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泡上一杯茶

找到约7,918条结果 (用时 0.039 秒)

十一月 新开始!闲适之余,泡上一杯茶

十一月第一天,遇见茶,遇见一个开始……

“茶本无心,知之者予之”。

遇见茶就遇见一个世界,一杯茶里泡着清风明月。

品茶能品出如此境界确实是高。也只有爱茶、嗜好茶的人才能有此深刻体会吧!

闲适之余,泡上一杯茶,看茶叶在杯中慢慢的伸展,舞动着它优美的舞姿然后徐徐落下。

那种默默的对视,无语的交流,让思绪慢慢地沉淀,享受那片刻的宁静。

那个时候,那种心境,你会真正体会到“茶本无心,知之者予之”的那种内涵。

每天无论再忙,至少要喝一杯茶。在悠悠的茶韵世界中,清醒头脑、涤净心灵。

十一月的第一天,每天一杯茶,让袅袅清香,为你涤净心灵的尘埃,为你卸去一身的疲惫。

每天一杯茶,让你在清淡中宁静,在宁静中沉思,在沉思中清醒。

十一月,你好!与你初见,欣喜相逢。

来源:莫道茶事,各位好,文章已更新,请知悉,谢谢!

一杯茶的禅意

光洁而滢润的茶杯,是景德镇的瓷器,散在杯底的一撮茶叶,在沸水的注入下,向着杯壁飘散,随着氲氤的水气逸起,一杯无华的水里,开始漾起婺源绿茶的春韵。这个时候,茶芽在杯中是舒展的,嫩绿、轻盈而灵动,仿佛一朵花在打开花蕊……在安静的期待中,我总欢喜把茶杯的杯盖留少许缝隙,让绿茶的清香从杯沿飘逸,闭目闻香,心中就有了婺源山水纯生的气息。

在我醉心的一杯婺源绿茶中,不仅蕴藏着缭绕的晨雾,山野的露水,明媚的春光,还有南方嘉木的体味。而这些,都是内潋的,一如国画中的淡墨轻抹,不显山不露水,自然而顺畅。倘若做不到静心品味,这些都将悄无声息地从唇舌间溜走。这样的感受,让我每一次品茶多了一份情趣。品茶,我注重的是过程,独自一人或二三知己相聚,用素雅的青花瓷杯,泡上一杯绿茶,茶香氲氤弥漫,身心与话题都有了茶香的浸润。久而久之,我觉得婺源绿茶不仅耐泡,而且醇厚与香味都适到好处,一杯在手,便有了无声的牵绕,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啜饮,不像有的茗茶,采撷时芽苞还未打开,茶品如米粒,却经不住泡,冲泡一二次就寡淡无味了。许是多年的品饮习愦,我对婺源绿茶有一种自然的亲近,而对婺源绿茶之外的“名贵”、“新宠”,也就敬而远之了。

如果剔除了诗意的包装与渲染,“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雨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雨茶一级”,是婺源民间以节气对绿茶茶品的称谓。我觉得这是民间直白之中潜藏的智慧,简洁、质朴、纯粹,茶品对接节气,一听就能让人了然于心……“绿野盈眼,绿意在怀。婺源的味道,俨如一杯绿茶冲泡着,品味着,就有了四季春韵的舒展,就有了一年的闲适与恬静。”……“‘寥坞泉中水、鄣山顶上茶’。无论水还是茶,都是婺源的极品,却不是一般茶客所能奢求的,即使土生土长的婺源人,也需要机缘与境遇。”……这两段文字,是我在一篇名为《婺源的味道》散文中叙述的,语境中除了个人的情结,还有婺源山水的纠缠。“歙州茶生婺源山谷”(《茶经》),这或许是我读到对婺源绿茶最早载记的文字,却不知道怎样对茶这种从陆羽《茶经》中走出的植物,表达更为到位,只知道茶根深蒂固地紧扣着婺源人的生产生活主题,且经久地鲜活着婺源人生产生活的状态。一天之中就有“朝茶”、“午茶”、“夜茶”之说。“朝不可食,不可不饮”。早晨起来洗漱完毕,泡一杯绿茶,细品慢饮,让清新的空气与绿茶的清香沁入心脾;午饭之后,浓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与朝茶不同,讲究的是浓。夜幕降临,一杯香茗饮庭院,一天劳作的疲倦也就烟消云散了,也就有了一份惬意。“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清代诗人郑清之仅用十四字茶联,就给人们描述了茶礼的妙处。婺源人以茶为礼,不断提升生活品位。在婺源人家,茶礼、茶俗蔚然成风:饮茶习俗是“客来斟茶,双手捧上”,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情感真挚,朴素大方。贵客到、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讲究吃“粿籽茶”,还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婺源风俗中还有许多都与茶有关:姑娘出嫁前要用最好的茶叶扎一朵“茶花”,出嫁时就在亲朋宾客面前沖泡,敬公婆和宾客。亲友姑嫂便围着这朵“茶花”,夸赞新娘心灵手巧。新人出嫁带给婆家一人一双的新鞋中,每一双都要放些干茶叶,取“茶叶年年发新枝,采(踩)不尽芽还发”的寓意。年三十晚,婺源人家要在灶前为灶司老爷备茶坐世。大年初一开大门祭祖宗时,先要摆上“桌盒”(内装茶点),再向祖宗拜揖、焚香、献茶。在婺源,茶还成了药的代词,婺源人去药店点中药,不直接说“点药”,而是说“点茶”;见人煎药时,也只能说是“煎茶”……婺源绿茶在历史上不同的年月,以馥郁的香气经久地缭绕着婺源人的记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既是婺源人生活的开始,亦是婺源人生活的延续……

相传五代时,有一慈眉善目的方姓老妪在婺北浙岭头的茅屋中居住,每日为过往的行人挑夫烧茶解渴,长年累月从不间断,且不收分文。天长日久,人们都亲切地叫她“方婆”。婺源东北部的浙岭,系吴楚分源之地,冈峦相接数十里,一条十五华里的驿道蜿蜒盘旋,也是徽饶二州的必经通道。方婆辞世后,葬于浙岭边上。过往的商人、赶考的学子感其恩德,途经其墓时捡石堆冢,以报其恩。年复一年,方婆的墓逐渐堆成了高约六米、占地一分的大石冢,世人称为“堆婆冢”。明代诗人许士叔过浙岭,留下了“乃知一饮一滴水,恩至久远不可磨”的咏叹(《题浙岭堆婆石》)。

在婺源,方婆对民间风俗的影响深远,乡民以礼待客,以做好事为荣,在乡村一些山亭、路亭、桥亭、店亭设缸烧茶,不取分文。有的甚至帘旗高挂,上书“方婆遗风”四个大字。辛卯年春,友人程鑫文在城外金盘与鹤溪之间开设“德鑫园”茶楼,鳞瓦叠起,飞檐雕梁,虽然都是新建的,却承传了徽派元素,与山峦茶园村落进行呼应,颇具特色。我请书法家红灯兄书“茶道”条幅致贺,其用意不仅希望能够传承婺源茶文化,更要彰显婺源茶人的精神……在“德鑫园”品茶,尽管有多种品牌可以选择,我却对鑫文自产的婺源绿茶——“森学春”情有独钟……“茶”字的谜面是“人在草木间”,而“茶”却成了婺源人生产生活的谜语。我在几年前写《茶境无边》歌词时,就进行了引伸借用,记得歌词最后一段是这样唱的:人在草木间/茶境无边/每一缕茶香/都是自然生态的采撷/人在草木间/茶境无边/每一缕茶香/都是大地深情的致意……

“大家摘茶”、“大家摘茶”……茶鸟此起彼伏的叫声,在春天里掠过茶园,随春光流淌。这样的鸟声,是从婺源茶韵缭绕的村庄里叫起的,像一句句带有古韵与灵性的春之赋,集结在我的文字中。有了茶鸟的叫声作背景,我在书房里品饮的绿茶与写下的文字,都有了盈盈的绿意,心中不由蓄起了清明,仿佛时时都有一种自然的气息在传递。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我不知道席慕容当年写《禅意》的诗句时,是否有一杯茶相伴,这当然不是我猜度的本意。然而,我想表达的是,一杯茶的禅意与这样的心境是相通的。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洪忠佩)

人生是一杯茶

不知何时开始,与茶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茶于我,犹如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血液;我于茶,却似一位忠实虔诚的信徒,爱之深,情之切。

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喝茶是一种生活,品茶才是一种修养和境界。既是品,固然要有所讲究,若不,那就与喝白开水毫无区别了。品茶需要一种心境,能滤除浮躁,沉淀深思,净化灵魂。工作时,泡上一杯茉莉花,花香四溢,润喉生津,让精神芬芳和专注;读书时,泡上一杯碧螺春,袅袅茶姿,舞态娉婷,闲雅而故生乐趣;来客时,泡上一杯铁观音,让清香溢满住处,拉近心灵,膨胀而热情;得意时,泡上一杯西湖龙井,品着芳香,分享快乐的心情,呷着茶汤,回味无穷喜悦;失落时,泡上一杯云南普洱,品味浓香而又厚重的苦涩,学会在苦涩中坚忍,在坚忍中奋发,保持苦尽甘来的乐观精神。

当然,品着醇香的茶汤,脑海里不时也会冲击历史的激流,想起陆羽来。这个相貌长得极其丑陋,又有些口吃的人,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研究,立著作书《茶经》,最终成为一代“茶圣”。茫茫人海,多少豪杰,我不禁要问,到底是茶选择了陆羽,还是陆羽选择了茶?

古人云:读书有三大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书有境界,品茶也是有境界的。我觉得,品茶亦有三大境界:一是看茶是茶,二是看茶不是茶,三是看茶还是茶。也许,只有真正懂得品茶和彻悟的人,才能读懂其中的禅意。

其实茶与禅是有着密切关联的。苏轼有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简洁的语言,不仅道出了“茶禅一味”的真理,也道出了茶禅文化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在茶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没有太多纷繁杂乱的意念,如同禅的四大皆空。茶与禅都有着素朴、安详、灵动的共性,二者紧密结合,交融发展。茶叶与茶叶之间,彼此共生,散发香气,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落梅说:“人生的缘分,就像是一盏茶,瞬间就由暖转凉,由浓到淡,亦可以一饮而尽。再来回味,只有萦绕在嘴里的淡淡余香,倾诉那段缘起的从前。”是的,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数片茶叶,干绿蜷缩,沸水冲拂,婉约而起伏舒展,仿佛舞姿婀娜的少女,亭亭玉立,风雅迷人,瞬间色泽鲜艳,浓香扑鼻。啜一口,淡淡的苦涩滑过舌头,深入喉咙后,一股苦尽甘来的舒适温暖心田,自有回味无穷之感。人生何尝不是需要苦难的磨练,才能修成正果。太顺畅的人生,太容易屈服,自然也就显得风平浪静,索然无味了。

我想,与其把人生比作一场戏,不如把人生比作一杯茶。茶有沸水生浓香,人生因茶方高雅。人生也必然历经磨难才能坦然自若、稳重潇洒。世情冷暖,浮浮沉沉,聚聚散散,由浓到淡,待到生命终结,即是人走茶凉。

人生是一杯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喝法,有人喝出了幸福,有人喝出了苦涩,有人喝出了清正,有人喝出了贪婪,有人喝出了欲望,有人喝出了绝望……

摘自2016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黄泽维(广东陆丰)

找到约7,726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