模达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综合产值17亿余元,带动农户7万余人,年均增收1.7万元,时下的普安,茶海碧连天,横成浪,纵成波。看得见的是茶,看不见的还是茶。

夯实基础铸就区域性知名品牌

为在全国茶叶竞争中突围,近年来,普安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主体培育、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持之以恒抓基地、抓主体、抓市场、抓品牌、抓销售,使普安红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安红茶在全国茶产业强势崛起。

普安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茶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茶叶作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叶”,扶持市场主体把产业做大做强。

采茶忙普安县茶办

在茶园扩容中,对茶户和茶业给予支持,种茶每亩补助1800元,农户连片种植50亩以上奖励2000元,企业或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2000亩以上奖励1万元,全面激发群众种茶积极性。

在品牌塑造中,支持企业、合作社统一规范红茶生产标准,打造“普安红”公共品牌。同时,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引进四百年红茶鼻祖——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和全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浙茶集团等,共同发力打造高端“普安红”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品质提升中,严格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积极支持涉茶企业升级改造,通过举办采茶制茶大赛、开展茶叶培训班、引进知名品牌企业示范等方式,促进普安制茶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在市场拓展中,制定政策鼓励开设营销网点,吸引有成熟渠道的企业入驻带动,不断拓宽“普安红”市场。

一盏茗品润泽身心健康,一片红茶融来众多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普安县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建起了江西坡万亩茶场,并成为贵州两大红茶出口基地之一。

在江西坡万亩茶海核心区,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的宏鑫茶业公司23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有一条世界上目前最先进、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CTC红碎茶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是国内目前单条最大产能的生产线,年产量达1500吨,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仅需1小时23分钟,产品质量已经通过欧盟481项检测。

目前,宏鑫茶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茶业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销售、科研、农工商一体化的龙头茶企,取得15项国家专利技术,产品远销越南、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地。

截止到2022年,普安县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全国500强合作社示范社1家。建成省内外“普安红”专卖店、专柜185家,在北京、广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俄罗斯、新加坡等建立“普安红”运营中心10个。

促融合茶园变茶景

普安红被中国茶文化研究专家誉为令“三千粉黛无颜色”的“茶中杨贵妃”,其品质源于百年积淀,将茶文化转化为真金白银,不负这方山水,这在普安早有谋划。普安依托古茶资源和数万亩茶海,抓紧贵州发展大山地旅游的历史机遇,打造世界茶源谷景区,建设75公里的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露营基地、婚纱摄影基地、茶文化体验基地、温泉康养基地等,依托已投用世界茶源谷广场,打造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的布依茶源小镇,在江西坡打造“茶农旅康养”一体化的国际山地旅游综合体,做大做足茶文章。


普安万亩茶场一瞥普安外宣中心

以茶为媒,兴旅游之业。普安县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送以观园养眼、采茶娱乐、饮茶悟道的茶文化旅游体验游,实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结合,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互动新格局。

做大产业园区、做优茶叶品牌、做深千年茶文化、做好配套扶持……在普安茶人眼里,依托普安红这块金字招牌,将区域性品牌做成世界品牌,让这片饱吸日月精华的树叶在满足味蕾的同时,带着这方茶人的深情厚谊馈赠给世界一缕茶香。

马蹄轻踏、铃声阵阵,兴盛于秦汉时期的普安白沙茶马古道保存完好,栈道上,稀朗残存的马蹄印,见证着茶源普安的风采,更见证着这方民众由贫积富的奋斗历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凭着惊艳舌尖的那一抹轻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普安红茶必将在茶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足迹。

通讯员 彭高琴

来源:天眼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粒古茶籽化石和千棵古茶树的故事

茶园内雨雾还未完全散去,芽尖露珠凝结,颗颗晶莹剔透……每年元旦,勤劳的茶农都会在普安县茶神谷采摘全国最早的春茶。具有“古、早、净、香”特点的普安茶往往迎来全国各地的茶商争先抢购。

普安茶如此受欢迎,不是没有原因的。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普安县种茶历史悠久,是野生茶树的生长之地,也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发祥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时间追溯到1980年,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深处,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顾不上擦拭额头细密的汗珠,把一枚小小的“石头”捧在手心。

几年后,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权威专家郭双兴教授鉴定:这枚“化石的外形、大小,具种脐,周边突起,种脐旁侧有凹痕,种子顶端扁平,或微有突起等特征,与现代四球茶的种子非常相似,可归属于四球茶……推测年代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也就是说,卢其明发现的这枚茶籽化石存在时间至少也有几百万年。

茶籽是茶树的种子。茶树的种子落在地上,通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成为化石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茶树。茶籽化石的发现,充分说明,早在几百万年以前,茶树这一物种已经在普安和晴隆一带、在黔西南这块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长了。而且,这些因为一个果实里包含着四颗种子、因此被命名为四球茶的茶树,代代相传,一直繁衍生息到现在。

普安四球古茶

茶籽化石和大量野生古茶树的发现,充分证明,包括普安和晴隆在内的黔西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

2011年,普安县委托贵州大学茶学院对生长在全县境内的古茶树进行普查。结果发现,普安境内仍然存活着两万多株古茶树,而且大多为野生状态;其中树龄超过千年的,就有上千株。这些或群居或零星分布的古茶树,都是四球古茶品种,和茶籽化石同宗同源,属于生活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同一家族成员。它们散落在全县从南到北各个乡镇的深山老林和村寨旁边,与其他相生相伴的树种一样,默默无闻,自生自灭。

普安茶山

最为集中连片的,是青山镇哈马村和相邻的国有普白林场。特别是马家坪组,不仅拥有树龄高达4800年的古茶树王,而且上千株古茶树群居连片,蔚为壮观,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茶乡风景。这些古茶树,与世居当地的村民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见证着岁月的亘古与沧桑。茶学专家们将这些古茶树,与银杏、桫椤等经历了第四纪以来几次冰河期的物种,形象地称为“生物活化石”。而普安县也因为这些古茶树的发现,获得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古茶树之乡”称誉。

201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普安四球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时名声在外的“普安四球茶”,被喻为“可以喝的活化石”,供不应求。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 记者 姚廷婷 收集整理图/中国舆论场)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