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我是邻居,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老公是教委的主任。
现在是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那就可以想见教委主任是一个多么重要吃香的角色。
但起初,我并不知道她老公是教委主任,她天天到山上拾柴禾烧水煮茶,每天我下班回来,她都会招呼我:“兄弟,来,来喝杯茶!”
有时候,我碍于面子就应了,坐那儿喝几杯,很多时候,我碍于面子,随便答应一声,说回家还有事儿,谢谢啦,改天再喝。
不管喝与不喝,我都很少和她说话,也就对她的老公知之甚少。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朋友找我办事儿,说要请教委主任,并说他就和我住在一个楼上。到这时候我才知道,那个天天叫我喝茶的女人的老公就是教委主任。
因为住一个楼的原因,我也没有把教委主任当领导,没拿什么礼物,就去找了。教委主任的媳妇,也就是那个天天喊我喝茶的女人很高兴,给我煮了壶好茶,喝一碗倒一碗,我很激动,但教委主任黑着脸,一板一眼,很较真,事儿到底还是没办成,让朋友把我好一顿埋怨。
从那后,我和他再见面就平添了几分尴尬。
但她没有觉察出我们的尴尬来,无论他在与不在,她仍然是热情地招呼我喝茶。经常地,他回来很晚,但不管多晚,她都坐在一个木质的小矮凳上等着他。
但他并不待见她,整天不给她好脸儿。
我觉得她很好,这么朴实,可有了解的人对我说,她傻瓜,差心眼,她老公身居要职,花天酒地,根本就不想要她了,她还整天上山拾柴禾给他煮茶喝有啥意思?
邻居们老这么说,也不知道她听没有听见,可她不变的是,天天上山拾柴禾给老他煮茶,天天见了面邀我去喝茶。
邻居们说,她装傻,其实她啥都知道。
我觉得也是。
后来,我们小区的路不好,邻居们给领导反映多次让修都不成,就觉得他是当官的,能够给领导说句话,把路修一下,可他就是不说。邻居们就暗地里骂他,说他当这么大的官不办人事儿。后来,邻居们实在受不了,就自发担砂子挑石子铺路,当天晚上他没有说话,可第二天一早,他就找来了施工队铺路,路修好了,邻居们也没有说他的好。
后来,邻居们在新修好的路边凉快,看到了很多拿着东西来找他办事儿的人,大家都翻白了眼。她给来的客人们煮茶,很少说话,偶尔说一句,也被他嚷回去:“你懂啥,烧你的火吧,别瞎说!”
马上她就不说了,蹲在穿心壶旁默默地添柴煮茶。
后来,因为孩子上学,我搬离了那个小区,没有了他们的消息。可等六年后,孩子上完学我再回到那个小区,惊诧了。
他变了,瘸瘸拐拐,不会走路,磕磕巴巴,不会说话。他右手执着一个拐杖,像两岁的孩子一样练习走路;见了人主动磕磕巴巴,练习说话。
我赶紧给熟知他的朋友打电话了解情况。朋友说,他呀,在当官的位置上,天天胡吃海喝,生病了,十有八九这一生就废了。
她倒是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样子,天天上山拾柴禾烧水煮茶。见到我,她没有顾及他歪歪瘸瘸的模样,依旧开心爽朗地大声喊:“兄弟,来,来喝杯茶!”
我看到炉火正旺山水鼎沸的穿心壶,回话说:“好好好,喝一壶!”
还是和以前一样,她坐在那个木质的矮凳上,我喝一杯她倒一杯,边上还满着一杯,是给在一旁学走路的他留的。
嫂子大字不识一斗,不懂茶文化,可我品着她煮的茶,却嗅到了内里散发出的“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了然之味。
【摘自2015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杨福成(山东济南)】
2020就要过去了,这是一个注定会被拍成电影的年份,虽然这部电影到时候我应该也不会去电影院看,毕竟电影院不能倍数播放。
这一年的关键词就是告别。
你能听到最好的回答就是别来无恙,有些告别显得无奈和悲痛,而有些告别则略带一点点尴尬。
茶叶互联网告别web1.0时代
今年3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种实体经济都在苦苦支撑,但是没想到熬不下去的却是一个老牌论坛,茶语清心正式关站,加上之前就已经悄无声息落幕的三醉斋,web1.0时代茶圈的互联网先驱们集体落幕。
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最尴尬的可能是暴露了年龄。年纪轻一点的粉丝,可能都没听过这两个论坛,这其实也是很尴尬的事。
三醉斋最早创立可能是在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很多人当时上网还要用电话线拨号连接,而在哪个互联网精英化的年代里,三醉和茶语清心充斥着各种知识干活和神仙打架,比现在的抖音互掐高级的多。
其实web1.0时代的英雄们现在大多混的不如当然类似天涯猫扑这样的论坛早就不复当年的荣光,但是也有一些垂直类的门户依然活得不错,比如从篮球门户变成直男大本营的虎扑。
如今百度页面上对于这两个网站只剩缅怀
本来类似茶业这样动不动就分个六大门派,每个门派里还分了好几个派系的行业应该是很适合互联网来怎么整她一下的,可是熬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一个巨头诞生,还把先驱都熬成了先烈,尴尬。
顺便问一个尴尬的问题,你们觉得Y老师能熬成婆吗?
02
喝茶养生,吗?
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份,养生这件事的分量被单独的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全民信仰提升到全民绝对信仰。
2月份疫情如火如荼的时候,浙江疾控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茶水可杀灭并有效抑制细胞内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文章,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吗,也出不了门,买个菜都搞得和地下组织接头一样,带上口罩和面具,把东西放在事先约定好的地点,你走了我才能去拿。
在这样一种恐慌的情绪下,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我小仓库里的天价茶都泡了,喝完,在放浴缸里准备泡个澡,水还没放满听说疾控中心就把文章给删了,你说我泡还是不泡?真尴尬!
关于养生一直都是没有最尴尬只有更尴尬,除了疾控中心以外,小学生也来凑热闹。
武汉的两个小学生一个三年级一个五年级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茶多酚抑制肿瘤的论文》,引起这个这个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我不得不说,武汉特产小学生。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研究方向错了,养生嘛,说白了就是老人怕死,女人怕丑,男人怕老,小孩怕笨。
你们这些小学生写一写不喝茶会变笨多好,哎呦呦每天不喝两杯茶,作业都写不出来。多有说服力,写什么肿瘤,你见过肿瘤吧,你头上那个包是被老师打的吧。
茶艺照到底是什么鬼?
其实茶多酚抑制肿瘤的事情还要研究吗?
央视早就说过啦,当然这个研究是日本人整的,嗯,似乎好像很合理,吃100年伟哥长命百岁,我必须要说明下,这图片不是我P的,是央视2013年直播间的内容,这个内容似乎像一种不祥的寓言,把绿茶和伟哥硬扯到一起。
今年夏天的时候,“茶艺照”这个梗莫名其妙的就火了起来。
据说始作俑者是被王校长点赞的网红XX森林,和XX森林2.0,但是真正让她红起来的是全民模仿拍“茶艺照”的热潮,甚至有好事者总结出了茶艺照的攻略要点“裸妆、男友视角、穿最少的衣服,摆最无辜的表情”。这些我都能理解,你翘个脚丫是要干嘛?
脚底有乾坤吗?!
说起来最懂女人的还是张爱玲,100年前就说过,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个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说的y老师我也好想举起脚丫鼓掌鼓掌了,但是你们非要叫这样的照片茶艺照,我就问问茶艺师同意吗?
04
茶艺师评茶师退出
人社部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
说人话就是国家不给茶艺师和评茶师发证了。这真的就非常尴尬了,难道茶艺师以后真的只能从持证上岗变成持照上岗吗?
这两本证,Y老师我呢是一本都没有的,但是好像也不妨碍我到处蹭茶,也不妨碍我泡茶给朋友们喝。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标准越少,市场越好,这和岩茶是一样的道理,茶艺师取消了以后,泡茶好喝的妹子应该慢慢的会比泡茶好看的妹子多,从这一点上说,也不尴尬,让会泡茶的去泡茶,让爱拍照的去拍照吧。
割不完的韭菜
收不完的智商税
说起茶圈的大品牌,别的我不服,就服小罐茶和大益。
小罐茶去年年底推出的大红袍威士忌把杜总的烟酒茶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中的极致,我仔细的看了半天,充满了熟悉的套路,就像一场经典的营销课,充满了悬念营销、病毒营销、场景营销、饥饿营销的技巧,但是始终没看明白,这到底什么玩意,可能是智商太低不用交税,尴尬!
谁喝过,举个手,让大家笑话一下
年初,著名品牌大益的某经销商爆雷,据说是考炒做“孔雀”这个不知道什么味道的茶卷走了一个小目标。
著名的东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深入连续的报道,但是好像也仅仅局限在东莞电视台了,我都不懂以前追着岩茶天价茶报道的宇宙第一大台去哪儿啦,有人骗钱啊,没人管吗?
这件事情最后据说被定性在经销商个人行为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今年的双11,大益又推出了“沧海”据知乎著名网友的分析,这一片抢购价3880的茶,抢到一片就能赚5000+抢到一提就能赚60000+。
真的要感谢大益给我送钱吗?
这家小卖部,卷走了中茶2/3的年利润,不知道是夸他好还是夸大益厉害
而更多的炒家是明明白白的成了韭菜,社交媒体上都充斥着买大量大益不能拆箱验货,只能挖个洞看,两个月亏几万的,但是无奈,好像大部分的人还是更愿意看买到就是赚到的。
特别尴尬的是,总有朋友听说我现在卖茶为生,每每发来让我学习的案例都是小罐茶和大益,不是我不想学啊,智商实在跟不上,我就想问一句,真的没人管吗?
茶业第一股难产
一边是一个小小经销商动不动就能卷走一个目标,一边是一个号称茶业发源地,第一产茶国的泱泱大国,主板的股票市场居然没有一只“茶业股”,这大概就想美国没有汽车股,法国没有奢侈品股一样不可思议吧。
茶业第一股的争夺战叫了很多年。
12年的时候,安铁集团据说就已经在排队了,可惜后来破产了,前两年八马希望最大,后来主板排不上,去了鸡肋一样的新三板,退市了。
今年6月18日中茶集团向证监会报送材料,开启IPO之路。总算有个国家队的身影参加竞争了,就在大家都觉得这次稳了,总算有个茶业上市公司的时候,时隔半年,依然没有听到中茶过会的消息。
我们参照一下富士康当年的从提交材料到过会36天的速度,中茶会不会创下,最慢上市的中字头公司的记录,我们尴尬的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下,在中茶的招股说明书中,中茶公司,2019年利率也只有1.6个小目标,比大益小卖部圈走的金额也多不了多少,而在募资方向上,中茶也会把圈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普洱的生产中去,我不知道是不是资本大佬们都爱喝普洱还是因为普洱有“金融属性”。
抖音卖茶的尴尬,你真的懂吗?
第一股难产,可是全抖音都在卖茶!
现在提起短视频这个领域,背后跟着的都是像风口、赛道、趋势这样的大词,可是我每次打开抖音,系统给我推荐的各种茶圈大号,却是满屏的尴尬,看到摆明的演戏吵架的尴尬,看到找群众演员摆拍的更尴尬;尤其是那种观众已经看破,而你却还在卖弄演技的时候,最尴尬。
演技差其实没关系,有时烂片票房也不错,但是视频带货这会是一个伪命题吗?
我们观察两个案例最近一个月和视频带货绝对头部薇娅合作的两个主流茶品牌,小罐茶和元正,12月5号小罐茶彩罐大红袍上薇娅直播间,销售4.9万件,销售额在216-289万,12月10号元正小青柑登录薇娅直播间,销售7.5万件,销售额195万。
看上去成绩尚可,但是背后的驱动力除了薇娅超高的人气(坑位费)以外,超低的折扣也是吸引成交的主要动力,一贯以不打折示人的小罐茶在薇娅直播间的销售折扣是5.6折,而元正的销售折扣更是低到只有3.9折。
厂家在赔本赚吆喝,但是在当下这个时段综合算账未必会亏。
对于喝茶的而言,当然是占到了便宜。但是对于那些交了几万十几万的加盟费一次进货就要进个几十万才能换来和薇娅直播间差不多,甚至更高折扣的线下门店的经销商而言,是不是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尴尬了呢。
换个角度,爱看像Y老师这样至今没搞明白短视频的自媒体已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叫古典自媒体,翻译成人话你也可以叫我老阿姨。
似乎也很尴尬。
凉茶加西药,茶叶装毒品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广东,一个爱喝茶的地方,有多爱?爱到变态。
广东人爱喝凉茶是有名的,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凉茶和Y老师爱的茶不是同一个茶。而你在广东街头,看到的凉茶都是分门别类标好疗效的,只是没想到这个疗效是加料的。
6月30日,多家媒体发布报道:广州市番禺区11家经营凉茶的店铺,因凉茶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被查封。抽查的样品不同程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等西药成分……
这个真的很尴尬啊,有点尴尬的不知道说啥好的程度。
在正儿八经的茶叶领域,我也经常看到各路专家不听的发布一些关于茶叶疗效的报告,对于这些报告,我觉得更多的是学术上的价值,喝茶的就不要听了,有一句话很有名“离开剂量谈疗效就是耍流氓”,喝茶要喝到能治病的剂量,我估计先能把你自己撑死。
所以听Y老师一句劝,喝茶,挑好喝的喝,心情好了什么都好,有病就去吃药。
9月深圳警方缴获了用茶叶包装的毒品尼美西泮。
据统计,共缴获了172包毒品,涉案金额更是达到4万余元。看到这个我很生气,这TM的不是和茶艺照一个性质吗?没事干嘛给茶抹黑,你不能用牛奶盒装吗,不能用可乐罐装吗?那不是还多装点吗?
气完之后,又有那么一点尴尬,172包毒品价值4万。恩我就想问问这个毒贩,你为什么不去卖茶呢,那么多天价茶,172包随便也不止四万啊。
有时候Y老师真的觉得茶叶太贵了,贵的总是想起那个尴尬的表情包。
500块一杯的奶茶
香过我爱的牛肉吗?
今年最火的茶,还是奶茶。
像我这么养生的老阿姨一向是不喝奶茶的,但是今年12月的某一天,各大社交媒体突然就被一款叫做“茶颜悦色”的奶茶刷屏了。
茶颜悦色据说原本是在长沙霸屏的奶茶一哥,今年十二月到武汉开了首家门店,开店当天排队8小时,牢牢占据微博热搜第一,网传最高价格一杯炒到500块。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的智商是不够用的,500块,8小时,武汉到长沙的高铁才多少钱啊,去一摊长沙才多长时间啊,500块,我买一泡牛肉,它不香吗?
据说武汉兼职群中传出40块三小时的排队价码,但是人家官方不同意,发微博说报警了,我就不明白了,报警不是打110吗?微博提供自动转接功能吗?再说了报警的理由是啥呢?敲诈勒索还是违反保密协议吗?
排队要不要钱我不知道,但是微博热搜第一,还是这种条目,你如果非要和我说是免费的,那就很尴尬了。
最尴尬的就是排队都卖不着的奶茶,在武汉本地的媒体上,一出手就是200杯免费送,当然最尴尬的可能就是那些中奖的盆友门了,排队8小时,去领吗?
这是一条硬凑的尴尬
我们尴尬的通知,因为收突发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天(你没看错就是今天)举办的岩茶教室北京三泡茶会临时尴尬的决定延期举行。
具体举办日期待定,但是肯定要等到2020年结束了以后了。
普洱茶,两个极端:
喝过高品质普洱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极品,不可复制的风味。
没喝过好普洱的人,在绿茶的认知之上,道听途说,对普洱茶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然而,普洱茶的原料优势和风格品质独一无二,偏见与追捧之间,只差一杯纯正的古树茶。
-01-
舆论,两边倒
广东老王,喝茶20年,是实打实的茶痴。
这天,老王背着手,在芳村古桥茶街闲逛,路过一家门店,
店里突然有人说:今年,冰岛茶王卖了168万,边销茶也能卖这个价,简直要气死人,我们绿茶才是中国茶叶市场的正统。
老王一听,回头看着三个壮汉,扯起嗓门喊道:
老夫喝茶20年,现在只喝普洱茶,你喝过普洱茶吗,这么污蔑普洱茶。
三个壮汉看着怒不可遏的老头,果断杠上:我在直播间买过9块9的冰岛,不好喝,有一股怪味。就这种冰岛还卖168万,喝普洱茶的都是人傻钱多。
老王怒气满满地看着他,继续输出:你买9块9的西湖龙井喝了试试,明明喝的就是假茶,还乱说。
壮汉不服气地说道:9块9的西湖龙井能喝吗?
老王越听越是火冒三丈:9块9的绿茶你不喝,9块9的普洱茶你就喝,亏你吃了几十年的米,怎么这么双标呢。
另一个壮汉也是不服,果断怼道:茶圣陆羽听过吗?陆羽就没写普洱茶,说明普洱茶不是好茶。
老王当场发飙: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陆羽生活的时代,云南叫南诏,陆羽5岁的时候,南诏立国。陆羽死了98年,南诏才被灭。
那时候的南诏,对唐朝来说,是外国。加上交通不便,他想去也去不了,你现在去吹外国,吹印度的茶叶去?
三个壮汉,被老王怼得哑口无言,只能嘴硬地说:普洱茶就是不好,卖给边区人喝的。
老王本不想搭理,不料,三个壮汉又来一句:切,说不过我们吧!
老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直接说:饮食习惯决定饮茶习惯,这你都不懂。你那么有本事,你把你的绿茶卖给老外去,就知道窝里横。
三个壮汉被老王说得面面相觑,眼看年轻人败下阵来,老王背着手,继续往前走,心想:
现在,普洱茶市场的舆论,走向了两个极端。喝过高品质古树茶的人,觉得普洱茶是人间风物、喝茶的终点。
没喝过好普洱,道听途说了解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充满了偏见。
老王想:这是人的问题,也是市场的问题。茶客初次买普洱茶,不会买贵的。
然而,少数品质不好的垃圾茶进入市场,恰好让第一次喝普洱茶的人买到,喝了之后,觉得普洱茶也不过如此。
看来,普洱茶市场的准入原则,有待提高。千万不能让少数不干净不卫生的垃圾茶,寒了第一次喝普洱茶的茶客的心。
随后,老王用自己喝茶20年的经验感叹一句:
老夫没喝到好茶之前,也觉得茶叶不可能越想越香,鲜爽才是好茶。
可喝到好普洱之后,一入普洱深似海,其他茶叶是路人。
-02-
市场,谁也不服谁
老王在茶城里穿梭,突然听见吵架的声音,
回头一看,一大群人把一家茶店堵住,在里面骂骂咧咧,
喜欢喝茶,还喜欢看热闹的老王,凑上前去,被一个女人一把拉上前:大爷,你来评评理。
老王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这种折腾,了解才知道:
原来一群炒家,炒某一款刚出现的金融茶。不料,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留下店小二承担所有火力。
老王叹了一口气:金融茶老大才消停几天,怎么冒出来个小品牌的金融茶,你们就相信了呢。
炒家也是有苦难言,吐露实话:我们平时不喝茶。前年,有朋友炒茶发了财,
这两年生活压力大,刚好有新的金融茶可以炒,就投资一下试试。不想,那黑心的老板跑了。
老王一听:哦,原来是投资啊!既然是投资,赚和亏都很正常。
一人说:可是,现在钱拿不回来了。我是拿房来投资了,我全家老小住哪里都不知道。
老王本想说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成年人的世界,路是自己选的。
但想想还是不说了,赶紧画饼:你们要联合起来,讨个说法。以后,赌茶这种事,要少干。
不料,刚在炒家那里受了气的店小二突然横起来:赌,茶人的事,能叫赌吗?你懂不懂茶啊!我们这叫投资。
老王从口袋里摸出一根大卫杜夫点上,深吸一口,淡淡地说:
就是你们把普洱茶行业弄得乌烟瘴气,还投资,我们小区的一个人,炒你们的茶叶,弄得老婆都跟人跑了。那男人绝望的叫喊声,把老夫手里的冰岛茶都吓酸了。
店小二越加不爽:你一个喝山头茶的,哪里懂我们流通茶的魅力。你的茶无法流通。
老王摇摇头:我一个喝茶的,只要茶叶好喝、有好茶喝就行了。茶叶流不流通,关我啥事。
老王说完,直接走了,听见后面传来历史、工艺、拼配技术,底蕴之类的词。
老王一把年纪的人,家里两个儿子,兄弟上阵,一起干事业,这让老王很欣慰。
但对天天都要喝的普洱茶,老王只能感慨一句:山头茶跟台地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03-
仓储,自家的最好
老王一路走走停停,有些累了,
看见茶叶店里有两个好看的小姐姐,就钻进去蹭个茶。
见客人上门,小姐姐开始泡茶,说:这是2020年的冰岛糯伍,非常甜。
老王满意地点点头:冰岛茶,老夫还是消费得起的,品质好的话,我一定买。
只是,茶叶一泡出来,居然还有一股青味,老王皱紧眉头,问:怎么三年的茶,还有青味啊!
老王把被岁月摧残了58年的脑袋伸过去一看,叶底居然还有点绿。老王当即断定:这个茶,不是广东存的。
另一个喝茶的小姐姐赶紧说:这是我刚从昆明仓带过来的茶叶。
老王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砰的一声,杀气十足,老王说:昆明的茶叶转化太慢了,存5年,叶底还是绿的。
但在我们广州,温度湿度高,菌群丰富,转化快。存一年就有昆明三五年的效果。广东存出来的茶,口感非常厚重。喉韵还很深。存茶,还得看广东。
店里的小姐姐说:各有各的特点,昆明的茶虽然转化慢。但陈化后,茶叶的原生风味保存的很好。十多年的茶叶开汤,花蜜香依旧,汤质细腻,喉韵也深。
老王当即说到:原生风味保存的好,但是,茶叶的滋味,整体上淡呀。
小姐姐赶紧说:可能是广东这边喜欢吃海鲜,只有广东转化出来的普洱,才镇得住海鲜的腥味。云南饮食习惯相对清淡,茶叶的香味,是锦上添花。
口渴的老王,端起茶杯喝上一口,说:别给自己找借口。昆明存出来的茶叶就是不行,老夫就是喜欢广东的存茶。
小姐姐哈哈一笑:在昆明的时候,我也喝不惯广东存的茶叶。到了这边,我又觉得带过来的昆明仓的茶太淡,气候原因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听到这里,老王尴尬一笑。刚才,老王也是这么说卖绿茶的。不想,回头自己却陷了进去。
想到这里,老王突然顿悟了:
原来,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经历构建起来的认知,去衡量别人。
喝绿茶的,觉得绿茶才是好茶。喝红茶的,觉得红茶才经典。喝普洱的,觉得古树才是人间极致风味。
普洱茶里,更是江湖范十足,喝古树的,看不上大牌。喝大牌的,觉得古树流通率低,没有价值。
喝仓储的,都会融入故乡之情,觉得自己家乡的仓储才是典范……
这没有错,各自立场不同而已。毕竟,你不是他,不知他的执著。他不是你,不知你的快乐。
一杯茶,彼此,多一些包容即可。
而普洱茶市场现有的偏见,
只是特定时期,产业发展不充分的表现。
中国历来是绿茶的市场,而绿茶以鲜爽为主。近20年突然冒出一个普洱茶,大叶种茶,还越陈越香,这冲击了大多数人对茶的固有认知。
人的认知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然而,当茶友们,偶然间捧起一杯好普洱时,这种偏见也就不存在了。这是普洱茶的厚重滋味和繁复风味决定的。
终究,无论喝什么茶,
我们都在自己的茶世界里,享受着自己的快乐。这就是茶,带给人最朴素纯真的乐趣。
喝茶也好,生活也罢。执著在自己的世界里,会丧失很多乐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喝不同的茶,看人间风景无数。
或许,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乐趣。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