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安四球茶

找到约10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普安:因茶而变的新时代故事

千百年来,普安当地群众与茶为伴,以制茶、卖茶、喝茶为谋生之技和养生之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普安县某茶场,工人们正在忙着采茶(陈明英/摄)

夏至的贵州普安,连绵起伏的茶山一片苍翠,整座小城沉浸在氤氲的茶香里。细寨村的罗雷正在自己的茶园里面锄草,为夏秋茶采摘做好准备。

“县里邀请了有名的茶叶专家来上课,说种茶不能养懒庄稼,‘普安红’这块招牌可不能砸咯。”罗雷说。

“福娘红茶”变为“普安红”

“十年前,我们的茶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并没有真正的名号,被大家称为‘福娘红茶’或者普安茶叶。”做茶四十多年的普安老茶人黄生良说,“普安红”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红茶,得从2015年说起。

这一年的5月12日,省领导到普安县调研时,对普安红茶大加赞赏,说想不到贵州还有这么好的红茶,并将其更名为“普安红”。至此,一个区域性的红茶品牌诞生了。

“我们这里保存完好的古茶树就有两万多株,有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野生四球古茶树居群,这是最珍稀的资源优势。”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介绍,每逢三、四月,古茶芽苗抽苔,鲜嫩饱满,大清早就会看到茶农们背上竹篓,架起长梯,登高采茶,各地茶青收购商络绎不绝。

在黄生良的茶叶加工厂,一条条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不断输送新鲜采摘的茶叶,几名工人忙碌地进行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普安红”的幽香飘满了整个生产车间。

一名之变天下知,四球古茶树翻身变成了普安县的金名片。

在更名当年的首届“中国贵州普安红古茶文化节”品茗项目推介活动上,“普安红”古树茶最高卖至5万元一斤。凭借“普安红”金字招牌,2016年,普安县四球茶、普安红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可以喝的活化石”成为了普安红的新标签。同时,“中国古茶树之乡”“普安红——中华文化名茶”“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四块国字招牌也熠熠生辉。

“普安红生长环境干净无污染,采摘时间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香味独有,内含物多,锌硒元素丰富,这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今年6月,在普安县茶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接过“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的聘书时说道。从此,“普安红要走茶产业科技之路”成为了普安县高质量发展茶产业的目标。

茶叶变为金叶

“没有公安部的帮扶政策,我们都不知道古树茶叶子这么值钱。我们现在就负责把茶种好,其他的事情政府都帮我们想好了。”高棉乡的何金权是第一批吃到政策帮扶红利的本地茶农,靠着公安部捐赠的10亩近3万株茶苗,现在就盼着8月份赶紧和茶企签订茶青包收协议。

当年种下的感恩茶“白叶一号”和万亩茶园里的小茶苗已经变成了小茶树,普安县副县长潘晓阳说,县里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全方位提升种植技术,打造生态园区,提高茶叶品质。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近300名茶农到省外龙头茶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销售技术,培养骨干力量。

在茶源街道纳茶社区,刚从武夷山学习回来的冉桂琴正在向当地的茶农宣传新技术,从茶艺培训到茶叶种植,尤其是茶园的科学化管理中的套种技术,对于他们这些传统茶农来说,受益匪浅。

和冉桂琴一道,今年53岁的罗雷也走出了深山,在武夷山受到很大启发,“种茶30年了,现在才明白,这茶叶鲜叶采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采茶的时候,首先要把顶端的茶叶采掉,不采掉的话,下面的侧芽营养供应不上;要通过大拇指和食指把芽折断,不要用手指甲去掐,要不然过一两个小时颜色就会变暗,对茶叶品质有影响……”学成归来变成了老师的罗雷说,“一到采茶季,我的茶园每天都要请十几名工人,养好土、采好茶,加上公安部的万亩茶园补助,今年的茶青收入可以增加到20万元以上。”

近几年,普安县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提升普安红茶质量、增强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不仅坚持源头管控,用好生物、物理绿色防控技术养好土壤,还引入正山堂、普夷堂等多家茶企,坚持科技赋能,加大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芯动能”,提升生态红茶等农产品的附加值。

今年8月,普安四球古茶科技产业园将启动运行,这是普夷堂在普安县投入的第一个茶产业链项目,以5G物联云工厂为载体,构建“云上普安红-普安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据普夷堂负责人于明来介绍,科技园的投入运行,将建成以普安红为代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生态集群”,为升级打造引领普安县茶工业、茶工艺、茶文旅、茶康养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全面提升普安县茶产业发展效率。同时,对品质达标的茶青,企业将在市场基准价格之上进行保底收购,有效调动茶农管护积极性,让茶农通过种茶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筑巢才能引来金凤凰,普安红这片金叶子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像普夷堂这样的综合茶企纷至沓来,一幅高质量发展的茶乡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种茶叶变为说茶事

“一天天,秋风吹过山野,吹落茶籽一地,其中之一颗,竟然衍变成1980年出土的四球茶籽化石……”郎朗的诵读声从普安县九峰街道办龙溪石砚小学的教室里传出,何广饶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把茶起源、茶发展编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探寻世界茶源地——普安》一书成为普安县地方特色课程。“依托独有的茶文化积淀,将‘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茶艺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学茶艺、做茶操、诵茶诗、学制茶等,推进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从小培育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龙溪石砚小学校长介绍。

在茶神谷的联盟村,凭着“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而美名远扬,茶农们嗅到了商机,搞起了茶旅一日游。每逢周末,风光胜好,满目苍翠的茶山是游客去往的好地方,在茶园里体验采茶、炒茶、制茶全过程。而在青山镇普白林场,溪涧潺潺、野花飘香,参天的千年古茶树茶芽次第绽放,林下游走一圈,用土陶罐煮上一罐陈年古树红茶,香飘四溢,让人瞬间忘记疲乏。每每这时,林场负责人张宪虎都会向客人们说起世世代代守茶人的故事,说古茶树是茶文化的根,希望大家能好好保护古茶树,让茶客从中品尝到时光之滋味,历史之厚重。

“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这首古老的茶树之歌在海拔1700多米的普安县传唱至今。千百年来,普安当地群众与茶为伴,以制茶、卖茶、喝茶为谋生之技和养生之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普安县充分发挥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作用,深挖普安四球古树茶树“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茶文化,培育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开展茶园观光旅游、采茶制茶技能大赛、茶文化展示等活动,从种茶、采茶、制茶到茶艺,不断擦亮“中华茶文化之乡”这张名片。

盘山公路蜿蜒九曲,四面环山青翠扑面,层层叠叠竹海山林,云雾缭绕垄垄茶田的小县城普安,正在向全世界讲述着独有的因茶而变的新时代故事。

原文标题为:普安有好茶

文丨李娅梅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贵州普安:把茶产业打造成最大的乡村振兴产业

2022“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将于明年1月1日在黔西南州普安县举行。普安发展茶产业的优势有哪些?在早茶打造方面有哪些做法?12月23日,在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普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潘晓阳介绍了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潘晓阳介绍,普安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美誉,核心区茶叶产品通过欧盟500多项指标检测,近年来未发生过一起茶产品质量问题,连续7年荣膺“中国茶业百强县”,生产的“普安红”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普安茶叶具有古、早、净、香的特点。



普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潘晓阳

作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普安将抢抓机遇,充分利用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主会场的有利条件,将普安早茶“联盟春”打造成为中国又一知名绿茶品牌。同时,着力打造“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地理标志品牌,借助与哈尔滨大发国际茶城合作契机,促进普安早春茶、普安红茶等品牌走出贵州,走出国门。


依托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专家技术力量,研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草治草、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等技术,坚守茶叶质量安全,严格把控源头,确保茶叶干净、生态,将全县茶叶全部打造成质量安全基地。

普安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坚持“一园两区三带”规划布局有序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建成南中北三条茶产业示范带。如今,普安现有茶园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其中,早春茶就有2万余亩。

“十四五”期间,普安县力争将全县茶园规模扩大到30万亩,实现人均一亩茶、亩产增收一万元的目标,严格按照“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确保“普安红”茶的质量及品质,修订完善“普安红”茶新标准,确保早茶“早”、品质优,把茶产业打造成最大的乡村振兴产业。

来源:多彩贵州网  本网记者 张鸿杰 陈鹏 实习生 余仙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安:奏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虽已入冬,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茶园里依旧绿意葱茏、晨雾缥缈,多了一份静谧的美。

这段时间是茶苗冬季管护的时节,村民们正忙着除草和补苗。为确保来年茶青丰收,大家还时常与安吉县黄杜村的茶叶技术员进行视频连线,解决茶园管护中遇到的问题。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干部协调下,普安县获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深入调研,屯上村被认定为白茶理想种植地,县里提出在这里连片种植1500亩。

4年过去了。为发展好“白叶一号”,普安县有序推进全县“白叶一号”茶园基地建设,推动茶园规模扩容增量;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加快普安茶产业“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步伐;强化品牌打造,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示范带动,做实利益联结。如今,普安县以获赠2000亩白茶苗为契机,茶园总面积扩大至18.3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3万亩,茶叶综合年产值近17亿元。

茶源小镇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里,茶香弥散在房间里。“这是本地产的‘白叶一号’,经专业机构评测,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公司总经理黄仕洪介绍。

茶园建成第二年,浙江茶叶集团与普安县联合投资建设了“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并以携手合作为寓意注册了“携茶”品牌,帮助当地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茶山一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还要合理分配好收益。”黄仕洪介绍,明年茶园即将迎来丰产期,在春茶开采前,公司将把茶树经营权全部交还给农户,届时,茶青销售收入就直接进了村民腰包。“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撒手不管,公司将继续在管护、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提供保障。”

“我们茶园现在主要由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指导合作社对茶园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并与浙茶集团携手提升加工工艺,确保‘白叶一号’茶青就近加工、保证品质、减少流通成本、增加效益。”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韩丽说。

从韩丽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普安将不断挖掘培养合作社管护采摘、加工销售、管理等方面人才,切实将“白叶一号”发展成集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

今年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采摘茶青1.6万公斤,加工干茶4吨,产值300余万元。“白叶一号”茶园覆盖10个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62户2577人。“荒山变茶山、贫困户变茶农、山区变景区”,“白叶一号”扎根普安的成功实践,成为普安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茶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

茶产业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些重大的部署对普安茶产业将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特色现代茶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进入了新的阶段。

茶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普安给出的答案是标准化。11月25日,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品牌“普安红茶”标准化建设水平,按照《贵州省茶叶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由普安县茶叶协会、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牵头起草,“普安红茶”团体标准正式发布。黄仕洪告诉记者:“‘普安红茶’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让种植、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在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质量提升方面将起到引领作用。”


茶叶加工车间

普安人对茶的执着追求,不仅在于做优茶品质,做大茶产业,更在于拓展茶市场,打响茶品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人共享茶产业带来的红利。

从2015年以来,普安县高度重视“普安红”品牌培育,先后获得“普安红茶”“普安四球茶”,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举办各种推荐展销活动,提升“普安红”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普安红”系列产品畅销至上海、北京、台湾等城市,出口至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

今年初,“贵州绿茶”第一采在普安县开采。今年起,“贵州绿茶”第一采主会场活动将固定于每年1月1日举行,普安茶神谷为永久首采地。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致富故事在续写。

“山上有棵古茶树,树下有口清水井;哪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这首古老的茶树之歌在1700多米海拔的普安县传唱至今,一直以来,普安当地群众与茶为伴,以制茶、卖茶、喝茶为养生之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放眼未来,普安将以“白叶一号”感恩茶为契机,充分发挥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作用,不断延伸全县茶产业链条建设,全力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文/图记者尹婷梅

来源:黔西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