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抹抹绿茶香

找到约342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冬日的一抹绿意,中茶时尚系列抹茶

  抹茶之道

  也许是宋人
  爱茶至深才不惜将它化为齑粉

  抹茶在中国可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传到日本之前,抹茶在中国还有着一个“曾用名”——末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可以说是历史十分悠久了!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宋代宫廷画家刘松年茶画《撵茶图》

  抹茶的原材料其实就是绿茶,但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来制作抹茶的绿茶和普通绿茶相比,在熟成之前的30天里,抹茶需要搭起棚架,用稻草席覆盖,保证不被照射,阻隔掉近90%的阳光,这样才能制造出更多的叶绿素、儿茶素及氨基酸,叶子的颜色也会更绿更大更薄,茶叶养分更多,味道也更好。

  产品特点
  1  源自高山天然茶园

  源自北纬30度高山生态农场,纯天然无污染。高山茶叶经过充足的阳光照射,茶叶翠绿,并略带甘苦。

  2  茶叶原料好

  精选春茶嫩芽为原料,覆盖绿茶翠绿色泽,茶绿素、茶氨酸等内含物质更多,色泽更绿,口感更好。

  3  抹茶电动微粉石磨

  采用最新科技,更优质、更高效,干燥后在低温瞬间粉碎,比传统手工石磨保留更全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科目细、水溶性更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4  叶绿素含量更高

  中茶时尚系列抹茶叶绿素保持率达95%,封闭空间瞬间研磨,减少氧化,味道更清新,使得抹茶的叶绿素含量比普通的更高。

  5  纯天然产品的价格优势

  中茶时尚系列抹茶不会为了口感去添加任何的香精、香料,100%纯天然,少苦涩,回甘。作为食品辅料使用既可以提升产品档次,又可以降低成本,是食品企业的最佳选择。

  产品信息

  中茶抹茶选用专门定制、鲜嫩度好的余杭、绍兴、宁波地区的覆盖蒸青茶作为原料,经低温粉末化加工而成,是一种超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是迄今为止最新鲜最营养的一种茶品。特别适合应用于固体饮料、冷饮、糕点。糖果及其他焙烤食品中。

  品名:抹茶

  规格:30g

  零售价:100元


  ①先将淡奶油加牛奶加玫瑰盐一起打发,好了之后就是我们要用的奶盖

  ②然后用适量热水冲开杯中翠绿的抹茶粉,再根据自己喜欢的浓度加冰水(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炼奶)

  ③把打发好的奶盖倒在抹茶饮料上,最后在奶盖上面撒一层抹茶粉

  一杯颜色清雅、茶香四溢的抹茶奶盖就大功告成啦


  抹茶玄米
  制作方法

  玄米营养丰富,口感微粗糙,但是别有风味,因为它既有传统绿茶淡淡的幽香,又蕴含特制的烘炒米香。

  ①先锅烧热,玄米下锅干炒,炒至微微变色

  ②水分完全炒干,米有一点开裂的状态,盛起放凉

  ③然后将糙米放入料理机中以1:5的比例加入抹茶粉

  ④用料理机打均匀,最后用罐子密封保存

  喝的时候取一勺冲开水就可以饮用啦


  抹茶甜品

  ▲抹茶千层蛋糕

  ▲抹茶冰淇淋

  ▲抹茶蛋黄酥

  ▲抹茶曲奇饼

  ▲抹茶水果杯

  对于抹茶控来说,抹茶有很多种做法,多用于制作甜品,其颜色抢眼,无论怎么吃,都让人欲罢不能,大家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吧!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简简单单打个抹茶,给生活一点小清新。

新洲抹茶季系列报道之⑤ 夏日季节限定——抹茶巧克力驾到

  许久没来到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却没发生太大的变化。喜好的食品吃来吃去也就这些花样。心情沉沉的同时,目光飞速的扫过货架,一抹桃红之外,新奇的绿便出现了。

  季节限定,除粉嫩的樱花以外,能与其媲美的便属“抹茶”了。目光落在这盒抹茶巧克力上:抹茶我是喜爱的,但巧克力的甜腻未免太过浓郁了。犹豫再三,经不住抹茶的诱惑,还是把它带回了家。

  三伏天的降临标志了盛夏。路旁两侧的行道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片绿意盎然。心情便这样愉快明媚的跳动着,即便走过一处处荫蔽,暑意还是团团笼罩着。

  在外奔走一天,满头大汗地便回到了家,舒舒服服的淋浴过后,打开冰箱寻找夏日专属的冰凉西瓜,门侧的抹茶巧克力今日格外突兀。

  吃抹茶的时节到了。悠悠的茶香携着一丝清凉,抹茶用它的微苦中和了巧克力的甜腻,再铺上一层细碎的抹茶粉,甜中带苦的口感收获了慢慢的幸福。仔细打量这一块块分割好了的“青砖”,是草地的颜色,是堆积在一块绿叶,是森林,是大自然的海。

  品尝各样的食物时总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美食的魅力才会因此将被俘获的人们喊出“民以食为天”的口号。

  抹茶巧克力的“青砖”便让我回忆起童年时与玩伴奔跑在大片的青草地上,不过这青草香由抹茶的芳香代替,苦与甜的恰到好处让我这不爱吃巧克力的人流连忘返。苦中带甜,甜中微涩里,回忆年少时青葱,成长路上不免遇到坎坷,生活里增添了一丝苦意,藏在之后回忆中的却总是甜蜜美好的。

  后来闲暇时总爱吃上几块抹茶巧克力,品着它的醇香,甜蜜馥郁在口中绽开,往窗外远眺,极目的绿,别有一番风味。

  夏日的清凉不止是WiFi空调西瓜,快来领取独享于你的夏日甜蜜清凉吧!

  来源:茗边

云岭山巅一抹绿,你真的认识云南绿茶吗?

云南绿茶 你真的了解吗?

随着全国各地春茶的开采,早春绿茶将一抹清新的春意带上了我们的茶桌。说到绿茶,大家总是会想起长江中下游的许多著名产区,往往忽略了,其实云南的许多茶叶原料都很适宜制作成绿茶。

那么在你心目中,“滇绿”什么样呢?不妨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心目中的云南绿茶。

很多喝过云南茶的文人雅士,似乎云南茶评价不高。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曾说:“滇苦无茗,非其地步产业,突然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节,犹无茗也。昆明之泰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揉不匀细耳。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亦不亷。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

谢肇淛作为杭州人,常年喝中小叶种绿茶,对于饮茶的审美早已经先入为主,忽然喝到大叶种晒青绿茶多半还不太习惯,同是明代人的徐霞客就认为很好喝,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下:“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从徐霞客描述的茶树高度、制作工艺、条形外观,不正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模样吗?

云南茶树按照物种分类有31个种和2个变种,这些茶树品种特性不同,云南茶树品种齐全,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都有,也不知道谢肇淛喝到的究竟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制成的云南晒青绿茶。但是通过他的只言片语,也看到云南绿茶不逊于绿茶主产区的优势——“色香不下松萝”的昆明太华茶,色香居然堪比安徽历史名茶,而比昆明太华茶更好的“点苍感通寺茶”,就惊艳了使用绿茶思维的谢肇淛的味蕾了。当然,他也毫不客气地批评指出昆明太华茶“揉不匀细”,这让人看到了曾经云南加工茶叶粗放有余,精细不足的事实。“蒸而成团,瀹作草气”能够看出,当时云南绿茶采用的是蒸青方式,只是太过草率粗糙,喝起来有“草气”而无茶气,不免被讥讽为“差胜饮水耳”。

当然,滇绿也有争气的选手。昆明十里香绿茶,就是产自云南本土的高香型绿茶,古时称为"十里贡茶”。有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就有关于种植"十里贡茶”的描述。从清代光绪年间,昆明的老街“广聚街”上就有一家叫做“十里香”的茶庄,专门经营“十里香”绿茶,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时至今日,很多老昆明人都有“吴井水泡十里香”的记忆。十里飘香的“十里香”是不折不扣的云南中小叶种茶树的代表。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的十里堡、归化寺一带,后人根据两者相似的高香茶气,同源寺庙的巧合,发出了“是否十里香是太华茶的延续?”的猜想。

从古人在品饮云南绿茶的少量评价中,不难看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对于绿茶口感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工艺精细,制出后外形好看,冲泡后茶香浓郁,口感清甜。满足这些,方可算是一杯上好的绿茶。

而在云南,虽然茶树品种齐全,茶叶品质很好,普洱绿茶却一直都做不出很好的口感。19世纪到20世纪云南绿茶的工艺一直处于摸索和学习的时期,几乎把所有国内知名绿茶品种的加工工艺都学习了一遍,并且模仿制作绿茶。期间,国家还派出了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近现代种植加工的最新理念;引进掌握近现代种植和加工工艺的各类人才,制茶设备的更新换代,建设现代茶园和加工基地等。以肖时英为代表的茶学专家,培育了不少优良大叶种新品种和一些杂交良种,有一些历史名茶的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比如昆明十里香,就采用最原始的晒青工艺制作,使得贡茶重现。

之后,云南绿茶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工艺以晒青为主,包括炒青、烘青和蒸青。晒青又称滇青,根据加工季节分为:春尖、二水和谷花。高档的晒青茶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条索紧实笔直,内质清香,口感鲜纯;烘青绿茶分为三级六等,成品茶称为滇绿、滇绿碎和滇绿芹茶;炒青工艺出来的又称作磨锅茶,蒸青是通过蒸汽杀青,揉捻再烘干出来的绿茶。炒青和蒸青产量都很少,烘青曾经给云南绿茶贡献出巨大的产量,早年西北地区喝到的茉莉花茶,茶底就是云南烘青绿茶。

这些独具特色的加工工艺使得滇绿也变得个性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优绿茶:宜良宝洪茶、思茅雪兰、墨江云针、镇沅五一绿茶、耿马蒸酶、凤庆尖山云雾、永德乌木龙银竹绿茶、南糯白毫、大理苍山雪绿、感通茶等等,不胜枚举,遍布云南各个茶区。云南绿茶的工艺普遍以晒青为主,以大叶种为主的云南绿茶以强烈的茶叶性格,渐渐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尤其是以大叶种为原料按照欧盟有机茶标准种植加工的云南绿茶,也走出国门且价格不菲。

可见,云南绿茶一旦拥有了工整规范的制法,又以云南大叶种原料作为底气,谁还会再说它“差胜饮水耳”?

本文节选自

《只此青绿 云南绿茶、乌龙茶》

作者丨水苍玉

供图丨张瑜、十里香茶厂、越山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4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