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暖心茶席

找到约18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席意境

茶道意境,是意思的意,不是艺术的艺。

意境这个词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对事物找到境界的品悟的审美习惯,使在有限的时空直悟永恒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情和情趣取向,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模糊,飘移,不确定。就像不同的茶,不同的人说好;但反过来说,一款好茶会让人人叫好,那种标准却又难以描绘。

从诗经的思无邪到中国的传统笔墨,最讲究的就是这个意境 。“作诗必此诗,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清 赵翼)在意境中包含情景,包含思,包含意。我们回到这个意字上分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对意字如此钟爱。

意是心上的音,我们经常说听话要听音,这个音更能表达说话者他最真实的意思。比如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您好!您好吗?您好啊!”相同的字,语气表达不一样,所包含的内含居然可以完全相反,以至成为相去甚远的另外一个意思

而在美学里讲的意,是更为丰富和更难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达了。比如那首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面

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但这都不是意境。宗白华认为只有到了“断肠人在天涯”才出了那份情,失神而专注,似有所待。在情景交流中的那个综合感受,表达到了那份意境。正是“信足别有境,举头自有深情”(计成《园冶》)境,其原意指人所感觉到的范围,心活动到的区域。“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是只能感觉,“欲辨已忘言”了。

席,一种参道,凝聚精气神韵的道场。“茶精极,屋精极,衣精极,器精极。”这里所谓的精极,是没有魅俗的痕迹。让人纯净而不做它想。把注意力牢牢牵在当下。它们钩沉的茶道席,意境几乎无处不在。从席间每个人的服饰到茶席的音乐,到一草一木构成的茶席景象,无处不在诉说着一种诉说。因为每一东西必须是有情的。

可以想见,在那样的一个午后,阳光灿烂。我们穿过洒满阳光的大厅,穿过庭院来到小小的茶室。在这个茶室里有那样的音乐暖暖融融舒舒缓缓的包围着我们。身着宽服,穿着白袜,从足下去珍惜每一个感觉,那种宁静的洁净,非常神奇的感受,会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里灵动地展现。

茶席又称茶席曼陀罗。我们摆的每一个茶具,从壶到杯到公道杯,每一样器具都是经过茶道师,经过主人认真挑选的。它用了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既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比如说竹节壶,其文化人格在儒家,象征严谨和节制;如意壶主人表达如意和吉祥的祝愿;还有茶席之上最重要的主题挂画。记得有一次我在举行《月光白》的茶道会,大家进入茶席之后,静坐。大家听着音乐缓缓的去放松自己,把自己和外界隔断之后,有一声磬响:“叮——”然后提醒你回到茶席之上。这时整个茶道室是暗的,大家什么都看不见,又经过了那么长时间静心的打坐过程,这时候我的茶道师助理,是位云南的白族女孩。眼睛明亮亮的,笑容像云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亮。她拿着火柴,哗,点燃。茶席中间水钵里有个水晶球,水晶球下边有个莲花灯,莲花灯被砰然点燃。这个茶席环节,在大家小参分享时每个人都说,那一刻整个人被暖了一下,被照亮了。那种被难以言表的情绪暖暖地拥着抱着,用一道道的茶,进行心灵的洗礼。

还有一次茶道会也有用灯的一个环节。记得我们给传媒大学的学生摆的茶道会,在户外。那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满满挂在天上。那天是个长长的茶道席,主宾分坐在茶席两旁。看着月亮听着音乐品着茶看着茶道师一道道给大家布茶。整个席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最后结束的时候每一个人发了一盏小小的马蹄灯。在那样的月光下提着马蹄灯,心都是亮亮的,整个世界因为一盏灯照亮了。

茶席之上表达意境的手段非常丰富。像灯,香,还有很多很用心的表达,极具情感的画面,都很容易把主宾带进一个非常神圣、非常宁静、非常悠远茶席的意境。在茶席设计上要力求瘦、皱、漏、空、透、远,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制造出无限的想象的空间。“锥划沙”、“屋漏痕”;岁月折叠成褶皱;空是无限,是宇宙灵气之往来,生命流动之处;透是多视角,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远是更丰富,地狱天堂尽在其中。随意布饰,不衫不履。

通过叮叮咚咚的水声,把我们带回到大自然无比清新的山水间。在那里,鸟语花香。甚至可以闻到青草味道。主题挂画能把我们从现实中暂时隔断,一下拉到那种神圣的,转眼的,非常亲切的精神世界里,用品味用画面来形容这样的情景都不足以表达 我们对意境的理解,但又能真真切切地无比愉悦地享受其中。

还有这样的意境表达在主宾间之间进行心灵沟通:参话头。我曾经主持的茶道会里就用过“口离心有多远 ”,作小参主题。当我把茶道会的邀请函,发给来参加茶道会来宾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走进我的茶席之上,开始认真思考口离心有多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家人间到社会朋友中到工作同事,我们有几个人有能力口对心讲地每一句话?记得有个人一接到请柬当场就给我回了信:“口离心要多远有多远,要多近有多近!”我听了之后内心很震撼。但是在茶席之上,其实不要求有答案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的,只要参与了思考,参与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参的过程。无论你在哪儿,你已经进入我茶席的意境了。时间可能是在三天前,也可能是在一周前。地点可以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遥远的你走向茶席中的我。

天地之大,何处安身立命?

喝茶的人是谁?

父母生我之前我是谁?

心在那里?

这辈子你是来干什么的?

这是在茶席之上小参活动。这个环节里也是一个意境空间的表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就是我们茶席的主题。

茶席主题里面的意境,想象一幅画得有名字,一篇文章得有个好题目。茶道师会精心的去提炼艺术表达的精髓,提炼修行艺术的表情。像文章炼题一样。在茶席主题里,很多茶叶名字的意境就很深远。比如《月光白》,多么有诗意有情景的名字!《铁观音》、《兰贵人》、以及我们非常神往的《东方美人》,这些名字本身就特别有诗情画意。在举行《东方美人》茶道会的时候,茶席上用深色的旗袍铺在底席之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杯子布在旗袍之上,背后是陈逸飞的《美人图》,清扬优雅的音乐滚滚而来。这个茶道会的主题是关于女性学的主题,比如“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如何做好你的女性角色”,这样就把幽幽雅雅的东方女性神韵铺陈开来。婉约到无言——《白毫银针》;绿野仙踪——《狗骨脑的禅意》,《红茶,熨烫内心的感动》,《九年寿眉——茶的味外之味》再根据季节,根据当时的情绪很充分地做茶席表达。比如到了秋天以《吟秋》;《如歌的行板》;《人淡如菊》为主题,配上那样的诗句,“ 宁可枝头报香死,不肯随舞秋风”。把我们对菊“此花开尽再无花”的意境,表达出生命之绚烂;在春天《丁丁香香的情客》,《落花水流红》,《花新水上香》,非常有画面感,那种红,那种水,那种时光的流逝,美好青春的留恋,都会在这样的主题里表达出清新又有时空概念的意境。《寒夜客来茶当酒》、《风雨故人来》人情篇;《红泥雪爪》《莲花,在记忆中绽放》;《崇高的高度》主题茶会,用《辛德里名单》主题曲,做生命教育。

更为深邃的意境主题如:《无门关》,《印水境》,《空间,在物质消失的界线》,《可不可以走出时间之外》。这个主题本身就可以带领我们进入极有参与性的意境。说到意境大家都觉得有点玄。 每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每一个用心的设计,每一个主宾间的真诚的交流,以及茶席之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细节都是浓浓意境的表达。

(摘自2013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姜慧)

从花季到茶季

(《吃茶去》杂志)和高中时期的同桌,认识已有三十年了。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她不仅有一张令人着迷的娃娃脸,而且常常心意漫漫,神思杳渺,不饮酒便自带三分醉;开口言语时,气韵流转,音色悦耳。同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素习书法、插花,是一位美丽的才女,形、神、情、态莫不动人。

读高三时,老师在教室的后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高考倒计时日期。平素喜爱自由自在的我,早已被这单调乏味的备考生活折磨得不堪其苦,竟然置大考于不顾,一举逃进了琼瑶小说、三毛散文。每每还写首小诗,定要同桌分享……她倒是一脸认真,专注于课业,执着地问老师问题,反复地做难题……

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我用胳膊肘碰了碰她,说,“最后排的那位刚转来的高个子戴眼镜男生在看你哦……”

“啊?……”她的脸蓦地红到了耳根……

之后,我们读了不同的大学,做了不同的工作,组成了各自的家庭,住在了不同的城市……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由生命中的花季走进了茶季。

用半生开花,再用半世花落。也只有在这落英的季节,我们才有机会品味到花的浓、潭的深、茶的醇……

甲午年春三月的一天,我不慎被车撞倒,因家人都在外地,怕他们担心,只字未提,和同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岂料她竟坐了火车来看我!那一日,我们一起品的是04年的普洱。一个美好的下午,她静静地坐在圈椅里,看我取出茶饼,焙火、煮水、候汤……轻声问我,为什么还要“焙”一下呢?我说,以前住在一楼,比较阴,焙一下,是让茶饼表面水汽散去,使得藏茶得其精,这步“暖茶”程序,是去唤醒茶质中的甘美。

“哦,明白了”她说,“就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也需一个事件,作为唤醒的契机……”

老普洱因茶单宁醇化,汤色已然红艳明亮,把盏品啜,入口沉稳,回甘细致……三十年的同桌,一起品那存放十年的老茶,竟然品味到十六岁花季新茶的鲜灵清高之香,又品味到四十几岁老茶的优雅醇和之美,这该算是“新鲜的陈年”?亦或是 “陈年的新鲜”?……她告辞后,茶席放在那里摆了一天,我在日记里写到:

“故人万里,一身清尘,归来对影,梅花初绽。

汤沸火红,酒满茶半,月上露台,酣畅倾谈。

这是一位走后令你不愿收起她用过的杯盏的友人。”

初夏的五月,我们在北京见面时,既不去景点,也不逛商场,而是直奔马连道茶城……临行时,她的老父亲送给我一个精美的茶道组,她则送给我一块湖南安化出品的久扬黑茶-手筑茯砖。我的皮箱里装满了茶具、茶器、茶叶,手里还捧着她插好花的花器,就这样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清秋的九月,我陪同桌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买字帖。行至紫文堂,她向堂主郭源先生请教书法,我则留意到里间的陈设,那里有几张茶桌,心想,难道说,帝都缘结爱茶人!

郭源先生见我们对他的篆书感兴趣,随即邀请我们入席品茶,一起品了九十年代出品的普洱,和03年出品的六堡茶。茶汤味道纯正,茶气力道刚劲。几道下来,体力不支,飘然醉茶。不觉时光飞逝,京都华灯初上,琉璃厂东街的店铺都已打烊。和郭先生告辞,从紫文堂出来,我和同桌在这被文化浸润的千年古街上,亦仙亦缈地游走说笑,好似浸润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今年立冬的第二天,是同桌的生日,我特意为她办了一个小型茶会,邀请了几位她想见的老友作陪。同桌偏爱紫色,我便以“紫云深处醉流霞”为茶席主题,配赏的相应茶品依次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顾渚紫笋、九年轻发酵紫芽、400年古树半发酵轻火紫芽、70年代出品的晒青普洱。

一个难忘的下午!我的同桌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回到了母校,找到了幸存下来尚未被拆除的女生宿舍,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我们高三六班的教室,并且和多年未见过面的老同学一起品茶……在《良宵引》的古雅曲韵中,紫笋身披白毫,芽头挺立,宛若身骨重实的婴儿;九年的轻发酵紫芽,汤色晶亮,气韵清扬,浅饮慢品,喉开齿畅;400年古树轻火紫芽,梅香、兰香、果香,香韵叠叠……当70年代的普洱出场时,我们看到茶饼已然变松,汤色已经变成了金黄,叶底却依旧保持了柔软。一位老同学悠悠地说,想想,70年代都发生了些什么?

那时,我们刚刚上小学哦……

在茶的芬芳中,蓦然回首,我们找到了时光酝酿的醇美……

藏茶的人,当年他如何能想得到,他精心藏放的茶,40年后,几经辗转,到了我们的生日茶会上!他收藏起来的何止是一个茶饼!那是一个春天,一座碧绿的茶山,一个飘然远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芸芸众生,我们不都是在苦苦寻找那个知味的人吗?

当年,在十六岁花季,紧挨着,坐在一个座位的那个人,和我一起对着一道题苦想的那个人,和我一起悄悄分享我写的小诗的那个人,现在,我们仍然设法见面。一起讨论的“题”已经有了很多,而且,“题”或有很多解,或根本无解。三十年后,还能够和同桌一起“做题”,一起走进人生的茶季,一起品味花的浓深,茶的甘醇,真好!

“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冯宜)

书写灵性 为茶赋魂,读《一方茶席》在茶中探索美的境界

正如马哲峰老师在序言中说,这本书“您说它是文,其中有大量的图;您说它是图,却又都是别人对她创造美的成果记录,那其中的心血汗水是流动在那画面后面的。”一旦翻开这本书,首先就是被一幅幅绝美的画面所吸引,它们有春花秋月的绚烂,有天地俱静的雪夜,有独处的宁静,有友聚的温暖,更有一期一会的珍缘。将这一次次的茶席美学实践以“风”“雅”“颂”为结构,清明有序之余,更能读到作者关于茶席美学理论构架的审思。

在美好的图景之侧,更为难得的是作者还将茶席设计的构思细细解读,将所用到的器物、所品鉴的茶品逐一介绍得明明白白。所以,翻开这本书,简直可以让人立刻就动手操持起来,而作者在全书开篇所作的“茶席概论”一章,则可以成为茶席设计实践中的理论依据。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茶’与‘美’在造字的结构上,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封闭,没有阻隔,笔画向外,无限包容,充分体现了先人对‘茶’与‘美’的期待和智慧。”不仅如此,茶与美还具有如此丰富的幻变的能力,无论何种情境、人物,茶却总可以展现得恰如其分,只要司茶之人在一方茶席间心怀天地、敬畏自然、舒展智慧。

翻开《一方茶席》,想让人就这么走入其中,沉潜畅游,寻觅与创造“茶”与“美”的更多表达。

#内容提要#

茶席始于唐朝,历来是茶事活动的集大成者。

《一方茶席》以茶席美学的视角,通过茶、水、器、境、人等诸要素和谐配置,图文并茂地表达了茶席文化。以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作为明线,以小我到大我递进的人生感悟作为暗线铺陈茶席主旨。

茶艺大师与摄影大师的跨界合作,精妙呈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美的追求与爱的向往。


全书目录

序一 红袖添香一盏茶 王旭烽

序二 燚芳的茶艺世界 余悦

序三 一颗活在自己童话世界里的心灵 张士康

自序一 做自己喜欢的事 房翔

自序二 看我七十二变 陈燚芳


茶席概论

茶席溯源及概念

茶席基本特征

茶席基本文化结构

茶席布设的主要内容

茶席设计技巧

茶席美学价值


茶席设计

风物天华

问梅

催百卉

玉质兰心

执念

四月云烟

轻奢时光

径山流韵

西子茗醉

静谧的和

九天入壶心自馨

满眼碎金因茗香

秋色映暖

枫染无寒

五行取法一勺汤

风雪待归人

雅意美善

阶藓流翠

小满无损

风荷清幽

龙甲探茗

龙井Style

秋意兰香

一盏白露

瘦菊精神

听雪烹茗

澄怀味象

格林童话

禾硕

镜画

灯语


颂祝大安

茶席与社群经济“别”样茶会

茶席与文化公益 半盏茶暖

茶席与品牌传播 习茶时光 安缦茶会

茶席与国际交流 B20茶歇

茶席与庆典纪念 茶几何时


结语

后记

附录

素业茶院简介

致谢


作者介绍

陈焱芳,师承茶学大师童启庆教授,国家一级茶艺师,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称号。浙江大学茶艺教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武夷学院校外导师,“素业茶院”创办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副团长,杭州G20峰会等茶事活动主要策划人。茶生活美学研究与实践者。

房翔,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人像摄影十杰、奥地利超级巡回表评委,杭州佳丽摄影集团、逆光飞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出版《中国风》等系列作品集,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拍摄代表作《径山禅风》《中印佛教之路》《凝神玄感》等。2017年,开启《一方茶席》的人文之旅。

出版信息

书名:《一方茶席》

版别:西冷印社出版社

作者:陈燚芳著 房翔摄

书号:ISBN 978-7-5508-2473-7

定价:268.00

出版日期:201808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