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茶如何拿杯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闷泡,并非正常的喝茶方式,关于闷泡,这三点误区需要理清!


《1》

这个世界,看待事情,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

于是乎,有了辩论的意义。

千年前,孔夫子东游列国,遇上两个小娃娃,在辩论太阳的距离。

那在挂在天上亘古不变的太阳,照亮大地,提供光明。

它到底是早上离我们更近,还是下午离我们更近呢?

一者说,清晨太阳离得近,像个红红的大脸盘,近大远小;


另一人认为,中午太阳离得近,正午阳光更为热烈,近者热远者凉。

两者都说得有道理,见多识广的孔子,也不能做出判决。

通过辩论,探求真知,激发了探知未来的好奇心,促进社会发展。

喝茶品茶,如何泡好一杯茶,同样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泡茶,到底是要闷泡,还是快出水,在茶圈里向来争议不断。

那么,日常喝茶,闷泡到底可不可取,请看下文分析!


《2》

何为闷泡?

在茶圈,闷泡这个话题,常常引发不少争议。

旗帜分明,观点鲜明,分为两大阵营。

一队,支持泡茶时要闷泡,若是不闷泡,茶汤根本没滋味。

再加之,好茶不怕闷,闷了也不苦不涩的,才是好茶。

泡茶不闷泡,根本分别不出茶叶的好坏。

另一对,反对泡茶闷泡,认为这是对好茶最大的破坏,闷泡根本并非常规喝茶方式。

好茶,内质丰富,泡茶时稍稍与水接触,内质物便会磅礴而发,释放出好滋味。

若是用闷泡的手法,内质物提早过多释放,一来造成内质物损耗,二来容易将茶泡得浓重苦涩,不符合健康喝茶理念。


正当这两方阵营,针锋相对,大谈闷泡的好与坏时,另一头,还有茶友不知道什么叫做闷泡。

用玻璃杯泡茶,是不是闷泡?

闷泡要不要盖盖子?

煮茶不是一直闷泡吗?

……

在探讨泡茶该不该闷泡时,我们先来弄明白,“闷泡”二字,定义上要怎么理解?

所谓“泡”,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将茶放在水里泡着。

所谓“闷”,在汉语解释上,“闷”作为动词使用时,是指密闭,不透气的意思。

将两者结合,闷泡的意思,就是让茶和水在一个密闭环境内长时间接触着。

密闭的环境,即要盖上杯盖,形成相对密闭的环境,并且这闷泡的时间,还不短。

泡茶时,注水完成后,盖上杯盖,从开始闷泡到出汤,正常茶水接触的时间,至少远远超过10秒以上。


《3》

闷泡,是鉴茶。快出水,才是品茶!

闷泡,并非常规的喝茶方式。

在日常饮茶过程中,不建议用闷泡的方式喝茶。

内质丰富的好茶,何愁快出水之下,没滋味呢?

若是一款茶,非得用闷泡的方式,才能释放出零星的茶味,不闷泡没味道,这样的茶,不值得买。

实际上,这类需要闷泡才能出味道的茶,闷泡对其而言,有如回光返照,只是种短暂的滋味释放。

品质好的白茶,就像一块吸满水分的海绵,稍微一挤,便会释放出滋味物质,用快出水的手法,更能将其丰厚的内质物妥当利用。


好茶,快出水下,内质物均匀有规律的释放着,品质好的白茶,快出水下,泡上十来冲,不在话下。

快出水下,一冲又一冲,一杯又一杯,闻香,尝汤,品滋味,看叶底,方能品茶的奥妙所在。

凡事过犹不及。

好茶,若是拿去闷泡,一下子将内在物质,大多悉数释放。

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些过多释放的茶味物质,会使得茶味过浓,过重,反而不能呈现其最为曼妙的风采。

是以,若是从日常品茶,感受一款茶最为美妙的滋味出发,不建议闷泡。

真正内质丰厚,品质好的茶,不管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普洱茶和武夷岩茶,都不建议拿去闷泡。

好茶,闷泡过后,反倒会降低茶叶的品质和影响喝茶感受。


看到这儿,不少茶友可能要疑惑了,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许多喝茶的老前辈,在选茶买茶的时候,要将茶拿去闷泡呢?

在这,先来区分两个概念,鉴茶和品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喝茶方式。

鉴茶,出发点在于,用坐杯闷泡的方式,放大一款茶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决定要不要买它。

就像买翡翠玉器,要拿个放大镜,专门挑瑕疵和毛病,是一个道理。

品茶,重点在于品字,目的在于通过品尝,仔细感受一款茶的色香味,体会其美好风味。

鉴茶,是为了找缺点,为了找出一泡茶的缺陷,不惜付出毁掉一泡茶的代价。

在武夷岩茶的评审上,为了快速分出好坏优劣,就常用到闷泡法鉴茶。


闷泡一分钟,闷泡两分钟,闷泡三分钟,找出香气,水感,韵味最佳的茶,进行优劣对比。

闷泡过后,鉴别岩茶好坏,就像是在一堆矮个子里,挑出高个子,是基于特定场合需求。

若在有条件,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慢慢坐下来,用快出水的方式,一冲冲将茶泡来品,也不失为判断茶叶好坏的重要方法。

相比于闷泡,快出水,一冲冲泡来品,更能全面、客观、公允的判断一款茶的好与坏!

品茶,是为了找优点,用尽各种方法,将茶叶的最美风貌展现出来,得出那最为曼妙的茶汤。

在用上啜、吸、咂、卷等品茶方式,让口腔全方位的接触茶汤,调动多重感官,感知这口茶汤的美好韵味。

在日常喝茶过程中,快出水,释放茶味精彩,方得品茶的真谛。

平日里,若用闷泡法喝茶,是对茶味的浪费,也是给味蕾找虐。


《4》

关于闷泡,这三点常见误区要分清!

好茶不怕闷,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事实果真如此吗?

白茶不是可以拿来煮着喝吗?为什么不能拿来闷泡,煮茶过程中,茶与水接触的时间,不是更长吗?

泡茶不适合闷泡,为什么看到别人用盖碗泡茶,泡到六七冲,茶味变淡后,常能听到说,稍微坐杯一下,让茶味释放呢?

坐杯和闷泡,不是一样的概念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上述种种关于闷泡的误区,下面就来好好解一解。


【好茶不怕闷!】

根据上文,好茶不怕闷,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好茶,用闷泡的方式,会提前过多损耗内质物,造成茶味浪费,不利于健康饮茶。

在茶叶中,真正不怕闷的,只有内质寡淡的劣质茶。

这些劣质茶,生长环境恶劣,又或者是制作工艺不佳,储存过程出现了差池,对茶叶品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茶的内质物被过多消耗,用常规的快出水泡茶方式,不能让物质释放,茶味淡而寡。

唯有剑走偏锋,用极端的闷泡法,才能得出几分滋味。

好茶不怕闷,这根本就是在为劣质茶找借口!


【白茶可以煮,为什么不能闷泡?】

品质好,内质丰富,经过时间陈化后的白茶,适宜煮着喝。

白茶中,品质好的茶,无论是新茶老茶,散茶饼茶,春茶秋茶,都不适宜闷泡。

为什么能用来煮着喝的白茶,不能用来闷泡?

这是因为,煮和泡,白茶所接触到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释放的内质物,也有所不同。

煮茶,壶内的水温处在不断加温过程,在高温沸煮下,白茶内含的胶质物和可溶性糖,大量被逼发,释放于汤水中,为茶汤增添绵柔甘醇风味。

泡茶,注水沸水泡茶后,水温是不断呈现下降的状态,此时,若不快出水,而是将茶长时间闷泡,茶味会泡得苦涩不堪。

就像同一条鱼,炖着吃,需要文火慢炖,方能得出鲜美的鱼汤。

若是烤着吃,大火长时间烤,会使其变成焦炭,根本无法食用。


【闷泡和坐杯,是相同的概念吗?】

从字面上理解,“坐杯”就是让茶坐在杯子里。

增加茶和与接触时间,再倒出茶汤。

这样看来,闷泡和坐杯,两者概念极为相像。

但为何闷泡不可取,坐杯可以适当使用呢?

因为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是疯狂地让茶和水长时间接触,是为了让茶叶的缺点暴露。

而坐杯是循序渐进的,目的是为了让茶汤更好喝。

在平日泡茶时,一泡茶,前期冲泡时,一直用快出水的方式,注水完成后,旋即倒出茶汤。

喝到后面几冲,茶味淡了,但看茶叶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就可以延缓出茶汤的时间,适当坐杯。

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可见,泡茶过程中,坐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适当使用,能让后续的茶味,泡得更好喝。

若是泡茶一上来,在干茶阶段就坐杯,同样是不适宜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春日好风光,春暖花开,闲来无事,不妨喝茶。

对于爱茶人来说,喝茶乃人生一大快乐事。

泡出一杯汤水盈盈的好茶,实在惬意!

享受一杯茶,将其泡出最佳的风采,需要快出水。

闷泡,向来不是常规的喝茶方式。

泡好茶,快出水,让茶味循序渐进释放,方得真滋味。

一碗好茶,一段美好时光,又得浮生半日闲!


白茶如何品鉴?教你白茶的品鉴方法技巧

  福鼎白茶清淡回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经常服用白茶还能够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市面上的白茶商品,大多数是按采摘原料分为三种。

  白毫银针:用肥大芽头制成,色白如银,形状如针。毫香浓,滋味鲜爽。

  白牡丹:一芽二叶,二叶抱心,色泽灰绿。香气清纯,鲜甜甘爽。

  寿眉:有时又称贡眉。用一芽二三叶制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

  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如何闻香识白茶,品味白茶的香味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而且经验越多就越能通过辨别香气了解一款白茶。掌握好品白茶茶香的技巧,能在我们日常品饮白茶,选购茶叶中,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1、闻干茶

  白茶是一种香气清雅的茶,不用揉或炒就能保持其天然风味。通过嗅闻白茶的干茶香气,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白茶大体的质量和贮藏环境,储存良好的白茶会散发出令人愉悦的干茶气味。

  在新的白茶中,你可以闻到鲜花和植物的新鲜香味。在多年沉淀后的老白茶中,主导基调的是治愈药物。

  你可以拿起一把松散的茶或者拿起茶饼靠近鼻子下部,直接闻到干茶的味道来感受茶的质量。如果白茶受潮,香气会减弱,会出现水、酸甚至霉变。如果白茶有异味,并且由于储存错误而变质,在冲泡前要多加注意。

  干茶的香气是第一印象,尤其是开袋的那一刻,许多茶的品质优劣在开袋的那一刻就可以初步判断,有些茶开袋有浓郁的糖香,有些开袋有奶油香,有些则是毫香,陈年的茶有梅子香等等,这些都是纯净的香。

  而有些茶开袋则是飘出一股浓重的霉味,有些会闻到难受的仓味,这些都是仓储不良的表现。有时候则是闻到沉闷的气味,有可能是含水量偏高,需要及时处理了。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刻意留意开袋香,更多的是温杯烫盏,再投茶,摇杯晃盏后闻香,品茶常用盖碗,加热后的盖碗可以很好的激发茶香,是识别茶香的重要手段。

  香气类型同样有优劣,需要多喝多品,积累丰富的经验。茶香的核心点在于干净,香气的纯净度是一款好白茶的重要指标,不论香型如何,香气都会是纯净的,令人舒畅的。

  2、闻茶汤

  在冲泡的过程中,白茶中的一些芳香物质不断上升,形成茶香。

  此时,如果你想感受茶汤的香气,不仅应该嗅闻香气,还应该通过味蕾来感受。当茶滑落时,它会在茶具表面留下壁香。白茶的质量越好,香味就越持久。品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杯盖的茶香,感受到杯底香。

  营养物质含量少、质量低、香气弱的白茶平淡无味。然而,高品质的白茶,其韵挥之不去,其香回味悠长。

  一杯好茶,品的是茶汤,茶汤的香气是带来愉悦感的重要指征。

  冲水后需要留意茶香这几个方面:一是水飘香,也就是用鼻子闻茶杯的茶香,可以感知这款茶香的“主”香型,初步判断这款茶呈哪类香气;二是水含香,是需要用品的,味觉同样可以感知到香气,而不仅仅是鼻子,所以茶汤是溶香的,茶汤的香可以感知茶香的强度,也就是香气浓郁程度。

  三是杯盖香,也就是盖碗的盖子留香程度;四是公道杯的挂杯香,公道杯分完茶后,观察茶香的持久度。这几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映照形成一个统一的茶香印象,剥离开来是不合适的。

  通过这几个点的对比可以比较全面的感知这款茶的茶香类型,香气强度,香气留存度和持久度等指标。

  当然,白茶的魅力还在于每一泡会有不同的香型,这些变化也是白茶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所以一款白茶不一定就是一种香气,比如有些牡丹王,第一泡是青香,第二泡是豆花香,第三泡却又是花粉香,变化莫测。和干茶香一样,不论香型如何,变幻怎样,好茶的香都是纯净的,令人舒畅的。

  3、闻水香、闻叶底

  啜饮茶汤可品味汤中茶香。喝一口茶汤后,不要着急吞咽,让它留在你的嘴里。

  茶汤在口中停留,随着茶汤摇摆,茶的香气传遍了整个口腔,令人心旷神怡。

  冲泡后,叶底也有香味。多次浸泡后,优质的白茶会完全伸展,叶底的香气清新、干净、舒适、宜人。高质量的白茶不仅叶底有持久的香味,而且非常耐泡。

  茶底的香气往往被许多人忽略,毕竟大家喝的是茶汤,关注茶底干嘛呢!这么说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要全面评判这款茶的优劣,审慎对待茶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些工艺上疏忽导致的问题,在干茶和茶汤层面会被处理掉,而在茶底上则会一览无遗。

  例如一些渥堆发馊的茶,经过陈化和再度干燥,再蒸压成饼处理后,干茶香气可以变得比较正常,茶汤也喝不出大毛病,可是当你探究叶底就会发现一股馊味,再综合辨析叶底颜色,便能发现问题。

  正常的叶底,有些会有茶汤一样的香型,有些则是普通的茶底气息。有些闻着比较沉闷,或是夹带杂味异味等,这些都是不正常的。一款好茶的叶底,香气是纯净的,令人舒畅的。

  闻香识白茶,“香”不仅是一款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身心愉悦放松;“香”更是无言的“证据”,经验丰富的茶友可以从茶香中识别茶树品种、山场气候、种植管理方式、制茶天气工艺、仓储环境等等重要信息。

  要修炼到闻“香”识白茶,并非一日之功,还是需要多喝多品,多对比多总结。不过好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纯净、纯粹、令人身心愉悦。

  在品茶中,不妨从多个角度去品闻茶香,感受香气的美好。一旦掌握了闻香的方法,品茶会变得越来越乐在其中。

  图文来源:白茶印象

新手如何挑选盖碗?盖碗怎么拿不烫手?

  说起冲泡普洱茶,那么盖碗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一套好的盖碗,不仅在冲泡时尽显高端典雅,而且用盖碗冲泡普洱茶还能更好的观赏整个冲泡过程中茶的变化。 

  盖碗也叫三才杯,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暗合天地人之意。是泡茶中最实用,使用性最广泛的茶具,适用于六大茶类。相信每个爱茶人都有一套盖碗,每当闲暇时,便抚盖弄碗,珍茗入碗,沸水浸泡,兰指间,玉液琼浆,香满室,泡茶操作行云流水,尽显大师风范,典雅高贵,你值得拥有。
  但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挑选盖碗很重要,盖碗泡茶不掌握技巧,经常容易烫手,因此选择合适的盖碗以及正确的盖碗拿法很重要。
  如何挑选一款不烫手的盖碗
  第一点:盖碗杯身的弧度

  选择盖碗时,盖碗杯身的弧度小,手指捏上去容易烫手,所以选择杯身弧度大的盖碗,高温才不至于迅速传到杯口,捏碗时不烫手。

  第二点、盖与碗口的距离
  盖与碗口的距离稍大一点,这样才能将热量阻断在中间,杯口温度不会太高。拿盖碗才不容易被烫。如果这个距离太小,那么杯中的水温很快就传到盖碗边缘,容易烫手。
  第三点盖纽要高
  盖纽就是盖碗上突起的部分。如果盖纽是凹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烫。而盖纽做的比较高的话,就不那么容易烫手。
  第四点、尽量选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是品茶,鉴茶的必备茶具,便于观赏辨别茶的好坏,以及茶在碗中的变化。所以,每个爱茶人都应该有一个白瓷盖碗。白瓷盖碗再配个玻璃公道杯,白瓷品茗杯,茶香不损,茶汤不失味,玻璃与白底瓷看汤色也方便。

  第五点、盖碗容积
  盖碗容积可以根据自己喝茶人数的多少来决定,不过市面上最多见的,就是140cc标准7克盖碗,如果盖碗160cc,就是8克标准盖碗,容量与投茶量20:1。
  盖碗怎么拿不烫手
  1、三指法
  新手推荐先学三指法,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直接接触,否则烫手,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2、抓碗法
  抓碗法适用于男性,有大权在握的意味。女子使用此法更显野性。使用抓碗法的人不多,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比较烫手,难度大,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左手将盖碗拿起,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右手拇指压住盖钮,其他手指拿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不可接触碗身,否则会烫手。将盖碗垂直过来,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即可出汤。
  盖碗价格推荐
  一般新手用来练手的盖碗不用买多贵,参考价格20元,如果是好一点,美观一些的盖碗一个在60元左右,追求材质、品牌的话,价格更高,几百上千的都有。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拿盖碗,其盖碗姿势与公道杯要垂直。出汤时,将杯盖稍微倾斜,留出恰好出水的缝隙,又可以隔离茶渣。将中指和拇指放在盖碗边缘,食指轻压盖纽。三点一线,正好是盖碗的中心线。这样,动作优美,让人赏心悦目。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