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安绿茶

找到约38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黔茶第一春,正山堂普安绿茶·鹂春,抢鲜上市!

青山绿水碧云间,普安绿茶第一春。早茶通达四海内,鹂春香鸣送福康。

普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是真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茶区。贵州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认定普安县茶叶生长气候等级为“特优”,加上普安地热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有机腐殖土,乌牛早、龙井43等小叶种春茶发芽早,在腊月就可采摘新茶,而春节前后即可大量上市,核心产茶区的春茶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被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黔茶第一春”、“贵州绿茶第一采”。

寒冬刚过,春日悄悄向我们迈进一步,如玉般珍贵的茶芽便争相吐出绿来,骄傲的展示着它的“新”、“鲜”、“嫩”,那些爱茶之人的胃口,已然是对初春新绿殷切期待、垂涎欲滴。
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早春的这一杯春毫,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酝酿与贮藏,将茶树鲜爽的绿意舒展,奉献出清香与芬芳,此刻,品一盏绿茶,让其成为口齿之间的盛宴,美妙绝伦。
【新品上市】
产品名称:鹂春·绿茶
级别:特级
规格:100g/罐          200g/盒
官方指导价单罐装: 439元
礼盒装: 898元
外形匀整、芽头肥壮、色泽翠绿  汤色清澈透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叶底肥硕匀净、嫩绿明亮
【鹂春·绿茶图册】


茶源普安:且将新火试新茶

黔茶第一春,另一角度的揭秘

山居无岁月、黔地春来早。


都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2021年的冬天似乎不冷,新茶来得又是格外早了些。就在2022年元旦,素有“黔茶第一春”之誉贵州省普安县,便在茶源街道联盟村“茶神谷”开采了今年第一缕新芽。

寻常年景里,立春、农历新年前后,普安茶便可开园,进入新茶采摘。茶神谷及至江西坡万亩茶园里的茶树陆续吐露新芽,当地布依族茶人也顾不上过完节,便已三五成群采摘新茶了。

“现在正是采独芽和一叶一芽初展最好的时候,茶叶长起来快得很,哪等人过节呢!”春茶季的普安,春水东流、云雾缭绕,尽管山顶尚有积雪,日间气温最高却已至15度,再望山腰茶园新绿,一边是节庆的欢歌笑语、一面是穿梭山林间采茶忙,正可谓是普安茶的一道奇景。


事实上,贵州省普安县是全国在春节前就能喝到新茶的极少茶区,普安茶园在清明前30—40天甚至更早时候即可采新茶。而进入秋冬,普安茶得采摘封园时间则可延续到11月中下旬。早开采和晚封园二者的时间差比国内其他茶区提前和推迟,这无疑是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和出产高品质晚秋高香茶的。

而若探究普安茶早的特点,还是要从天时(气候环境)、地利(地理条件)、人和(茶之起源、历史)等几方面入手…

普安的地理气候环境:东经104°—105°、北纬25°—26°,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温度14℃左右、年无霜期290天、年均降水量1439毫米、年均日照1563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长、气候湿润、区域暖冬、春回较早,致使普安茶冬季亦可生长、开春苏醒得也早!

中国茶学专业虞富莲曾说,“正是中国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多雨雾、寡日照兼具的地区,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由此可见,普安不仅是古茶树集中的保护区,更是一处打造现代茶产业的茶区。

普安茶不仅体现在“早”、更在于其“好”。

首先,除茶神谷、土司贡茶园等核心区外,普安茶园有数万亩选择种植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茶树品种。而普安茶的好品质,除精心的茶园管理,保证优质的水肥供给等人为因素(全区禁止使用除草剂、催芽素)外,更多得益于自然而然、造化天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茶、干净茶。

普安茶园大都生长于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的泥质砂岩,正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PH值在4.5—5.5之间)弱酸性、紫红色土壤。有研究表明,将贵州不同茶区茶园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碳、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各种酶等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普安茶区的等级和含量最高。其中最为体现明显的正是硒的含量,硒在普安的地层分布面积较大,江西坡镇茶区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就高达为1.77mg/kg、属高硒土壤,而在其茶场里引种的云南大叶种、黔湄601、白茶、乌牛早、龙井43等茶树种生长表现优异,以其制作的茶便为富硒茶。

早在北宋年间,便有宋徽宗硫磺催芽之说。而普安地下富含煤矿,其茶多长于矿脉之上,正所谓“煤山出好茶”,煤层矿脉不仅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有机腐殖质,天然催芽生长。此外,在普安境内还散落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亦成为茶叶早发的重要因素。

再者,普安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颇丰。而在黔西南,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纵横交错,被南北盘江环抱。区域内温度较高的河谷常使江河流水不断蒸发,而当蒸气漂浮至一定高度,遇冷空气冷却,便形成雨雾,使全州广大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由于空气湿度大,茶树光合产物糖类转化纤素缓慢,使茶树芽梢持嫩度增加,这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嫩度、色泽、滋味等品质;并且空气湿度也是茶芽早发至关重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普安地处云贵东部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斜坡地带,源于西伯利亚的寒流从我国北方长驱直入,越过蒙古草原,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后成为强弩之末,正好在普安境内的上空便与暖湿的东南信风相遇,形成时而细雨蒙蒙、时而艳阳高照的割据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云贵准静止锋”。正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普安成为了一个冬春干旱少雨、较为暖和,夏秋多雨、气温回升快的“天然温室”,并造就了普安茶不仅“早开园亦晚封园”的独特茶业盛景。

普安茶早,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茶源远流长,土司茶事的印迹

在普安和晴隆交界处的云头大山,发现了距今至少164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而除了化石之外,此地还有生息延绵了数千年的“四球古茶”群落,有布依族世代相传的“土司贡茶园”,有20世纪80代开垦的“万亩茶场”,陆续引种了多种优良茶种,普安不仅是茶源,更是茶的百花园。


先说说这一枚四球茶籽化石。1980年,一次野生茶树调查活动中,晴隆县农业局茶叶技术员卢启明在茶树种质资源考察中,在晴隆和普安交界处的云头大山普安一侧,意外发现了一块茶籽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双兴鉴定,为新生代第三纪四球古茶籽化石。这枚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有力支撑了学界争议良久的茶的“三角地起源说”——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台向云贵高原大斜坡是茶发源、演变、传播的摇篮。

历史上,滇、黔、桂三省这一区域由于河谷下切和高原抬升,形成了独特的三叠纪地质风貌和多样的小气候区。此处的茶树原种,被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中,向西南发展成乔木型大叶种茶,向东南发展成高脚茶、毛萼茶,向东北发展成灌木型中、小叶种茶。而该地域土壤正是三叠纪地层,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紫红色弱酸性泥质砂岩、并夹有煤矿,是最适宜茶树的生存、生长环境。加之此地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该地域被保存下来的古茶树也最多。茶在该地域的起源、传播、发展带际清晰呈现。

普安四球古茶,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主要集中于马家坪村、普白林场等地,且在县境所有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共有两万多株。四球茶为野生型、小乔木茶树,目前被归并为五室茶系中大厂茶种之内,是茶在进化上最原始的种之一。在普安四球古茶树最集中的青山、新店,已发现古人类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4处;并且在此区域内有着很多以茶命名的地方,至今仍在使用的就有茶花地、茶花岭、茶子凹、茶子林等20余处。这与普安原住民布依族先祖“择茶而居、植茶而居”的记载相吻合,也进一步说明生活于普安这块土地上的古濮人们很早便开始种茶制茶用茶了。

在普安,古茶也被称为“大箐茶”。普安当地人惯常将原始茂密的森林称之为“箐”,比如普白林场,当地人习惯性称为“普白大箐”,比如青山曾叫“箐山”,而从原始森林中古茶树采摘鲜叶制作而成的茶,便被称为“大箐茶”或“老箐茶”,四球古茶是“大箐茶”的一种。

而在普安茶源街道联盟村,在八寨至黄泥田一段约4公里长的地带,被称为茶神谷,因谷内有茶神庙、茶庵寺而得名,其间乱石林立、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从云头大山发源的溪水流经此处,常年雾气缭绕,谷内现存古茶树百余株,树龄最长的600年,老茶树数千株。


此处保留下来的古茶树和老茶树,和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关。据当地布依族的古籍记载,云贵高原中部,世居土著百濮人。宋皇祐初年,岑仲淑因功获封土司,以泗城州(今广西凌云县)为府治,统治和经略今广西、云南、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广大的西南地区长达674年,享有“百越推尊,两江上郡”之美誉。

岑氏土司为了管理好领地,分派族人到各地担任亭甲土目,随着领地扩大,在明代,普安州旧寨落业始祖岑世奋获贡生功名,受长官司委派到今联盟村购置田产茶园,其后世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世袭土木,管理、耕种土地田庄和茶园。

在当地人的传说里,“每岁清明,苗岭山壑间茶树嫩芽抽发,濮人遣女入山摘之,以秘法酿制成,曰娅雅洛(汉意译福娘茶)”,组织马帮运送给上级长官司。正所谓“岁贡朝廷,余则远近鬻…以茶船载沿牂牁江下番禺,称贡春,易盐铁诸物,通外洋四夷……”由此可见距今至少300多年前,普安人、当地土著就有着人工种植繁衍茶树、从事茶叶制作销售等行业工作。

岑氏后人聚族而居于茶神谷,管理耕作于岑氏古茶园,到1988年,当地政府开发普安县茶场,并购岑氏古茶园,解放前最后一任土目岑吉荣(后曾担任联盟村支书),以200亩茶园作母本园入股国营茶场,其子岑祥辉为副场长兼第二初制厂厂长、茶区联防队队长,三子祥玉、四子祥付均成为茶场工人,并从事茶业至今。

2003年,县茶场退出历史舞台后,岑氏孙辈岑开文带领茶神谷乡亲成立了“布依人家茶叶合作社”,继续经营茶产业。岑氏世代事茶,后世族人亦多出制茶能手,年轻一辈业已连续多届夺得“普安红杯”制茶大赛第一名。


牂牁古夜郎,红绿辉映的味道

普安位于北盘江畔,而北盘江古称牂牁江,是夜郎故地。此地山高谷深,古时多有瘴气,清热解毒就靠茶。在普安民间,一直有“山上有棵千年树,树下有口清水井,那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的说法。

“过去年间,没有眼药水,山民们如遇眼睛发炎红肿,就都是用古树茶泡汤冲洗的。”据岑开文回忆,小时候肚痛腹胀,大人们也总会让他含嚼两片茶叶;而至逢年过节、荤腥吃多了些,也会有意识地喝些茶。


而茶在普安,古时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支柱。据《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记载:“地瓜坡、江西坡之茶,亦农民衣食之源也。”《普安县志·风土志》中也有着关于“十二月三十日,鸡鸣争汲水烹茶祀灶谓之‘接灶’”的记载。按照本地惯例,新房上梁、婚丧嫁娶,招来唢呐班子吹拉弹唱,通常还要专门招待人家喝上一天一夜的茶。这些都说明在普安一带,自古种茶、饮茶、用茶之风甚为普遍,茶文化底蕴深厚。

说道制茶饮茶,还不得不说福娘茶。福娘是当地布依族群的精神领袖,掌管祭祀、医药等,汉译为“娅雅洛”,福娘茶则是由“娅雅洛”用青钱柳、车前草等药材与当地土司贡茶园中大叶种古树茶制作的茶,此茶以笋壳包裹悬于梁柱上陈化。村寨中若有人生病,会讨要一块自行熬煮服用。而后此茶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为日常饮用,只保留原先的多穗石柯甜茶与大箐茶,采用红茶工艺制作。而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的祖母韦金亮,就是布依“娅雅洛”第十八代传承人,专事为族人消灾解难、治病祈福、茶叶加工制作等事宜。


旧时的“福娘茶”几经演绎传承,就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名茶”——“普安红”。

如今的高品质普安红手工茶,天晴采青,采用日光萎凋技术(如无日光采用人造黄光照射),而后经揉捻、自然发酵。尤需注意的是,发酵时须在日光下,由此产生自然花香,甚可误以为是真花盛开引得蜜蜂而至为宜,日光晒干后进入烘箱提香的为散茶普安红。遵循此传统方法制作而出的普安红,正可谓了“香如玫瑰芬芳、色如琥珀红艳、味道甜润如蜜。”

除了“福娘茶”红茶,普安绿茶制作亦源远流长。古时的“土毛茶”即为绿茶。春茶抽芽,山民们便上山去采些一芽二三叶的茶青,铁锅炒制。炒制此茶,火候至关重要,烧至锅底起灰泛白、水滴下去就能呼啦啦蒸腾干时,即可下茶青,一次性快速翻炒30-40分钟,就是俗称的“一锅起”。此种炒茶法,正是贵州本地“青毛茶”的制作方法,干茶高香,茶味浓厚。条件、环境所限,由于锅小投叶量有限,一次也就能炒2、3斤,所出干茶不过5两,每家一年也要炒制几斤,喝上一年。

茶在牂牁江畔的普安,红绿辉映,不管是时间很早的“黔茶第一春”普安绿茶,还是从福娘茶演变而来的“普安红”茶,都是茶源在历史演绎中奉给大家的绝佳饮品,品普安的茶,就是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生活,更是品味大自然。

文/公梓蒙

来源: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左国辉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安:“新质”引领 奔赴茶业发展新赛道

今年元旦以来,普安县的春茶采收、干茶交易如火如荼。在传统制茶工艺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交融之下,普安县茶产业布局向“新”而行,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创新研发,加快延伸产业链和附加值,新质生产力引领茶产业融合焕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时下,正是春茶加工的关键时期。走进位于茶源街道的贵州普安普夷堂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一阵阵机器响声传来,在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区域,几乎没有看见工人。循声而去,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萎凋机器在运转,一旁的制茶师傅正在检查摇青后的鲜叶萎凋程度,另一名师傅则通过手机操作,就立即将茶叶通过传送带投入到下一步的揉捻工序中。

“传统工艺的话,一个人一天最多能够做200斤的干茶,那就是已经很厉害了。但是用了我们这套智能化设备的话,它一天能够生产20000斤的鲜叶。那按1:4的比例的话,那就是5000斤干茶,这个效率是非常非常高的。”贵州普安普夷堂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陈刚说。

高效的制茶效率,得益于公司带来的自动化智能制茶设备。有了这套“贤助手”,车间只需4名工人就能够完成整个制茶工序,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让成品茶叶品质突破了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品质更加有保障。

“我们人感觉轻松了,但我们做出的茶品质更好了,我们品质更加统一了。就是我今天做出来什么茶,明天做出来也是这样的,机器都有个记忆功能的,所以说,它的品质的话,是比较统一的。”陈刚说。

该套自动化智能制茶设备,安装了100多个摄像头,通过手机和面板进行操作,能够在中控室实时监控茶叶在每一个加工环节的状态,各个工序自动无缝对接,茶叶全流程不沾地,为统一化、标准化的茶叶品质护航。

“我们现在是84块遮阳板,然后我会精准到每一块,每一块的话都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发酵的话我们也是通过加温加湿,也可以实时控制它的含水率,控制它的湿度,温度。”陈刚说

“数字一体化这个生产线,就是来解决这些综合的干扰性的因素,屏蔽掉不利因素,做出一口好茶。”贵州普安普夷堂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军锋说。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贵州普安普夷堂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密切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四球古茶、普安红茶、普安绿茶、普安白茶以及普安棒棒茶等1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根据我们这个一贯的高要求,对这个茶叶品质,那我们还会产生一个设备的更新,以及我们软件的更新迭代,以及配合着我们这个研发工艺的提升,能够做出更好的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周军锋说。

设备的更新是一场生产技术的变革,带来制茶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品种类的创新研发。春茶不愁销路,但利用夏秋茶研制的第七类调味茶市场也不可小觑。在普安县引进的龙头企业中,贵州普福茶业有限公司就深耕第七类茶的产品研发升级。

走进公司,展柜中形态各异的小茶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公司去年研发的新品茶,融入了普安本地的桃子、李子、柚子、橘皮、桂花等元素,经过与夏秋茶混合后调制出果味、花香味等第七类调味茶,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26款调味茶制品。

“在我们茶叶里边做一些深加工,拼花,符合消费者、年轻人的思维,符合中年人的养生。”贵州普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维洒说。

茶叶为主,加辅料调味,再通过压片的形式呈现出祥云、三角、圆形、方块的形态,造型独特、小巧方便,冲泡时只需投入一片4克的小茶饼即可。便于冲泡和携带的特点,满足了各个年龄阶层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2023年投入10万份新品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目前去年的销售我们已经达到了300多万元,那么今年通过我们这个深加工,把更好的品质展现给大家的时候,可能会翻几倍吧。”何维洒说。

第七类茶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延长了茶叶生产链,丰富了茶叶产品。其次,高于市场价的夏秋茶收购价格,极大地提升了茶农积极性,在春茶采收结束后实现茶叶生产不断档。

“目前老百姓的这个积极性都提高了。我们下树,那个夏秋茶的下树率也提升了,然后我们老百姓的效益也增收了,也能符合我们的产能了。”何维洒说。

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实现了东西部协作“大手牵小手”的效益,带动普安茶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茶产业发展步入新的赛道。2023年,普安县夏秋茶产量达6608.03吨,综合产值达37695.72万元。

“因为去年我们开发了新工艺白茶,那么今年呢,我们会再研发一些绿茶方面的方向,红茶方面的方向,都会做成花香型的,特别是果香味的。我们旗下公司有1600多家直营店,反馈回来的都是要求增加订购量。那么我们对今年的生产也做了部署,目前我们预计是生产200万斤,所以说,我们对这个我们开发的产品充满信心。”何维洒说。

截至2024年3月31日,普安县生产干茶1951.12吨,综合产值11.70亿元。在新质生产技术的加持下,普安茶产业根基不断夯实,不仅拓宽了市场通道,同时推动产业链更加紧密,为茶产业发展、实现茶农增收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潘田 杨翠 周忠高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