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安茶场

找到约7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贵州人大代表晁忠琼:普安红飘香80余年 一片茶长出致富绿荫

这几天,晁忠琼一如既往地忙碌,她作为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怡丰原生态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今年两会,晁忠琼带着自己的议案《将“普安红”纳入贵州省重点茶叶品牌打造的建议》,希望在生态茶园建设、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市场开拓、电商直播、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普安红”重点支持。

而履职之余,晁忠琼还在忙着茶叶出口的事务。“我们的茶叶已经从普安发往欧盟和俄罗斯了,只要他们检测合格,我们就马上着手设计包装等事项了。”

1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的茶园在晴空洗礼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无垠的茶园是晁忠琼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晁忠琼一家四代人挥洒着奋斗汗水的地方。

省人大代表,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怡丰原生态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晁忠琼

因茶结缘一盏茶汤飘香80余载

普安县有着厚重的茶文化历史,这里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发掘地。四球古茶属珍稀古茶树种,分布在普安境内的2万多株,由于其生长环境原始,生长速度缓慢,造就了四球古茶品质高等特性,是加工制作高级古树红茶的最佳原料。

1935年4月20日,晁忠琼的爷爷晁万奎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兵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的率领下经兴仁龙场、三道沟进入普安泥堡,并在此宿营。

红军在泥堡召开了动员会,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乡亲们为饥渴、疲惫的战士送来用四球古茶煮好的茶汤解渴。

据晁万奎晚年回忆,当年那碗茶汤一直让他念念不忘。转业后,晁万奎最终在普安落了根。正是当年那碗茶,他把12岁的儿子送到国营新寨茶场读农中。

“那时候我父亲一边读书一边干活,成为普安最早种茶的那批人。父亲毕业后就留在了新寨茶场工作。他和我母亲也正是在新寨茶场相识相恋结为夫妻。”晁忠琼说当时母亲还被当地布依族世代相传的“福娘”罗应美选为“福娘茶”第二代传承人,并倾囊相授制作技艺和文化。

如今,“福娘茶”第三代传承人晁忠琼已将这个技艺传授给了女儿龙泓霖。

从1935年晁万奎喝到的那碗普安古茶树茶,到龙泓霖在北京开设普安红运营中心、布依福娘文创中心。这盏普安红历经了80余年四代人的传承。

与茶为友种下的茶树已成荫

“父亲拥有丰富的种茶树经验,而母亲则掌握‘福娘茶’的制作技艺。我从小就在茶园玩耍,看着母亲制茶,听父亲说怎么种养茶树。”晁忠琼说,自己以前周末放学回家看到父母不在家,去茶园就一定能找到他们,特别是采茶季的时候。

在晁忠琼的记忆里总是有一幕难以忘怀,夜幕降临,茶园里传来一声声母亲呼唤自己回家的声音,但这茶园似乎有一种魔力,自己嘴上答应着好,但双手还在不停地采茶,就是挪不开脚步。“这感觉就像去好朋友家玩,一直舍不得走。”

1988年高中毕业后,她就考入普安茶场成为一名茶园基地管理员。“我当时其实考上了医学院,父母也希望我能学医,但是我还是对茶更有兴趣,所以直接去基地工作了。”

她在茶场沉淀的十年期间,参加了收青、评级、加工、精制等工作,成为了一名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也就在此时,晁忠琼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国营茶场,到县城开设了普安第一家茶庄销售普安红茶。

晁忠琼公司研发的茶叶文创产品——茶皂

2003年,她去广州学习,专门带上了自己制作的普安茶,当时教室里几十位同学对她冲泡的茶评价很高。可当知道这茶来自贵州普安时,纷纷质疑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贵州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茶?也正是这种质疑让晁忠琼下定决心:“要把品牌打出去!”

“那一次交流让我意识到,光像父亲一样在山上种好茶已经不够了,还得通过文化的宣传让我们的茶走出大山!”晁忠琼说。

从2012年投资开设了普安第一家专业的茶馆,开设礼仪及茶艺培训,培养专业的茶事活动人员开始传播茶文化。这些年来,她还投资成立了贵州怡丰原生态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普安县罗汉镇打造了5000亩的茶叶基地,让罗汉镇成为江西坡之外的第二大茶区;为了进一步推动普安茶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投资成立了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工厂

以茶为业小绿叶做出大产业

在晁忠琼的茶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2016年,一场深夜大雨让晁忠琼的“茶路”跌入谷底。

“我的仓库在一个低洼处,那场雨太大了,我库房里500余万的茶叶都泡在了雨水里。”晁忠琼说,这件事以后,原本就对她开茶庄免费对外宣传茶文化推广不理解的朋友、亲人们纷纷劝她别再做了。

但晁忠琼认准了自己做的事一定是有意义的,“特别是看到这些年,茶农们因为茶产业发展而收入增长,我们普安的茶叶逐渐有了名声。”她看着父亲们种下的茶树,爷爷曾经喝过的古茶树,咬牙又找弟弟借了20万元准备来年春天重振旗鼓。

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晁忠琼,这次“撞破”了南墙,还成功了。

此后,晁忠琼带领团队攻克了夏秋茶茶青加工名优红茶外形差、味苦涩等技术壁垒。

晁忠琼正在讲解公司生产情况

工艺改良提升后,产量和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为此,我们也将夏秋茶的茶青收购单价提升到了15-20元/斤,茶农们茶青销售价增长了5倍。”晁忠琼高兴地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夏秋茶茶青的下树率,还提高了茶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收益。

同时,晁忠琼率先引进“农产品溯源系统”“ERP”“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工具,持续优化和健全各项经营管理机制,并拥有多项产品专利。产品更是获得了2020年第十三届中国世界工夫茶“茶王赛”红茶类“五星金奖”、绿茶类“五星优质奖”,多次获得贵州省斗茶大赛奖项。

晁忠琼公司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分红、茶地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多种途径直接带动近500户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茶农种植茶叶10000余亩,每年户均增收20000余元。

“我想如果父母还在,他们看到自己当年种下的茶树成为茶农们的致富树,一定很高兴。”晁忠琼说一生助人为乐的他们,想做的也一定是带着茶农们富起来。

省人大代表,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怡丰原生态茶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晁忠琼

为茶奋斗一叶巨轮扬帆远航

经过多年的发展,晁忠琼创办的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茶文化传播、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茶业全产业链发展企业,拥有“普安红茶”“贵州绿茶”、福娘茶、工艺白茶等四个系列茶产品,以及茶酒、茶皂、茶多酚喷雾、茶叶氨基酸洗发露、茶叶面膜等护肤品系列茶衍生产品。

“我很自豪,我的努力在普安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发展中让普安红茶走得越来越远。”晁忠琼的女儿龙泓霖也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走进了茶园。

龙泓霖如今在公司承担销售工作,“祖父、外公的努力以及妈妈的付出让我对茶有不一样的感情,他们的精神与热爱让我决定在茶园里奋斗。”今年29岁的龙泓霖说,自己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在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晁忠琼感到,女儿的到来给她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路,这两年也正在一步步实现。今年,公司将与科技企业合作,将大数据融入产品销售中。

贵州布依福娘茶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我相信‘大数据’智慧销售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晁忠琼说,现在普安茶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普安县以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2022年,普安县实现干茶产量9200吨,综合产值17亿元。一片叶子,在普安县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想我没有辜负爷爷和父亲对我的期望。”晁忠琼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付出与坚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一碗茶的缘分延续半个多世纪,从最早一批种茶树的儿子,到孙女开设的普安第一家茶庄,再到曾孙在北京开设的店铺,这抹普安红回味绵延、悠长。

晁忠琼一家四代人以普安红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更让普安的茶农们实现了从以茶为生到以茶为业的转变。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W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安:古茶树之乡奏响富民协奏曲

千百年来,每一年的腊月,在普安唤醒人们的是一片带着芳香的茶青。依山而建的茶园里,一垄垄茶树青葱翠绿,采茶人穿梭其间,沟壑之间,清冽的空气与欢愉的人们相互映衬出此处吾安心的烟火气。


普安红茶普安县委宣传部

在山下的品茶室,宾客满座,茶香氤氲,呷一口好茶,瞬间让人心情平静,感受到人间值得的惬意。

普安,凭着普安红茶著称于世,因为茶产业发展成效突出,先后获“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美誉,盛产的普安红茶被誉为“中华文化名茶”,茶衍生成独特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好茶贵天然好茶是大自然滋润的灵物

穿行在普安江西坡万亩高山茶园间,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一望无际的始终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这里是普安红茶主产区。


普安茶场唐可摄

一座茶山满屏绿,茶在云中长,云在茶中飘。地处北纬25度的普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青山壁上,或云雾缭绕,或细雨蒙蒙,极利于茶树吐翠,为喜阴的茶树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优越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让普安春茶开采比江浙等地普遍早10至20天,有“茶中第一春”美誉,是产茶最早的区域,且有茶多酚含量高、富含锌硒,茶物质比其他茶叶丰富,有独特的品质。

普安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古”“早”“净”“香”。

“古”。1980年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最大树龄达4800年,10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株,此类茶种为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由此证明,普安就是茶的家园,是世界茶源地,普安茶也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境内还有兴盛于秦汉时期的白沙茶马古道,保存完好,成为茶界溯源探秘的地方。

“早”。普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是真正“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茶区。贵州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认定普安县茶叶生长气候等级为“特优”,加上普安地热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有机腐殖土,乌牛早、龙井43等小叶种春茶发芽早,在腊月就可采摘新茶,而春节前后即可大量上市,核心产茶区的春茶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天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2021年被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予“黔茶第一春”。

“净”。2017年,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要求严格,茶叶种植前先行开展土壤检测,符合条件方可种植,茶园管理过程中坚决不使用水溶性农药,制作过程中工序规范,叶不落地,茶叶干净茶味纯净,泡茶时不用洗茶即可饮用。

“香”。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的综合作用,普安茶叶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味道好且非常耐泡,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锌硒元素丰富,呈栗香、自然兰花香。《夜郎风物志》记载:“其茶香异于常,烹煮时香风溢野,饮之使人熏然欲醉如梦至南柯耳。”

四球古茶树普安县外宣中心

正是有了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优势,普安县因地制宜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打造,通过茶园扩容、品牌塑造、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办法,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下功夫,将“普安红”打造成为区域性核心品牌。

截至2022年,该县茶园总规模达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综合产值17亿余元,带动农户7万余人,年均增收1.7万元,时下的普安,茶海碧连天,横成浪,纵成波。看得见的是茶,看不见的还是茶。

夯实基础铸就区域性知名品牌

为在全国茶叶竞争中突围,近年来,普安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主体培育、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持之以恒抓基地、抓主体、抓市场、抓品牌、抓销售,使普安红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安红茶在全国茶产业强势崛起。

普安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茶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把茶叶作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叶”,扶持市场主体把产业做大做强。

采茶忙普安县茶办

在茶园扩容中,对茶户和茶业给予支持,种茶每亩补助1800元,农户连片种植50亩以上奖励2000元,企业或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2000亩以上奖励1万元,全面激发群众种茶积极性。

在品牌塑造中,支持企业、合作社统一规范红茶生产标准,打造“普安红”公共品牌。同时,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引进四百年红茶鼻祖——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和全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浙茶集团等,共同发力打造高端“普安红”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品质提升中,严格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积极支持涉茶企业升级改造,通过举办采茶制茶大赛、开展茶叶培训班、引进知名品牌企业示范等方式,促进普安制茶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在市场拓展中,制定政策鼓励开设营销网点,吸引有成熟渠道的企业入驻带动,不断拓宽“普安红”市场。

一盏茗品润泽身心健康,一片红茶融来众多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普安县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建起了江西坡万亩茶场,并成为贵州两大红茶出口基地之一。

在江西坡万亩茶海核心区,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的宏鑫茶业公司23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有一条世界上目前最先进、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CTC红碎茶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是国内目前单条最大产能的生产线,年产量达1500吨,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仅需1小时23分钟,产品质量已经通过欧盟481项检测。

目前,宏鑫茶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茶业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销售、科研、农工商一体化的龙头茶企,取得15项国家专利技术,产品远销越南、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地。

截止到2022年,普安县已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15家、全国500强合作社示范社1家。建成省内外“普安红”专卖店、专柜185家,在北京、广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俄罗斯、新加坡等建立“普安红”运营中心10个。

促融合茶园变茶景

普安红被中国茶文化研究专家誉为令“三千粉黛无颜色”的“茶中杨贵妃”,其品质源于百年积淀,将茶文化转化为真金白银,不负这方山水,这在普安早有谋划。普安依托古茶资源和数万亩茶海,抓紧贵州发展大山地旅游的历史机遇,打造世界茶源谷景区,建设75公里的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露营基地、婚纱摄影基地、茶文化体验基地、温泉康养基地等,依托已投用世界茶源谷广场,打造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的布依茶源小镇,在江西坡打造“茶农旅康养”一体化的国际山地旅游综合体,做大做足茶文章。


普安万亩茶场一瞥普安外宣中心

以茶为媒,兴旅游之业。普安县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送以观园养眼、采茶娱乐、饮茶悟道的茶文化旅游体验游,实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结合,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互动新格局。

做大产业园区、做优茶叶品牌、做深千年茶文化、做好配套扶持……在普安茶人眼里,依托普安红这块金字招牌,将区域性品牌做成世界品牌,让这片饱吸日月精华的树叶在满足味蕾的同时,带着这方茶人的深情厚谊馈赠给世界一缕茶香。

马蹄轻踏、铃声阵阵,兴盛于秦汉时期的普安白沙茶马古道保存完好,栈道上,稀朗残存的马蹄印,见证着茶源普安的风采,更见证着这方民众由贫积富的奋斗历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凭着惊艳舌尖的那一抹轻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普安红茶必将在茶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坚实足迹。

通讯员 彭高琴

来源:天眼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源普安:且将新火试新茶

黔茶第一春,另一角度的揭秘

山居无岁月、黔地春来早。


都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2021年的冬天似乎不冷,新茶来得又是格外早了些。就在2022年元旦,素有“黔茶第一春”之誉贵州省普安县,便在茶源街道联盟村“茶神谷”开采了今年第一缕新芽。

寻常年景里,立春、农历新年前后,普安茶便可开园,进入新茶采摘。茶神谷及至江西坡万亩茶园里的茶树陆续吐露新芽,当地布依族茶人也顾不上过完节,便已三五成群采摘新茶了。

“现在正是采独芽和一叶一芽初展最好的时候,茶叶长起来快得很,哪等人过节呢!”春茶季的普安,春水东流、云雾缭绕,尽管山顶尚有积雪,日间气温最高却已至15度,再望山腰茶园新绿,一边是节庆的欢歌笑语、一面是穿梭山林间采茶忙,正可谓是普安茶的一道奇景。


事实上,贵州省普安县是全国在春节前就能喝到新茶的极少茶区,普安茶园在清明前30—40天甚至更早时候即可采新茶。而进入秋冬,普安茶得采摘封园时间则可延续到11月中下旬。早开采和晚封园二者的时间差比国内其他茶区提前和推迟,这无疑是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和出产高品质晚秋高香茶的。

而若探究普安茶早的特点,还是要从天时(气候环境)、地利(地理条件)、人和(茶之起源、历史)等几方面入手…

普安的地理气候环境:东经104°—105°、北纬25°—26°,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温度14℃左右、年无霜期290天、年均降水量1439毫米、年均日照1563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长、气候湿润、区域暖冬、春回较早,致使普安茶冬季亦可生长、开春苏醒得也早!

中国茶学专业虞富莲曾说,“正是中国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多雨雾、寡日照兼具的地区,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由此可见,普安不仅是古茶树集中的保护区,更是一处打造现代茶产业的茶区。

普安茶不仅体现在“早”、更在于其“好”。

首先,除茶神谷、土司贡茶园等核心区外,普安茶园有数万亩选择种植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茶树品种。而普安茶的好品质,除精心的茶园管理,保证优质的水肥供给等人为因素(全区禁止使用除草剂、催芽素)外,更多得益于自然而然、造化天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茶、干净茶。

普安茶园大都生长于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的泥质砂岩,正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PH值在4.5—5.5之间)弱酸性、紫红色土壤。有研究表明,将贵州不同茶区茶园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碳、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各种酶等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普安茶区的等级和含量最高。其中最为体现明显的正是硒的含量,硒在普安的地层分布面积较大,江西坡镇茶区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就高达为1.77mg/kg、属高硒土壤,而在其茶场里引种的云南大叶种、黔湄601、白茶、乌牛早、龙井43等茶树种生长表现优异,以其制作的茶便为富硒茶。

早在北宋年间,便有宋徽宗硫磺催芽之说。而普安地下富含煤矿,其茶多长于矿脉之上,正所谓“煤山出好茶”,煤层矿脉不仅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有机腐殖质,天然催芽生长。此外,在普安境内还散落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亦成为茶叶早发的重要因素。

再者,普安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颇丰。而在黔西南,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纵横交错,被南北盘江环抱。区域内温度较高的河谷常使江河流水不断蒸发,而当蒸气漂浮至一定高度,遇冷空气冷却,便形成雨雾,使全州广大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由于空气湿度大,茶树光合产物糖类转化纤素缓慢,使茶树芽梢持嫩度增加,这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嫩度、色泽、滋味等品质;并且空气湿度也是茶芽早发至关重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普安地处云贵东部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斜坡地带,源于西伯利亚的寒流从我国北方长驱直入,越过蒙古草原,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后成为强弩之末,正好在普安境内的上空便与暖湿的东南信风相遇,形成时而细雨蒙蒙、时而艳阳高照的割据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云贵准静止锋”。正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普安成为了一个冬春干旱少雨、较为暖和,夏秋多雨、气温回升快的“天然温室”,并造就了普安茶不仅“早开园亦晚封园”的独特茶业盛景。

普安茶早,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茶源远流长,土司茶事的印迹

在普安和晴隆交界处的云头大山,发现了距今至少164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而除了化石之外,此地还有生息延绵了数千年的“四球古茶”群落,有布依族世代相传的“土司贡茶园”,有20世纪80代开垦的“万亩茶场”,陆续引种了多种优良茶种,普安不仅是茶源,更是茶的百花园。


先说说这一枚四球茶籽化石。1980年,一次野生茶树调查活动中,晴隆县农业局茶叶技术员卢启明在茶树种质资源考察中,在晴隆和普安交界处的云头大山普安一侧,意外发现了一块茶籽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双兴鉴定,为新生代第三纪四球古茶籽化石。这枚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有力支撑了学界争议良久的茶的“三角地起源说”——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台向云贵高原大斜坡是茶发源、演变、传播的摇篮。

历史上,滇、黔、桂三省这一区域由于河谷下切和高原抬升,形成了独特的三叠纪地质风貌和多样的小气候区。此处的茶树原种,被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中,向西南发展成乔木型大叶种茶,向东南发展成高脚茶、毛萼茶,向东北发展成灌木型中、小叶种茶。而该地域土壤正是三叠纪地层,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紫红色弱酸性泥质砂岩、并夹有煤矿,是最适宜茶树的生存、生长环境。加之此地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该地域被保存下来的古茶树也最多。茶在该地域的起源、传播、发展带际清晰呈现。

普安四球古茶,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主要集中于马家坪村、普白林场等地,且在县境所有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共有两万多株。四球茶为野生型、小乔木茶树,目前被归并为五室茶系中大厂茶种之内,是茶在进化上最原始的种之一。在普安四球古茶树最集中的青山、新店,已发现古人类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4处;并且在此区域内有着很多以茶命名的地方,至今仍在使用的就有茶花地、茶花岭、茶子凹、茶子林等20余处。这与普安原住民布依族先祖“择茶而居、植茶而居”的记载相吻合,也进一步说明生活于普安这块土地上的古濮人们很早便开始种茶制茶用茶了。

在普安,古茶也被称为“大箐茶”。普安当地人惯常将原始茂密的森林称之为“箐”,比如普白林场,当地人习惯性称为“普白大箐”,比如青山曾叫“箐山”,而从原始森林中古茶树采摘鲜叶制作而成的茶,便被称为“大箐茶”或“老箐茶”,四球古茶是“大箐茶”的一种。

而在普安茶源街道联盟村,在八寨至黄泥田一段约4公里长的地带,被称为茶神谷,因谷内有茶神庙、茶庵寺而得名,其间乱石林立、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从云头大山发源的溪水流经此处,常年雾气缭绕,谷内现存古茶树百余株,树龄最长的600年,老茶树数千株。


此处保留下来的古茶树和老茶树,和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关。据当地布依族的古籍记载,云贵高原中部,世居土著百濮人。宋皇祐初年,岑仲淑因功获封土司,以泗城州(今广西凌云县)为府治,统治和经略今广西、云南、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广大的西南地区长达674年,享有“百越推尊,两江上郡”之美誉。

岑氏土司为了管理好领地,分派族人到各地担任亭甲土目,随着领地扩大,在明代,普安州旧寨落业始祖岑世奋获贡生功名,受长官司委派到今联盟村购置田产茶园,其后世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世袭土木,管理、耕种土地田庄和茶园。

在当地人的传说里,“每岁清明,苗岭山壑间茶树嫩芽抽发,濮人遣女入山摘之,以秘法酿制成,曰娅雅洛(汉意译福娘茶)”,组织马帮运送给上级长官司。正所谓“岁贡朝廷,余则远近鬻…以茶船载沿牂牁江下番禺,称贡春,易盐铁诸物,通外洋四夷……”由此可见距今至少300多年前,普安人、当地土著就有着人工种植繁衍茶树、从事茶叶制作销售等行业工作。

岑氏后人聚族而居于茶神谷,管理耕作于岑氏古茶园,到1988年,当地政府开发普安县茶场,并购岑氏古茶园,解放前最后一任土目岑吉荣(后曾担任联盟村支书),以200亩茶园作母本园入股国营茶场,其子岑祥辉为副场长兼第二初制厂厂长、茶区联防队队长,三子祥玉、四子祥付均成为茶场工人,并从事茶业至今。

2003年,县茶场退出历史舞台后,岑氏孙辈岑开文带领茶神谷乡亲成立了“布依人家茶叶合作社”,继续经营茶产业。岑氏世代事茶,后世族人亦多出制茶能手,年轻一辈业已连续多届夺得“普安红杯”制茶大赛第一名。


牂牁古夜郎,红绿辉映的味道

普安位于北盘江畔,而北盘江古称牂牁江,是夜郎故地。此地山高谷深,古时多有瘴气,清热解毒就靠茶。在普安民间,一直有“山上有棵千年树,树下有口清水井,那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的说法。

“过去年间,没有眼药水,山民们如遇眼睛发炎红肿,就都是用古树茶泡汤冲洗的。”据岑开文回忆,小时候肚痛腹胀,大人们也总会让他含嚼两片茶叶;而至逢年过节、荤腥吃多了些,也会有意识地喝些茶。


而茶在普安,古时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支柱。据《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记载:“地瓜坡、江西坡之茶,亦农民衣食之源也。”《普安县志·风土志》中也有着关于“十二月三十日,鸡鸣争汲水烹茶祀灶谓之‘接灶’”的记载。按照本地惯例,新房上梁、婚丧嫁娶,招来唢呐班子吹拉弹唱,通常还要专门招待人家喝上一天一夜的茶。这些都说明在普安一带,自古种茶、饮茶、用茶之风甚为普遍,茶文化底蕴深厚。

说道制茶饮茶,还不得不说福娘茶。福娘是当地布依族群的精神领袖,掌管祭祀、医药等,汉译为“娅雅洛”,福娘茶则是由“娅雅洛”用青钱柳、车前草等药材与当地土司贡茶园中大叶种古树茶制作的茶,此茶以笋壳包裹悬于梁柱上陈化。村寨中若有人生病,会讨要一块自行熬煮服用。而后此茶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为日常饮用,只保留原先的多穗石柯甜茶与大箐茶,采用红茶工艺制作。而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的祖母韦金亮,就是布依“娅雅洛”第十八代传承人,专事为族人消灾解难、治病祈福、茶叶加工制作等事宜。


旧时的“福娘茶”几经演绎传承,就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名茶”——“普安红”。

如今的高品质普安红手工茶,天晴采青,采用日光萎凋技术(如无日光采用人造黄光照射),而后经揉捻、自然发酵。尤需注意的是,发酵时须在日光下,由此产生自然花香,甚可误以为是真花盛开引得蜜蜂而至为宜,日光晒干后进入烘箱提香的为散茶普安红。遵循此传统方法制作而出的普安红,正可谓了“香如玫瑰芬芳、色如琥珀红艳、味道甜润如蜜。”

除了“福娘茶”红茶,普安绿茶制作亦源远流长。古时的“土毛茶”即为绿茶。春茶抽芽,山民们便上山去采些一芽二三叶的茶青,铁锅炒制。炒制此茶,火候至关重要,烧至锅底起灰泛白、水滴下去就能呼啦啦蒸腾干时,即可下茶青,一次性快速翻炒30-40分钟,就是俗称的“一锅起”。此种炒茶法,正是贵州本地“青毛茶”的制作方法,干茶高香,茶味浓厚。条件、环境所限,由于锅小投叶量有限,一次也就能炒2、3斤,所出干茶不过5两,每家一年也要炒制几斤,喝上一年。

茶在牂牁江畔的普安,红绿辉映,不管是时间很早的“黔茶第一春”普安绿茶,还是从福娘茶演变而来的“普安红”茶,都是茶源在历史演绎中奉给大家的绝佳饮品,品普安的茶,就是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生活,更是品味大自然。

文/公梓蒙

来源: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左国辉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