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烹茶水的选择

找到约221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古代茶人饮茶对水的讲究

喝茶是离不开水的,泡好一杯好的茶与水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因此,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古代茶人饮茶对水的讲究。


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云:“烹茶,水之功居大。”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两段话,讲的都是一个意思:用好水泡较次的茶,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变成好茶;反之,用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变得平庸了。


水在茶艺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因此,从唐代中期艺术性饮茶蔚成风气以来,择水、论水、评水,便成为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归纳起来,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二个方面:水质和水味。水质要求清、活、轻,而水味则要求甘与冽(清冷)。

清,是对浊而言。用水应当质地洁净,这是生活中的常识,烹茶用水尤应澄沏无垢,“清明不淆”。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很多澄水、养水的方法,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这种以石养水法,其中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


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罗庚《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士也——乘热投之”。有人认为,经这样处理的水还可防水虫孳生。

苏东坡有一首《汲江水煎茶》诗,前四句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人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铛。”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日:“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来源:易武同庆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在我国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及演变

先秦时期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秦汉时期

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

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僮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三国时期

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吴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

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开始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

陆羽《茶经》上中下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逐渐由唐前之“吃茗粥”转变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这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大飞跃。

最美的朝代-宋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出现了巨大变更。

明代及后

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而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散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明清之后,随茶类的不断增加,饮茶方式出现两点:

一是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是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因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时,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

纵观饮茶风习的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是若以茶与佐料、饮茶环境等为基点,则茶之饮主要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合,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类。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干泡vs湿泡,只是没水和有水的区别吗?

从唐代的烹茶到宋代的点茶,再到明清以后的泡茶,茶人们对于茶叶的饮用方法不断在演变,不同茶类的冲泡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时下快节奏生活,很多茶人开始追求快速简洁的泡茶方法,于是在司空见惯的“湿泡”之后,近几年慢慢兴起了“干泡”。

那干泡vs湿泡,只是没水和有水的区别吗?

-干泡,清新雅致-

干泡,通俗一点就是废弃茶水需要倒在水盂,是一种不需要茶盘的泡法,追求整个茶席的干燥、清爽、雅致,呈现较高的艺术美感。

也正是如此,很多茶艺表演采用的皆为干泡。

干泡既可以时刻保持桌面和茶席的干净清爽,又可以垫上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台布,搭配各式焚香、插花、景玩、摆件等素雅的装饰物。不囿于环境,室内户外,溪畔山间,皆可成席,室内雅致,室外幽野。

-湿泡,随意自在-

湿泡可以说是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泡法,需要使用茶盘、茶台,更具生活烟火气息。

对于茶友来说,它更加的随意自在。泡茶之人可以在茶台挥洒自如,随意地洗茶具、茶叶,废水随着一根软管直接通入废水桶,无需担心弄脏茶席,极为省事。很适合家庭、茶店、人多的品茗活动冲泡。

同时,喜欢壶和茶宠的茶友,一般都喜欢湿泡法,因为茶盘和茶台就是淋壶和养茶宠最好的平台,会更有泡茶的仪式感。不过,湿泡法用的茶盘、茶台较笨重,不便于携带,不太适合室外使用。

-无优劣之分,仅感受之别-

干泡简洁干净,桌面按喜好搭配,清新雅致;湿泡随心自由,没有拘束,自然自在。二者只是不同的泡茶形式,全看茶人如何选,并无优劣之分,只有感受之别。

毕竟,在茶席上,主角始终是人和茶,干泡还是湿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泡茶人是否能够让自己享受于茶事之中,泡好壶中的那杯茶,让品茗之人享受到一泡好茶带来的美好。

其实,每个茶人,能够拥有一方或简洁雅致、或繁复精美的茶席,就足以惬意的享受好茶时光。选择干泡还是湿泡,背后呈现的是茶人的性格、喜好与生活追求。

干泡雅致,湿泡自由,根据自己的品鉴需求,选择契合的冲泡方法,在时光流转中享受好茶的滋养。

图文:津乔普洱,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